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教育案例 师德教育案例【精选6篇】

2023-11-07 15:31:49

反思,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又译为反省、反映。原意指光的反射,作为哲学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间接性意义,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带来的师德教育案例【精选6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一些启发。

师德教育案例 篇一

【关键词】小学 思想品德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86-01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对于许多知识及概念都还不能完全的理解。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能够从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帮助学生立体化一些知识及概念,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下文论述中,笔者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现状入手,围绕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就其具体措施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一、从教学现状来看案例教学法在思品课中介入的必要性

小学是学生步入学习生涯的第一个较为正式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知识量、知识架构以及学习习惯都处于快速发展和形成的时期,学生们对知识的态度呈现出明显的反差,热爱学习的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有的学生却存在厌学思想;小学生由于知识体系的缺乏,基础知识的空白,对所有不明白的东西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伴随好奇心而来的,还有一颗容易遭受挫折的敏感的心。小学生的阶段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小学阶段课程教学效果的不可控性,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教学手段单一,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天性来看,仅仅依靠传统教学方式来集中学生注意力的话,难度较大,教师必须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此外,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还面临着教学目标、教学主体不明确的问题。教师习惯于从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出发,可是却忽略了学生主体在这一任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脱离了学生的立场。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具体实例之上对教学内容进行辅助说明的教学手法,这一途径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帮助学生理解具体知识点的同时,最大限度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结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来看,案例教学法的介入是改变尴尬教学局面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品课程教学中介入的具体措施

从上文论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对学生特点进行充分考虑是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质量及效率的基础条件。案例教学法在思品课程中的应用,目的在于从学生角度出发,将知识与实际例子相联系,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解读的过程中,深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现状来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了解学生特点与天性,有目的的进行案例计划

小学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小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功能性,而侧重于适应性,即让学生在适应的过程中慢慢接受教师的教育观点及在教学过程中想要传达给学生的观念主张。案例教学法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教学手法,同时也是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在具体施行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天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尊重学生基础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证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小学阶段学生最为基本的特点就是好动、好奇、好玩,如果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这三个基本发展特点进行充分掌握,站在学生立场思考的话,必然能收到良好的回应。比如,教师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配以情景教学以及游戏教学,获取学生好感的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二)加强情感沟通与思想交流,深入案例教学核心

思想品德教育要实现的是“教育”的目的。鉴于小学阶段学生叛逆,喜新厌旧的性格特点来说,如何抓住学生的胃口,有针对性的选择教育目的实现的途径,是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们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始终一幅高高在上的姿态,并且将品德教育中涉及到的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不仅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说,实际上是一种损害。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实质上是通过转换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来实现的,即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去;学生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案例中去。因此,就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来说,除了尊重学生天性与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以外,还应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与思想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价值观形态等,合理判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态势,根据教学具体内容,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德育的健康发展;此外,还应扮演好“帮手”的角色,针对学生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及时的解决,提高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好感,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为接下来案例教学法的继续和进行奠定基础。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是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措施,同时更是发挥小学德育工作启蒙作用的重要途径。在案例教学法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发展实际,秉持对学生发展负责的德育教育态度,尊重学生的天性,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价值观形态,合理判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态势,针对学生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及时的解决,提高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好感,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争取为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奠定基础,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曹卫东。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品课中的介入[J].教书育人,2013,34:20-21.

[2]冷玲玲。关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的探究[J].学周刊,2014,20:67.

[3]苏立琦。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D].渤海大学,2014.

师德教育案例 篇二

关键词:中职,德育,案例,基本原则

当下,多数学生对德育课的理解往往是传统说教、死板无趣,这一现状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对德育课认识的偏差,尚未意识到德育课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这种普遍逆反心理的存在也影响着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改变学生对德育课的认知,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是广大德育工作者、特别是德育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

对此,我们认为,应从教学内容入手,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现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与学生共鸣,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在课程内容一定的前提下,教师对教学案例的选取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可选在此处破题。在选取德育课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应主要依据以下基本原则。

1.与时俱进,内容不断更新

德育课与其它基础课程相较,更具有时代性的特征。由于教材的出版和更新有一定的周期,教材案例与实际生活脱节的现象在所难免。这时,教师若仍沿用教材上提供的案例,就可能出现与社会生活、学生思想实际背离的情况,再加上学生对德育课原本就有的抵触情绪,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德育课教学案例选取的过程中,应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德育案例,以贴近当下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

2.控制半径,时间空间接近

德育课教学案例选取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案例发生的时效性和空间性原则,发生时间越接近当下,地点越接近本地,学生对此案例的兴趣度越高,教学效果会越好。

时效性原则即选取时间轴上距离当下越近的案例故事,其效果越好。中职院校学生对历史的认知相对浅薄,对古代或近代历史人物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而时间上离己身越近的人物或事件则会越熟悉,当然这也得益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娱乐节目的丰富化、多元化。

空间性原则即选取在空间半径上距离教育对象越接近的案例越好。即使是教学对象十分熟悉的外国人物的案例仍远不及本土化的故事更贴近教学对象,教育对象甚至会因为自己身边、自己国家就拥有可以与国外人物相“抗衡”的优秀代表而倍感自豪。

3.关注热点,结合学生兴趣

此处所指的热点可以是新闻时事热点,也可以是案例选取时社会大众关注较多的社会热点。当然德育案例应特别针对德育课教学对象的兴趣点来选取社会热点,很多成年人关注的热点问题未必是当下中职院校学生感兴趣的,如教师课堂上讲授成功和挫折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选取时下深受青少年追捧的 “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等电视节目中参赛选手的成长故事做案例。“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是青年人成就梦想的舞台,也承载了观看此节目的人们对实现梦想的渴望,因此,在教师讲述这一案例时,教学对象会立刻兴奋起来,话题感十足。

4.年龄相仿,人生经历相似

德育课教学案例所涉及人物的年龄段和人生经历越接近教学对象越好。教学对象会对这类人物倍感亲切,甚至对案例人物的故事感同身受,从而引起教育对象的情感共鸣,更容易进行同类或相似对比,更容易从案例中受到启发。例如,在如何使教学对象了解职校,对自己充满信心的问题上,可以选取王洪军、苗俭等职校生通过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取得职业生涯成就的案例,因为他们在校学习时,年龄段与我们的教育对象相同,也有相同的职校生活经历,这样的案例说服力更大。

5.见微知著,从细小处着眼

德育课程包含着许多学生认为的“大道理”,在讲授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如果一味从理论高度阐述或选取英雄事迹来做案例讲解,其效果未必理想。而如果从生活小事或教学对象的个人微小行为引申出“大道理”,则更能够使学生从情义上接受进而内化为个人思想上的认同,最终通过外在行为的一致性体现出来。例如,在讲爱国主义时,选取、等英雄人物舍生忘死的事迹,其效果可能不及选取汶川地震时万人齐聚天安门默哀呐喊爱国的案例。在这里,虽然英雄人物是伟大的,他们的事迹是惊天动地的,但同时他们离我们的生活实际太遥远了,令普通人望尘莫及。这时,选取切入点小,起点低的案例,反而能使教学对象体悟到即便是力所能及的“小事”也能实践“大道理”。

6.导向正确,信息传递准确

选取的案例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对案例进行再加工以符合实际教学需要是必须的,在案例再加工的过程中,应注意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如案例论述的角度和得出的结论应保持一致,案例的内容应该与事实一致,避免数据或其他方面的错误等。整个案例在论述的过程中应注意价值导向的正面性,特别在运用反面案例时,更要给予全面的评价并注意阐述其正面意义。例如,在讲授拒绝沉迷网络世界时,可以介绍一些学生因沉迷于网络导致猝死的案例,在案例的介绍过程中,对事件人物及事件过程的介绍应准确,从中得出结论,沉迷网络十分有害,但同时应传递一个信息,即网络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方便,问题不在于网络是好是坏,网络是中性的,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网络的作用,不能因为网络存在危害就一味排斥,只要在运用网络的时候把握好“度”,凡事不可“过度”即可。

7.图文并茂,呈现手段多样

“酒好也怕巷子深”,好的案例若要达到好的效果,也需要注重其呈现方式。单纯的口头介绍一般较为枯燥,如果采用图片或简短视频等方式呈现案例,其效果往往比较理想,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对图片或视频进行一定的编排,其效果会更好。例如:讲授知识点爱国主义时若涉及到问题,单纯口头讲述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图片展示更加直观,会立刻吸引学生眼球。

8.总结启示,画龙还需点睛

师德案例 篇三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思想品德课 应用

案例教学法也称实例教学法或者个案教学法,即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1]。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现实中的问题通过典型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身处地的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掌握抽象的思想品德理论知识,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下面就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精选案例

精选合适的案例,是实施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的根本前提,而且案例要来源于生活与初中生已经的生活经验,这就需要思想品德教师平时注意文字积累,记录、关心身边的现象、社会问题与国家政策方针,并写出评论;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与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精心编写案例。思想品德课的案例要来源广、精炼、真实与典型、有针对性与趣味性、有系统性、正面教育性、开放性与互动性。比如在进行家庭美德方面的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背着爸爸去上学》的案例,运用教室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背着爸爸去上学》这部电影,并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写读后感,并对读后感进行评选,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与交流。

二、课前准备

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的课前准备包括教师准备与学生准备,其中教师准备包括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确定案例教学方法、实施案例教学;学生准备包括观念准备、知识准备[2]。比如案例教学方法的基本方式是讨论,有以个人发言为主的小型讨论,有分组集体讨论,也有大型辩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与案例案情、教学环境、班级人数等诸多因素确定合理的案例教学方法,并设置好相应的案例教学环境。例如在“酒驾入罪”的大环境下,可以组织班级内部的辩论赛,由正、反方分别结合实际案例就“酒驾入罪”的利弊进行辩论,以增强初中生遵守交通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案例教学法课堂实施过程

(1)基本理论学习:理解与掌握基本理论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理论的难易程度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对于浅显易懂的,可以由初中生自学完成,比较抽象的,应该由教师进行精讲,并将知识点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呈献给学生。

(2)呈现案例:主要包括文字案例呈现法、投影仪案例呈现法、多媒体技术案例呈现法、小品故事案例呈现法等等。

(3)分析案例:分析案例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的重要与关键环境,必须要认真落实。即使是同一个案例,有的学生可能只能找到浅层的信息,而有的学生可以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甚至有的学生理解存在偏差,这就需要教师结合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与讲解,从而揭示出隐藏在案例中的本质内涵。

(4)总结评价:在案例教学法中,有的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而有的学生的观点则是片面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加以引导与总结,点明已经解决的与尚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进行《狐狸与乌鸦》案例教学时,有的学生说:“我很佩服狐狸,他很聪明。”此时教师就可以趁机引导:“你的看法很独特,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非常不错的。但是我们要想想,这个狐狸把自己的聪明用到什么地方去了?”通过这种巧妙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该案例的教育意义,帮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师德教育案例 篇四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德育 应景案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0B-0096-01

所谓的应景,就是顺应当时的场景。思想品德课上渗透的德育案例,要和此时此刻的情景吻合。德育不能单纯说教,思想品德课老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利用应景的案例,让我们的德育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功效。下面是我在教育教学中的粗浅做法,仅供参考。

一、热点案例,与时俱进

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大力改革教学,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时代的发展。教学中引用的案例,应该是新鲜的、热点的,不仅故事新、思想新,而且观点新、角度新。紧跟时代潮流,顺应新形势,把握时代特征,不应是陈年往事。唯有这样,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具有新鲜感。

如《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讲到国家、民族遭遇的挫折时可以举例,出示图片。有的老师可能借用旧课件,也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展示的还是2008年的雪灾、汶川地震。距离现在七八年了,对学生来说,也有震撼力。但是不如2015年“长江之星”沉船事件给人的印象深刻。

老师一定要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及时发现时展中的新课题,将信息资源和思想品德课紧密结合,选取具有新闻特点的案例,说服学生接受新的理论。

二、有趣案例,生动活泼

思想品德课的知识很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吃力。再加上初中生活泼好动,不愿意较长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索然无味的科目学习上。这就要求我们改变重理论轻实务、重传授轻参与、重知识的积累、填鸭式的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选择案例时尽量具有趣味性与可读性。学生在阅读喜欢的案例时,自然会依据涉及的问题进行思考,进而展开讨论。

如教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知识理论性较强,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老师要通过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学习。讲解“宪法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法律,是其他法律的基础、根本大法”时,我出示投影:一棵大树。利用树根与枝叶之间的关系,配合动画讲解,国家的所有法律就像一棵大树,宪法就是这棵树的根,有了根,树才会枝繁叶茂,因此有了宪法,才会有其他的法律,所以说宪法是其他法律的基础。

案例生动有趣,可以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刺激他们的兴奋点,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帮助学生轻松愉悦地掌握知识。

三、身边案例,本土特色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所以课堂上引用案例,最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事情,真实可信,现实感强,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这样才会信服,真正接受。教师一定要在吃透教材的同时,正确选择辅助教学的事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灵活运用,寓教于理,变抽象为具体,做到深入浅出,为学生快乐学习铺路搭桥。

如教学《我们的姓名和荣誉》时,举例张同学上课迟到记录李同学的姓名,还给同学起不雅绰号侵犯了姓名权。又如教学《尊重隐私 保守秘密》时,举例父母未经同意偷看自己的日记或是聊天记录,这都是没有尊重儿女的隐私。

这里所举的案例生活化,自然地将学生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抓住了发生在学生身上或身边的生活资源,具有本土特色,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作为思想品德课老师,要善于观察生活,选择生活化的案例,向着生活化、人文化开拓创新,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四、正面案例,把握方向

中学生是非善恶观念比较模糊,所以教师选用案例要多举正面的例子,应以正面教育为主。正面的例子可以弘扬正气,树立榜样,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激励学生奋发图强。那些反面的,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态的案例尽量少用,慎用,避免学生吸收反面例子中的有害成分。

如教学《正确对待和参与竞争》,就要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列举生活中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班级之间的正当竞争。又如《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一课,可以从礼貌、胸怀、尊重、生活细节等方面举例伟人、名人有教养的体现。

学生通过阅读正面的案例,既学习了知识,又明白了道理。这个过程是风过无痕的,学生的是非观、荣辱观就是这样慢慢形成的,正面的案例产生了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

总之,德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朝夕而成,不要妄想一蹴而就。思想品德老师需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常抓德育不松懈,努力选择应景案例,积极实践,使得德育水到渠成,衔接无缝。让初中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正确指引下,成长为有责任意识的公民,过健康向上的生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知行统一的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师德教育案例 篇五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素质教育

由于当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周期缩短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这些现状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成为21世纪的人才,就要有适应社会变化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义务教育阶段为学生的素质培养打好优良的基础。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主要包括道德、智力、审美、劳技、身体等方面的素质。初中思想品德课主要是以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为核心的教学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重要前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要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采用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起着关键作用。

一、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出发点的教育,强调以育人为本,培养学生的主体认知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而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美国学者乔伊斯与威尔于1972年出版的《教学模式》一书被认为是教学模式理论研究的开端。随着属于研究方法的模式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它为推进各领域的科学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也进行了教学模式理论的研究。一般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样式,包括教学目标、操作方法、实施条件与评价等要素。教学模式对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学模式是对组织教学的一种设计,它将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手段从宏观上进行调配,对教学具有构造功能;另一方面,教学模式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它解决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脱节问题,更好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正是新时期教学模式研究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五大曾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曾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总书记还强调,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等。要有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在教育改革后的新课标下,我国基础教育的总体目标是素质教育。研究适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当下各教育学者所重视的课题。道德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担负起培养学生优良思想行为素质的主要作用。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初中思想品德是培养中学生健康思想品德的必修课程,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并与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程。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与困难。

其一,学生、教师都认为思想品德课程教材内容很抽象,再加上应试教育观念,在课堂上过于注重理论的传授和道德的训诫,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想品德修养的提高。其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性的引导,课堂教学只传授了概念性的知识,缺乏引导到生活实践的解释,只让学生将其当做某种理论知识来掌握、识记,难以化为学生真正的思想,用来指导其实践。其三,关注理论、关注权威是大部分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模式。这些都是不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渴望了解社会、了解身边的一切与生活相关的事物。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还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这也正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因此,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模式需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探索出合理的教育模式。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符合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

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要抓住两个关键:学生的主体认知与个性化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这两个要求,以下几种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有着很好的效果。

1.导学式

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作为引导者来进行师生互动,导学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导学式是指以引导为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对比传统传授式的教学模式,导学式更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导学教学模式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舞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主体认知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的导学模式关键在于正确提问。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重要”。导学式的提问包含老师提问和学生发现问题两个方面,老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阐述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与动力。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老师可以提出启发性的、探索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学记》里有:“君子之教,喻也。”其意在于强调教学要注重引导,引导学生学会知识与相关技能。也可以用学生了解的、身边的事物来提问引导。例如,学习“民族文化”时,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事来提问引导,如“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体现文化特色的小说、电影、电视剧作品正在流行”“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文化特色”等。

2.案例式

案例教学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是一种可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模式,而且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案例教学模式是以情境认知理论、人际交互决定理论、构建主义理论等心理学研究理论为基础构建的。

采用案例教学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案例模式构建需要从教学目标开始。将案例教学的目标置入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把教学材料合理有效地组织起来,这是构建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模式的第一步。案例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第二,确定好教学目标之后就是教学案例的选择与撰写。案例教学模式的核心是预备良好案例,案例的整理与撰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案例要包含教材中知识性的概念和原理,也要切合实际,能反映社会现实。应用的案例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发展与生存的相关问题,如经济、科技、社会、生产、生活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提升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第三,在实行案例教学的课前要做好准备,老师与学生都要熟悉并掌握教学内容,教师还要把握教学的难点。第四,案例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讨论。讨论可以是个人发言、小组分析、大型辩论等,这主要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案例案情、学习环境等,由教师采用合理的组织形式来教学。

案例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以下程序进行:理论讲解―出示案例―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小组互评―全班分析―课堂总结。当然课堂教学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一定拘泥于某种固定的程序,根据教学内容可以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教学。如案例出示可以提前,个人分析可以放在最后或以作业的形式布置。案例教学模式是实现教与学双方面的良性互动,体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综合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

3.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

每个学校的学生认知情况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除了教师上课的教案,还要为学生学习准备学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学校教师根据在校学生的认知情况,以现行教材为依据编写的供学生使用的文字材料,称之为学案,这是基于因材施教的理念发展而来的。大多学校和大多科目大都采用学案教学。初中思想品德学案主要是从学生的自主学习角度出发,用于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学习方案。学案的形成可以组织教研组的全体教师集体备课、讨论而产生。集体备课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要在教师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它的优势在于能集中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在集体研讨中互相启发;另外教师们由于年龄、教学经验、个人见识等方面的差异,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使教师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准备适合在校学生的学案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是符合学生个性化培养目标的。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案不能简单拿来当教师上课的教案,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不一样,每个班级的学生也存在差异性,所以每位任课教师还要针对学案进行第二次备课,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与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每个教学环节要认真思考设计,这就是备学案,也就是说教案、学案要一体化。初中思想品德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的实施,包括课前预习、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指导精讲、学生完善知识体系、课堂巩固、学习反思等环节。教师的导学性应该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要深入了解;准备合适学案,备好每一个教案,在实际教学中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师德案例 篇六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职工层面的师德师风建设,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根据上级部门及我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要求,以及上级部门制定的相关措施,结合我校事件的实际情况,于今晚组织大家召开“进一步加强我校师德师风工作建设”及**小学4年级5班班主任罗*斌体罚学生事宜的专题会议,本次会议共有五项议程,现逐项进行:

《案例经过》

1、会议第一项:由我校德育办公室代表学校向大家叙述事件经过:

罗*斌,男,彝族,1996年出生,毕业于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所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政治面貌:共青团员,2020年10月份来我校幼儿园参加工作,于2020年10月中旬经本人同意后借调至**小学任教,现担任**小学4年级5班班主任。

事件经过:2020年12月15日下午北京时间18点左右,**小学4年级5班班主任主任罗*斌把该班学生*******(男)叫至**小学数学组办公室进行体罚,造成学生臀部大面积淤伤;引起家长上访,影响极其恶劣;

理 由:班主任自称该班学生多次向班主任反应,教师不再课堂时,该学生经常用班级生火用的棍子打别的学生,经常不经过别的学生同意私自拿学生的学习用品,撕坏作业,不经过班主任私自请假,不告知其它同学等;

2、会议第二项:由我校支部委员会纪检委员、副校长*****同志对**小学4年级5班班主任罗*斌体罚学生事宜宣读学校处理意见;

3、会议第三项:由罗*斌在本次大会上做出深刻的书面检讨;

4、会议第四项:由我校德育办公室副主任**同志针对本事件作表态发言;

5、会议第五项:由我校支部委员会副书记、校长**拉同志讲话;

《案例分析》

本次事件中,该教师体罚学生表明缺乏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水准,缺乏和学生主观意识上的沟通,没有耐心等而对学生实施体罚更是与国家法律相违背。其中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即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而这项法律的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也规定“学校和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此外,我国教师法第八条第五款也规定“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同时在第三十七条第二三项规定“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等情节严重的行为,将给予行政处分或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即便如此,一些教师仍然我行我素,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实在与其漠视法律相关,应该说,体罚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它是一种极端愚昧、变态的非正常行为。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快强化教师的师德教育,树立法制意识,切不可做出让人遗憾终生的事!因为,体罚存在着极大的不科学性和危害性。

《有待提升》

最新范文

英语教学案例优秀6篇11-07

服务令人感人的案例文章 感动服务的优11-07

应付职工薪酬审计案例【优秀4篇】11-07

安全经验分享案例优秀10篇11-07

反垄断法经典案例范文优秀5篇11-07

刑事案例最新6篇11-06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优秀7篇】11-06

广告文案策划案例【优秀3篇】11-06

成功的推销案例优秀4篇11-06

后进生转化案例【优秀5篇】11-05

148 247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