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观后感 流浪地球2观后感【精彩6篇】

2024-02-13 08:09:40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下面是书包范文美丽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的流浪地球2观后感【精彩6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一

看《流浪地球2》让我遗憾的是,比起科幻视效在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工业水准,这部电影对科幻电影核心的人文表达显得“保守”——生命存在、末日焦虑、道德伦理、性别关系等方面的想象力是匮乏的,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是当下社会主流观念的平庸延展。

什么是科幻电影在人文层面的想象与表达?我们拿一些经典电影举隅——沃卓斯基姐妹的《黑客帝国1》,通过男主人公发现自己只是“缸中之脑”,反思个体意志与全景敞式监视之间的斗争关系;改编自特德·姜小说的《降临》,它令人惊奇地建造了一套未来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带有时间性,语言在重塑认知方式的引领你逐步感知到未来在此刻的涌现;克里斯朵夫·诺兰的《星际穿越》调转“墨菲定律”的原初所指,给予一种悲观主义的安抚表达,过去与未来时间形成一种闭环,但时间终究可以通过艰苦的物质性劳作来克服与抵达;最近成就60岁华裔女星杨紫琼斩获金球奖、提名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瞬息全宇宙》,则是在探讨无穷宇宙的瞬息穿梭之间,个体如何对抗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而人与人在日常性中构建出来的爱,成为了女主角选择留在最庸常的宇宙的原因……

我们以这些一流的科幻电影为参照来审视一下《流浪地球2》的人文表达。电影里,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社会倡导“移山计划”大方向的原因是——“为了我的孩子,我孩子的孩子”(周喆直语),指向的是种族繁衍不息,“给予人类文明以岁月”,还带着古老的愚公移山的长期坚韧信念。生存,不管是以何种艰苦卓绝的方式生存,在“移山”的倡导者看来,是最基本的底线,哪怕孩子、孩子的孩子等一百多代人类面临2500年的与太阳系告别过程中的长期生存危机与潜在的精神隐患,也必须坚定不移。

与之相对的是他国甚嚣尘上,对此计划进行扰乱的“数字生命计划”,也就是将人类的意识上载到云端的元宇宙世界里,以一种肉体灭绝的形式重生。“数字生命计划”相对于“移山计划”总是以一种负面的方式运作自身——支持此计划的'地区都是动乱的、短视的、自由主义泛滥的形象出现。有一场戏是嬉皮士、流浪汉般的抗议者眼红脖子粗地冲向吴京饰演的主角刘培强面前,被后者轻松吊打,这一简单的冲突戏我们能看到正邪二元形象的对决与结果。直到刘德华饰演的工程师图恒宇,他车祸中丧生的女儿丫丫在“数字生命”里重新现身,我们才一睹科技变革带给人类生存的一些正面可能。不过,在这条叙事中对“数字生命”的表现也仍然是不稳定、扰乱的,比如每次丫丫都要尖声重复询问“爸爸,这道题要怎么做呀?”,甚至是引发对技术主义的恐慌的——一场戏中,当丫丫的“数字生命”开始产生意识迭代时,她发现了自己被困在一间出不去的房间里的现实,她声嘶力竭地哭嚎敲打屏幕,视听效果也在此变得如同精神分析式的心理惊悚电影。出于对女儿的执念的爱,图恒宇用尽各种手法留下女儿数据所存储的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550W,并不惜背叛他身负的太空任务“逐月计划”,也由此锒铛入狱。全球互联网行动中,监狱里的图恒宇临危受命,此时他终于驱散了一些“数字生命计划”倾向所带来的阴影,矢志不渝、奉献出生命的代价完成了任务,终于和丫丫在元宇宙空间里团圆。梦幻般的虚拟空间生活在结尾短暂地勾画了一张数字生命的乌托邦场景,但突转的结尾,550W以一种不受人类操控的形象出现,再次将之付诸泡影,这个发展出个体意志的550W竟然是诸多计划在关键时刻失败的罪恶源头。

在此,我们可以明确电影里“移山计划”与“数字生命计划”之间二元对立的对抗模式,前者是一种自农耕文明以来、扎根在土地上的、集体组织结构的、代代生命繁衍不息的文明存续方式,后者则是一种寄托在邪恶不可信的科技革命之上的、强调个人主义、不对人类存亡负责的虚无主义的生命状态。这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便构成了地球末日来临时,《流浪地球2》所呈现的对于人类生存的核心哲学思考。从我主观的角度来评价,这种哲学想象看似深刻宏大,却是匮乏的。

如果是要表现一种人类救亡图存的纷乱图景,我们大可以发挥想象力,参照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那时的救亡图存方案呈现出一种众声喧哗的“世纪末的华丽”,各种主义层出不穷,在无数的知识分子的实践和反思多种方案后才走向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现在《流浪地球2》的问题就是叙事中“先验性”地指导了我们人类要走“移山计划”(即使有太空站的火种计划,与他国的反对与干扰,表达得也很程式化),且凭借一种先验性的自信,相信我们会被此计划拯救,实践会跟着理论走,如结尾阶段周喆直的自信“我相信我们的人一定可以完成”。除了这个计划之外主要表现的就是负面问题层出不穷的“数字生命计划”,而没有对多元的生存计划进行更加具体的,实事求是的考察。就拿“数字生命计划”的否定形式来说,“技术主义的焦虑”在世界范围内的科幻电影表达里显得单薄,不能够充分满足观众对于“数字生命”的好奇心。比如我曾经看过的科幻剧集《上载新生》,讨论了资本对于数字生命的剥削与控制,现实中的贫富差距会在元宇宙里更进一步被夸大化——有钱人可以拥有最丰富潮流的“皮肤”和各种“道具”,穷人连看电子书都因没有钱而不能解锁全文,并用着2G流量维持自身的存在,没钱的时候数字生命就进入了停滞。再往深入想想,如果数字生命被控制在元宇宙里无限996呢?资本主义和技术主义的罪恶合流,难道不比简单地表现这些反对者都是盲目的堕落的要更加丰满?况且,又如何能够确认,即使“移山计划”具有科学上的可行性,全世界的价值观,就能为了生存目的而统一呢?这一定会是一个复杂的意识形态博弈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验证了可行性即可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过程。

最后,来说说大家都关心的性别问题。还是我开头的论点——“保守”,主要是在延续如今社会主流观念里的秩序。吴京饰演的是一个国际空间站中的中国领航员,他身上兼具忠、孝、义等中国传统文化里对理想男性特质的表现,唯一的“缺点”是偶尔流露出的憨傻,体现出主流电影里程式化的英雄男性正面中略带有一些瑕疵的塑造方式。王智饰演的韩朵朵,应该带给了许多女性观众以精神振奋——终于能看见一个业务能力不输男子的女性宇航员了!

韩朵朵的出现的确让人眼前一亮。看起来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与刘培强比武的时候能轻松撂倒对方,显示出社会主义中国里女性能顶半边天的劳动者力量。但是,接下来的情节里,这个女性形象在刘培强的求爱过程中却又再次呈现出编剧想象力匮乏的一面——这么一个独立果敢勇猛的女性宇航员,竟然被刘培强送出的一束红色玫瑰花轻松打动?在紧急情况下大喊出“别弄坏我的花!”(大意),这句不符合人设的台词也预示着接下来顺着刘培强想象的理想婚姻剧情发展——韩朵朵与他结婚,生孩子,做起了贤妻良母,罹患癌症逝世后他再用红色玫瑰花悼念她。自始至终,剧情里虽然展示了韩朵朵的过人职业能力,却总是让她在关键时刻被刘培强保护,也没有让她承担任何拯救人类计划的主导性工作。韩朵朵的身上呈现出经典的“花木兰困境”,如同戴锦华指出,“一边是作为和男人一样的人',服务并献身于社会,全力地,在某些时候是力不胜任地支撑着她们的半边天';另一边则是不言而喻地承担着女性的传统角色”。换言之,花木兰们可以短暂地表现她突出的能力,但最终仍然要在任务解除后回归贤妻良母角色里,解除女性僭越的危机。

那么,如何从女性主义角度改写韩朵朵的叙事线索?我想得先从那束花开始动笔——如同伍尔夫所写,“达洛维夫人说,她要自己买束鲜花”。韩朵朵要亲自大步而开阔地,自由而坚定地,走向那片灾难后满目疮痍、寸草不生的废墟里。呼吸着末日氧气稀薄且骤冷的空气,她弯身从残缺的钢筋水泥缝隙里,轻柔地摘出一束瘦小却傲寒的鲜花。

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 篇二

人之所以对这个世界无比留恋,是因为活得越久,会遇见越多的精彩,比如一部惊艳绝伦的电影。

《流浪地球2》,就是让人流连忘返的惊艳之作,无论视听效果、叙述结构、故事内核都堪称上乘。

本篇短文不剧透,只是观影之后的一些随想。

科幻片,几十年来一直是好莱坞的专属,因为太烧钱,一些动则千万的道具特效,没有庞大的资本加持,根本玩不起来。

如今通过这部《流浪地球2》,中国的科幻电影也能与之一较高下,一是表明老子终于有钱了,二是在思想内核上走出了一套不同于美帝的路数。

原本我一直认为,电影看的不过是一个爽字,去电影院往椅子上一瘫,然后脸对着银幕默念一句,来吧,刺激我吧。

所以对中国许多电影中浓墨重彩想标明的,所谓的家国呀,民族呀的思想,是很不屑地,老子看场电影就是来开心一下,不是来受教育的。

这也是为何过去几十年,美帝的'大片能够风行天下,无人能敌的原因,因为他们的内核很简单,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就这几个玩意来回的玩。反正他们的。场面够大,视听够炫,他们只是来震撼你的,不是来感动你的。

但随着中国日益强大,我们被对抗,被封锁,被恫吓,全世界盎撒人都在全力围堵我们,能让我们无所畏惧的就只有家国信仰。

虽然我们厌恶教科书式的电影,但是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被烙上了中华的印记。

所以在电影《流浪地球2》中,全世界的航天精英齐聚一堂,要自告奋勇地面对有去无回的任务时,沙溢铿锵有力喊出那句:中国航空中队…出列!

瘫坐在椅子上观影的我,很自觉地挺直了腰背。

中国人从鸦片战争开始,受尽屈辱,即使解放后,甚至改开后也一直隐忍不争,怂了一百多年,现在终于挺直了,解气了。

国家荣耀是这部片子的第一层内核。

电影中李雪健展示了一张15000年前,受过伤但是已经愈合的腿骨图片,解释说:古人类一但受重伤是不可能生存的,因为环境恶劣,但是这个古人却得到了护理,有人保护他,照顾他,所以人类只有团结互相才能生存下去。

电影看到这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在的世界,三年疫情,互相猜忌,明争暗斗,世界文明真的到了一个交错的路口,要是出一个忽毕烈或希特勒那样的战争狂魔,这个暗藏万千核武的世界真的会万劫不复。

人类到底要不断对抗还是合作?这个是我看到《流2》的第二层内核,也是第一层内核的升华。

中华文明与盎撒文明共生还是对抗,也将是这个世纪的主题。

看电影只看场面,只重感官的时代肯定会过去,一部精彩的大片,一定是视听、结构和内核思想三部分的完美融合。

《流浪地球2》在视听和结构上,比之欧美大片毫不逊色,并且在内核思想上,也在渲染一种中华民族的普世观念——家国天下,世界合作,才是这个孤独的地球该有的样子。

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三

看完《流浪地球2》最大的感触就是想再立马看一遍《流浪地球》,因为2实在太精彩了,特效拉满,细节到位,内容格外充实。

在看太空电梯危机时,我以为《流浪地球2》要演反叛军的事,刘培强的年轻时代会是一个战狼一般的存在。

丫丫的数字复活是一个意外,图恒宇和马兆的死亡其实也是意外,图恒宇的数字复活更是意外中的意外,既然是意外叠着意外,奇迹就不是我等芸芸众生可以坚信不疑的事情,所以,我更倾向于在备选方案中努力,顺便被奇迹摸摸头。

而且影片里,我在看到片尾彩蛋之前,甚至认为月球危机正是受图恒宇上传了丫丫导致,我一度以为丫丫入侵了moss以后会成为终极boss,没想到她成为了奇迹。

总的。说来,《流浪地球2》真的是让人意外的惊艳,我想自豪的说一句: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科幻!硬核科幻!世界级的科幻!

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四

今年大年初一,我和妈妈、姐姐们去看了中国第一部硬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它是由作家刘慈欣的小说改编而成的。

电影主要讲述了:未来,太阳将因为急速老化而迅速膨胀,直至爆炸,到那时,太阳系将不复存在。面对绝境,人类开启了流浪地球计划,在全球制造了一万座行星发动机,使地球停转,并改变方向,前往4.2光年外的新家园。但因为如此,地球地表气温下降到了零下80多度,仅存的35亿人生活在距地面5公里深的地下城里。流浪经过木星时,由于木星引力激增,地木即将相撞。虽然救援队最后修好了71%的推进发动机和100%的转向发动机,但地球毁灭的情况已无法改变。在人类最绝望的时刻,中国救援队想出了唯一一个办法。

在看电影时,我好几次泪流满面,一刻都舍不得眨眼,就怕错过每一帧精彩画面。我震撼,震撼电影中出人意料的情节和壮观的场面;我自豪,自豪国产科幻电影品质的重大突破;我感动,感动航天员刘培强的舍身取义、全世界人民救援时的万众一心和刘启等人与家人的浓浓亲情。

电影中有一些细节非常感人:刘培强在国际空间站的窗户上根据木星的'位置画圈,计算自己快要回家的时间,和亲人分别十几年,其中的辛苦和思念溢于言表;班长在上课时说了一句关于希望的理解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韩朵朵在危急时刻的'广播希望是我们回家唯一的方向!希望,虽然稀少,但是它永远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其实,每一个为地球能活下来而拼搏的人,都有自己牵挂的家人,但他们不得不为了任务和信念做出牺牲。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为了延续人类文明才要如此拼命地保护地球,他们都是拯救地球的英雄!

看完影片,我心里默默地希望人类能够像电影中的那样,遇到重大危险或灾难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一致,战胜困难!

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五

先说一下我看这部电影时的感受,心里对这部电影的评分其实在观影过程中像心跳一样,好几次起伏,但是等看完之后,了解了这个框架,我觉得这部电影是不错的。

所以,大家可能会跟我一样,会对几段剧情摸脑袋,心里暗想这样也行?也会因为价值观的不同而对某些片段觉得很不适,但是当看完后,我认为应该可以评价这是一部好的电影。

在不剧透的情况下,我想谈谈看这部电影时的感受,就是这部电影对「给文明以岁月」和「给岁月以文明」进行了探讨。是的,如果你是三体迷,你一定也知道大刘在《三体》这部小说里也进行了探讨。

然而,这部电影并未延续三体的思路,而是给出了一个新的解答:「给文明以岁月」和「给岁月以文明」是一体两面的,「给岁月以文明」是里,「给文明以岁月」是外。

人不会永生,但是人类这个物种可以。也是基于此,对于单个的人来说,人性是给自己的岁月标上了「真正」的时间,这里的`人性是正向的,是为了所爱之人愿意牺牲的人性;而对于人类而言,也存在一个「人性」,但是这个人性,既有正向的,也有负面的。

所以,人会消亡,但是人类会永存,原因在于,人类有着正反两面的人性。先不说这个观点我是否认同,但是我觉得很酷。「人类总想毁灭自己,所以人类才能永生」,老实说,我是感受到这个,才觉得这部电影是部好电影。

很期待第三部,如果能够延续这个架构,我觉得这将是一部世界级的科幻巨作。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这部电影值得票价

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篇六

春节假期去看了《流浪地球2》,总体而言很不错,节奏张弛有度,有燃点有泪点,特效拉满不输好莱坞,强烈推荐。

和原著小说对人性辛辣讽刺的暗黑底色不同,电影选取的是整个流浪地球计划最开始阶段的一小部分篇章,讲述了一个全人类团结一致应对文明危机的浪漫主义故事。电影看完,留在我脑海中最回味悠长的,不是哪一段情节或者哪一个科幻设定,而是全人类不论国籍、种族、性别、年龄,都几乎不计个人得失的为应对危机而努力,是“团结”这两个字。

现实生活中,这种程度的团结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在自由主义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社会,如果真的面临危机,别说是几百年以后才会造成地球毁灭,哪怕灭顶之灾就近在眼前,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形仍然是:一开始各国就会为计划中你出多少资源我承担多少损失而争吵,哪怕第一步走出去了,计划执行过程中有任何的损失都会引发质疑,会有人强调人权,有人要求自由,有人说被歧视,有人说有阴谋,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执行计划越来越力不从心,最终计划夭折,而灾难终将到来。如果不信,看看新冠病毒威胁下人类社会的表现就可见一斑了。

有点矛盾的是,人类之所以能从众多生物中脱颖而出成就文明,靠的就是团结的力量。通过虚构概念的能力或者通俗的说,讲故事的能力,人类可以建立起互相协作的群体,随着人类的发展演化,这些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专业化,协作模式越来越复杂,最终迸发出远超个体能力简单相加的巨大能量。但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协作带来的生产力大发展,财产私有也成为了可能,这一方面加强了人类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社会协作的摩擦。“协作”和“自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体两面,不可偏废,有的时候社会更需要“协作”的力量,有的时候社会更需要“自私”带来的驱动力。强行摒弃其中任何一个,走向任何一个极端,至少从已经过去的人类文明历史来看,都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自从冷战结束以来,自由主义所谓“普世价值”成为了全球大部分国家的主流价值观,集体主义则被恶毒的和独裁专制划上等号,这导致社会在“自私”的方向上走的太远,社会协作的摩擦力空前巨大。以美国为例,从2000年开始,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也不管是哪位总统在位,除了发动战争以外,美国政府几乎没有能力推动任何重大计划。无论是全民医保,控制非法移民,控枪、重振基建,还是抗击新冠,所有的计划不是胎死腹中,就是半途而废。如今的美国社会被各种政治议题切割成了细小的碎片,每个碎片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寸步不让的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全社会的整体利益。而任何一项政策总是会使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损,即使从比例上来说是少数,但如果这部分人懂得利用媒体、懂得抱团发出声音,在美国的选票政治体制下,一定会产生足够的政治影响力来阻挠和破坏对他们不利的这项政策。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仍有相当的群众基础,但近40年来伴随着经济融入欧美主导的国际大循环中,自由主义“普世价值”作为美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击利器,也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甚至一度全面占领舆论高地。直到特朗普上台以后搞经济脱钩和新冠疫情之后西方的拉垮表现,才终于让集体主义思想开满分作文网始绝地反击,让团结的力量再次在普罗大众面前得以展现,也让像《流浪地球》这样歌颂人类团结的优秀影片有机会得到广泛好评。

可是这样由外部压力和特殊事件造就的团结是脆弱的,是经不起考验的,2022年底的一系列争论和风波就印证了这一点。那怎样才能长期维持住一个团结的社会呢?我认为需要有三个要素:信仰、公平、先锋队。

首先需要有信仰。这里说的信仰可以是宗教,可以是共产主义,也可以是别的需要全社会共同追求的价值。说的简单点,需要整个社会对“我们应当去往何方”这件事有基本共识。就好像一个企业需要有战略愿景和目标,才能让不同部门知道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是否应当做,有多大价值。只有有了这样的共识,有了这样共同的信仰,才会有人能愿意为此承受个人的利益损失,克服协作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的摩擦。正因为有了共同的信仰,我们才能看到虔诚的传道士为了传教披荆斩棘、劳苦一生,能看到老一辈的革命者愿意为了保卫中国和建设中国完全不顾个人得失,这都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信仰,有比个人利益更重要的价值追求。

其次需要建立基本公平的分配机制。这不是要求每件事情任何时点上都绝对公平,但是在有人为了全社会的共同价值做出了贡献付出了牺牲之后,需要尽可能的为他们做出补偿,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否则如果付出和回报的不对等长期普遍存在,必将侵蚀信仰的根基,最终导致信仰坍塌。历史上,中世纪欧洲天主教的黑暗,苏联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阶层僵化,都是典型的负面案例。

最后需要有先锋队。先锋队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完善和传播共同的信仰体系。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经济基础成长变化了,上层建筑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任何的信仰体系,如果想要保持长期的生命力,就不能死扣经典,必须不断的进化,于是需要有“专家”来开展与时俱进的理论研究。而所有的进化调整又需要及时宣传给普罗大众,让理论体系与社会实际不要脱节,于是需要有人来进行信仰的宣传教育。先锋队的第二个作用是当带头模范。相对“言传”,大部分人更容易接受“身教”的宣传,如果能看到身边有人为社会共同的信仰做出牺牲,那么我对于这个信仰的相信程度将会显著提升,如果能看到社会最终没有亏待那些做出牺牲的人,那么我对于社会公平体系的信任度也会显著提升。在大部分的宗教体系中,都有类似神学家、传道士、苦修士这样的角色,而在共产主义体系中,共产党员起到的应当也是这两个作用。

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给人类社会开出的药方,我们最终是否能够达成这个愿景,我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之所以谨慎,是因为从目前的现实出发,我暂时看不到实现这个愿景的任何现实路径,甚至无论是从全球视角还是国内视角,和20年前相比,我们离这个愿景似乎还更远了一些。而之所以仍保持乐观,是因为拉到更长远的时间尺度,人类的组织水平是在不断提升的,从最早的狩猎采集团体,到城邦、再到国家,我们人类能够组织起越来越大规模的协作体系,那么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我们未来一定能够建立起超越国家的组织形式,直至终有一天,覆盖全球所有人。

愿天下大同,人类从此无纷争。

最新范文

功夫熊猫观后感【精彩4篇】02-13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优秀4篇02-13

东京奥运会观后感优秀6篇02-13

天宫课堂观后感精彩6篇02-13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篇02-13

流浪地球观后感精选6篇02-13

流浪地球观后感(优秀7篇)02-13

千万师生同上一堂反诈安全教育课观后感02-13

2023中国航天日科普课直播观后感【9篇02-13

时代新人说对话战疫英雄思政课观后感心02-13

27 348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