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诉状 上诉状格式2023最新4篇

2023-09-03 23:44:15

关于上诉状是民事、行政或刑事案件的当事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民事、行政或刑事判决或裁定不服,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期限,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时使用的文书 。书包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整理了上诉状格式2023最新4篇,希望能够给您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上诉状怎么写 篇一

上诉人:,女,1xx2年X月X日出生,汉族,退休工人,现住X市X区X镇X社区。

被上诉人:X通信有限公司X区分公司,住所地:X区X镇X路1x号。法定代表人:,职务:经理。

被上诉人:X市X劳务事务服务有限公司,住所地:X市X区X旅馆2xx室。法定代表人:,职务:经理。

上诉人因与被上诉人劳动争议纠纷一案,不服X市X区人民法院()X民初字第号民事判决,现提出上诉。

上诉请求:

一、请求依法撤销一审法院()X民初字第号民事判决;

二、请求依法改判支持上诉人的一审各项诉讼请求;

三、一、二审诉讼费用均由被上诉人承担。

上诉理由:

一、原审法院对本案事实没有查清:

1、原审判决“审理查明” 中已经查明(第x页第三自然段)“1x年—1x年期间的养老保险系其个人全额负担”,但在“本院认为”中(第11页最后一段)却又认定“关于主张被告联通公司给付应由单位承担的养老保险费用诉讼请求,因未向本院提供证据证明该项诉求,于法无据,故对原告的该项主张,本院依法不予支持。”即原审法院一方面确认了1x年至1x年间的养老保险费用中的单位应缴纳部分及个人缴纳部分均是上诉人个人全额补缴的这一根本事实,但对于上诉人要求被上诉人网通公司返还应由其承担的在此期间的养老保险费用x3x5.2x元的诉讼请求却又不予支持,明显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此外,上诉人的该项主张有X市社会保险局于X年X月X日出具的“社会保险个人(缴费/补缴)通知单”及XX区地税局于x3年2月5日出具的“税收电子转账专用完税证”两份证据予以证实,故上诉人的该项诉讼请求在二审中应当依法获得支持。

2、上诉人自1x年参加工作始,就在被上诉人网通公司从事营业员工作,直到x2年5月退休,上诉人从未离开过工作单位—网通公司,更从未到过包括被上诉人劳务公司在内的其他任何单位工作。但原审法院却无视事实真相,错误认定上诉人在x年至x2年4月间,与被上诉人劳务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真实情况是被上诉人网通公司采用欺诈手段,违反法律规定,为达到免除自己法律责任的非法目的,采用“反派遣”的违法手段,不顾上诉人已在其单位连续工作2x余年的事实,在未与上诉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自x年起,将上诉人“派遣”到被上诉人劳务公司,再由劳务公司将上诉人派回被上诉人网通公司,严重损害了上诉人作为劳动者所应当享有的合法权益,上诉人在受欺诈以及违背自己真实意思情况下与被上诉人劳务公司自x年起签订的劳动合同应当依法被确认为无效合同。而原审法院却将无效的劳动合同认定为合法的劳动关系,恳请二审法院将这种错误判决彻底予以纠正,依法确认上述劳动合同无效,并确认上诉人只与被上诉人网通公司存在劳动关系。

3、原审法院对上诉人主张由被上诉人网通公司为其补缴医疗保险及给付休息日加班工资、超时加班费、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的诉讼请求均超过诉讼时效的认定错误。上诉人直到x2年5月办理退休手续时才发现被上诉人网通公司从未履行未上诉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法定义务;同时,与同期同岗位的员工在工资待遇方面差距巨大,未能享受同工同酬的待遇,此时才发现自己的权益受损,即此时才是劳动争议发生之时,上诉人自此开始一直在主张自己的权利,并未超过诉讼时效,原审法院对诉讼时效的理解和认定错误,恳请二审法院予以纠正。

二、原审法院适用法律错误

原审法院在对本案有关劳动合同效力的认定、诉讼时效的认定、举证责任的分配及本案的处理依据等方面的法律适用上出现错误,应当适用的未适用,不应当适用的却被错误适用。

综上,原审法院在对本案的审理中重要事实没有查清,适用法律错误,恳请二审法院依法撤销原审判决,并改判支持上诉人的各项诉求。

此致

XX省X市中级人民法院

上诉人:

二〇一四年九月六日

原告管辖权异议上诉状 篇二

上诉人:张某,男,xxx年9月22日生,汉族,户籍所在地上海市某路某弄某号某室,住所地上海市某路某弄某号某室

被上诉人:刘某,女,xxx年1月11月生,汉族,住所地上海市某路某弄某号某室

上诉人因刘某诉张某离婚一案,不服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200*年*月*日的(200*)闵民一(民)初字第n号民事裁定,现提出上诉。离婚

上诉请求:

1。撤销(200*)闵民一(民)初字第n号民事裁定书;

2。将本案移交给有管辖权的浦东新区法院审理。

事实和理由:

原审法院认为上诉人的住所地在上海市某路某弄某号某室,但该房屋是由上诉人母亲所有并居住,上诉人只是户籍在该处。

上诉人因为工作关系承租上海市某路某弄某号某室,而且已经连续居住满一年。

上诉人的母亲帮上诉人抚养其幼女,所以上诉人经常回家探望母亲和女儿,并不实际居住在闵行区。

根据法律规定,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应该由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住所地和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现上诉人的经常居住地在浦东新区,上诉人要求法院支持上诉人的诉请,撤销(200*)闵民一(民)初字第n号民事裁定书,将本案移送至有管辖权的浦东新区法院。离婚

此致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具状人:张xx

xxxx年x月xx日

2023上诉状 篇三

诉人(原审原告): 王,女,汉族,x年8月21日出生,注青岛市施耐庵区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山东投资有限公司,xx市xx区山大南路号xx大厦一层、二层,法定代表人王,职务经理。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男,汉族,x年9月18日 www.shancaoxiang.com 出生,住河南省焦作市xx里8号,

上诉人不服xx市xx区人民法院()鲁0112民初123号民事裁定书,特提起上诉。

上诉请求

1、 依法撤销xx市xx区人民法院()鲁0112民初123号民事裁定书;

2、 裁定指令xx市xx区人民法院进行实体审理;

3、 诉讼费用由被上诉人承担。

事实与理由

第一、一审法院认定事实错误。

一审人民法院认定本案与济检公刑诉[]377号刑事案件,属于同一事实属于认定事实错误。因为无论从主体上看,看还是从涉及的法律关系来看,本案均与济检公刑诉[]377号起诉书指向的刑事案件均不同。本案的被上诉人为山东投资有限公司和,而济检公刑诉[]123号起诉书中的被告人为本案的案外人无畏,和本案的当事人没有重合。上诉人起诉被上诉人依据的被上诉人担保行为。担保行为发生在无畏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以后,(x年2月15日无畏被拘留,而担保行为发生在x年3月11日)担保行为(或者说是债务承担行为)发生在无畏的犯罪实施完成以后,担保时无畏已经被刑事拘留。因此担保行为和无畏对犯罪行为之间,无论主观上还是客观是均没有任何联系,担保行为不会在济检公刑诉[]377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得到评价和审判,被上诉人和上诉人之间是典型的担保纠纷,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范畴,属于人民法院民事案件的受理范围。一审法院认定二者属于同一事实,显然属于事实认定错误。

第二、一审法院适用法律错误。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七条之规定“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就同一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者申请执行涉案财物的,人民法院应当不予受理,并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或者执行过程中,发现有非法集资犯罪嫌疑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或者中止执行,并及时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一审法院依据该法律条款裁定驳回上诉人的起诉,属于法律理解和适用错误。通过该条款可以明显看出驳回起诉的前提是民事起诉和刑事案件属于同一事实。

而本案与济检公刑诉[]377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不是同一事实。不是同一事实的不能驳回,这一点在最高人民法院后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题的规定》也有体现,该解释第八条规定: “借款人涉嫌犯罪或者生效判决认定其有罪,出借人起诉请求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上诉人认为这两个司法解释对刑民交叉问题的规定并不矛盾,目的无非有两个,第一、不能用刑事和民事来重复评价刑事案件中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但是并不阻碍对不属于刑事案件评价范围的担保人的起诉,担保行为人民法院应该通过民事审判来解决。第二、在司法实践中,犯罪所得通过刑事案件的途径,以返还的方式能最大限度使受害人的损失,从涉案财产得到中平等清偿。不必通过民事手段判决或执行,避免利益冲突,和因分配不均导致的不公平。而在本案中我们起诉被上诉人,目的是为了从担保人处,通过担保人的财产实现自己的权利,不会对涉案财物产生二次请求,指向的是担保人的财产。因此本案不会影响受害人通过刑事途径平等分配涉案财物。

就算这两个法条的有关条款规定有所冲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题的规定》颁布在后,跟据该解释第十三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不再适用。”,人民法院也应该进行实体审理。

第三、一审判决与法律设定裁定驳回起诉的立法目的不符。

法律设定裁定驳回起诉的一个很重要的立法目的,就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不是民事法律关系,人民法院不能或者不宜通过民事审判手段来处理,当事人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或者刑事手段来解决,或者通过上述手段来解决更合适。就本案来看如果人民法院适用裁定驳回起诉,那么上诉人和被上诉人之间的担保纠纷将没有任何其他的救济途径,势必会剥夺上诉人的程序权利和实体权利。不符合法律设定裁定驳回起诉的初衷。

综上,上诉人认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错误,适用和理解法律不对。上诉人望二审法院查清事实,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三十二条之规定“查明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驳回起诉裁定有错误的,应当在撤销原裁定的同时,指令第一审人民法院审理”。依法支持上诉人的上诉请求。

此致

xx市中级人民法院

上诉人:

年 月 日

2023上诉状 篇四

上诉人:钱某某,男,汉族,x年1月3日出生,现住在xx省某某县xx镇xx村附号,身份证号码(略)。电话(略)。

被上诉人:刘某某,女,汉族,x年10月18日出生,地址同上,身份证号码(略)。电话(略)

上诉人钱某某不服某某县人民法院()某某民一初字第1076号民事判决,现提起上诉。

上诉请求

1、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请依法撤销一审判决,驳回被上诉人请求;

2、本案一、二审诉讼费用由被上诉人承担。

上诉理由

一、原审法院认定事实不清,上诉人与被上诉人不存在共同创造的财产。

x年12月,上诉人与被上诉人开始同居。同居期间,由于被上诉人没有收入来源,因此家庭生活完全依靠上诉人的工资收入维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十条的规定“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这说明只有同居期间双方共同所有的收入和购置财产才可以按照一般共有财产处理,也就意味着该收入、购置财产必须是双方共同所有部分,而不是同居一方所有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就当然成为同居双方共同所有。原审法院简单将上诉人与被上诉人同居期间上诉人的收入和购置财产认定为双方共同所有的财产,而没有对该收入和人购置财产归属进行依法查明,明显属于认定事实不清。

我国法律只有在合法婚姻关系中,一方名下的收入和所购置财产,才属于双方共同财产。既没有法律明确规定同居期间财产属于同居双方共同财产,也没有证据证明该同居期间财产属于同居双方财产混同,原审法院就武断下结论将其定性为共同财产加以分割,明显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意见》中提到的同居期间双方一般共有财产,是指同居期间双方共同劳动创造的财产,更注重于双方共同投资、经营的行为所产生的财产,这与我国婚姻法中夫妻之间基于合法的权利义务关系所产生的共同财产处理是有本质区别的。被上诉人无工作无经济来源,双方也未共同投资经营创造收益,两人同居生活期间日常生活开支仅靠上诉人的工资维持。上诉人、被上诉人并没有婚姻法上夫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故上诉人的基本工资并不能理解为双方共有财产,上诉人用其工资购置的财产也不能理解为双方共同购置的财产,不应按双方共有财产来处理。

二、原审法院适用法律错误,将一般共同财产等同于夫妻共同财产。

婚姻法系调整夫妻身份及其财产关系的专门法律,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应适用婚姻法的规定处理。但因同居双方未办理婚姻登记,双方没有形成法律上的夫妻身份关系,对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就不能适用婚姻法的规定处理,而是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有关共有财产处理的规定。

根据《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存续期间取得的法定财产当然为共同财产,夫妻双方有平等的处理权。但同居关系的双方在同居期间所取得财产并非当然是双方共有。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的规定,解除同居关系时,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和物权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规定,按份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享有的份额,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出资额确定;不能确定出资额的,视为等额享有。可见同居期间双方是以由出资额确定的各自享有的财产份额进行财产分割的。

既然同居期间财产属于一般共同财产而不是家庭共有财产,因此同居一方是否有权利分割同居财产,就取决于是否对该财产的取得具有相应的贡献。既然被上诉人承担没有收入来源,也就意味着被上诉人对同居期间财产的取得没有任何贡献,因此被上诉人无权分割上诉人创造的财产。

综上所述,原审法院同居期间财产简单等同于同居期间共同财产,将一般共同财产按照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明显属于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请求二审法院依法重新判决,驳回被上诉人全部诉讼请求。

此致

某某市中级人民法院

上诉人:

x年一月十七日

最新范文

申诉书范文汇总 申诉书内容(精选7篇)09-04

财产保全起诉书(最新8篇)09-03

欠条起诉书【最新6篇】09-03

房屋纠纷起诉书 范文(优秀8篇)09-01

经典刑事上诉状优秀 (菁选通用8篇08-30

欠款起诉书通用5篇08-30

2023上诉状范文(最新9篇)08-30

2023起诉书【最新6篇】08-30

民事起诉状参考范文范文(最新5篇)08-30

2023最新民事起诉状范文10篇08-29

144 20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