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观后感 觉醒年代观后感1000字大学生【精彩9篇】

2023-01-18 23:10:25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整理的觉醒年代观后感1000字大学生【精彩9篇】,希望能够给朋友们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启发。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一

李大钊同志的“初心明灯”照耀民族前进之路

百年前,有句呐喊响彻天地,唤醒了沉睡的中国,“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发出呐喊的人就是中共党员李大钊同志。

青年是党的活力源泉、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更要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涵养革命先烈的革命情怀,继承革命先烈的斗争意志。青年党员要像李大钊同志一样,做一名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理论的信仰者、践行者。

李大钊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坚信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践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李大钊同志积极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华民族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走马克思主义道路,李大钊同志一生追随马克思主义思想,用生命践行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现在,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我们要以李大钊同志为榜样,积极做一名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者。

强烈的民族情怀是一盏明灯。李大钊同志看到祖国正处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内忧外患。他说:“感于国事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民族忧患令他彻夜难眠,积贫积弱的中国出路在哪里,民族的未来在哪里,他无数次扣心自问。他苦苦寻找如何拯救病态的民族,真理之光何时才能照耀中华民族的未来。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到了中国,他看到了希望,这不就是孜孜不倦追求的真理吗,他在党旗下宣誓,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盏明灯。李大钊同志永葆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学习态度。他是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员,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时代价值,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多篇文章,坚定的政治立场,深厚的革命情怀,强烈的斗争精神,李大钊同志始终怀着执着的理想信念,为党的革命事业殚精竭虑。李大钊同志是我们党的精神丰碑,我们要以李大钊同志为标杆,认真学习党的思想理论,积极做伟大思想理论传播者。

永恒的奋斗精神是一盏明灯。李大钊同志为党的革命事业,奋斗了终生。作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复杂的困难面前从没有退缩过,在艰苦的斗争中从没有放弃过,在严酷的刑具面前从没有畏惧过。奋斗是最亮丽的民族情怀,更是最洪亮的革命呐喊,他永葆一颗奋斗的心,为了民族的未来,为了下代人的幸福,他有着“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奋斗激情,信仰在他心中是永不熄灭的灯。我们要以李大钊同志为榜样,永葆奋斗精神,为了伟大的民族复兴,积极做伟大事业的践行者。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李大钊是我们广大青年党员的精神丰碑,永远屹立在我们心中,他用信仰的光芒,一直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新时代的我们要努力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责任感,做到脚踏实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努力。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二

在这个漫长而又短暂的寒假,我观看了一部电视剧《觉醒年代》,使我的内心无比的激动,想到里面的人物我就感到回味无穷。

《觉醒年代》讲述了新文化所处的那段时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该剧展示了100年起中国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的不断追求真理并且慢慢摸索,摸索着就中国的道路。五四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五四运动拯救了民族危亡,捍卫了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这是一条当时中国唯一的道路,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使命,需要一代接一代的人不懈努力和奋斗。

在这部剧中,我最喜欢陈独秀这个人物。因为他在《《爱国心与自觉心》中发表:“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国无自觉心者,其国必殆。二者无惧,国必不国。”所以青年人要把“爱国”二字镌刻在心间,流淌于血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志报效国家。

作为21世纪的新中国青年,我们应该以学为本,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培养自己报效国家,社会和人民,在其境中体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五四运动的精神绽放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让复兴之路在新的无数青年脚下越走越长。

观《觉醒时代》有感七

《觉醒时代》是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优秀电视剧目、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史诗巨制。

该剧主要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人生百态。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之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让我感悟最为深刻的不是思想家革命家的激情演讲,而是那一个个不经意反映出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生活的画面。孩子们就坐在泥泞的路上,与坐在车里,手里拿着烧饼的富家少爷、小姐截然不同。一个妇女高叫着:“卖孩子、卖孩子。”他们兴许是被抛弃了,又或许是被这可恶的人贩子拐走了。还有那些官兵斩首后,一个又一个的妇女拿着馒头、花着钱、蘸着人血,可笑地以为自己可以拿它救活自己的孩子。除了愚昧和无知,贫穷也是他们迷信的根源。

但好在,有了这些革命青年,咱们的中国“活”过来了,不会再有人相信这种荒谬至极的救治方法。虽然现在中国已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大国,但我们仍要牢记历史,为咱们的新中国做出贡献。

《觉醒年代》观后感大学生 篇三

五四精神永传承

岁月如梭,遥望历史,中国迎来了又一个百年的辉煌。

曾经,我们的先辈在一个又一个的暗夜里穿梭,在一座又一座的高山中攀登。他们慢慢的朝黎明走去,朝冉冉升起的太阳走去,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的今天,换来了我们国家的今天。

时维五月,五四在即。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一场震惊中外,由青年学生组织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爆发了。1919年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后,5月4日起,北京的学生通通罢课,组织了一场又一场的演讲和宣传,随后,各地的学生和工人也纷纷罢课、罢工,表示支持。通过进行示威,游街等多项爱国运动,北洋政府最终迫于压力,决定暂缓签订合约。五四运动对于当时旧社会,旧思想来说,是一个与新思想无比接近的的分水岭。这是一场由青年为先锋的运动,他们有着满腔的爱国情怀,他们不畏强权,即便会有生命危险也不阻挡不了他们的坚定的步伐。他们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掀起了中华民族实现名族复兴的决心与满腔的爱国情怀。也让五四精神一直流传到今天,屹立在我们心中。

五四青年的精神一直都在延续,时至今日,新青年身上仍然有着熠熠生辉的五四精神。在前段时间的冬奥会上,有一位19岁的女孩夺得中国历史上首个女子雪上金牌,她就是谷爱凌。在谷爱凌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带她接触了滑雪项目,在坚持滑雪的道路上她吃过不少的苦,也受过大大小小的伤,但是她没有轻言放弃,而是高度自律,并且把滑雪和学习兼顾的很好,考上了斯坦福大学。谷爱凌在赛后的采访中说到:因为人生很短,我们作为年轻人就是应该不断尝试新的东西。她身上的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国家发展的道路上,青年是主力股,我们必须要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和重担。让我们怀揣着爱国之心,在建党百年的道路上,满怀激情,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抱负。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四

20xx年的寒假生活结束了,在此期间,我曾观看了几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内心收获满满。其中,我觉得电视剧《觉醒年代》最能打动我的心,它让我想起了那个时代的中国……

那个时代的中国:战火硝烟,国民愚昧无知,国君袁世凯复辟帝制,镇压了二次革命。最先开始的陈独秀离开日本稻田大学,回国途中,看到已被德国占领的胶州湾,悲愤不已,到上海发表了讨伐信奉五教三纲的袁世凯等人的檄文,也是唤醒国民愚昧思想的良药——《青年杂志》(从第二版起改名为《新青年》,并使新文化运动逐渐兴盛起来了。新文化运动,就好比一株刚萌发的芽儿,一些《新青年》的同人编辑主将的加入,犹如为其增添了养分。而那些毒害国民思想的保皇派与新文化运动所发生的冲突,好像虫子在啃食其茎叶。在与旧文化的搏斗中,战场搬到了北大,斗争也十分的激烈……

在新文化运动已成长到一株能承受风雨的小树时,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李大钊推行马列主义,并与陈独秀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红船精神,由此,中国人民逐渐走向了正确的道路。

当我看完《觉醒年代》时,把自己跟这里面的人物进行了一次对比,差距就出来了。当时很多人说“这个中国没救了!”如果我是当时的李大钊,我就想逃避,但是李大钊却反驳了那些人的观点,在与陈独秀的一次谈话中说:“我认为这个国家还是有救的!”很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这个爱国者的伟大情怀,也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当段祺瑞要求蔡元培恢复克德莱的职位时,如果我是蔡元培,我会听从上级的安排,但蔡校长却竭尽全力地反对。正因如此,新文化运动才会成功;共产党才会成立;中国才会焕然一新。正如陈独秀而言:“新文化运动,当下最需要的是人,而不是钱。”

正是有这样的革命先烈,我们才有如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使革命先烈的精神得以传承!

观《觉醒年代》有感 篇五

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少年自有少年狂,心似骄阳万丈光。———题记

自从我看了《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后,感觉它就像是一本“活”着的历史书。百年前的中国,地裂权分,民不聊生。在肮脏的世道里,有钱的买命,没钱的等死。“闹市砍头”成了人们热衷围观的特色节目,人群蜂涌抢人血,蘸馒头,民间“妙方”,不为别的,只为两个字——活着。

但封建的黑暗即便是挡住了天上的太阳,也无法挡住民主的光芒,总有人从风雨中开辟着这条救国的道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陈独秀真诚豁达,一身傲骨,他创办的《新青年》在中国大地吹响了思想启蒙的号角。带领着一批有为青年开启了向传统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他的一篇《敬告青年》提出了当代的青年六大标准。国家倘若要进步,必须要广大青年奋发向上,成为国家之大栋梁,撑起富国强兵的一片天。号召青年们开拓眼界,冲破陈腐思想的牢笼,建立新的中国。

乱世之下,家国不能两全。仲甫先生整天忙于社会,救国救民,所以和他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的关系一直不太亲近。兄弟二人一直认为父亲是个伪君子。父亲和儿子之间仿佛隔着一座厚厚的墙,陈独秀一直想推倒这座墙,但又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我在影片中父子的关系,看到了一个细节,陈独秀可以在演讲台上滔滔不绝,做到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每一句话都让人热血沸腾。可到了儿子们面前,却仿佛变成一个不善言辞的学生。但他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关心,去爱着他的孩子们。

兄弟二人从一开始认为父亲是一个大逆不道的“伪君子”到后来理解父亲,为父亲亲手做荷叶黄牛蹄,双双义无反顾地参加了革命,甚至为国牺牲。他们与他们的父亲一样,有着无私奉献的救国之心。我在他们的眼中看到了坚毅和力量之光。即便是迈向死亡的步伐,也和当初迈向未来的步伐一样坚定,毫不犹豫。留在我记忆深处的的面孔是那样年轻鲜活而美好,就像屏幕里从血里开出的花朵一样,在最美的时刻凋谢,化作黑暗里的一束光,指引着那些与他们,共同奋斗无数的革命志士前进的方向……

觉醒年代观后感1000字 篇六

《觉醒年代》是我中考后迫不及待观看的一部电视剧。第一次打开它时,我慵懒地躺在沙发上,却在观影中,不知不觉地坐直,心中时而激动、时而感动。每一集看完,我都久久不能平静。

故事的开始是李大钊等留学生慷慨激昂地声讨袁世凯,故事的结束是建立中国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从1915到1921,从北大红楼到南湖红船,仅仅六年的时间,我却仿佛走进了他们的一生,就像是我与众多灵魂在交流,与思想在碰撞,让我觉得我不是坐在屏幕前,而是这一切的亲历者。

仍记得剧中李大钊一次在午饭时间拿出罐子,我以为其中会有荤有素,至少有几种菜,打开后一个里面装着白饭,另一个竟只有一些腌制萝卜,甚至在分完自己和学生两人的份量后,又将多余的小心翼翼地拨回罐中。这一幕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震惊至余更是心疼和感动。我知道他们困难重重,他们在逆境中前行,却没有想到条件会如此艰苦,生活如此节俭。他们是依靠着怎样坚定的信仰,有着怎样坚定的信念,才会这样义无反顾,投身祖国,奉献人民。

以前不懂鲁迅先生的文章,只觉得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如今当真真切切地看到百姓沾着牺牲的革命者的鲜血做人血馒头时,我深切感受到了他们的愚昧,整个社会都弥漫着吃人的封建思想,才突然明白鲁迅先生书写《狂人日记》时的心境,才能够感受到他想唤醒人民救国存亡的情怀。“众人皆醉我独醒”就是形容他们这群人吧,若没有像鲁迅先生这样的革命者,中国还将要在黑暗中摸行多久?将何时才能见到光明?

任教于北大的辜鸿铭是守旧的、复古的,他对新的历史潮流有所抵触,面对陈独秀、钱玄同等新文化运动派时总是针锋相对。他热爱中国古典文学,反对白话文,反对新文化。或许有人觉得他愚昧,令人讨厌,但这也是那个时代独有的争鸣。不同的思想碰撞,总会摩擦出火花。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自己认同的主张为中国寻找着出路,殊途同归。

现在我们站在历史后人的视角看先辈们,感受到他们的伟大,但他们的伟大和悲壮远比我们所能想象深重的多。他们在黑暗中探索,见不到前路的光明,也不甘止步退后。他们不知道何时会迎接胜利,但他们坚信终将会迎来胜利,他们靠着心中的信仰和满腔热血前进、前进、再前进!

何其有幸生在华夏,生于盛世,见证百年。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未经战乱,不缺衣食,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伟大的祖国蒸蒸日上。我们不曾经历那个动荡并觉醒着的年代,但我们需要铭记那段历史,铭记那些伟大的人。

觉醒年代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七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觉醒年代》,毋庸置疑,圈粉无数,吸引了一大批年轻观众,点燃了我们的追剧热情,日常在线催更。作为一枚爱好看剧的“资深粉丝”,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在这部剧里,那些曾经出现在历史课本上的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鲁迅、毛泽东等等,不再只是书本中“精神导师”,而是有血有肉,性情卓著的革命先驱。比如剧中将李大钊倾囊接济穷人、鲁迅目睹老百姓买人血馒头、创作《狂人日记》,毛泽东创办新民学会等一个个故事演绎出来。通过观剧,再次重温那段历史,先驱们的形象更加鲜活、立体,我好像也读懂了他们的爱国情怀,更加钦佩他们的革命精神和人生选择。

记忆里,对李大钊先生的记忆还停留在高中的历史课本中——短发,戴着眼镜,留着两撇胡子。看完此剧后,才真正被先生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在先生刚回国的那一幕中,他目睹街边抱着孩子乞讨的妇人,只因为孩子父亲的那句“死也要站着死”,深受感动鼓舞,便当掉了所有家当,带孩子筹钱看病。

谁能想象,那个握着毛笔能几天几夜不休息的李大钊,回家和妻儿子女团聚后,下地拉犁也是一把好手。是妻子眼中的“憨坨”。

他会带领学生们去长辛店调研做工,与劳工打成一片。过年还邀请工人到家里包饺子,给这些底层穷苦人民带来力量。

他还带领青年学子在北大举办工人“扫盲”班,提高工人们的思想认识。不仅如此,他们还深入农村,去喊醒那些“认命”的农民。

当周恩来邀请李大钊到天津演讲时,女同学羞愧地表示“经费不足”,李大钊爽朗笑答:“好吧,我自带干粮。”一句话逗得同学们立刻放松了下来。多么可爱又平易近人的大钊先生啊。

还有一幕在雨中的情形,总让我忍不住泪流满面。怀孕的妻子赵纫兰来北大校园给他送饭,两人很难得的坐在一起,边说着话边憧憬着未来生活。他说很少有时间陪伴妻子,可妻子却说:“你是干大事的,俺还准备要回到老家生下孩子,不会拖你的后腿。“”吃着吃着李大钊便哽咽了,他说等将来安定后会一笔一画地教她认字。

其实还有很多令人动容的画面,让我感受到了全方位的,立体的李大钊先生。陈独秀先生曾评价说:“‘南陈’徒有虚名,‘北李’确如北斗。”一百年的风雨征程,一百年的吾辈求索,多少热血青年奋勇而上,多少英雄烈士前赴后继,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教师,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牢记教书育人使命,努力学习新知识,更新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八

观时代风骨,立鸿图之志,追吾辈之号召。

故事的背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讲述了那个时代的思想启蒙,不同思想流派在寻求救国之路中纷呈互映、相惜相争,展现了革命英雄的使命担当与俊朗风骨。以“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革命故事为线索,展现了从《青年杂志》创办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段伟大的历史进程。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为中国寻找出路,进行种种探索和思想交锋,清晰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

革命、信仰、理想不单单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在荒乱年间,一切都是不稳定的,但是只要有信念,就永远不会被打倒!那个年代的青年,都有着伟大的信念。他们一腔热血要救中国,可能他们知识储备不足,但那些领头人却是有着伟大的使命担当。一群好儿郎,心系着国家的命运,他们有着更远的眼界,他们知道未来的走向。在一切都不稳定的年代,他们尝试的每一条道路都是救国的方法,或许最终未必走得通,但是他们敢于尝试,敢于挑起大梁,由于各种文化思想的碰撞,才能找到最适合的道路。如今,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那个模糊且未知年代,他们摸着“石头过河”,又是何等的艰辛啊!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并立志创造一批新时代、新思想、新观念的青年人,从根本上救中国。虽然得到普遍认同,但仍然不乏一些顽固派的阻挠,他们固步自封,坚持拥护孔子的三纲五常,不接受一切新的事物,他们这群新思想的学者虽然跟保守派对立,但是他们并不反对古代的优秀文化及思想;而相比顽固派,他们却不辨好坏,一味的求古,不分糟粕,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那个时代的“大家们”,都称得上英雄,他们不仅有先进的思想、丰富的知识,更是有信仰和理想的革命英雄。

前辈摸着石头过河,如履薄冰,后辈也要紧跟其后,不惧艰辛。我辈青年虽不需在战乱中扛起国家大旗,但我们仍需要学习先辈的精神。每个时代的人有每个时代的任务,在当今和平的中国不需要我们青年扛枪上战场杀敌护国,但是我们有着同样的任务——强国。但国家最需要的不是空有一腔热血的青年而是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我们国家飞速发展,在某些方面已是强国,但却不是全面的,在这个靠才能的时代,我们最应该做的是科技强国。我们虽然不能像钟南山、袁隆平、钱学森他们那样伟大,但时代选择了我们,培养了我们,为了获得时代的认可,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完成好自己的学业,为祖国的建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短短几十年,新中国迅速发展起来,那些中流砥柱的老前辈已退下,我们充满着一腔热血的年轻人即将登上舞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我们要感应时代号召,担起少年之责,实现强国之梦。让我们用青春之我铸就青春中国,把小我梦想融入大我情怀,将个人奋斗的前进动力凝聚为民族复兴的时代经纬,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恢宏乐章!

觉醒年代观后感1100字大学生 篇九

《觉醒年代》主线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建党,讲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艰辛岁月,反映中国人精神的优秀作品。“越是民族危亡之时,就越应该唤起民众的觉悟,振作民族精神,将共和的思想灌输给民众,则必须*封建的思想,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开头李大钊的一段慷慨激昂的讲话直接吸引我,“救国,倒袁”已经镌骨铭心。

封建的社会军阀混乱,倒行逆施压垮穷苦人民,平民百姓深处水生火热之中,绝望缠身,整个国家满目疮痍,剧中一个场景令人没齿难忘,一位妇女抱着病重的孩子双膝跪地乞求他人的帮助,丈夫绝望地呐喊穷人生下来就是等死的命;雨中卖孩子的场景与富人小孩吃三明治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国家不顾及民生何谈革命,何谈富强。此般状况的国家点燃了爱国志士的情绪,挽救国家。正如剧中毛泽东的出场,从风雨中走来,看尽世间百态,人世寒凉,虽身着布衣,足踏泥泞,但却双目坚定,心向光明。

陈独秀之子陈延年与父亲争吵国家与家庭不可同时兼得,为了革命就要舍弃小的家庭。想要拥有一个家,就必须要国家富强。回国之后的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宣传被称作“德先生”与“赛先生”的“民主”与“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位仁人志士赞不绝口,后又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三顾茅庐之邀任职北大文科学长,同胡适,李大钊,刘半农,鲁迅等先进青年传播其主张,坚决沉重打击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启发民众觉醒。被捕后的他看到一只螳螂在手上起舞,也许这也带给他无限动力,困难并不能禁锢住他前进的步伐;发出豪言“感于国事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的李大钊同志,积极投稿写下振奋人心的《青春》。面对患病的国家他彻夜难眠,在革命道路上全力以赴。他呐喊:“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坚信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践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坚定不移地走马克思主义道路,一生追随马克思主义思想,用生命践行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面对杀害,他坚毅不屈,视死如归,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一位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

《觉醒年代》向我们演绎了历史先驱创震旦之伟业的伟大事迹,展示爱国先驱的革命品格与斗争精神,真实还原历史故事,人物形象,演员的形象与历史记载的人物形象十分相近,不断揣摩人物,尽力还原场景,看到民不聊生无限悲哀与同情,看到一马当先的勇士感动油然而生,细腻的情节引发观众共情,共鸣,传递爱国情怀,剧中多次出现蚂蚁,不禁让人联想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百年后的中国繁荣昌盛,是人民的坚实依靠,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有鸿鹄之志,为理想照耀中国奋进。

最新范文

2019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精选9篇)01-19

9.1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优秀7篇01-18

央视感动中国观后感(优秀10篇)01-18

国家公祭日仪式直播观后感(优秀6篇)01-18

开学第一课2021年观后感(优秀8篇)01-18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优秀3篇】01-18

地雷战观后感作文优秀5篇01-18

2020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精神事迹观后01-18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9篇】01-18

死亡诗社观后感【精选5篇】01-18

27 98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