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的作文 写人物作文优秀7篇

2024-01-22 11:19:37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尤其是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写人作文,写人作文侧重在外貌,语言,神态,细节,动作和心理描写。写这类作文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书包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写人物作文优秀7篇,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写人物作文 篇一

王心慧

有一天,小明背着书包从学校向家走着。

突然,他看见一只鸽子,鸽子哀鸣着,好像喊着:“疼死了!疼死了!”小明听见了,赶紧跑过去,把鸽子抱起来说:“别哭了,别哭了,我会给你包扎好的。”

小明小心翼翼地把鸽子抱起来向家走去。

到了家,小明拿起纱布把鸽子的伤口包扎好。

几天后,鸽子的伤好了,鸽子飞走了,小明也高兴地笑了。

关于写人的作文 篇二

笔者针对时下愈演愈烈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纷纷争考公务员,争当“考碗族”的社会现象,并且为了更具时效地完成关于申论研究的科研立项,特此以我校0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了有关调查与分析,共发放问卷92份,回收92份,问卷有效率100%。现将结果形成文字,如下。

一、问卷展示与分析

根据你的阅读和写作经验,认真回答如下问题:

1.申论跟高考作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2.申论跟时评相比,有哪些不同?

3.申论与公文是怎样的关系?

4.您认为申论写作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5. 您觉得写好申论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6. 您觉得自己写作申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7.您认为申论写作对大学生提出了哪些要求?

8.您认为中文专业的考生在公务员考试中存在哪些优势与劣势?

9. 通过《申论写作》课程的学习,您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建议?

10. 除了参加公务员考试,您认为学习申论写作对您还有其他意义吗?

二、问卷结果分析

笔者以我校0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了有关调查与分析,共发放问卷92份,回收92份,问卷有效率100%。上文已说明本问卷氛围三大块内容,同理,现将问卷结果对应地分成三部分进行分析与阐释。

(一)申论写作的特点

1、时评写作VS高考作文VS申论写作

时评写作 高考作文 申论写作

写作目的(48.81%) 针对实事做出点评,旨在分析,增强大众舆论导向。 参加高考 选拔公务员

写作考试难度(15.22%) 针对的是话题,更能把握中心,掌握写作内容,条例更清晰易懂,较申论更为自由,亦更为简单。 考试时间、字数底线、试题考察内容结合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实际。 以理论为背景,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依托,以国家政策为指导;综合考察一个人的逻辑思维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体(45.65%) 具有提纲的样式,即引述材料——议论分析——联系实际——归结全篇。 对文章体裁范围、表达重点等都有明确规定。 一般都是论述性的议论文,具备普通公文的相关特性。

行文要求(35.87%) 1、选取恰当的当下新闻(话题鲜)

2、确定鲜明独到的观点(观点辣)

3、搜集典型有力的论据(论据杂)事实胜于雄辩,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的材料可信手拈来。

4、运用严密有趣的语言(语言趣) 在作文试题中有明确规定,主要包括两大块:1、对作文基本技能的要求:文体、字数、主旨、语言表达、结构统筹、文面等方面的要求;2、对文章有延展性的要求:立意深刻、内容健康向上、语言运用上富有文采、有创新等。 要求讲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党中央现阶段理论方针政策,这是基本公式;针对所给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作出概括总结、合理分析以及提出解决方案,这是基本思路要求。

写作内容(43.48%) 就社会生活的某一现象或事件发表看法,阐述观点。 具有时效性与新闻性,缘事而发、寓理于事,贴近生活,题材广泛。 紧密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每年命题组都会出不同的题以反映高中学生的看法,形式多变,内容丰富。 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从媒体关注的表层引入深度的理性分析,以强化阅读理解能力为重点,以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为关键,核心是培养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写作主体(25%) 广大新闻媒体与公民个人, 第三方立场。 高考生 虚拟的公务员身份

写作性质(25%) 是一切社会人都可以的呐喊,是一切文化人都可以用文字表达的世界观。 高考语文考试科目中的一道题目 公务员考试中的命题组成部分

语言表达(45.65%) “精、短、快、活”,采用大众视角,针对一个话题展开论述,观点深刻,发人深省,语言通俗易懂,可综合运用多种写作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段。 考生可以自由地发挥,鼓励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包容并推崇文学性语言,尊重个人风格的实践。 语言上有严格限定,具备公文的基本要求,注重理性与逻辑性,行文风格朴素易懂,反对文学性与个人化风格。

小结:

由以上大学生们通过对申论写作与高考作文写作之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在92位调查对象看来,申论与高考作文、时评写作三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以上八个方面。其中,写作目的、文体、语言表达以及写作内容的不同所占比例最重。由此可得,申论同高考作文虽然同为考试形式,同样具备限时作文等客观规定,但是由目的、性质、内容、语言表达、主体、要求等比项出发考察,申论的特点还是十分明显的。简言之,由于招考目的、考生对象的年龄阶段与社会阅历的不同,申论不是一种单纯的写作考试或是自由写作行为,而是一种在阅读与分析材料基础上的集概括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于一体的案例分析题。

特别是近年来,公考制度日趋完善,申论考试已由开放式向封闭式转变,由自由写作向定向分析转变,考试的针对性逐渐加强,它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来考察应试者们的能力,绝不是单纯的写作方面的能力,因而,申论写作更注重考生对时事政治的理解与思考,更关注学生的前瞻性与逻辑性思维,最突出的则是对考生政治敏感性的考察。毕竟,申论隶属于公务员考试,必须强调考生能模拟公务员身份,完成相关工作本身所提出的要求。

2、普通公文VS申论写作

小结:

通过调查,普遍反映出来的结果是,申论起源于典型的公文文体,制发公文是解决申论给定材料问题的必然选择。申论考试的大纲要求与公文写作的规律是一致的。申论的三种题型的解答根据公文法定文种和事务文书的种类都有对应的文种和问题思路:概括、概述题属于法定文种的报告;提出对策题属于事务文书计划中的一种方案;作文题属于法定文种的意见。

申论写作中常会涉及公文写作,如一些公文文种、假定部门、身份问题。公文写作的虚拟领导性及内容上的国家意识、全局意识、前瞻意识等都是申论写作的考察点。申论写作考察的能力也潜移默化的体现在了公文写作中。

从文体角度出发,申论论述写作应属应用文体,即公文写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论述材料与行政机关的智能紧密相关;2.结构基本相似;3.申论论述写作要求与公文写作规律要求基本一致。

(二)中文专业大学生与申论写作

由问卷的第一部分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大学生知“彼”的基本状况,对第二部分的调查则能让我们了解到大学生们知“己”的程度。两相对照,则能发现大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训练上所存在的冲突点,也是笔者想要重点调查的突破口。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95.65%) 公文 申论

区 别 目的(5.68%) 向上级提交申请,向下级下达命令,以处理相关问题的行政办公文件。 选拔公务员

写人物作文 篇三

My father is a humorous person.My father short stature,fine fine thin,white skin,black hair,a head of the "big wave" self-invited roll hair,who would think that he is met at the barber's hot. His colleagues said he is narrowed down fei xiang,I think so too. He is a fine art,is famous in the central south five provinces binding artist,his one-man show has a favorable review in the many famous people. After another wall,he is a funny people,special love kidding,I don't know if all of the art is very humor,I think my dad's body is full of humor cells. No matter how tired he how busy work,as long as take a door,exactly,he said,as long as a see me,and immediately he smile,I followed delightful sounds.

我的爸爸是一幽默的人。我的爸爸身材矮小,瘦精精的,白白的皮肤,黑黑的头发,那一头自来卷儿的"大波浪"发型,谁见了都会以为他是在理发店烫的。他的同事们都说他是缩小了的费翔,我也这样认为。他是个搞美术的,是中南五省小有名气的装帧艺术家,他的个人画展得到过很多知名人士的好评。他又是个顶顶滑稽的人,特别爱开玩笑,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搞艺术的人都非常幽默,反正我觉得我爸爸身上充满了幽默细胞。不管他上班有多忙多累,只要一进家门,确切他说,只要一见到我,他就立刻眉开眼笑,我也跟着手舞足蹈起来。

写人物作文 篇四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让学生想想在自己脑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是怎样记住这个人的。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来,学生迫不及待、跃跃欲试回答教师的提问。至此,“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训练拉开序幕,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

二、示范引路,教给方法

多媒体将我们身边熟悉或陌生的各式各样的人物肖像一一展示在屏幕上,学生继续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急切地想从中选出自己要观察描写的人物对象。教师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人物外貌,充分发挥合理的联想,然后把自己观察想象所得用一段话写下来,再按本次习作要求检查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更让学生学会教师在运用策略中是如何一步步进行推理的。

三、尝试运用,形成能力

在教学的第三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两道习作练习:(1)给教师“画”像;(2)任选一人物,描写他(她)的外貌。第一道练习组织全体学生以“个人发言、相互争辩、共同讨论”的合作学习形式进行,目的是调动群体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得到启发,发现问题,进行学习策略和方法上的调控。第二道练习采取自主学习的形式独立完成,进一步强化个人体验,更好地内化知识,提高能力。

四、讲评修改,弥补不足

关于写人的作文 篇五

【关键词】 作文教学;生活;感受;情境;阅读;修改

现在的高考作文与中考作文中最让人头痛的是学生的胡编乱造,不是作文不能虚构,而是写的都是假的生活,那是学生的通病,没有东西可以写;还有的情况是写的是生活,但读来如同嚼蜡,那是另一种通病,不知道怎样才能写好。笔者带的学生,初一就有人能发表文章,初二就比较多了,到初三一次单元考试,就有三分之一的作文能达到发表的水平。只要有作文比赛,每次都有奖,而且获奖的人数还不少。还有一点除了极个别小学时就不会写字的人以外,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很顺利地在一堂课里写出六七百字的文章。今天把自已关于作文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整理出来,与行家们一起探讨。

1 巧妇找米下锅

有些人只要一提到写作,脑子里就是写作知识的传授,关注写作的技巧:如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其实这些是最细枝末节的,他们是颠倒了“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本末关系。当学生无“米”下锅的时候,任何的烹调技术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写作――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有宏观程序:认识与经验的积累――写作的需要与冲动――起草;微观程序:构思――起草――修改。因此有米才可以下锅,材料的积累才是首要的。

常听学生说三点一线枯燥乏味的生活,能写出好文章来呢?那就是学生的误区,平平淡淡的生活不登作文大雅之堂。所以凡笔者接手的班级第一堂课必定先讲“语文学什么”和“怎样学语文”两个问题,关于作文一定安民告示两点:生活是写作最丰富的矿藏,阅读是语文永恒的最大的作业。

为什么呢?不是说没有生活吗?其实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内心的活动真微妙。如果放眼世界,鸟语花香,电闪雷鸣,悲欢离合,和平与发展,哪个不能写?可是一些只读圣贤书的人又会说我们在围墙内。那么校园就在身边吧,照样精彩纷呈。上课时的众生相,下课后的变奏曲,晚上就寝前的进行曲,配上就寝后的小夜曲,合奏起来还不够热闹?这些写下来差不多就成了杜甫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成果了。还有内心的奥秘,这世界上最丰富、最细腻、最瞬息万变的东西,分分秒秒不间断,时时刻刻不重复。加之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红脸白脸黑脸花脸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日夜夜不都在“变脸”吗?怎么会没有东西写的呢?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情以物兴,缘事而发”(刘勰)。千古文章不就是这么写出来的吗?

2 让茶壶里的饺子倒了出来

2.1 创设情景。生活是每个学生都在经历着,而且现在的学生个个都很聪明,为什么作文会没东西可以写呢?那是我们的作文课没有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什么是好作文?就是能写出独特感受的文章。要让学生有感受,才能爱写作,才会写作文。创设情景就是一种方法。作文课可以创设的情景很多。

方法一:做口头作文:如朗诵,演讲,辩论,成语接龙,讲故事比赛,三分钟自画像,参观访问当记者或者当播音员,自主旅行当导游,参加社区活动等。

方法二:写书面作文:做游戏,写游戏可以。开设收视课,电视散文、配乐朗诵、东方时空、新闻调查等都是收视课的内容,可以录制用于课堂中;或是名作改编的电视剧(如四大名著,国外电影频道中的经典名作),可在家中欣赏,或在学校里看,都可以借鉴、仿写、点评,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如本市《教育专刊》组织“我看三国”的专栏,看了名著,学生们写起文章来洋洋洒洒,有《看三国论吕布》、《论“既生瑜何生亮”》、《我看赤壁之战》等文章在报上发表。

方法三: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可利用单元配套的内容,也可以自己创设,或者就让学生编辑杂志、组织文学社。因为有随笔、大小作文中优秀的文章如雨后春笋,办个班刊不成问题,起名为“新起点”,由学生自主编、组稿、审稿,期期暴满。

2.2 读写结合。根据新教材的作文体系,我抓好了第一块,即与课文的阅读相结合。凡是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的小作文,我都扎扎实实地练好小作文。因为所写的东西与课文有关,不愁“无米之炊”,另外与课文相结合而又有变化,易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写作成了阅读中一部分,还能促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变化又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利用课文常作改写、扩写、缩写、续写、还有写读后感、点评(析从文章中心结构到语言和表达技巧,乃至插图都行)。

贴近生活,走进学生的心中,以我手写我心,当然不会倒不出饺子来。

2.3 美文点评。在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之后,就是怎样写的问题了。新教材中作文知识融于作文实践中,没有专门的体系,但作文立意、构思、剪裁却是必须教的。笔者采用了潜移默化的方法,一方面融于读写结合中,一部分则借助美文评点和作文互必来补充。

美文点评时所选的文章要说真话、抒真情,而且语言一定要优美。在新生接手后,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符合这样标准的美文,先定好调子,再示范学生点评的方法(立意、构思、结构、语言、表达技巧)。然后由学生推荐美文来点评,由浅入深,一个个专题地欣赏之后,再作综合性评价。全班学生按学号轮流,但先由课代表开始。到学期结束时评出最佳美文推荐者,最佳美文赏析者。学生的兴趣非常浓,文章的赏析也渐渐的入门。赏析直接指导写作,写文章也如虎添翼了。

2.4 作文自改和互改。作文教学目标是要达到学生“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教,自改作文不待教师改”。前面的读写结合和美文点评,基本可以达到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教。但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这个改不是教师精工细作,而是学生自己能够改出来。所以作文的评改是要让学生学会改作文,知道改什么和怎样改。

起初是印发例文,指导学生修改从哪里着手。然后就是两周一次的作文修改,每次作文后都要求自改,作文都是过一天自改后再上交,且采用作文过关制。也是一次一个专题,循序渐进。首先是基础关,改字词句和标点符号,初改作文要达到人人都书写清楚、端正,标点使用正确,无错别字和病句。同桌互改后再由四人小组审查通过。初一年级约二个月时间完成。第二关是入门关,要从主题、内容、结构和写作方法等方面着手了。内容要求充实,叙述要具体,结构要完整,前后顺序要恰当,写作手法要巧妙。明确要求后,将学生组成六七人一组,上中差都搭配好,选定组长,并对组长先行培训――怎样组织修改,怎样写修改总结,怎样上讲台作小组交流等。也要作各个击破。修改主题是重头戏,约两个月来学会,其余的差不多都练习一个月时间。第三关提高关,尽可能在作文的创新上下功夫。介绍时文,介绍最新的创作手法,让作文锦上添花。

2.5 成果展览。好学生几乎都是表扬出来的,当好作文涌现出来时,成果的展览还能起到神奇的激励作用。小作文是展览,大作文就打印出来,或制作一个网页,将所有的作文都传上来,让学生们自己到网上去浏览。还可以推荐去发表,大作见报,其功效就不在话下了。再则是结集,到学期结束给自己的作文编一本作文集,从序言的写作到文章修改,从封面的设计到文章的排版,都会让教师敬佩学生的创造能力的。

关于写人的作文 篇六

《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年段学习内容与习作要求是否合乎儿童的认知特点与生活体验,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到底是什么关系?现在的教材编写体例给人以作文教学好像是阅读教学的附庸与配衬的感觉,不少一线教师呼唤自成体系的作文教学训练与教学模块或教材,您认同这个观点吗?如何编辑与打造以写作为中心的作文教材体系?

管建刚:很多人认为,一个人只要爱读书,多读书,作文自然会写。甚至有人说,一个小学生读了1000万字,不会写作也难。支撑这一观点的,是背后的“阅读万能论”。一个读了不少书的人,不一定会写作;一个写了不少东西的人,往往很会读书。写作在阅读的上位。30年来,阅读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然而学生怕作文、不会写作文却依然如故。只要睁开眼看看现实,我们便不能不怀疑,以阅读教学为核心的语文教学,其本身是不是已经决定了语文教学只能“到此为止”,难以深入。如果我们有面对现实的勇气,如果我们有教学改革的勇气,我们便不能不思考,是不是可以尝试着建立属于自己的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对此,需要的不是别人的认同,而是尝试的勇气。当每一个人都“认同”你的时候,你所做的“尝试”已经失去了最好的时机与价值。至于“如何编辑与打造以写作为中心的作文教材体系”,以我切身的体会,大致有三点:一是从自己的写作经验出发,教师对写作这件事,有切实的认识和独特的见解;二是从儿童作文的实际出发,知道儿童喜欢写什么,怎样写来得开心、自在,知道儿童写作文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三是从教育的普遍规律、人的发展的普遍规律出发,而不是从变异的“应试”出发。

何 捷:阅读是阅读,作文是作文,二者本来就是两回事。要说关系,任何两件事都会有关系,都能扯上关系。所以,阅读是基础,作文是上层;阅读是吸收,作文是倾吐;阅读是积累,作文是表达……各种阅读作文关系论应运而生。说白了,二者有关系,但又各自独立。有的人,读书不多,写的书却占据整整一大书架,怎么说?有的人,读的书很多,让他写,他却说“这是说什么笑话”。所以,我们不要再纠结于二者关系论,还是下力气把二者都做好,只有这样,才能互相融合共通,达成化境。

我用了二十年试图撰写有体系的作文教材,写下了数百个案例,最后发现是徒劳。构成写作的各种能力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很难用一个体系、次序,把它们条分缕析地剥离出来。即便这样做了,也未必科学。个人的经验很难适应大众的写作需要,适合千变万化的学情。但也不能随意而为。我主张大板块的体系观――按照课标要求,写好话,练习写作。三步走,走得慢就科学了。近年来我的“写作教学进行时”也提出三阶段的训练体系:想得到,写下来;想得好,写下来;想得妙,写下来。(具体见《语文建设》 2013年第6期)我想,这也许可以称之为一个体系吧。但是,我反对细致地将作文罗列体系,分割为一个个的能力训练点,这就是典型的把简单事做复杂的行为。

张祖庆:将小学作文教学定位在“写话”、“习作”,个人认为是不科学的。写作就是写作,为何要换成“写话”、“习作”?

写作就是用符号对话――和当下的自己、未来的自己对话,和确定的读者、潜在的读者对话。这种对话,是有真实的交际对象的。而“写话”、“习作”,侧重于“练习”――也就是“试试看”。这种“试试看”,往往没有特定的对象。这样的对话,失去了真实的交际功能。其实,无论是哪个学段,儿童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他们是可以通过“符号”与自己以及他人对话的。将低年级作文教学界定为“写话”,我认为太狭隘。说和写,其实不是一回事。说,是用声音对话;写是用符号对话。两者不是同一个言语系统,将“话”写成“文”,是两种表达系统间的转换,人为地增加了儿童写作的难度。我以为,低年级儿童的写作,多采用“图画+文字”、“儿童诗”、“微童话”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写作方式,让每一个儿童的语言诗性真情流淌,让儿童运用适合自己年龄特征的写作符号,体验真实表达的快乐。

关于“作文和阅读的关系”。个人认为:阅读是发现,作文是对话。博览群书不一定能写得出好文章,但一个善于将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通过作文与他人分享的作者,其写作内容,必定较不阅读或者少阅读的人更加丰富;其作文境界,必定较不阅读或者少阅读的人更为高妙。如果把写作比作一只飞翔的鸟,广博的阅读者,拥有强力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读书甚少者,翅膀乏力,鸟儿只会飞得很低。

关于“写作教材的独立编排”。其实从白话文教学开始,就有人在探索独立于阅读的写作教材。有人作过统计,我国先后编写了七套以写作能力为核心的教材,但最终没能形成体系得以流传。当前,阅读和写作合编,从某种程度上说,写作沦为阅读的附庸。当前的阅读教材,是以“人文”或“内容”主题来编排,不是以语文能力为主线来编排,这种框架下的作文教材,势必无法进行系统的写作教学。叶黎明博士在《写作教学内容新论》最后一章中提到,理想的写作教学内容,应该是课程目标指引下,课程内容的科学化,然后才是具体教学内容的情境化处理。也就是说,我们的写作教学,首先要将课程目标进行重新梳理,然后确立“以写作能力为核心体系兼顾阅读”的课程内容框架――每单元,有一个核心的写作能力点,所有的文章,都是按照写作能力点来选编,而不是以人文主题来选编。这样的框架,在潘新和先生的《写作:表现与存在》一书中阐述得很清晰,读者可以去深入阅读。目前的语文教材编排,估计难以实现“写作中心”,我们可以尝试着建立攻关小组,合作研究,尝试走自己的路。

《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师难教,学生怕写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真实表达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现在课程标准强调语言的运用与实践,是否可以考虑构建以写作为中心的语文教学的培养体系?

管建刚:学生怕写作文的根本原因,是我们不让孩子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话,写他们自己的那点儿事。学生不是在写自己想写的话、想写的事,而是在揣摩,老师要我怎样写、写什么样的内容才符合老师的要求,我才能交差,才能获得比较高的分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跟“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是一回事。兴趣的激发,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至于“观察生活”,我以为,重要的不是观察,而是“留心”。没有一个写作的人是靠“观察生活”,“观察”出来的。写作和生活从来不是“观察”和“被观察”的关系,两者是浑然一体的。引导学生“真实表达”的关键因素,是放下所谓的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放下所谓的正确的价值观。这个“放下”,不是说教育不要“健康”,不要“正确的价值观”,而是不要用这些去“套住”学生的笔。不要将思想品德教育跟作文教学,死死地捆绑在一起。一个人有怎样的思想、情趣,这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思想和情趣本质上是靠“影响”的。影响是个慢过程。一个思想、情趣不高的学生,作文里,你偏要他有高雅的情趣、向上的思想,他除了伪装,还有什么路可走?我一直以为,将真实的自己袒露在文字的世界里,那种“真实”,就是最大的健康。

何 捷:害怕写作的外因:命题难,命题教学无效;单兵作战式的写作模式造成难度增加;与生活的割裂,应试压力大,没有给儿童空间,闭门造车带来困难;教师指导的方式错误,造成困难叠加;评价的唯美追求,造成人为困难。

内因有写作的各种不良心理,如:应付心理,畏难心理,依附心理,厌倦心理,定式思维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真实表达的关键因素是持有童心。所谓教,就是想方设法呵护童心,发掘童趣,倾听童言。

不提倡如“以写作为中心的语文教学的培养体系”等任何偏颇式的体系构建。写作,考量的是综合素养。任何中心都是一种倾斜,唯独以儿童为中心除外,但这又何须说呢?原本,我们就应该这样去做。中国的教改问题就在于理念多于实践,大于实践,代替实践。

张祖庆:“教师难教,学生怕写”的根本原因,是教师都是为教作文而教作文,学生为写作文而写作文,没有真正认识到“为什么要作文”。教作文是为了分数,写作文也是为了分数,于是,作文就游离于生命。人,怎么能把游离于生命之外的事情做好呢?反过来,一旦师生认识到:作文,是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作文是生命存在的证明,作文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自然而然,师生都会将写作文视为一种需要,如此,作文就不难教了。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真实表达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我以为就是训练儿童的“敏感性”。敏锐地捕捉生活中一切可以与大家分享的写作因子,然后用自己的话语,把自己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与他人分享。

“构建以写作为中心的语文教学的培养体系”,不是课标强调了“语言的运用与实践”才有人提出的,其实,这样的声音一直没有间断过,只是因为这样的声音“非主流”,而没有成为当前的“主流”。其实,日本的国文教科书,就是以写作为核心编写的,日本的语文教学,也是以写作为中心的。现在,新课标在阐述语文课程性质时突出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为建构“以写作为中心的语文教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如何去建构这个体系?我想,最理想的状态,应该从“顶层设计”开始。语文教学的高层人士,要高屋建瓴地从“课程目标”、“课程框架”、“教材编写”、“学业评价”等这几个维度,进行系统设计。否则,教师们还是会在“以阅读为核心”的老体系中,“旁逸斜出”地小打小闹,无法真正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当然,在课程框架还没有做较大改动的前提下,一线教师不妨尝试着站在“写作”的角度教“阅读”。当然,“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也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如何把握这个度,老师们可以参阅王尚文先生关于“此为之一,而非唯一”的深刻观点(具体见《小学语文教师》 2013年第4期)。

《新课程研究》:作文的习作前指导与习作后指导哪一种更切合学生实际,更具有实践操作性?习作教学的有效指导与学生动笔写作的时间比例各为多少比较合适?以2个学时来构成一个完整的作文指导、构思、习作、修订的全过程,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模式与探究吗?

管建刚:对于真正懂得写作之道的教师来讲,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指导,两者没有什么区别。我一直倡导“作后讲评”重于“作前指导”,然而,要我上“作前指导”也可以,效果可能也很不错。原因是,我终于渐渐进入了懂儿童、懂儿童作文的状态。对于还不太懂写作之道的人来讲,我主张“习作后指导”,也就是“作后讲评”为主。那么,怎样算懂得写作之道,或者说怎样算不懂的写作之道呢?回答三个问题可以考证:一是你有作文知识系统吗?二是你有作文训练系统吗?三是你有作文实践系统吗?――倘若这三个问题回到的都是“否”,那就老老实实地上“习作后指导”,教学“习作后的指导”要求你去研读学生的作文,你在不断研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会逐渐懂得儿童和儿童写作的“道”。

何 捷:我主张“写作教学进行时”全程实施教学,其基本概述约1万字(具体见《语文教学通讯》2013年7、8月合刊)。

习作教学的有效指导与学生动笔写作的时间,不存在数据比例,总体说:应该是大量的,高频率的表达实践要成为课堂主旋律。表达实践包括:说和写。作文课,就是表达课,教作文,就是引发表达,辅导表达,促成表达,提升表达。

写作教学的课时,不应该以“2”或者“1”课时来界定与衡量,写作,是一件弹性很大的事,要视学情而定。强硬分为1个或者2个课时完成,没有弹性的设计,都不是学情本位的教学观。以学定教,学情本位才是王道。

张祖庆:我认为“作前指导”和“作后指导”要分年龄段和不同文体来把握。低中年级孩子,写作处于起步阶段,宜多用“作前指导”――导兴趣、导思路、导方法;高年级孩子,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宜多用“作后指导”――针对问题,对症下药,有效提升。写人记事一类的常见作文,文章的体式感基本不需要教,这样的作文,宜“作后指导”;应用文、读后感、观察日记等形式比较独特的一类文章,如不在作前进行指导,则孩子容易在格式或者基本写法上出问题,这一类作文,宜“作前指导”。

关于写人的作文 篇七

【关键词】新课标 个性化写作教学 内涵 实现 生命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77-01

新课标“关于必修课程的教学”章节中明确指出:写作的目的是“表达交流”,其本质性内容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写作过程是认识过程,也是走向自觉、完善自我、不断成长的过程。 正如余秋雨先生曾经说的那样,“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和生命之间表达和沟通的训练。”可以说写作个性化是新课标谈得最透的话题。

传统的写作教学普遍存在一个错误观点,即认为写作教学就是教授学生写好文章,其实这是应试教育在写作教学中的体现。迫于升学的压力,学生长期受困在家校两点间单调的生活里,没有机会呼吸社会人生的新鲜空气,因而难以萌生人文精神的萌芽,难以汲取精神家园的丰富营养。写作教学远离生活,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再加上一些教师过分注重写作的功利性,忽视了写作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与创造活动,扼杀了学生的人格张力与创造精神,使学生陷入平庸,显示不出些许个性活力。而新课标提出珍惜学生独特的感悟,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发展。这对我们的写作教学是根本的方向性的指导。

个性化写作教学是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出发点,结合现作理论,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写作活动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发展的一种写作教学方式。

首先在思想观念的层面,表现为尊重学生的生命样式。认识世界和自我的水平是写作质量高低的关键,而这种认识水平与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直接相关。写作教学首先应该在培养这些能力的方面下功夫,这一点与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是相一致的,每个版本都注重激发考生“能力点”,对“能力点”的考查首先是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再者就是考查考生对人生、事物的一种认知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从而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变。

从方法层面看,个性化写作教学同时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它旨在构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新思维,开拓教学新视野。师生双方默契配合的写作教学,如同开阔的精神地平线上导与驰的艺术。它彻底改变了“思想先行”、“主题先行”的写作教学思想,提倡真实自由的写作,写出真实的自我,塑造健全的人格。一言以蔽之,这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命题在写作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1.回归生活,激发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 而生活是写作动力、兴趣产生的土壤,两者相辅相成,是鱼与水的关系,缺一不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关起门来讲授写作知识、操作技巧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让学生走出教室,留心观察,体验自然、感悟人文、积淀情思,去发现生活的真谛,尤为重要。不过这“生活”不啻是写作主体所感觉到的“事相”,主要是与其心灵发生了价值联系、激发其思绪的那部分生活。正如苏轼在谈自己的创作时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 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换言之,只有找到了写作主体与生活的契合点,才能赋予作文鲜活的生命和鲜明的个性。因此,所谓“通过写作去表现生活”,最终就是“通过写作去表现真实的自我”。因此教师需要注意的要义是尊重学生个体的发现和选择,引导其从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出发,去“发现”生活现象中存在的哲理,去“发掘”人与社会的奥秘和意义。

2.注重积累,提倡独创性的借鉴。这里的“积累”除了上文提及的生活阅历和生活体验的积淀外,侧重指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拓展和相应练笔。新课标在弱化语文学习其他刚性指标的同时,着重强化了课外阅读的刚性指标,即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是引人注目的。这一强化除了在宏观上可以促成学生的人格文化之提升外,一个具体的指向就是配合写作教学。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就是吸纳与倾吐的关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实验研究已经表明学生充满趣味的课外阅读对发展其写作能力,远胜于机械的写作训练。另外,建立在持续的、大量的课外阅读基础上的练笔,形式随意,短小轻松,对于丰富学生词汇量、提高其驾驭语言能力、养成个性化的写作习惯,具有显著的功效。然而在整个积累借鉴的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引导学生冷静而客观地评价阅读材料,不易受自己情绪和他人评说的影响。因此,在阅读和写作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敢于大胆错误结论,敢于审慎地提出新思想、新见解。这种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3.激励评价,闪现个性火花。每个人都有自我欣赏和自我完善的本能,作文讲评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应着眼于人,关注学生潜力和个性。中学生的作文不可能像作家的文章那样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也不是人人都有公开发表文章的机会,但是如果教师采取适当的方式,也可以让很多学生都能从写作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作文讲评应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优秀层次的学生,讲评重在观察,思维方法和写作技巧上点拨,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注意鼓励的分量,提高鼓励的效能;对作文层次较差的学生,讲评则从观察,字词句等最基础的方面详加指导,鼓励他们增强信心,迎头赶上,坚持“沙里淘金”、“扬长避短”等原则,善于捕捉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热忱鼓励。我国古代大教育家颜渊说过:“数子十过,不若奖子一长,数过不改,徒伤其心,奖长易劝是全恩。”评价激励得法,会形成良性循环,促使学生的创新写作不断获得神奇功效。

总的来说,个性就是差异,个性化写作教学的关键就在于不能忽视并善于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因为作文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技巧的传授,更是生命状态的燃烧和释放。我们的写作教学应该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和尝试,确立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地位,重树他们作为个体生命的写作权利和尊严。

参考文献:

[1]秦训刚 蒋红森主编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第266页。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最新范文

秋天第一杯奶茶发朋友圈文案【优秀8篇01-22

最新对同学评价50字(优秀5篇)01-22

写人记事作文600字优秀6篇01-22

我最好的老师作文优秀5篇01-22

我对妈妈的爱作文精选6篇01-22

妈妈的爱作文600字【10篇】01-22

关于妹妹的作文精选【优秀5篇01-22

我的妈妈作文【优秀9篇】01-22

给妈妈的一封信优秀作文400字【精彩7篇01-22

给妈妈书信作文400字(精彩7篇)01-22

31 333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