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名人作文 家乡名人作文(最新9篇)

2024-02-08 10:51:46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可爱的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的家乡名人作文(最新9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乡的名人作文 篇一

荠菜大都是凉拌,炒荠菜很少人吃。荠菜可包春卷,包圆子(汤团)。江南人用荠菜包馄饨,亦作“大馄饨”。我们那里没有用荠菜包馄饨的。我们那里的面店中所卖的馄饨都是纯肉馅的馄饨,即江南所说的“小馄饨”。没有“大馄饨”。我在北京的一家有名的家庭餐馆吃过这一家的一道名菜:翡翠蛋羹。一个汤碗里一边是蛋羹,一边是荠菜,一边嫩黄,一边碧绿,绝不混淆,吃时搅在一起。这种讲究的吃法,我们家乡没有。

枸杞头。春天的早晨,尤其是下了一场小雨之后,就可听到叫卖枸杞头的声音。卖枸杞头的多是附近村的女孩子,声音很脆,“卖枸杞头来!”枸杞头放在一个竹篮子里,一种长圆形的竹篮,叫做元宝蓝子,枸杞头带着雨水,女孩子的声音也带着雨水。枸杞头不值什么钱,也从不用秤约,给几个钱,她们就能把整篮子倒给你。女孩子也不把这当做正经买卖,卖一点钱,够打一瓶梳头油就行了。

自己去摘,也不费事。一会儿工夫,就能摘一堆。枸杞到处都是。我的小学的操场原是祭天地的空地,叫做“天地坛”。天地坛的四边围墙的墙根,长的都是这东西。枸杞夏天开小白花,秋天结很多小红果子,即枸杞子,我们小时候叫它“狗”,因为很像狗的。

枸杞头也都是凉拌,清香似尤甚于荠菜。

蒌蒿。小说《大淖记事》:“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蒌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我在书页下面加了一条注:“蒌蒿是生于水边的野草,粗如笔管,有节,生狭长的小叶,初生二寸来高,叫做‘蒌蒿薹子’,加肉炒食极清香。……”蒌蒿,字典上都注“蒌”音楼,蒿之一种,即白蒿,我以为蒌蒿不是蒿之一种,蒌蒿掐断,没有那种蒿子气,倒是有一种水草气。坡诗:“蒌蒿满地芦芽短”,以蒌蒿与芦芽并举,证明是水边的植物,就是我家乡所说“蒌蒿薹子”。“蒌”字我的家乡不读楼,读“吕”。蒌蒿好像都是和瘦猪肉同炒,素炒好像没有。我小时候非常爱吃炒蒌蒿薹子。桌上有一盘炒蒌蒿薹子,我就非常兴奋,胃口大开。蒌蒿薹子除了清香,还有就是很脆,嚼之有声。

荠菜、枸杞我在外地偶尔吃过,蒌蒿薹子自十九岁离乡后从未吃过,非常想念。去年我的家乡有人开了汽车到北京来办事,我的弟妹托他们带了一塑料袋蒌蒿薹子来,因为路上耽搁,到北京时已经焐坏了。我挑了一些还不太烂的,炒一盘,还有那么一点意思。

马齿苋。中国古代吃马齿苋是很普遍的,马苋与人苋(即红白苋菜)并提。后来不知怎么吃的人少了。我的祖母每年夏天都要摘一些马齿苋,晾干了,过年包包子。我的家乡普通人家平常是不包包子的。只有过年才包,自己家里人吃,有客人来蒸一盘待客。不是家里人包的,一般的家庭妇女不会包,都是备了面、馅,请包子店里的师傅到家里做,做一上午,就够正月里吃了。我的祖母吃长斋,她的马齿苋包子只有她自己吃。我尝过一个,马齿苋有点酸酸的味道,不难吃,也不好吃。

马齿苋南北皆有。我在北京的甘家口住过,离玉渊潭很近,玉渊潭马齿苋极多,北京人叫做马苋儿菜,吃的人很少。养鸟的拔了喂画眉。据说画眉吃了能清火。画眉还会有“火”么?

莼菜。第一次喝莼菜汤是在杭州的楼外楼,一九四八年四月。这以前我没有吃过莼菜,也没有见过。我的家乡人大都不知莼菜为何物。但是秦少游有《以莼姜法鱼糟蟹寄子瞻》诗,则高邮原来是有莼菜的。诗最后一句是“泽居备礼无麋鹿”,秦少游当时在高邮居住,送给坡的是高邮的土产。高邮现在还有没有莼菜,什么时候回高邮,我得调查调查。

明朝的时候,我的家乡出过一个散曲作家王磐。王磐字鸿渐,号西楼,散曲作品有《西楼乐府》。王磐当时名声很大,与散曲大家陈大声并称为“南曲之冠”。王西楼还是画家。高邮现在还有一句歇后语:“王西楼嫁女儿――画(话)多银子少”。王西楼有一本有点特别的著作:《野菜谱》。《野菜谱》收野菜五十二种。五十二种中有些我是认识的,如白鼓钉(蒲公英)、蒲儿根、马栏头、青蒿儿(即茵陈蒿)、枸杞头、野豆、蒌蒿、荠菜儿,马齿苋、灰条。江南人重马栏头。小时读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提到儿歌:“荠菜马栏头,姐姐嫁在后门头”,很是向往,但是我的家乡是不大有人吃的。灰条的“条”字,正字应是“”,通称灰菜。这东西我的家乡不吃。我第一次吃灰菜是在一个山东的同学的家里,蘸了稀面,蒸熟,就烂蒜,别具滋味。后来在昆明黄土坡一中学教书,学校发不出薪水,我们时常断炊,就掳了灰菜来炒了吃。在北京我也摘过灰菜炒食。有一次发现钓鱼台国宾馆的墙壁外长了很多灰菜,极肥嫩,就弯下腰来摘了好些,装在书包里。门卫发现,走过来问:“你干什么?”他大概以为我在埋定时炸弹。我把书包里的灰菜抓出来给他看,他没有再说什么,走开了。灰菜有点碱味,我很喜欢这种味道。王西楼《野菜谱》中有一些,我不但没有吃过,见过,连听都没有听过,如:“燕子不来香”“油灼灼”……

《野菜谱》上图下文。图画的是这种野菜的样子,文则简单地说这种野菜的生长季节,吃法。文后皆系以一诗,一首近似谣曲的小乐府,都是借题发挥。以野菜名起兴,写人民疾苦。如:

眼子菜

眼子菜,如张目,

年年盼春怀布谷,

犹向秋来望时熟。

何事频年倦不开,

愁看四野波漂屋。

猫耳朵

猫耳朵,听我歌,

今年水患伤田禾,

仓廪空虚鼠弃窝,

猫兮猫兮将奈何!

江 荠

江荠青青江水绿,

江边挑菜女儿哭。

爷娘新死兄趁熟,

止存我与妹看屋。

抱娘蒿

抱娘蒿,结根牢,

解不散,如漆胶。

君不见昨朝儿卖客船上,

儿抱娘哭不肯放。

这些诗的感情都很真挚,读之令人酸鼻。我的家乡本是个穷地方,灾荒很多,主要是水灾,家破人亡,卖儿卖女的事是常有的。我小时候就见过。现在水利大有改进,去年那样的特大洪水,也没死一个人,王西楼所写的悲惨景象不复存在了。想到这一点,我为我的家乡感到欣慰。过去,我的家乡人吃野菜主要是为了度荒,现在吃野菜则是为了尝新了。喔,我的家乡的野菜!

(选自《故乡的食物》,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背景链接】

莼鲈之思:莼鲈之思是为美食而辞官的一段历史佳话。张翰因为思乡,怀念家乡的美食,竟然辞官回乡,这是历史上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张翰,字季鹰,吴江人。《晋书・张翰传》载:“张翰在洛,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苑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忘,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此事被世人传为佳话,“莼鲈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乡的代名词。对张翰因思家乡美食而辞官返乡的举动,人们不仅理解,而且多加褒扬,历代文人以莼菜鲈鱼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的作品很多,如白居易的《偶吟》:“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元稹的《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云:“莼菜银丝嫩,鲈鱼雪片肥。”辛弃疾的《水龙吟》中亦有云:“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坡对此也有妙句:“季鹰真得水中仙,直为鲈鱼也自贤。”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有《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等。

汪曾祺(1920~1997),江苏扬州高邮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与人合作改编、加工的京剧《沙家浜》深受观众的喜爱。所写小说多次提及记忆中故乡的一些人、事和物,表现出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代表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故乡的食物》等。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他的散文风格独具,既继承了古代公安派、名士派性灵小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特点,又吸取了外国散文“漂亮”和“缜密”的写法。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知堂文集》等,诗集《过去的生命》,小说集《孤儿记》,论文集《艺术与生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论著《欧洲文学史》,文学史料集《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等,回忆录《知堂回想录》,另有多种译作。

【比较异同】

《故乡的野菜》是周作人小品散文的名篇之一,作为周作人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它和《乌篷船》等描写浙东风物的文章,集中体现出一个学者的“家园情结”。第一段先用淡淡的笔墨掩盖起浓浓的乡情。表面看,作者对故乡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其实,“故乡”“家乡”的界定,已经撩起故乡之思。第二段由妻子说西单有荠菜,引起对故乡的追忆。小儿关于荠菜的歌谣,极富地域特点。吴地与浙东风俗不同,凸现了“故乡”的与众不同。第三段介绍黄花麦果时,既写了黄花麦果糕的制作过程和浙东用茧果作贡的独特风俗,又写出了多年不见黄花麦果的惆怅,表达出一种追怀过往的故园深情。第四段写紫云英的白花可治痢疾的传说,这种知识得之于乡间,“故乡”二字隐含其间。调皮小孩听到上坟船鼓吹声或发现棚窗下的紫云英,就带着好奇和新鲜的冲动去追看,生活情趣非常浓郁,对故乡的怀想和对童年的眷念可见一斑。全文淡笔浓情,意味深长,表现了对故乡的草木、风土熟悉至入微的怀恋,凸显着感情的丰腴沉着,显示出对故乡的一腔深情。知识性和趣味性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中不仅介绍了故乡三种野菜,更介绍了与之相关的风俗民情,所以文中表达的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吃了,而是一种吃的文化,是“吃文化”背后的故乡的风俗和内在的文化含义。本文将民谣童谚、中外典故不露痕迹地点缀在短小的篇幅中,语言简洁,联想丰富,选材从平凡琐碎处着手,使本文显出周作人小品文一贯的平和冲淡的风格。

家乡名人作文 篇二

古堰画乡之所在

古堰画乡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和大港头镇,距市区仅20多分钟的车程。古堰画乡严格意义上并不是一个地名。古堰是指碧湖镇有千年历史的通济堰;画乡泛指以大港头镇为中心散落在瓯江两岸的村镇集群的文化定位。2005年4月,在丽水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艺术之乡、浪漫之都、休闲胜地”的大背景下,古堰画乡用“生态”、“文化”、“休闲”三大特色全力打造美术写生基地、创作基地、商品油画生产基地和生态度假中心。一幅油画让古堰和画乡两条平行线逐渐靠拢产生交集,一艘画舫将两地串连成线……

古堰画乡如今已经是浙江丽水一张闪亮的名片,每年来旅游的人络绎不绝。这片青山绿水是如此诱人,既有着当下时代的印记,也有着历史的传承。

大港头镇距离丽水市莲都区府23公里,位于丽水市区西南部,大溪南岸,瓯江中游龙泉溪与松阴溪汇合处。这里帆影重重、船桨声声,把一个生态和人文的丽水完整地传达给世人,堪称八百里瓯江最瑰丽的河段。

千年时光悠悠,往日繁华的瓯江河港,今日美丽的古堰画乡,大港头镇依然成为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典型样板,发展“乡愁经济”的典范。世界水利遗址通济堰的古堰文化与巴比松油画文化在此交相辉映,奏出生态、文化、休闲三大元素融合的特色乐章,形成极具特色的古堰画乡特色小镇,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特色小镇发展的新路。

2016年底,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一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名单,浙江省共8家,丽水莲都区大港头镇位列其中。

“丽水巴比松”名声鹊起

清代处州诗人朱小塘曾有诗赞大港头镇:“雨歇村南大港头,湖光掩映夕阳楼。也能热闹如城市,六县来船并一州。水涨溪头树细回,天寒沙嘴雾迟开。客船风送春帆饱,讶带瓯城雪影来。幽花雨畔堤香,新柳风摇夹道长。笑指逸官真一乐,卧乘轻舫到松阳。寒露成群几日晴,千山万壑入诗情。湖边也敌西湖景,曲曲长亭树下行。”如今诗音袅袅,而大港头的美丽依旧。

1500年前修造的通济堰,溪水依旧哗哗地流着,滋润着沿途3万余亩农田和乡民,被称为“活着的通济堰”。作为浙江现存的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通济堰不仅是中国古代五大水利灌溉工程之一,并且已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这片水就吸引着众多的艺术爱好者前来采风,成为附近美术爱好者的写生创作场所青睐之地,并逐渐发展成一个以家乡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为创作主体的“丽水巴比松”画派。

巴比松画派起源于19世纪的法国,是世界美术史上重要的风景画派别。而巴比松原本为法国巴黎枫丹白露森林进口处,风景优美。在隔了两个世纪,横跨整个欧亚大陆的中国浙江省丽水市,却诞生了中国的巴比松画派,这个诞生地就是古堰莲都画乡小镇。作为浙江省首批通过的37个特色小镇之一,古堰画乡小镇用自己独有的艺术气息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

作为全国有名的“丽水巴比松”画派起源地,古堰画乡小镇建立了专业美术写生创作基地“在水一方写生创作中心”,集聚了很多艺术家在当地落户,开展美术创作和作品观赏销售,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艺术特色小镇。

莲都区成立了古堰画乡景区管委会,将原来隶属于两个不同乡镇的古堰和画乡两个景区划到管委会下统一管理。虽然以旅游业为主要支撑,而古堰画乡的文化产业发展也如火如荼。

从2005年至今,古堰画乡先后成立了丽水油画院,修建了古堰画乡美术馆、摄影馆、江滨画廊古街区、通济堰水利文化长廊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并推出了石头画、树洞画等,让艺术的元素遍布景区的每一个角落。

“古堰画乡,我希望她能成为画家和游客的家、心灵的归宿。目前,景区正围绕国家5A级景区建设目标,着力谋划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古堰乡风情小镇。”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徐建林表示,“我们着手建立巴比松大师工作室,陆续开工一些新项目,比如画家村画廊一条街、旅游商品一条街等,让巴比松的特色人文与古街风景更好地融合。”

如今,“丽水巴比松”已成为古堰画乡的点睛之笔。为进一步推介莲都区优越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人文历史环境,推动古堰画乡文化产业园建设,扶持丽水巴比松油画产业做大做强,2015年5月21日,丽水巴比松画家首次组团,携带精挑细选出的33幅丽水巴比松油画作品远渡重洋,在法国巴黎南郊的巴比松市举办的文化艺术节中展出,与法国巴比松画家结下友好情谊。64岁的女画家朱小红准备将余生托付给画乡。她在镇上租了房子,打算长住下去。“每天在这里看山、看水、写生、发呆,这样的慢生活,我很喜欢,我要在这里安度晚年。”

艺术小镇的产业链

古樟、码头、老街、画室,走进画乡,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一切显得如此的惬意和恬静。画乡一条街――江滨古街,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临水而建,一直保持着明清的建筑风格,是画乡的核心区域。徜徉在古街上,你会发现无论是墙上、变电箱或是空调外机上都挥洒着“创意”的3D油画;画室、画廊、奶茶店、布鞋行慵懒地“躺着”,和古街的氛围相得益彰。

这里岁月静好,可以品鉴色彩艺术与乡土风情和气息,这里的人文底蕴与生活情怀相融一体,呈现出中国隐居式的乡土美学,还原了乡土中国的一抹原色。

古堰画乡小镇不仅是一个主打旅游的景区,更是一个培育产业的大平台,诸如油画产业、民宿产业、旅游地产等均是其中的代表。今年,小镇更是基于全域旅游提出了“旅游+油画产业”“旅游+民宿产业”“旅游+养生农业”“旅游+创客产业”的产业融合思路。

油画产业是莲都区古堰画乡的基础产业,景区现有画廊企业几十家,画家、画工300余人,油画年产值达3500万元。“古堰新韵”小镇音乐节等文创项目,更是为莲都区的旅游产业增添了多元化的要素。通过音乐与生活美妙融合,文化与旅游深度“联姻”的集聚效应,古堰画乡或将新增一张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的新名片。

古堰画乡还是远近闻名的茶叶生态乡。如今当地政府已摸索出一l“茶旅融合”的转型之路,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推进养生农业,这也正好与整个丽水自2016年8月起大力推进“农旅结合”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小镇正依托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突破传统单一的茶叶生产模式,形成集茶叶生产、科技示范、观光采摘、文化展示、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发展模式,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景区的美丽蜕变也吸引着众多的创客来此安居创业。穿行于大港头镇与堰头村街头,茶馆、咖啡屋、书吧、地方小吃、民间手工艺等各类业态在两旁竞相落户,目前有188家、近200名创客在此创业和生活。同时,古堰画乡亦是中国最大的写生创作基地之一,全国近300家高等院校在此建立了艺术教育实践基地,每年接待写生创作学生超过15万人次。针对“全民参与、惠及全民”全域旅游的落地,当地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统筹景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放手发动群众,每周一开展“全民保洁日”,每月19日开展“六乱”整治大会战,让一个个“盆景”串联成一道道“风景”,形成一片片“景观”。伴随着丽水市贯通高铁,小镇旅游市场发展更加火爆,小镇已明确以生态旅游业为主导,按照“三基地一中心”(美术写生基地、油画创作基地、行画生产基地和生态休闲度假中心)的发展定位,将搭乘“5A景区创建”和“特色小镇建设”两股强劲的东风,以“三美融合,主客共享”为主线,打造全国知名的乡愁艺术小镇,力争在2017年底完成5A级景区创建,并成为全国深化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创新先行示范区。

艺术家的心灵原乡

2016年,古堰画乡小镇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小镇融入的古堰文化、画乡文化、摄影文化、瓯江山水、自然田园、乡愁印象等元素令人印象深刻,一举斩获最美乡愁艺术小镇奖。

古堰画乡小镇以“乡愁艺术”为主题,以文化体验、养生度假为主导,以旅游产业发展为方向,充分发挥秀美的景观环境、瓯江水域良好的生态条件和田园乡村文化艺术资源的优势,大力挖掘水利文化、绘画艺术、民俗文化等本地特色资源,把乡愁和艺术融入“山、水、村”中,体现小镇的真实、质朴,体验其中的乡风、乡景、乡情,感受其中乡愁的灵魂。

很多画家来到古堰画乡之后,愿意在此安家,他们将此地视为自己的心灵原乡,这里不仅有优美的风景,更有令人宁静的魔力。

来自辽宁省本溪市的油画家唐伟,结缘此地已十年。2007年初,在友人的推荐下,唐伟第一次来到丽水大港头考察,就喜欢上了这里的青山绿水、纯朴民风。自此,他扎根古堰画乡生活、潜心创作。唐伟说,每年在兰州从事教学工作结束后,他都会花四五个月的时间在古堰画乡作画。目前,他以丽水山水为题材所创作的作品已达200多幅,许多作品已被国内外书画院收藏。在唐伟的画里,丽水乡村的小桥、流水、人家、荷花、古树、小船都被一一呈现在他的作品中。

浙江省油画家协会副主席管建新不止一次来到丽水,他说,丽水的变化很大,但是不变的是古堰画乡的自然风光和政府传承油画文化、发展油画产业的决心。他感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不断的投入,是画家们精心创作的动力,而古堰画乡这块天然的风景地需通过画家的优秀作品进行更好地传播,相辅相成。

唐雪根是古堰画乡的名人,在老街上的街头和巷尾都有他的工作室。

唐雪根已经70高寿了,虽是江南人,一头的银发,神采飞扬,却透露着北方人的那种豪迈。“十年前的一天,他选择了钱江潮作为油画创作母题,从那一天开始,成了油画界的‘弄潮儿’,将艺术的生命交给了这个闻名世界的钱塘江大潮。”这是别人描述他的一段话,唐老喜爱画钱江潮,一画就画到两鬓斑白。近两年,唐老一直在创作一幅60米长、3米高的超长油画作品《东方潮》,他表示需要一件有分量的作品,犹如宝塔不能没有塔顶。

家乡名人作文 篇三

我的家乡位于山东鲁西北方向的临清市。大名鼎鼎的书画家张彦青就是我们临清人。张彦青是山东省文中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政协书画之友社顾问、山东画院艺术顾问,山东省政协第六、七届委员,著名的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张彦青原名张焕,字剑进,号无愠斋主人,系山东艺术院校教授。张彦青出生于临清县大辛庄乡近古村。15岁的张彦青进入临清西关第一小学。几年后,张彦青在陈少梅先生的推荐下,考入了北平辅仁大学美术系。1934年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随后,张彦青有考入了重庆市中央大学艺术系中国画专业学习。1938年----1839年,参加了央共《新华日报》领导的学生组织“读书会”,投入爱国运动。1949年春,又加入了中国人民四野十二兵团。

张彦青毕生画了许多作品,有《乘风破浪》、《张家界》、《天下奇观》、《霜晨》、《孟良山园》等。为了画这些画,张彦青磨穿了几十个砚台,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一个名人感到骄傲。而是谦虚地说:“我现在的功成名就全是虚伪的,平凡才是我真正的生活。”这么一个出名的画家,竟然这么谦虚,真了不起。

张彦青先生,情系桑梓,眷恋故土,不忘家乡养育之恩。2005年秋季,主动与家乡联系,愿将自己毕生的精品之作,多年珍藏的艺术品,无偿捐献给家乡人民。消息传来,家乡人民无比喜悦。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张彦青艺术馆,永久保存收藏张彦青先生的艺术作品。

家乡的名人作文 篇四

关键词:综合实践 语文 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B-0089-02

一、设计理念

苏教版小语教材的每个单元练习中第一项的设计,从低年级的“学用字词句”,到中年级的“处处留心”,再到高年级的“语文与生活”,无不体现出语文教学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向“生活语文”的转向。这一改变旨在将传统语文变革为整合、运用、实践相结合,听、说、读、写一体化的新语文。如何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呢?这已成为一线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思考的现实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选择,就应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地方文化资源中提炼,引领学生感受语文、学习语文、体验语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我校地处有着“苏北名镇”美誉的海州板浦古镇,这里地灵人杰,名人荟萃:古代出了一位酿醋大师、一位经学大师、一位武状元和一位古典名著作者;近代又出了三位中科院资深院士、三位少将、一百八十多位科教文卫界名人……在这弹丸之地出现如此众多的人才,这种人才群生,人才辈出的现象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如此独有的地域文化,如此深厚的人文底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文资源。

我利用《走近板浦名人》综合实践活动课,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近距离了解家乡历史名人的成长历程,感受他们高尚的精神境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综合培养学生的组织交往、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二、教学实践

(一)情境与导入:家乡名人的文化诉说

1.课件展示板浦文化名人李汝珍及其名著《镜花缘》的资料,播放我校发展纪录片中有关苏光烈士事迹的片段。

2.同学们,你还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历史名人呢?

(二)实践与探索:依托乡土文化资源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

1.确立课题,策划方案。

(1)你想通过哪些方式去了解、认识家乡历史文化名人的成长历程呢?

(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3)学生依据上面确定的子课题,进行分组讨论,制定活动方案,分配各人的活动任务。

(可分为:故事组、足迹寻访组、绘报组、小话剧组等。)

2.实践活动,主动探究。

(1)教师引领学生去参观李汝珍纪念馆和苏光烈士故居。

要求学生认真参观李汝珍纪念馆和苏光烈士的故居的内部设施;根据需要记录文字资料或图像资料。

(2)采访了解李汝珍与苏光烈士事迹,谈参观后的感想。

(分别采访李汝珍纪念馆的负责人与了解苏光烈士生前事迹的地方人士。)

李汝珍的主要著作是什么?他能写成《镜花缘》的原因有哪些?

苏光烈士是怎么牺牲的?从他的成长历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参观了家乡历史名人的遗迹,你有哪些感受?

(3)收集有关赞颂家乡名人的文章或诗篇,在小组内交流,收集或画出家乡名人的人物画像,小组合作完成一张以“家乡名人知多少”为主题的手抄报。

(4)了解家乡名人主要事迹,排演家乡名人事迹小话剧,表达对家乡名人文化的敬仰之情。

3.分组汇报,展示成果。

(1)李汝珍、苏光烈士等之所以成为我们心中的楷模,他们一定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迹,请故事组同学为我们讲讲家乡历史名人曾经做过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好吗?

(2)多么动人的故事,那么是什么信念支持他们做出那些令人敬佩的事迹。英雄人物曾经说过什么豪言壮语?请寻访组同学为我们解开家乡名人成功的密码。

(3)家乡名人的光辉形象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你收集了哪些有关赞颂家乡名人的篇章,请绘报组同学为我们带来反映家乡历史名人的手抄报。

(4)成长在我们家乡这片热土上的历史名人不计其数,每一位名人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这些事迹连起来就是一首百听不厌的家乡赞歌,你还想用什么形式来表达你对家乡历史名人的敬仰之情?

(三)评价与延伸:家乡名人文化开启“生活化语文”的窗口

1.学生互评。

各小组同学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料,比如:在本次活动中,学生进行实地参观或现场采访,查阅图书资料或直接上网获取信息。分别通过讲故事、诗朗诵、绘制手抄报、排演名人事迹小话剧,学唱歌曲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综合展示了同学们在亲身实践中,学会的组织规划、观察搜集、沟通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能力和创新精神,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2.教师总结。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语文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着。” 我们的家乡板浦镇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文明古镇。我校将语文教学内容和乡土文化进行整合利用,适时、适度地把乡土文化资源引入语文教学,拓展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语文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自然延伸,让同学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了能力,这样的课程我们将不断开发,为同学们打开一扇 “生活化语文”的窗口。

三、利用地域资源开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

《走近板浦名人》这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思索:长期以来,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虽然在课堂上学得热热闹闹,但在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中能力不足。造成这一问题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教师固守教材,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分离。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实践探索式学习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探索,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一)以乡土资源为载体,融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于一体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学生面向完整的生活世界,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不断探究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和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强调学生亲身参与并经历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必须把“知”与“行”有效结合起来。为了加深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每次综合实践课,我们都引导学生分专题设计,围绕家乡文化的一个侧面进行专题性研究学习。例如《板浦美食》《板浦民俗知多少》《走近板浦名人》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乡土文化的整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在活动中亲近乡土文化,领略乡土文化特有的质朴和芬芳,感受到生活化语文的乐趣。

(二)活力社团活动,在自主选择中合作探究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 学生社团的多样性符合了学生个性的丰富性、多样化这一客观事实,能从多角度满足学生个性心理不同方面发展的需要。融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于社团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社团活动健全学生人格,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笔者作为校文学社团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把采访当地文化名人、收集、整理乡土文化资源作为重要组稿来源,使校刊具有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丰富多彩而又宽松自由的社团活动,既培养他们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开发校本课程,敞开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的大门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的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学生在开放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学习,学习活动的方式与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活动的展开将使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思想火花不断迸发,活动的目标和主题不断生成。

乡土文化资源是校本教材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取之不尽的资源,我们将进一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板浦乡土文化漫谈》系列,内容包括板浦的地方名人、地方小吃、民间传说、民风民俗、板浦方言、旅游资源、丰富物产等,这必将极大地丰富语文课程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给近乎单调的语文课堂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家乡的名人作文 篇五

加大涉农专业高层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实施“百名硕士进奇台”引才规划,深入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引进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涉农类硕士研究生人才18名;推行“星期天工程师”、“假日专家”等柔性引才模式,先后邀请50名专家学者为我县重点产业把脉会诊。

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能力提升计划。组织全体村党组织书记,推荐选拔一批村级后备人才,采取专题讲座、座谈讨论和交流发言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集中开展党性修养、社会稳定、“访惠聚”工作、乡村振兴等10个专题方面的培训。每年全覆盖培训村党组织书记、村级后备人才各2次。

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开展职业农民认定,对符合条件的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以各类农业科教项目为依托,组织农业科研单位、技术推广单位和培训学校等专业人员,开展农作物病虫防控、农机技术、动物疾病防治、惠农政策等方面的培训,每个行政村培训4名左右新型职业农民。

引导教育人才服务基层。成立“教育专家人才服务队”,开展了“联盟捆绑学校送教下乡”活动,以城带乡捆绑式发展,捆绑联盟校共同开展教研活动,每年全覆盖开展教研活动5次;引导城乡教师的交流,确保交流教师比例不低于乡村学校一线教师的10%,双向交流教师人数不低于60人。

激励基层卫生人才提升水平。选拔优秀乡村医生,分期分批在上级医院开展1-3个月的跟班培训,每年培训人员比例不低于所有乡村医生的40%;鼓励乡、村卫生人才参加进修学习,在岗的乡村医生取得乡村医生证书每月补助800元、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每月补助1000元。

加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以产业为主体,职业院校培养为基础、技能大师工作室“传帮带”为重点的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对有一定基础的农村富裕劳动力开展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培训3期,每年培养100名左右具有精湛技艺和掌握先进工艺的高技能人才。

家乡的名人作文 篇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李卫华,是赞皇镇南关村人,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家乡唱响‘两个为了’,建家乡奉献火红青春”。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亮未来,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是我们龟城青年人的神圣使命。省委确定“建设沿海经济发展强省”,市委确定了建设“繁荣、文明和谐新石家庄”的新目标,特别是县委“为了赞皇人民更幸福,为了赞皇明天更美好”的号召,是为我们吹响的冲锋号角。爱家乡、唱响“两个为了”,建家乡、奉献火红青春这个坚定信念在我们脑海中回荡。

我爱家乡,家乡以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闻名,早在新时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隋朝时始设县邑,是全国首批“千年古县”,是“五相故里”,千百年来家乡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许多历史名人留下赞美家乡的翰墨。

我爱家乡,家乡以丰富的文化自然遗产而名扬全国,有历史悠久的“万坡遗址”,有世界最大的天然回音壁,有部级风景名胜区“万丈红堎嶂石岩”等众多名胜古迹,五马山、石柱山、棋盘山风景区镶嵌在槐河西岸。

我爱家乡,家乡是革命老区。邓小平、刘伯承、秦基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在家乡的山山水水,“冀西十三县,赞皇是模范”,家乡人民为新中国的解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我爱家乡,这里物阜民丰,苍苍茫茫的太行山造就了丰富的矿藏,连绵起伏的片麻岩山丘为我们孕育了名扬天下的赞皇金丝大枣。

勤劳纯朴的家乡人民创造着亘古未有的现代文明,家乡正在日新月异,我们热爱美好的家乡,更要为建设家乡增砖添瓦奋斗不息。不管是馨苑小区建设、赞中异地搬迁、县城供水的东水西调、东高工业区、赵赞公路拓宽、高砂公司扩建、县城东扩等全县重点工程,还是胡家庄矿区矿山整治等急、难、险、重任务,都留下我们忙碌的身影。

家乡的名人作文 篇七

在我的家乡有一位捏泥人的老人,他就是——张爷爷。

他一身陈旧的中山装,一顶老式的鸭舌帽,一张黝黑而又饱经风霜的脸。

张爷爷经常坐在村子里的大柳树下,他的面前摆着一个大木箱子,上面摆着各色各样的泥人,什么“孙悟空”“机器猫”“樱桃小丸子”……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一天中午,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了老人的摊前,只见老人正望着刚完成的“小画眉”出神呢,喜悦之情真是溢于言表。过了一会儿,他把这只“画眉”身着深褐色的晚理服,玲珑的面孔上,有一张纤长的嘴。眼睛虽是用彩泥捏的,但我却觉得它透出了光,透出了神韵。

在我观看“画眉”这短短的几分钟里,一个“猪八戒”的半成品已经展现在我的眼前。只见张爷爷一手举着“猪八戒”,一手托着下巴,似乎在想些什么。过了一会儿,老人拿出一些红色的泥和一些黑色的泥,左揉右捏,就变成了一瓣“西瓜”,他又从箱子里取出一些黑色的泥,小心的给“西瓜”装上了瓜子,你别说,简直像极了。接着老人把精心设计的一瓣“西瓜”放在了“猪八戒”的手里,哈,“猪八戒吃西瓜”终于完成了,你瞧“猪八戒”那贪婪的馋样儿表现的淋沥尽致。围观的人不断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菏泽市牡丹区吧完小六年级:黄璐

家乡名人作文 篇八

一、高度重视、快速组织实施调查摸底工作

一是召开乡专题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会议传达了县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和组织工作会会议精神,并对我乡如何创建基层组织建设示范乡和怎样开展好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调查摸底工作作了详细的讨论和研究,形成了一套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并指定责任心强的同志专人负责调查摸底工作。二是召开全乡19个党支部参加的基层组织建设调查摸底工作会。会议就如何开展好调查摸底工作作了详细的安排和部署,会上对开展好调查摸底工作的重要意义及相关要求做了明确强调,要求各支部务必按照相关要求保质保量完成调查摸底工作,为成功创建基层组织建设示范乡打下坚实基础。

二、细化措施、确保调查摸底取得预期效果

一是每个党支部明确一名支委委员作为调查摸底工作联络员,具体指导各支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调查摸底工作,确保调查摸底工作质量。二是深入一线,确保摸底数据准确。各联络员深入到各支部,通过召集召开支部会议、个别访谈、翻阅支部资料等形式,核准支部信息,指导填写相关表册,确保统计表册数据的准确性。三是及时汇总,全面掌握全乡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在各支部完成调查摸底后,乡党政办指定专人负责收集各支部摸底表册,并对表册进行进一步的审核汇总,确保汇总数据的准确性。四是开展分析研究,乡党委对汇总后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查找目前我乡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不足方面,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做到有针对性地提出本乡开展基层组织建设示范乡的重点内容,为创建基层组织建设示范乡打下坚实基础。

三、汇总分析、全面掌握基层组织基本情况

经调查汇总,我乡现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4名(农村支部13个,社区支部1个),其中女性2名,45岁以上10名,55岁以上3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7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4名。家庭年收入5万元—10万元的6人,10-50万元6人,50万元以上2人;全乡总人口33163人,常年外出务工11338人,空巢老人1518人,留守儿童1924人;全乡村(社区)共有党员509名,其中女性68名,少数名族0名,45岁以上302人。大专以上文化49人,初中以上文化336人。年收入5万元以上致富带头人86人,从事经商办企业个体经营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13人。近三年发展党员38名,培养入党积极份子67名);全乡现有耕地24632亩、旱地9985亩、稻田14644亩、林地13660亩。现有企业15个(其中工矿企业8个,农副产品企业3个);全乡现有村(社区)基层组织办公场地14个(13个村级办公阵地,1个社区办公阵地,其中120平方米以上办公阵地11个)。现有村(社区)远程电教站点14个,现有村(社区)远程电教管理人员14人;“”每年达4次以上的村(社区)党组织14个,推行“四一两公开一监督”做法的村(社区)党组织14个,每年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的村(社区)党组织14个;全乡现有乡机关、单位党组织6个(党委(总支)1个,乡机关党支部1个,学校党支部4个),党组织书记6名(其中女性1名、无少数名族、45岁以上3名);全乡乡机关、单位党组织共有党员81名(其中女性35名、少数名族1名、45岁以上党员18名,近三年发展党员17名、培养入党积极份子21名)。6个机关和单位党组织“”每年均在4次以上,每年召开1-2次民主生活会,每年均各自的有活动主题,定期按要求开展组织生活,开展党员示范岗评比活动121人次。

经汇总分析,全乡乡村两基层组织现状呈现以下特点:

1、党支部书记以中年为主,文化程度有明显提高,初中文化仅有3人;致富带头带动作用发挥明显,家庭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仅1人;群众信任度高,组织号召能力总体比较强,县级两代表一委员达8人,其中市党代表1人。个别支部书记总揽全局的能力不够强,目前还有两个村级党组织是由乡机关下派干部兼任支部书记。

2、全乡人口与耕地资源状况。外出人口比例较大,占总人口的34.2%,家庭主要劳动力整体外出比较多,平常空巢老人达1518人,留守儿童达1924人。现有耕地24632亩,在家人口21825人,人均耕地面积1.13亩,主要在家的“386199”人群队伍目前对耕地的耕种存在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困难。

3、我乡是纯农业乡,结合农业乡的实际。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集中化、规模化,特色蚕桑、猕猴桃、杂竹正在以序发展,势头良好,即将发展成为全乡劳务经济的有力补充甚至替代。

4、党员队伍作用发挥总体较好。三年来新发展的党员中青年致富带头人占据比例较大,全乡党员队伍中致富带头人达200人,具有带动致富能力的党员达248人;45岁以上党员302人,点总数的59%,党员队伍年龄偏老;外出党员达287人,占总数的48%,外出的党员中占全乡外出创业成功人士的5%,在劳务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带头带动作用。

5、村级组织阵地作用发挥明显。全乡14个村级组织办公阵地、远程电教全面正常投入使用,作用发挥明显;组织建设各项活动基本能按要求落实,但规范化运行不平衡,机制不够健全完善。

6、机关、单位党组织活动情况。乡机关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成效明显,活动载体丰富,形式多样,党员干部工作成效明显,全乡各项重大工作、中心工作有序推进,引导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效果显著。

家乡名人作文 篇九

我家乡的名人

我家乡的名人可多呢,有李源潮、、郑兆财、蒋志平、吴强……不过最有名的还是数了。他是一位总理呢,他那花白的头发,浓黑的眉毛,慈祥的眼睛,亲切的笑容,令我很有亲切感。

他这个总理可不是“走后门”得来的,而且靠着勤奋努力得来的。

小时侯可勤奋呢,有一天,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遥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的风尘劳累,年幼的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可他仍然要坚持练完100个大字再休息。陈妈妈心疼道:“明天再写吧。”连忙说:“当天的事当天得做完!”便连忙把头埋在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头脑也清醒多了。当100个字写完时,陈妈妈一把夺过笔:“这下行了吧,快睡觉。”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100个大字,皱着眉头认真地说:“陈妈妈,这两个字写歪了。”说着又把那两个字写了几遍,直到满意为止。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最新范文

亲情的作文500字【8篇】02-08

在尝试中成长作文优秀6篇02-08

校园生活的作文优秀4篇02-08

假如我会72变作文(精选9篇)02-08

2024年美丽的校园的 校园美丽心得体会(02-08

红心向党主题征文 2021红心向党主题征02-08

奋斗者正青春优秀作文8篇02-08

福州游作文200字(优秀5篇)02-08

对自己的思考500字作文(优秀5篇)02-08

这一次,我没有放弃作文【优秀7篇】02-08

6 34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