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心得优秀3篇

2023-10-20 19:00:52

热爱书籍吧!书籍是知识的源泉,只有书籍才能解救人类,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变成精神上坚强的、真正的、有理性的人。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被讨厌的勇气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精心整理的被讨厌的勇气读书心得优秀3篇,希望能够对小伙伴们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篇一

第四章要有被厌烦的志气,谈论了阿德勒心理学是如何看待整个人际关系的以及我们应当与他人缔结怎样的人际关系。上一章的课题分别是人际关系的动身点,终点在于共同体感觉——把他人看作伙伴并且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要理解共同体感觉,首先可以从“我和你”为起点,把对自己的执著变成对他人的关切。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归属感不仅仅是靠在那里就可以得到,必要要主动参加到共同体中去才能够得到,就是主动主动去面对工作、交友和爱的课题。课题分别带来了良好的关系,而“横向关系”则是形成相互协调与合作的关系。人只有在能够感觉到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志气,只有在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横向关系不是说将任何人都变成挚友或者像挚友一样求对待每一个人,而是意识上的同等以及坚持自己应有的主见。

第五章仔细的人生“活在当下”,进一步阐释“共同体感觉”,进一步引申到“华蜜是什么”这一主题。建立起共同体感觉须要从自己接纳、他者信任、他者贡献等三点做起。自己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恳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信任是无条件的信任;他者贡献是体验到我的存在对别人有用的主观感受。华蜜就是“贡献感”。假如你能够拥有“甘于平凡的志气”,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会不同,拒绝一般的你也秀把“一般”理解成了“无能”,一般并不等于无能,我闷没有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性。

人生实际是点的连续、是连续的刹那,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要聚焦“此时此刻”仔细而谨慎地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没有目标也无妨,仔细过好此时此刻,本身就是跳舞,不要把人生弄得太深刻,不要把仔细和深刻混为一谈。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人生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能够给予你人生意义的只有您自己。以他者贡献为引导之星,就肯定能有华蜜相伴,有挚友相伴,而且我们要像跳舞一样仔细过好作为刹那的此时此刻,即不看过去也不看将来,只要过好每一个完结的刹那。没必要与谁竞争,也不须要目的地,只要跳着,就肯定会到达某一个地方。对你而言人生的意义在于仔细跳好“此时此刻”的时候就会渐渐明确。假如我变更了世界也会变更。

最终,读完此书我的感想犹如以上梳理的脉络一样生硬甚至不成逻辑,但是的确是思想上的一个冲击,以后我还会多去了解阿德勒的思想,希望也能够拥有这份简洁的华蜜。

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 篇二

在周末的一个晚上,心情不佳,因为在生活上的一些琐事,找到我的高中同学汤振森聊了差不多好几个小时,我向他吐诉最近生活不顺,烦事扰心的种种情况,他便向我推荐了一本书,书名便是--《被讨厌的勇气》,他说看完这本书肯定会对我有所帮助,我已经很久没有认认真真读一些这种感觉类似于心灵鸡汤的书,可读完之后发现它并不是我想象的这样,它只是在讲一些很普通的道理,只是我们常常很容易忽视了,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

该书主要讲述了如何能够在繁杂的日常琐碎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真正的幸福,它的中心思想主要是阿德勒思想--目的论思想:所谓目的论就是事物的一切都与其原因无关,它关注的现在,是现在应该怎么去做,它是一种与先天论完全相反的思想,正因为如此,它是一种非常积极向上的思想,是非常适合做我们年轻人的航标。

书的内容首先分析了我们生活中的"不幸"的最终的起因:人们通常自己下定决心"不改变",举个例子:一位年轻人他自卑,性格内向,对自己的容貌和学历都极度的不自信,因此,他每天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管怎么样,他都不愿意出门,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这样的呢?是因为他自卑,不自信吗?不,正是因为他不愿意出门,不愿意接触他人,不愿意改变自己,所以导致了自卑,不自信。这里就牵扯到了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在这个世界是很复杂的,书中提到了人际纵向关系与人际横向关系,人际关系如何做到平等:于是需要尽量的发展一些横向关系,即使你与他人之间可能存在纵向关系,那怎么去让人觉得是横向关系呢?举个例子:一位妈妈因为头发乱了,需要梳子,而她的小宝宝知道后便帮她拿了一把梳子过来,有的妈妈便会对孩子说:"你真棒,你最厉害了。"这种夸赞方式就会给孩子觉得是一种上下级的纵向关系,拿梳子这件事妈妈也会做,而且很轻易就能做到,但是她却对孩子这种类似较夸张的称赞,这就会给孩子产生一种纵向关系的感觉,如果把称赞改成:"谢谢你了或者感谢宝宝帮妈妈拿梳子"这种话语,便会存在一种横向关系,一种双方地位平等的感觉。

书的最后还讲到了人要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人生的意义由我们自己决定,追寻价值要从现在做起,要活在当下。我记得有一位日本马拉松队员在一次世界大赛上夺得了冠军,赛后记者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很简单,我每跑一段都会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比如跑到哪个路口,然后再跑到哪个路口,跑的过程我的目标不段地实现,这样我就觉得轻松多了,正如我们人生一样,不需要给自己定一个非常远大的目标,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然后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朝着这个小目标前进,这样便能切身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自己人生的意义。

其实这本书里面也有很多内容我自己并没有认同,我觉得它描述的有些思想并不是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所以我在这篇文章里也没有提到。我想表达的是,我们要获得别人的爱,首先要学会爱自己,要自己给自己信心,人生路很长,它并不是百米赛跑,它是一场马拉松,跑累了,就停下来走一走,喘口气,只要不倒退,你就是成功的,你便能从中感受到你的价值,感受到属于你的幸福。

谨以此文用来勉励自己,勉励正在奋斗的人们。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篇三

初看《被厌烦的志气》的书名,我觉得这个书名就是一个噱头,就像许多鸡汤式的畅销书,给你排列许多观点,却对于生活的变更并没有什么意义。还好,最近在一次询问中被举荐了这本书,仔细拿起这本书起先阅读,真的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惋惜,可是各种观点也在脑子里混作一团,通过以下文字作简洁的梳理。

首先,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基本状况,这本书是由哲学家岸见一郎和自由作家古贺史见合著的,内容以青年和哲人对话形式呈现。阿德勒生于1870年,逝于1937年,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心理学三巨头。

下面,我就分别理一下每一章的心得体会。

第一章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这里介绍了阿德勒哲学的基本立场,即否认弗洛伊德的“缘由论”,提出如何相识现在的“目的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我,即某种生活方式——狭义上称为性格,广义上是世界观或人生观,但是我们了解到生活方式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有责任选择接着原来的生活方式或者重新选择生活方式。人在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可以变更的,之所以不能变更是我们下了“不变更”的决心,变更是须要志气的。人之所以不幸,不是过去或环境影响的,也不是实力不足造成的,而是缺乏获得华蜜的志气。

其次章一切苦恼来自人际关系,这里探讨了自卑感、追求优越、自卑情结和优越情结,自卑感是感觉目前有所欠缺的状态,要通过努力和成长,如刻苦学习、勤奋练习和努力工作;追求优越则是与过去的自己相比,不断朝前迈进。而不是比别人高一等;自卑情结则是因为我没有A所以做不到B,是一种躲避和借口,而优越情结则是表现的似乎自己很优秀,继而沉醉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阿德勒提出人在行为和心理方面的目标,行为方面——独立、与社会共处,心理方面——我有实力、人人都是我的伙伴。而我们要通过克服工作、交友、爱着三大课题去实现。阿德勒的心理学是志气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运用自己的手来选择自己的人生何生活方式,我们用自己的手来选择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方式。

第三章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这里主要介绍了课题分别——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详细而且你变更人际关系苦恼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念,一切人际关系的冲突都是起因于队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必需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念动身,把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分别开来,不干涉他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如何判定谁的课题?只须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带来的结果最终由谁来担当?”阿德勒否定追求认可,“不想被人厌烦”是我的课题,但“是否厌烦我”却是别人的课题,即使有人不喜爱我,我也不能去干涉,获得华蜜的志气包括“被厌烦的志气”——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胆怯

被人厌烦、不追求他人认可。“人际关系卡”总是驾驭在自己手里,问题在于我有没有下定决心。

最新范文

最新名人传读后感100字左右【精选4篇】10-20

最新昆虫记读后感100字优秀3篇10-20

《昆虫记》读后感400字(6篇)10-20

《查理九世》读后感【优秀9篇】10-20

读鲁迅的《藤野先生》有感(精选3篇)10-20

山居笔记读后感(优秀8篇)10-20

《红楼梦》读后感作文600字【5篇】10-20

海底两万里的读后感800字优秀3篇10-20

悲惨世界读后感【精彩9篇】10-20

《我与地坛》读后感(精彩6篇)10-20

26 27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