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优秀9篇)

2023-12-14 15:40:43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书包范文小编精心为大家带来了二年级数学《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优秀9篇),希望能够为朋友们的写作带来一些参考。

的乘法口诀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三册72页例1、73页例2及有关的练习。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7的乘法口诀。

2。 要学生会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有联系的乘法算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口诀的结构和规律。

教学难点:突出四七二十八和六七四十二两句口诀。

教 具 :①7条小鱼图;②口算卡片;③自制投影片;④4个小信箱。

学 具 :每个学生准备25个三角形。(用纸剪成的)

教学过程:

1。 复习

1。 对口令。(开小车对已学的1——6乘法口诀)

2。 出“6×5”并提问:“6×5”表示什么意思?被乘数是

多少?表示什么?乘数是多少?表示什么?

1 www.shubaoc.com 。 讲授新课

1。 做72页准备题。每次加7,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1。 、出示准备题到黑板上,教师说明题目要求后,指名学生到黑板填写。

2。 、评讲。问:1个7是7,几个7相加得14?3个7相加得多少?

4个7、5个7、6个7、7个7呢?(重点突出4个7

是28,6个7是42)要求全班齐读三遍:4个7是28、6个7是42。

1。 教学课本72页例1。

1。 出示1条小鱼图。同时创设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一天小红跟着她爸爸去钩鱼……引导学生看用三角形拼成的图。)

提问:“1条小鱼由几个三角形拼成的?有几个7?怎样写成乘法算式?谁能根据算式编出口诀?”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1个7 7×1= 一七得七

2。 出示2条小鱼图,学生动手操作需要几个三角形,并仿照

上面的问题提问。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个7 7×2= 二七十四

3。 摆3条小鱼用了多少个三角形?有几个7?怎样写算式和编口诀?(出示第三条小鱼图)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个7 7×3=三七二十一

4。 依次出示4条、5条、6条、7条小鱼图,提出和上面相类似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在书上填完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4个7 7×4= 四七二十八

5个7 7×5= 五七三十五

6个7 7×6= 六七四十二

7个7 7×7= 七七四十九

板书完,4个7和6个7要求开单、双号火车来读,加深认识。

5。 齐读一遍口诀,再开火车读一次。

6。 引导学生观察乘法算式和口诀,找出规律。

A:看乘法算式的被乘数都是什么?从而导出课题。(并板书:7的乘法口诀)

B:7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口诀的前半部分表示什么?后半部分又表示什么?

C:每相邻的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几?(相差7)为什么?

1。 做73页上面“做一做”的题目。

1。 看1991年月份日历表进行口答。

2。 看横式写得数,并提出7×4=28,7×6=42这两个

式子的得数是根据哪两句口诀想出来的?

3。 做完后提问这些式子还可以怎样算比较简便。(看成几个7)

做到第3题时,同时出示多练题。(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做)

多练题:

①、7×2+7+7=7×( )

②、7×2+1+2+3+4+5+6+7=7×()

1。 教学课本73页例2。

1。 出示题目:“7×4=”

2。 提问:“用哪句口诀想得数?”(四七二十八)

3。 如果交换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算式变得怎样?(4×7)

4。 4乘以7等于几?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8”。

5。 7乘以4和4乘以7的得数相同都是“28”,它们可以

用哪一句口诀来计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口诀:四七二十八

1。 做73页练习的第1题。

7×5= 7×6= 7×2=

5×7= 6×7= 2×7=

口诀: 口诀: 口诀:

1。 巩固练习

1。 看卡片说得数。

7×1= 7×4= 3×7= 6×7=

2×7= 7×7= 5×7= 7×5=

4×7= 1×7= 7×2= 7×6=

2。 师生对口令。

1。 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的乘法口诀,共有()句。

2、每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

3、还学会了用一句口诀计算( )道有联系的乘法算式。

2。 做游戏

1。 小邮递员送信,用算式卡片当信。(一边放音乐,一边组织小邮递员送信,送完后进行小结表扬。)

2。 夺红旗。(看哪一队算得又对又快,其他同学为参赛的同学加油,增强气氛。)

1。 布置作业

1。 背7的乘法口诀。

2。 做课本第74页第2题。

另附板书:

7的乘法口诀

例2 7×4=28 口诀:四七二十八

4×7=28 口诀:四七二十八

二年级数学上《7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内容】

7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借助已有知识经验,编制7的乘法口诀,经过观察发现口诀规律,熟记口诀,并能够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简单问题。

2、在编制口诀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积累学习经验。

3、体会乘法口诀的优势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7的乘法口诀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口诀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七巧板、图表、小卡通图片、习题卡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你们还记得吗?老师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看你是不是真的会了,准备好了吗?

看图列式,并说出口诀。(出示第二张课件6道计算题)

根据口诀填一填。(出示第三张课件)

二、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

(1)、启发引导:

师:这些题都做对了,说明大家对1-6的乘法口诀掌握得非常不错。作为奖励,老师送给你们每人一副七巧板,希望你们一会儿能好好地利用它。(出示第四张课件)谁知道一副七巧板有几块拼板?

生:7块

师:这七块小拼板特别神奇,可以拼出各式各样的图案。你们看,这是老师拼出来的图案,像什么?(出示第五张课件)

师:谁能说一说,拼一个图案用了几个7的拼板,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

预设:用乘法算式表示1×7=7,7×1=7。(板书:1×7=7,7×1=7,教师完成黑板上的表格。)

(2)、自主学习: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发挥你们的想象力,用你手中的这一副七巧板拼出你喜欢的图案,拼好后给你的小组成员展示一下,并把它们放在组内的贴板上。(组内人员数量不同。)

①列算式

汇报展示:请第一小组学生上台展示作品(2人),教师提问“你们拼的是什么?用了几块拼板?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

预设:拼两个图案用了2个7的拼板。用乘法算式表示2×7=14,7×2=14。(板书:2×7=14,7×2=14,教师填表。)

同理引导各组学生说出拼三个图案、四个图案、五个图案、六个图案、七个图案各用了几个7的拼板,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出示第九至第十三张课件)

师:为什么7个图案用了49块拼板只列出一个算式,还有没有第二个算式?为什么?

②编口诀

师:黑板上列了这么多关于7的乘法算式,你能猜一猜咱们今天学习什么新知识吗?(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你能给这些算式编个口诀吗?第一行这两个算式谁先来?

预设:一七得七

师:这句口诀能帮我们计算出哪两个乘法算式呢?

预设:1×7=7,7×1=7

师:下面这两个算式谁能来试着编口诀?

引导学生说出其他口诀。

师:每句口诀都能写出两个算式,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师:全班一起大声读一读你们自己编出来的这几句关于7的乘法口诀吧。

③找规律,记口诀

师:观察第一列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预设1:第一个乘数由小到大,后一个比前一个都大1。

预设2:第二个乘数都是7。

预设3:积由小到大,后一个比前一个都大7。(给出评价,实施激励。)

师:为什么最后的得数相差7?

师:你们的眼睛可真亮,发现了这么多规律和奥秘,现在用你发现的这些规律自己试着记一记这几句7的乘法口诀。

师:哪句最好记?

师:哪句最难记?

师:谁有好办法帮他记住这句口诀?

师:现在你有两分钟的时间再记一下这些口诀,一会儿老师请同学上讲台来试着背一下。

三、巩固练习:

1、基础题:

(1)放气球:简单计算(出示第十四张课件,共8题)

(2)填空:(出示题卡)

(3)孙悟空:根据情境中的口诀写出相应算式(出示第十五张课件)

2、提高题:

解决问题:把奖励给学生的小图片贴在黑板上,看图列式

(1)猪八戒吃西瓜(7×6=42)

(2)小猫吃鱼、逮老鼠(5×7=35、7×4=28)

(3)二年一班同学这节课共获得多少个气球(3×7=21)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利用课下时间再好好记一记。

【板书】

7的乘法口诀

图案个数

1

2

3

4

5

6

7

拼版块数

7

14

21

28

35

42

49

1×7=77×1=7一七得七

2×7=147×2=14二七十四

3×7=217×3=21三七二十一

4×7=287×4=28四七二十八

5×7=357×5=35五七三十五

6×7=427×6=42六七四十二

7×7=49七七四十九

《7的乘法口诀》教案 篇三

教学重点:

总结、归纳7的口诀并会运用。

教学难点:

7的乘法口诀的总结和归纳。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瓢虫吗?说一说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见过瓢虫?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交流后,教师介绍七星瓢虫。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七星瓢虫身上有什么数学问 题?学生观察6页情景图,师:观察这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汇报后,师谈话:我们已经学过2—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就利用七星瓢虫身上的七个星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出示课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1. 学生自己试着总结7的乘法口诀。

2. 小组交流后小黑板板演。(教师巡视,随机提问。)

3. 全班交流,小组讲解员讲解总结口诀的方法和过程。

4. 学生在书上书写7的乘法口诀。

5. 观察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说一说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然后讨论:如果总结某一句口诀该怎么办?如想知道四七是多少,你有什么办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三、专项练习

1. 自己记忆7的乘法口诀。

2. 练一练1题对口令。

四、课堂小结

师:回想我们刚才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和问题?

五、综合练习

1. 练一练第2题:孔雀开屏 先让同学把得数写在书上,然后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是让学生用口诀来计算乘法算式。

2. 练一练第3题:找朋友。教师课前准备找朋友活动中写有算式和得数的卡片,发给同学们,看谁能很快找到朋友,大家一起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然后让所有同学在书上连线。

3. 练一练第4题:直接把得数写在课本上,交流时说出用哪句口诀计算。

二年级数学上《7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育

21jy_1155220435 2021-09-29 00:27苏教版5.09M 3个学币1星级

二分数乘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计算分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通过学习分数乘法的计算,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能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奠定重要基础。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与分数相乘、分数连乘以及倒数的认识。教学要求是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表示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能应用分数连乘计算和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1课时分数与整数相乘

教材第28~29页例1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相同,初步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重点: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方法。

难点: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数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开始来学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复习:(1)5个12是多少?怎样列式?

(2)++=++=

学生做完第(1)题后,提问: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做完第(2)题后,提问:这两道题各有什么特点?

师:计算第(2)题第2个算式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师: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与整数相乘。(板书课题。)

1.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1中长方形直条图,标注出长是“1米”。

师:做一朵绸花用米绸带,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这个已知条件吗?

出示问题: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绸带几分之几米?

师: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来吗?(先由学生回答,再涂色。)

师: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生:++。

师:求3个相加的和还可以用乘法计算,你会列式吗?

生:3×。

教师板书:×3或3×。

师:这个算式中的是什么数?式中的3是什么数?

师:由此可以看出,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1)学生尝试计算×3。

师启发:×3的积是多少?你能联系已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说明吗?

生:。

学生试做,教师启发总结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

师:×3=,由此你发现分数与整数相乘是怎样计算的?

生:用分数的分子乘整数,所得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原分数的分母作为积的分母。

师:以后计算分数乘整数时,不必再写加法算式,直接根据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2)解决例题的第(2)题。

师:小华做5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绸带几分之几米?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点评时明确: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时,要约成最简分数。

(3)总结计算方法。

师:比较刚才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交流。

小结:分数与整数相乘,把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出结果。

1.教材第29页“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按要求在图中涂色,然后列式计算。第2题指定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教材第32页“练习五”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教材第32页“练习五”第3~5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列出了哪几道算式?列出的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有什么联系?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1.课前对学生的估计过高,可能没关注到全局。这也提醒我,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2.对学生的多样思维应加大评价力度。评价一个学生,要适时、适当,决不能敷衍,更不能抹杀,否则可能会压制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有待加强。

3.在课后巩固的作业设计中,我本着“精”的原则,尽量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去设计一些题目,做到精讲精练。既学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

第2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材第29~30页例2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

2.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课件。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复习: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 ×1 ×5

师: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与整数相乘,说一说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指名回答,教师补充。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例2花朵图,然后出示条件:

小星做了10朵绸花,其中是红花,是绿花。

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白是10朵中的,然后出示问题。

(1)红花有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求红花有多少朵,就是求10朵的是多少朵。

师:怎么列式计算呢?(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生:10÷2=5(朵)。

师:为什么可以用上面的算式计算?

生:10朵的是红花,把10朵花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红花。

在此基础上指出:求10朵的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说明要求,学生列式解答。

(2)绿花有多少朵?

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涂一涂,借助涂的过程理解求绿花有多少朵,就是把10朵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决。

生:10÷5×2=4(朵)。

在此基础上指出:求10朵的是多少,可以用10×来计算。

师:求10朵的是多少,也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计算10×时要先约分,实际上也就是先用10÷5,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2,求出2份是多少。

(3)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师: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计算,你明白了什么?

引导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1.教材第30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涂色,然后列式解答。

2.教材第30页“练一练”第2题。

通过填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教材第32页“练习五”第6~9题。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学习了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不完全相同,需要加以拓展。计算方法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推导过程比较复杂,学生较难理解。它也是今后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难以理解,可适当补充一些变式训练来帮助学生理解,以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

第3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第31页例3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继续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丰富对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拓展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

难点:用分数乘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课件。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例3中的条形图。

师: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图中的数量关系。如:把黄花朵数看作单位“1”,红花是黄花的,绿花是黄花的(或);把红花朵数看作单位“1”,黄花是红花的,绿花是红花的等。

1.教学例3第(1)题。

出示题目:黄花有50朵,红花比黄花多,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思考: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图中的哪个部分?它是哪种花朵数的?也就是多少朵的?

追问:50朵的是什么?

指出:“红花比黄花多”,是把黄花朵数看作单位“1”,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50朵的。

指名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0×。

师: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完成计算。

2.教学例3第(2)题。

出示题目:绿花比黄花少,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

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

追问:“绿花比黄花少”这个条件中,要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要求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就是求多少朵的?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时,关键是什么?

指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时,关键是弄清这个分数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的。

1.教材第31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提示可以先按要求画一画,再完成填空。)

2.教材第33页“练习五”第10题。

先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再把数量关系补充完整。

3.教材第33页“练习五”第11~15题。

独立解答,交流思考过程,集体订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怎么样?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在以前没学分数乘法的时候,我们是先求出1份的量再乘相应的份数来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从课堂反馈看,刚开始的时候有一小半的学生还是不习惯用分数乘法计算,还是把它看成份数去理解。但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后大多数的学生在列式时已经很自然地把单位“1”的量与它的几分之几相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4课时分数与分数相乘

教材第34~35页例4、例5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知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算理。

课件、长方形纸。

1.计算下面各题。

4× 7× ×4 ×12

2.说说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小结:分数和整数相乘,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3.课件出示:×。

师:这道题与之前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1.教学例4。

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4题、图。

师:画斜线的部分是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大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引导学生明确:左图中斜线部分占的,右图中斜线部分占的。

师:求的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求的呢?

师: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

(打开教材第34页完成填空。)

师:根据填的结果想一想怎样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

生: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2.教学例5。

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5题、图。

师:×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师: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结论计算这两道题吗?

学生试做,订正完后师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呢?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纸上先涂色表示,再画斜线表示的和的。看看操作的结果与你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3.归纳总结。

师:比较刚才计算的每个积的分子、分母与它的因数的分子、分母,你有什么发现?

归纳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4.完成教材第34页“试一试”第1题。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5.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推广。

请同学们先完成“试一试”第2题的填空,提醒学生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来计算。

讨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1)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

(2)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3)也可以把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

1.教材第35页“练一练”。

引导学生直接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2.教材第37页“练习六”第1题。

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列式计算。

3.教材第37页“练习六”第2~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分数与分数相乘怎样计算?

本节课主要教学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个意义获得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引导学生在直观图的支持下,在分析比较、探讨交流的环境中逐步发现规律,在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中完善方法、构建方法体系。通过学习,有些学生虽然掌握了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错误较多,约分的方法也不能掌握,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加强计算的训练,熟练掌握计算的方法。

第5课时分数连乘

教材第35~36页例6及相关练习。

1.学会计算分数的连乘,并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技巧。

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计算能力,提高分数乘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重点: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连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

课件。

1.口算。

×6=×=10×=×=

2.师:请同学们说说分数乘法怎样计算?怎样约分计算比较简便?

师:同学们都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连乘。

(板书课题:分数连乘。)

1.课件出示教材第35页例6,理解题意。

师: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同桌互相交流。

2.画图分析。

教师先画一条线段,表示一班做绸花的朵数。

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用线段表示二班做绸花的朵数?教师引导学生画一画。

师:你会用线段表示三班做的绸花朵数吗?

学生独立画一画。

3.列式计算。

(1)师:要求三班做了多少朵,要先算什么?

生:先算出二班做的朵数,再计算三班做的朵数。

(2)师:怎样列式呢?

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板演。

生:135×=120(朵) 120×=90(朵)

(3)分布算式可以列成综合算式135××。

师:这样的乘法算式你会算吗?

讨论计算过程。

师:有没有不同的算法?

比较不同算法。

师:这两种算法各是怎样算的?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4.归纳方法。

师:今天学习的分数乘法和以前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1.教材第36页“练一练”。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订正,交流算法。

2.长方体的长是3米,宽是米,高是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3.教材第37页“练习六”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4.教材第38页“练习六”第7~9题。

引导学生先分析题意,再列式计算。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连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今天教学分数连乘,从例题看还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学习时比较轻松。

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画线段图上,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并画出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条件中单位“1”的转换,分析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对于分数连乘的计算,有一些学生约分时不太熟练,感觉速度较慢。

在课后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中发现有个别学生是先把两个分数相乘进行计算的,这样的计算我觉得可以理解成是把间接的分数表示转化成直接的分数表示。总的来说,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不理想,希望通过多做题来补救。

第6课时练习课(分数乘法)

教材第38页第10~15题。

1.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能够正确地计算分数乘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正确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生:知道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

1.教材第38页“练习六”第10题。

引导学生复习单位间的进率后,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

2.教材第38页“练习六”第11题。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观察每组数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概括:一个数与比1小的数相乘,积小于原数;一个数与比1大的数相乘,积大于原数。

3.教材第38页“练习六”第12~14题。

独立完成后订正。

4.教材第39页“练习六”第15题。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鱼缸里有水多少立方米,需要哪些条件。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本节课作为分数乘法的一个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巩固的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法则以及分数应用的相关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自己的角色真正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习题中,我所选择的习题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不足之处:在教学中对学生评价的语言不够到位,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因而课堂气氛不是特别活跃。

第7课时倒数的认识

教材第36页例7及相关练习。

1.认识倒数的概念,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2.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

重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难点: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课件。

师:在我国的文字里,有很多有趣的汉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找找看。(课件出示有趣的汉字:呆和杏、吴和吞……)

师:你们发现这些汉字的特点了吗?(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汉字上、下交换位置以后,就成了新的汉字。)

师:在数学中也有这样的现象,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倒数。(板书课题。)

1.教学例7。

(1)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例7。

师:下面的几个分数中,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

生:×=1,×=1,×=1。

(2)引出概念。

师: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如,和互为倒数,也可以说是的倒数,是的倒数。

(3)师:你能举例说明还有哪些数互为倒数吗?

学生举例来说,教师及时评议。

追问: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要说“互为倒数?”

2.教学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观察上面倒数和原数的关系,想一想,一个数的倒数与原数相比,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师: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师:5的倒数是几?1的倒数是几?

追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

指出: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的积都不会是1,所以0没有倒数。

总结:除0以外,在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3.完成教材第36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指出:分子是1的分数,它的倒数就是分母;整数的倒数就是这个整数作分母,分子是1的分数。

1.教材第39页“练习六”第16题。

学生在书上填空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39页“练习六”第17题。

指名口头回答。

3.教材第39页“练习六”第18题。

学生在书上填空后,集体订正。

4.教材第39页“练习六”第19题。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每一组数的规律。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本节课先让学生通过对几个分数的观察,找出结果是1的算式,再让学生举例,观察算式的特点,理解“互为”的意思,最后总结出倒数的意义。我发现像这样难度不是很大的内容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出倒数的意义,使学生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后有真正的收获。特别是通过对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发现了算式的特点,举例后进一步发现有这样特点的算式是写不完的。然后让学生仿照老师的样子,通过例子说倒数的意义,并强调“互为”,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说说怎样解释,这对学生掌握概念是非常必要的。

第8课时整理与练习

教材第40~42页的内容。

1.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清楚地认识。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3.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清楚的认识。

难点: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课件。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师:怎样计算分数乘法?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师: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师:举例说说你能用分数乘法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1.教材第40页“练习与应用”第1题。

学生先涂色再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40页“练习与应用”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3.教材第40页“练习与应用”第4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

学生独立解答,评讲时结合问题说说思考方法。

4.教材第40~41页“练习与应用”第5~8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说思考的过程。

5.教材第41页“练习与应用”第12题。

(1)引导学生读懂题意,使学生明确:要求妈妈的身高,必须先求出小明的身高。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评议。

6.教材第42页“探索与实践”第14题。

学生自己探索规律,全班交流。

7.教材第42页“评价与反思”。

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交流。

在这节课上,我们完成了哪些任务?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本节课作为分数乘法基础知识的整理与练习,为了达到本节课预定的目标,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整理与练习课的条理性和系统性。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分数乘法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用分数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7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7的乘法口诀。

3、在自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4、培养学生从小观察生活,联系生活,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编、记、用7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自制幻灯片 表一

小测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A、齐背一到六的乘法口诀

B、示幻灯片(1)填空:

(1)6+6+6+6+6写成乘法算式是( )或( )。

(2)4个5是多少?

(3)2乘4得多少?

二、新授

过渡:大家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真好,背口诀的声音整齐而响亮,白雪公主听到了也带着她的七个小矮人正向我们赶过来昵!

(一)、探究规律,孕育口诀。

(1)(示课件: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快来数一数,他们都来了吗?

生齐数:1、2、3、4、5、6、7

(2)7个小矮人手里拿的是什么?(气球)气球上又有什么?(数字)

7 14 21 ( ) ( )( ) ( )

(3)观察7、14、21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接下来的数字是几呢,你会填吗?(示课件三)

(4)(指课件三)随机抽问,我们知道1个7是7,14里面有几个七?二十一里面有几个七?四个七是多少?三十五里面有几个七?四十二里面的几个七?四十九呢?

(5)我们一起来看屏幕上的数字,它们都和几有关?

(6)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七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

(二)、亲历7的乘法口诀编投制过程

(1)、师生共同编7的乘法口诀的前几句。(1×7和2×7)

1、师:老师用三角形摆出了一条小鱼,注意数一数摆这样的一条小鱼用了几个三角形?可以用一个什么数字来表示?表示几个几?你会用乘法计算吗?谁能根据列出的算式编出一句口诀?(老师边板书:1个7

7×1=7 1×7=7 一七得七)

2、老师摆2条这样的小鱼呢?表示几个几?你会用乘法计算吗?谁能根据列出的算式编出一句口诀?(老师边板书:2个7 7×2=14

2×7=14 二七十四)

3、提问:那如果三条、四条、五条、六条、七条小鱼呢?你能不能向学习1—6的乘法口诀,编一编7的乘法口诀呢?下面以同桌为合作小组,拿出表一,边编边把表一填好,看哪个小组编得最快、最好。

(1)、(小组合作,并完成下表)学生开展编口诀的数学活动。

几个7乘法算式乘法口诀

1个77×1=71×7=7一七得七

2个77×2=14 2×7=14 二七十四

反馈、交流(示课件第二个小鱼图)边完成板书(即上表),自查填得跟老师的是否一样,从上往下看,后一句口诀是前一句口诀的结果加几?,从下往上看,前一句口诀是后一句口诀的结果减几?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相差多少?如果不记得五七多少怎么办?(独立找规律)

你觉得,哪句比较好记,那剩下难记的有什么好方法帮助记忆呢?

齐读口诀,男女分开读,闭上眼睛齐背——对口令——同桌互背

填书(独立把书本第72页填完整)

练习

(1)、独立完成第73页第一题,后订正,随机抽学生问理由。

(2)第73页第三题,直接让学生口算并说出口诀

明确用一句口诀写出两句乘法算式。

三七二十一

六七四十二

3×7=21 6×7=42

7×3=21 7×6=42

(3)、第73页第4题,先让学生看图,找出条件和问题,注意训练学生完整的口头表达能力。

(4)、(小测:亲子活动环节)明确要求:请拿出小测题,先独立完成,后拿给家长批改、打分,然后安静地坐到位置上,数出前十名.

四、聚焦生活,多维应用。

过渡:大家表现得非常棒,也感谢家长的配合,其实7是个独特的数字,我国古代就与7结下了不解之缘。

(1)、课件出示《山行》,四句古诗一共有多少个字?用了哪一句乘法口诀?像这样一个句子有七个字的古诗,我们就把它叫做“七言诗”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2)、介绍我国医学认为7与女性成长的有关知识。

我国的医学家认为,7与女性的成长有关,一起看:

婴幼儿期:

7×1=□岁止儿童 期:

7×2=□岁止少年 期:

7×3=□岁止青年 期:

7×4=□岁止中年 期:

7×7=□岁止更年 期:

9×7=63岁止

老年 期:

63岁以后

(3)、不仅在古代,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与“7”有关的事物,如:算盘上每档有七颗珠子;每个人头上有眼、耳、口、鼻共7个孔;太阳光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音乐有七个音符;钢琴健盘一组有7个白健;七星飘虫身上有七个黑色的点;就是故事里也有7个仙女;7个龙珠;7个葫芦娃等。你能再举个例吗?

五、总结: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

(1)图中一共有多少个“□”

板书设计:

1个7

7×1=7

1×7=7

一七得七

2个7 7×2=14

2×7=14 二七十四

7个7

7×7=14

七七四十九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7的乘法口诀”是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把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设计为:1、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运用乘法的意义理解7句7的乘法口诀,学会并熟记这7句乘法口诀。2、多种形式记忆7的乘法口诀,利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节课我分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创设情境

七的乘法口诀,由于有前面1到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经历,整个学习模式也跟前面的学习差不多,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这节课我以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引入到课堂上,使学生置身于童话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颇有兴趣地投入的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利用学生原有的经验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课堂学习要与学生原有的经相联系,要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原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教7的乘法口诀时,考虑到学生已有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让学生以同桌为合作小组,共同协助自主编7的乘法口诀,放手让学生尝试找出它的特点,并用多种形式进行记忆,让学生联系以往的学习经验,去学习新的乘法口诀。

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设计了一些不同形式的练习来巩固知识,练习的趣味性较强,形式也比较丰富,希望能借此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时,考虑到家长开放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也考虑到让课堂的学习气氛活跃点,所以在练习完后我设计了“亲子活动环节”,

(4)班小朋友思维比较活跃,在老师的引导下,再放手让他们去找规律和举例时,绝大部份的学生非常积极,说出了许多连家长和老师都意想不到的答案,所以在“亲子活动”这一环节,许多家长情不自禁地参与到其中来。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的乘法口诀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教材74-76页例1,“ 算算填填”,练习十八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7 的乘 法口诀,并能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积。

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灵活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媒体使用:幻灯机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小船图片一张,折叠卡片,幻灯片,学生准备三角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幻灯出示口算题。

2×3= 5×2= 3×3=

4×4= 3×6= 1×4=

师:你们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啊!(生:想乘法口诀。)乘法口诀的作用这么大,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乘法口诀。(板书: 乘法口诀)

。出示准备题。

每次加7,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7

二年级数学《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篇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7的乘法口诀,并逐步提高运用口诀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体验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和来源。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7的乘法口诀,会灵活应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课件出示复习题:

1.看图列式计算并说口诀

2.根据口诀填一填

5×6=()()×3=6

()×4=24()×()=25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编口诀

(1)展示背景图。

用一副七巧板拼出图形,感受不管怎么拼,每个图都有7块板。

(2)填表格。(课件出示7个图案及表格)

图案个数1

拼板块数7

①让学生根据图案,独立填表。

②汇报交流:说说是怎么填的,有什么发现?

预设:学生可能根据每个图案的块数,用连加的方法算出结果。发现每增加一个图案,拼板块数增加7块。

(3)列式编口诀:

教师引导完成7的乘法口诀前两个。

学生类比独立完成剩余口诀的编写,完成在教科书72页。

(4)集体展示讲评

指出一到两个让学生说一说意义。

2.多种形式,记口诀

(1)读口诀。说说有什么好方法快速记住口诀。

(2)对口令。师生玩对口令游戏,老师说口诀的上半句,学生说口诀的下半句。

(三)运用新知,巩固口诀

1.基础应用

(1)完成教材第72页“做一做”。

学生计算出结果后,说说用了哪句口诀。

(2)看日历算天数。(教材第73页练习十七第1题)

让学生认识一个星期7天,2个星期多少天?3个星期呢?学生列式计算。

(3)开火车口答。(教材第73页练习十七第2题)

3.拓展延伸

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桶奶粉?

学生可能的列式:7+7+7+5=26(个)7×3+5=26(个)7×4—2=26(个)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 7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7 的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2、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交流的意识。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 7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1-6的乘法口诀。

学生开火车按顺序一人背一句。

2、说口诀算得数

2×3=    4×2=  1×6=  1×4=   3×5=  等等

同学们,口算能得这么快,主要是因为谁(乘法口诀),所以说乘法口诀的作用可真大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创编口诀

1、出示七巧板,副七巧权是由几个小图形组成的(七个图形组成)。只要同学们开动脑筋,这七个神奇的图形就会变出许多美丽的图案。

2、出示七巧妙板拼的图案,猜猜都拼出什么了?(鱼,帆船,猫,机器人……)

3、一个图案需要7块拼板,是1个7。两个图案就是几个7相加?(2个)2个7相加是多少?那么,3个图案,4个图案又需要多少块拼板,同学快速把书翻到72页,独立完成书中表格。

4、开火车汇报填写表格。

5、同学们,求几个几个是多少?我们用什么法解决?那么,1个7是7,怎样用乘法表示?根据我们学习1-6乘法口诀的经验,如何来编这句乘法口诀? 2个7,3个7,4个7……又怎样用乘法表示,它们对应的乘法口诀又是什么?

6、出示学习提示,指生读,明确自学要求。

7、同桌交流自己填写的乘法算式与口诀,看看与同桌有不一样的地方吗,看看问题出在哪?

8、同桌一起汇报,一人说乘法算式,一人说对应的乘法口诀。

9、指生读一遍7的乘法口诀。

10、全体学生齐读一遍7的乘法口诀。

11、同学们,仔细观察7的乘法口诀,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12、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自由背诵7年乘法口诀。

13、老师看到同学们刚刚背的非常认真,给大家带来一段小故事娱乐一下。我们都知道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吧,那里本领最大的是谁?(孙悟空),它呀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呆了七七四十九天,炼就了火眼金眼,在取经的路上,看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最后取得了真经。从老师的这段故事里,你记住了几句乘法口诀?(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

14、记口诀,不仅要找特点与规律,也可通过一些小故事记住它,现在,同学合作拍手节拍记住7的乘法口诀。

15、同学与老师合作玩拍手游戏,老师说前半句,你们说后半句。

三、巩固练习

1、看到同学们刚刚把7的乘法口诀背的很扎实,不知同学们能不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的计算中,请同学们把数学书轻轻翻到72页,独立完成做一做。

2、开火车汇报。

3、你发现了什么?

4、师小结:其实,交换乘法的位置,积不变。(生跟老师说一遍)

四、巩固测评

1、第一关

(1)口诀大比拼。

课件出示乘法算式,学生快速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

(2)算式大比拼。

课件出示7的乘法口诀,学生快速说出对应的两个乘法算式。

2、第二关

(1)出示一张日历

计算几个星期多少天

(2)出示一张没有数字的日历,你能算出这个月有多少天?

3、第三关

(1)出示《咏柳》这首诗。

除了题目,这首诗一共有多少个字?如果加上题该如何算呢?

(2)完成数学74页第7题。

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列出不同的算式。

4、第四关

学生独立完成数学书74页第10题

开火车说得数。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 72—74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积。

3.通过例题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齐背5和6的乘法口诀。

2. 回答:6×5是多少?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被乘数是几?表示什么?乘数是几?表示什么?

二、新课

1. 做教科书第64页的准备题。

教师出示方格图 ,同时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4页上面的准备题。请1名学生读题后,让大家把得数填在自己的书上。学生填完以后,教师边提问,边在黑板上填写。

“第2个格里填几个7相加的和?是多少?第3个格里呢?……”

2. 教学例1。

(1)出示1条小鱼图,并提问。

“这一条小鱼是由几个小三角形组成的?1个7是几?”

“1个7是7的乘法算式怎样写?你能编写一句乘法口诀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小鱼圈的下面板书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2)出示2条小鱼图,并仿照上面的问题提问。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在自己的书上把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

提问:“7乘2等于多少?可以编成哪句口诀?”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3)陆续出示3条、4条、5条、6条、7条小鱼图,同时让学生在自己的书上把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教师注意巡视。学生填完以后,指定一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填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教师板书:

7×3=21   三七二十一 7×4=28   四七二十八 7×5=35   五七三十五

7×6=42   六七四十二 7×7=49   七七四十九

教师:同学们填写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7的乘法口诀)

(4)齐读7的乘法口诀。

(5)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提问:

“7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相邻的两句口诀相差几?” “7的乘法口诀中的第2个数呢?”

“7的乘法口诀中的第1个数在乘法算式中是什么数?表示什么?”

3. 做教科书第65页上面“做一做”的习题。

(1)出示一页月历(或看教科书上的图),让学生观察。提问:

“一个星期有几天?两个星期呢?3个星期呢?……”

(2)做第2题。指定1名学生读出第1小题,再提问:“7乘3表示什么?等于多少?”

再指定1名学生做第2小题,也要求先读题,再回答表示什么?等于多少?

让全班学生把其余的题做在自己的书上,做完以后再集体订正。

(3)做第3题。先让每个学生独立做,订正时,指名学生读题说得数,再分别回答:

“7乘2再加7,就是7乘几?” “7乘4再加7,就是7乘几?”

4. 教学例2。

教师在黑板上写乘法算式:7×4

(让学生读出得数,并说出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教师板书得数和口诀。)

教师:7×4=28,4×7你会算吗?板书在7×4=28的下面

学生算出后,教师提问:4×7=28和7×4=28用的口诀相同吗?为什么?因为4×7和7×4都表示7个4或4个7相加,所以它们的得数相同,都可以用同一句口诀。

“可以同用哪一句乘法口诀计算?”学生回答后,教师在“7×4=28”和 “4×7=28”的后面板书:“四七二十八”。

5. 做教科书第65页例2下面“做一做”的习题。

(1)做第1题,先做第1组,指定1名学生回答:

“7乘5等于多少?5乘7等于多少?同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再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 教师指黑板上7的乘法口诀,同时让全班学生齐读。读后完,教师将乘法口诀中的得数擦去,再指题让全班学生齐说得数,先按顺序指,后打乱顺序指。然后再指定学生回答。教师再将黑板上7的乘法口诀全部擦去,指定2名学生背出7的乘法口诀。

2. 做练习十九的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再集体订正。

四、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会背7的乘法口诀了吗?大家一起来背一背。

(背七的乘法口诀)

最新范文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精选9篇】12-14

《颐和园》教学设计(4篇)12-14

减少垃圾及重新使用教学设计最新10篇12-14

杜甫《月夜》教学设计【5篇】12-14

六年级语文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12-14

人教版第四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优秀6篇12-14

《相反数》教学设计精选6篇12-14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最新4篇12-1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12-13

丰收了中班社会活动设计【优秀4篇】12-13

78 8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