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通用8篇】

2023-11-14 09:30:18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的教学方法改革【通用8篇】,希望能够给朋友们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启发。

教学方法改革范文 篇一

现如今,我国城市化越来越普及,城市建设布满我国各地,现代社会对类似人才的渴求也愈发激烈,致使该行业的人才缺口过大。我国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各大高校争先开设了该专业,以为现代社会培养出相应的人才。而该专业的毕业设计,则是学生利用自己几年学到的知识的重要体现,不仅能体现出学生的技能和综合素质,也能体现出学校的教学模式,办学思路以及师资力量。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变成了各大高校均无法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方法

前言

对于学生来说,毕业设计是极其重要的,它需要学生使用自己几年来获得的专业知识,具体的去解决一个课题。这不仅仅是学生专业素养的体现,也是未来入职后,学生工作能力的体现,以及增加自己实践经验的机会。把握住这次设计机会,对学生的未来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学生在设计之前,应该进行充足的准备,了解自己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且一个作品的优劣,并不能单单看其设计效果和表达能力,设计者的方向和所关注的问题,以及是否在设计中寻找到了好的方向,都是毕业设计作品中重要的方面。相对而言,毕业设计属于一个长期的教学,学生在进行选题的时候,也没有过多限制,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特点。基于毕业设计的这些特殊特点,各大高校都在为毕业涉及的教学展开了积极的探讨。

1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现状

1.1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法

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不仅是高校为自己脱颖而出而展开的探索,也是帮助学生发掘自身能力,探寻自身关注方向的教学课程。在课程中,首先要注重课程的纪律性和严谨性,也不能忽视学生自己的探索性和创新型。因此一般而言,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时,都具有实题实做和实题虚做两种方式。实题是一个大前提,不管如何进行制作,都需要依据一开始订好的题目和方向,注重事实,并以此前提基础展开涉及。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就是使学生在进行创新的前提下,学会尊重设计条件和设计理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设计理念。

1.2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中的问题

就目前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而言,现代社会竞争愈发激烈,市场的需求增大,人才的需求增大,并且对人才的要求也多种多样。在这个竞争化和多元化并趋的社会现状之下,各大高校应当结合现状,制定各种不同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培养。各大高校现如今虽然已经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列为重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也鼓励学生完成自己想象的设计,并在其中练习运用综合能力。然而,这种教学方式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学生的实践经验不够,空想精神太多,在未来入职之后,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

2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

2.1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方式

在对教学方式进行革新时,需要找到革新的主要方向和重点。由于环境设计这一专业,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因此实践经验对该专业的学生而言,是未来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中,多进行各大企业设计实例的结合,让学生在设计和学习的过程当中,解除到社会上各种设计的真实方式和行规,锻炼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在参与实际项目的过程之中,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都有所磨练,在学生毕业之后,能更快的进入社会,融入到企业的氛围当中去,就是该次革新能取得的显著改变。

2.2教学改革方式优点

实题实做是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方式,就是在教学中,引进各企业的工程设计,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让学生自行进行甄别和筛选,并且完成选题。学生在进行制作的时候,只有拥有充分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才能结合社会现状,设计出符合该企业所需要的设计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调动了自己学到的各种基础知识,还了解了社会上真实的环境设计是怎样的,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检验,和实战能力检验都能做到完备且全面。在这种设计中,工作量会加大,难度也会提升,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设计结果进行评判时,也应该适当的降低标准。在评判时,主要是检验学生在进行设计时的各个方面是否完整完全,是否结合现实,是否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等。与此同时,学生前去设计项目的实际地点进行调研考察,也是能否较好完成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在实地考察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施工现场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也有利于锻炼学生处理各种资料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最终都是为了达到使学生更具备实践经验的目的。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思想中,着重提出实地勘察是重要的教学方向,但在进行勘察之前,高校必须组织学生了解所涉及企业的企业文化,故而高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之中,培养创新性和实战性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教学过程之中,可以采用选题是存在的,具有真实的背景,企业和施工场地供给学生了解和勘察,但进行选题的方案则是由学生自己主观决定的,并且由学生自行调动想象力,为其富有自己的意义。这样,学生在收获到实践经验的同时,也不乏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可能发现许多现如今该行业还未被发现的解决类似地问题的方法。在进行教学之中,高校要注重虚实结合,减少学生所受到的阻力和影响,积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调配学生发扬自己的想象力,都能为学生日后入职之路增添光彩,也是高校脱颖而出的重要方式,将会成为教学理念进行革新的重要方向。

作者:赵亮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梅文兵,李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32:120-121.

[2]袁心平,叶云,涂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与管理方法的探索[J].科技创业月刊,2012,02:110-112.

[3]唐媛。浅析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4,05:241.

教学方法改革 篇二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推进,日语的学习越来越受欢迎。国家和高校也逐渐开始重视日语教学,但是日语毕竟是一种应用语言,如果没有适当的语言环境,学好一门外语还是很不容易的。如要提高日语教学质量就需要对高校日语教学进行改革,在改革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而且要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

1日语教学及方法介绍

现阶段,很多学校设置了日语专业,还有的学校把日语作为某些专业的一门选修课,为了提高日语教学效果,很多学者和教师都在努力地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寻求一种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学习者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难找到这样的方法。语言学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而日语教学也不能只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都在寻求一种适应当时状况的、必要的、灵活的方法,而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学习目标来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目前,我国日语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翻译法和直接法两种。翻译法是外语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而且翻译法是国内外外语教学普遍采用的方法。翻译法是一种靠母语讲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说的是将词汇或者句子翻译成母语进行教学,它是外语教学最为原始的教学方法;直接法说的是不需要母语为媒介而进行外语教学的一种方法,在直接法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来理解、解决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通常会采用照片、实物以及绘画作为教材。通过逐步地完善和丰富教学方法,日语教学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1]。

2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的日语教学现状仍不太乐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我国高校日语教学的管理模式比较粗放,在高校教学中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高校的教学模式及教学质量,并且教学管理模式也可以体现出高校对某一课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我国高校日语教学中主要以教学要求和考试检查两方面为指导。最终形成了管理松懈、要求模糊、教学随意以及学生学习无奈、质量上不去等;第二,交际能力培养不够。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主要以讲授的方式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在课堂上老师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而学生听说实践的时间少得可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日语交际能力根本得不到锻炼;第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灵活性。日语教学的特征比较特别,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既是教学内容也是教学手段,主要是应试教学。虽然在日语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多媒体应用不够灵活,这让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灵活性;第四,日语教学中还存在师资力量不足和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的现象。这些都是我国日语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这基本就是我国日语教学的现状,其中教学方法对日语教学成果产生着直接的影响,所以高校一定要进行日语教学方法改革[2]。

3日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日语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日语教学存在严重的应试性和短视性,很多高校没有认清日语教学的真正意义,所以在日语教学中没有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到相应的高度去实施。这些情况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老师更是缺乏教学创新,忽略了学生日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在考试中得高分,到了实际应用的时候都变成了聋哑人。

高校只有通过日语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日语教学思维和模式,日语教学改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中去思考,立足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审视以往教学中的得与失,去探索改革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对日语教学改革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最终改变日语应试教学的老套路[3]。

4日语教学方法改革的新举措

4.1转变教学观念、构建新型教学方法

我国日语教学的模式一直是以语言知识教学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填鸭式”、“注入式”教学。很少有机会真正地了解日本文化,对日语的学习兴趣也就比较淡薄,最终导致日语交际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在日语教学过程中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要以培养学生兴趣为核心,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知识和实际的文化需求,营造一个良好的日本文化氛围,有了兴趣,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才能把课堂转变成一个语言交际训练场,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同时老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日语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课堂文化交流的组织者,也是学生文化交流的观察者、激发者以及引导者。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比较灵活地采用很多具体的教学方法,比如说情景教学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发现法等。采取以培养学生中日文化素养为核心的日语教学中,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并及时地发现学生们的问题。另外,老师要在现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去构建新型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日语创造最便利的条件。总之,高校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构建新型教学方法一定可以提高日语教学质量,并最终提高学生日语综合能力[3]。

4.2 增加实用性、时代性教学内容

日语教学内容对其教学质量和成果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为了提高高校日语教学成效就需要对日语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进行日语教学内容改革中需要把握几个要点:第一,改革后的日语教学内容一定要满足时代变化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第二,改革后的日语教学内容不仅能够传播日本文化,而且要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日本文化的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第三,日语教学内容改革要朝多元化方向发展,而且要体现出日语的实用性。总之,教学内容的改革一定要以学生日语学习兴趣、学习目标位准则来进行,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要彻底改变原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而且在实际日语教学要多借助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说计算机、多媒体以及其它现代化教学工具。

教学方法改革 篇三

【关键词】政治 教学 方法

本人根据近年来的教学教改实践,逐步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四化”教学,现试谈如下:

一、感化,增强政治教学对学生的感染力

所谓“感化”,就是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的感染力、吸引力。一首好歌,能使听者耳濡目染;一台好戏,能使观者赏心悦目。那么,思想政治课教学何尝不是如此。有些教师一开讲,仿佛有许多看不见的磁力线把他同几十名学生联系在一起,师生之间便产生奇妙的“电磁感应”。在教学中,如果发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学,不如反问自己是如何教的。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如此。要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能收到实效,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感化”过来,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学习欲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根据每堂课的不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与教学有关的小插曲,如谜语、小故事、名人名言、短诗、奇闻、俏皮话、名人轶事、新闻新事、热点话题等,以吸引学生,把学生的学积极性调动起来,集中指出教学内容。这样导入新课后,同学们学习这一教学内容的兴趣顿时就浓了,课堂气氛也就十分热烈了。

二、变化,结合教学特点,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

所谓“变化”,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各种教学方法,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巴班斯基说过:“每种教学方法就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辩证的,他们都具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到另一种目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教学过程是由许多环节组成的,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要全面地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任务,就必须善于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不拘泥于一种教学模式,而是力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时重情感的熏陶,有时重理性的分析,有时重思维的训练。如遇到社会热点或学生思想上的疑点,往往采取讨论法,以此去发展学生无限的思考力,把学生引进积极思考的王国。

三、深化,在政治课教学中探究知识的深层内涵

所谓“深化”,就是挖掘知识的深层内涵。在教 中,追求的教学境界是:引导学生深究概念和原理的底蕴,发学生所未发,使学生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在不断的探究中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刻认识。例如教学“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教学内容中教材中的\www.shubaoc.com\最后结论为:近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实践都证明了,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唯一正确的道路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对于这种结论,或许很多学生还不以为然,认为过去是,现在和未来就难说了。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理性认识,教师可列举了剧变后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原社会主义国的一些现实和有关评论来进一步说明。

四、转化,在政治课中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信念

教学方法改革 篇四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所有东西都是由教参搬到教案上,再由教案搬到课堂;教材上没有讲的不敢讲,书本上没有说的不敢说,课堂的生机和活力是不会真正表现出来的。新材料是指别人不曾使用或较少使用过的材料。笔者认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另外,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对新材料进行必要的加工,更好的对新材料正确、灵活、创造性的运用。

所谓新问题,就是要谈新出现的问题,谈热点问题,谈有争议的问题,谈没有定论的问题,谈别人认识不清的问题。很多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而教材又是十几年不变,脱离实际,陈旧空洞,所以不吸引人,学生不愿意听。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应该善于抓新问题,触角敏感,思维走在学生的前面,即使讲的是旧理论,也有个结合新世纪的问题,即用生动具体的新材料检验旧理论,用旧理论来指导新实践。

二、选新角度,讲新观点

能用新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固然很好,但有时没有恰当的新材料,那么换一种角度来认识旧材料,即从旧材料中开掘出新意,同样值得肯定。讲新观点就是要讲又创见性的观点,讲别人没有讲过的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演讲家李燕杰的报告很受欢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又很多观点比较新颖,看问题角度独特。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独特的见解讲给学生。

三、用新方法,设新环节

讲课没有固定的方法,完全可以因所讲内容的不同和听众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讲法。“教无定法”关键的问题是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正确了,才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所创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

今天的学生的学习思维理念已经不满足于过去的被动式“学会”的学习结果。必须要求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动的思维观念,以教者的思维唤起学者的思维;以教者的情感唤起学者的情感;以教者的兴趣唤起学者的兴趣;以教者的所知唤起学者的未知。在平等互动的思维理念中,以情导,以理梳,入情入理,情理结合,双向沟通,互相讨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思维畅达。

1.个案分析。个案分析是对现实工作中发生过的某个典型的事例进行分析和解答,它始终贯穿的主题是“你将怎么做?”和“为什么?”而且你的答案必须是切实的和最好的。个案分析的教学方式实质上就是通过有效的小组讨论来引导大家的思路,逐步分析问题的一种技术。其特点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学习者不仅可以熟练掌握、使用已学过的概念、观点,而且可以发展自己的技巧,乃至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概念、新的思路。同时个案教学比看教科书更加生动、真实。

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非正式的表演,它通过学员亲自参与解决各种与人们有关的问题,扮演各种实际工作中的角色,通过别人的眼睛去看问题,去体验别人的事情,或者去体验别人在特定的环境里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和行为。角色扮演活动程序一定要首先是扮演者,其次是观察者,最后是教员。学员在扮演角色时要能把自己融入进去,观察者在观察时要能集中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并使自己沉浸在具体事例中,以便判断学员扮演角色的真实性。最后,教员通过列举一些更加具体、细致表演的行为,总结出整个学习的要点。

例如,我在讲解营销学和管理学中都有的知识点“沟通”的时候,让几位学生分别扮演董事长、总经理及员工,让他们在角色扮演中加深了沟通的原理及注意事项,设身处地的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

3.管理游戏。把管理游戏作为一种培训方式是美国管理协会1957年首次使用的。游戏围绕着对技能的学习和使用而展开,它帮助参与者思考、反应、操作,更重要的是会有很多启迪,通过一个完整的游戏过程,让他们在非正式的、非紧迫的情景下学会一个技巧。

例如,我在讲解营销四要素4P中的place时,组织学生模拟了一个久负盛名的啤酒游戏,让学生扮演生产商、中间商、零售商甚至顾客,从游戏中切实感受到了渠道中各个成员的关系。

4.自我测试或评估。课程内容结束后,可在课尾或课下,由学生进行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自我测试或评估。自我评估(心理测试)是针对所学内容列出几条选择项,供学生自我评估检测;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很受学生欢迎。

5.拓展实践空间。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一件事,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对于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了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因此学习场所不应当只局限于教室,应让学生走出去,把学习场所扩展到学生的一切生活领域,如家庭、学校、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

在我的每学期授课中,尽量每学科都抽出至少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走出教室,到生活中寻求研究对象,研究其特征。如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上,我让学生在校园里选取调查对象来完成自己设计的大学生消费能力调查问卷;在营销策划的课堂上,我让他们去超市实地发现和研究定价策略。课堂只是一个虚拟的社会环境,只有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的真实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

四、借新工具,建新媒体

从教学手段来看,教师必须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教师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要有时间观、价值观、质量观。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每一个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发展。

当前信息科学、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学习提供越来越充分的保证。学生应该充分利用信息科学、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理解教材内容,认知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查阅大量资料,扩大知识面,了解新技术。

1.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重点案例采取录像播放方式,以增强感染力,并制作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助学课件,最终建立系统性、立体化的多媒体课件体系。

2.网络冲浪。现代教学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对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特殊的接触实际的窗口。根据教学进度需要,引导学生登陆有关网站,了解现实企业状况,搜集最新信息,学习最新管理知识,思考与分析现实管理问题。

以上列举的只是众多可选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中的几种,不管哪种形式,都便于学生从切身体验中实现情感参与,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也便于教师深入学生之中去实现师生双向互动,师生面对面交流,相互激荡,以唤起教与学的热情。

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双向互动是针对传统的单一灌输式教学方式而言,并不是主张摒弃讲授这一教学形式。从某种程度上讲,讲授还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管理游戏的基础。但是仅有讲授这单一方式是无论如何不能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理念呼唤着随堂实验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而一个新的教学模式都有一个从不成熟而走成熟的过程,只有更深更多地思考,更精更细地去做,教学水平才能达到更高更强。

总之,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从传统的单项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尝试多种创新,并敢于在教学中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带路人,而应融入其中,做一粒铺路石,以自己的知识和道德修养,为学生拓展一条走向未来的发展之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思想,都有自主学习的机会,都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创造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蔚。《西方成人培训双向互动式教学方法及启示》.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7(3).

[2]冯克诚,田晓娜。《最新教学模式全书》.国际文化出版社,1997.

[3]覃翠生。《论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桂海论丛》,2006,1(1).

教学方法改革 篇五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目前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讲授法,很多学生也乐于用这种被动接受的方法学习,这样的方法束缚了他们的思维,阻碍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高分低能而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不可能够用一辈子,如果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就不能在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会达到会学。自学能力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二是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学实验证明,学生没有阅读能力,不能正确理解书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和化学概念,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不会使用教科书,也缺乏阅读教科书的兴趣。这种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不能从阅读教科书中去深入理解和巩固,很快又会模糊和忘记。所以教师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材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及时得到验证,从而增强自学信心和激发自学的乐趣。如物理性质让学生阅读自学,物质的用途可引导学生结合化学性质,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总结得出。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再讨论,共同设计,得出方法、步骤、装置等。在进行有机化学中的甲烷、乙烯、乙炔实验室制法的教学时,可采取上述方法。因学生已学过氯化氢、氯气、氧气、氢气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已掌握实验室制气体的方法,在此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自然能够得出制取以上三种气体的方法、步骤、装置、收集等知识,达到使学生自学的目的。

知识固然重要,但科学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无异于拿到了开启知识的金钥匙。因此,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还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的规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从教师的引导、启迪中悟出道理,揭示其内在实质。如设置悬念、反复比较、养成在阅读中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给学生拟定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阅读过程要求学生勾画重、难点,归纳整理,比较分析,抓住概念的关键词,记下原理、规律和疑难点,借助图表整理同类知识,由孤立到联系,把分散在教材中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编成知识纵横网络。如在讲授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时,告诉学生,每一族学习一种代表元素的知识,再推及到同簇其它元素,并找出同簇元素结构、性质的异同点,以及联系与区别。同时还应增加课堂讨论与练习时间,将有助于学生动脑动手,可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参与的机会,强化学生的参与行为。

总之,化学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自学能力是作用于学生终身的发展性能力,是学生继续学习和深造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去实践,去努力,其结果是使学生受益。

二、加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

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多讲习题,减少实验,葚至不做实验,其结果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中等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在认真做好课本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学生选做实验的容量及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在讲解钠的化学性质时,可增加一个实验:取一小块钠投入到装有硫酸铜溶液或硫酸铁溶液的小试管中,会有沉淀生成,这种现象必然很快引起学生的好奇,思维开始活跃,产生积极的探究的欲望。将某些演示实验(简单的试管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开放实验室,鼓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自主操作实验。还可安排一些家庭实验,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变成实际的应用。这样就迫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设计实验,去创新。还可以将一些实验设计成探究式实验,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叫学生去做,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育科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在完善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训练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教学方法改革 篇六

一、高校教育学专业的地位和改革

(一)高等教育的任务与作用

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级专门人才。与此同时,现在社会需要的也是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很多企业看重的不再是高学历、高文化,而是高能力、高技能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所以我们的教育要进行改革,而且要加快改革的步伐,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人才。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呈飞跃式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那些发达国家相比,相距甚远,尤其是我们的教育水平,更是非常落后。因此我们要努力改变这种落后的状态,发展教育,提高整个国民的综合素质。所谓寒窗苦读数十载,培养一个人才需要很长很长的实践,需要经过多年的累积与沉淀。高等教育直接面向社会,为社会输送专门性的人才,所以高等教育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

(二)高校教育专业的地位与改革

高校教育类专业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重任。可见,教育专业的地位是不可言喻的,其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的未来建设和发展。教育专业,是培育未来教师的,这里走出去的学生将会面向全国各地的高等学校或中等学校,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育专业的职能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当前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的境地,而且有很多的教育单位就职人员已经接近饱和,而高校毕业生是有增无减,这种供不应求的状态导致部分毕业生不得不选择其他就业岗位;二是随着高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多样化,使教育专业逐渐走向了综合化发展趋势,因此不少专业的学生开始跨行业就业。

二、高校教育学教学方法改革中的突出问题

高校教育学专业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其他学科相比还是比较滞后的。事实证明,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并不高,而真正的问题就是在于我们的学生实践能力差,即教学能力不强。作为一名教师,良好的教学能力是其必备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很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而现如今,教育学专业学生普遍教学能力较差,成为了制约教育学专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这也成为了高校教育学专业教学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关于高校教育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的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在部分学生实操技能差、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无法迅速的解决等。而这些问题的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而造成的呢?主要还是由于部分高校教育学专业的教学方法落后。众多教师仍然是片面的追求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教育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却没有提供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机会,学校也没有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因此,很多学生得不到锻炼的机会。实践教学的缺失,正是导致学生教育能力差的一大主因。

三、高校教育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对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我们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来进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努力实现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大部分的学生具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和自尊心,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采取尝试学习法。

(一)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操作的机会

要让学生认识到锻炼实践操作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让她们明白,作为高校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充分的理论知识,更要具有经验丰富的实操能力。在教师授课的时候,学生不仅仅要听懂教师所讲的知识,还应该时刻的观察教师授课时所采用的各种方法,自己进行归纳和总结,做好笔记。还要经常的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向教师取经,要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探索学习。对于教师安排的实践课程,例如让学生自己站在讲台上讲解相关教学内容,学生就要充分的把握好这次机会,要主次的争取这次宝贵的机会。授课前,要对这堂课进行必要的备课,在备课时,还应该提出几个有内涵的问题,在课堂上讲课时可以向同学们提问,同时,要做好整个授课过程的安排,也可以增添很多和同学互动的环节,要做到环环相扣,各知识点的良好衔接,充分的利用各种教学设备,要让同学们能够跟着自己的脚步走,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课程中来,都能够听懂并且深刻的记住这堂课的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如果遇到有同学提出的问题而自己不会解答时,一定不要慌张,可以和同学相互讨论,也可以在课后去搜集资料寻找答案,这样的一个过程其实也是一次难得的经验。通过这样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又还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可谓一举两得。

(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实践教学

高校教育学专业教学应该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断加大对实践工作的投入。在课程安排上,要为学生安排更多的课时来进行实操练习,教师在授课时也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教育能力,传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实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纠错,并且让学生从这次错误中受益,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各系各科之间的联系,积极的与其他高校进行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学习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不断的改革高校教育学专业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促进教育学专业的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教学方法改革 篇七

关键词:刑法学;教学改革;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随着法治国家建设的全面推进,法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法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优秀的法学专业人才,为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人才资源。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加强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以适应司法实务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法学教育进行改革,加强法学专业学生法律实务素能的培养。刑法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部门法学课程,是法学教学改革的重点。无论是从理论教学出发还是从实践教学出发,刑法学的教学必须适应我国现阶段法治建设的需要,必须与我国的法学教育、司法改革的方针、政策相适应。

一、刑法学教学改革研究的状况

近年来,刑法学教师在不断探索刑法学教学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的刑法学教师从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培养应用型的法律精英人才,提出在司法考试导向下的刑法学课程教学改革。有的刑法学教师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提出转变教学理念,构建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有的刑法学教师从刑法学教学目标的定位出发,提出多种教学方法的良性互动教学法。有的刑法学教师从刑法学课程本身的性质出发,提出改革刑法学教学内容,包括改革总论和分论的教学内容。有的刑法学教师根据刑法学实践性课程教学的目标,提出卷宗案例教学法。这些成果都是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笔者认为,上述教师从某一方面提出了刑法学教学的改革,缺乏全面、有机的统一。本文根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法学本科刑法学教学的现状,深入分析我国刑法学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提出破解困境的办法和措施。

二、我国高校刑法学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

1.刑法学教学目标与实践教学相脱节。教学目标是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教学目标的定位决定了课程的合理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当前,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精英型的法律职业者,通过本科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主要部门法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使学生具备从事法律职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养。但从我国目前的教育效果和司法实务部门反馈的信息来看,法学本科毕业生到司法实务部门工作后,很难胜任司法实务部门的工作,仍然需要司法实务部门的岗前培训和实务工作人员长达两至三年的带教才能慢慢具备独立从事法律职业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其原因在于法学本科教育与法律实践工作要求脱节。实际上,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号称是从通识教育转变为法律职业教育,从大众教育转变为精英教育,但并未成为真正的法律职业教育,也不是真正的法学专业的学术教育,现有的法学本科教育主要是一种纯书本的理论教育,虽然安排有实践教学环节,但因学生忙于准备大学四年级上学期的司法考试,实践教学常常是走过场,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刑法学教学与法律实践是脱节的,其教学目标难以实现。2.课程设置单一。我国的一些普通高校对刑法学课程的设置比较单一,单纯开设刑法总论与刑法分论这两门理论课程,没有开设相应的刑法方面的选修课,如外国刑法学、刑事政策学等。同时,没有针对刑法学课程设置相应的实务训练,只是在大学二年级的暑假开设模拟审判课程,模拟审判课程又没有专门针对刑事案例。所以,学生的刑事案件实务训练非常有限,学生的刑法实务思维难以形成。因此,现行的刑法课程结构并不完善,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法律人才培养。3.教学方法僵化。刑法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刑法学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与运用。从目前各高校的刑法学教学情况来看,刑法学教学主要沿用传统的讲授法,即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听和记笔记,学生主要是围绕教材学习,很少涉猎课外读物。这种授课方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被称为“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不符合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的基本目标,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应当更加注重塑造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素质、品质。传统的灌输教学法存在以下弊端:(1)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对刑法学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讲解,偶尔会针对相关理论问题穿插简单案例进行阐释,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整个上课期间,没有什么机会提供给学生进行主动思考。长此以往,教师会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刑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都没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那对于将来走上法律实践部门的学生而言其是无法胜任工作的,如此我们的法学教育就培养不出合格的法律人才。(2)课堂氛围沉闷。这种传统的讲授法主要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很难参与其中,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堂氛围沉闷,一部分学生甚至昏昏欲睡,难以实现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刑法学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1.确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刑法学教学目标。针对刑法学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高校必须确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刑法学教学目标,即刑法学教学目标重点是培养具有法律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操守的应用型和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2.完善刑法学课程体系。为了实现培养具有法律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操守的应用型和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刑法学教学目标,高校必须完善刑法学课程体系。首先,我们必须科学设置刑法课程体系。学生刑法实务思维的养成不单纯是通过学习刑法总论和刑法分论这两门课程就能实现的,这需要我们开设一组围绕着学生刑法实务思维形成的刑法课程,除了刑法总论和刑法分论课程外,还需开设刑事政策学、外国刑法学、刑法案例研习,刑事辩护实务专题、模拟刑事审判、刑法学文献选读等一系列刑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次,改革刑法总论和刑法分论的课程设置。在整个刑法学教学课程中,教师不能只单纯地进行理论教学,而应在合适的章节穿插实务训练,让学生在领会刑法理论体系的完整、刑法理论的博大精深的同时,感受刑法实务的复杂、细腻和思辨。目前,一些高校没有安排实训课程,少数安排了实训课时的高校实训学时占比较少。笔者认为,刑法总论和刑法分论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应有所区别,刑法总论应侧重于理论教学,刑法分论应侧重于实务教学。因此,在刑法总论与刑法分论总课时相同的情况下,与刑法分论相比,刑法总论的理论课时应当适当增加,而实训课时应当适当减少。只有这样的设置,才能扭转当前刑法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局面。3.实施以讲授法为主的多元教学法。针对传统讲授法枯燥乏味、课堂氛围沉闷的现状,我们必须大胆创新,采用一种新的讲授法,即启发式的讲授法,将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每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疑难问题,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刑法总论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启发式讲授法的同时,可以穿插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开展讨论式或者辩论式教学之前,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充分准备:首先,教师必须明确讨论式或者辩论式教学的要求和任务;其次,必须分组进行讨论或者辩论,教师将学生分成组,每组人数控制在三人以下;第三,教师确定好讨论或者辩论的时间,讨论或者辩论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0分钟以内,一次安排两组学生参加讨论或者辩论,一般一周安排一到两次;第四,教师确定好讨论或者辩论的题目,讨论或者辩论的题目一般可由教师事先提供,让学生抽签选题,学生选好题后,各自利用课后时间去准备;第五,讨论或者辩论以及自由提问、点评依次进行,教师根据上课的进度安排讨论或者辩论,在讨论或者辩论结束后,其他学生可以自由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在刑法分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启发式讲授法的同时,可以穿插采用案卷审查教学法,即让学生审查案卷材料,撰写审查报告,提出案件处理意见,亲身感受司法实践中对具体犯罪的认定过程和认定方法。

参考文献:

[1]肖乾利。论司法考试语境下的刑法学教学——以新建本科院校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2.02

[2]刘夏。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在刑法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9

教学方法改革 篇八

金融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金融学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对社会宏观经济的分析与理解能力,也能提高对金融理财与风险控制的深入认识,是一门具有深远现实意义的学科。金融学教学的课程中涉及的理论十分复杂,应用于实践还需要进行大量的逻辑分析与数理模型分析,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也是十分复杂的。当前金融学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一)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我国众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在教学方法上甚至是教学理念上都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实践应用的问题,金融学教学中这一问题也是十分严重的。新时期,金融学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单一的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更多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育出的学生并不能满足金融实践领域人才稀缺的需求,理论难以运用到实践中,实践中的问题也不能应用理论进行解决,这就使得金融学教学与实践需要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在金融学教学中,涉及了繁多理论上的专业术语和分析方法,这些理论本身就是十分复杂的,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才能掌握,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进行不断的研究,选择易于学生理解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因此学生与教师都是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的思考与探索的。此外,我国大多数的高等学府都没有设立实践应用的设施与场所,课程安排上更是缺少实践这一环节,理论与实践缺乏结合的机会,学生自然无从了解理论知识如何应用到实践,真正走向工作岗位时对于所需处理的问题也是无从下手。

(二)从教人员的教学方法创新能力有限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也展开了教学,但是很多的学校或独立学院在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上还存在着不足,教学人员的教学方法也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目前很多的高校教学人员都是从其他院校聘任来兼职的、从退休教学人员中返聘回的、还有很多的是新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这三种教学人员所占比例逐年增高。这三种从教人员并不能说不能胜任金融学的教学工作,但是在他们身上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兼职教师和退休返聘教师存在着临时打工者的心理,内心对教学任务没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价值感,不如在自身的岗位或原来的岗位上工作有激情,也不愿投入过多的精力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改革,基本上是按照自己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与实际教学需求可能存在很大的出入。而引进的新毕业年轻教师,虽然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系统的学科结构,充满活力也愿意与学生交流沟通,但是他们很多并不是师范类的专业毕业,对教学方法的应用没有系统的概念,又没有教学经验,虽然愿意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但是更多的是在学习教学方法和应用教学方法。以上所述事实对高等教育的金融学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存在着障碍,传统的金融学教学方法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实践的应用,难以满足金融市场对人才需求。

二、新时期金融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一)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

高等教育机构在规模、形式等多方面都存在不同,因此教学方法上也应当有所区别,在培养实践所需人才的目标下,针对不同学校的在校学生的素质水平,应当结合学校在金融教学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特点,选择易于学生接受的课本,教学时利用更多的案例分析等与实践结合紧密的教学方法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同级别、不同级别的高校都应当组织教学人员进行教学方法上的交流研讨,并积极探索各类院校不同的教学方法,听取基层教学人员的意见进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还应当结合实践,根据不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不同需要基础上,选择当前金融领域中最实际的问题和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并在教学中进行讲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形成院校自身的教材课程内容,这样的方法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应用理论知识,对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具有积极的意义。高等教育机构还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结合自身优势选择金融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探索新时期金融学的教学方法,促进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形成。

(二)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的密切联系

当前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社会各行各业所需人才,金融学教学关系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各项业务开展与金融市场的发展,与人们的投资理财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无论何种学科的教学都是为了应用于实践,因此金融学教学方法上应当更注重指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向学生展示如何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践问题,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应用理论知识的水平。例如结合当前金融环境让学生进行投资理财的分析判断,创设一种金融危机的背景,让学生进行应对对策的分析等等。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的密切联系还要鼓励学生更多的思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启发学生在现实中发现问题并勇于提出,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教师应当通过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更多的是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只是单纯理论知识上的告知。学生即使发现和感兴趣一些实际问题,也往往不会总结,此时教学方法上的引导就能够发挥很大的帮助作用。此外,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的密切联系还可以通过院校与实体金融企业进行合作,根据企业的要求培养专门型的人才,利用企业这一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这样的合作模式下院校能够掌握更多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类型,以此为切入点的金融学教学改革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改革,这样的合作不仅仅让学生有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机会,也让企业得到了最先进的理论指引,在发展上也能得到更为坚实的动力。

(三)提高从教人员的教学方法改革动力与能力

新时期金融学教学的改革主要是依靠基层从教人员,从教人员掌握最全面的教学状况,也是最具改革创新的主体。高等教育院校应当不断提高从教人员的改革创新能力,建立起提升从教人员能力的培训进修体系,帮助其进行业务上的提升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做更多的传授。对于兼职和退休返聘的从教人员,应当建立起他们对工作的价值感和归属感,在教学中积极努力的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培养出更多出色的学生。提高从教人员的教学方法改革动力还要适当的引入激励机制,对于在改革教学方法中具有出色贡献的教师人员要给予奖励,这样才能促使金融教学的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当然,激励机制应当是双方面的,对于教师努力研究的成果要积极的予以肯定和认可,给予精神鼓励,同时还要给予物质上的奖励。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提高从教人员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具有促进作用,对整个金融学教学改革也能够产生动力支持。各高等院校之间也可以组织教学人员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上的交流研讨,报告自身所实行的教学方法与成效,为各高校之间提供教学方法改革的经验和借鉴,为教师进行改革提供参考。高等教育机构提高 从教人员的教学方法改革能力也可以利用与金融实体企业合作的方式,让教师更多的了解实践,以便能够更好的指导教学。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对于当前金融学教学中以教师为核心、以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是一种必然趋势。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当从学生与教师两个方面出发,学生方面应当提高学生学习金融学的兴趣,并与实践相结合运用金融学理论知识,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教师方面,要努力使用更多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得到应用,如电子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以此作为工具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使用现代技术进行金融问题的分析解决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新范文

语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通用8篇)11-15

拼音教学方法与步骤总结(优秀5篇)11-12

少儿英语的教学方法【精选4篇】11-05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最新7篇)11-04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优秀3篇)10-30

教学方法解析【优秀5篇】10-26

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通用5篇】10-24

小学数学教学研修日志优秀3篇10-24

英语单词的教学方法【优秀10篇】10-20

常见的教学方法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10-18

81 76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