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10篇)

2023-10-27 16:35:32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论文(10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学前教育论文 篇一

学前教育是人一生中启发智力、身心健康成长的启蒙阶段,有着自身固有的特殊规律。在此阶段的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显著区别在于“寓教于乐”,而非以系统知识学习为主。因此,融入音乐元素进行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形式。作为学前教育教学工作者,除了专业教育理论素养外,具有较好的音乐素养则是高素质幼儿教育师资至关重要的必备素质。音乐素养是一种综合的素养,不仅有音乐技能(包括声乐、钢琴、舞蹈、合唱指挥等)还应具备音乐知识,音乐审美、音乐教育等因素的要求。是新世纪高素质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根据理论、技能、教育三个层面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音乐素养构成划分为:音乐理论与欣赏、音乐技能与表演、音乐审美与教育三个方面。①目前,国内外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音乐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上均从培养标准、课程设置、培养评价、考核体系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较好的研究和探讨。但忽略了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教师的培养,应服从服务于该地区学前教育的需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生活、习俗等特点,将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元素(包括少数民族歌曲、器乐、舞蹈、戏曲元素等四类元素)融入该专业教师音乐素养培养的课程体系中,从而提高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质量,这是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幼儿园音乐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质量,就要明确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分析出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进而分析出教师自身音乐素养的缺失。只有从学前教育师资音乐素养培养这一源头抓起,才能有效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提高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质量。

(一)教学目标设定方面的问题表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应着重关注幼儿对美的感受,为幼儿提供机会,并为幼儿表现美提供必要的技能上的帮助。而实践中,一些教师简单地认为音乐教育只是唱唱跳跳。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存在注重唱歌技能的教学,而忽略了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和充分利用身体各种感官去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能力的现象。教师过分强调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幼儿内心的感受,造成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出现了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的局面。

(二)教学内容设定方面的问题表现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在幼儿园音乐教学及活动中,一方面可使幼儿熟悉的少数民族音乐、歌曲自然地融入幼儿园教学级生活中,保证幼儿学习的初始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幼儿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与传承。但大多数教师们却忽略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本身所具有的少数民族歌舞方面的生本资源。为幼儿设定的单一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活动陷入了呆板、乏味的境地,不能够很好地提起幼儿进行音乐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方式设定方面的问题表现

音乐教师思想和行为的模式化,影响着幼儿创造力的发挥。教师上音乐课往往只想到要教给学生什么内容,而忽视了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习得的音乐、舞蹈的现有水平,以及幼儿在此基础之上的进一步需要及兴趣。由于没有对这些要求进行评估,采取较合适的教学方法,也就不能够给予幼儿自己自由活动的条件,让其自己去思考一些问题。模式化的教学不仅成了定式,而且禁锢着教师的思想和教学行为,阻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四)教学评价方面的问题表现

教学评价是教师发现、分析、研究、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本地区多所幼儿园的教学中,大多数幼儿园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价的积极性不高,而主要是以教师互评和自评为主,极少与外请专家、家长参与评价相结合;而在评价内容方面,主要围绕教师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水平,以及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调查。而忽略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本身所具有的少数民族歌舞方面的基础并对此进行培养的评鉴,这样相对单一的评价手段及内容标准的设定致使教师只能关注到幼儿某一方面的发展,而不能对幼儿一生可持续的发展做全面的认识和分析。

三、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从源头抓起,将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元素有效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应着眼于研究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音乐素养的培养内容本土化,改善教学策略,优化培养途径与方法等问题。从培养思路与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和技能培养等方面加以研究,达到使该专业教师具有较好的且能够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音乐素养及能力的培养目标。具体为:

(一)培养思路与目标方面的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如果仅仅定位于适应现实的幼教实践,完成一般教学常规要求,是有局限的。在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应是基于幼儿园教师实际工作要求,进行的创新幼教实践②。其核心问题是:树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理念,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中,这是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应有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看:该专业的学生音乐技能培养应与当地民族的音乐、文化、生活相结合,注重幼儿所具有的生本资源,在教学中融入学生更加熟悉的本土化的音乐、歌舞、戏曲等音乐元素,以更利于学生学习、掌握;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出发,融入或创新学生所熟悉的本土化的音乐元素,以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更加能够潜移默化地增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完成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训练内容设置方面的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之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培养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整合性”的体现。③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同样也应该遵循面向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际需求这一原则开展,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重适切性与互补性结合,④精选、梳理利于幼儿熟悉的音乐曲调、形式、表现手法等音乐元素。根据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生活、习俗等特点,将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元素(包括少数民族歌曲、器乐、舞蹈、戏曲元素等四类元素)合理融入该专业学生教学、训练内容中。通过这样的积累,其目的是使得该专业的学生在职前就有较熟悉的,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教学技能得以掌握,以利于学生今后在民族地区能够更顺利地、有创造性地展开教学活动。

(三)教学方式方面的分析

显然,要培养学生较为熟练的音乐技能,整体提升音乐素养,紧靠课堂教学赋予的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知识、技能的消化吸收,还是在各个运用领域的表现能力、表现水平的提升,都需要有大量的课外训练进行强化,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这种强化不仅需要在教师指导下系统进行更需要结合少数民族地区音乐舞蹈资源进行有效渗透。在日常学习中,根据“木桶效应”原理,根据学生对本民族音乐舞蹈的生本资源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在考核中强调全组成员的综合水平和表现能力,以激励领先同学热心帮助落后者,落后同学努力改进自己,以避免自己作为“短板”而影响团队水平,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字 篇二

【摘 要】好的环境,能得到好的教育;较差的环境,孩子也能得到好的教育。问题在于你怎样教育和在何时教育,环境好坏只占其中的一部分罢了。本文论述了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学前教育在我国的现状,以及本人的一些建议和对国外幼儿学前教育的一些趋势。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现状;趋势

一、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幼儿学前教育,在普及幼儿学前教育与提高幼儿学前教育的质量上作了很多的投入,而我国政府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在有三个方面。

1.对于家庭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幼儿的入园率正在逐步上升,幼儿学前教育机构不仅承担着从实践上为家长参加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的任务,而且在家长普遍重视孩子发展和早期教育的当今时代,幼儿学前教育质量更成为家长关注的核心,直接关系着家长能否放心地工作、安心地学习。有人曾言,关闭一所幼儿园比关闭一所大学,或一所低质量幼儿园的存在比一所低水平大学的存在,更会让家庭、社会不得安宁,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幼儿学前教育及其质量对家庭生活的稳定等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和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3.幼儿学前教育对生理的价值

根据脑科学研究者认为:丰富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脑的发展,而适宜的早期教育是促进脑发育充分和完善的最有效的环境刺激因素。

二、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现状

现在幼儿的启蒙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人们往往只注重培养幼儿的智育,忽略了劳动教育、集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德育教育,有的家长和教师所追求的往往是幼儿识字的多少,计算技能的强弱,会背若干唐诗,套弹唱几首歌;还有的家长甚至利用双休日继续为孩子补课,让孩子学弹琴、学书法等等。

而在幼儿园里也一般开设六门课程:语言、计算、常识、体育、美术、音乐。极少数幼儿园只在大班开设思想品德课程,而且即使开设了思想品德课也常常是脱离幼儿的实际,以空洞抽象的说教代替德育工作,使德育流于形式。这就是幼教实践中存在的“重智轻德现象。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独生子士的家庭越来越多。在大、中城市,独生子士的人数占到幼儿总数的95%以上。而且比例连年上升。由于是“独生”,孩子在家中位于中心地位,这就容易形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任性,霸道,爱发脾气等缺点并且由于家庭中缺少同年龄段的伙伴,导致不容易学到与人相处的方法。不少幼儿在幼儿园里或是邻居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就显得不合群。这些都是幼儿园和家长应该重视对幼儿施行“爱集体”教育的客观要求。

并且现代的幼儿劳动观念差:目前在一些家庭中,孩子一出世,就成为家中的宝贝疙瘩、中心人物,根本不得让孩子参加劳动。让孩子长期过着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尊处优的生活,在家中像是“小皇帝,小霸王”,使孩子养成懒惰、自私、惧怕困难、优柔寡断等环习惯,严重阻碍幼儿的发展,将来很难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还有很多幼儿园教育还存在着“小学化”的偏向。小学化教育,就是幼儿固套用小学教育的模式进行施教。小学教育是以教学为主,游戏辅助教学,提高教学兴趣;而幼儿教育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游戏形式进行教学,在玩中学,两者有很大区别。

三、个人观点和建议

1.幼儿德育教育

(1)爱集体教育。教育幼儿有的集体意识,比如要让幼儿知道自己所在班是一个集体。习惯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萌发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还应教育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使他们具有初步的人道情感,进一步使他们做到个人行为不妨碍集体。还要使他们学习解决彼此争执,学会恰当地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言行,有最初步的自我教育能力,克服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霸道、爱发脾气的缺点。

(2)爱劳动教育。应使幼儿有参与简单劳动的兴趣和最初步的独立意识,有自我服务的愿望和基本的自理能力,积极参加集体劳动,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3)爱国主义教育。幼儿德育中最重要的内客。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幼儿期就开始施行,要注意发挥周围社会环境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的各种教育力量,如老前辈、劳动模范、优秀xxx置、科学家等对幼儿的榜样诈用 要充分重视各种社会信息对幼儿的影响。

(4)孝敬父母、友爱他人的教育。教孩子要孝敬父母,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还要利用各种机会教他们对他人关心、尊重的情感,教会幼儿如何帮助别人。

2.幼儿品德教育

(1)“愉快教育”代替“小学化”教育。幼儿是好动的,好游戏的,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目的,通过游戏完成教学内客,或让幼儿了解相关知识,或让幼儿掌握处理事情的技能,或让幼儿进行竞争、想象、模仿等,幼儿教学啦颊打破教条的课堂教学,真正坚持游戏与教学相结合,动静相宜的原则。

(2)以适当的“挫折教育”代替“成功教育。幼儿喜欢动作,更喜欢成功。喜欢成功是幼儿的共性特征。没有一个劝儿不喜欢看赞许的目光,不喜欢听热烈的掌声。我们在课堂上就经常用掌声、小红花等进行成功教育,成功教育在实践中有一定的优势。

四、国外幼儿学前教育的趋向

1.强调体育运动对儿童健康、智力、创造力、情感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应该以多种方式鼓励学前儿童进行各类体育运动来增进他们的运动能力。另外,对于运动中的安全问题,不应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恰恰是鼓励运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运动方面受到鼓励的孩子不光运动能力较强,而且事故发生率较低。

2.各国幼儿学前教育与机构都非常重视创设丰富的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感性经验

瑞典的幼儿学前教育机构努力创设有趣味的、有刺激的环境,以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寻找新奇和感兴趣的事物。像瑞典、匈牙利和意大利等国家充分利用冬天寒冷的自然条件让孩子畸形户外睡眠、运动,因为他们认为应让孩子尽可能多的亲近自然,接受自然的抚育。同时,他们相信幼儿都具有自己构建知识的潜力和能力,所以,让孩子进行的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选择度,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实施活动,注意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3.重视游戏清静的创设,重视自由游戏

使孩子通过游戏自由的表现自我的想法,即强调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帮助他们构建知识。

五、结论

加强早期儿童教育,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受到高质量的幼儿学前教育的机会,正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也必须放眼未来,从新世纪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新格局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来思考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以使我国的幼儿学前教育真正从教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参考文献:

[1]李季湄。面向新世纪的世界幼儿教育。幼儿学前教育研究,1999

[2]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潘日文,侯桂兰。《幼儿教育心理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学前教育论文 篇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学前教育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在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和公平性原则方面,更是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

一、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原则

1、优先发展的原则

首先,要将农村的学前发展上升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在进行各类财政资金和帮扶政策设置的过程中,要将农村的学前教育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使农村可以在教育领域和其它相关领域更好的进行学前教育帮扶性策略的实施,保证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得到良好的控制。另外,要按照当前的农村地方政府行政体制特点,对学前教育在行政主管机构的地位机械能提高,使农村的行政机构可以更好的进行教育议程的设置,并提升社会各界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关注,使学前教育可以在农村的教育领域中保持优先发展的地位。

2、公益性原则

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学前教育工作对提升农村居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并从提升社会公平等级的角度入手,对农村的教育活动进行科学的设计。要从人口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为农村教育工作进行高水平的公益性设计,使农村居民可以通过良好的教育缩短同城市居民综合素质的间距,以便科学发展的理念可以在农村教育领域得到更加有效的贯彻。另外,要避免市场性因素对农村学前教育领域的过多侵蚀,使公益性原则不会在市场的影响下受到功利性因素的影响。

二、发展农村学前教学的主要目标

1、普及农村学前教育

要将农村的学前教育在学制方面同城市学前教育实施对接,按照国家统一标准的三年制度,对学前教育进行学制设计,使农村可以为更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良好的受教育机会。另外,要按照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水平情况,对学前教育的具体普及方案实施设置,应该先以一年为期进行学前教育方案的设计,并逐步上升学前教育的普及力度。另外,要寻求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的合作,使尚未得到学前教育普及的区域可以在学制方面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实现对接,保证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可以和幼儿园的建设情况保持一致。另外,要从幼儿园的建设和分布情况入手,对幼儿园的建设方案实施规划设计,保证幼儿园可以在合理的布局控制之下实现学前教育的良好普及,使后续的学前教育活动可以和学前教育的具体目标相适应。要在学前教育普及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将学前儿童的年龄进行提前处理,并保证低龄儿童可以通过就近入学的方式进行学前教育服务的接受,保证学前教育普及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要对现有的学前教育普及制度进行完整的设计,使所有的服务性因素都能在应用的过程中保证足够的灵活性,以便学前教育的普及可以和农村的发展战略实现良好对接,共同促进农村居民综合素质的提高。

2、增强农村学前教育水平

要将农村学前教育的制度设计同教学体制实现良好的互补,保证农村学前教育的一切工作都能在规范的模式中进行运作。另外,要按照固有的三年学制实践目标,对农村的学前教育办学理念实施有效的研究分析,保证全部的办学理念都能适应农村学前教育的评估要求。此外,要按照现有的幼儿园办学活动要求,对幼儿园办学过程中的各类基础性条件进行分析解读,保证全部的幼儿教学机构都能在教学质量上同大型教学机构拉近间距。另外,要对现有的幼儿园进行教学质量评估机制的构建,并保证固定区域内的各个学前教学机构能够采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教学质量判断,使幼儿园可以拥有改良办学理念和办学方案的参考条件,更加科学的制定教学水平的提升方案。要结合国家学前教育发展战略对发展学前教育的方案实施合理的设计,确保实施的科学合理性,使全部的教学策略都能结合固有的标准进行推进,增强幼儿园的办学质量。

3、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素质

要按照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要求,对农村的学前教育领域进行科学的设置,使全部的教学改革工作都能按照学前教育活动的要求进行教师团队培训机制的完善。要以每一个农村幼儿园为核心,根据幼儿园的具体经营规模和学生人数,对教师团队进行科学的建设。要首先保证每一个农村幼儿园都能拥有足够数量的骨干教师,使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可以在充沛的人力资源支持下得到改良升级。要加强学前教育机构同中小学教育机构的沟通,并在行政机制层面进行必要的调整,既要保证农村学前教育工作能够进行有效的推进,还要保证农村的各级教师都可以得到专业水平的提高,以便教师能够按照既有的编制特点实施薪资待遇的满足,以便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能在农村学前教育领域得到足够的关注,并提升农村学前教育在教学素质方面的质量。另外,要将学前教育领域的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既要保证教师团队拥有高水平的职业道德,也要注意对教师团队的道德建设进行评价机制的调整,保证所有的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学人员都可以按照固有的模式进行业务处置,使全部的教学机构在选择教师的过程中都能按照固有的模式进行人力资源的科学积累,增强农村学前教育领域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提高农村学前教育工作质量的主要策略

1、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规划等级

首先,要将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必要的宣讲,并保证农村学前教育的规划工作能够在等级上同农村其它基础教育实现结合。另外,要从社会的角度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分析,使全部的分析活动都能结合农村学前教育的特点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研究,使所有的农村教育教学活动都能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进行农村学前教育规划方案的设计。此外,要在规划工作进行之前对相关行政机构的具体责任进行明确,并保证现有的规划工作可以在学前教育的推进过程中进行管理责任的明确,以便后续的管理工作可以在当前的农村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情况下进行基础资源的收集。要将学生的数量变化和教师的人力资源变化作为基础性研究数据,使现有的农村学前教育硬件资源可以得到完整的运用,保证对教学活动能够形成有效的供给。要对现有的农村基础教育布局特点实施分析和控制,使后续的教学活动可以在布局方面实现更好的优化,以便各界儿童可以更好的进入距离家庭较近的位置进行学习,增强学前教育的服务性特征。

2、健全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在进行管理体制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农村当前的行政机制特点,对管理体制的层级实施合理设置。要按照县域行政机构的设置特点,对农村发展学前教育领域的管理体制实施完整的设计。按照责任到人的原则,对管理体制当中的各项权责实施细分处理,使后续的管理工作可以在更加明确的管理体制之上得到规范化运行。要结合中小学义务教育的模式和理念,对农村学前教育领域进行体制改良经验的借鉴,并以县域统筹的方式进行学前教育建设内容的设计,以便全部的教学体制都能实现教学工作者责任的正确归类,增强现行教学体制的执行质量。要加强对经济发展水平较差地区的学前教育内容的关注,并从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全局入手,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组织结构进行科学完整的设计,以便农村的发展工作可以在专项资金的支持之下实现更加合理的运作,使后续的体制改良工作可以得到外部环境的支岁月1853、共同营造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1)打造良好的教师团队环境“名师出高徒”,优化教师人才结构,培养更多教育新常态下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师团队,从根本上提升思政教育环境。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团队具有学历层次不高、经验水平不足、人才结构不科学等问题。结合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可得,优化教育工作者的结构能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所以规范招聘流程,科学地进行人岗相匹,对教育背景、工作背景和学科专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考评,学校要完善对教师职业生涯的培训体系,不断深化培育思政教育人才,建立专业知识扎实,综合〈WWW.SHUBAOC.COM〉素质强势且政治觉悟高尚的思政教师团队。(2)建立健康有序的网络文化传播环境互联网已无孔不入的渗透到人类如今的社会发展中,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净化对提高思政教育具有积极意义。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去年年底了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网民人数是6.88亿,网络覆盖率为50.3%,较2014年底提升了2.4%。网络使用者中,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4%、29.2%美国为了实现金融霸权从而达到独一无二金融资本家垄断的政治,通过互联网和好莱坞进行着“政治转基因战略”,以美国的价值观作为武器来改造世界,重建国际秩序。美对我国实行的从上至下无孔不入政治文化渗透,亟待我们加强对战略对手的进一步了解,增强战略警觉和防范意识,加强技术监控管理机制的创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良好的舆论环境来引导,从而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才能得到净化。根据管理学中的系统论原理,社会是一个庞大系统,任何环节的反应会引起一定程度上的连锁反应,所以一个不健康的社会环境怎么可能会有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呢?政府监督引导,建立健全法制体系建设,做到法律可有效监管,违法必严处的法制化管理。网民的自觉理性参与,全社会共同建设一个健康可持续的网络文化环境,就要注重引导中学生的上网持。要在管理体制当中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具体责任实施分配,保证学前教育工作能够在长时间的执行过程中得到更高水平的管理。

3、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教学机构

在进行教学机构设计的过程中,要按照农村地区的学前儿童数量和学前教育具体需求,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均匀的设计,使各个区域的学前儿童都能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参与学习,使学前儿童的教学工作可以更加高效的推进。要按照当前的教学活动变化趋势,对农村学前教育实施制度设计,为教学机构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制度基础。要按照统筹调整的方案对农村地区的教学资源实施有效运用,并在行政力量的帮助之下将农村教学资源进行更加灵活的设计和运用,为农村教学工作提供更加高质量的硬件资源基础。要加强对农村教育资源的分析,利用现有的管理机制对农村教学机构实施优质资源的互补处理,为农村的学龄前儿童提供更加充足的学习资源。要将教学机构的建设同教学人员的业绩考核机制形成联系,以科学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学机构的快速完善。

4、完善管理机构,提高机构人力资源配置水平

要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全体学前教育工作人员进行说明,以便学前教育工作人员可以更多的使用专业人士进行管理机构的业务处理,并将学前教育工作更好的同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实现连接,以便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在专业机构的影响之下进行学前教育的分析研究。要在管理机构的人事任免过程中,将管理工作的各项指令更好的应用于学前教育体系当中,使每一位操纵现有管理体制的人员都能具备较高程度的责任心,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5、完善农村学前教育教师培训机制

要对当前农村教师的培训体制进行等级提高,使其能够同中小学义务教育领域内的教师培训机制实现良好的对应,以便教师可以获得更多的同同行进行交流的机会,并从培训活动中获得个人素质的提高。要将培训机制同教师的等级考核机制实施联系,将教师在培训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评价的重要参考因素,使教师的培训机制可以更早的得到认同。教师培训机制所消耗的经济资源要从管理机构的相关政策中进行研究,要尽可能提升对学前教育领域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视,以便教师可以在培训活动中更好的提升个人素质。要在培训机制的设置过程中加强对骨干教师的重视,为学前教学机构的骨干教师设计专有的培训制度,保证每一个教学机构都能拥有高水平的骨干教师,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整个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结论

本文本着科学的研究农村学前教育领域的基本原则,并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可以使社会各界增强对农村学前教育领域问题的认识深度,从农村学前教育实际存在的问题出发进行方案的制定,可以使相关策略更具科学性,对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水平有着促进改善的积极意义。

作者:沈容 单位:重庆文理学院

第二篇:农村学前教育育人功能探讨

城乡教育二元体制下,由于农村教育的弱势地位,农村学前教育应有的育人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农村民众的学前教育需求和社会教育期望均得不到满足,表现为农村幼儿入学准备水平落后于城市幼儿,农村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状况不理想等。那么农村学前教育为何在农村幼儿的成长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到底具有何育人功能?本文将着手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1农村育人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

早期的环境和教育对于幼儿性格的形成、气质的改善、自身角色的定位及个体的社会化等都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农村”这个环境却存在着许多有碍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

1.1农村家庭教育问题

1.1.1农村家长文化素质偏低不利于幼儿的认知发展

父母的文化素养是家庭对儿童影响中的最重要因素。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家长的文化大多处于初小或高中水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较低。农村家长文化素质偏低直接导致了教育观念落后、教养失衡等农村家庭教育问题。超半数农村家长认为“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或是因自身文化素质不高而在教育上过分依赖学校,存在“只养不教”现象。农村家长因文化素质偏低而形成的片面的儿童发展意识以及错误的亲子教育观,均会对农村幼儿的认知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

1.1.2农村家长与幼儿情感交流不足不利于幼儿的情感发展

幼儿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化时期,情感交流需求丰富。有学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村家长或因外出务农或务工,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少得可怜,或是因文化素质较低不善于与孩子交流,并没有意识到缺乏情感交流的危害性。即使有交流,内容也大多关于孩子的学习情况、在校表现等,而对于孩子的兴趣、成长疑惑及需求等,并没有意识到要了解。在亲子交流不足问题上,占农村幼儿人数30.46%的留守幼儿最具代表性。由于长期缺失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留守幼儿常年与父母空间分离,疏于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他们或独自生活,或有年长的长辈作为临时监护人代为照顾,可想而知,他们与人交流、排解疑惑的机会是极其缺乏的。常年累积的情绪、情感障碍,往往使留守幼儿形成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表现出任性、暴躁、极端等缺陷性格。

1.1.3农村家庭教育主体缺失不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研究表明,最理想、最自然的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环境为幼儿与父母共同生活创造的。农村经济文化的向前发展也使其家庭教育类型走多元化发展道路,传统的双亲抚育模式被改变。有关调查表明,现在农村只有4%~6%的家庭属于双亲抚养模式,有较高比例的儿童是单独与母亲共同生活,其中22.48%为男童,22.86%为女童;与母亲及祖父母两代人共同生活的农村儿童有21.46%;隔代抚育,即与祖父母共同生活的占最高比例,为51.11%。由此可见,在农村儿童的成长环境中父亲角色缺失严重。性别角色理论认为,社会学意义上的父亲和母亲角色对儿童的发展各有作用,他们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有学者对父亲教养行为与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幼儿的主动性行为和自我控制行为受父亲与幼儿互动交流的影响;在幼儿的问题行为中,幼儿的情绪控制行为、注意力问题行为、攻击性行为同样受父亲与幼儿的互动交流的影响,该交流行为也对幼儿的问题行为具有显著性的预测作用。农村家庭父亲角色普遍缺失,对幼儿的性别角色、社会性行为等社会性发展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1.2农村社会教育问题

1.2.1农村落后的社会陋习影响幼儿的道德认知

我国各地农村文化习俗各异,并颇具地域特点。但文化亦有两面性,其中有些习俗与现代思想道德是格格不入的,如占卜算命等封建迷信陋习,根深蒂固于农民的传统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农村幼儿的道德认知。此外,农村的文化发展水平有限也导致其文化娱乐选择的方式单一,打牌、打麻将等娱乐方式在农村深受欢迎,甚至有许多人占用务农时间沉溺于此,终日游手好闲。活动不仅使农村拜金主义思想滋长,也使得坑蒙拐骗等行为增加。这不仅严重影响农村社会治安,也毒害着辨别是非能力较弱的农村幼儿的心灵,使他们的道德认知出现偏差。

1.2.2农村的语言环境影响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在社会交往中实现的。在方言盛行的农村语言环境中,普通话普及率低,发音不标准、不规范是常见的现象,甚至很多人在日常交流时惯用粗口,即不文明用语,使得农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较难学习普通话的正确发音,还会习得大量不文明用语。同时,方言环境的长时间影响,使得农村幼儿习惯了方言发音方式,并习惯用方言思维,这也就成为了他们学习普通话的最大障碍,进而影响到了幼儿入学后阅读能力、语言交际能力等的发展。“农村”这一成长环境中存在的种种对农村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利因素,使得学前教育在农村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2农村学前教育的育人功能

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国家相关规定开办的农村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专业机构,具有明确的办园目的和幼儿教育计划,其教育环境、条件等均优于农村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农村幼儿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1认知方面

2.1.1帮助农村幼儿做好入学认知准备

研究者发现,幼儿的入学认知准备能为他们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它与他们进入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业成绩关系密切。并且,学前教育经历能较为显著地改善处境不利儿童的入学认知准备状态。有研究者采用国际通用的Bracken基本概念表测查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状况,研究结果发现,农村幼儿的学前教育经历对他们的入学认知准备影响显著,其中有三年幼儿园学习经历的儿童入学准备状态最佳,在学前班就读一年的儿童入学准备状态次之,而以学前班名义就读、实际上在小学一年级混读三年的儿童,他们的入学认知准备与无学前教育经历的儿童没有差异,准备状态最不理想。帮助农村幼儿做好入学认知准备,不仅可以确保农村幼儿在学前阶段形成良好的学习基础和习惯,还可以减少后续义务教育阶段学业失败的问题儿童。

2.1.2促进农村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基于农村不良的语言环境,农村幼儿在入小学前语言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在幼儿园所接受的语言教育和引导。配备各种多媒体设施及幼儿游戏区角、幼儿阅读图书资料的农村幼儿园,为农村幼儿创设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条件,加上幼儿教师这一农村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角色,农村幼儿园无疑是农村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最优环境。此外,有关儿童语言运用的理论一致认为:在早期儿童与他人交流互动的同时,其语言运用技能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农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习得的不良语言习惯,需要在幼儿园这一环境中改善。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教师及同伴是农村幼儿的主要互动对象。幼儿教师如通过与农村幼儿日常谈话或是在语言活动中通过讲故事等方式,将规范的普通话发音与句式表达方式传递给农村幼儿,并引导和帮助农村幼儿运用简单的普通话用语与之交流,改善农村幼儿的普通话听说和运用能力。通过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及日常与幼儿教师、同伴规范的普通话交流和积极有效的互动,农村幼儿的语言能力将会得到有效发展。

2.2情感方面:帮助农村幼儿排解不良情绪,促进情感发展

由于正常心理成长环境不良,农村幼儿极易产生认识偏差、个性心理发展异常等问题。因此,幼儿园当仁不让地成为农村幼儿情感教育的前哨阵地。据学者有关调查显示,在学习、生活上遇到问题时,67%的农村幼儿选择的第一倾诉对象是教师,24.1%则选择同伴。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和同伴群体对农村幼儿的情感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在幼儿园,幼儿教师在幼儿情感世界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肩负着情感教育的重任。如通过开展各种游戏活动或带领幼儿亲近自然,在这过程中引导幼儿交流,让农村幼儿获得更多积极的情感体验,排解不良情绪。幼儿教师鼓励、肯定、正面诱导的言语,是改善农村幼儿自卑心理的良方,并能激起其积极向上、跃跃欲试的活跃情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逐渐开始重视和认可学前教育,并且赋予农村学前教育较高的期望值。因此,大力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是加快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前进步伐的必然选择。

作者:袁晓雯 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凡,梅萍。农村留守幼儿认知发展问题及教育对策———以湖北省黄冈市8所幼儿园为例[J].学前教育研究,2009(6).

[2]周兢,柳倩。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儿童早期发展与学前教育质量思考[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9).

[3]罗英智,李卓。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

[4]张芬。开端计划对我国低收入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8(11).

[5]刘秀丽,赵娜。父亲角色投入与儿童的成长[J].外国教育研究,2006(11).

[6]陈琴。4-6岁儿童合作行为认知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4).

第三篇: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一、民勤县农村幼儿园的教育现状

(一)学生在校上课时间得不到保障

由于民勤县地广人稀,村庄分布比较零散,一个乡镇一般只有一两所幼儿园,这样给幼儿上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经过调查发现,校车接送幼儿上学最远的要一个小时,这样就很难保证幼儿在校的学习时间。

(二)条件简陋

笔者通过走访发现,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条件普遍很差,教室比较简陋,幼儿活动的空间也比较小,很多设施都比较陈旧、落后,而且规模也较小,教师和学生也比较少。在很多农村幼儿园当中,既没有教具,也没有开启幼儿智力的游戏场所和设备。这样的幼儿教育环境,远远不能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幼儿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近几年,国家对幼儿教育事业比较重视,很多农村幼儿园也在逐步的修建和翻新中,所需要的幼儿教师也随之增多。为了弥补幼儿教师数量上的不足,新招聘了很多幼儿教师,都是从音、体、美等高校毕业,对于幼儿教育可以说一窍不通,根本无法进行幼儿教育。再者,由于县城的幼儿园不断扩建,通过考试等方式,将农村优秀的幼儿园教师调到县城,导致农村的幼儿园教学陷入绝境。虽然国家对幼儿教育比较重视,但让幼儿教师参加培训和外出学习的机会还比较少,即使有这样的机会,也是县城的幼儿教师优先,农村的幼儿教师没有机会参与培训。

(四)农村幼儿园在管理方面比较松懈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很多农村幼儿园在管理方面比较松懈。特别是部分幼儿园在保育、安全、后勤等方面管理较差,有的幼儿园甚至只能算得上是一个把幼儿集中起来玩耍的场所,至于幼儿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五)农村幼儿教师教育观念滞后,使得幼儿教育向小学化倾向

在农村的很多幼儿园当中,教师教育观念滞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幼儿教育不是特别重视,也没有领悟到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性。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农民到大城市打工,很多幼儿的监护人为爷爷奶奶,他们对和幼儿接受教育的意识薄弱。此外,在农村幼儿教育中出现了“小学化”倾向严重的问题。这样的教育模式,打击了幼儿上学的积极性,容易使幼儿从小就产生厌学心理。

二、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要改变农村幼儿园的教学现状,首先要从教师队伍建设出发。一是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待遇,享受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例如,优先考虑农村教师的职称问题等。二是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工作,对于一些培训成绩优秀的教师,进行物质奖励,并把培训结果与教师职称挂钩,让更多的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培训当中,为自己补充新鲜的血液。

(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资金投入

有关部门要加大农村幼儿园建设资金的投入,每一个乡镇的中心幼儿园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如场地、房屋、设备、设施等。农村幼儿园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地方比较宽敞,如果部分幼儿园有条件,可以对幼儿园进行绿化,让幼儿园变成花园式的学校,为幼儿创造一个舒心、愉悦的游乐场所,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的乐园、学园、家园。

(三)对幼儿教师要进行科学的评价

对教师的科学评价,可以促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可以实现幼儿高效率课堂。幼儿教师和幼儿是一样的,赞美对于教师来说是对教师辛勤劳动和付出的肯定。对教师进行科学的评价,就要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工作态度、师德师风等方面进行综合、科学的评价,并与年度考核以及相应的工资待遇挂钩,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结语

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幼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农村幼儿园在前进的道路上十分坎坷,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是笔者坚信,在广大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幼儿教育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作者:王华 张艳琴 单位:甘肃省民勤县夹河乡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陈帼眉。生活知识的学习最重要[J].幼儿教育,2003(10):4-5.

[2]王红霞。当前乡镇中心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7(9):32-33.

第四篇:农村学前教育办学问题及对策

一、南涧县农村学前教育办学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分布不均

一是数量不足。首先,南涧县目前的学前幼儿园数量还无法满足幼儿入学需求,在全县的8个乡镇中共有80个村委会上千个自然村,有公办独立幼儿园2所,小学附属幼儿园46所,民办幼儿园21所,但是目前可以统计的学前幼儿园不足70家,难以达到每个村委会一间幼儿园的配置,更不用说分配到自然村了,因此南涧县学前幼儿园数量严重不足。二是区域分配不平衡。在南涧县现有的学前幼儿园中,大部分分布在人口数量居多且村民收入较为丰厚的村委会。同时,一些质量相对较好,规模稍大的学前幼儿园主要分布在县城及周边村庄,而相对偏远的村庄则没有幼儿园或者只有小规模、质量落后的幼儿园,因此导致整个县儿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不均衡。

2.师资力量缺乏

南涧县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缺乏,使得学前教育教师不足,师资质量欠缺。具体表现为,公办独立幼儿园教师68人,小学附属46所,公办临聘教师104人,民办幼儿教师149人。幼儿教师的数量少且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其中,以女性教师居多,多数幼儿教师为临聘教师,很多具有专业幼师资格的幼儿教师都不愿来到农村地区从教,缺乏专业的幼儿教师,对于美术、绘画、音乐等艺术课程知之甚少,无法实现幼儿教育的有效开展。另外,在幼儿教师编制上也缺乏保障。在当前国家开发二孩政策的形式下,多数已婚女教师比较向往二胎,于是出现一大批女性幼儿教师请假的问题,更是加重了师资力量不足带来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3.管理存在疏漏其一,南涧县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依然存在。因受多年的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许多小学把学前班教学小学化,加重孩子负担,结果却适得其反。其二,管理措施不到位,缺乏科学规划。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政府部门的疏漏,导致对学前教育办学缺乏有力监管,管理松懈、执法不严,造成南涧县农村学前教育的无序发展,孩子学前教育未取得实效。此外,南涧县学前教育办学还存在规模较小,发展难度大,难以适应农村社会的发展等问题。

二、改进南涧县农村学前教育办学问题的对策

1.构建多元模式,均衡地域分配

南涧县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儿童学前教育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全县农村地区主要是以山区为主,村庄分散,高山陡峭,交通困难。因此,在南涧县农村地区普及学前教育的难度很大,如果一味采取与城镇地区相同的方式进行学前教育办学模式,则不适宜该地区实际全科,只有按照分步实施、逐步普及、因地制宜的步伐构建多元化的办学模式,才能实现南涧县学前教育资源的地域分配均衡,从而提高南涧县学前教育办学的有效性。

2.强化师资建设,完善教师编制

一方面,要加强对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根据南涧县学前教育教师配备的具体需求,配足具有学前教育专业资格的专业教师,也可以对本有的中小学富余教师进行转岗培训,择优录取,为南涧县学前教育的发展注入更多专业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完善学前教师编制。对于优势的准入制度要进行严格控制,建立学前教师工资保障制度,为学前教师提供具有公职身份的教师资格保障,激发他们的热情,从而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资源加入到南涧县学前教育的发展事业中,促进南涧县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3.完善管理体系,健全管理机构

首先,明确和落实政府责任。从南润县农村幼儿教育看,推进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关键保障是县乡两级首先明确自身职责,明确自身的职责内容才能清楚的执行相关政策。其次,要加强对幼儿园负责人、保育员和教师培训,建立县内学前教育发展的考评机制。最后,要完善的管理体系,建立县乡共管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人员素养,加强有关部门分工合作。此外,在强化南涧县学前教育办学过程中,还应突破公办和纯民办观念,扩大学前教育办学规模,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优质的学前教育。

三、结语

学前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人格及学习思维形成的重要时期。学前教育的缺失对孩子后期的学习非常不利,也容易造成后期教育中学困生的大量存在。因此,要办好学前教育,首先要端正学前教育办学思想,树立终身教育观,构建多元化办学模式,强财政投入,完善管理体系,强调幼儿教师编制问题,优化和丰富幼儿师资,尊重儿童教育和成长规律,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曹世丽 单位: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宝华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刘明春。浅析推动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

[2]彭宏辉。我国学前教育财政研究:盘点与梳理[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第五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策略

一、补理念短板,创地域特色

在办园方向、教育观念、保教方法等方面,农村与城市都存在着较大的理念差异。一方面农村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明显,另一方面农村家长育儿观念陈旧。针对这块短板,我们注重从学习贯彻《指南》入手,强调农村学前教育资源贴近大自然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倡导农村园办园理念要克服盲目追求“城市化”,迎合农村家长在育儿方面缩小城乡差距的简单意愿。农村园要借鉴城市优质园科学规范的管理理念和保教理念,运用《指南》讲堂、家园互动等模式,尝试转变农村家长的育儿理念,进而立足乡村,创本土特色。如郊区北杨家庄“乡土民间文化艺术”特色园创建、盂县牛村镇中心幼儿园“集市庙会”区域系列活动等,都创设了贴近农村幼儿生活的开放的教育环境,为农村幼儿提供了适宜的、快乐而有意义的学前教育。这些实践都是农村园学习践行《指南》,补理念短板的成功范例。

二、补管理短板,创制度特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要明确政府职责。针对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的制度缺失老旧等现象,我市通过工作督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会前视察等方式,把提升农村幼儿园管理水平的责任落实到三个农业县区政府头上。平定县对幼儿教师准入,郊区对不在编临聘幼儿教师管理,盂县对农村幼儿园园长选聘,都从建章立制开始。目前,以乡镇中心园为核心的农村幼儿园已逐步建立起符合两个幼教法规,落实《纲要》和《指南》精神,彰显农村地域特色的管理制度,如班级管理制度、园本教研制度、幼儿一日生活制度、卫生保健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农村学前教育驶入规范管理的发展快车道。

三、补投入短板,创建设特色

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市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和短板。我市在实施一期、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中,着重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资源和其他公共资源,改扩建幼儿园,同时依托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使公办园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扩大。本着“安全、节约、适用”的原则,我市共新建、改扩建公办标准化农村幼儿园47所,完成村级幼儿园改造52所,改造面积33808㎡。大量现代化的学前教育新设施设备配备入园,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和幼儿生活学习成长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截止2015年底,我市已完成乡镇中心园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在农村幼儿园建设中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资金近两亿元,基本满足了农村幼儿就近入园、方便入园的需求,安全、洁净、优美标准化园舍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靓丽风景。

四、补师资短板,创帮扶特色

实施“农村幼儿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我市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2014年我市启动了针对农村幼儿园的帮扶工作,制定了《阳泉市优质幼儿园帮扶方案》,建立了市级、县区、乡镇三级帮扶机制,进一步推进省级示范园、优质园对农村乡镇中心园及薄弱园的全面帮扶,引导全市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园辐射与拓展。我们在全市选取9所省级示范园与2所优质园作为帮扶园与全市35所乡镇中心园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在此基础上,各县区进一步发挥本县区优质园、乡镇中心园的示范辐射作用,与区域内农村园结对帮扶,构建起了以点带面、条块分割、帮扶主框架与次生框架有效续接的网状辐射帮扶机制,帮扶工作全面展开,实现了帮扶工程全覆盖。承担帮扶任务的幼儿园紧紧围绕帮扶工作的主要内容,利用优势教育资源和先进理念,合理规划、跟进指导、集中培训、送培下乡、师徒结对、联合教研,扎实开展帮扶工作,使被帮扶园得到整体改善与提升。两年多的帮扶工作实践证明,农村一线幼儿教师从中获得的不仅是实实在在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更是一种理念、一种境界、一种提升的方向。

五、补教研短板,创园本特色

农村幼儿园教研能力不足、教研水平不高是多年来普通存在的问题。我市2015年下发《关于加强学前教育教研网络建设的意见》,重点强调了农村幼儿园教研水平提升的路径与方法,创新性地提出了“片区联合教研”模式,即乡镇中心园牵头,带动区域内农村园联合开展体现农村地域特点、园所文化、园本特色的教研活动。如平定县巨城镇幼儿园,通过帮扶工程中的课题成果分享,将市级优质园的先进教研理念融合到片区联合教研中,进而带动各农村园展开自身的园本教研工作,有效提高了农村幼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自主研修、自我发展的主动性。这种“输血”向“造血”的转变,促成了涌现出“如何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山里娃山里行户外体育活动拓展”“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娃娃学起”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村幼儿园优秀园本教研活动。

作者:杨晓麟 单位:阳泉市托幼办

第六篇:农村家庭在儿童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问题更加关注和重视。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它在儿童尤其是学前教育阶段的作用更加凸显,它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目前我国农村家庭在儿童学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备受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一、家庭在儿童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物质上的帮助作用

儿童毫无经济收入,因此,他们学习、生活的全部物质来源都要依靠外界,主要是依靠家长的经济收入。而家长的经济收入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孩子能够得到的住房、饮食、学习等资源的多少、优劣。

(二)精神上的培育作用

家长是孩子人生中的首任老师,他们为人处事的观点、行为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父母对孩子教育不教育、教育方法的得当与否、教育榜样的树立与否,都会影响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

(三)知识上的传递作用

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知识的学习、积累会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需要家庭在学校教育之外为幼儿传递科学的知识。而且,小孩子好奇心是很重的,他们面对自然、社会中一些他们不理解的现象,总喜欢向家长问几个为什么。家长能不能向儿童做出合理的解释或是即使并不了解但也会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帮助儿童理解,都影响着儿童知识的学习、积累。

(四)心灵上的呵护作用

儿童心灵脆弱,面对外界的压力、挫折几乎没有心理调适能力,这就需要父母对孩子的脆弱、幼小的心理进行呵护。家长作为孩子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①更关系到孩子未来的成长、成人、成才!

二、我国农村家庭在儿童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家庭对学前教育投资不足

大部分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较低且不稳定,加之农村家庭家长的学前教育意识比较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导致农村家庭对儿童的学前教育投资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等的影响,少数家庭的儿童根本无法接受到正规的学前教育;第二,即使儿童能够入园接受教育,农村幼儿园的整体教育质量也较差;第三,农民家长由于自身收入的原因,无法使孩子获得更多的课外书籍和益智玩具,更很少带孩子们外出游玩。

(二)家庭对孩子良好习惯和行为的培养教育不足

家长所受的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质不高,在幼儿教育知识和敦育方法方面比较欠缺,这直接影响着他们教育孩子的态度和能力等,从而导致对孩子良好习惯和行为的培养教育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身体好就可以,其他的都不重要!”,不注重对孩子良好习惯和行为的培养教育。家长放弃教育的责任,看到子女不良行为熟视无睹,听之任之,甚至包庇纵容。②这类家长显然是无法纠正孩子错误的。第二,部分家长教育方式不合理。诸如一些家长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以打骂方式使孩子屈服,缺乏沟通和民主的气氛,孩子的人格得不到尊重,这直接影响着孩子在学校、社会上与人沟通、相处的方式。第三,一些家长多言教少身教,嘴上确实教导孩子诚实,善良,但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却是脏话连篇。有的不仅言语上不注意,行为上甚至迷恋于打麻将等,在这种环境中很难想像会培养出一个懂礼貌、有好习惯的孩子。

(三)家长的知识与素养使孩子的智商开发不足

第一,家长无法帮助孩子在幼儿园教育之外学习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而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到的知识根本无法满足自己的知识渴求。第二,当孩子面对自然或社会中的一些不理解的现象而求助父母时,父母自身知识的欠缺使他们不能为孩子提供很好的解答,如果再不查阅资料帮助孩子学习,这就极大影响了孩子的知识学习与积累。第三,大部分家长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智力训练,导致孩子的思维方式受限,影响智力发展。

(四)家庭结构与氛围使孩子的情商培养不足

第一,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家长强调孩子对父母的绝对服从,③限制子女有独立的想法。家庭里的“小皇帝”更是受到父母桎梏的“小奴隶”。如此培养出来的儿童极有可能是低情商的个体。第二,一些单亲家庭或是“隔代抚养”家庭中的孩子,不能像别人家孩子那样与父母经常地推心置腹地沟通。陪伴这些孩子的是与他们年龄相差更大、代沟更深的祖父祖母、外婆外公,或是关系更远的其他亲(上接第28页)属。久而久之,容易造成他们的自卑等的心理,影响情商发展。

三、解决农村家庭在儿童学前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及相关机构增加投资和捐赠

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改进,这就需要政府及相关机构的投资和帮助。第一,政府方面要在深入调查取证的基础上,设置专项资金,有针对性地帮扶经济困难家庭的儿童得到好的学前教育。第二,校方也应该本着为儿童着想的角度,尽可能地争取到相关企业、慈善机构的捐赠,从学校角度弥补家庭投资的缺失,为儿童提供尽可能好的学前教育资源。

(二)家长端正教育态度并改进教育方法

第一,家长要注意用民主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充满爱的过程中为孩子传授做好事、行善事的道理。即使孩子偶尔犯错,也不能打骂,这只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第二,家长要为孩子做好榜样,深刻认识到身教重于言传。马卡连柯曾经讲过:“你们父母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中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或教导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在教育着孩子”④父母是孩子仿效的模板,一举一动都在孩子眼里。

(三)家长要注意知识的学习

第一,家长要注意相关幼儿教育类书籍的阅读,从中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以更加得心应手地教育自己的孩子。第二,家长要注意涉猎一些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既为了提升自己的视野,也可以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好奇之心、求知之欲。除此之外,为了满足儿童对知识的渴求,政府可以选派一些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帮扶农村家长对孩子进行知识上的传授。

(四)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第一,父母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教养方式。民主的、宽容的教养方式,这都是比较可取的,而父母如果采取专制的、独裁的、放任的教育方式,这是不利于孩子高情商的养成的。第二,父母要在生活习惯上树立榜样。有了好的榜样示范,儿童在耳濡目染中就能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第三,农村家庭一定要营造和谐的父母关系。在外出务工等情况下,父母也要尽可能地多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即使有些父母离异了,但每一方都应对自己的孩子尽到教育、抚养的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物质上帮助儿童、精神上培育儿童、知识上教授儿童,这是家长对儿童应尽的责任,农村家庭的家长更应努力,使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立志成才!

作者:王佳宁 杜桂娥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第七篇:农村学前教育策略研究

我国近年来逐渐加强对“三农”问题与农村教学问题的重视程度,这使得我国农村教育事业近年来有了不俗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背后我们也要注意,农村的学前教育普及程度较低仍然是我国农村教育面临的重点问题。因此,对普及农村学前教育面临着许多的挑战与机遇。

一、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

1、农村对学前教育的发展缺乏重视性

在我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教育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城乡差距,而这一点在我国城乡间的儿童学前教育中表现的更为明显。据我国教育权威机构的调查表明,在我国中西部地区22个省(市、自治区)31456个乡镇中,有将48.96%的乡镇没有自己的乡镇中心幼儿园,虽然这些乡镇可能有着更多的民办幼儿园,但我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我国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之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对于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我们知道,学前教育是我国一切教育的基础,更是我国一直在教育中倡导的教育平等实现的第一步。针对我国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的现状,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并加强对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视力度,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已经刻不容缓。

2、农村自身缺少学前教育的资金

在我国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中,相关学前教育资金的缺乏一直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我国学前教育资金的总体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现阶段的学前教育资金总体处于总量偏少且分配不均的状况。相关教育界的人士应该了解,我国在教育资金投入方面一直追求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但在我国长期的教育发展中,这一目标却从未实现过。而在我国总体教育资金中,我国的学前教育资金也一直在总体教育资金的1%左右徘徊,我们可想而知在这总体教育资金的1%左右的学前教育资金最后分配到农村中的会有多少。事实上,我国学前教育的资金大多都用于城市公办的学前教育幼儿园中,农村能够分配到的学前教育资金少到几乎可以称之为没有的地步,在这种状况下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相关发展可谓是困难重重,所以我们说在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发展中,经费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3、农村缺少普及学前教育的教育基础

在我国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中,相关学前教育基础的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普及工作的展开。具体来说,在我国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普及中,师资力量与基础教学设施的缺乏直接影响着我国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普及工作。据我国相关教育权威机构在2014年的相关调查结果中表明,我国农村幼儿园的师生比竟然高达45.23比1,由此可见我国当下农村幼儿园的教学现状与教学效果。此外,在同一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我国当下农村幼儿园的幼师学历水平普遍偏低,甚至存在大量无证上岗的幼师群体,这些群体多为学历不高人员,这就使得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质量进一步降低。除了师资力量的原因,在我国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中,相关基础教学设施的缺乏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相关学前教育工作的展开。例如,在我国农村的一些民办幼儿园中,一些幼儿园只凭一间道边的出租屋便敢开设幼儿园对农村儿童进行学前教育,这种路边的小型作坊式幼儿园因其价格便宜往往会拥有大量的生源。特别是很多农村外来的务工人员对子女的学前教育不重视,以及学校入读的限制,造成了其发展。但其本身教学设施的简陋与师资力量的不足却很可能对农村儿童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一些思想较为落后的无幼师资格的人员,会对儿童心理造成极为严重的不良影响。此外,在这种农村常见的小型作坊式幼儿园中,幼儿的安全的不到保障,这就进一步影响了我国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相关发展,甚至影响我国未来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的普及。

二、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的机遇

1、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为我国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的普及提供了战略保证

近年来我党一直将教育公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作为国策进行执行,这在相当程度上加速了我国教育事业的相关发展,并使我国农村儿童学前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相关发展。在我国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重视学前教育”等一系列有关教育的相关报告,这使得我国教育事业一直处于国家高度重视状态,而学前教育也成为国家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平台。在我国最近几年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我国政府需要加大投资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并通过学前教育的发展将其作为“加快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一系列相关条例的出台,说明了我国对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为我国农村儿童学前教育提供了发展的新机遇。

2、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我国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经济保障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便一直处于告诉且平稳的增长态势中,被世界各国称之为经济发展的奇迹。2015年我国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67.67万亿元,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二,在这喜人的经济发展背后,我国的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增长。在2015年我国农村农民的纯收入已经突破万元大关,达到了11422元这一历史数字。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使我国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的普及在经济方面提供了可能,随着我国对于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相关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大与我国农民对学前教育认知的加深,我国的农村儿童学前教育发展必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种现状形势下,我国必须抓住这一有力机遇,大力进行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的普及,以此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我国长期追求的教育公平化目标的达成。

3、幼师人才的培养,为我国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的普及提供了师资力量保证

我国学前教育教师大多来自于中职院校、高职院校或专业的幼师师范学校,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我国各高校也开始参与到幼师的培养中来。近几年来,优势专业已经成为我国各高校间的重点热门专业之一,这也使得我国的幼师人才的专业素质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幼师只是中职院校毕业的低文化水平人员这一观念将彻底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我国的学前教育水平将得到极大程度上的提高。面对幼师人才的发展现状,我国农村儿童学前教育必须加大对专业幼师人才的招聘,提高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的教学水平。

三、应对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策略

针对我国农村儿童学前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与相关经验,试着提出了以下几点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策略,希望能够为我国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

1、加大对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的宣传和推广

在我国农村儿童学前教育普及中,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良好的地方普及农村儿童学前教育较为容易,但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些较为贫困的农村中,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的普及可谓是困难重重。在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的普及中,儿童家长对知识的重视长度直接决定着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的普及效果。我国一些落后农村地区的春岁月189生教育的反馈都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不能用教材中宽泛的内容施教,要将教材中比较书面的内容用生动,贴近生活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廉洁教育真正融入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第二,与大学生实践过程相统一,指在教育过程中,将廉洁教育的知识点与大学生平时的实践交往与活动相融合,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大学生的生活背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实践经验,在教育过程中加入情境创设,使学生充分体会廉洁教育的实践特性。第三,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相一致,指在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过程中,要从促进其全面发展这一高度出发,内化正确的廉洁意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在实践中养成正确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国家软实力。

2、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资金的投入

从上文中我们了解到,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果,而将这一成果顺利转化为教育资金的投入,这笔人才投资将使我国未来的发展道路更加通畅。在具体的农村儿童学前教育资金投入中,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借鉴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经验,以此实现我国农村儿童学前的免费教育。我们知道我国201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67.67万亿元,假如拿出4%的资金作为我国的教育资金,那么就有27068亿元教育资金,我国近年来的农村人口出生总数稳定在900万人左右,按每20个儿童需要一名的幼师计算,全国农村儿童学前教育共需要45万名幼师。假如每名幼师的年工资为3万元,我国一年需要支出的幼师工资为135亿元,而我国2015年理论上拥有27068亿元的教育总资金,所以实现农村儿童学前的免费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其需要消耗的资金也完全在我国教育经费的承受范围内。希望相关政府部门能够通过相关调研,尽快实现我国农村儿童学前免费教育,使我国教育的公平性发展再次得到飞跃性的进步。

3、对农村的教育事业提供充足的教育师资力量的支持

上文中我们提到,在我国高校中幼师教育已经成为了一门新兴的热门专业,但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高校中毕业的幼师专业学生到农村进行学前教育的几率较小,因此想办法提高农村的相关幼师培养力度才是解决农村儿童学前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根本性解决措施。针对这种现状,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开展初等教育与学前教育一体化进程,使小学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也能够掌握学前教育的相关工作,以此实现农村儿童学前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满足农村儿童学前教育对优秀幼师的需求。此外,相关政府部门也应通过相关培训,提高现有的农村儿童学前教育幼师水平,以此促进我国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的普及。

四、结论

学前教育论文 篇四

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不同导致教学困难

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通常是在初高中存在适应不良问题,不能进入高校就读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身比较差。对于舞蹈学习来说,除了需要学生有主动学习能力之外,还需要学生有相应的舞蹈基础,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并不是艺术院校科班出身的拥有高艺术素养的舞蹈者,许多学生的协调能力、模仿能力、平衡能力等都较差,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更会影响学生在教授舞蹈时的美感与信心;有些学生在少年期接受过舞蹈训练,这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好,教师教起来比较容易,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难点”。

(二)学生的职业发展指向性不明确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学前舞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舞蹈教师,但是,中职学校学生对“幼儿舞蹈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尚浅。我曾就“职业理想”这一话题与学生探讨过,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进行幼儿舞蹈教学“就是哄小孩儿跳舞玩儿”,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幼儿舞蹈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幼儿期打下舞蹈学习的基础。许多学生对“幼儿舞蹈教师”和“幼儿舞蹈教学”的真正意义并不明确,这说明,学生的职业发展指向性不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判断自身的学习究竟有怎样的价值,也很容易产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三)舞蹈动作教学和舞蹈文化教学的比重不平衡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反复强调学生的肢体动作标准化,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针对舞蹈动作的基础和舞蹈的整体性进行练习,这使得一些学生对舞蹈学习的认知存在问题,他们将舞蹈学习单纯地视为舞蹈动作学习,并不能主动理解舞蹈教学对学生个人审美发展的积极作用,对舞蹈艺术的认知也基本空白。教会学生舞蹈动作或者能够自编舞蹈固然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然而专注于某一特定目标的教与学一旦持续的时间过长,就很容易产生瓶颈,教师教的累,学生也学习的厌烦;并且,缺乏舞蹈文化的教学,使得学生很难对舞蹈的意义进行深刻理解,也不利于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

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问题的原因

(一)教学方法不适当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所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便教师试图使用多媒体等设备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为教学打开更大的空间,但教学最终都会落到“照着教师教的动作做”和“勤加练习”上,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不能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要,反而使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进一步扩大。教学方法不适当是造成教学困难的主要原因。

(二)缺乏职业发展教育

中职学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职业人才,那么,任何一门课程教学的出发点都应该是学生的职业发展,而目前的学前专业舞蹈教学,却忽视了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无论从教学环境还是从教学侧重点来看,都更像是舞蹈专业教学,而不是以舞蹈教育作为职业能力的教学。职业发展教育的缺失成为学生职业发展指向不明确、学习动力缺失的主要原因。

(三)对舞蹈文化教学重视不足

舞蹈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既有外显的形象,也有内在的思想。目前的学前专业舞蹈教学,对艺术的外显形象教学多,而对艺术思想教育少,即教学中对舞蹈文化的重视不够。缺乏思想的舞蹈实际上只是肢体动作,并没有灵魂,这样的教学教出来的学生,在未来的教育中也会带着没有灵魂的肢体动作去教育幼儿。如此一来,我们培养的幼儿舞蹈教师,无论从幼儿教育角度来看,还是从舞蹈教育角度来看,都是不合格的。

三、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

新生开学之初,中职学校就应该组织专业教师对学生的舞蹈基础进行检测和调查,如集体考查或者口头询问学生入校前学习舞蹈的情况。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分配各专业课的课时,力求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在教学的过程中,建议教师将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应用,例如,将分层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结合起来应用。我在进行舞蹈基本功教学时采用了这一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根据学生的舞蹈基础调查,将学生分成毫无基础且身体素质不佳、无基础但身体素质良好、有舞蹈基础三层;其次,在教学目标设置的过程中,对三类学生进行不同的目标设置,从低到高分别为:掌握舞蹈基本功的类型并学会如何练习、练好舞蹈基本功、夯实基本功并能够帮助其他学生进行练习;再次,将任务教学内容设定为:制作一套适合本小组的基本功练习计划,说明计划设置的理由并按照计划进行练习,填写每日练习报告。我将处于不同层级的学生分别抽取,形成均质的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实施任务教学。任务发下之后,每个小组中的各个成员都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并形成了互助型的学习模式,在学生提交的任务报告中,甚至包括了他们的柔韧度发展曲线展示。这说明,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将教学与职业应用结合起来

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的学生不知道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也不清楚什么年龄段的孩子能够接受什么样特点的舞蹈,对于幼儿的心理状况和接受能力也不了解。因此,目前的舞蹈教学使他们很难使用一些能让幼儿接受的教学方法去进行幼儿舞蹈教学。因此,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应该结合幼儿心理学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启发式、创造情境式、开放式、游戏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同时,从侧面使学生体会到教授幼儿舞蹈课需要采用的方法及手段;另外,学校还应该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直接与幼儿园教学环境接触,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直接对他们未来的职业产生客观的认知,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也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建议和帮助。

(三)开展舞蹈文化教学

舞蹈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领会舞蹈的魅力,以此作为他们情感发展的主要途径。这是舞蹈文化教学的基础。舞蹈的魅力包括舞蹈动作的美感和舞蹈作为艺术表现形式所包含的创造力。教师应该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实现舞蹈文化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正面情感,通过他们主动领会,达成情感发展的目的。我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学习了芭蕾舞基本手位、民族舞的基础动作之后,我将全班学生进行均质分组,组成“舞者小分队”,选出小组长并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请他们自行选择音乐,自主编排一组舞蹈并在一周后的舞蹈教学课堂中进行表演。在舞蹈编排练习的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将自己的参与行为和心理感受写出来,并汇总成舞蹈创作心得。我在学生们的舞蹈表演当天承担拍照和摄像的工作,将学生心得中优秀的内容和照片打印出来,制成展板,作为“舞蹈创作大赛”的报导形式,申请在校园文化展示栏中进行展出。学生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舞蹈动作的编排,而他们的舞蹈创作作品的展出,则使他们真实地感受到舞蹈的趣味性、艺术魅力带给他们的心理满足感和自豪感。

四、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进的关键

(一)重视教师职业技能和教材的发展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舞蹈教材应该具备舞蹈专业知识与舞蹈教授技巧两大部分内容,教师在选定教材时要充分考虑教材的实用性,若书籍市场无相关内容时,可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积极组织教研室舞蹈教师进行教材编写,采用自有教材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另外,学生能够掌握怎样的舞蹈教学技能,取决于教师能够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提供给学生多少练习空间,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始终是舞蹈教学改进的关键。

(二)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在舞蹈教学的课堂上,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教师起主导作用,但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是学生,他们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着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所以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将来学生走进幼儿园,做好幼儿教学工作打下基础。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保持着高度的互动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热情,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舞蹈教学活动的主体,使他们多多创编有积极意义的幼儿舞蹈,从而为自己积累舞蹈资料,为将来走上岗位打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发展相对较晚,在教学方式和教学结构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发展,而提高师资力量、选用合适的教材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该课程教学发展的关键。相信随着各中职学校和舞蹈教师们的不断努力,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必然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幼儿舞蹈教师,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李冰 单位: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

第二篇:中职学前教育幼儿文学课程

一、课程目标

从上述定位中我们明确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这一目标,这也是学生日后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需要。那么,“良好的幼儿文学素养”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作为一名有较好幼儿文学素养的教师,应该具备较为丰富的阅读幼儿文学作品的经验和对幼儿文学文体特征的全面认识和理解,并具备较为专业的作品鉴赏能力,以能促进幼儿发展为目标选择作品。教师要能在体验作品的深度和广度的基础上,明确对作品的情感和态度,能从作品的构思、情感、节奏等方面细细品评,知道作品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并根据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选择幼儿喜欢的作品,结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技巧进行教学或组织阅读活动。因此,热爱文学,幼儿文学知识扎实、全面,阅读经验丰富,具备鉴赏、改编及幼儿文学作品的能力是施教者应该具备的素养。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课程目标定位为:通过幼儿文学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鉴赏、创编及表达幼儿文学作品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热爱幼儿文学作品的情感,提高对幼儿文学作品的理解,丰富阅读经验,培养鉴赏、改编、表达幼儿文学作品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园文学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以将课程内容定位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本理论与文体知识,主要讲授幼儿文学的发展简史、文体特征及相关作家作品的鉴赏,幼儿文学与幼儿心理的关系,幼儿接受文学的特点等。第二,幼儿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作品表达前的诸如声音、基本表达技巧、体态语的训练,儿歌、幼儿诗、幼儿散文的朗读技巧,幼儿故事、童话故事的讲述技巧,儿童剧的表演等。

三、教学环节

将教学活和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结合,能够快速实现课程教育目标。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幼儿文学教学需要切实结合中职学生所具有的特点,从课程实际出发,做到:

1.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理论知识,并不是就非要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分析和传授的教学方式。幼儿文学理论本就源于幼儿文学作品,在讲授幼儿文学的含义、特点、作用等理论时,我们也可以遵照“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合作、主动探究。教师可从传授者变为引领者,引导学生对幼儿文学文体规律进行自主探索;让学生结合幼儿文学作品与幼儿教育实际,并从中作出归纳与总结。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2.注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好的文学作品首先给人带来的是强烈的情感冲击,文学课的教学,也应当先让学生体会到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之美。学生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培养更为细腻、丰富的感情,进而更深刻的理解儿童、热爱儿童。另外,教师理性的表述及良好的示范等都可以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学习体验。

3.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幼儿文学在教学中除保持自身文学性特点外,还应突出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如在鉴赏教学中,在学生学会不同文体作品的鉴赏方法及技巧后,可通过小组合作、个人完成任务等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乐于探讨。在课堂学习之余,可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作品,如为学生推荐作者或阅读篇目,让其阅读一个作家的多篇作品,总结创作背景和风格,整理相关的作品评价等;或选择一个作品进行深度阅读,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展示鉴赏结果;在学生见习实习的时候,鼓励学生将作品带到幼儿园去推广等等。

四、评价环节

传统的课程评价,主要以书面卷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基本理论与文体知识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考查不全面,不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能力训练效果,不利于未来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多种评价方式并用。首先,评价学生幼儿文学的基本理论与文体知识,当中加强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这方面主要以书面考试为主。其次,评价学生对幼儿文学作品的表达能力,包括讲述、朗读、表演的技巧等,这方面主要以考察的方式进行。再次,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态度、学习的积极性及完成各种学习、实践任务的质量也应该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这样的评价体系,能对学生作出较全面、客观的评价,使评价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者:陈晓霞 单位:广东省海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三篇: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运用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重技能轻实践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陷入一个误区,就是仅关注音乐学科专业水平的提高,把音乐教学视为单纯的音乐学习,教学目标不恰当,导致安排的课程也局限于声乐、钢琴、乐理、舞蹈等音乐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片面地追求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忽视了实用性,导致其脱离幼教实际,不以“授人以渔”为目的,而变成了“授人以鱼”。

2.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创新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时,以传统的学科课程为主。在教学中,学科的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培养相脱节,学科计划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脱节,学科之间缺少沟通和合作,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导致学生不能灵活地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3.教学评价重分数轻能力

当前,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效果的评价,大部分仍以学期考查方式为主,“一锤定音”,评价的是学生知识量的掌握和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缺少对学习过程、学习阶段性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

二、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实施

理实一体化的必要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共同提升,以更好地满足幼儿教育发展需要。因而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如果仅采用单纯的理论教学,是很难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起到促进作用的,这就需要我们改变这种教学现状,促进学生实践技能不断提升。而“理实一体化教学”能使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融为一体,使教学情境和教学手段为一体,改变原来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里,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促进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其创造潜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此外,实施一体化教学实践,还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对于其更好地满足幼儿教学岗位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一体化的实施策略

1.强化学生的学习实践一体化意识

从多年的音乐教学来看,学生由于习惯了以往的纯理论学习方式,很多人在进入中职学校后还不能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起来,由此无法提升其职业技能。对此,教师应当强化学生的学习实践一体化意识。如在音乐模拟课堂中,学生在进行幼儿歌曲《小老鼠上灯台》教唱时,很多学生只能够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歌曲教唱,不能够将钢琴伴奏、舞蹈、律动、图谱等教学方式进行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在此课堂中,教师可以先请一位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分组对此生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引出问题,提出不同的建议,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将哪些学科综合运用,进行帮助教学。然后将自己觉得可行的教学方法讲出来并请同学上台示范教学,对比不同的教学效果。最后,由学生共同讨论、点评,指出优缺点。这样,学生每次在学习音乐课程的时候都会在掌握音乐知识后思考如何将其应用在幼儿教学实践中,并积极与其他同学讨论,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与实践一体化习惯,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实践一体化意识,更好地进行音乐学习及职业教育。

2.实行多种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一体化氛围

在音乐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施理实教学一体化,促使学生转变学习被动状态,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可以灵活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现代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一体化氛围,使学生能在“学中做、做中学”。如在学习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课程时,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情境教学法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发学生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并促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进一步发展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在完成对学生们的钢琴教学任务后,在多媒体上播放了一段视频,是关于幼儿教师弹钢琴的片段。视频中的教师教唱歌曲时在忘情地弹着钢琴,但下面的幼儿们却是东倒西歪,甚至窃窃私语,显得没精打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教师明明在很用心地弹钢琴,为什么幼儿们的反应是没精打采呢?这时教师向学生发出了提问,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们没有任何的教学经验,也很难得出答案,于是就讨论起来,最后总结出答案为教师没有充分顾及幼儿的感受,钢琴声虽然美妙,但却超越幼儿的欣赏水平,并不能够对幼儿学习兴趣起到激发作用。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向学生提出了采用即兴伴奏的教学方法,在教师弹奏钢琴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打节拍或者随机跳舞,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并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又向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在这个视频上,教师在弹奏钢琴,而幼儿们则都在讲台下面快乐地跳舞或者打节奏,每一位幼儿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幼儿教育,应当充分释放其天性,促使幼儿不断的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创新能力,以更好地进行音乐学习。

3.指导学生积累一体化教学实践经验

在中职学校里,对于学生来说,其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理论知识,同时适当地掌握实践知识。但在现实中,实践知识的分量要远远重于理论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是将幼儿音乐教学方法教授给学生,却不鼓励学生亲自去体验,不积累教学经验,那势必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教师应当授之以渔。除了在日常教学中,多收集幼儿音乐课的教学视频供学生参考、学习,并定期请幼教专家进行幼儿课堂教学讲座,同时鼓励学生到幼儿园中进行社会实践,与幼儿教师进行交流,以促进自身理论学习及实践学习经验的双重增加。如在学习教授幼儿欣赏音乐的课程中,学生仅能对音乐进行简单的欣赏,但对如何进行教学却有点无从着手。这时,教师可以在向学生传授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后,让学生们组成小组,亲自到幼儿园中去体验幼儿学习欣赏音乐的情况,让学生把幼儿在欣赏音乐作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绪进行记录。回到课堂后,让学生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幼儿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当采取的教学策略,然后让学生设计教学方案,并在音乐模拟教学进一步演示,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幼儿教学实践活动,很多学生都掌握了大量的幼儿教学实践经验,对于更好地提高其职业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4.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以强化教学一体化实践技能

中职学校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对学生实行的教育就是为了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从而更好地面对社会竞争,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对其实行的课堂教学就是为了促使其更好地满足幼儿教学岗位要求。对此,在中职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应当与幼儿园或早教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指导学生在进行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也参与到幼儿园或早教机构的实践教学当中,以更好地满足自身的职业教育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如在完成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后,中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其合作的幼儿园中进行实践教学,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紧密结合。这样学生的学习与就业就联系在了一起,对于在幼儿园教学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中职学校可以推荐其直接就业,这样学生不仅不需要进行再次职业技能学习,同时还能够省去找工作的麻烦,直接参与到职业生涯中,大大降低了中职学校的就业压力。

四、结语

学前教育论文 篇五

在传统的钢琴教学中,主要针对的教学对象是学龄前儿童,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期,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学进度相对较慢,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其次,传统钢琴教学中所运用的教材多以最初级的基础教材进行教学,因此教学过程比较漫长,学生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较为熟练的钢琴演奏技巧,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有着与传统钢琴教学较为明显的不同点。

(一)学生基础薄弱

据调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中有95%的人群无钢琴演奏基础。在这种情况下,钢琴教师只有三至四年的时间来完成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教学工作,这对大学钢琴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二)国家并没有制定专门的教学大纲

在我国,目前并没有相应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大纲。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这种情况使得学校在教材的选用上有着更加灵活的特点,也使得教材的选用显得尤为的重要。

(三)传统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单一化、片面化误区

在我国众多高校学前专业学生的教育中,教师教学目的过于单一化,教师大多数仅仅要求学生掌握钢琴的演奏技巧,并且将其作为唯一的教学目的;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容易出现“片面化”,在钢琴伴奏课中只传授如何对儿童歌曲进行伴奏,而忽视了儿歌边弹边唱的学习和训练。

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质量

(一)阶梯式教学法

学前专业的学生与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本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学前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人是没有钢琴基础的。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有针对性的对钢琴教学进行调整,不可以照搬传统的传授学龄前儿童的教学方式,而需要运用阶梯法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要使学生们对钢琴演奏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自己的信心。教师可以在学期之初演奏一些耳熟能详的乐曲让学生们欣赏,以此来提高他们对钢琴的兴趣;其次就是对学生进行基本功的培养,这里包括了演奏钢琴的基本坐姿、手型及指法等多方面要素;当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演奏能力时,要使学生们的演奏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音乐的表现力方面要进行更为深入的渗透,因此需要教师对每首作品的作曲家简介及作曲家音乐风格等特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该作品。

(二)合理的教材选用

在传统的钢琴教学中,多采用《车尔尼599》、《车尔尼849》、《小奏鸣曲》等教材作为启蒙阶段的必用教材。这些教材的特点是教学进度慢,内容相对于学前教育来说不够实用,与将来幼儿园教育工作容易脱节,容易造成会独奏不会伴奏,会弹不会唱,会唱不会弹等问题。笔者认为,可以认真总结钢琴教学初级阶段所有教材中乐曲的精髓,把可以代表每一项钢琴演奏技巧的曲目摘取出来,按照难易程度划分,最终整理出一套完整的适合本校学生程度的钢琴教材,因材施教,达到最终的钢琴教学目的。

(三)教学目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全面化

在我国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幼儿歌曲的伴奏,因为这是学生们日后走向工作岗位中必须掌握的职业基本功。在幼儿歌曲伴奏课中,很多教师只是把伴奏的基本理论传授给学生,而没有注重“弹”与“唱”的结合,造成了学生会弹不会唱、会唱不会弹的结局。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伴奏知识教授与学生体会练习同时进行,强调幼儿歌曲弹唱方面的教学,钢琴教师也可以同声乐教师共同备课,研讨教学内容,布置同步教学的儿童歌曲,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艺术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练习的方法

要想使得学生钢琴水平提高,除了课堂教学外,学生们在课后的练习也显得尤为的重要。因此,为学生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练琴方法可以促进学生们演奏技能的提高。许多学生在课后的练习中急于求成,以至于控制不了自己练琴时的演奏速度,这种方法非常不利于钢琴演奏技能的练习。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循序渐进、踏实的进行演奏,将演奏乐曲的速度放慢,分析每个乐谱中的每一个音,包括银色的处理、力度的控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完整的处理好每一首钢琴作品。除此之外,需要做到的是细化过程。作为一名钢琴初学者,需要细化练习钢琴的每一个细节,这其中大概可以分为7个步骤:读谱号、读调号、读拍号、读唱法、读指法、读节奏、读乐句。通过这几个步骤可以对每首钢琴乐曲进行全面的了解,为更加完美的演奏钢琴作品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字 篇六

摘要: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声乐教学的内容不够具体,因此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效果成为了课程发展的重点,本文对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应用

在传统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主要是对声乐理论的学习以及声乐演唱技巧的训练,随着课程改革的提出,一系列项目教学活动已经成为了中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声乐学习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课程,有很多技巧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这些技巧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决定了声乐的表演水平。项目教学法能够准确的对声乐表演中的各种因素和技巧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还能够改变枯燥的教学课堂,对于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效果有重要的作用。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并从中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法中的弊端,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项目为主线,教师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而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通过项目教学法,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出主体作用,对项目进行自主的探究和自由的讨论,教师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有助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不但是知识的学习,更能够有效的提高应用和职业能力,更加满足中职教育的需求[1]。

二、项目教学法在声乐项目教学中的应用

(一)为学生安排专场表演,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基本都是灌输式的教育,教师机械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主要是对声乐技能技巧的学习,忽视了对声乐教学的艺术实践,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没有体会到声乐学习的快乐,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声乐教学中,为学生安排专场表演,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专场表演之前,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要表演的曲目,然后教师编排好节目安排,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有机会得到实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药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自己的曲目,这样一来,将项目教学法融入到教学中,不但能够充分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效果[2]。

(二)让学生进行实践演出,改善课堂教学模式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学习专业的声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因此需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在舞台上得到完美的展现,除了声音方面的培养,还要具备一定的作品创作能力,因此,中职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演出,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校园活动中的文艺演出,班级联欢会、学校迎新活动、跨年晚会和各种社团文艺活动等等,在学校方面,要尽量配合教师的教学计划,适当安排这种校园文艺活动,帮助教师实施项目教学法,从而拉近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的练习和彩排,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感悟和创作,在整个实践演出的过程中,学生要经过准备、探索、创新、实践的过程,有助于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效果,真正实现学以致用[3]。

(三)通过比赛活动检验声乐教学效果

除了上述的专场表演和实践演出之外,要想检验声乐教学的效果,可以通过举办声乐比赛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学生在声乐掌握方面的问题,从而不断的缩小教学实际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质量。例如,中职院校可以在每个学期期末举行歌唱比赛、弹唱比赛以及各种声乐技能比赛等等,评选出优秀的个人和作品。对于参赛作品,教师不要一首包办,要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行创作和编排,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在比赛活动中,能够互相的分工、协作和配合,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自己所负责的部分,这样一来,学生看到了自身的价值,能够提高今后声乐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比赛的结果,学生也会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教师也能够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逐步完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

三、结语

总而言之,项目教学法是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充分的挖掘了教学的特点。在中职院校中,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效果不够理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提出,应用项目教学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赵惠群。高职声乐项目教学改革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5,11:196.

[2]张雯雯。开放协作型项目教学模式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12):171-173.

[3]汪明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运用分析[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09:231.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字 篇七

一、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中的有利因素

高师院校中的学前专业,广泛的存在着声乐小组课与集体课的教学模式。这些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对快速发展我国的声乐教学水平,提高演唱能力,改变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在声乐教师方面较为急缺的现状,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尤其是在21世纪之前的半个多世纪高师声乐教学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学习音乐专业学生人数多、但是具体的音乐修养参差不齐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声乐课教学时,可以采取小课与小组课、集体课相结合的情教学模式。这样,就可以在面对质量参差不齐的学生现状中,既可以结合每个学生自身的不同条件,进行相同声乐教学的训练,也可以利用不同学员之间的差异性,在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特点与积极性方面,进行启发式教学。其次,这种多样性的声乐教学方法,不仅对当时很多的声乐初学者及声乐基础稍差的学生,很有效果,而且可以让学生可以在集体课中,能够及早的了解声乐教学中的不同阶段特征,提前参与这些方面的学习与训练,从而在循序渐进地声乐学习与练习基础上,使其能快速的获得进步,从而尽快的掌握声乐演唱与教学的科学方法,达到大大缩短声乐时间,增加声乐的学习实践机会。

在这种小组课与集体课的基础上,学员也有很多益处。一方面,他们可以通过频繁的小课与大课相互结合,为快速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奠定坚实的音乐艺术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在声乐小组课和集体课中的学习与实践,实现演唱的舞台初步经验积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在课堂上对教师现有声乐课的授课模式的了解,也可以快速的掌握一部分教学经验。学前教育,本来就面临着诸多课程,却学习时间短暂的难题。在我国基本的音乐教学设备和条件都很差的情况下,几十年来所实施的声乐小组课和集体课不仅大大提升了既有教学资源的作用,还在师资短缺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学前专业学生在声乐教学中的学习进度。因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小组课与集体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的学前教育中声乐教学模式的弊端

但是,随着我国当前的高师声乐教学人数和质量的提升,很多的教法已经很难适应新大纲的需要。这些新大纲本来都是为了更好适应新时代语境的具体情况而提出的,对高师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声乐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教学原则与方法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等情况都已经作出了非常科学而具体的设计。在这种情况下,高师中学前教育应该对沿用多年的小组与集体声乐教学课模式进行创新性探索与实践,贯彻在教学中对声乐教学大纲的精神体现和科学教学原则的开展。尤其需要对其中的思想性、科学性观念等进行循序渐进的渗透,对于传统教学精神、原则等也都进行具体的改革与完善。

从整体上看,弊端在当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在当前的学前专业声乐教学中,需要增加个人小课的力度,强调对个性化音色与演唱技巧的训练,在面对小组课时也可以进行突出重点问题的教学,但是在声乐集体课方面,需要改变过去人多无法及时发现问题,也无法很好的进行课程技巧传授的情况。在小课、小组课与集体课教学中,容易发生不同教师的观点与教法不同而导致学生更加糊涂的情况,这种情况应该被改变;其次,看似是三位一体、相互补充的声乐教学模式,但是对于学前专业而言,还需要改变其声乐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需要对当前科学、多元的教学体系进行贯彻。从而改变每个学生在其中对教学活动与内容的不同侧重问题。这样,就可以避免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之处,达到既可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演唱技能目的,也能达到在不同课程中运用不同方式掌握声乐演唱的基础和歌曲的创作、表现理论等目的。再次,当前还面临着不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不同类型的声乐课程中,无法进行活动创新与设计的弊端问题。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由于不同课程类型,使得学生只是处于一个被动的接受状态,很难培养出实际、具体的儿童课程教学能力。因为此时,无法真正能做到既能琢磨如何演唱,又可以实现对学生进行课程随机设计与即兴交流的目的。当前的高师的学前教育专业中,声乐学习是为了将来毕业生能够更好的承担教学任务,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历史重任,因而也需要在有限的专业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与应对课堂教学的整体素质。学前教育的任何课程中,都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原有的基本素养基础上,大大提高教学能力与运用综合素养启蒙学生的能力。

三、如何进行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当前语境下,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需要进行及时的革新,需要改变其不适应提高幼儿教师音乐素质的情况。这些新的要求,不仅是实现素质教学的需要,也是为了培养未来优秀教师的需要。

第一,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方法的创新,就需要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声乐教学方法问题进行个性化研究。具体而言,需要改变的不是教学课程模式问题,还需要对其仍存在的诸多不足进行创新。每个学生都具有启蒙幼儿学生的潜能,需要通过对声乐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变,使其具备发挥自身最大潜能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声乐教师也需要按照不同地区、地域学生的情况,在始终遵循科学、系统的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充分体现出声乐教学中的地域性、人文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特点。在大课中可以对其进行集中统一的声乐作品欣赏与讲解,对其艺术性进行挖掘与交流。并且通过这个过程,不断调整授课内容与方式,最终达到改进授课模式,授课质量的目标。

第二、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中,还需要采取通用与差异性的声乐教材,在授课的内容与方式方面,也要符合幼儿园儿童的当前心理特点,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具体的声乐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在实地教学考察的基础上,针对性采取声乐教学。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改变小课、小组课与集体课在过去很难统一的问题,还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对学生的教学内容进行细致规划。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需要面对活泼多样的幼儿,因而在声乐学习中应该渗透更多的活动,并且进行按部就班的内容学习。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在声乐教师的培养方面,更应该重视对幼儿歌曲的演唱与审美特点教学。声乐演唱与作品都应该是围绕幼儿接触的内容进行方法设计,从而将儿童声乐演唱作为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样,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面对未来幼儿园的小朋友时,就可以轻车熟路,具备一定的经验积累。

第三,需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实践,达到声乐课堂中进行儿童眼、手、口等整体协调、声情并茂的效果。这样,就可以在面对未来的幼儿教学中,进行超前的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尝试。高校中负责着培养具有一定的舞蹈、声乐表演能力和组织活动能力的幼儿教师的责任,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时代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幼儿教师的重任。因而在这些学员的声乐教学方法与内容、模式方面,都需要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生动性与具体性特点,需要通过课堂上多种不同声乐教学方式与内容的改革,达到真正的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并且在整个过程中都侧重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参与性的目的,从而实现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具体结合。

四、结语

总之,在学前专业的声乐教学中,增强学生对幼儿声乐的理解和活动特点了解,不仅需要在传统教学范式上进行革新,也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符合时代需要的改革,需要突出学前声乐教材与现实情况的结合,符合学前音乐教育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1]钟怡。案例教学在“声乐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J].音乐大观,2013,08.

[2]翟学京。声乐教学法初探[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02.

[3]薛婷婷。论“激情式声乐教学法”[J].艺术教育,2005,03.

[4]薛婷婷。论“有效声乐教学法”[J].教学研究,2006,03.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字 篇八

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学科专业课程,对教学模式的建构还处于探究、摸索阶段,为了建构合理、科学、符合教育实践和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模式,首先就要理清对该课程性质的认识,把握好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一、现状分析

(一)幼儿故事创编与幼儿故事表演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现状

(二)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体系中的缺失

据笔者了解,目前东北三省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开设此类课程的院校并不多,个别了解到的省外院校也是如此,有些院校(专科类较多)开设了“教育戏剧” “儿童戏剧”或“戏剧表演”课程。开设的与此相关的课程最多、最基本都是“儿童文学”(幼儿文学)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这两门课程虽然从理论上或实践上均涉及幼儿故事创编与表演的内容,但均不是作为其课程的重要的部分,而且作为幼儿教师本身应具有的简单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也都不能包括其中,所以虽然学习了这两门课程,未来的幼儿教师仍旧很难获得创作故事、表演故事的技能,同时对于幼儿此方面的指导也不能游刃有余。虽然有些院校开展了戏剧类的课程,强调了幼儿教师的表演技能,但是戏剧表演与幼儿园随时随地可以开展的故事表演(游戏)仍旧是不同的,后者更具实用性,对幼儿的相关指导也更具科学性。

针对以上现状,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与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相关的课程显得尤为必要。

二、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课程的性质

(一)人文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幼儿故事是儿童文学(幼儿文学)的一部分,本身就包含了较强的人文性,每篇优秀的幼儿故事作品都是对儿童精神世界的关注,都包含了对儿童的热爱,学生在故事创作的过程中不仅是学生理解、学习、关爱幼儿的过程,也是把人类对真善美永恒的精神追求通过文学创作传递给幼儿的过程,更是自身人文素养获得不断提高的过程。由于幼儿故事要承担着传授知识的重任,创作出的作品还要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所以在创作故事的过程中学生还要具有严谨的科学精神,即要按照幼儿不同年龄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需求去创编故事,编构的故事作品的内容,动物(角色)特征、习性,要符合科学性。同时,进行文学创作就是艺术的创作,故事的人物、线索、结构、语言等都要具有艺术特色,这样才有可读性,使故事作品具有欣赏性。在故事表演环节艺术性的体现则更为明显,从剧本的创作到运用语言和动作的表演,再到音乐选择、服装与道具制作,每步都需要有艺术技能的参与。可见,本门课是能够把人文、科学与艺术很好综合在一起的具有应用性的课程。

(二)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该课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幼儿故事创作与幼儿故事表演。在每个部分中都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具体实践操练,在实践操练部分又同时融入了学生技能的训练。如在幼儿故事创作部分,学生不仅要学习故事创作的基本理论知识、指导幼儿故事创编的理论知识,又要进行实际的故事创作训练和指导幼儿故事创编的模拟教学,同时还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入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去学习、锻炼,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全方位提高未来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课程的定位

对该课程的定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即该课程在整个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以及它与其他专业课程都是什么关系。对于开设这门课程或类似课程的学前教育专业和教师来说,要有清晰的认识。

(一)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由幼儿园教育实践的需求决定的。幼儿园教育实践的需求一方面着眼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则着眼于教师的能力素养。

1.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

首先,幼儿故事创作与故事表演能够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综合发展。马拉古齐说“幼儿的学习并不会在教师的教授后自动发生,而大部分是由于幼儿自己参与活动并利用自己的资源主动动手操作的结果。”[1]幼儿故事创作与幼儿故事表演就是很好地借助优秀的幼儿故事,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幼儿多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幼儿在续编、仿编、改编、创编故事的过程中,思维能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想象力与创造力也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故事表演游戏或者戏剧表演过程中,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分工、合作能力会无形地获得发展,与此同时,审美能力、手工制作能力在表演的扩展活动中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其次,幼儿故事创作与故事表演能够促进幼儿非智力品质的发展,健全幼儿的人格。优秀的幼儿故事作品本身就是真善美的化身,“它以美的形象化育人心,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人的心灵为之激荡,直接影响人的思想、情感、意志、个性,参与塑造人生,对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幼儿影响至为深远。”[2]故事创编和故事表演让幼儿从过去只听故事的阶段,过渡到创造故事、全身心地体味故事的阶段,幼儿在仿照优秀故事作品创造或模仿故事中人物和情节时,故事中人物与情节的真善美会潜移默化地流淌进幼儿的心中,健全幼儿的心智,优化幼儿的品格。

2.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能够提升未来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和技能

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课程并不拘泥于使学生获得创作故事与表演故事的技能技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综合能力(想象力、创造能力、表现力、艺术鉴赏力)以及相关的专业技能(唱、跳、弹、讲、画)也都会得到相应融合与提高。同时,该课程更关注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即让未来的幼儿教师在掌握相关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在幼儿园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组织好、指导好幼儿的故事创作与表演活动,并善于把此类活动与幼儿园的各类教育活动相融合,发挥好故事创作与表演的育人功能。

(二)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与儿童文学的关系

无论是幼儿故事的创作,还是幼儿故事的表演,都要以幼儿故事作品为基础,所以该课程与儿童文学(幼儿文学)课是密不可分的。在故事创作和表演过程中,幼儿故事作品的选择,各类故事、剧本的创作方法等一系列基本理论知识都来源于儿童文学课,可以说儿童文学课是本门课在文学领域的理论来源,而故事创编与表演课则是对儿童文学中故事领域的具体实践与应用,二者更多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2.与学前儿童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的关系

要创作出符合幼儿审美兴趣的故事作品,或者按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指导他们进行故事创编、表演还离不开学前教育学与学前儿童心理学中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是故事鉴赏与创作,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的科学保障,对本课程的影响是巨大的。而本课程又将从实践的角度反映幼儿的某些心理特征,进一步印证教育儿童的各种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前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理论知识。

3.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法的关系

故事教育活动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事教育活动中的欣赏与创作环节(尤其创作环节)都会涉及故事创编与表演的内容,所以该课程可直接为这部分内容提供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故事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故事创编与表演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还可以融入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为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设计、实施开拓思路,而五大教育领域的教育活动又进一步充实了故事创编与表演的内容,二者是实践方面相互借鉴的朋友。

4.与教师专业技能课程(艺术课程)的关系

教师口语课中对语言表达技巧的学习会提高学生在运用语言讲述故事、表演故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舞蹈、声乐、键盘、美术等艺术类课程也会丰富学生在表演故事、指导幼儿表演故事过程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尤其在故事剧表演中,从故事的音乐选择,到加入的舞蹈、乐器,再到服装道具的准备都离不开艺术类课程赋予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技能。而故事创编与表演课则是为学生专业技能的相互融合、灵活运用提供了综合的展现与检验的平台。

学前教育论文 篇九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教学模式

一、舞蹈教学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一)开发学生创造力。进行舞蹈素质教育,能够挖掘人的潜在能力,属于一种发展身心、完善人格的教育。舞蹈教育的核心目的就是开发创造力,将开发动作、提升美感作为基础,科学的认识到肢体动作的构成与动作的表现原理,进行舞蹈练习时融入自己的创意,学习相关舞蹈语汇与舞蹈动作后,开展相关创造性表演。模仿是传统舞蹈教育的主要方式,在舞蹈实践过程中发现其中的美感,但这属于一种被动学习。所谓艺术能力,也是美的创造能力,在人格形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将智能知识与创造力相互结合后,能够滋养艺术的表达,保证终身生活的和谐发展。(二)培养学生鉴赏力。开展审美活动,既能够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认识教育与审美教育,还能够从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在陶冶情操与促进任性完善中,艺术的审美具有极大作用。所谓舞蹈艺术,就是通过肢体动作,塑造活灵活现的形象,既可以是具体的人物形象,也可以是情绪情感的抽象形象,还可以是拟人化的花草鱼虫的形象。动态形象是舞蹈形象的实质,通过一些情感动作将其塑造出来。另外,舞蹈的意向是流动的意向,舞蹈的形象是舞蹈的形象,在空间内通过一定轨迹规律,由这些动作语言模拟生活形象,形成无意识的生命动态。

二、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缺乏合理性。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与其他专业的舞蹈教学存在本质不同,在平日的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设置课程内容时应将幼儿舞蹈教学放在首位,在整个教学内容当中,合理把控幼儿舞蹈知识理论占据的比重。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目标,将这一目标作为核心,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在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当中,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课程设置,在实践的过程中存在一定不足,阻碍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目标的实现,为解决相关问题,在舞蹈教学中需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二)教学理念与时代脱轨。受传统舞蹈教学理念的影响,所有侧重点都集中在舞蹈成本的展现,舞蹈课堂变为模仿课堂,将各个动作进行生搬硬套、拼凑与连接,导致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难以体会到学习舞蹈的快乐,知识提高自身模仿能力,无法感受到自由舞蹈的感觉。归其根本,舞蹈是自然带给人类的礼物,假如舞蹈当中的动作过于机械化,则缺乏相应美观,无法带给舞蹈着相应的快乐。一味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前教育专业的现实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及现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舞蹈教材,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能力,保证学前舞蹈教育效果达到最佳。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材,国家尚未制定统一的标准,教师应考虑实际情况,将民族舞蹈与其他舞蹈相互结合,有针对性个进行教学,幼儿舞蹈应该侧重于实践型的舞蹈,既能够合理运用到幼儿教育当中,循序渐进的加深教学内容与舞蹈动作的难度,将知识与技能相互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其专业性与时代待,满足当前幼儿的需求,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二)提高舞蹈教学的趣味性。舞蹈、音乐、美术累的艺术教育,在学前教学当中占据重要比重,能够使学龄前的幼儿感受到艺术教育的内在魅力,纵观当前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学龄前幼儿都会接受相关艺术教育。在开展学前舞蹈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龄前儿童的身心特点,把握其内在发展规律,探究幼儿成长发育与舞蹈教学之间的契合点。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舞蹈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索欲望。(三)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学校内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都是为将来的幼儿工作岗位提供服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水平的提高,幼儿教育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幼儿教育工作和的综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在开展舞蹈教学时,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由以往单一的传授给学生舞蹈技能向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过度,加强培养学生的多项技能,将学生向创新型人才方向培养,更好的胜任幼师这个工作岗位。

总而言之,在我国教育事业当中,学前教育占据重要比重,但受各种外界因素与教育思想的影响,制约了学前教育水平的提高。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前教育当中的舞蹈教学应突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舞蹈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创新。在学前舞蹈教学当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满足教育改革的战略要求。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论文 篇十

虽然与一对一授课模式相比这种授课形式的人数仍然有很大差别,但是与普通的大课相比学生数量较少,可以被划分为小班教学,教师通常可以准确掌握各个学生掌握技能的程度,及时指出并帮助其改正错误。然而对于钢琴教学而言,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师生互动,学生向教师积极演奏作业,能够使教师受到激发,扩张课程内容,当同时有多个学生存在时,教师迫于教学进度要求,无法认真分析每个作品,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二,数码钢琴集体授课,通常有二十几至三十几个学生。这种形式融入了电子产品与先进的科技,电子钢琴虽然在触感与音色方面与真实钢琴教育稍有不同,但许多附加的乐器音色使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而且教师在具有多种高科技产品的数码教室中授课,教师可利用控制台与电脑开展全体、编组或单个学生的演奏活动,使教学手段更加灵活。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可与教师通过联机的麦克风及耳机进行单独对话,针对性更强;利用联机方式学生能丰富练习形式,进行重奏、合奏等;教师利用投影仪进行教学与示范演奏时也更直观。这些都是数码钢琴课堂的优势,由于其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有许多不足,各学校可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探索,并加以完善,实现授课形式的多样化。

二、注重资源整合,改革教材与教学方法

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制定完善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育的教材,大多是使用布格缪勒、拜厄、车尔尼等通用性教材,因为该类教材不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所以无法使教学要求得到满足。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技能教育中,教师应注重资源整合,探索新的、与时代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应重视基本功训练,储备技能。许多从事该类教育的钢琴教育为了“良好”把握有效的专业技能课时,忽略了基本功的训练,认为技术差不多就行,执着于向学生传授新乐曲。然而对于学生而言,与学习更多乐曲相比,扎实的基本功其实重要得多,基本功的熟练掌握有利于后续钢琴教育的学习,是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障。其次要主、复调音乐兼顾,使学生平衡、协调发展。一方面调动学生对音乐主调的感觉,感受伴奏和旋律的从主关系,另一方面不能忽略复调意识,促进学生大脑左右的平衡、协调与听觉的立体结构。而且复调对位作品可训练学生双手的协调性,培养节奏感,是期实际运用键盘的牢固基础。最后应将曲目拓宽,探索新教材。钢琴库中的作品数不胜数,涉及流行、爵士、古典等不同的类型,但是教师应重视与学前教育的特点相结合,打造独特的课堂。例如可以教授《小星星》、《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雪绒花》等幼儿钢琴曲或儿童练习曲,在教材中融入即兴伴奏练习、首调换调练习、简谱弹奏练习等,有利于学生今后顺利开展工作。

三、重视实际运用键盘技能

学生实际运用钢琴技能的水平无法随着基本技能的提高而增长是目前专业钢琴技能教育中的一个难题,其具体表现是部分学生虽然具备良好的钢琴基本技能,但是实际运用键盘的能力却不佳。这是因为钢琴技能课程中缺乏视奏训练,学生不具备快速协调脑、眼、手的配合的能力。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钢琴时并没有能力基础,不熟悉键盘位置与乐谱等,假如没有专门锻炼及培养其视奏能力,无法促进学生自由运用键盘乐器。另外,课程中没有训练学生即兴弹奏、伴奏的能力,不利于学生今后实际运用钢琴。与钢琴演奏相比,即兴伴奏、即兴弹奏属于运用键盘的实践课程,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基础训练课程有许多不同之处。钢琴基本技能是即兴伴奏和即兴弹奏的技术支撑,除了与一定的调性调式知识、和声知识相结合,还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思维,使将以往学习的音乐素材包装为成熟的音乐,分配给给定的旋律或场景。即兴伴奏、即兴演奏的专业训练是提高学生实际运用键盘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学生对旋律风格与和声语言熟练掌握,并应用于钢琴弹奏中。学前教育工作中经常需要演奏钢琴,带领幼儿演唱,因此该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运用键盘自弹自唱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能弹奏,还必须演唱,最终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四、制定合理的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传统的钢琴教育要求学生完成学习后演奏钢琴曲目,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学成果的依据,虽然该考核方式与学习钢琴技能的特点相符合,但是缺乏与学前教育特点的结合,考核内容具体应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基本演奏技能,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钢琴教育基础,所以在评定演奏技能时应重视基本功的准确性、成熟度,演奏规范程度等多个方面,而不仅是演奏曲目的难度,为学生留出发展钢琴技能的空间。其次是即兴伴奏和即兴弹奏能力,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考查。例如在考核过程中,教师可随机说出一个场景,“好多小动物在森林中奔跑”、“鱼儿在水中游”、“小雨淅沥沥的下”等,并要求学生配上合适的音乐。这是一种综合考查,涉及了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基本音乐素养、键盘运用等多个方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最后的弹唱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十分重要,能够了解其是否正在消化了学到的钢琴技能。这些合理的考核标准可以呈现出学生实际掌握钢琴技能的程度,也能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教师可有针对性的优化教学,学生也能及时发现并改正不足之处。

五、结语

最新范文

中医学的论文(最新4篇)10-27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论文【最新4篇】10-27

高中物理科技小论文【优秀4篇】10-27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精选6篇】10-27

本科大学毕业论文(优秀6篇)10-27

市场营销论文优秀10篇10-27

教育论文优秀8篇10-27

水利水电毕业论文范文精选8篇10-27

电大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5篇】10-27

工程师职称论文优秀10篇10-26

140 23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