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精选9篇

2023-12-31 16:39:56

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整理的博士学位论文精选9篇,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启发。

博士学位论文 篇一

一、开题报告的完成时间

学位论文开题是研究生写作论文的必经过程,写作学位论文之前都必须参加开题报告会。博士生应在入学后第三学期第五周至第四学期第十周期间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参加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会;有特殊情况的,经学院批准、报研究生部备案后可延期一年。

二、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开题报告主要检验博士生对专业知识的独立驾驭能力和研究能力,考察写作论文准备工作是否深入细致,包括选题是否恰当,资料占有是否翔实、全面,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是否了解,本人的研究是否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等。

开题报告应涉及以下主要内容:论文选题的意义; 论文的主体框架、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论文有哪些创新或突破;资料收集情况及所参阅的重要文献;论文写作过程中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三、开题报告会的组织形式

1.各学院由博士生导师组组织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3-5人组成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指导小组,设组长一位(导师不得担任)。

2.博士生在开题报告会召开之前,至少提前两周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送交各培养学院和各指导小组。

四、开题报告会的程序

博士研究生论文范文 篇二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技和管理人才。

二、学习年限

2016年我校博士招生实行一次招生。学习年限一般3年,在职博士生3-4年。

三、招生人数:

招生人数450名左右(准确数字以教育部下发的指标为准)。

四、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具有下列学历之一:

(1)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

(2)应届硕士毕业生(学历教育,最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高校招生国家体检要求;

4.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副教授(或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专家推荐;

5.现役军人考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五、招考方式

2016年我校博士生招生全部采用申请审核制的选拔方式,详见《南京农业大学关于做好2016年博士生申请审核制招生工作的通知》(校研发〔2015〕489号)和相关学院的2016年博士生申请审核制招生工作的通知。

六、报名程序

(一)网上报名

凡报考我校博士生者均须通过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时间:2015年11月13日-12月23日),上传近期正面免冠电子证件照,并按规定交纳报名考试费。网上报名期间,考生可以修改报考信息;网上报名结束后,考生无法修改报名信息,但可查询、打印报名信息。

(二)报名考试费用

报名考试费200元,现场缴费或汇款,汇款须通过邮局汇款,并请注明“姓名、报名号(网上报名时获得)及博士报名费”等字样。

具体地址:南京市 卫岗1号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编:210095

收款人:杨亮 电话:025-84395345。

缴费截止日期2015年12月31日,未缴费者报名信息无效,报名交费后,不办理退款手续。

(三)提交电子申请材料

网报结束后,申请人请及时在网上提交各项电子版材料。(此阶段不必邮寄纸质材料),如下内容:

1.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附件1);

2.本人有效身份证和学生证扫描件;

3.学位、学历证书的扫描件(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交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的证明信);

4.硕士阶段成绩单扫描件(须就读单位签章);

5.英语水平证明(如CET-4,CET-6,TOEFL,雅思A类,WSK等证书或成绩单扫描件);

6.获奖证书、课题、发明专利、已发表(录用)论文或其它可以证明考生科研能力和水平的证明材料的电子版或扫描件;

7.硕士学位论文的封面和摘要(应届毕业硕士生可提供论文开题报告、论文摘要和核心研究内容等);

8.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科学研究计划(附件2)(不少于3000字,由学院做具体要求);

申请人提交电子版材料注意事项:

1.博士报名电子材料的提交是博士报名审核的重要环节,请各位考生认真准备材料后提交,所有附件格式不限。

2.建议成绩单、外语成绩以图片JPG格式上传,上传内容须清晰可见,单个图片文件在100K左右。

3.应届生请务必提交“在读证明”、“论文摘要、目录”等材料项。

4.往届生请务必提交“学位学历复印件”,“学位论文”等材料。

5.请将以上电子材料压缩为RAR或ZIP压缩包后上传。

七、学科审核和学院复核

1.初选

在考生提交材料截止日期后,学院组成资格审核学科专家组(专家组的成员原则上为博士生导师,一般不少于5人),根据申请人所提交的申请材料,对其科研潜质和基本素质进行初选,综合初选结果和招生导师的基本意向,提出进入复核阶段的考生名单,并在学院主页公布。进入复核阶段的考生可在学院主页公布复核阶段考生名单之日起3天内向报考学院提出调整报考导师意愿。

2.英语入学考试

英语水平没达到免试要求的申请者,但符合上述参加学校英语统一考试条件者,需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英语入学考试,考试成绩达到学校划定的合格分数线后,可视为英语水平考核通过。

3.提交纸质申请材料

进入复核名单的考生,在参加复核时将所有盖章、签字的纸质材料原件交到学院审核,学院审核后留复印件备查,申请材料包括:

(1)本人签字的《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附件1);

(2)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

(3)本人有效身份证和学生证复印件;

(4)学位、学历证书的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交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的证明信);

(5)硕士阶段成绩单(须就读单位签章);

(6)下载并填写《南京农业大学报考攻读2016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附件3),定向生加盖所在单位党委系统公章,未就业人员加盖档案保管单位公章,应届生加盖所在学院党委公章;

(7)英语水平证明(如CET-4,CET-6,TOEFL,雅思A类,WSK等证书复印件或成绩单);

(8)获奖证书、课题、发明专利、已发表(录用)论文等的原件或其它可以证明考生科研能力和水平的证明材料;

(9)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科学研究计划(附件3)(不少于3000字,由学院做具体要求);

(10)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副教授(或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专家推荐书(附件4)。

4.复核

学院按学科或研究方向组成专家组进行复核工作,对进入复核阶段的考生进行专业能力审核,包括专业基础知识考查与综合能力面试两个环节。

专业知识考查可根据各学院特点通过笔试、面试及实验操作等形式进行。综合能力面试时对考生的本科、硕士期间学习、科研能力、英语水平(含文献阅读、摘要写作、口语和听力等)、专家推荐、拟攻读学科博士学位的研究设想等情况进行综合审核。

复核具体时间、地点、要求应提前7天在学院主页公布,面试工作应公开进行。综合审核时,考生须准备本人有效身份证、学生证、本科及硕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英语水平证明及等材料的原件备查。

5.确定并报送复核成绩

复核总成绩由四个部分组成:英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和面试成绩。复核总成绩排名是确定录取排名的依据。各学院在制定方案时要明确规定各部分的考核方式,给分办法及复核总成绩中每部分的权重。

6.确定拟录取名单并公示

在结合导师招生资格及名额的基础上,确定拟录取人选。拟录取考生名单及其主要申请材料,在学院网页公示10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报送研究生院。

各学院可参照以上选拔程序,按照保证招生质量、尊重导师招生自主权和排除非学术因素干扰的基本原则,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制定初选、复核及确定拟录取名单的具体操作办法,经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实行,并在学院主页上公布。

八、研究生院审批

依照学校及学院的相关规定,研究生院对学院拟录取考生的各种材料及其选拔程序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批准录取。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考生,即取消其攻读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资格:(1)提供的材料不真实;(2)有违法违纪记录;(3)应届毕业时无法获得硕士学位。申请人必须保证所有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伪造,一经发现将取消其申请资格、录取资格或取消学籍,且3 年内不接受其报考。

九、体检

体检安排由各学院根据本院的复核阶段的时间安排与校医院商议决定,并另行通知。

网报时按要求下载、打印体检表(附件5、正反两面打印)。参加体检时务必携带此表,否则不予体检。体检结论由南京农业大学校医院填写,体检表由南京农业大学校医院转交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身体健康状况是否合格以我校体检结论为准。

十、收费标准及奖助体系

1.收费标准:

为贯彻《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教研[2013]1号)和《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财教[2013]19号)文件精神,我们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博士生每生每年10000元,按学制收费,普通招考生学制3年,直博生学制5年。

2.奖助体系:

(1)实行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制度,博士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2000元,范围覆盖计划内的所有在校非定向全日制研究生,分12个月发放。

(2)实行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制度,博士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30000元,用于奖励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科学研究成果显著、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的研究生。

(3)实行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制度,博士生学业奖学金设三个等级,奖学金的类别、比例和标准为:一等奖30%,18000元;二等奖40%,15000元;三等奖30%,12000元;每年11月30日前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

(4)实行校长奖学金制度,博士生校长奖学金奖励对象为学制内表现优异的全日制在校博士生,设特等奖若干名,每生奖励100000元;设博士生校长奖学金20名,每生奖励50000元。

另外还设有:a.专项奖学金制度,主要奖励优秀学位论文、优秀毕业生和优秀研究生干部。b.社会奖学金,主要是各类名人奖学金、企业奖学金或其他来自社会捐赠的奖学金。

(5)导师对所招收的非定向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提供助研津贴。具体标准为每月最低300元,每年按12个月发放。

十一、其他事项

1.考生提供的所有报考材料均应属实、准确,若因提供虚假信息被发现而造成取消考试、录取、入学资格或取消学籍等后果,责任由考生本人自负。

2.报考类别为定向的考生须征得所在单位同意,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我校无法调取考生档案或签定有关协议,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我校不承担责任。

3.在境外(含香港和澳门)获得学位的考生,须凭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证书方可参加报名。

4.学校招收非脱产培养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录取数量规定为:自然科学领域不超过各学院招生计划的5%,人文社科领域不超过各学院招生计划的10%,高校专任教师、科研院所研究人员、行政人员均在此比例内,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除外。同时在复核阶段在职人员须提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开具的脱产学习一年的书面证明(由考生自行填写并由领导签字单位盖章)。

5.报考类别说明:(请仔细阅读后再填报)

非定向:无工作单位,如果被我校录取,我校须向考生所在档案单位调取档案。

定向:有工作单位,如果被我校录取,不转档案、户口和工资关系,我校须和考生及考生所在工作单位签订定向培养协议。

6.所有报名材料务必以邮政快递(EMS)或挂号信形式寄出,请勿以其他快递方式寄出,以寄出邮局邮戳为准。

7.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须同时向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邮寄或提交一份由当地省教育厅民教处盖章的《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原件。

8.有关专业、导师等方面的详细信息请与相关学院联系。

9.如因教育部201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政策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信息更新,以最新发表信息为准,请随时浏览2016年博士招生相关通知。

附件1 :南京农业大学博士报名登记表

附件2:南京农业大学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科学研究计划书

附件3:南京农业大学博士报名思想政治考核表

博士生毕业论文 篇三

原来,2005年12月15日,正在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女子铁人三项集训队”在昆明进行高原训练时,遭遇了严重车祸,造成一死八伤。

车祸发生时,普小云驾车第一个途经现场,立即帮助集训队急救伤员、疏通道路,并带领搭载受伤运动员的车队赶到玉溪市人民医院进行抢救治疗,减轻了集训队的人员伤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尽到了自己的救助责任,其高尚的师德,正是普小云教师生涯追求的目标。

30年的高校工作,普小云将其概括为一句话“教书学习做学问”。

教书,他崇尚两句话,第一句是中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二句是西语“给人以再多的金子不如给他一块点金的石头”。知识是用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人生有涯,学海无涯”,普小云从小学到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习跨度长达37年。就算华发尽染,他仍旧坚持“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真正“活到老,学到老”。

至于做学问,他认为兴趣也是做学问最好的兴奋剂,理论的千头万绪,实验的重复单调,其实都很辛苦,但研究中的发现带给人的愉悦就是最大的快乐。

普小云在云南大学物理系讲授“原子物理学”、“光学”和“非线性光学”等课程,内容丰富清楚,注重思维启发,师生互动较好,学生对其任课的网上评教平均分是95,8分,位居物理学院教师得分前列。先后获得云南省高等学校第六届教学名师、云南大学首届教学名师和全国宝钢优秀教师称号,先后5次获得云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作为研究生导师,普小云2002年以来共指导博士生6名,硕士生36名,其中张远宪、祝昆和周丽的毕业论文,先后获得云南省优秀硕士论文,硕博连读生李强获得201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2009级博士生张远宪的学术论文获得2011年云南省科协第十届优秀论文一等奖,2011级博士生孙丽存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

作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普小云每年都氖2-4名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2006年以来所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6人次获得云南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并发表于相关专业刊物上,已经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和一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云南大学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对易红明毕业论文的抽查评价是“‘利用石英毛细管精确测量液体的折射率’一文,可以作为对本科生进行专业教育的范文”。

指导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成果更是引人注目。

指导孙丽存和孟卫东参加的项目“光宇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指导卫立辉和陆丹风参加的项目“国家标准密集烤房配套节能器推广”同获2013年全国大学生创业竞赛铜奖;指导李强和李宇参加的“一种测量液相扩散系数的方法和装置”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指导邢曼男和韩广辉参加的项目“云南晶维液体折射仪有限责任商业公司计划书”获得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竞赛全国铜奖;指导李强的科技发明“一种测量液相扩散系数的方法和装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指导邢曼男参加的项目,获得2008年“第三届红塔杯云南省大学生创业竞赛”全省金奖;指导李强的项目,获得2010年“云南省青年科学技术节”全省一等奖。

博士研究生论文范文 篇四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中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二、学习年限

一般为三年(全日制)。

三、招考方式

1、硕博连读:在我校已完成规定硕士课程学习并且成绩优秀、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学硕士生中选拔博士研究生的方式。硕博连读在全校各博士招生学科专业内进行,其中兽医博士专业学位的硕博连读生只能从兽医硕士专业学位中选拔、兽医硕士专业学位也只能硕博连读兽医博士专业学位,其他专业硕士学位暂不允许硕博连读。具体操作参照华南农办〔2010〕62号文《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管理办法》。

2、申请审核制:根据《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方案》,我校从2014年起,我校农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兽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试行申请审核制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面向社会招生,由考生提出申请,递交材料,各学院进行审核、综合面试,择优录取,录取后不再参加我校组织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具体见学校关于试点“申请审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方案和各学院实施细则。

3、普通招考:面向社会招生,参加我校组织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择优录取。

四、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2.学历学位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之一:

(1)已获硕士学位。

(2)全日制应届毕业硕士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3)同等学力:获得学士学位后连续工作满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学术水平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同时满足以下条件者:①已修完所报考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位必修课五门以上(须有培养部门出具的学习成绩证明);②已取得本学科或相近学科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③在本学科或相近学科领域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近5年内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科研成果,且本人排名前三名。

3.身体健康,报考非定向博士生的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报考定向培养的考生年龄不限。

4.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副教授以上(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5.现役军人考生,须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五、报考时间和方法

2014年我校只进行一次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秋季入学),采用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

考生在2013年11月15日-12月31日登录到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自行报名,报名前须仔细阅读《华南农业大学2014年博士生招生网上报名系统使用说明》及《2014年考生须知》,并按照说明及提示进行操作。

2.报考费用

报名费200元(同等学力考生加试政治另收50元,加试专业课每门另收150元)。

请考生于2013年12月31日前到我校研招办缴纳报名费。外地考生可于2013年12月31日前邮寄报名费(以当地邮戳为准),具体汇款方式请详见报名系统开通后的报名须知。

3.提交材料

考生须于2013年12月31日前,向我校研招办提交(或邮寄)下列材料:

(1)网报系统打印的《华南农业大学2014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必须上传照片;

(2)2份《专家推荐书》,1份政审表;

(3)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与身份证复印件;

(4)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应届生)或复印件(往届生,需加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

(5)同等学力者附加符合报考条件的证明材料。

4.领准考证

经资格审核,研招办将在网上公布符合条件的考生名单,不再寄发书面通知,考生凭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参加考试。准考证一律在考前1-2天(3月13-14日)由考生本人带身份证、学历及学位证书原件(应届硕士带研究生证)来我校研究生招生办领取。

六、考试时间、地点及考试科目

博士生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考生届时可通过学校研招网查询初试成绩。

1.初试时间

2014年3月15日至16日。

2.初试地点

华南农业大学校内。

3.初试科目(每科3小时,满分100分)

(1)外国语

外国语考试不考听力(听力测试在复试中进行),主要题型有:阅读理解、写作和翻译等。

(2)业务课(两门)

(3)自然辩证法(仅要求同等学历考生,时间为3月17日下午)。

4.复试

(1)时间:初试结束后立即进行。

(2)方式:由各学院组织安排,一般采用笔试、面试、外国语听力口语测试及实验操作等多形式结合的方式。

具体安排复试前一周在招生学院网页上公布。复试成绩占入学考试总成绩的30%。同等学力报考者在复试时还要加试两门报考专业的硕士主干课程,具体科目请与所报考学院联系。

七、体检

1.时间、地点

考试期间在我校医院进行体检,一般不做复查。

2.体检标准

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不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八、录取

复试及格者,根据其初试、复试成绩,综合评估考生各方面的能力,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复试不及格的考生不予录取。

若因提供虚假信息被发现而造成取消考试、录取、入学资格或取消学籍等后果,责任由考生本人自负。

九、收费标准、生活待遇及奖学金

我校2014年继续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基本情况如下:

1.博士生缴纳学费标准:定向培养生12000元/年,三年共计36000元/人;非定向考生8000元/年,三年共计24000元/人。

2.生活补贴:非定向考生每月生活补贴总计不低于1600元。其中基本生活补贴由学校发放,每月1200元;研究生助研津贴由导师发放,最低400元。

3.助教、助管岗位津贴:学校还将根据需要为研究生提供助教、助管岗位,使部分研究生可竞聘此类岗位获取额外收入。

4.奖学金:针对学费政策的变化,华南农业大学将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在现有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基础上,所收学费绝大部分以学业奖学金、新生奖学金等形式返回。新的奖助体系,将使我校研究生在学期间总体上享有更好的生活待遇。具体实施办法将及时公布在研究生院网站。

5.奖励: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刊物上,或被SCI、SSCI、EI等期刊收录的论文,按影响因子进行奖励,奖励金额从2000元到500000元不等,具体见《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奖励办法》。

6.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培植与资助计划:由学校拨专款资助对具有研究前景的博士学位论文工作予以立项培植。获准立项的博士研究生,学习延长期间享受不低于2400元/月的生活津贴,以及其他奖励,具体见《华南农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植资助暂行办法》。

十、毕业与就业

定向培养的博士生,毕业后回原定向培养单位工作。非定向博士生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十一、其他说明

(1)学校实行校、院二级管理,考生在报名、考试、复试、录取过程中的学科相关问题请与报考学院联系咨询。

(2)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及各学院不提供往年试题和参考书、不举办任何课程补习班。

(3)单位代码:10564

单位名称:华南农业大学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编:510640

优秀博士论文 篇五

1.定容重条件下生物炭对半干旱区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

2.1990-201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的扰动

3.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对氮、磷添加的响应

4.新疆连作棉田施用生物炭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5.荒漠草地4种灌木生物量分配特征

6.旱地土壤施用生物炭减少土壤氮损失及提高氮素利用率

7.生物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花椰菜产量、品质、光合特性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8.不同秸秆生物炭对红壤性水稻土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9.生物炭对土壤生境及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10.沙质草地不同生活史植物的生物量分配对氮素和水分添加的响应

11.大兴安岭5种典型林型森林生物碳储量

12.水稻秸秆生物炭对耕地土壤有机碳及其CO_2释放的影响

13.土壤重金属钝化修复剂生物炭对镉的吸附特性研究

14.生物炭对不同土壤化学性质、小麦和糜子产量的影响

15.生物炭施用对矿区污染农田土壤上油菜生长和重金属富集的影响

16.准噶尔荒漠6种类短命植物生物量分配与异速生长关系

17.生物炭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生物地球化学功能的影响

18.生物炭对水中五氯酚的吸附性能研究

19.生物炭和有机肥处理对平邑甜茶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20.生物炭对旱作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21.中国南方3种主要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动态变化

22.南海北部边缘盆地生物气/亚生物气资源与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

23.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草地生物量估算方法

24.生物炭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研究进展

25.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26.生物扰动对沉积物中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进展

27.生物炭与秸秆添加对砂姜黑土团聚体组成和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28.近十年中国生物入侵研究进展

29.荒漠灌木生物量多尺度估测——以梭梭为例

30.土壤有机污染物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31.生物医学大数据的现状与展望

32.黑河中游荒漠草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格局

33.生物大灭绝研究三十年

34.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对Cd(Ⅱ)的吸附特性

35.农用生物炭研究进展与前景

36.生物炭对水稻根系形态与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37.施用生物炭对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氮及其组分的影响

38.不同生物质来源和热解温度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对菲的吸附行为

39.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进展

40.生物炭的土壤环境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41.辽河源不同龄组油松天然次生林生物量及空间分配特征

42.稻壳基生物炭对生菜Cd吸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43.小兴安岭7种典型林型林分生物量碳密度与固碳能力

44.东北林区4个天然针叶树种单木生物量模型误差结构及可加性模型

45.指数施肥对楸树无性系生物量分配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46.牛粪生物炭对水中氨氮的吸附特性

47.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对土壤物理属性的影响

48.半干旱沙地生境变化对植物地上生物量及其碳、氮储量的影响

49.青藏高原东缘野生暗紫贝母生物量分配格局对高山生态环境的适应

50.长江口及东海春季底栖硅藻、原生动物和小型底栖生物的生态特点

51.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及研究进展

52.中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研究与实践

53.温度与降水协同作用对短花针茅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54.环境质量评价中的生物指示与生物监测

55.土壤生物多样性研究:历史、现状与挑战

56.转录因子对木质素生物合成调控的研究进展

57.太赫兹科学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58.玉米秸秆生物炭对Cd2+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

59.中国粮食作物秸秆焚烧排碳量及转化生物炭固碳量的估算

60.生物炭对我国南方红壤和黄棕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61.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森林生物量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62.不同生物质原料水热生物炭特性的研究

63.凤眼莲、稻草和污泥制备生物炭的特性表征与环境影响解析

64.东北地区两个主要树种地上生物量通用方程构建

65.不同来源生物炭对砷在土壤中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66.生物炭生产与农用的意义及国内外动态

67.秸秆生物反应堆与菌肥对温室番茄土壤微环境的影响

68.生物炭对土壤肥料的作用及未来研究

69.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土壤无机氮素淋失风险的影响研究

70.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71.内蒙古草甸草原与典型草原地下生物量与生产力季节动态及其碳库潜力

72.生物炭添加对黄土高原典型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影响

73.生物炭对黄土区土壤水分入渗、蒸发及硝态氮淋溶的影响

74.生物炭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75.生物炭及炭基硝酸铵肥料对土壤化学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76.臭冷杉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异速生长模型

77.施用生物炭后塿土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变化特征

78.宁夏荒漠草原不同群落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量关系及影响因子分析

79.中国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研究进展

80.三种小球藻生物柴油品质指标评价

81.AM真菌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应用与机理

82.含度量误差的黑龙江省主要树种生物量相容性模型

83.生物炭与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

84.氮磷添加对巨桉幼苗生物量分配和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85.生物炭对土壤肥力与环境质量的影响机制与风险解析

86.东北林区天然白桦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87.氮肥与生物炭施用对稻麦轮作系统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88.黄土高原丘陵区生物结皮土壤的斥水性

89.检测食品沙门氏菌的生物传感器持久性研究

90.生物炭对砂壤土节水保肥及番茄产量的影响研究

91.土壤碳收支对秸秆与秸秆生物炭还田的响应及其机制

92.抑制烟草青枯病型生物有机肥的田间防效研究

93.生物炭对塿土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及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94.生物炭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95.茶叶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96.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纪生物礁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及成礁模式

97.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二十年:行动、进展与展望

98.不同时期施用生物炭对稻田N_2O和CH_4排放的影响

99.生物炭对设施连作黄瓜根域基质酶活性和微生物的调节

100.生物有机肥对连作蕉园香蕉生产和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101.柴达木盆地几种荒漠灌丛植被的生物量分配格局

102.牛粪生物炭对磷的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03.红树林植物生物量研究进展

104.农业活动及转基因作物对农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05.煤矸石场植被自然恢复初期草本植物生物量研究

106.铁改性生物炭对磷的吸附及磷形态的变化特征

107.青藏高原草地地下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08.蔬菜种植农户施用生物农药意愿研究

109 生物炭对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110.不同生物炭添加量下植烟土壤养分的淋失

111.生物DNA条形码:十年发展历程、研究尺度和功能

112.生物炭和生物炭基氮肥的理化特征及其作物肥效评价

113.木质素与生物燃料生产:降低含量或解除束缚?

114.生物炭添加对半干旱地区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115.磷回收对厌氧/好氧交替式生物滤池蓄磷/除磷的影响

116.天山林区六种灌木生物量的建模及其器官分配的适应性

117.非模式生物转录组研究

118.添加生物炭对灌淤土土壤养分含量和氮素淋失的影响

119.生物炭和腐植酸类对猪粪堆肥重金属的钝化效果

120.间伐对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及碳储量的影响

121.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研究进展

122.长白落叶松林龄序列上的生物量及碳储量分配规律

123.不同烧制温度下玉米秸秆生物炭的性质及对萘的吸附性能

124.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持续控制有害生物

125.腾格里沙漠东南缘4种灌木的生物量预测模型

126.生物炭碳封存技术研究进展

127.猪粪制备的生物炭对西维因的吸附与催化水解作用

128.生物炭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

129.古尔班通古特沙漠4种荒漠草本植物不同生长期的生物量分配与叶片化学计量特征

130.生物炭覆盖对底泥污染物释放的影响

131.闽楠幼树光合特性及生物量分配对光环境的响应

博士生学位论文 篇六

一、建立竞争机制,保证和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纵观博士研究生培养体制,可以发现国内普遍缺乏健全的淘汰机制,军队院校的博士研究生培养也是如此。目前,军队院校的研究生能否顺利取得学位,最终都由总部进行分配工作,或是回原单位继续工作。相比于地方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军队院校的博士研究生不需要担心因为没有拿到学位而影响找工作;此外,很多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不是考虑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在前沿领域勇于探索,而是求稳怕难,过多地依赖导师,满足于遵循导师的思路按部就班地进行工作。还有些人则急功近利,追求所谓的“短平快”,以尽早发表几篇文章、获取一纸文凭毕业作为学习期间的主要目标,以期早点分配单位。因此,建立健全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竞争机制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1.从博士研究生遴选方式上引入竞争机制

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实行“严进宽出”的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但是,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角度来看,严格把握好“严进”关是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

(1)执行严格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制度。不管是在院校、基层部队,还是在研究所等单位,干部学历的提升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够与时俱进,不到高等院校深造,很快就跟不上装备和部队发展的要求。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对象是已经获得硕士学位的军校应届学员和部队在职干部。在博士入学资格考试中考试成绩达到学校录取线,并且在硕士阶段的学习中,其学术成果、科研成果以及军政素质均表现优秀,或在以前的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可就读博士研究生。

(2)从硕士研究生中挑选优秀学员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硕士刚开始的1.5年主要是以课程学习为主,基本不安排论文和研究任务,第2年进行严格的资格考核。考核通过者则直接进入3~5年完整的博士研究阶段。吸纳基础扎实、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优秀研究生进行硕博连读培养可以缩短培养周期,同时也为部队培养一支充满活力、思维敏捷、勇于创新以及优秀的年轻干部队伍。

2.从过程管理中建立博士生教育竞争机制

在培养管理过程中建立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加大过程管理的力度,通过设立博士生中期检查、毕业考核等环节,实行淘汰制,以保证和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1)中期检查。论文中期检查是在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由学科专业的专家小组对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进行检查,博士生向专家小组汇报论文的进展情况和论文的阶段性成果。专家组根据博士生的汇报情况对博士生的论文进展进行检查,对论文工作中存在较严重问题者提出建议,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工作能正常进行和顺利完成。若中期检查不合格者可对其中止培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督促研究生更加努力地进行课题研究,并保证研究生质量要求。

(2)毕业考核。毕业考核针对即将提交毕业学位论文的博士研究生,对他们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学术成果、科研情况、军人素质以及履行学校规章制度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这些考核结论作为博士研究生毕业留校的主要判断依据。毕业考核直接激励博士研究生在平时表现以及学术科研等方面积极进取,达到一名合格军校博士研究生的要求。

二、建立激励机制,为博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原动力

1.研究生学术、科研成果奖励制度

为鼓励博士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发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笔者所在院校制定了研究生学术、科研成果奖励制度。

(1)设立研究生创新奖学金。对于创新思维敏捷、创新能力强、科研成果丰硕的博士研究生,通过阶段性考核(一般为一个学年)可申请一定等级的创新研究生奖学金,一等奖学金的金额设定为5000元,二等奖学金金额为2000元,受资助者比例一般在5%~10%。通过这种激励机制使博士研究生自身价值体现、创新热情的激发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起来,还原了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特征,即科学研究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

(2)设立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是对二年级的博士研究生设定的,这时博士研究的前期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为确定资助对象,一般进行一次学术和科研能力考核。考核和选拔主要从质量和数量、参加科研情况两方面进行,根据考核结果分别给予1万~2万元的资助额度。通过这种激励机制使研究生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校园学术氛围以及科研软环境的建设,使博士研究生培养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2.“优秀学员”奖励制度

优秀学员的评定依据一般是研究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综合表现等,具有相对的可度量性和可比性,每学年评定一次。研究生管理大队按比例把名额分配到各个研究生队,由研究生队干部依据学员该学年的综合表现进行量化打分,并结合各班、各区队的推荐意见形成名单上报研究生管理大队进行表彰。同时,研究生管理大队将表现特别突出的“优秀学员”由大学对受表彰者推荐为“大学优秀学员标兵”,并记“三等功”一次。由于“优秀学员”的评定主要侧重于学员平时的 政治表现、军人素质以及履行规章制度等方面,学术成果和科研情况占的权重相对小,这对于那些学习和科研水平相对弱的学员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措施。

3.建立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励制度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励的目的是促进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提升。一般经过研究生申报、导师推荐、学院学术委员会评选,学校学术委员会评定,遴选出高水平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根据论文质量分别向海军、全军推荐海军优秀博士论文和全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论文质量特别突出的推荐参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校给予不同等级的优秀论文作者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于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直接解决高级职称。目前,笔者所在院校已有7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4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其中马伟明院士和朱石坚教授各有两名博士研究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三、完善竞争与激励机制的思考

1.完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

研究生综合评价考核必须结合学校和学科专业的特点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符合学校和部队发展需要的考核体系。由于不同学科专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所以,在制订考评体系时要兼顾学科专业间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同时,在各种考核中都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于军校的特殊性及专业的限制,博士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的人才,不但需要精通专业知识,而且军人素质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军队院校的研究生综合考核体系中对军人素质的考核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2.完善奖学金和基金资助体系

奖学金和基金资助的评价一般包括研究生学员的学术成果、参加科研情况以及课程成绩三大方面,其中学术成果占的权重最高。在考核评定时,各专业之间奖学金金额和资助金额应兼顾专业的“冷”、“热”。如:有些专业的研究课题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没有实验数据就不可能发表高质量的论文,而有些专业大多数是一些理论性研究课题,相对容易。所以,对这些不同专业应根据其实际情况和需求分别给予适当的资助。

同时,评定标准要规范化。如:在评价标准上要求公开发表的论文必须见刊,对无正式CN号论文和未取得公开号的发明、专利等不得列入科研成果;对一般期刊上所的得分进行总分限制,对不同质量的论文分配不同的权值。这样既能使不同层次的成果之间在分数上拉开距离,又能凸显优秀成果,从而鼓励优秀成果的发表。此外,对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取得的成果不得列入参评内容,以确保公平公正。

从笔者所在院校目前受资助的情况来看,受资助的博士研究生都是各专业非常优秀的,受资助的比例还非常小。国外的知名大学总体来说获资助者所占比例较高。因此,加大资助比例也是促进学员创新积极性的动力之源。建议学校和院系依据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进步大小以及学科专业研究的特点给予学员一定资助,进一步扩大资助面。

最后,还需明确创新奖学金、创新基金各等级之间的金额差距,这是奖学金、基金资助制度能否充分发挥其激励以及资助功能的关键。金额差距过大资助功能就被弱化,而差距过小就会忽略其激励功能。

3.建立并完善导师资助体制

在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培养过程中,部分地方高校要求导师提供一定金额的“资源占用费”或培养费。建立导师资助制的初衷是希望导师交纳课题经费以后能对学生负起更多的责任,提出更高的科研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导师“滥招”或“招而不管”的风气。军校学员不需要缴纳学费,军队院校也没有规定导师一定要给予学员一定的资助。然而,没有导师资助单靠学校拨的培养经费显然不利于科研项目的开展,现在军校导师的资助方式主要表现为一种自主行为。所以,建立以科研资助为核心的导师责任制要考虑以下几个实际情况:一是要避免导师交了培养经费后,使师生关系变为事实上的“雇佣”关系。二是要避免导师出资平均化。导师配套经费要考虑到不同学科性质的差异,制订不同的配套经费标准,基础性学科和缺乏科研课题的导师可不必交纳培养经费。总之,导师资助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激发研究生学习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导师教学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参考文献:

[1]朱爱红。军队院校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构想[J].中国高等教育,2008,(20):41-42.

[2]姚若河。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与探索[J].大学教育科学,2008,(2):119-122.

[3]李连。院校转型下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新模式[J].江苏社会科学,2010,(S1):57-61.

优秀博士论文 篇七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于1963年正式成立,位于北京市中关村科学城。电工研究所主要从事电气工程学科及生物、物理、材料、纳米、信息等前沿交叉领域研究。

电工研究所根据国家需要和学科发展趋势,确定了可再生能源技术,电力电子与电气驱动技术,电力设备新技术,电力系统新技术,极端电磁环境科学技术,现代应用超导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微纳加工技术和前沿探索等九大研究领域。已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高技术计划、863高技术计划、国家科技攻关、中国科学院及各部委的重大、重点及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获得了数百项科技成果。科研人员共撰写了专著数十部,数千篇。

作为1981年首批被国家批准为学位授予单位,电工研究所现具有在“电气工程” 一级学科内招收和培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资格,二级学科设有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生物电工、微纳电工技术、能源与电工新材料等八个学科专业点,并经人事部批准设立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电工研究所一贯重视提高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我所有数名毕业生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并有多名研究生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近三十年来,我所共招收培养近千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一直为100%,其中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中坚力量。

电工研究所拥有良好的科研环境和优秀的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所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专业藏书、期刊、内部资料等。研究生居住在生活条件优越的中科院青年公寓内。为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电工研究所对在学研究生设立有普通奖助金、等级奖学金和三助奖酬金。优秀博士生每月可获得3000元资助。

热诚欢迎广大有志青年踊跃报考!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北二条六号

邮政编码:100190

网址

联系人:樊心刚

联系电话:010-82547015

博士研究生论文范文 篇八

博士生培养质量,始终是一个值得有关各方花大力气探讨的问题。数年前,华中科技大学周光礼教授在专著《中国博士质量调查》中,集中提出了博士生的培养质量问题,并就此进行了深度分析,以至于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时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饶毅教授则表示,博士生培养的质量问题是一个体制环境下的“慢性病”,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1]

中国在博士生培养方面,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亟待解决的问题,也确实是患有“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的“体制环境下的‘慢性病’”。但在体制环境一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有博士点的学院以及博导们是否可以认真做些什么,以对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有所推动呢?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

不可否认,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与理工农医等所涵括的学科,在博士生培养方面是存在诸多差异的;但无疑也存在着共通之处。提高培养质量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点是: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在这一点上,可说是毫无二致。

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博士生的科研能力,涉及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及考核、平时研习与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研究与写作、论文预答辩及正式答辩等一系列环节。其中,哪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博士生教学是相对自由和开放的,如果在课程阶段除了授课就别无相应的安排,博士生教学就很容易流为“放羊”或“放养”。而无论是“放羊”还是“放养”,均与疏于指导无本质区别。

我国的博士生教育制度,与美国的博士生教育制度差异甚大。我国无资格考试一说,博士生培养中一般不讲淘汰率。在没有淘汰或基本不淘汰的情况下,如果导师平时疏于指导,博士生的质量实在无法保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加大人才培养“后端”的抽查力度,在博导及授权点的头上始终悬着一把剑,这不能说没有效果(此举的震慑力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更为积极的办法是,鼓励和推进博士生培养单位及博导们在人才培养的“前端”增加投入,围绕提升博士生的科研能力这一重要命题,探讨如下问题:确立哪些理念,通过何种路径,如何进行持之以恒的努力,从而使这一并不简单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因为种种原因,以自己的授权点招收和培养博士生,起步较晚。客观地说,尚缺乏积淀和经验。但近期学院在虚心学习兄弟院校成功经验基础上的某些创新之举,旨在有效提升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值得重视。

自2013年10月始,学院每周举办一次具有沙龙性质的“博士之家・学术午餐会”,第一季已举办25期。这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一个极具特色的学术交流平台,主要以2013级全体博士研究生为核心志愿者”①。《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18博士之家・学术午餐会(第一季)》则是其25期内容精髓的集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自四面八方的嘉宾,纷纷做客“博士之家・学术午餐会”。他们的报告可谓异彩纷呈。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程曼丽教授,作了题为《新闻史研究心得――以〈蜜蜂华报〉研究为例》的学术报告。“程教授从回答‘为什么要研究《蜜蜂华报》而不是别的报纸’为由头,介绍了论文选题的缘起,这里面既有导师方汉奇老先生的钦点和期许,也有自己补白新闻史研究的志向和抱负。选题确定后遭到了很多人的不解,在资料搜集中也遇到过不少麻烦,写作过程中曾因领域较新而无法和同行交流,幸好在导师的支持与鼓励下才最终完成了这一论文生产过程。”

时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的张志安教授,作了题为《编辑部场域中的新闻生产――〈南方都市报〉个案研究(1995-2005)》的学术报告。他“首先介绍了研究问题的寻找和确认,提出要有辨别真问题和假问题的能力,并从否定性视角出发,从资料搜集、对象、概念、理论和对策等方面去辨析伪问题的种种表现。他强调博士论文写作要注意四个研究层次,即描述、阐释、应用和追问”“在研究方法上,他谈到了田野观察时的入场身份确认、信任关系建立、观察范围选定等经历”。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刘海龙副教授,作了题为《宣传:观念、话语及其正当化》的学术报告。他从“一般的‘宣传’的观念在什么语境下产生?中国的宣传观念如何产生及发展?宣传的支持者如何使之正当化?宣传是否会消失?”等四个问题出发,开展了自己的学术研究。他发现,宣传的话语分为日常话语、操作话语、政策话语和学术话语四个层次;而话语本身又具有文本维度、话语实践维度和社会实践维度等三个维度;关于宣传有两种知识存在着,一是宣传技术的知识,二是将宣传正当化的知识。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的夏雨禾教授,作了题为《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三农”议程设置研究》的学术报告。他谈及“‘阿卡普尔科(Acapulco)模型’对议程设置研究的四种总结”,而他“尤为关注竞争模式、自然史模式,自发模式和认知图像模式因针对个人议程而未做涉猎。由此形成了自己研究的三个核心问题,‘三农’议程在《人民日报》总体议程中的地位及变化情况如何?《人民日报》‘三农’的议程构造如何?《人民日报》‘三农’议程中各议题的地位及变化情况如何?”

博士研究生论文范文 篇九

关键词:博士研究生;招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046-02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部共建师范大学,也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的100所高校之一。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1938年,其前身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1978年全国恢复招收研究生,云南师范大学成为全国首批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单位之一。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

云南师范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教育始于2004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单列,毕业由中国农业大学授予博士学位)。2007年,云南师范大学开始独立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至2013年学校已经招收了7届博士研究生。学校的博士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从少到多的发展历程。

一、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迅速增长

目前,学校拥有1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地理学),7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分别是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教育地理学、边疆地理学、山地环境与自然灾害。近三年学校博士研究生规模情况见表1。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学校每年都圆满完成了博士生招生计划,同时,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1、2012年学校的博士生招生计划数与导师数之比为1∶2,2013年甚至接近1∶3。平均而言,每位导师两年才能招收一位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少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

二、建立健全博士研究生管理体制和培养机制

根据国家和省级部门的相关文件要求,学校每年都要制订《云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实施方案》,从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硕士(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硕士(学士)学位论文和评议书、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综合考核考生的素质,并经过公示后,最终确定录取人员的名单。

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遴选严格按照《云南师范大学遴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暂行办法》来进行,以为国家培养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所需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为中心,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重点,有利于加强和促进学科建设,特别是重点学科及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坚持“按需设岗、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公正合理、保证质量”的原则,制定了《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考核办法》,并有效实施[2]。

学校遵循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规律,制定了《云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云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和《云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2]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文件,从制度上保障了学校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规范化。

三、学校具有较好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条件

“十一五”期间,学校投入3000万元用于学科建设,重点是博士学位点的建设。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学校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条件得到了巨大改善和提高。目前,学校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部级质量检测中心、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创新人才基地、中英太阳能研发中心等科研机构40余个。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了国家人文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重大专项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0余项,承担其他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科研经费近2亿元,为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明确规定博士研究生导师必须支持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科研项目和经费,导师必须将博士研究生作为科研工作伙伴或者是助手,在科研经费上也要大力支持博士研究生。另外,学校有效开展了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工作,通过全职或半全职引进国内外学科专家,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不断提高学校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能力和水平。目前,学校拥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等一批专家学者。

四、积极调整博士研究生专业结构

学校博士生招生计划分配坚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以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体现“效率优选,兼顾公平,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各培养单位的培养质量、培养声誉实施动态调整机制。其目标都是朝着有利于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学科建设上水平,有利于人才培养与科研相结合,完善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向师资质量好、生源质量好、培养条件好、培养质量高、研究水平高的院系与多学科交叉平台倾斜的方向发展。

为满足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端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2011年学校在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经过专家论证报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自主设置了“教育地理学、边疆地理学、山地环境与自然灾害”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实现了学校的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都是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

五、建立健全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测指标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制定了《云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在云南省率先成立专门的研究生教学督导组,全面开展研究生教学过程的督导工作。在云南省率先开展研究生网上评教,对学位论文全面实施学术不端检测、“双盲审”制度等。为了加强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制定了《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暂行规定》、《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堂教学评价办法》、《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管理暂行办法》、《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2]等相关管理规定;严把出口关,制定了《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办法》、《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实施细则》、《云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等管理文件;严格进行博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加强博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制定了《云南师范大学遴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暂行办法》、《云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暂行办法》[2]等管理文件。通过对博士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建立了学校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测体系,确保学校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六、多渠道资助,解决博士研究生学习、生活的后顾之忧

除了按照国家规定的发放博士研究生普通讲学金外,学校还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来资助博士研究生,保障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无后顾之忧。学校每年都会评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伍达观奖学金、华藏奖学金、红云红河奖学金等,另外,导师把所带的博士作为自己的科研伙伴或助手,用自己的科研经费来资助所带的博士研究生。学校每月给博士研究生所发放的普通奖学金是硕士普通奖学金的1.5倍以上,平均每月博士研究生所获得的各种资助的总和不少于本科毕业生工作三年后每月的薪资水平。

七、近三年学校博士研究生生源结构情况

由表2可见,学校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大部分来自于外校,且比例正逐年提高。另外,尽管前两年由于专业的原因(学校仅有“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学校的考录比比例并不高,但随着二级学科博士点数量的增加,学校的考录比比例已呈现爆发式增长,报考学校博士研究生正成为本校很多教师的首选。

八、总结

在过去近十年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学校根据博士点建设的实际情况,积极调整博士研究生的招生结构,不断完善了博士研究生的管理体制和培养机制,不断提高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能力,建立健全了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测指标体系,多渠道资助了博士研究生,为保障学校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云南师范大学[DB/OL].http:///school1.php.

[2]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部。云南师范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文件汇编[C].2013.

最新范文

急诊急救培训(优秀7篇)12-31

档案管理数字化方案最新6篇12-31

软件项目管理【最新4篇】12-31

奠基仪式流程优秀8篇12-31

特殊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最新6篇12-31

工程预算方法范例精选4篇12-31

幼儿园收费承诺书【通用8篇】12-31

成语寓言故事《缘木求鱼》【精选3篇】12-31

最新《范进中举》词语解释(通用5篇)12-31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最新8篇)12-31

149 28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