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最新9篇)

2023-10-19 02:45:46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大家整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最新9篇),希望能够给您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启发。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莎士比亚生平及其戏剧创作;

2、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

3、认识罗密欧朱丽叶爱情悲剧的时代意义、社会意义。

教学重点:

1、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特别是罗密欧听到朱丽叶死后的痛苦心情;

2、体会莎剧语言充满浓厚诗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的悲剧性以及体现出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

总体设计:精心设计预习内容,把介绍文学常识、熟悉剧本情节放在预习环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融戏剧常识、人物分析、情感体会于学生积极参与的各种语文活动之中,课堂调控要灵活,要让学生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改变传统的练习巩固模式,课后设置更为开放的学习空间,充分体现学习的广延性可持续性特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设计(内容见前)

授课前3-4天发下预习设计内容,并提示学习要求及方法。

二、课堂导入:

由一块石头(此石头表面含有两个人物外形,投影显示)的命名入手,谈谈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永恒主题:爱情。教师可以朗诵一首简短的爱情诗(或根据学过的文学作品编写)引出《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师模仿莎剧人物出场念《开场诗》,投影显示:

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

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

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

鲜血把市民的白手污渎。

是命运注定这两家仇敌,

生下了一双不幸的恋人,

他们的悲惨凄凉的殒灭,

解了他们交恶的尊亲。

这一段生生死死的恋爱,

还有那两家父母的嫌隙,

把一对多情的儿女杀害,

演成了今天这一本戏剧。

交代过这几句挈领提纲,

请诸位耐着心细听端详。

三、熟悉情节:

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且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它主要是通过剧中人物台词来体现推动情节发展。借助于台词来把握戏剧情节是我们常用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人物对话比较多,读完后情节并不能很清晰的呈现在读者的大脑中。而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则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的熟悉剧情、把握人物的心理及命运走向。

一、、熟悉情节:

1、第五幕第三场主要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他们是什么身份?关系是怎样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欧洲戏剧的代表作品,通过莎士比亚这个剧本领会其人文主义理想。

(二)欣赏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是世界公认的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剧作家。《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是他早期的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这一剧作,与著名的《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等,都集中地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一对相互爱慕的青年在封建制度下双双惨死的爱情悲剧,表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封建和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

莎士比亚通过这一悲剧,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主义。可以说,“反封建”,是这部作品的主旨所在,也是其思想价值所在。

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恋人,死于封建伦理观念,死于陈旧的腐朽的封建意识,死于封建家长制,死于封建世仇。

所以,这部作品鲜明的反封建倾向,就具有了极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值得强调的是,作者描写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人文主义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是充满着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的,表现了人文主义者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和对爱情理想的追求,其基调,是在于鼓舞人们追求幸福、向往美好的未来。主人公双双殉情,却换取了两家的和解。作者对戏剧冲突的如此处理,昭示着腐朽封建家族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幸福生活理想的胜利,象征着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戏剧语言的欣赏,是预习本课的一个重点。莎士比亚是一代语言大师,他的驾驭语言刻画人物的才能,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精彩的表现。教学过程中,要着重体会其人物对话的简练传神,音韵和谐,其诗一般的语言,极为精彩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对此,应该注意欣赏。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结合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语言,是人物的心灵写照。那种对人物语言简单的、平面的描写,只能使人物个性流于程式化,人物形象粗放、苍白。

人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人的个性也是各具特色的。因此,成功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就应当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是动态的而不应一味是静态的,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简单划一的。

那么,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就非常值得仔细品味。以罗密欧为例,他的语言,时而命令、恐吓,时而平和亲切,时而悲伤暴躁,时而不顾一切,语言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心情的变化。人物性格的。多重体现,表现在语言的变化上。

联系我国的一些经典著作,也有类似的情况。古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就曾指出文学作品中同一人物性格有两种对立因素的对照。他以《水浒》为例。指出李逵这一形象,既“鲁莽”,又“奸猾”,既“粗野”,又不乏“精细”。可见中外古今在这一点上是有共同点的。

(二)诗化的语言。

莎士比亚诗化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在教学中,应该十分注意加以欣赏和品味。

诗化的语言,可从下述特点体会理解:

①具有强烈的激情。

②典型的修辞特点:排比,比喻。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文为自读课,教学安排一课时。有关知识,可由教师课前打印出来交给同学作为预习参考。课堂上主要以分角色朗诵为主。有条件的,可以排演片断。

【小资料】

中西戏剧的比较:

1.关于爱情剧。中西都有大量的爱情剧。“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中西民族的共同心理。作家同情、歌颂为追求自由恋爱而献身的男女,憎恨、谴责、控诉破坏爱情的恶势力,是中西爱情剧的共性。

2.西方更多的是从悲剧的角度去表现“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观念。中国戏曲更多的是从喜剧的角度去表现同样的观念。所以,大多表现为“悲——欢——离——合(大团圆)”的公式。西方的则为“悲——欢——离——亡”。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篇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深读课文:1.研究性学习莎士比亚的语言。

2.比较鉴赏。

[教学过程]

一、研究性学习

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莎士比亚的剧作创造了语言的奇迹,让每一位读者感受到了语言的巨大魅力。他的语言就是上帝,在塑造着人物性格,也在改变着人物命运;他的语言充满诗一样澎湃的激情,屡屡掀起读者情感的波涛。请细细品读这篇文章的语言以及蕴含的情感。

学生在文中找出一些能体现莎士比亚语言特点的句子来赏析,教师归纳。

1.帕里斯使用“鲜花”“娇虹”“芳坟”等美好的事物,是对朱丽叶美貌、善良心地的赞美,表达对她的无限爱慕、思念之情。“永无消歇”表达了对朱丽叶绵绵无尽的思念。

2.罗密欧此时面对着他认为已死的朱丽叶和为朱丽叶而死的帕里斯,决心以死殉情。能够和朱丽叶同居一座坟墓而躲开不如意的人间,罗密欧认为这个坟墓是“胜利的坟墓”。“这是一个灯塔”,表明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的地位:她就是为归航的船导航的灯塔,引导着自己追随而去。

3.“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依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的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这表明他不愿相信朱丽叶已死亡,甚至想象是死神、妖魔要娶她为妇,是他极度痛苦和深深思念的外露。

4.“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作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这个排比,增强了语势,表明罗密欧既有无限的眷恋,又有立志死亡,追随朱丽叶而去的决心。

5.“把那锄头跟铁钳给我。”“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罗密欧一上场,就对他的仆人用了一连串的命令语言,甚至夹有恐吓,这表明他此时的暴躁、狂怒。罗密欧原本是个极有教养、性情温和的青年,但朱丽叶的死带给他巨大的打击,使他失去了理智,无法再保持冷静。

6.“万恶的蒙太古”,“该死的凶徒”。这是帕里斯对罗密欧的出言不逊,甚至诅咒,但罗密欧还是努力抑制自己的悲伤,反复劝说帕里斯“快快离开我吧,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爱你远过爱我自己”,“别留在这儿,走吧”,这些语言都表现了罗密欧温和的性格。在帕里斯执意不走时,他才忍无可忍地拔剑决斗。

7.罗密欧对“死”去的朱丽叶反复倾诉“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这表明爱人已死,他痛不欲生,不愿独自活在世上,立志殉情的决心。

8.“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巉岩上冲撞过去吧!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罗密欧手中端的是烈性毒药,他却能坦然自若地“举杯邀死神”,表现了他因能与心爱的人儿长相厮守,永不分离而产生的欣慰感。

(解说:通过对文中语句的具体分析、鉴赏,可以使学生在了解莎士比亚语言特点的同时,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比较鉴赏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孔雀东南飞》同是爱情悲剧题材,试比较鉴赏两篇课文的异同。

1.检查课下写的比较鉴赏文。

学生们主动起来念自己写的鉴赏文,能口述自己的观点也行。

2.学生归纳、总结,教师梳理。

明确:相同:两篇文章都是歌颂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真挚的爱情而不惜牺牲生命,赞扬了青年男女对纯真的爱情、美好的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及对封建社会的反抗精神。

不同:《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对有情人,但受封建家族世仇的影响,最终却不能成为眷属而双双殉情,成为悲剧。他们的悲剧,强烈地控诉了封建伦理观的罪恶,批判了陈旧腐朽的封建意识。而悲剧的结尾,两个世仇之家面对儿女的尸体幡然醒悟,握手言和,这象征着腐朽的封建家族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的胜利,象征着人文主义的胜利。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焦仲卿本是一对恩爱夫妻,但却双双自杀殉情,他们的爱情悲剧说明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人们不可能获得自由幸福的婚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首叙事诗的写作意图:一方面是揭露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家长制的罪恶,指出它是婚姻悲剧的根源;另一方面是歌颂焦仲卿、刘兰芝忠于爱情的崇高品质以及以死抗争的反抗精神。

三、课文总结

学习莎士比亚的剧本,应首先了解莎士比亚的创作特色。他笔下的悲剧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他的戏剧以语言丰富著称,有人说他的用词是“千古独步”。另外莎士比亚戏剧的重要特点是各种戏剧因素的有机结合。在莎剧中“崇高和卑贱、恐怖和滑稽、豪迈和诙谐、离奇和古怪混合在一起”。在他的一些喜剧中有悲剧的成分,而在他的一些悲剧中又有喜剧的因素,特别是他的早期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一个典型。教学时应把握好这一点。

四、布置作业

1.找一些莎士比亚的剧本或十四行诗读读,以便更好地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创作风格。

2.摹仿《罗密欧与朱丽叶》,写一部爱情题材的短剧。

●板书设计

●延伸阅读

阅读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三幕第三场朱丽叶的一段独白,体会朱丽叶的性格特征。

朱丽叶  快快跑过去吧,踏着火云的骏马,把太阳拖回到它的安息的所在;但愿驾车的法厄同鞭策你们飞驰到西方,让阴沉的暮夜赶快降临。展开你密密的帷幕吧,成全恋爱的黑夜!遮住夜行人的眼睛,让罗密欧悄悄地投入我的怀里,不被人家看见也不被人家谈论!恋人们可以在他们自身美貌的光辉里互相缱绻;即使恋爱是盲目的,那也正好和黑夜相称。来吧,温文的夜,你朴素的黑衣妇人,教会我怎样在一场全胜的赌博中失败,把各人纯洁的童贞互为赌注。用你黑色的罩巾遮住我脸上羞怯的红潮,等我深藏内心的爱情慢慢地胆大起来,不再因为在行动上流露真情而惭愧。来吧,黑夜!来吧,罗密欧!来吧,你黑夜中的白昼!因为你将要睡在黑夜的翼上,比乌鸦背上的新雪还要皎白。来吧,柔和的黑夜!来吧,可爱的黑颜的夜,把我的罗密欧给我!等他死了以后,你再把他带去,分散成无数的星星,把天空装饰得如此美丽,使全世界都恋爱着黑夜,不再崇拜炫目的太阳。啊!我已经买下了一所恋爱的华厦,可是它还不曾属我所有;虽然我已经把自己出卖,可是还没有被买主领去。这日子长得真叫人厌烦,正像一个做好了新衣服的小孩,在节日的前夜焦躁地等着天明一样。

参考答案:

通过朱丽叶的独白,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与旧伦理、旧观念勇敢地做斗争的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青年妇女形象。她美丽、善良,对爱情坚贞不渝,向封建伦理道德宣战,是莎士比亚刻意塑造的一个具有叛逆思想的人物形象。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 篇四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

1.理解剧本的主题。

2.品味作品的语言。

3.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教学重点:主题和语言。

教学难点: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自赏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上学期,我们读过长篇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造成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这是在古老的中国发生的。在欧洲,封建家长制和封建世仇,也曾葬送过不少互相爱慕的青年人的生命。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惨死的悲剧便是其中的一幕。

二。介绍作家作品:

1.作家作品

威廉·莎士比亚(1564一1616),英国著名戏剧家,他的戏剧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也是欧洲以至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从1590年起至1612年止的二十多年中,莎士比亚一共完成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共一百五十四首、戏剧三十七部。主要作品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汉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以及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他出生于英国中部斯特拉福城一个富裕市民家庭,少年时代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古代语言和文学。后家道中落,前往伦敦谋生。莎士比亚青年时期在伦敦的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才当上一名雇佣演员。这些职务给了他接触各阶层人士的机会,增加了他的生活经验。后来,他参加编剧的工作,并且成为剧团的股东。他又结识了一些青年新贵族和大学生,扩大了他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接触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这些为他杰出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

2.简介《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情。

意大利维洛那城的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个家族有世仇,他们之间常常发生流血事件。

一天,凯普莱特家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在朋友怂恿下,戴上假面具去参加。舞会上,他与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一见钟情。但经过化装的罗密欧还是被朱丽叶的堂兄提伯尔特认出,两人差点打了起来。舞会结束后,罗密欧偷偷跳进凯普莱特家的花园,想再看看朱丽叶。朱丽叶此时正好站在阳台上,喃喃自语,表达自己的爱恋之情。罗密欧十分激动,也向他倾吐衷肠。直到天亮,俩人才依依惜别。第二天,罗密欧把二人的感情告诉了修道院的劳伦斯长老。长老表示支持,并暗中主持婚礼,希望借此结束两家的宿怨。结婚的当天中午,罗密欧和朋友班伏里奥、茂丘西奥在大街上与提伯尔特相遇,发生冲突,茂丘西奥被刺死。罗密欧忍无可忍,也拔剑刺死了提伯尔特。这使两家的仇恨更加激化,罗密欧也因此遭放逐。罗密欧走后不久,凯普莱特就逼迫朱丽叶与帕里斯伯爵结婚。朱丽叶焦急万分,请求劳伦斯长老帮助。长老急中生智,一面让朱丽叶在婚前的夜晚服下他的假死药,一面派人送信给罗密欧,让他适时赶来带走朱丽叶。朱丽叶依计行事,可是送信的人却没有如期找到罗密欧。罗密欧听到朱丽叶的死讯,悲痛欲绝,匆匆回到维洛那城,来到朱丽叶的墓地。节选的部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三。理清课文剧情结构思路。

1.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文。

2.讨论思路。

明确:课文节选部分是全剧的最后一场。前半部分(由帕里斯出场到朱丽叶死去):写朱丽叶殉情。后半部分:写劳伦斯长老叙述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的原因和经过,两个仇家合解。

四。概括主题。

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它的鲜明的反封建倾向。作家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人文主义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写成悲剧,而且明确地把悲剧的根源归咎于陈旧的封建意识,从而把爱情题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杜会矛盾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中世纪衰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指向现实的封建势力。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

2.课后自由组织几个同学,扮演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徇情或者两个仇家和解这两段剧情。

第二课时

一。处理课后练习一:参考教师用书的有关内容。

二。体会人物语言中包含的情感。

1.品读罗密欧对朱丽叶倾诉真情的一段台词。

①“把那锄头和铁钳给我”“把火把给我”“听好我的吩咐”“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

明确:突出地表现了爱人的死亡给他带来的巨大的悲痛和由此而引起的激动、暴怒的心理。

②“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恶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

明确:表明他的痛苦的心情。

③“这才像个朋友。这些钱你拿去,愿你一生幸福。再会,好朋友。”

明确:平和的语言表明他是个有教养、性情温和的青年。

④“这是一个灯塔,因为朱丽叶睡在这里,她的美貌使这个墓窟变成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我的爱人!我的妻子!死虽然已经吸去了你呼吸中的芳蜜,却还没有力量摧残你的美貌”,“你的嘴唇上、面庞上,依然显得红润的美艳”。

明确:“这是一个灯塔”,表明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的地位。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就是光明,就是美好。罗密欧诅咒死亡,然而朱丽叶已经死了,这给罗密欧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⑤“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依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惜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的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

明确:这是罗密欧假想死神娶朱丽叶为妇的台词。罗密欧不敢相信朱丽叶的死亡,甚至想像是死神。妖魔要娶她为妇,表明了他的极度痛苦和深深的思念。

⑥“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作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

明确:这是一段排比句,表明罗密欧眷恋着朱丽叶并决心追随朱丽叶而死。

⑦“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巉岩上冲撞过去吧!”

明确:这段台词用了比喻的修辞,表达出罗密欧的痛苦和绝望。

2.罗密欧对帕里斯的态度。

①“快快离开我吧”“年轻人,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爱你远过于爱我自己”“别留在这儿,走吧”。

明确:突出地表现了他温和的性格。这是因为悲伤而温和。

②“你一定要激怒我吗?”“那么好,来,朋友”。

明确:这表明他不顾一切的决心。这是因为悲伤而忍耐有限。

3.赏析朱丽叶从假死中醒过来后的一段。

提示:朱丽叶从假死中清醒后,满怀着与罗密欧相聚的希望,但当她发现罗密欧已经死去后,不顾外面的喧嚣,不顾长老的劝告,决心与罗密欧死在一起。听到巡丁甲的声音后,果敢地以匕首自刺而死,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

三。试比较《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孔雀东南飞》分别体现的反封建的社会意义。(讨论,学生用5分钟时间写一个简短的发言稿,然后口头评述。)

提示:《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本是一对有情人,但受封建家族世仇的影响,最终却不能成为眷属而双双殉情,成为悲剧。他们的悲剧,强烈地控诉了封建伦理观的罪恶,批判了陈旧腐朽的封建意识。而悲剧的结尾,两个世仇之家面对儿女的尸体幡然醒悟,言归于好,则象征着腐朽的封建家族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的胜利,象征着作者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刘兰芝双双自杀的悲剧说明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人们不可能获得自由幸福的婚姻,因为子女的婚姻大事只能由家长作主。这是这首诗典型意义之所在。从这个高度上才能看出作者的意图:一方面是揭露封建礼教家长制罪恶,指出它是婚姻悲剧的根源;另一方面是歌颂焦仲卿、刘兰芝忠于爱情的崇高品质以及以死抗争的精神。

四。围绕《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题或人物形象的塑造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评论文章。

提示:①学生要把握作品,深入分析,做出评价。②这部戏剧不一定就只是积极的,也有其缺陷,可以抓住一面评论。③以东方人或是现代人的视角来看待此戏剧也许还可以有更多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三。

基础知识目标: 篇五

认真阅读剧本,在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理解人物对话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使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篇六

教学目的:

1.理解剧本的主题。

2.品味作品的语言。

3.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教学重点:主题和语言。

教学难点: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自赏法。

教学导入:

上学期,我们读过长篇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造成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这是在古老的中国发生的。在欧洲,封建家长制和封建世仇,也曾葬送过不少互相爱慕的青年人的生命。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惨死的悲剧便是其中的一幕。

介绍作家作品:

1.作家作品

威廉·莎士比亚(1564一1616),英国著名戏剧家,他的戏剧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也是欧洲以至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从1590年起至1612年止的二十多年中,莎士比亚一共完成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共一百五十四首、戏剧三十七部。主要作品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汉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以及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他出生于英国中部斯特拉福城一个富裕市民家庭,少年时代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古代语言和文学。后家道中落,前往伦敦谋生。莎士比亚青年时期在伦敦的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才当上一名雇佣演员。这些职务给了他接触各阶层人士的机会,增加了他的生活经验。后来,他参加编剧的工作,并且成为剧团的股东。他又结识了一些青年新贵族和大学生,扩大了他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接触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这些为他杰出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

2.简介《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情。

意大利维洛那城的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个家族有世仇,他们之间常常发生。

一天,凯普莱特家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在朋友怂恿下,戴上假面具去参加。舞会上,他与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一见钟情。但经过化装的罗密欧还是被朱丽叶的堂兄提伯尔特认出,两人差点打了起来。舞会结束后,罗密欧偷偷跳进凯普莱特家的花园,想再看看朱丽叶。朱丽叶此时正好站在阳台上,喃喃自语,表达自己的爱恋之情。罗密欧十分激动,也向他倾吐衷肠。直到天亮,俩人才依依惜别。第二天,罗密欧把二人的感情告诉了修道院的劳伦斯长老。长老表示支持,并暗中主持婚礼,希望借此结束两家的宿怨。结婚的当天中午,罗密欧和朋友班伏里奥、茂丘西奥在大街上与提伯尔特相遇,发生冲突,茂丘西奥被刺死。罗密欧忍无可忍,也拔剑刺死了提伯尔特。这使两家的仇恨更加激化,罗密欧也因此遭放逐。罗密欧走后不久,凯普莱特就逼迫朱丽叶与帕里斯伯爵结婚。朱丽叶焦急万分,请求劳伦斯长老帮助。长老急中生智,一面让朱丽叶在婚前的夜晚服下他的假死药,一面派人送信给罗密欧,让他适时赶来带走朱丽叶。朱丽叶依计行事,可是送信的人却没有如期找到罗密欧。罗密欧听到朱丽叶的死讯,悲痛欲绝,匆匆回到维洛那城,来到朱丽叶的墓地。节选的部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理清思路:

1.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文

2.讨论思路

明确:课文节选部分是全剧的最后一场。前半部分(由帕里斯出场到朱丽叶死去):写朱丽叶殉情。后半部分:写劳伦斯长老叙述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的原因和经过,两个仇家合解。

概括主题:

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它的鲜明的反封建倾向。作家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人文主义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写成悲剧,而且明确地把悲剧的根源归咎于陈旧的封建意识,从而把爱情题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杜会矛盾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中世纪衰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指向现实的封建势力。

布置作业:

课后自由组织几个同学,扮演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徇情或者两个仇家和解这两段剧情。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篇七

怀远县常坟中学 程超

【教学目标 】

1、基础知识目标:

认真阅读剧本,在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理解人物对话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使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2、基本能力目标:

①仔细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②通过剧情与人物语言,认识剧作的矛盾冲突及其实质,理解作品的主题。

3、思想教育目标:

①通过排演课本剧,激发学生阅读剧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审美能力。

②引导学生认识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罪恶,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设想】

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本课所在单元教学要求是“阅读剧本,要品味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认识剧中人物的命运,了解人物性格是怎样在矛盾冲突中得到展现的。”

确立本文的欣赏重点是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把握剧作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课文较长,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整部剧作的内容,重点阅读课文的前半部分,即从帕里斯上场到朱丽叶死去,注意体会人物感情。可以播放电影,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教学中可通过朗读、配音,创设情境。

本文是自读课,可与活动课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排演课本剧,加深其对戏剧人物的了解。

【教学时间】

两课时(连堂上)。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导语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倾倒,用挚热的感情唱出一曲曲爱的赞歌。尽管我们都衷心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文学史上还是留下了许多凄恻哀婉的爱情故事。这样的爱情悲剧我们接触过许多,谁能来举例?

2、学生散答。

3、教师归纳:刘兰芝与焦仲卿、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与林黛玉……今天我们再来研读一篇爱情悲剧——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交待鉴赏重点,明确学习任务

前几天我们观看了由剧作改编的电影,大家都为男女主人公的双双殉情感到惋惜,我们课本中节选的就是这一部分。课文较长,我们重点赏析前半部分,即从帕里斯上场到朱丽叶死去。要求大家在品味作品语言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剧作的矛盾冲突。

三、回放电影片断,请学生配音,创设情境

1、教师引导:大家知道,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也在发展变化着,为了使大家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感情,我们先来回放电影中的几个经典片断,帮助大家回顾一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历程。

2、利用vcd(多媒体效果更好)放映。(指名两位学生为剧中的男女主人公配音。)

镜头一:舞会后,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花园中不期而遇,互诉衷肠。

镜头二:罗密欧在无奈中杀死了朱丽叶的表兄,遭到放逐。两个人依依惜别,痛苦万分。

3、朗诵指导:两位同学的精彩配音一定会令其他同学叹服,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选几组同学即兴配音,其余同学作评价,找出差距所在,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朗诵指导。

(在诵读过程中,学生眼、口、耳、心同时开动,在诵读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把握剧作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品味语言,重点体会罗密欧的感情

1、教师引导:在刚才的那段对白中,我们感受到了男女主人公那刻骨铭心的爱,听到了他们热烈挚诚的心声——为了纯洁的爱,他们甘愿放弃自己的姓氏,抛弃那种狭隘的家族荣誉观念,但等待他们的又是怎样的命运呢?维洛那街头一场血腥的厮杀使一切幸福和希望都化成泡影。罗密欧被放逐,一对相爱至深的恋人就这样被迫分离了。当罗密欧带着满腔痛苦,无限爱恋和一丝渺茫的希望踏上去曼陀亚的路时,他怎会想到与朱丽叶的这一别竟成了永诀!当他再次回到维洛那时,他心爱的朱丽叶已长眠在冰冷的墓穴中。此时的罗密欧是怎样一番心情呢?请大家打开书,来品味罗密欧的语言。

2、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浏览课文,圈点能表现罗密欧心情的语句,作旁批。

3、引导学生分析罗密欧的感情。

(归纳)暴躁、狂怒。如罗密欧一上场,就对他的仆人用了一连串的命令语言,甚至夹有恐吓。“把那锄头和铁钳给我。”“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

4、引导:请大家回顾一下电影,罗密欧原本就是这样一个蛮横粗暴的人吗?

(归纳)罗密欧原本是个有教养、性情温和的青年。但朱丽叶的死带给他巨大的打击,使他失去了理智,无法再保持冷静。

5、引导:除了命令、威胁仆人外,还有哪些语言体现他这种心情?

(归纳)他还无理地咒骂坟墓。如:“你无情的泥土,吞噬了世上最可爱的人。”泥土本来是无辜的,但是它却使朱丽叶与罗密欧阴阳阻隔,再难相聚,所以在罗密欧心中,它变得面目可憎。

6、引导:但为什么后来他又称坟墓是“一个灯塔”,“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呢?这样写,是不是矛盾呢?

(归纳)不矛盾。“灯塔”能指引航向。罗密欧之所以来到这儿,就是因为朱丽叶安息在这里,所以这里用比喻表明了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的地位。刚才罗密欧咒骂坟墓,是因其阻挡了他与朱丽叶的相聚;而现在,罗密欧已掘开墓门,来到朱丽叶身边,所以他又觉得坟墓是他最好的归宿。“欢宴”表现出他因能重见爱人,且为之殉情而感到快乐、幸福,“充满光明”、“华堂”则是罗密欧对朱丽叶的由衷赞美,朱丽叶太美了,就连阴森的墓穴也为之生辉,由此可见罗密欧用情至深。

7、引导:罗密欧的失去理智还有其他的表现吗?

(归纳)还表现在他与帕里斯的决斗上。他说自己是“一个疯子”,已“不顾死活”。帕里斯本来也是无辜的,但因为他阻挠了罗密欧去见墓中的朱丽叶,所以罗密欧不顾一切地拔剑,与之格斗,最终刺死了他。

8、引导:这一情节中的罗密欧的确很激动,但如果我们细细品味,还能从罗密欧的言谈中找到他昔日那温和的影子,找找看。

(归纳)见到帕里斯之初,罗密欧本来已经很暴躁,但尽管帕里斯出言不逊,说他是“万恶的蒙太古”“该死的凶徒”,他还是努力抑制自己的悲伤,反复劝说帕里斯“快快离开我吧,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爱你远过于爱我自己”“别留在这儿,走吧”,这些语言都表现了罗密欧温和的性格。当帕里斯执意不走时,他才忍无可忍拔剑决斗。

9、引导:可见一个人在面对巨大的变故时,他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我们要从语言入手,细细品味,不能将其简单化。除了激动、暴怒外,还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归纳)痛不欲生,立志殉情。如:他对着“死”去的朱丽叶反复倾诉“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等。爱人已死,他不愿独活世上。

10、请朗读较好的同学就这些语言作表情朗读,加深学生对人物的了解。

(归纳)除了激动、悲痛外,还有一丝欣慰。如“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岩上冲撞过去吧!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我们在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时,常常会“干杯”,但现在罗密欧手中端的不是琼浆玉液,而是烈性毒药,他却能坦然自若地“举杯邀死神”,就是因为他想到一饮而尽后,就能与心爱的人儿长相厮守,永不分离了,所以他很欣慰。

投影设问:“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岩上冲撞过去吧!”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什么呢?

(归纳)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表现了罗密欧的痛苦和绝望。对于“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讨论的结果,主要有以下三种理解:

(1)“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朱丽叶。

(2)“苦叶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死神。

(3)“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罗密欧手中的毒药。

(可以把对这句话的理解作为鉴赏中的未定点,鼓励学生见仁见智,大胆谈出自己的理解。只要是经过认真思考的,表达出来又能自圆其说的,就值得肯定。教师没有必要作出统一的“标准”答案。)

11、教师小结:通过品味语言,我们了解到此时的罗密欧心情十分复杂。爱人的死使他失去了理智,一反昔日的温和有礼,变得暴躁,狂怒。他悲痛欲绝,立志殉情,所以痛苦之中又感到一丝欣慰。就这样,忠诚的罗密欧带着对爱的向往,悲壮地倒下了。命运似乎在故意作弄人,就在他倒下的瞬间,朱丽叶却满怀与罗密欧相聚的希望从假死中醒来。当她看到眼前凄惨的一幕时,不顾劳伦斯长老的劝阻,毅然决然地举起匕首刺入自己的心脏。

(此环节,通过问题的设置,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引导,并通过形象板书,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真正实现新大纲对“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求,“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分析剧作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

1、教师引导:一对生死相恋的情人,一朵绽苞初放的爱情之花,就这样凋零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场悲剧呢?

(归纳)封建世仇和封建家长制。可结合剧情分析,如:两个家族的械斗,朱丽叶的父亲逼迫女儿嫁给帕里斯等。两家的家长,包括提伯尔特在内,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顽固维护着本家族的荣誉和势力,他们实际代表的是一种狭隘保守的旧道德、旧观念。

(上述观点会为绝大多数学生所认同,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见解。

学生对莎翁的四大悲剧都有所了解,其主人公的不幸结局都是由自身的某些弱点造成的,所谓的悲剧实际是性格悲剧。如: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盲目轻信。估计一些学生在此基础上会想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固然与封建世仇和家长制分不开,但与罗密欧的急躁也不无关系。我们从剧本中可以得到一些社会教训。

学生敢于提出新见解,教师要予以肯定,然后引导同学就此观点展开讨论,不急于在课上就得出结论。可以让学生在课下翻看原著,查阅资料,再多寻找一些依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最后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章,再交流,再讨论。

课堂上暂时只按第一种观点继续往下分析。)

2、教师引导:面对这些阻挠,罗密欧和朱丽叶持什么态度?要求联系电影中的情节,结合课文语言作出分析。

(归纳1)厌恶这种野蛮的厮杀。如:罗密欧劝帕里斯“想想这些死了的人,你也该胆寒了”“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使我再犯一次罪”,都表明罗密欧真心希望这样的流血事件不再发生。

(归纳2)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懈地努力,希望能用他们真诚的爱来消融两家的仇恨,能化干戈为玉帛。如:在维洛那街头,当凶狠好斗的提伯尔特用侮辱性的语言向罗密欧挑衅时,罗密欧非常真诚地劝阻提伯尔特,直到好友为他而死,罗密欧才忍无可忍地拔剑格斗。当他在墓中看到提伯尔特的尸体时,他沉痛地说“原谅我吧,兄弟!”称冤家对头为“兄弟”,表明他希望两家的恩恩怨怨能从此一笔勾销。

(归纳3)还有一种反抗精神。如:朱丽叶的父亲气急败坏地要把女儿嫁给帕里斯,朱丽叶宁死不从,同时向劳伦斯长老求救,这表现了朱丽叶的反叛性。其实,罗密欧与朱丽叶能够不顾两个家族间的仇恨,真心相爱,这段爱情本身就具有一种叛逆性,是对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的挑战。

3、教师引导:无论是对封建世仇的厌恶、调解,还是对封建家长的反抗,都表现了青年一代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理想,也就是作者所宣传的人文主义理想——反封建,反神权,肯定现世,颂扬爱情。大家知道,戏剧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具有尖锐的矛盾冲突。通过以上的分析,你觉得这部剧作反映了什么样的矛盾?

①启发:是罗密欧、朱丽叶这对贵族青年与两家家长、两个家族间的矛盾吗?这样概括是否全面?

(归纳)这是青年一代与封建势力的一次交锋,是新旧两种思想、两种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

②启发:剧作的结尾,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换来了两个积怨多年的家族的和解,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呢?如果以殉情的悲惨一幕作结,不更富于感染力吗?

(归纳)两个青年的死换来了两个世仇之家的和解,昭示着青年一代终将战胜腐朽没落的封建势力。这个结尾象征着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理想的胜利,即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4、教师小结:这部剧作虽然描写了一个爱情悲剧,主题却远远超越了爱情本身。许多文学作品都是这样,爱情只是载体,在它之上附载着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所以大家在阅读同类作品时,要透过爱情的表面,挖掘出作品深刻的内涵。

(此环节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新大纲内因为主的教育思想,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育理念。)

六、演出课本剧

使学生在阅读分析的基础上,对人物的感情、作品的主题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此环节在时间上宜把握在30分钟之内。)

(排演课本剧,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可以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排练,最后择优选用。强烈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会使每个人都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样各有所长的学生就都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舞台上,幽暗的灯光,阴冷的布景,哀婉的音乐,会使观众很快进入情境;而演员们投入的表演——那低回深情的倾诉、那毅然决然的殉情,会深深地触动每一位观众的心,不由你不为主人公的不幸命运掬一把同情之泪。

在观众意犹未尽之时,教师应趁热打铁,让大家畅所欲言,谈自己观后的感受,如对表演的评价,通过课本剧对作品的进一步认识等。也可让几个主要演员走下台来和观众见面,谈一谈自己表演的体会和收获,让四个罗密欧、四个朱丽叶、四个帕里斯、四个……互通有无,共同进步。这样,经过感性——理性——感性的几个循环,学生对作品一定会有独到的理解。)

七、总结

倾心相爱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未成眷属,但他们誓死捍卫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信念却并没有被命运摧毁。当然,时代不同了,社会背景不同了,在今天,这种殉情的方式已不可取,但男女主人公坚韧、执著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去追求幸福、自由,创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八、作业

写一篇600字以上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赏析文字。

(在作业 的安排上,学生动手、动脑,实现将课内所学的知识向课外迁移,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新大纲“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的教育理念。)

【附:板书设计 】

罗 密 欧 与 朱 丽 叶

作品主题:反封建,反神权,肯定现世,颂扬爱情。

作者邮箱:

[1]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篇八

1、基础知识目标:

认真阅读剧本,在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理解人物对话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使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2、基本能力目标:

①仔细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②通过剧情与人物语言,认识剧作的矛盾冲突及其实质,理解作品的主题。

3、思想教育目标:

①通过排演课本剧,激发学生阅读剧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审美能力。

②引导学生认识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罪恶,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本课所在单元教学要求是“阅读剧本,要品味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认识剧中人物的命运,了解人物性格是怎样在矛盾冲突中得到展现的。”

确立本文的欣赏重点是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把握剧作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课文较长,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整部剧作的内容,重点阅读课文的前半部分,即从帕里斯上场到朱丽叶死去,注意体会人物感情。可以播放电影,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教学中可通过朗读、配音,创设情境。

本文是自读课,可与活动课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排演课本剧,加深其对戏剧人物的了解。

两课时(连堂上)。

一、导入新课

1、导语: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倾倒,用挚热的感情唱出一曲曲爱的赞歌。尽管我们都衷心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文学史上还是留下了许多凄恻哀婉的爱情故事。这样的爱情悲剧我们接触过许多,谁能来举例?

2、学生散答。

3、教师归纳:刘兰芝与焦仲卿、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与林黛玉……今天我们再来研读一篇爱情悲剧——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交待鉴赏重点,明确学习任务

前几天我们观看了由剧作改编的电影,大家都为男女主人公的双双殉情感到惋惜,我们课本中节选的就是这一部分。课文较长,我们重点赏析前半部分,即从帕里斯上场到朱丽叶死去。要求大家在品味作品语言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剧作的矛盾冲突。

三、回放电影片断,请学生配音,创设情境

1、教师引导:大家知道,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也在发展变化着,为了使大家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感情,我们先来回放电影中的几个经典片断,帮助大家回顾一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历程。

2、利用VCD(多媒体效果更好)放映。(指名两位学生为剧中的男女主人公配音。)

镜头一:舞会后,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花园中不期而遇,互诉衷肠。

镜头二:罗密欧在无奈中杀死了朱丽叶的表兄,遭到放逐。两个人依依惜别,痛苦万分。

3、朗诵指导:两位同学的精彩配音一定会令其他同学叹服,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选几组同学即兴配音,其余同学作评价,找出差距所在,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朗诵指导。

(在诵读过程当中,学生眼、口、耳、心同时开动,在诵读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把握剧作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品味语言,重点体会罗密欧的感情

1、教师引导:在刚才的那段对白中,我们感受到了男女主人公那刻骨铭心的爱,听到了他们热烈挚诚的心声——为了纯洁的爱,他们甘愿放弃自己的姓氏,抛弃那种狭隘的家族荣誉观念,但等待他们的又是怎样的命运呢?维洛那街头一场血腥的厮杀使一切幸福和希望都化成泡影。罗密欧被放逐,一对相爱至深的恋人就这样被迫分离了。当罗密欧带着满腔痛苦,无限爱恋和一丝渺茫的希望踏上去曼陀亚的路时,他怎会想到与朱丽叶的这一别竟成了永诀!当他再次回到维洛那时,他心爱的朱丽叶已长眠在冰冷的墓穴中。此时的罗密欧是怎样一番心情呢?请大家打开书,来品味罗密欧的语言。

2、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浏览课文,圈点能表现罗密欧心情的语句,作旁批。

3、引导学生分析罗密欧的感情。

(归纳)暴躁、狂怒。如罗密欧一上场,就对他的仆人用了一连串的命令语言,甚至夹有恐吓。“把那锄头和铁钳给我。”“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

4、引导:请大家回顾一下电影,罗密欧原本就是这样一个蛮横粗暴的人吗?

(归纳)罗密欧原本是个有教养、性情温和的青年。但朱丽叶的死带给他巨大的打击,使他失去了理智,无法再保持冷静。

5、引导:除了命令、威胁仆人外,还有哪些语言体现他这种心情?

(归纳)他还无理地咒骂坟墓。如:“你无情的泥土,吞噬了世上最可爱的人。”泥土本来是无辜的,但是它却使朱丽叶与罗密欧阴阳阻隔,再难相聚,所以在罗密欧心中,它变得面目可憎。

6、引导:但为什么后来他又称坟墓是“一个灯塔”,“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呢?这样写,是不是矛盾呢?

(归纳)不矛盾。“灯塔”能指引航向。罗密欧之所以来到这儿,就是因为朱丽叶安息在这里,所以这里用比喻表明了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的地位。刚才罗密欧咒骂坟墓,是因其阻挡了他与朱丽叶的相聚;而现在,罗密欧已掘开墓门,来到朱丽叶身边,所以他又觉得坟墓是他最好的归宿。“欢宴”表现出他因能重见爱人,且为之殉情而感到快乐、幸福,“充满光明”、“华堂”则是罗密欧对朱丽叶的由衷赞美,朱丽叶太美了,就连阴森的墓穴也为之生辉,由此可见罗密欧用情至深。

7、引导:罗密欧的失去理智还有其他的表现吗?

(归纳)还表现在他与帕里斯的决斗上。他说自己是“一个疯子”,已“不顾死活”。帕里斯本来也是无辜的,但因为他阻挠了罗密欧去见墓中的朱丽叶,所以罗密欧不顾一切地拔剑,与之格斗,最终刺死了他。

8、引导:这一情节中的罗密欧的确很激动,但如果我们细细品味,还能从罗密欧的言谈中找到他昔日那温和的影子,找找看。

(归纳)见到帕里斯之初,罗密欧本来已经很暴躁,但尽管帕里斯出言不逊,说他是“万恶的蒙太古”“该死的凶徒”,他还是努力抑制自己的悲伤,反复劝说帕里斯“快快离开我吧,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爱你远过于爱我自己”“别留在这儿,走吧”,这些语言都表现了罗密欧温和的性格。当帕里斯执意不走时,他才忍无可忍拔剑决斗。

9、引导:可见一个人在面对巨大的变故时,他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我们要从语言入手,细细品味,不能将其简单化。除了激动、暴怒外,还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归纳)痛不欲生,立志殉情。如:他对着“死”去的朱丽叶反复倾诉“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等。爱人已死,他不愿独活世上。

10、请朗读较好的同学就这些语言作表情朗读,加深学生对人物的了解。

(归纳)除了激动、悲痛外,还有一丝欣慰。如“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岩上冲撞过去吧!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我们在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时,常常会“干杯”,但现在罗密欧手中端的不是琼浆玉液,而是烈性毒药,他却能坦然自若地“举杯邀死神”,就是因为他想到一饮而尽后,就能与心爱的人儿长相厮守,永不分离了,所以他很欣慰。

投影设问:“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岩上冲撞过去吧!”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什么呢?

(归纳)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表现了罗密欧的痛苦和绝望。对于“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讨论的结果,主要有以下三种理解:

(1)“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朱丽叶。

(2)“苦叶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死神。

(3)“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罗密欧手中的毒药。

(可以把对这句话的理解作为鉴赏中的未定点,鼓励学生见仁见智,大胆谈出自己的理解。只要是经过认真思考的,表达出来又能自圆其说的,就值得肯定。教师没有必要作出统一的“标准”答案。)

11、教师小结:通过品味语言,我们了解到此时的罗密欧心情十分复杂。爱人的死使他失去了理智,一反昔日的温和有礼,变得暴躁,狂怒。他悲痛欲绝,立志殉情,所以痛苦之中又感到一丝欣慰。就这样,忠诚的罗密欧带着对爱的向往,悲壮地倒下了。命运似乎在故意作弄人,就在他倒下的瞬间,朱丽叶却满怀与罗密欧相聚的希望从假死中醒来。当她看到眼前凄惨的一幕时,不顾劳伦斯长老的劝阻,毅然决然地举起匕首刺入自己的心脏。

(此环节,通过问题的设置,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引导,并通过形象板书,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真正实现新大纲对“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求,“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分析剧作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

1、教师引导:一对生死相恋的情人,一朵绽苞初放的爱情之花,就这样凋零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场悲剧呢?

(归纳)封建世仇与封建家长制。可结合剧情分析,如:两个家族的械斗,朱丽叶的父亲逼迫女儿嫁给帕里斯等。两家的家长,包括提伯尔特在内,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顽固维护着本家族的荣誉和势力,他们实际代表的是一种狭隘保守的旧道德、旧观念。

(上述观点会为绝大多数学生所认同,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见解。

学生对莎翁的四大悲剧都有所了解,其主人公的不幸结局都是由自身的某些弱点造成的,所谓的悲剧实际是性格悲剧。如: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盲目轻信。估计一些学生在此基础上会想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固然与封建世仇与家长制分不开,但与罗密欧的急躁也不无关系。我们从剧本中可以得到一些社会教训。

学生敢于提出新见解,教师要予以肯定,然后引导同学就此观点展开讨论,不急于在课上就得出结论。可以让学生在课下翻看原著,查阅资料,再多寻找一些依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最后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章,再交流,再讨论。

课堂上暂时只按第一种观点继续往下分析。)

2、教师引导:面对这些阻挠,罗密欧和朱丽叶持什么态度?要求联系电影中的情节,结合课文语言作出分析。

(归纳1)厌恶这种野蛮的厮杀。如:罗密欧劝帕里斯“想想这些死了的人,你也该胆寒了”“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使我再犯一次罪”,都表明罗密欧真心希望这样的流血的事件不再发生。

(归纳2)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懈地努力,希望能用他们真诚的爱来消融两家的仇恨,能化干戈为玉帛。如:在维洛那街头,当凶狠好斗的提伯尔特用侮辱性的语言向罗密欧挑衅时,罗密欧非常真诚地劝阻提伯尔特,直到好友为他而死,罗密欧才忍无可忍地拔剑格斗。当他在墓中看到提伯尔特的尸体时,他沉痛地说“原谅我吧,兄弟!”称冤家对头为“兄弟”,表明他希望两家的恩恩怨怨能从此一笔勾销。

(归纳3)还有一种反抗精神。如:朱丽叶的父亲气急败坏地要把女儿嫁给帕里斯,朱丽叶宁死不从,同时向劳伦斯长老求救,这表现了朱丽叶的反叛性。其实,罗密欧与朱丽叶能够不顾两个家族间的仇恨,真心相爱,这段爱情本身就具有一种叛逆性,是对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的挑战。

3、教师引导:无论是对封建世仇的厌恶、调解,还是对封建家长的反抗,都表现了青年一代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理想,也就是作者所宣传的人文主义理想——反封建,反神权,肯定现世,颂扬爱情。大家知道,戏剧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具有尖锐的矛盾冲突。通过以上的分析,你觉得这部剧作反映了什么样的矛盾?

①启发:是罗密欧、朱丽叶这对贵族青年与两家家长、两个家族间的矛盾吗?这样概括是否全面?

(归纳)这是青年一代与封建势力的一次交锋,是新旧两种思想、两种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

②启发:剧作的结尾,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换来了两个积怨多年的家族的和解,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呢?如果以殉情的悲惨一幕作结,不更富于感染力吗?

(归纳)两个青年的死换来了两个世仇之家的和解,昭示着青年一代终将战胜腐朽没落的封建势力。这个结尾象征着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理想的胜利,即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4、教师小结:这部剧作虽然描写了一个爱情悲剧,主题却远远超越了爱情本身。许多文学作品都是这样,爱情只是载体,在它之上附载着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所以大家在阅读同类作品时,要透过爱情的表面,挖掘出作品深刻的内涵。

(此环节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新大纲内因为主的教育思想,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育理念。)

六、演出课本剧

使学生在阅读分析的基础上,对人物的感情、作品的主题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此环节在时间上宜把握在30分钟之内。)

(排演课本剧,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可以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排练,最后择优选用。强烈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会使每个人都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样各有所长的学生就都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舞台上,幽暗的灯光,阴冷的布景,哀婉的音乐,会使观众很快进入情境;而演员们投入的表演——那低回深情的倾诉、那毅然决然的殉情,会深深地触动每一位观众的心,不由你不为主人公的不幸命运掬一把同情之泪。

在观众意犹未尽之时,教师应趁热打铁,让大家畅所欲言,谈自己观后的感受,如对表演的评价,通过课本剧对作品的进一步认识等。也可让几个主要演员走下台来和观众见面,谈一谈自己表演的体会和收获,让四个罗密欧、四个朱丽叶、四个帕里斯、四个……互通有无,共同进步。这样,经过感性——理性——感性的几个循环,学生对作品一定会有独到的理解。)

七、总结

倾心相爱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未成眷属,但他们誓死捍卫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信念却并没有被命运摧毁。当然,时代不同了,社会背景不同了,在今天,这种殉情的方式已不可取,但男女主人公坚韧、执著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去追求幸福、自由,创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八、作业

写一篇600字以上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赏析文字。

(在作业的安排上,学生动手、动脑,实现将课内所学的知识向课外迁移,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新大纲“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的教育理念。)

《罗密欧与朱丽叶》... 篇九

2、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课文节选部分内容。

帕、罗决斗,罗、朱殉情,神父陈情,蒙、凯和解。

3当心爱的朱丽叶已长眠在冰冷的墓穴中。此时的罗密欧是怎样一番心情呢?

暴躁、狂怒。

如罗密欧一上场,就对他的仆人用了一连串的命令语言,甚至夹有恐吓。“把那锄头和铁钳给我。”“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

他还无理地咒骂坟墓。如:“你无情的泥土,吞噬了世上最可爱的人。”泥土本来是无辜的,但是它却使朱丽叶与罗密欧阴阳阻隔,再难相聚,所以在罗密欧心中,它变得面目可憎。

还表现在他与帕里斯的决斗上。(“骑士”“侠客”“武士道”精神)

4、一个人在面对巨大的爱情变故时,往往有哪几种变化?

痛不欲生,立志殉情---罗密欧

无能为力、殉情------焦仲卿

苟且偷生----李甲

如:他对着“死”去的朱丽叶反复倾诉“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等。爱人已死,他不愿独活世上。

第二课时

一、讨论

1、他们双双殉情的意义何在?

(1) 充分表现了真爱的忠诚和执着,他们为此不惜以死来捍卫自己的爱情。

(2) 对迫害他们的占据优势的封建势力表现出宁死不屈的反抗,也给他们以示威或惩戒。

(3) 给后来者以鼓舞,为他们追求自由爱情扫清障碍。

2、殉情的方式可不可取?或如何看待殉情这种方式?

不可取,他们的悲剧是时代造成的,是在迫不得已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而为之。。当他们的爱情和婚姻遭到干扰破坏的时候,凭着他们自身的努力,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而政府和法律不能给他们以帮助,社会难以给他们以支持,他们完全处在孤立无援的状态。

而现在的时代,已经为我们创造了获得和争取爱情和婚姻自由的法律保障和其他有利条件,遇到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据理力争或依法保障自己的权益。不能轻率地采取这样令人痛惜的行为。

我们现代人应好好珍惜,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他人,有利与家庭和社会。不能为了所谓的爱情自由而乱搞婚外情,将自己的快乐幸福建立在家人的痛苦之上;也不能为了自己的爱情幸福而将孩子的成长幸福置之脑后,不管不问

3、“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岩上冲撞过去吧!”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什么呢?

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表现了罗密欧的痛苦和绝望。对于“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小结:通过品味语言,我们了解到此时的罗密欧心情十分复杂。爱人的死使他失去了理智,一反昔日的温和有礼,变得暴躁,狂怒。他悲痛欲绝,立志殉情,所以痛苦之中又感到一丝欣慰。就这样,忠诚的罗密欧带着对爱的向往,悲壮地倒下了。命运似乎在故意作弄人,就在他倒下的瞬间,朱丽叶却满怀与罗密欧相聚的'希望从假死中醒来。当她看到眼前凄惨的一幕时,不顾劳伦斯长老的劝阻,毅然决然地举起匕首刺入自己的心脏。

二、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主题。

1、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场悲剧呢?

封建世仇和封建家长制。可结合剧情分析,如:两个家族的械斗,朱丽叶的父亲逼迫女儿嫁给帕里斯等。两家的家长,包括提伯尔特在内,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顽固维护着本家族的荣誉和势力,他们实际代表的是一种狭隘保守的旧道德、旧观念。

2、面对这些阻挠,罗密欧和朱丽叶持什么态度?

厌恶这种野蛮的厮杀。如:罗密欧劝帕里斯“想想这些死了的人,你也该胆寒了”“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使我再犯一次罪”,都表明罗密欧真心希望这样的流血事件不再发生。

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懈地努力,希望能用他们真诚的爱来消融两家的仇恨,能化干戈为玉帛。如:在维洛那街头,当凶狠好斗的提伯尔特用侮辱性的语言向罗密欧挑衅时,罗密欧非常真诚地劝阻提伯尔特,直到好友为他而死,罗密欧才忍无可忍地拔剑格斗。当他在墓中看到提伯尔特的尸体时,他沉痛地说“原谅我吧,兄弟!”称冤家对头为“兄弟”,表明他希望两家的恩恩怨怨能从此一笔勾销。

还有一种反抗精神。如:朱丽叶的父亲气急败坏地要把女儿嫁给帕里斯,朱丽叶宁死不从,同时向劳伦斯长老求救,这表现了朱丽叶的反叛性。其实,罗密欧与朱丽叶能够不顾两个家族间的仇恨,真心相爱,这段爱情本身就具有一种叛逆性,是对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的挑战。

3、你觉得这部剧作反映了什么样的矛盾?是罗密欧、朱丽叶这对贵族青年与两家家长、两个家族间的矛盾吗?这样概括是否全面?

这是青年一代与封建势力的一次交锋,是新旧两种思想、两种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剧作的结尾,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换来了两个积怨多年的家族的和解,

4、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呢?如果以殉情的悲惨一幕作结,不更富于感染力吗?

两个青年的死换来了两个世仇之家的和解,昭示着青年一代终将战胜腐朽没落的封建势力。这个结尾象征着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理想的胜利,即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总结:倾心相爱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未成眷

最新范文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优秀6篇】10-19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优秀10篇10-19

分子和原子(最新7篇)10-18

九年级英语总复习详细教案(4篇)10-17

《兰亭集序》教案最新4篇10-17

在承担责任中成长(优秀9篇)10-17

《10.3 密度》教案优秀7篇10-16

小学五年级《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优10-16

九年级《我的叔叔于勒》教案【10篇】10-1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设计优秀8篇10-16

72 7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