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精选9篇】

2023-12-10 14:02:33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营造了一处处秀美的意境,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精心整理的搭石教学设计【精选9篇】,希望能够对小伙伴们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搭石教学设计 篇一

1.学习课文2—5自然段,理解“理所当然”、“协调有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段。

3.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美”。

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这美丽的风景。

二、精读课文,感悟“美”。

出示自读提示:读2—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

(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

2.理解“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3.师范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仿佛看到什么?

4.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

5.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

(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

(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

(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3.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

(2)理解“理所当然”、“伏”。

(3)透过“理所当然”“伏”看出这里的人(敬老)。

(4)朗读感受美。

4.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

小练笔。

假如来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升华,赞颂美

1.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2.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的精神。(无私奉献)

仅仅在赞扬搭石吗?还赞扬(乡亲们)

赞扬乡亲们什么样的美好情感

3.齐读最后一句,读出内心的感动。

四、拓展延伸,发现美

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我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

读读句子:美就在身边,美就在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

请大家也用这种句式把找到的美说一说。

搭石教学设计 篇二

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往往只是从技能技巧层面上进行指导,或是引导学生像“小和尚”念经般重复、机械地读,难以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倡导的“在读书中有所感悟,在读书中培养语感,在读书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怎样的朗读指导才是有效的呢?笔者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

一、巧妙点拨,分层指导

阅读,是学生、文本、编者、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朗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主要形式。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让学生领会文章的内涵,适时点拨,分层指导,让学生看到朗读的“光明”,掌握读书的方法与规律。如我在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其中有一片段是这样处理的:

(出示句子: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师:西沙的海底有那么多的生物,你最喜欢哪一种?请读一读,通过朗读来表现你的喜欢,好吗?

生1:我最喜欢海参。(语速很快。)

师:你的声音很好听。但你理解“蠕动”的意思吗?

生1:应该是“很慢地挪动”的意思吧。

师:是啊,海参到处都是,簇拥在一起,而且是“懒洋洋”的,是像蚯蚓那样动,没有移动得那么快吧,你再读读。(学生读,语速缓慢,有明显进步。)

师:你一点就通,真棒。读书时,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实际,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这样才能读好。谁再说说、读读?

生2:我喜欢大龙虾,因为它很威武。(读得很有气势,强调了“全身”和“挺”两个词。)

师:你为什么要把“全身”和“挺”字突出来呢?

生2:我觉得大龙虾可能觉得全身都披着甲,有耀武扬威的资本,所以显得很神气。“挺”是“很”的意思,这里的大龙虾确实很威武,所以我这样读。

师:你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了活灵活现的大龙虾,谁还像她这样读读?(指名读,指导读。)

生3:我喜欢美丽的珊瑚。(读得很努力,但有些平淡。)

师:你口中的珊瑚是比较美了,不过还可以读得更美,你看!(课件出示“像花朵和鹿角的珊瑚”,学生由衷地发出赞叹。)你再读读。

“朗读最忌淡如水。”以上教学,引导学生联系语境,较好地体会到了西沙海底的神奇和物产的丰富,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出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情感,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二、潜心会文,以思促读

课文中常有令人神思涌动的空间,关键是能否发现这些空间,

让学生读思结合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通过设计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一个教师执教《小珊迪》,快结课时,让学生朗读“我握着小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进行填词训练:“我_______地握着小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联系上下文加深体会,想象朗读,深入体会小珊迪贫穷但却不贪小便宜,临死却只挂念弟弟的善良与诚实。在思考与朗读的提升中,在思维活跃的空间里,在传韵传情的朗读引领下,苦难的小珊迪表现出的震撼人心的精神品质跃然纸上,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并举,课堂灵性飞扬。

三、立体悟情,反复涵泳

通过回读和引读,让学生反复涵泳,可以促进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涵,人物的形象会渐渐鲜明,主题会层层突出,学生的情感会进一步得到升华。

《搭石》一课,质朴的字里行间闪烁着乡亲们的美好思想,散发着乡村的浓浓暖意。教学这课时,我抓住了文章的“全息元”(中心句):“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搭石,在农村是太普通的事物了。作者为什么要写搭石呢?通过这些无名小溪的无名搭石,作者要表达什么呢?教学时,我以中心句作为枢纽,引领学生反复回读“秋凉的日子,好心的乡亲一丝不苟地摆稳了搭石,也摆下了服务他人的美好情感。”“踏踏脚步,漾漾清波,绰绰人影,整齐的搭石,和谐的画面,乡亲互相照应,互相信任的美好情感让学生心醉。”“互谦互让,尊老爱幼。这一排排搭石,联结着家乡的小路,更联结着乡里乡亲淳朴善良的美好情感啊!学生的心已被深深地打动。”

反复回读中,学生读出了课文中的情感,读出了课文的神韵,也读懂了“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的弦外之音。这独特的搭石美景,这无私奉献和先人后己的传统美德,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心里。

引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要让学生感触到语言文字的温度,语文教师就应是充满激情的,要通过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如教学《再见了,亲人》,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朝鲜人民与志愿军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后,我设计了以下引读环节:

师引读:大娘、小金花、大嫂,还有多少朝鲜人民为中国志愿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这用鲜血甚至是生命凝成的深情厚谊,让志愿军难以忘怀。今天就要分别了,志愿军泪如雨下,他们深情呼唤――

生读: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师引读: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志愿军多么留念曾经并肩作战的朝鲜亲人,多么留念这块曾经洒下热血的土地。他们默默呼唤――

生读:列车啊,请开得慢一点儿,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块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师引读:列车终于渐渐远去了,志愿军的千言万语化作坚定的心声――

学生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搭石教学设计 篇三

一、“真实”即语文教学就要平平淡淡、扎扎实实地教。

王松舟老师在《好课三味》中提出:一节好课应具有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语文味强调动情朗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写的书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而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中也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必须通过扎扎实实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达到对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基本技能,达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学、培养语感的目标。

我有幸听到王玲湘老师执教的《搭石》,感触颇多,这的确是一堂充满语文味的好课。王老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反复品读课文,不断与文本对话,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变为学生在文本的字里行间穿行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读课文、扎扎实实地学习语文,真实而自然地展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学习“协调有序”一词,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在默读圈划后,“协调有序”这一关键词自然也在交流中提出。教师顺势而问: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学生回答:“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教师并未就此结束,而是提醒学生:这只是字面上的理解,课文中是如何说“协调有序”的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再读文本,找到:“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为了让学生了解更深入,教师又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我们加入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学生在老师引读下读文。师: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通过读、品、悟,把字词教学融入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同时真实地再现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体现出语文本色教学的特点。

二、“美感”即在语文教学中体会语言的美感,品读文字的精妙,积累语言。

同样是王玲湘老师执教的《搭石》,紧扣文中的“美”为主线,自读自悟贯穿课堂始终,引导学生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在发现美的过程中情感得到升华。全文设计流程如下:1.激情导入,感知美。教师以一段深情的语言配以轻松明快的音乐激情入题。2.围绕风景,寻找美。学生在快速读、默读中思考:课文中流淌着怎样的美?你仿佛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教师以“美”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3.品读体味――欣赏美。教师的教学重点落在“①一位上了年岁的人“整”搭石,②一行人“走”搭石;③背老人“过”搭石”三个内容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美(反复创设真实情境,体会画面美);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美;结合上下文,感受人性的美、人情的美、民风的美。4.回归整体,表现美。5.升华情感,传播美。其中教学“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一段尤为精彩,教师引导学生扣住这两个重点词语,想像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学生在想象出“我仿佛看见了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一圈圈地散开,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等意境优美的画面。教师请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其他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接着,教师小结:“真美,这既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又是一首清丽的诗。”整堂课学生不仅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且体会到了词语描绘出的如诗如画般的意境美,深切感受到了语言的韵律美、色彩美。

三、“灵动”即语文教学中充满了灵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搭石教学设计 篇四

关键词:日本茶庭;园林艺术;精神内涵;艺术特色

1日本茶庭文化内涵概述

在日本,茶庭文化、茶室文化和饮茶文化是茶文化的核心构成部分,自中国茶文化引入日本之后,由于日本民族性格喜爱饮茶和追求清新自然的田园生活,所以在中国传统饮茶习惯基础上不仅创新饮茶方式、发明饮茶工具,而且在逐步发展中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茶道。在日本茶道文化中,茶庭和茶室在建筑风格上保持一致、两个部分相通相连,互为补充。茶室建筑是包括有茶室、水屋、走廊、外景组成。和茶室相对的是茶庭,茶庭种类较多,功能性也不同。常见的有供读书休闲的疏远茶庭、修禅静心的修禅茶庭、露天观赏茶庭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草庵茶庭,该类型茶庭在日本最为常见,又可被称为露地,根据建造规模和周围环境不同,其露地级别还不同,比如三重露地式样的建筑结构其露地从外到内又可以分为三区庭园。日本茶庭的建筑风格和建造方式别具一格、十分精致讲究,这些都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思想和传统文化内涵。

2茶庭的建筑构造和艺术风格

2.1内部景观

日本茶庭内部景观都是按照一定的园林建造思想进行设计,日本茶庭园林不仅是饮茶修身养性的场所,更是修禅的圣地,所以日本茶庭的建造都有很强的禅宗意境。在茶庭的构造中,道路往往设计成弯曲状,铺设高低起伏,常常在道路两旁放置山石,用此来代指茶庭身处深山。在道路两旁和石块处种植低矮植物,来代指山林。在茶庭设置假山、水塘、小涧,流水潺潺的意境营造山泉流动的情境,并协助石灯笼的色彩点缀来总体烘托出茶室所处环境的清幽、宁静和和谐。在日本这样一个土地资源匮乏的国家,茶庭的设计面积一般较小,内部景观设计大多精巧玲珑,但是营造的禅境氛围十分浓厚。将日本人所追求的大自然景观和自然感觉都融入到茶庭的园林构造中。这不仅和茶庭的观赏、修身养息功能相关,而且营造出的宁静致远氛围能平复人焦躁心情,在进入茶室之后能以平和的心态饮茶,真正体会到茶道。

2.2色彩搭配

茶庭的主要作用是营造一种和谐、宁静的意境,为进入茶室饮茶的客人提供心灵的洗礼,所以在色彩的搭配方面一般是以绿、灰为主,来达到融入自然的感觉。比如内部景观山石、假山、道路以灰色为主,植被、水景以绿色为主。常见的草庵式样茶庭一般在道路两侧还会设置白色沙石作为分界标志,这样不仅给茶庭增添纯净感觉,而且和总体颜色形成对照,起到很好视觉效果。此外,景观的颜色以自然色调为主,不加入人工修饰,茶庭布景对原始自然美的追求也是民族性格和日本茶道文化的体现。在日本茶庭的园林布景中,一般很少设置色彩斑斓的花株,但是深山中常见的品种可以常见到,比如梅花,总的来说,茶庭色调追求朴素,也正是营造幽静深远饮茶环境和心境的重要体现。

2.3趣味性

日本茶庭的建造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幽静深远的禅宗意境,而且在具体布景中能体现出的是日本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风格。总的特征是具有浓厚的趣味性。从布景小样的建造规模来看,大多小巧精致,形状不一、色调搭配和谐、布局合理有据,既不会造成视觉冲突,也不会显得突兀。比如假山流水布景处的洗手钵(主要代指山间小涧的洗手功能),在茶庭内的形态各异,有的是水盆形状、有的是山间石块原貌、有的是经人工雕琢,别具一格。路边石块的设置也独具特色,有的随意堆放,有的成双成对,有的孤零一个,总体看来则乱中有序,却又不失观赏审美功能。从布景的规模来看,运用象征手法和思维想象的理念将一系列物景用来代指大自然景观,体现出日本茶道文化中独具民族特色的智慧情趣。茶室的建设地点一般远离喧嚣集市,环境优美,清净悠远的场地,用茅草、石块、木头等原始材料进行人工改造,建造茶室。泥墙、茅草屋顶、纸糊窗户构建的茶室周围设置一个很小,却别有洞天的茶庭,在此饮茶、参悟人生,这也是远离闹市,追求亲近自然,修身养性的禅宗精神。

3日本茶庭园林艺术中的文化内涵

3.1宗教色彩

无论从茶庭的布局还是建造风格,其中主要体现的文化内涵就是具有浓厚的宗教理念和格调。这和日本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息息相关。首先,茶庭就建造结构和设置理念来看,其主要目的是给茶室营造一种众星拱月的意境,茶庭的建造目的不是饮茶,也不是单纯的欣赏,不仅具有引导饮茶者进入茶室,安抚其心境的作用,还起到烘托整个饮茶环境的效果。在日本,饮茶具有严格的饮茶规定,除了饮茶者必须着衣得体、正式、整洁,言语、动作神态必须得体优雅,茶具和泡茶流程也都要求十分严格。其次在饮茶过程中,饮茶者之间只能谈论哲学、宗教等话题,日常俗事、庸俗化话题严明禁止。对茶会的组织者和茶庭所有者来说,对茶庭的视觉、心灵体验效果要着重注意,不仅要做到各个布景之间的完美衔接,保证其整体性的和谐,而且要对每一处布景的单项作用进行考究,通过茶庭的过程中心灵能得到感受,从而达到一种禅宗的境界。早在日本封建社会时期,武士阶级在进行征战之前会在茶室进行坐禅,以此来达到心境平和的状态,以此可看出,茶庭中的园林艺术中承载的茶道文化对日本人来说还具有精神安抚的功能,这也是宗教理念的体现。其次,日本茶道中的清净、自然、朴素的理念也正是佛教思想的体现。佛教自中国传入日本之后,对日本主流文化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日本茶道的发展和演变始终体现出佛教所宣扬的清、寂、静思想。茶庭无论从构造、布景、建造材料还是内涵意义上都体现出佛教思想,在佛经中有这样记载:“菩萨冲过三界火宅到达露地。”说明露地的本身就是修行圆满之处,也是佛家修行的圣地。

3.2美学思想

日本茶道界普遍认为,日本茶道文化内涵深厚,涉及到的社会各方面因素复杂。其中主要的是艺术因素、美学因素、社交礼仪和宗教思想,这几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贯通,但艺术因素处于主导和统领其它三个因素的地位。日本茶道文化除了品茶禅悟思想,其艺术特色中的美学思想独树一帜,成为日本茶道文化中重要思想内涵。茶庭的设计布景理念中,除了朴素、和谐、宁静之外,错综复杂,缺陷美也在茶庭的设计中有显著表现。追求整体美,不过分追求对称,也不忽略单个布景的意境。在茶室中枯槁之感的美学特征尤为突出,暗黄木头制成的茶桌、枯叶色调的茶具以及墨迹和破旧不堪却不失古朴色香的茶盒都是茶室中美学思想的体现。日本民族不过分追逐过分人为雕琢的艺术品,唯独对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艺术品情有独钟,这也是一种对美的执着和艺术品经时光雕琢的本质美的体现和喜爱,体现出日本人对内心和真实的追求。所以在茶庭的设计和建设中,这种美学思想被完美运用和诠释。比如茶庭建造的选址,选择远离尘嚣的僻静处、设计理念的自然象征性、茶室建造使用材料取于自然原态。整体呈现出清新自然、简单朴素、宁静致远、禅意深远的意境。

3.3茶文化和园林文化的融合

日本茶文化和园林文化在发展中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经过长期发展,日本茶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和意境在园林文化中都体现了出来。首先是禅宗思想在园林艺术中的融合。在茶庭的构建中,以清幽、宁静、禅意、和谐等佛教思想理念为指导,在具体布景中讲究还原自然状态,运用象征性手法将自然物象巧妙缩小,还原在茶庭。通过乱石的和谐、低矮绿树的衬托,再加上假山流水的声音,整个茶庭被营造出一种潺潺流水、层峦叠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乱中有序的自然景象,再加上空旷的草坪和色调的和谐搭配与自然材料搭建而成的园林建筑,无论在视觉、听觉还是心灵感受中,都能达到日本茶文化中所宣扬的清、幽、静的体验。其次是人文思想和宗教元素在园林艺术中的融合。日本园林自从中国引入后,前期是以观赏为主,在发展和演变中其作用逐渐由观赏性变成传递人文思想性。在茶庭的设计中,运用物象的合理安排和人为设置来传达出内心的精神世界和民族性格的价值取向。用假山、水景、植被、乱石等来营造自然意境,运用阳光直射和水体反射以及物象的倒影来体现光的美感。用最原始的木材、茅草、石头构建房屋主体,来和茶文化内涵融为一体,来体现精神上和饮茶这种物质行为上都是在追求一种自然、朴素和宁静致远的心灵感受,这不仅是日本民族人文情怀的体现,这也是佛教思想在茶文化形成以及园林建造中的明显标识。

4结语

综上所述,茶庭和茶庭中的园林艺术作为日本茶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将日本茶道文化无处不在融入其中。从茶庭的自然性回归建造,自然意象景观的设计,到茶室主体建筑的朴素、简约建造和原始性回归。从中不仅可以洞察到日本茶道文化的核心内涵和日本民族的精神世界向往,而且可以从中解读到茶庭不仅仅扮演着营造禅境氛围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承载人们的精神世界和价值向往,人们通过物镜来表达自己内心向往和精神追求。日本茶庭虽然没有气势恢弘的建筑体也没有色彩绚丽的色调,但是它所体现的朴素自然、优雅别致、宁静致远理念不仅仅对我们当代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向往起到一定的熏陶和影响,对今天园林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唐洁芳。日本茶庭的园林艺术[J].艺海。2011(07):191

[2]崔陇鹏,李红艳,喻梦哲。日本室町———江户时期的茶庭演变研究[J].中国园林。2014(02):109-114

[3]宋琦。从日本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演变探究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D].青岛科技大学2014

搭石教学设计 篇五

1彩色树种的色彩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对色彩的选择十分讲究,首先是冷暖色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红、黄、橙以及与这3种颜色相接近的色彩都属于暖色系,给人一种热烈活泼的感觉,是现代园林设计的常用色彩;青、蓝以及与这两种颜色相接近的色彩都属于冷色系,选择这种色系的色彩能够增加园林景观的深远感,给人带来一种庄重、宁静的感觉,我国古代园林景观就多采用松柏一类的冷色系植物。其次是对比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色轮表中相对的两种颜色就构成了对比色,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等,园林中的草坪旁通常会有几棵红枫,这就是为了达到红与绿的对比效果。再次是色彩各种法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其中,统一与多样法则的应用是为了达到一种“层林尽染”的效果,对比与协调法则的应用是为了达到“鸟鸣山更幽”的效果,节奏与韵律法则的应用是为了达到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效果。

2彩色树种与其他园林景观要素的配置

首先是与园林建筑的搭配,如在景墙背景处栽植红枫等,在靠椅旁栽植蒙古栎等,在门口或洞外栽植鸡爪槭等;其次是与道路的搭配,通常会在中央分离带或道路两旁栽植色块,栽植一片或三五株彩色树种,如紫叶小檗、金森女贞、红叶石楠等;道路交叉点或转弯处应突出承接作用,可栽植一些高大彩色树种,如,银杏、五角枫等,中间搭带一些宿根花卉。再次是与山石的搭配,山石与彩色树种的搭配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一大亮点,其中,香山红叶就是山石与彩色树种自然搭配的典范,除了红枫外,南天竹、鸡爪槭等彩色树种与山石的搭配也比较常见,对于置石,则可以搭配一些低矮的彩色树种,以相映成趣。最后是与水体的搭配,园林景观的溪、湖、潭、涧,周围必然要有树木的搭配,在溪流曲折处除了可以栽植黄金柳等,还可以考虑栽植一些紫叶李等彩色树种,规则式水池通常会采用欧式风格的配置手法,彩色树种在配置上也比较规则,在灌木层会更多采用金森女贞等彩色树种,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

3彩色树种所呈现的文化内涵

园林景观所体现的文化主要包括宗教哲学文化、名人文化和民俗文化,这些文化的内涵都能够通过彩色树种呈现出来。彩色树种所呈现的宗教哲学文化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保持彩色树种的原貌,以自然之态呈现于人,则是符合了道家的思想要求;一些佛教寺院会栽植一些银杏。菩提树等彩色树种,例如潭拓寺的银杏。一些古彩色树种也多与名人文化有所联系,例如卢县的古悬铃木,相传是鸠罗摩什从印度带入我国的。彩色树种所呈现的民俗文化深受儒家、道家思想影响,如榉树因与举人谐音,南天竹的“竹”字与祝谐音,因为这些美好寓意为广为栽种。

二结论

搭石教学设计 篇六

(一)形态逼真的立体雕刻围龙屋的立体雕刻装饰造就了其富有特色的外观:屋顶上嵌刻人物、花鸟、走兽等色彩艳丽的个体或群组雕塑;屋檐分单檐、重檐等组合形式;横梁多为木质结构搭建,上面铺叠瓦片,瓦头装饰有线性几何纹、动植物纹瓦当;立柱和房梁之上形态各异的龙凤纹饰立体雕刻形象生动逼真除此之外还有戏曲故事、动植物、小品画等雕刻或是墨色线描画。房屋中门两侧随处可见以浅浮雕形式反映当时民俗历史、经济文化、人物故事的画像砖。(二)纯朴淡雅的装饰色彩色彩就好比建筑的外衣,在起到装饰作用的同时还为建筑的风格神韵奠定基调。皇家的宫殿多富丽堂皇,如北京故宫、天坛等建筑,其色彩搭配十分讲究,多选用明度和纯度都很高的红色、黄色、蓝绿色:黄色的琉璃瓦,红色的墙面,建筑内部大面积选用蓝绿色进行勾画,宛如金碧山水,凸显了皇家的奢华风范。比较而言,围龙屋建筑在色彩的运用上就沉稳而内敛得多。建筑工匠根据当时由北南迁躲避战乱的客家人防御土著、盗匪的打劫和猛兽的袭击的实际需要,设计时并没有选择强烈夺目的冷暖色调,而多运用中性色,如灰、褐、赭石、土黄等纯朴、淡雅的色调使整个建筑的墙面、屋檐、瓦头、门窗等和谐地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岭南建筑色彩风格。

二、围龙屋建筑艺术与首饰设计相结合

(一)造型重组围龙屋建筑横围相间的整体造型,层层平衡的多重结构和前部半月形池塘都是基于圆形这一规整几何形体而建造的,克服了单调、乏味的缺点,既整齐又富于变化,严谨稳重又不失灵秀生动,亦具有一整套成熟的形式美法则。将这种建筑造型应用于首饰设计中可以丰富首饰的造型以及文化内涵。设计时可选取建筑的整体轮廓进行造型,也可从不同侧面,乃至局部空间进行提炼,抽离、概括出本质结构线条,把这种典型的岭南建筑特色运用到首饰设计上,丰富其文化内涵,使首饰在起到装饰作用的同时也可以作为一张特色名片宣传民族地域文化。(二)装饰借鉴珠宝首饰的色彩一般由首饰材料的天然色彩决定,传统首饰通常用贵金属和宝石制作,常见的如黄金、白银、铂金镶嵌钻石,玫瑰金配红宝石等等。由于宝石十分稀有,设计师在进行首饰设计时根据不同颜色、不同切割的宝石设计外观和配色,使设计配色受到束缚。而近现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改变,开始追求彰显个人魅力与文化品位的首饰,这为我们的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契机。材料的多元化为设计师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表达空间,他们经常从经典古代建筑中汲取灵感。围龙屋的建筑用色纯朴淡雅,装饰雕塑立体生动,无不为设计提供了无尽的创意源泉。将围龙屋白墙覆黛瓦、碧水映蓝天的色彩搭配运用到珠宝首饰设计中,能够使首饰具有浓重的历史厚重感,彰显出古典传统韵味。(三)工艺探索首饰是供人佩戴的,在结构造型设计时就要考虑其人体工程学原理以及局部与整体的组合,搭扣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今珠宝设计讲求一物多用,组合搭配,最大化地实现其装饰功能。以胸针为例,人们在购买一枚胸针时,不仅仅会考虑其作为胸针本身的功能,还会兼顾其他的使用功能,如能否同时做袖扣、领结、头花、吊坠、帽饰等等,这就要求设计形式要多样化。围龙屋建筑工艺是中国建筑设计中榫卯结构应用较成功的建筑。将榫卯的组合、拼接方式运用到首饰设计中,可以使原本需要焊接或镶嵌的贵金属首饰变得灵活多样,既是构件又是整体,能够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三、建筑艺术与首饰设计相结合的现实意义

搭石教学设计 篇七

1.1合作学习模式的目的定位

这里的“目的”不仅含有该模式的应用目标问题,还涉及到实施该模式的价值取向。笔者发现,在化学实践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存在显著差异,且传统教学模式也主要以模仿实验操作为主线。这样一来,必然就促使化学实验教学面临着被形式化的危险。因此,合作学习模式的目的便在于应对上述现状。

1.2合作学习模式的手段定位

合作学习的初衷之一便在于激发起学习状态处于劣势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在分组上便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结构。另外,化学实验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中还应强化教学管理工作。可见,这些都应反映在该教学模式的构建中。

1.3合作学习模式的结果定位

仍和一种教学模式都需要建立在完整的循环链条之上,即在最终应引入合理的教学效果测评机制。因此,这里结果定位包括两点:第一,需要建立起测评手段;第二,该测评手段应符合合作学习模式的内在要求。

2定位驱动下的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和在定位驱动下,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可总结如下。

2.1理清初中化学课程的学科特点

这里就与本文开篇所提到的观点相对应了,理清初中化学课程的学科特点便在于梳理新课程改革方向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历来同行习惯于将化学与物理课程相提并论,但化学原理和现象的显现远难于物理,因此应更加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环节,即合作学习模式应着力于解决该环节的教学问题。2.2建立科学的合作学习分组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因此需要在小组中建立起鲢鱼效应,即在小组学生的搭配上应注意将“参与度高”和“参与度低”的学生搭配在一组,也需要注意小组中的性别比例结构。笔者发现,女生的观察能力优越于男生,而男生的动手能力则相对较强。

2.3完善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管理

合作学习模式是围绕着一个特定的化学问题而展开的,因此在实验课程设计上教师应跳出大纲来设计出探究性问题。为了避免小组中部分学生“搭便车”,教师在各小组之间的巡视是不可缺少的;同时,教师还应在巡视中观察各小组在实验中所存在的共同问题,从而在最终的精讲和总结中给予指出。当然,保证实验安全也是教学管理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2.4形成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这里的合理性体现在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应适应“合作学习模式”的需要,也就是应以小组作为考核对象,并综合利用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来作为最终的评价手段。

3实证讨论

这里以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初中化学教材为蓝本,针对实验教学准备阶段进行实证讨论。以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为例。首先在小组准备阶段难以获取这两种物质,因此在增强小组成员对化学实验的感性认识,教师可设计出几个小问题来促使他们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来解决,并要求在小组内讨论实验步骤应注意的事项。问题包括:石灰石的形态、二者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物质,以及新物质的物理形态等。这样一来,在具体操作前的教师讲解和演示中,小组成员已事前进行了知识储备。而具体的实验,只是用来证明所讨论出结论的正确性与否而已。

4小结

搭石教学设计 篇八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选题 毕业设计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183-02

一、石河子大学的毕业设计展出课程发展介绍

石河子大学地处我国西部,而除石河子大学外,在新疆开设环境艺术专业的院校有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艺术学院、昌吉学院。石河子大学美术系还和重庆大学、江南大学建立对口关系,所招收的学生分别来自山东、河北、甘肃、新疆,早在五年前还招过湖南地区的学生。几年来,石河子大学建有文学艺术学院人文基地非遗基地,依托非遗平台做了很多民间美术和民俗方面的课题与田野调查,在和当地企业谈落地项目的时候,发现一个项目最终的完成需要不同专业的支持。

现在企业招收毕业生时,也对复合型人才有较大需求。从环境艺术方面的就业来看,发展了很多软装的,还有展览空间,都是复合人才和跨专业的体现。这样就要求石河子大学美术系对毕业设计作品的选题进行细化,并对展出方式作出新的调整。

石河子大学近五年的毕业设计都是对外公开展出。2008-2012年,在对外公开展出的过程中,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和平面设计专业分别展出。而在2012年,石河子大学对毕业设计进行了调整,提出新的方案,出现了毕业设计的个人展,意味着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专心地只做毕业设计,不必写论文。在经历了三年的毕业设计实践课程改革后,学生们有一部分作品留在了学校,还有很多作品陈设和家具类直接进行了出售。而在2015年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中,石河子大学美术系开设了毕业设计布展这样一门课。这门课的执教人员要求最好是班主任和一位教师合作担任,其中一位教师相当于策展人的身份,毕业设计的主题设定、宣传、展出方式都由两位教师商定。

二、毕业设计布展课程环节及内容

毕业设计布展的调度一向是一个较难开展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执教的两位教师会要求各专业教师集中进行评估。虽然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设计作品的开题,但是参与审查的教师来自各个专业,有理论方向的教师,有平面方向的教师,还有校外请来的专家。

在这样一个跨专业的教师合作评审下,保证了作品的跨专业的整合性。这样有成组的学生可和平面专业的学生一起做毕业设计,当然也不排除和美术学方向专业的学生一起做一个主题的毕业设计作品展。

进行了第一轮的定稿后,两位专业教师会在中期再进行一轮检查,对进度落后或进行不下去的设计进行调整。这就是新开的毕业设计布展课程的主要内容。

三、石河子大学环境艺术毕业设计选题

(一)室内设计方案方向

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的课程多为CAD、3D、室内设计基础、商业环境、办公环境,学生在四年学习中经历了设计方案的统合设计和设计思维的确立。而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展示学生对方案完整性的一个把控,也可以从各种角度考查学生四年所学的文化知识与技能知识。

1.选题方向

不可为室内设计家装方案,可为室内设计中商业环境空间、办公空间、展示空间。设计立意方向从中国元素出发,或从地域性文化出发,或室内设计如何与当下的设计热点问题相结合。在做方案设计时,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为概念化设计,也可以对现实中已有方案进行的再设计与改造。

2.设计过程要求

(1)资料收集:每个室内设计的方案都有设计背景、设计说明、区位分析与设计的相关立意材料,学生在做方案时做好前期方案成立与设计立意相关的图文资料。

(2)前期立意O计主题资料收集:相关室内方案资料图,阐述清楚项目位置、设计立意。

(3)前期立意设计元素草图:设计元素1张,设计元素提取2张,设计元素运用1张。设计方案整体表述草图2张。

方案初期阶段:室内设计方案平面图1张,室内设计方案效果图3张。方案中期阶段:室内设计方案效果图与施工图表达图与建筑视频动画制作初稿。方案终期阶段:室内设计方案展板排版与部分施工图表达,建筑模型与建筑动画。

详细要求:将室内设计方案制作展板,数量不少于3件;尺寸要求单幅1.2M×2M;设计最终以实物展示为主,展板要有形式感,可用木框石材进行形式结合,不可只为;模型体现主题性与制作性,做工精美,最小尺寸为40MM×50MM;建筑动画设计必须原创,展示内容为空间内外和设计过程说明,视频5分钟;展板展示包括设计说明文字、设计分析过程图,各层功能流线图、精彩空间节点效果图。

(二)雕塑及壁画方向

雕塑专业方向的学生本科四年学习了装饰画、设计素描等课程。雕塑专业在大多高校都放在美学方向,也有放在环境艺术专业下,所以在毕业设计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雕塑及壁画都可以做这个方向的作品。

1.雕塑选题方向

雕塑设计,真材雕塑,玻璃钢及名人像雕塑。学生在题材上三选二,雕塑设计必选,真材雕塑,玻璃钢名人像雕塑二选一。

详细要求:将雕塑设计方案过程与场景图制作展板,数量为2张;尺寸要求单副0.6 M ×0.4M;设计雕塑可以为各种材质,可写实,可抽象,可为一个场景;一组尺寸最少为3个,体积根据设计稿由指导导师定,不低于80MM,如低于80MM,数量最少为5个;真材雕塑包括装置等,一组尺寸最少为3个,体积根据设计稿由指导导师定,不低于80MM。如低于80MM,数量最少为5个;玻璃钢名人像雕塑,数量为1个,尺寸为1.8M×2M。

2.壁画选题方向:

壁画制作与壁画设计。两个方向都为必选。

详细要求:壁画设计为小尺寸,壁画制作为大尺寸;壁画制作尺寸单幅尺寸最少为2M×2.4M最少为两幅;壁画设计最少为两幅;尺寸由指导教师自定。

(三)家具陈设类

家具陈设是最新加入环艺专业的核心课程,虽然没有形成一个专业,大多倾向将其归为产品设计,但在本文中我们更多地认为它可以是环境艺术的一个内容,这个作品的完成也需要人体工程学、材料与工艺相关知识。选题方向包括组合家具设计,家居空间实体搭建。

1.组合家具设计

可做各种空间所需要的家具。

详细要求:将设计方案过程与场景图制作展板,数量为2张;尺寸要求单副0.6M×0.4M;家具设计的要求必须功能与形式给合,不能实用功能不强;家具设计的个数最少为4个,尺寸由正常家具尺寸为基础。

2.家居空间实体搭建

实体搭建建筑与家居内部空间,可包括各种功能空间的空间墙体与家具。

详细要求:将设计方案过程与场景图制作展板,数量为2张; 尺寸要求单副0.6M×0.4M;空间实体搭建设计的要求必须功能与形式给合,不能实用功能不强;家具设计的个数最少为5平方米,尺寸以正常家具尺寸为基础。

(四)景观设计方案方向

景观选题的学生四年系统学习了植物配置、城市规划、建筑形态空间、公共空间等课程,景观设计从改变人类居住方式,推行绿色城镇化建设方面出发提出专业的方案。

1.选题方向

不可为小区规划方案,可为城市公共空间、展示空间。在设计立意方向从中国元素出发,或从地域性文化出发,或设计如何与当下的设计热点问题相结合。在做方案设计时,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为概念化设计,也可以对现实中已有方案进行再设计与改造。

2.设计要求及详细要求

(1)资料收集:每个景观设计的方案都有设计背景、设计说明、区位分析与设计的相关立意材料,学生在做方案时做好前期方案成立与设计立意相关的图文资料。

(2)前期立意设计主题资料收集:相关方案资料图资料,做到阐述清楚项目位置,设计立意。

(3)前期立意设计元素草图:设计元素1张,设计元素提取2张,设计元素运用1张。设计方案整体表述草图2张。

方案初期阶段:景观设计方案平面图1张,景观设计方案效果图3张。方案中期阶段:景观设计方案效果图与施工图表达图与景观视频动画制作初稿。方案终期阶段:景观设计方案展板排版与部分施工图表达,景观模型与景观动画。

详细要求:将景观设计方案制作展板,数量不少于3件;尺寸要求单副1.2M×2M;设计最终以实物展示为主,展板要有形式感,可用木框石材进行形式结合,不可只为;模型体现出主题性与制作性 ,做工精美,最小尺寸为40MM×50MM;景观动画设计必须原创,展示内容为空间内外和设计过程说明,视频5分钟;展板展示包括设计说明文字、设计分析过程图、精彩空间节点效果图。

四、毕业设计选题和过程中的问题

从毕业设计的形式上来看,有视频和模型,而展板的形式也是由二维走到三维,与多种装置给合。这和我们跨专业的视域和多种技能是分不开的。教师应在不同的形式和学科发展背景下提出更多毕业设计的可能性。

毕业设计就像是一个深化设计的过程。毕业设计是毕业生最后一次的专业展示。我们的陈设设计和平面设计做的LOGO及VI设计形成一体,做成一整套的毕业设计。这是一个陈设设计和平面设计作品整合的案例。

在家装设计中,毕业设计作品可以和平面设计中的版式设计与家居中的图册进行平面的接合。在家装设计中最后的展示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网页中的360°旋转的全景页面。

而在雕塑设计中,不仅要展示作品,更要让作品周围的环境与雕作品有机融合。有时,一个雕塑作品需要与大量的背景板和软装进行结合,有时需要对产品设计进行创新。

而景观设计中的展板,有时一个展板可能是一堵砖墙,有时可能是很多不规则盒子的组合。

五、结语

石河子大学环境艺术设计这T课程虽然还是一门新课,学时也较少,但是从毕业设计抽离出来,还有一定的程序。而学生的选题和学生毕业作品跨专业的结合,能更好地展示学生的作品,体现作品的连续性,能够从形式和内容上让学生的作品更加完整和符合市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冯乔。实题实做还是实题虚做――环艺毕业设计的教学研究[J].装饰,2009(8):122-124.

[2]杨静康。浅谈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作品的科学化管理――以艺术设计相关专业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24).

搭石教学设计 篇九

一、搭建游戏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可以使儿童在体力、智力、交际、能力、感情等方面得到满足与发展。尤其是小学生,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学,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使他们能入神地观察、探索和研究问题。我教三下《镜子》前让学生猜谜语:“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我话音刚落,学生争先恐后地竞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就在学生为猜中谜底而兴奋的时候,“让我们一起玩镜子吧!”我一句话把学生激扬的情绪引入“镜子”的学习中。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产生兴趣。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可探索的问题情境,问题越贴进学生的生活、前概念,学生参与意识越强。我教《生物的启示》,先让学生欣赏一段《珍珠港》电影中飞行员驾驶飞机在夕阳中自由飞行的画面,欣赏优美的画面,“你们想飞吗?”学生都抢答“想”!其实人类从古至今都没有停止过飞翔的梦想。媒体介绍飞机的发明史,更早时候古人从飞鸟身上得到启发而发明飞行的最早雏形工具,引导学生观察飞鸟和飞机哪些地方相似,古人为什么能从飞鸟身上得到启发?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你从哪些生物上得到启示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关注和研究,培养学生喜欢科学的思想感情。

三、设计实验活动,体验探究乐趣

“我听说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名言突出了“动手做”的重要性,积累探究经验才是真正的收获。教师要把“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结果”转向“关注学生学习的活动”,将科学学习的过程看作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氛围、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实验、验证、推理、解释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科学素养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我在教《太阳和影子》时候,我将课堂设在学校操场上,设计四人一组和有结构的学习单。先观察自己的影子的变化。学生一面观察,一面记录并进行分析研究。学生都静下心来,聚精会神地活动。学生兴致盎然,乐在其中,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

四、借助现代媒体,增强探究责任

现代媒体可赋予知识声、形、色。能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形象逼真,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能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我教学《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先通过多媒体模拟带领学生实地考察的情景,播放河的上、中、下游两岸的地形特点和河中岩石大小、棱角的各异;展示河的上游沟壑纵横的群山和支离破碎的绝壁;展示咆哮奔腾的江河水夹杂着的大大小小的石块随波逐流、互相摩擦碰撞。学生在基础上,主动讨论:为什么上、中、下游的地形会呈现不同的形态?他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卵石是从哪里来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等。现代媒体播放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染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关爱大自然的责任感,学生积极想象、分析、推理、解释、践行关爱自然,建设美好家园。

五、搭建延伸平台,持续探究热情

科学课的学习一般在校内,绝大多数在教室、实验室,教学时间、场地受到限制,探究条件、材料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综合探究观。教师要善于挖掘科学课中创新因素,引导学生由兴趣向志趣的转变,教师应采取留下悬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扩大和延伸探究空间,培养学生可持续的科学探究激情。我教学五上《蚯蚓的选择》时,学生自主组团合作探究,发现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了解了几种动物的生活环境,但学生想知道的远远超越这些,学生间自主提出:1.蚯吲吃什么呢?2.蚯蚓是怎样繁殖后代的?3.蚯蚓呆在那么脏的环境里,容易生病吗?4.企鹅生活在冰天雪地的极地,那么低的温度,他们怎么受得了?5.大雁每年迁徙,怎样正确找到来回的路?我因势利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选择自已感兴趣的问题,在课外探究、观察,自已解决问题,撰写研究报告。

最新范文

《凡卡》经典教学设计(优秀6篇)12-10

音序查字法教学课件【优秀6篇】12-10

教学设计之《小数的初步认识》优秀4篇12-10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最新3篇12-10

初中美术全册说课稿5篇12-10

苏教版半截蜡烛说课稿【优秀4篇】12-10

一面五星红旗课件(优秀7篇)12-10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3篇】12-10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4篇)12-10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12-10

78 8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