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优秀7篇】

2024-01-03 21:52:29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措施对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措施是管理学的名词,通常是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方式、方案、途径,可以分为非常措施、应变措施、预防措施、强制措施、安全措施。你知道怎样写措施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带来的教学方法改革【优秀7篇】,希望能够为小伙伴们的写作带来一些参考。

教学方法改革 篇一

【关键词】政治 教学 方法

本人根据近年来的教学教改实践,逐步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四化”教学,现试谈如下:

一、感化,增强政治教学对学生的感染力

所谓“感化”,就是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的感染力、吸引力。一首好歌,能使听者耳濡目染;一台好戏,能使观者赏心悦目。那么,思想政治课教学何尝不是如此。有些教师一开讲,仿佛有许多看不见的磁力线把他同几十名学生联系在一起,师生之间便产生奇妙的“电磁感应”。在教学中,如果发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学,不如反问自己是如何教的。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如此。要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能收到实效,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感化”过来,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学习欲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根据每堂课的不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与教学有关的小插曲,如谜语、小故事、名人名言、短诗、奇闻、俏皮话、名人轶事、新闻新事、热点话题等,以吸引学生,把学生的学积极性调动起来,集中指出教学内容。这样导入新课后,同学们学习这一教学内容的兴趣顿时就浓了,课堂气氛也就十分热烈了。

二、变化,结合教学特点,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

所谓“变化”,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各种教学方法,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巴班斯基说过:“每种教学方法就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辩证的,他们都具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到另一种目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教学过程是由许多环节组成的,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要全面地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任务,就必须善于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不拘泥于一种教学模式,而是力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时重情感的熏陶,有时重理性的分析,有时重思维的训练。如遇到社会热点或学生思想上的疑点,往往采取讨论法,以此去发展学生无限的思考力,把学生引进积极思考的王国。

三、深化,在政治课教学中探究知识的深层内涵

所谓“深化”,就是挖掘知识的深层内涵。在教 中,追求的教学境界是:引导学生深究概念和原理的底蕴,发学生所未发,使学生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在不断的探究中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刻认识。例如教学“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教学内容中教材中的最后结论为:近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实践都证明了,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唯一正确的道路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对于这种结论,或许很多学生还不以为然,认为过去是,现在和未来就难说了。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理性认识,教师可列举了剧变后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原社会主义国的一些现实和有关评论来进一步说明。

四、转化,在政治课中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信念

教学方法改革范文 篇二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5月20日

一、西方经济学的课程教学特点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这标志着西方经济学的产生。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运行政策与理论,也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经济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该课程的主要特点就是理论性非常强,学生在课程内容理解上有很大困难,并且非常抽象。基于这样的特点,要想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另外,我们要十分注意,西方经济学是有其明显的阶级性的。顾名思义,西方经济学是基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以私有制为主体,并且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人或团体从根本上说都是利己的。因此,西方经济学的阶级立场和价值观在本质上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区别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们在进行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时,要对此点进行特别的注意。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推导过多,把经济学当数学来教学。西方经济学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现阶段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则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推导,要么就是引用国外的陈旧数据来进行教学。学生虽然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是很难应用到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去。

另外,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数学运算,因此有些老师就将西方经济学教成了“数学课”。因为财经类院校招收的学生既有文科又有理科,部分文科学生因为数学底子差,对于这样的课程根本就听不懂。这种教学根本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西方经济学了,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导致了教学效果很差。

(二)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和大多数课程一样,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考试也就是进行期末考试,并且期末考试的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是非常大的。这样的考试结果并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也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另外,很多该课程的老师会在期末考试前划定考试范围,导致某些学生只需要在考试前将考试重点进行突击复习就会得到好成绩,这样的好成绩并不代表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状况,只是考察了学生的瞬时记忆能力。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西方经济学课程所用的教材版本很多,虽然体系不同,但内容却是大体相同,教学内容主要是主流的经济学,基本内容都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成熟理论。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多的新问题和新现象。而这些新问题是无法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来解释的。针对这些变化,西方国家的经济学教材也在进行相应的调整。而在国内,我国所使用的教材内容陈旧且更新缓慢,没有体现该学科在新时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不能解释在新时代中发生的新问题和新现象。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采用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案例教学法作为实用性强的一种教学手段,在众多课程的教学中得到广泛地应用。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运用适当的案例进行教学,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案例作为理论知识的一部分进行讲解,例如在讲授均衡价格理论时,可以与我国猪肉价格政策走向的例子相结合,讲述消费者行为时可以从学生压岁钱的消费来入手。在理论知识教授完毕后,由教师甚至学生自己可以提出一些合适的小案例,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讨论分析,在讨论的过程中,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将在案例中得到生动的展现。另外,教师还可以截取部分章节进行综合性案例的讨论,让学生可以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加强复杂案例的分析处理能力。

(二)要注意剖析西方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学科性质。前文已经提到,西方经济学主要是阐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经济运行规律。因此,该课程的内容很多是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相径庭的。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就不能完全照搬课本内容,应该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有所取舍或者进行适当的评议。即便许多理论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教师也应该对其是否复合我国国情来进行详细的分析讨论。让学生在准确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所理解,并且可以正确区分二者的关系。

(三)改进西方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基础课程,西方经济学对于掌握很多专业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和内容必须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在考核方式上需要做大胆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将期末成绩的比重降低,多注重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解。那些可以提出很好的观点和问题、善于分析和总结的同学应该有一定的加分奖励。在考核内容上,我们可以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例如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热点话题。甚至可以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让学生利用书本的知识去解决试卷中提到的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

另外,老师还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小组讨论以及开放式课题,并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可以参加社会实践,这样就可以全面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且还可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积极更新课程教材,增加西方经济学的最新前沿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使用对于课程的讲解至关重要,因此,要想增加西方经济学的新理论,教材必须是充分体现其时代特征的。所以,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围绕西方经济学理论界的研究动态,进而抓好教材的建设。在教材中,可以吸收成熟的研究西方社会经济运行新现象、新问题的新理论、新观点,促进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加快教学内容改革,促使国内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紧跟国外经济理论前沿。

另外,在教材更新的同时,西方经济学的授课老师也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及时地了解西方国家一些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教材的更新毕竟有些滞后,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介绍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重大前沿问题,并且及时地进行更新和拓展,开阔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五)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除了前文提到的案例教学法以外,老师可以根据课本的内容采用更多种的教学方法。各类方法可以优势互补,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另外,再加上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明显的提高,有利于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结语

学好西方经济学,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理论和经验,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但是该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综合性较强,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主要参考文献:

[1]姜鑫。当前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改革措施[J].长存师范学院学报,2010.29.5.

[2]朱平安,李冲,范嘉毅。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0.6.

教学方法改革 篇三

【关键词】 金融会计;教学方法;实证分析

金融会计课程的教学采取的是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教学重点放在向学生介绍基本核算方法及存款和结算业务的处理。但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以此发展出来的教学方法与实际需求有着较大的差距,造成学得不实,用得不专现象的出现。本文以金融会计教学为切入点,对其教学方法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一、金融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金融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三方面。

第一,学生对实际操作的生疏感。如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有关账簿只知其意,对运用不感兴趣。而这部分内容又恰好是在理论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对于具体的会计业务不会处理,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金融会计》所涉及到的会计流程和凭证与普通会计有着一定的区别,如何使学生真正把握这种区别,做到对金融会计学与用的结合还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个难点处理不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把握不到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停留在每个分录处理上,当遇到较为系统化的操作时就容易把有关知识弄混,更不能实现实务操作。即使在实验室中,学生可以按流程真实操作图章、凭证、账簿、报表,并通过对具体的经济业务的分析、处理,完成编制、传递凭证、登记账簿、填写会计报表的工作,但由于该课的授课量大,内容多,造成有的学生还没有消化吸收这些知识,又必须马上学习新知识。即传统授课对重点和难点突出不足,造成课时分摊现象,这也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问题。

第三,课程内容更新欠缺,主要表现在与现实需求间的差距。银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机制的不断健全与深入时时刻刻为金融会计提出挑战与机遇。众多学者认为,金融会计工作具有业务量大、种类多的特点,所以金融会计教学应尽量采用阶段性模拟方式,重视内容的与时俱进,同时突出重点,激发学生关注现实、研究现实的兴趣,做到老师的“教”与学生的“研学”在动态中的互促互进。

以上问题的出现,看似出在学生方面,实质则是教师与教学上的问题,这是高校教育中一个普遍的现象。只有做到普遍规律与特殊性结合、教与学结合、师与生结合、课堂与课外结合,才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有效提高教学的产出质量。这为《金融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可能与平台,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对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目前尚未形成权威的成果,但众多大学与研究人员都在从事相关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进了该课程的建设。他们多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引入课堂映象,即把学生熟悉的经济现象引入课堂,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实际会计工作环境,把抽象复杂、枯燥的经济内容变为形象生动的直观实例;二是增加生动有趣的实务案例,如以银行业务设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把最新的一些实务趣闻、案例作为背景材料,或者以现实金融状态下银行的具体举措来为学生设计讨论题等等;三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与实践能力,即给学生自我学习与创造的空间,变被动为主动,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使实践内容贯穿于理论教学之中。

学术界尚未形成一个权威统一的对“教学方法”的定义。如: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王策三著,《教学论稿》)等等。从这些定义可以看出,教学方法是一种动态的、相互的、以教学任务(目标)为指导的规划与实践的结合物。

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传授法、谈话法和练习法。随着社会实践发展以及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人们在交流与传达知识与技能方面又发展出了演示、实验、参观、讨论、作业、交流等方法。但长久以来,人们多把教学方法看作是教师的事,与学生没有关系,实际这是片面的。不可否认,学校教育(尤其大学)是教与学的结合过程,是动态的。所以现代大学教育越来越多地把教学方法视作一种在课堂中、课堂外,连接着教师与学生的系统物,其目标就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产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产生了一种组合的教学方法,传授――接受法、问题――发展法等等。但并非这种组合就可以解决金融会计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激发学生能动性的同时可能会失去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甚至偏离正确的教学目标。因此,对教学方法的探索仍在不断深入之中。

教学方法的探索过程中,不得不提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源自欧美,对现代的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产生较广泛的影响。目前尝试应用的主要有三大类,即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和随机访问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赵蒙成对三类方法作了总结(2002),他认为:“抛锚式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支架式教学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设计的帮助,帮助学生把复杂的任务加以分解,并设计、提供一种概念框架,为学生持续的建构奠定基础。“随机访问教学主张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基于不同目的,着眼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多次加以呈现,以使学生对同一内容或问题进行多方面探索和理解,获得多种意义的建构。”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总体仍是一种概念模型,实际操作中仍有许多具体情境与特殊问题需要单独设计解决(虽然均具有一种普通的环节构成)。但这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视角,而且该视角在学术界与实际应用中已经展现出了其价值。

现代教学中还有一种“研究性教学”理论,该理论强调教与学的过程性、老师与学生的体验性、教学主客体的一体性(参与性)。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该理论实质上也是一种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如研究性教学将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启发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教学成果产出方面更注重考查学生对调查、观察、实务问题的解决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和技能的掌握。

二、案例分析

不难发现,现代教学中的诸多理论与实践的尝试都是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核心的,这与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也是相符的,传统式的填鸭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创新人才需求现状。在此基础上,笔者以金融会计学的教学为例作简要的实例分析。

金融会计与普通会计既有相通之处,也有较大差异,所以在教学中应抓重就轻,注意对学生学习层次性的引导。这应该成为教学中的基础,也是建构性教学的基础。笔者将其归结为:“结合不同教材的层次性、强调金融会计的实用性、突出基础知识的牢固性、强化学生学习的灵活性。”这既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引导作用,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建构了一个知识结构的“支架”,并为他们留下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如在支架环节中,适当加入一般金融会计不会考虑的商业银行存贷款核算、投资核算及固定资产核算等内容,保证教学的系统性,有利于学生系统把握金融会计的基础知识体系,不但激发好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调动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打牢基础知识。为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与学习中,课程中尽量在每一章设有一节课堂讨论课,一般由多道小题构成,如各类形式与题材的自由讨论,各类形式的自由抢答课,对不同国家货币的辨识等等。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对金融会计的学习兴趣是建构性教学以及发挥他们创造性,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前提与过程。建议采用的措施可归纳为:“课件背景设计强调新颖,总体布局突出生动、直观,愉悦视觉+脉络清晰、注重归纳总结、充分利用图表展示+教师与学生针对现实问题的讨论,从而相互激发,关注学科的最前沿”。

建议课件中设计多个背景版面,并在版面中加入适当小图,使背景视觉效果更出色,通过吸引学生注意力来提高课件的利用率,同时,这些背景绝大多数突出了相关的金融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设计过程中,适当注意选取多套风景作为部分章节的背景,随着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不断深入,可能会在视觉与心理上产生一种厌烦感或疲惫感,清新风景作为课件背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与转换学生的这种不自觉心理,有“随着课程接近尾声,知识的不断掌握,心情越来越明朗,学起来越来越轻松”的喻意。每章结束时,添加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趣味图片,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在无形中鼓励他们多读书,起到双吸引、双激励的作用。

每一章都采用先易后难,以浅入深的教学思路。在每一部分中都列出相关的例题,让学生通过例题真正掌握知识,使难点不难,重点更重。在每一章中,课件都力争对难记、易混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生动的归纳总结。如贷款损失准备金变化情况表、结算方式特征、手工联行往来、电子联行汇划基本方法、所有者权益关系图等等。通过归纳总结,零散的知识得到了梳理,学生的思路也有了系统,更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图表可以更直观地把知识传达给学生,所以,课件应有意加大对图表的使用,包括程序图、业务流程图、操作示意图以及相关的凭证单据的图表展示,如活期存取业务流程、定期存取业务流程、电子资金的划汇不同模式等等。

课堂讨论课的设计是必要的,其内容也必须与现实紧密相关。这就要求教师时刻关注本学科最前沿动态,并通过课堂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学生,再进一步通过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本学科前沿的关注、对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关注。这也是对学生创造力与研究性的一种激发,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建构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实际应用。

当然,在课堂之外,也是教学的一部分,对其运用与开发更值得教学研究者去不断探索。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在此不做讨论。

这种实例分析对解决金融会计教学中现存的诸多问题有什么帮助呢?笔者已经在开篇讨论了问题:学生对实际操作的生疏感、学生的系统性把握不到位以及课程内容更新欠缺三方面。通过实例分析,显然这些问题迎刃而解。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兴趣、教学情绪、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都影响着教学成果的产出,但归结起来仍集中于教学方法上。从分析中可见,笔者所设计的金融会计教学方法的尝试把教师视作教学中的一个有机部分,成为教学方法中的一个功能键,所以其态度、兴趣和情绪必须也必然以方法为指引棒,服务于教学成果的高质量产出要求。教学中的另一个有机组成是学生,所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生小群体也会对教学成果产出产生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与激发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中的有利资源,避免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证分析中,这也是一条内在原则。当然,做到这一点还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能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创造性的应用。所以,对金融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而言,教师各方面素质的提升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尤其是心理学知识与应用方面。

【参考文献】

[1] 陈桂生。教育原理(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2] 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3] 赵蒙成。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评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9).

教学方法改革 篇四

1.体育场地器材资源缺乏。

体育场地、器材是推进体育走向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一般来说农村小学的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都无法与城市小学相比。就以我校目前的状况来说,学校的体育场地虽然有所改进,器材也买进一点,但是数量还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就连教材都没有。这种现状在短期之内是很难得到改变的,这也是直接影响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

≤www.shubaoc.com≥2.兼职体育教师较多,直接影响新课改的实施。

实施体育新课程以来,小学体育课已全部实行每周低年级4节,中高年级3节,体育课时总量明显增加。就专职教师而言、在冬天的寒风、夏天的烈日下都不大愿意上室外课,更别说兼职教师了。大部分兼职体育教师连最基本的体育课堂常规、基本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不熟悉,很少经历过专门体育教学培训,因此体育课也就成了活动课。近期内难以保证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更谈不上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3.课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缺乏创新。

综合上述两方面的因素,由于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小不太规范、器材少,上不好体育课的观念在教师思想上依旧存在,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没有得到改观,现有场地器材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大部分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放羊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4.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即:教师是主体,教学中过多地主导;学生是被动接受者,没有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和次数少,运动量又小,因此体育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不能有效地完成。再一个是学生缺乏创造性、创新性。在教学中教师的活动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安排的内容多又难,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自主学练时间,约束了学生思考、探索等客观因素。

二、如何改革小学体育教育教学

1.适应教育教学大纲的新要求。

新课程标准中的《体育与健康》规定:体育课“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推进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关注健康意识,促进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指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逐步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教师,开足规定课程。”“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①因此,根据新课标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规定,体育教育教学应该突破以知识为主的教学原则体系框架,既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又要发展非智力因素及个性品质,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已成当前教学原则研究及其发展的一大趋势。

2.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第一,现代社会中人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个人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相互联系的群体,他们都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共性更多地体现社会的要求,而个性则较多地体现个体的要求。现代教育发展强调个体个性化、多样化,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需要培养具有个性的、有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所以,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应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小学生在体育教育方面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形成主导与主体统一的教育教学方式。第二,信息社会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需要具有个性的丰富多彩的人才,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要培养有创造性的、丰富多彩个性的人,也需要不断改革教育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三,现代教育的个性化必然要求教育的多样性。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也是如此。教育的多样性表现在教育目标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农业社会的教育目标是传授知识,教书育人,培养统治阶级的官吏;工业社会的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统治人才,而且要培养发展社会生产的科学技术人才和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者;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既是人才的培养,更是社会主义德智体美劳健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也应适应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设置,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有用的人。

3.不断满足多元教育需求的必然要求。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儿童原来有多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使儿童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基于多元教育理论,小学体育教育教 学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科学的智力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样化的人才观和成才观。因此,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也应该摒弃固有的、陈旧的教育观点和教学方法,革新教育理念,开拓教育方法。在教育中不断地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尽最大可能地实现教育关注到学生个体、关注到学生需求、关注到学生未来发展。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适应学生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多元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也应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地满足学生的多元需要。

注释:

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新华网,2010-7-20.

参考文献:

[1]孙宝全。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赤峰学院学报,2012.01.

[2]高枫。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探析[J].体育教育,2012.03.

教学方法改革 篇五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目前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讲授法,很多学生也乐于用这种被动接受的方法学习,这样的方法束缚了他们的思维,阻碍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高分低能而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不可能够用一辈子,如果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就不能在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会达到会学。自学能力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二是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学实验证明,学生没有阅读能力,不能正确理解书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和化学概念,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不会使用教科书,也缺乏阅读教科书的兴趣。这种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不能从阅读教科书中去深入理解和巩固,很快又会模糊和忘记。所以教师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材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及时得到验证,从而增强自学信心和激发自学的乐趣。如物理性质让学生阅读自学,物质的用途可引导学生结合化学性质,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总结得出。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再讨论,共同设计,得出方法、步骤、装置等。在进行有机化学中的甲烷、乙烯、乙炔实验室制法的教学时,可采取上述方法。因学生已学过氯化氢、氯气、氧气、氢气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已掌握实验室制气体的方法,在此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自然能够得出制取以上三种气体的方法、步骤、装置、收集等知识,达到使学生自学的目的。

知识固然重要,但科学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无异于拿到了开启知识的金钥匙。因此,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还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的规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从教师的引导、启迪中悟出道理,揭示其内在实质。如设置悬念、反复比较、养成在阅读中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给学生拟定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阅读过程要求学生勾画重、难点,归纳整理,比较分析,抓住概念的关键词,记下原理、规律和疑难点,借助图表整理同类知识,由孤立到联系,把分散在教材中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编成知识纵横网络。如在讲授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时,告诉学生,每一族学习一种代表元素的知识,再推及到同簇其它元素,并找出同簇元素结构、性质的异同点,以及联系与区别。同时还应增加课堂讨论与练习时间,将有助于学生动脑动手,可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参与的机会,强化学生的参与行为。

总之,化学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自学能力是作用于学生终身的发展性能力,是学生继续学习和深造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去实践,去努力,其结果是使学生受益。

二、加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

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多讲习题,减少实验,葚至不做实验,其结果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中等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在认真做好课本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学生选做实验的容量及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在讲解钠的化学性质时,可增加一个实验:取一小块钠投入到装有硫酸铜溶液或硫酸铁溶液的小试管中,会有沉淀生成,这种现象必然很快引起学生的好奇,思维开始活跃,产生积极的探究的欲望。将某些演示实验(简单的试管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开放实验室,鼓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自主操作实验。还可安排一些家庭实验,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变成实际的应用。这样就迫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设计实验,去创新。还可以将一些实验设计成探究式实验,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叫学生去做,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育科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在完善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训练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教学方法改革 篇六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计算机工程制图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一、计算机工程制图的概念

市场的快速扩大使得近年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得以长足发展,据统计,全国已有超过百所院校开设此学科,有超过五百所院校开设了相关设计类学科,但在专业制图软件操作上的规范性与高效性仍相对滞后,制图能力与设计能力脱节的矛盾十分突出,无法满足日益发展需求的设计教育现状。工程制图是设计师之间相互交流的规范语言,是方案设计乃至整个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施工依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性的提高以及行业的迫切需要,计算机辅助绘图(Computer Aided Drafting)应运而生并被广泛应用,简称为CAD。

二、计算机工程制图教学现状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学制内开设的计算机软件课程从专业应用角度可分为四个方面。一类是使用AutoCAD辅助设计软件,完成工程制图,或三维模型;第二,是三维造型、场景设计和建筑动画;第三,是版面编排和平面设计软件,用于效果图后期编辑和制版;四是非线性编辑软件(一般作为选修课程),用于建筑漫游动画等流媒体文件后期合成。作为院校的设计专业的软件教学,就应该在宏观上划分出软件类别,进而才能针对不同软件定位和应用领域确定课程教学方向,选择相关软件,分析专业差异,开展组织教学。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兼有文、理等学科的内容,具有学科跨度大等特点,因而,在课程的设置上要整合课程资源,突出专业特点。鉴于传统教学的模式,是根据专业文理倾向不同的特点而通常采用两种教学模式:即按艺术类的艺术教学模式和按工程技术类的理工科教学模式。这两种模式同时存在是专业教学的必然结果,但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会发现,这样的课程设置虽然各有千秋,但都缺乏符合专业教学特点的专业性和系统性。

在环境艺术基础教学中,软件操作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而计算机工程制图又是软件操作课程的基础,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空间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室内设计中正确运用计算机软件通过图示、图解法阅读、绘制图形等技能,进而加强设计能力。学生可借用计算机制图技术设计再现各种施工图或设计全新的方案。自课程开设以来,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传统教学模式,即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上都直接借用了工科类机械制图的教学方式方法。然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主要是由艺术类招考录取的,无论是数学运算和逻辑思维都不是强项,这种教学模式给教学带来诸多的困难和矛盾,如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逻辑性思维能力以及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都存在着不适的严重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与本专业的教学不能完全匹配。艺术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造型表达能力十分突出,这就要求课程要因材施教、扬长避短,进行相应的改革,要根据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在教学方法上创造一种适合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以满足真正适应专业要求和满足社会需求教学模式。

三、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一)教学理念的改革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以室内空间设计为核心的设计学科,空间的布置、色彩的搭配、材料的选择、施工的工艺等,是环境艺术设计设计重要的研究方面,这就要求在课程中适当引入美学法则、人机工程学、材料学以及人文学等内容,要考虑空间的划分、构建等各阶段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因素,因此专业的学习目的在于解决空间环境与人、环境与社会、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诸多关系。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开设的第一个软件课程,它是培养设计思想的必要过程,是实现设计作品的重要手段,它的目的在于为今后的设计创意奠定基础,也为设计的传达和实施创造更多可能性。因此要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性,熟悉现代制图的观念,提高空间造型水平,促进设计表达能力,变再现为创新,理论与实践的交互,才能使学生把握知识、提高技能。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从计算机工程制图的知识体系来看,它主要以专业制图要求为依据,以专业透视和手绘效果图为基础,从而规范高效地完成制图。那么,如何将把前期相关课程的内容结合起来,贯穿在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中就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使其并非仅仅停留在讲授计算机软件相关知识与操作技巧的层面上。此外,把握基本原则是建立一切关系的必要条件,不论是在图形的分析过程中,还是在设计作品表达过程中,制图规范要求和合理制图步骤都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我们将计算机工程制图教学内容分成两大部分:一是平面制图部分,包括平面图、天棚图、立面图、剖面图、节点大样图等。使用线型、线宽、图层工具、绘图工具、修改工具、标注工具等,结合投影理论,绘制施工图的各个元素,学习AutoCAD制图的常用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内容。适合于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的基础制图教学;二是三维制图部分,学习使用三维造型工具,建立基本体造型和三维造型编辑命令,让学生树立视图概念、三维空间想象能力,结合专业的要求进行内容设置。这些都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课基础教学内容,是根据专业的特点而制定的,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中自始自终围绕着专业特点进行,内容设置上也以规范和创新为基础展开。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首先,相对于传统手绘制图是一种锻炼手、眼、脑配合的练习形式,一方面可以高效制图、便捷传输,另一方面也能激发设计师的想象空间,激发设计灵感。在整个图形的表达过程中能充分进行思维构想,所以在课堂上除了案例操作演示、快速表现练习外,要通过临摹范图,强调制图规范,还要通过开放性题目,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设计水平。

其次,设计流程中,通常是先画出总平面图,然后分解画出各角度立面图、以保证设计表达的准确性;在内部图形的处理上则采用剖面图和节点大样图来明确表达出其细部线型关系、材料工艺等信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专业定位和学习目的,要在课程中安排出适量课时进入到设计工作室了解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流程,了解所学知识在行业中的定位,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参考文献:

教学方法改革 篇七

关键词:刑法学;教学改革;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随着法治国家建设的全面推进,法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法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优秀的法学专业人才,为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人才资源。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加强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以适应司法实务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法学教育进行改革,加强法学专业学生法律实务素能的培养。刑法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部门法学课程,是法学教学改革的重点。无论是从理论教学出发还是从实践教学出发,刑法学的教学必须适应我国现阶段法治建设的需要,必须与我国的法学教育、司法改革的方针、政策相适应。

一、刑法学教学改革研究的状况

近年来,刑法学教师在不断探索刑法学教学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的刑法学教师从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培养应用型的法律精英人才,提出在司法考试导向下的刑法学课程教学改革。有的刑法学教师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提出转变教学理念,构建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有的刑法学教师从刑法学教学目标的定位出发,提出多种教学方法的良性互动教学法。有的刑法学教师从刑法学课程本身的性质出发,提出改革刑法学教学内容,包括改革总论和分论的教学内容。有的刑法学教师根据刑法学实践性课程教学的目标,提出卷宗案例教学法。这些成果都是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笔者认为,上述教师从某一方面提出了刑法学教学的改革,缺乏全面、有机的统一。本文根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法学本科刑法学教学的现状,深入分析我国刑法学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提出破解困境的办法和措施。

二、我国高校刑法学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

1.刑法学教学目标与实践教学相脱节。教学目标是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教学目标的定位决定了课程的合理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当前,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精英型的法律职业者,通过本科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主要部门法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使学生具备从事法律职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养。但从我国目前的教育效果和司法实务部门反馈的信息来看,法学本科毕业生到司法实务部门工作后,很难胜任司法实务部门的工作,仍然需要司法实务部门的岗前培训和实务工作人员长达两至三年的带教才能慢慢具备独立从事法律职业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其原因在于法学本科教育与法律实践工作要求脱节。实际上,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号称是从通识教育转变为法律职业教育,从大众教育转变为精英教育,但并未成为真正的法律职业教育,也不是真正的法学专业的学术教育,现有的法学本科教育主要是一种纯书本的理论教育,虽然安排有实践教学环节,但因学生忙于准备大学四年级上学期的司法考试,实践教学常常是走过场,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刑法学教学与法律实践是脱节的,其教学目标难以实现。2.课程设置单一。我国的一些普通高校对刑法学课程的设置比较单一,单纯开设刑法总论与刑法分论这两门理论课程,没有开设相应的刑法方面的选修课,如外国刑法学、刑事政策学等。同时,没有针对刑法学课程设置相应的实务训练,只是在大学二年级的暑假开设模拟审判课程,模拟审判课程又没有专门针对刑事案例。所以,学生的刑事案件实务训练非常有限,学生的刑法实务思维难以形成。因此,现行的刑法课程结构并不完善,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法律人才培养。3.教学方法僵化。刑法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刑法学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与运用。从目前各高校的刑法学教学情况来看,刑法学教学主要沿用传统的讲授法,即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听和记笔记,学生主要是围绕教材学习,很少涉猎课外读物。这种授课方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被称为“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不符合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的基本目标,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应当更加注重塑造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素质、品质。传统的灌输教学法存在以下弊端:(1)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对刑法学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讲解,偶尔会针对相关理论问题穿插简单案例进行阐释,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整个上课期间,没有什么机会提供给学生进行主动思考。长此以往,教师会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刑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都没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那对于将来走上法律实践部门的学生而言其是无法胜任工作的,如此我们的法学教育就培养不出合格的法律人才。(2)课堂氛围沉闷。这种传统的讲授法主要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很难参与其中,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堂氛围沉闷,一部分学生甚至昏昏欲睡,难以实现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刑法学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1.确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刑法学教学目标。针对刑法学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高校必须确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刑法学教学目标,即刑法学教学目标重点是培养具有法律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操守的应用型和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2.完善刑法学课程体系。为了实现培养具有法律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操守的应用型和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刑法学教学目标,高校必须完善刑法学课程体系。首先,我们必须科学设置刑法课程体系。学生刑法实务思维的养成不单纯是通过学习刑法总论和刑法分论这两门课程就能实现的,这需要我们开设一组围绕着学生刑法实务思维形成的刑法课程,除了刑法总论和刑法分论课程外,还需开设刑事政策学、外国刑法学、刑法案例研习,刑事辩护实务专题、模拟刑事审判、刑法学文献选读等一系列刑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次,改革刑法总论和刑法分论的课程设置。在整个刑法学教学课程中,教师不能只单纯地进行理论教学,而应在合适的章节穿插实务训练,让学生在领会刑法理论体系的完整、刑法理论的博大精深的同时,感受刑法实务的复杂、细腻和思辨。目前,一些高校没有安排实训课程,少数安排了实训课时的高校实训学时占比较少。笔者认为,刑法总论和刑法分论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应有所区别,刑法总论应侧重于理论教学,刑法分论应侧重于实务教学。因此,在刑法总论与刑法分论总课时相同的情况下,与刑法分论相比,刑法总论的理论课时应当适当增加,而实训课时应当适当减少。只有这样的设置,才能扭转当前刑法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局面。3.实施以讲授法为主的多元教学法。针对传统讲授法枯燥乏味、课堂氛围沉闷的现状,我们必须大胆创新,采用一种新的讲授法,即启发式的讲授法,将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每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疑难问题,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刑法总论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启发式讲授法的同时,可以穿插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开展讨论式或者辩论式教学之前,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充分准备:首先,教师必须明确讨论式或者辩论式教学的要求和任务;其次,必须分组进行讨论或者辩论,教师将学生分成组,每组人数控制在三人以下;第三,教师确定好讨论或者辩论的时间,讨论或者辩论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0分钟以内,一次安排两组学生参加讨论或者辩论,一般一周安排一到两次;第四,教师确定好讨论或者辩论的题目,讨论或者辩论的题目一般可由教师事先提供,让学生抽签选题,学生选好题后,各自利用课后时间去准备;第五,讨论或者辩论以及自由提问、点评依次进行,教师根据上课的进度安排讨论或者辩论,在讨论或者辩论结束后,其他学生可以自由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在刑法分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启发式讲授法的同时,可以穿插采用案卷审查教学法,即让学生审查案卷材料,撰写审查报告,提出案件处理意见,亲身感受司法实践中对具体犯罪的认定过程和认定方法。

参考文献:

[1]肖乾利。论司法考试语境下的刑法学教学——以新建本科院校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2.02

[2]刘夏。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在刑法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9

最新范文

语文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什么精选6篇01-04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优秀4篇】01-01

教学方法优秀8篇12-26

教学的方法有哪些(优秀4篇)12-26

教学方法有哪些优秀3篇12-19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叙事(优秀3篇)12-16

讲道德有品行做品德合格的明白人发言稿12-16

教学方法论文【优秀7篇】12-16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4篇】12-15

启发式教学方法(优秀5篇)12-14

81 8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