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优秀5篇】

2024-02-08 06:24:45

教师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然后结合个人的教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出自己的教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漂亮的小编帮家人们找到的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优秀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用具:

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但在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

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

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休的吸引力。运动员举杠铃,举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火车头拉车箱,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

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组物体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是受力的。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现在请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推土机对土的推力;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

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两点。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是力。当有力出现时,应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尤其是注意认清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实验:吸铁石吸引大头针。

2、演示实验: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

四、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

教师: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

(2)实验: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

教师: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教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

(2)教师:乒乓球向我们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五、练习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篇二

【课堂学习】

活动一:比较物质的硬度

实验:用铁钉在肥皂上划一下,会看到。

现象表明。

由此想到了判别物质软硬程度的方法:不同物体间相互划一下,然后根据是否留下划痕加以比较。

硬度:不同物质的软硬程度是不同的,物质软硬程度的特性称为,它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活动二:比较下列物品的硬度

器材:玻璃、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铁钉、铜钥匙、铅笔芯等。

探究目的:比较物质的硬度,并按硬度大小排序。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将实验刻画现象填写在相应的方格中 实验结论:这些物质按硬度大小的排序是:、、、

活动三:对图6-13中的各种物品的导电性作比较

能导电的物品是

不能导电的物品是

活动四:分别说出图6-14中各图反映的是物质何种物理属性

abcde

活动五: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

状态、硬度和、、、、、、等。

活动五:阅读“生活·物理·社会”,谈谈你的体会。

活动六:完成“WWW”第1题。

活动七:完成“WWW”第2题。

活动八:看书本20页“综合实践活动”,并回答书本提出的问题

【课堂练习】

1.剪刀刀口,菜刀刀口都很锋利,可以用来剪衣服,切食品,它们一般都是用钢制作而不用木头制作,这是利用了钢的大的属性。在抗洪抢险中,解放军战士穿的救生背心,夹层里面填充的是泡沫塑料块,这是利用它的属性。

2.将橡皮泥、陶瓷、豆腐、粉笔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下列这些物体:橡皮、钢尺、塑料尺、纯净水、水银,试把它们分成二类,并写出分类的依据。一类:,其特征:;

另一类:,其特征:。

4.爱迪生经过无数次尝试,最终发明和改进了白炽灯丝,他最终选用了钨这种物质作为白炽灯灯丝,是利用了钨这种物质的特性。

5.古语云:“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说明自己有这个能力做某件事情。但就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句话中包含的物理道理是:。

6.下列哪种性质不属于物质的物理属性

八年级下册物理的教案 篇三

1、教材中关于机械运动的描述十分容易,但是对于同学来说却很抽象,因此本节课的开篇,我通过一些教学视频的利用,直观生动的使同学对于运动的熟悉变得很轻松,在此基础上,我带领同学做了一个在同学闭眼过程中推断我是否运动了的小试验,让同学真正的懂得,我们所认为的运动或者静止,就是按照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作为推断依据的,从而轻松突破这一难点。

2、在此基础上,我通过引导同学探讨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是相对而言的?如何推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先让同学通过看书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感知,再结合其次段视频的观察,最后让同学通过小组举行学习、沟通,并要求同学人人都要发言,我在各组间巡察指导。看到学生们都能够举出无数日常生活中现象和实例来说明上面的问题,是同学真正懂得了,我们所说的运动或静止都是依据情境中的某个特定的物体来说的,依据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今儿说明白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是相对而言的。再通过全班的汇报、总结。老师做容易的概述,并协助同学准时的订正在沟通中浮现的错误或片面的熟悉。同时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概括出参照物的概念、参照物挑选的办法及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等学问。这一节课整教学过程中同学都处在一种高兴的状态之中,学习效率很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足之处:

因为受课堂时光的限制,对于相对性的研究没有更多的深化,部分同学对这一学问的熟悉还不够。在喧闹的研究之后,没能给同学一定的静思时光,让同学重新理解这一问题和学问点。在同学的作业中仍然发觉参照物挑选不明,推断错误的现象。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难点】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预习指导】

1.我们用钢笔写字,时间久了,要清洗一下,回忆一下,清洗后清水还清吗?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2.你常看到妈妈在放衣服的箱子里放樟脑丸防虫蛀。过一段时间后,打开箱子取衣服,就会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回家问一下妈妈,煮咸鱼前是不是要在清水里泡一下,问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道理在哪里?

4.做一做。将饭盒用橡皮筋系住,用手向上提,然后将饭盒的底部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向上提起饭盒,观察橡皮筋的伸长有何变化,猜想一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提起饭盒后仔细观察它的下表面,再猜想。)

5.人们喜爱鲜花不仅是鲜花的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百花的芳香。春天的兰花香,夏天的茉莉花香,秋天的桂花香,冬天的腊梅香,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感觉到沁人心脾的芳香呢?

【学习过程】

问题:

1.从外表看连续的物体究竟是怎样构成的?

2.人们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物质的内部结构,又如何去研究物质的构成?

活动1:用放大镜观察笔迹

现象:

1.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2.这些微粒又是怎样构成我们看到的连续体的?

活动2: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

现象:

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活动3:酒精与水充分混合

现象:

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阅读课本那种物质的结构模型能支持上述现象;你选择第种。

一、分子

1.定义:

2.特点:

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m

二、分子运动的证据

阅读课本活动7.2观察图7-4;7-5;7-6;

1.你分别发现:①

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生活中还有哪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速度的计算

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场面描述:我校的100米决赛正在进行,小明勇夺冠军,同学都羡慕地说,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长跑竞赛中,运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服地说:小马跑得真快!

引导学生从事例中提出问题: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讲授新课

1、速度

组织学生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从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讨论得出: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快。

得出:“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提问:小李步行,而妈妈骑自行车,大家同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

学生讨论得出: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

提问:怎样比较小明和小马谁运动得快呢?

启发学生回答: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就是运动快或者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长也是运动快的。

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v=s/t

单位:m/s或者是km/h

例题:书本23页

指导学生学会单位换算

练习:20m/s=54km/h=

例题:书本24页

指导学生学会熟练掌握公式的变形。

2、匀速直线运动

指导学生观察图11.2—2。让他们提出不同之处。从而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运动。

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做变速运动的例子(汽车开动时,汽车刹车时,足球在草地滚动时等等)

平均速度:v=s/t这样算出的速度上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三)课堂小结

1、怎样表示运动的快慢?

2、速度是怎样计算的?

3、速度的单位怎样进行换算?

4、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变速运动呢?

(四)作业

1、书本26页第一、四题

2、完成相应的同步测试

(五)教学后记

最新范文

闲情记趣(精选6篇)02-08

《天上的街市》教案优秀6篇02-07

《草》教案【5篇】02-06

八年级上册语文《桥之美》教案最新8篇02-06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5篇)02-06

模块7 Unit 3 Project 教学设计(译林牛02-05

《纪念白求恩》教案设计【精选10篇】02-05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基础知识及同步练02-05

最苦与最乐 教案(优秀8篇)02-04

八年级物理质量教案5篇02-04

71 88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