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 什么是周长【优秀10篇】

2023-08-29 02:24:36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整编的什么是周长【优秀10篇】,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启发。

《图形的周长》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数学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整理知识:

1、 同学们,前面我们复习了垂线、平行线以及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特征等内容。今天,我们继续进行总复习。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看到这个长方形,你想到了哪些有关长方形的知识?

二、复习知识:

1、由长方形的周长你还能想到什么图形的周长?你是怎么想的?分别是怎么计算的呢?(板书公式)

2、计算周长时,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

3、除了想到周长的计算,你还能想到什么?

4、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由长方形的面积你还能想到什么图形的面积?你是怎么想的?这些图形的面积分别是怎么计算的呢?

5、计算面积时,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这么多的公式怎样记忆比较快?(板书公式)

6、小结:从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每学习一个新的图形计算公式,通常是把它转化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公式进行计算的。(板书:转化)

7、对于这部分内容,还有什么问题?什么地方最难?

三、 巩固练习:(课件)

1、判断:

(1)一个长方形长20厘米,宽10厘米,它的周长是30厘米。( )

(2)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3)一个梯形,上底4厘米,下底6厘米,高3厘米,它的面积是15厘米。 ( )

(4)在同一个圆中,半圆的周长比圆周长的一半长。 ( )

(5)一个三角形,底6分米,高5分米,它的面积是30平方分米。( )

(6)一个边长5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20平方米。( )

(7)一个圆,直径是2厘米,它的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 )

2、抢答题:

(1)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5平方分米,上底与下底的和是5分米,它的高是( )分米。

(2)小圆半径2厘米,大圆半径3厘米,小圆周长与大圆周长的比是( ),小圆面积与大圆面积的比是( )。

(3)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三角形的面积大8平方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4)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5平方分米,上底和下底的和是5分米,它的高是( )分米。

3计算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五、总结,注重体验

六、作业,留有回味。

思考题:下边的两条线段互相垂直,上面一条长2厘米,下面一条是上面的2倍,你能根据这两条线段,想象出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能分别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吗?

认识周长 篇二

教学内容:三年级认识周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正确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使学生经理周长高年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余人合作,能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客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的自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你看到了什么 用一句话说一说。

①小朋友围着操场跑了一圈

②彩灯沿着心形牌匾走了一圈

③老爷爷在白菜地一圈周围上栏杆

④在照片四周边上镶了一个相框

2,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小结:像这样一圈一周的长度就是他们的"周长"

二,感悟生活中事物面的周长

1,3个实物图,指指表示他们的周长(树叶,方巾,红领巾)互相说说,上来指指表示它们是从那里开始又到哪里结束的

(生: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我是从这里开始又到这里结束)

第一个2生指,还可以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小结:不管我们从哪里开始,都是沿着地图走了一周

2,找找生活中物体面的周长(互相说说,注意语言要规范)

如:课桌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桌面的周长,腰围,头围。

3,找一找:

——面的周长比桌面周长长

——面的周长比桌面周长短

小结: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都有周长,而且还有长有短。

4.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

三,量算结合,理解周长:

1,下面的图形有没有周长 如果有请指出来,

为什么第四个图形没有周长

2,有没有办法,知道他们周长吗

⑴小组内先商量办法,再用工具试试。

⑵合作时要明确分工,互相配合。

3,交流

⑴长方形{a.4条边量后,相加 b.只量长宽再分别×2 追问:长方形有4条边,为什么只量2条边,利用长方形特点就可以更方便地求出周长了}

⑵圆:{a.用毛线,圈圈,量一量毛线的长度 b.对折,围半圈×2把曲线圆形利用毛线来围,再拉直了量,化直为曲,很方便}

{a.量个边长度相加 b.转化成正方形 1条边乘以4求出}

小结:刚刚同学们发挥聪明财智用绳,量一量,加一加或转化再量,算。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求出了它们的周长。

四,练习

一个人想围甲走一圈,另一个想围乙走一圈,谁走的路长,想想回答,为什么

五,你今天学了什么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图形的周长》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28面总复习内容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同学熟练掌握已学过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有关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加深对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意义的理解,通过复习面积公式的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观点。培养同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数学意识。

3、教给同学用迁移和转化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联系的思想去解决数学问题。

4、创设相互协作积极向上的学习情境,培养全员参与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

1、区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不同点。

2、形成知识网络并能熟练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一套,六个不同的平面图形。

学具准备:六个不同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师:我们五通桥岷江花园二期工程已经动工了,这是岷江小区休闲空地的平面规划图,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哪些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

师: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呢?

生: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2、师:看着这些图形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我想到了花园,鱼池,小路,亭子,喷泉,草坪的面积该怎样计算?

生2:我想到了花园,鱼池,小路,亭子,喷泉,草坪的周长该怎样计算?

生3:我想到了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的面积就可以得到草坪的面积。

3、师:今天我们就着重来复习和解决关于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两方面的知识。(板书:周长和面积)

二、同学自主回忆与课题相关的知识内容。

什么是周长 篇四

【说教材】

《什么是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第五册第44-45页的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平面图形周长的学习。是后面学习计算“几何图形周长”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说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数学课程标准》,联系学生实际,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过自己亲身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

2、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方法让学生体验、感知周长的概念。

3、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

【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知道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是理解周长的概念。

【说教法、学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各级思维,勇于探索的原动力。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更关注的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精心设置教学情境:说、摸、画、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师生互动中,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摸一摸、画一画、猜一猜、量一量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在体验交流中升华为理性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操作法、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组交流学习形式的交互运用,培养能力。.

【说教学流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小蚂蚁是一名运动健将,它天天锻炼身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上个星期的运动情况,好吗?(课件播放小蚂蚁爬叶子一周)说一说小蚂蚁是怎样运动的?(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小蚂蚁是沿着叶子的边线走一周。)

2﹑小蚂蚁星期一沿着叶子的边线走了一周,星期二又是怎么运动的呢?想知道吗?(课件演示沿着跑道边线走一周)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的运动和前两天是否一样呢?继续看。(引导学生说出都是沿着边线走一周的。板书:一周)

[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到新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电脑闪烁小蚂蚁爬过留下的路线。)这是小蚂蚁在一个星期的运动中留下的一些路线图,通过演示,我们知道,不管从哪里开始,它都是沿着图形的边线爬了一周。我们就把头它叫做图形的周长。(板书:周长)(实物出示)这是三角形,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三角形的周长;这是跑道,跑道一周的长度,我们就把它叫做跑道的周长。能说说是什么是梯形的周长吗?长方形的周长呢?你还知道哪些图形,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能不能概括地说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类比着说出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描一描,说一说

1﹑你喜欢这些图形吗?想要吗?只要你能正确的描出它的一周,我就把这些图形送给你,好吗?拿出课前发的图形纸,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图形,用彩笔描出这个图形的边线。

2﹑谁能得到图形呢?请同位互相检查一下,看看你的同位描得对不对,如果描对了,就把这些图形送给他,如果描错了,请你帮他改正过来。

3﹑到底谁得到了图形呢?请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现在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说一说你是怎么描的?(实物投影展示,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又到哪里结束。)描的对吗?其他同学,你们又是从哪里开始描的,到哪里结束的呢?

[通过描出喜欢图形的一周,激发学生的欲望,抓住学生的心态,使课堂气氛骤然升温]

三、找一找、摸一摸

1、树叶有周长,图形也有周长,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也象树叶一样有周长,你们能不能在我们的周围找出这样的一些物体?同桌互相找一找,摸一摸。

2、交流汇报。然后请同学们摸一摸桌面的边线,再说一说桌面的周长;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并说一说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从生活事例入手,摸一摸书封面与桌面的周长等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量一量、说一说

1、同学们找到了很多,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腰围。

2、现在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的手腕一周大约是多少厘米? 估计的是否准确呢?我们来验证一下,谁来给老师量一量?(注重测量方法的指导)告诉大家测量结果。

3、根据这个结果,你能估计一下自己的手腕是多少厘米吗?

4 、同桌合作量一量。谁来说说自己的手腕是多少厘米?如果需要测量腰围会吗?胸围呢?头围?

[通过动手操作、实际测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的意识,加深对周长的认识,感悟周长的概念,感受学习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5、质疑、小结:对于以上内容,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通过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善于观察、爱动脑筋,你们有兴趣参加闯关比赛吗?

五、比一比、练一练

1、先看第一关。(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打开课本45页第2题,可以直接做在书上。选择长方形的同学,能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吗?有不同方法吗?

2、继续闯第二关。(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

看课本45页第3题,如果自己不能解决的,可以同位合作完成。学生回答后,课件再次进行演示。

3、再闯第三关。(选做题)

这里有三道题目,你们可以任意选择完成

(1)、小明的书桌面是一个长120厘米,宽50厘米的长方形。如果在它的两个角上分别裁去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你知道这个图形的周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

(2)、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周长为12厘米的图形(每格边长1厘米)

(3)、如果要量一量一片树叶的周长,你有什么好方法?

[使学生将有限时间内掌握的知识延伸到无限的课外,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六、说一说,乐一乐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收获吗?有了这么多的收获,快乐吗?老师更为你们有收获而感到快乐。今后,你们还会学到很多很多的数学知识,希望你们在学习中能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说反思】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开课,我就创设了“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这样一个情境,使学生感到很新鲜。 接着我又创设了描自己想要得到的图形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欲望;然后又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活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2、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这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一连串的活动,自己感悟、获取周长的概念。通过 “ 看 一看” 、“摸一摸”、 “ 描一描 ” 、“ 找一 找” 、 “量一量” 、“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 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3、变化练习形式,巩固学生学习劲头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闯关比赛形式的练习,巩固了学生学生的学习劲头,并且和本节课的练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感悟周长这一概念时,对"一周"强调不十分到位;学生在测量自己的手腕时,指导不够全面,使个别学生在读数时出现问题。

《图形的周长》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1、加深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意义,熟悉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2、继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对能力。

教学重点:1、周长、面积的意义;

2、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操作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师)PPT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各一张。

(生)长方形纸片两张(长15cm,宽10cm;长16cm,宽10cm)、圆规、尺子。

教学程序:

一、故事导入,板书课题。

(故事略)

二、分步梳理,引导建构。

1、再现平面图形周长、面积的意义。

(1)回忆、交流、汇报。

(2)课件出示图形。

要求指出各图形周长,摸摸各图形面积。

(3)用红色描周长,黄色涂面积。(生操作后课件演示)

2、练习十九第1题

观察比较并说出想法。

3、比一比:下图中甲部分面积()乙部分面积

A、大于B、小于C等于

4、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算出各图形周长。

课件出示图形、数据。

(2)说出其中哪些图形的周长可用公式计算(根据回答出示图形)。

你会用字母公式表示吗?(填书上)

口答。(在图形下方相应板书公式)

(3)说说对于圆周率你了解多少?

完成练一练第1题

三、应用操作,提高发展。

1、按要求操作、计算。

(1)把长15,宽10的长方形变成一个最大正方形。

这个正方形周长是多少?

(2)在这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圆。

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3)把这个圆分成两个半圆。

每个半圆的周长是多少?

2、请你一试。

(1)你能在长16,宽10的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半圆吗?

生尝试操作后交流画法。(师适当引导)

(2)若长是24,宽是10的长方形中,最大半圆又该如何画?

(3)你从中有何发现?

3、想一想。

用一根长20的铁丝围成一个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的长方形,你有几种不同围法?

若想让围成的图形尽可能大该怎么办?

四、全课小结、延伸。

联系课堂开始时故事中问题,为下节课复习图形面积铺垫准备。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结合事物或图形,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一些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突破方法:在“围一围”“议一议”“量一量”“试一试”等实践活动中感悟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

教学难点:

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突破方法:

在具体活动中,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法:

迁移类推、动手实践和观察法。

学法: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帕、树叶、线、直尺。

学习准备:

树叶、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教师讲述《新龟兔赛跑》的故事:龟兔第一次赛跑,小兔子由于过于骄傲和轻视对手意外的失败了,这一次它决定要认真的和小乌龟重赛一场,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课件播放《新龟兔赛跑》的动画。(小兔子沿着跑道的外圈跑,而小乌龟却沿着跑道的内圈跑,小乌龟再次胜出。)

教师:小乌龟为什么能再次取得胜利?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有的同学说小乌龟跑得路比小兔子短一些,是这样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

感受周长:

请学生小组合作在老师发给的跑道图上用红笔描出小乌龟的路线,再用蓝笔描出小兔子的路线。

教师介绍:小乌龟跑步的路线是图中跑道内圈的周长。

小兔子跑步的路线是图中跑道外圈的周长。

(教师顺势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围一围

(1)(出示手帕)师:看看老师手里是什么?

生:手帕。

师:对,老师觉得这个手帕不够漂亮,想让手帕变漂亮些,于是要给它镶上花边,你知道该镶在什么地方吗?哪位同学能上来告诉老师,帮帮老师的忙。指名上台指出:花边应镶在手帕边沿。

学生上台演示。

师:同学在镶花边的时候,刚好围了手帕的一圈,一圈呢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一周。老师现在把同学镶的花边用线画出来。从这一点开始围手帕刚好一周回到原来这个点上,这条线的长度就是手帕的周长。(教师课件出示:围手帕一周的长度就是手帕的周长。生齐读一遍。)

师:同学们,看到书上例1,动笔画出桌布的周长。画好之后,同桌互相检查。

(2)(出示树叶)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树叶)谁来指出它的周长?

学生上台演示。

师:说说你是怎样围的?

生:我是从树叶这点开始沿着它的边围一周。(教师出示课件围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生齐读一遍。)

2、启发联想。

我们刚才指了指手绢、树叶的周长,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面的周长,能用电子白板上的话来说一说吗?

生1:围课本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本的周长。

生2:围水桶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水桶面的周长。

生3:围课桌面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桌面的周长。

……

3、摸一摸。

师:我们用手指了周长,那同学们我们能摸一摸周长吗?

生:能。

师:同学们刚才说到课本封面和课桌面的周长,那你们能试着摸一摸它们的周长吗?(教师板书:摸)

师:课本封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

师:手帕是什么形状?

生:正方形。

师:这些物体的形状各不相同。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它们,可以概括为?(图形)

那也就是说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些图形哪些是它的周长?

师:为什么第一个和第三个不是它的周长?

生1:第一个图形围多了。

生2:第三个图形没有围满一周,也就是围少了。

师:围图形周长时,一定要注意是围一周,不能多也不能少。

4、量一量

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的周长呢?那现在请拿出你们准备的树叶、直尺、线,同桌齐动手量一量树叶的周长,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量的?

同桌交流合作。

指名汇报:

生:我量出的树叶周长是26厘米,我们先用线围树叶一周,再用直尺量线的长度。

请同学们看到书上例2。

追问:刚刚我们量了树叶的周长,那你能想办法量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吗?

(1)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2)演示交流。

(3)代表汇报

生1:我们用直尺先量了每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知道它的周长。

生2:我们是用线直接沿着长方形的边围了一周,再用直尺量出线的长度,就知道它的周长。

5、试一试。

动手比较图形一和图形二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78页“课堂活动”。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内容?

生:周长。

师:什么是周长?

生: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师:在围图形的周长时,要注意什么?

生:注意只围一周,不能多也不能少。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图形的周长》数学教案 篇七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明白周长含义,会指出简单图形的周长。

2、能图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合理的测量方法,对图形的周长进行测量和计算。

3、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兴趣及交往,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个圆纸片,给全班同学分成四人小组,指定组长。课件及实物投影。

2、每组准备:一个信封(一跟线,树叶,五角星,硬币) 一个号码图案(为形状简单的图形,大小适中),一把剪刀,一跟尺子,一张练习纸

3、每生准备:数学课本,勾线笔。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创设情境。

1、说一说。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图形的周长(板书),你认为图形的周长是什么意思?

2、剪一剪

师:对图形的周长,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理解,到底谁的理解准确一些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开始这节课的学习。老师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几个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编了号,却来不及把写有号码的图案剪出来,请组长帮忙剪一剪,其他组员观察组长是怎么剪的。

(组长剪,师巡视)

师:你是怎么剪的?(引出“边线”一词,板书边线)

3、描一描

4、师:刚才组长用剪刀剪出了图形的边线,现在我们要用笔来描一描图形的边线,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8页,找到第一题,用笔描一描,比一比谁描得又快又好。

(学生描——实物投影反馈)

师:我们看到第四个图形是一片树叶的形状,看来不光平面图形有边线,物品的面也有它的边线,你能指指课桌面的边线吗?

(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指)

师:这是半个苹果,你能指一指它刀切面的边线吗?

二、 自主学习,寻求答案

1、师:我们通过剪、描、指,找到了那么多图形的边线,这边线和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周长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在书本98页找找问题的答案。

2、请同学读一读书本中的话。师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3、对于这句话,你觉得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生:为什么要是封闭图形?)(如果不封闭图形有周长吗?)

师:谁能解答他(她)的疑问?

生:从一点出发绕着图形的边线走,能回到这一点就是封闭图形,不能回到这点就是不封闭图形,因为不封闭,所以就没有办法计算它的周长。

生……

4、我们借助动画再次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动画演示甲虫爬树叶)

师:读一读甲虫的话。

师:树叶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呢?

师:我们前面剪的,描的,指的图形的边线其实就是它们的周长。

师:现在你对周长的理解和一开始的理解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什么是周长 篇八

【课题】什么是周长?

【教学内容】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初步体验周长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周长。

1、请同学们用一笔划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

2、请学生汇报:你画了那些漂亮的树叶?

3、你有办法得出那片树叶的长度吗?请试一试。

请学生单独测量或者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

4、请学生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

5、定义:周长: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二、测量和计算图形的周长。

1、讨论:要想得到这些图形的周长,需要测量几条边?为什么?

2、学生活动。

3、汇报结果。

三、每题中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通过测量、移动等方法,做出判断。

2、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四、总结:

关于周长这个概念你在这节课里有什么收获?

你还想了解哪些问题?

什么是周长 篇九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平面图形周长的教学。旧教材是把对周长的认识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编排在了一起,而现在我们是用一整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周长,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充分感受,从而理解周长的含义。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县直小学,学生大都来自县直各单位,具有较好的家庭背景;学校是全省一流的名校,教学条件优越,多媒体教学设备齐全,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又由于一些图形都是学生所熟知的,所以学生学起来比较顺利。

四、教学设计

(一)描一描,说一说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老师从网上搜集到了各种各样的树叶图片,想欣赏一下吗?请看(播放课件)这些树叶漂亮吗?想不想描下它们的形状来?

请你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开始吧!

2好!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实物投影展示)

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描的对吗?表达得非常清楚,请回。

3你们是从哪里开始描,又到哪里结束的?(说得真好!谁再来说?)

4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请看(动态演示),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

5再来看(出示图),你能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吗?

请拿出纸,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一笔描出来。

描完后在小组里相互交流一下。

刚才同学们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二)找一找,摸一摸

1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摸一摸它的周长,也可以下位找。(指导:地面周长、课桌面的周长、课本封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鞋底周长)

2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一指。

(三)量一量

1大家找到了很多,是吗?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周长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

2现在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的腰围大约是多少厘米?

估计的准不准呢?谁来量一量?(注重测量方法的指导:腰围怎么测量?)告诉大家测量结果。

3根据这个结果,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

谁来说说自己的腰围?看来同学们的腰围大约在60 cm左右。

4小结。

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所以想邀请你们参加下面的闯关比赛。有兴趣吗?

请看(出示):这里共有3关,每闯过一关都会得到相应的分值。最后得分最多的就是今天的胜利者!有信心吗?让我们充满自信迎接挑战!

(四)闯关练习

1先看第一关,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这里有3个图形,请你选择其中1个图形。看课本45页第2题,做在书上即可。都完成了吗?好,请你看仔细,答案马上就要揭晓了(出示答案:第一个图形的周长是13 cm,第二个图形的周长是10 cm,第三个图形的周长是8 cm)。

选择长方形的能说说是怎么测量和计算的吗?有不同方法吗?大家真聪明,关于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面我们还要研究。

第一关谁成功了?请为自己加上100分!

下面两关需要小组合作完成,要求小组内每人都会才能加分。明白吗?

2继续闯第二关。(课本45页第3题(2))

请看(课件出示图):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吗?

继续看,把第二个正方形沿虚线剪掉一块,变成了这样。它的周长是哪一部分呢?(指名说说)

这一关的问题就是: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请小组利用学具讨论。

好!它们的周长一样吗?哪组来说明理由?(可展台演示)有不同的方法吗?

我们再来看看(根据学生回答演示移动的方法):让两个图形的边重合,可以看出,这几条边(闪动)分别相等,只来比较其余两边是否分别相等就行了。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闪动竖边并移动)这两条竖边相等,(闪动横边并移动)这两条横边相等,所以它们的周长相等。

谁闯过了这一关?祝贺你们!每人加200分!

回想一下,刚才大家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图形周长的?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方法继续闯最后一关!

3第三关。(课本45页第3题(1))

请看(课件出示):这是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我们分别剪一下。

问题是:它们两个的周长还一样吗?为什么?小组利用学具赶快讨论。

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理由?我们来看一下正确答案(课件演示)。

这一关哪组闯过去了?请加上300分!

现在算算自己得了多少分?祝贺你们!其他同学不要灰心,有信心赶上他们吗?希望你们找出自己的不足,下一次迎头赶上!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周长,并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首先利用微机向学生展示了许多漂亮的树叶,给了学生美的享受以后,学生有了得到树叶的欲望;紧接着教师创设了第二个教学环节,描树叶的轮廓,这样教师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态,使课堂气氛骤然升温;然后教师又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活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2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强化概念。

先让学生估测老师的腰围,然后选用合适的工具实际去测量,借此来估计自己的腰围,通过这个环节拓宽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在一系列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中深化概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闯关比赛形式的练习,一下子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将本节课的练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练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第一关中,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且为后面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第二、三关比较图形的周长,学生通过比较图形的周长,掌握了比较的方法(移动、测量),再运用这种方法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就容易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在测量自己的腰围时,教师指导不到位,致使有很多学生对腰围的认识还不够,隔着很厚的衣服从外面测量腰围,出现了很不准确的估算结果。

六、案例点评

本案例较好地体现了《标准》的精神,首先通过描树叶的边线,得到树叶的轮廓,然后把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放在一块,让学生去描,给了学生一个直观感知的过程。估计腰围、测量腰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为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提供了感性材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把周长的概念教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描一描、摸一摸、估一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感知,自己去体验。在知识的应用上,教师的设计也别出心裁,用闯关游戏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

人教版《周长》教案 篇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感知周长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知周长的含义与探究周长的测量与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计算几何图形的周长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字面上来看,周长的概念似乎不难理解,但在学习面积之后,学生对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总是容易发生混淆。究其原因,还是对周长概念认识的不到位。周长的概念中有三个关键词:封闭图形、一周、长度。教学时我们通常将封闭图形及一周的理解作为周长概念的重点,很容易把“长度”这个关键词忽略掉。周长的本质就是“长度”,因此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周长与长度的联系,逐步引领学生建构周长的概念。另外,初步感知周长概念时,要注意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从任意图形入手,避免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正方形等规则图形才有周长的思维定势,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的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充分观察,体验感知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理解周长

1.感知、理解“一周”。

(1)描一描。

①学生独立描出树叶的一周。

②汇报交流。

教师: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教师: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从一点出发,沿树叶的边线绕一圈,最后又回到这一点,这就是树叶的一周。(板书:一周)

(2)找一找,摸一摸。

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也像树叶一样有一周。

①请同学们用一根手指摸一摸钟面的一周,再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本封面的一周。

②同桌互向找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

【设计意图】亲身体验描一描,初步建立“一周”的表象;到生活实际中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对“一周”的理解。

2.感知周长的概念。

(1)感知树叶的周长.

教师:像这样从一点开始沿着边绕一圈再回到这儿,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板书:长度、周长)

教师:如果从这个点开始(另选一个点),你还能指指吗?

(2)感知图形的周长。

①出示:

它们的周长应该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引导学生边指边说出月牙一周的长度是月牙的周长,三角形一周的长度是三角形的周长。

②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教师巡视时要注意寻找不规则图形周长的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边指边说。

③即时练习(教材第83页例3)。

描一描,独立在书中描出它们的周长。

教师:像这样,首尾相连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3)完善周长的概念。

①出示:

教师:这个图形有周长吗?为什么?

预设:从一点开始,沿着边不能回到开始的这一点。

教师: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周长的概念?

预设: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②找一找,下面哪些图形能找出它们的周长,哪些不能?

【设计意图】结合实例,让学生通过指一指、找一找、说一说、描一描等一系列体验活动,使学生经历丰富的感知过程,获得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

3.进一步体会周长与长度的关系。

拿出课前准备的50厘米长的绳子快速围成一个封闭图形,并指一指你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周长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再想一想它的周长是多少?

交流后小结:我们用的是同样长的绳子,不管围成什么形状,这一周的长度都是50厘米,它的周长就是这根绳子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围一围、指一指、想一想等体验活动,使学生深刻意识到图形的周长就是绳子的总长度,周长的本质就是“长度”已经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之中。

(二)探究求周长的策略

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要想知道下面图形的周长是多长,怎么办?(测量)

1.小组合作要求。

(1)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直尺、软尺、绳子,请大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出它们的周长。

(2)小组4人每人选择1个图形进行测量。请先独立思考选择什么测量工具,有想法或者有困难的都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再动手。

2.动手测量。

3.展示方法。

谁来说一说你们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

(1)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直边的测量方法。

预设:

学生1:我用直尺先量了一下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再把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知道了它的周长。

学生2:我用直尺测量了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然后再把四条边的长度加在了一起,周长是……

学生3:我测量的是长方形,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我只要用直尺测量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就行了,周长也是……

学生4:我用直尺测量了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然后再把四条边的长度加在了一起,周长是……

学生5:我用直尺只测量了正方形一条边的长度,因为它的四条边相等,所以周长是……

如果出现了学生3和学生5的测量方法,老师要及时肯定并给予鼓励。

思考:如果老师给你的是五边形,它的周长是几条边的总长度?六边形呢?八边形呢?

小结:先测量图形的各边有多长,再把几条边的长度加在一起,就是图形的周长。

(2)心形等曲边的`测量方法。

预设:

学生:我们是用绳子直接沿着它的边绕一圈,再用尺子量出绳子的长度,绳子的长度就是心形的周长。

小结: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无法直接用直尺测量的情况,就可以向同学们这样先用绳子围一围,再将绳子拉直,测量绳子的长度,这也就是“化曲为直”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图形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并得出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形式多样的测量方法,丰富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测量、计算中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同时感受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两只小蚂蚁围着各自的图形爬了一圈,都说自己爬的长度最长,为此吵得不可开交,可是谁也不能说服谁,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帮它们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辨析加深学生对周长含义的理解,体会图形的转化思想。以两只小蚂蚁争吵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思考数学问题,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趣味性。

(四)归纳总结,内化新知

今天,我们认识了周长,并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你能谈谈你都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是对本课知识的梳理和加深,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最新范文

百分数的意义【优秀4篇】08-29

解方程优秀6篇08-29

《两小儿辩日》(优秀7篇)08-29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案优秀8篇08-29

小数除法优秀10篇08-27

三亚落日 教学设计优秀7篇08-27

人教大纲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泊船瓜洲》08-26

彩色的翅膀教案优秀5篇08-26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优秀1008-26

《唯一的听众》教学实录与评析优秀3篇08-26

68 63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