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在哪里教学设计 《雾在哪里》教学设计(优秀4篇)

2023-11-15 08:49:47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大家整理的《雾在哪里》教学设计(优秀4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一点帮助。

《雾在哪里》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淘、藏”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暗、街”等7个字。正确认读“淘气、无论、岸边”等词语;正确书写“大海、海水、船只”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书写“躲、失”等字;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能用“什么”说话。

难点: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多媒体电脑、图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雾在哪里》教学设计 篇二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2.理解散文诗的内容,知道雾聚散变换特点。

3.能大胆表述自己对雾的想象。

4.能仔细倾听散文诗,理解主要的内容。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配乐朗诵录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我从雾中来。

1、你们看见过雾吗?有雾的天气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幼儿说说行人的头发上有点湿,汽车开得很慢,好像走在白茫茫的烟里等感觉。

3、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体会大雾天的特点:能见度很低。

二、欣赏散文《雾,你在哪里》

1、雾把什么藏起来了?结果发生了什么情况?

2、当雾发现没什么可藏时,把什么藏起来了?

3、雾消失了,什么又出现了?

4、雾究竟是什么?

5、假如你是雾,你想把什么藏起来?

三、再次完整欣赏诗歌。

附故事: 《喂,雾,你在哪里》

从前有个雾,他非常淘气,又很顽皮。有一天,他飞到海上,说道:"我把海藏起来。"于是雾把海藏了起来,看不见海,看不见船,看不见蔚蓝的远方。

"现在我把天空和 太阳藏起来。"于是雾把天空和太阳藏了起来。周围暗了下来,看不见天空,也看不见太阳。

雾飞近海岸:"现在我把海岸藏起来。"于是雾把海岸藏了起来,被藏起来的还有海岸上的城市、大街和房屋、树木和桥梁、行人和黑猫,雾把一切东西都藏了起来,什么也没剩下。

雾停在城市上空,说道:"我还要藏什么呢?"雾看了看,再也没有什么可藏的了。

"我把自己藏起来吧。"于是雾把自己藏了起来,世界上又出现了海和船只,出现了远方,出现了天空和太阳,出现了海岸和城市,出现了大街、房屋和桥梁。大街上人来人往,看见了黑猫,看见了它们的黑尾和黑爪。雾藏起来了。雾消失了。

小百科: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雾在哪里》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识“雾、淘”等11个生字。会写“岸、屋、论、切”4个字。

2.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3.学习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仿照课文用“无论……还是……都……”说一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让学生体会自然景物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流程:

一、导人新课,读好课题

1.出示一些大雾笼罩下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后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用一个词说说雾景给自己的感觉。

2.认读生字,发现规律。

(1)学生交流识记“雾”的方法。

(2)积累雨字头的字,如“霜、雹、雷、雪、霞、露”,学生认读。

(3)教师小结:雨字头的字一般和水或天气有关。

3.读课题,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

【通过拓展和积累雨字头的字,帮助学生识记的同时,更教给了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和意识。】

二、检查预习,理解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请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认真听。提问: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雾?

2.全班交流后,出示词语卡“淘气、顽皮”。

(1)学习生字“淘、顽”,指名读词语,说说自己的发现,知道这两个词语是一组近义词。

(2)拓展:淘气的()、顽皮的()。

3.理解内容。

(1)引导学生陕速地读课文,找出雾说的话,用波浪线把句子画出来。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句子并板书词语:大海、天空、海岸、自己。

(2)学习生字“岸”。出示词语卡“海岸”,读准“岸”。出示海岸图片,让学生在图中找到海岸的位置。拓展积累:河边可以说“河岸”,湖边可以叫“湖岸”,河的两边就叫“两岸”。

(3)学习生字“暗”。指名读。观察El字旁,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字和太阳有关,没有太阳就是暗,有了太阳就是明。知道“暗”和“明”是一组反义词。

(4)指导学生读出雾淘气、顽皮的说话语气。指名读、齐读后教师引读:这片雾可真淘气,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又说……

三、学习课文,体会雾的淘气。

1.引导学生读读课文的第三至六自然段,想想雾把这么多东西都藏起来了,被藏起来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

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1)学习生字“街”。指名读词语卡“街道”。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过的街道名称,帮助识记。

(2)学习生字“梁”。指名读词语卡“桥梁”,借助字源追溯学习。

(3)比较第一、二两句话,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共同的地方。

(4)指名读读第三个句子,在讨论交流中引导学生理解“甚至”的意思,因为前面的房屋、街道、树木这些都很大,相对而言行人、小黑猫就比较小,“甚至”这个词说明雾不仅能藏大的,就连小的也能藏。指名读,齐读。

(5)引读:雾能把——(生)一切都藏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3.出示课文第三、四、六自然段。

(1)男*和老师合作读每个自然段。

(2)指名学生说说这3个自然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第一句是雾说的话,第二句是他把什么东西藏起来了,第三句是发生的变化。课文的第二、五自然段就是讲雾来到了什么地方。

4.小组合作说一说。

(1)发挥想象,指名说说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示句式:

雾来到_________。“我要把________。”于是,他________。________,都看不见了。

(2)四人小组合作,一起完成。

出示要求:想一想,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

分一分,每人完成其中一个句子。

说一说,仿照课文每人说一句话。

(3)全班交流。

5.小结设疑:雾最后把自己藏起来后,又会有哪些变化呢?下节课再来学习。

【小组合作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突破了课后第二题的口头表达这一个难点,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岸、屋”。

(1)观察字形,体会字形上短下长的共同点,教师范写“屋”,提示“尸”的撇要拉长。

(2)学生练习。

2.出示“论、切”。

(1)观察字形,体会字形左窄右宽的共同点,教师范写“论”。

(2)学生练习。

3.展示,师生点评,学生修改后再次练习。

五、板书设计

大海

雾在哪里天空太阳无论……还是……都…..

又淘气又顽皮海岸城市甚至

自已

(姚文君浙江省德清县清溪小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已学的ll个生字,认读“躲、失”2个生字,书写“于、久、散、步”4个字,理解“连同、悠闲”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通过读雾说的话,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3.学习课文第七至九自然段,想象雾把自己藏起来后的景象。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

2.雾娃娃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2.运用所学词语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又()又()的孩子。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现在我要把()藏起来。”雾把海岸藏了起来,同时也把城市藏了起来。()、()、树木、(),()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起来了,什么都看不见了。

【巩固词语的方式很多,利用根据课文填空的方式来巩固,让学生明白“词不离句”的道理。】

二、学习第七、八自然段,感悟雾的淘气、顽皮

1.认识“躲”,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雾都去了哪些地方啊?板书:海上、岸边、城市的上空。出示句子:

雾飞到海上。

雾来到岸边。

他躲在城市的上空……

(2)出示生字卡“躲”,指名读。说说近义词,指出“躲藏”是一对近义词组成的词语。

(3)教师提问:雾还会躲起来,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啊?(预设:淘气、顽皮……)

(4)指导学生读句子:他躲在城市的上空。

2.读好设问句。

(1)用横线画出第七自然段中的问句: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2)在第八自然段中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3)同桌试读,师生配合读。

(4)分角色读第七、八自然段,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三、学习第九自然段,感受雾消失后的变化

1.自由读第九自然段,想一想:雾消失后的景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2.出示句子: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琏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

(1)指导学生恰当停顿,读好长句。

(2)圈出这句话中多次重复的词语“连同”,知道“连同”的意思就是“和”。

过渡:雾消失后还有什么变化呢?

3.出示句子:路上走着行人。小黑猫也出现了,它摇着黑尾巴,悠闲地散步。

(1)理解“悠闲”。

教师提问:你知道“悠闲地散步”是怎样散步吗?预设学生回答:自由自在地散步、无忧无虑地散步。

指导学生读一读,演一演。教师指出:“悠闲地散步”这是人的行为,而作者把小黑猫当作人来写,真有意思。

(2)学生模仿例句想象说话:雾消失后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对于长句,学生之所以会读成断句就是因为不得法,教会学生“停顿”,有利于把握好长句,让学生明白朗读也有方法与技巧。】

【通过读一读,演一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怎样才是“悠闲地散步”,体会作者表达的妙处,并通过想象说话来学习作者的写法,读说结合,强调了想象的重要性,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路上走着行人,小黄狗也出现了,它_______________。

路上走着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出现了。它__________。

学生反馈,师生评价。

四、理解雾的消失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雾呢?不知道消失到哪里去了。

2.提问:雾消失到哪里去了呢7。

3.学生讨论。

五、写字指导

1.出示“于、久”。

(1)观察生字,请学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哪些地方,教师提醒独体字一般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

(2)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要点。

(3)学生练习书写,描一个,写一个。

(4)展评,相互评价,打五角星。

2.出示“散、步”。

(1)请学生观察两个字的结构有什么不同,说说书写这两个字时需要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提醒书写要点。

(3)学生练习书写,描一个,写一个。

(4)展评,相互评价,打五角星。

3.修改后再次练习书写。

六、板书设计

海上

雾在哪里岸边

淘气顽皮城市的上空

消失

《雾在哪里》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雾、淘”13个生字,会写“于、论”等8个字,会写“于、无论”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顽皮的样子,读出雾说话的语气。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读好雾说话的语气,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热爱自然景物。

【教学难点】

养成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会写本课15个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时的景色。(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谜语:

猜一猜:

像云不是云,

像烟不是烟,

风吹轻轻飘,

日出慢慢散。

(打一自然现象)(谜底:雾)

教师口述:

雾是怎样形成的?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多出些于春季二至四月间。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板书:19雾在哪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出示谜语,因此“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精力。】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生字,识记。

①注意读准翘舌音“甚、至”前鼻音“暗”,后鼻音“梁”。

②识记生字:

同偏旁归类识字:“雾霜雪雷”。

反义词:“暗—明”

图文结合识记“海岸”的“岸”。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薄雾浓雾淘气淘米黑暗阴暗街道大街梁山桥梁甚至甚好至少冬至躲闪躲藏丢失失去

(2)学习多音字:“藏、行”

①读句子,找发现。

今天我和小伙伴们玩了捉迷藏的游戏。

我每天一个人步行上学。

在这里,“藏”读“cáng”,意思是“隐藏、储存”,还有一个读音是“zàng”,意思是“窝主,善”,“行”读“ xíng”,意思是“走,出外用的”,还有一个读音是“háng”,意思是“行业、辈分、军队”组词如下:

藏cáng(躲藏)(隐藏)行xíng(行走)(自行)

zàng(宝藏)(藏族)háng(银行)(行家)

②读一读:

据说,我们家乡发现了宝藏(zàng)。

今天妈妈去银行(háng)办理业务?

(3)识字游戏

放气球游戏,看谁摘得多。(读对一个,就放飞一个气球。)

(4)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无论闲适自得。

霎时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悠闲极短时间。

(5)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和初读感知,为把课文读通顺、正确打下基础。】

三、学习“会写字”

于论岸屋切久散步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多元识字

①加一加:“讠”加“仑”是“论”;“山”加“厂”加“干”是“岸”,“氵”加“肖”是“消”。

②换一换:“到”减“刂”换“尸”就是“屋”。

③减一减:“宇”减“宀”是“于”。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岸”,上下结构,上窄下宽,“步”上下结构,上宽下长。“论切”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散”左右等宽,“久、于”独体字,“屋”半包围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久、步”,学生练写。

“久”:独体字结构,撇从竖中线上端左侧起笔,撇尖抵横中线,横撇从撇中点起笔,横段短,撇段长,捺与横撇的撇段相接于田字格中心,捺脚与撇尖持平。

“步”:上下结构,上部宽、扁,下部窄、长;“止”首笔在竖中线上,长横在横中线上方;下方竖在竖中线上,长撇从右半格横中线上侧起笔,撇至左下格。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学习会写字,层层推进,规范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方法,培养学生热爱书写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雾在哪里》,学习了生字新词,对字的形音义都掌握牢靠,读通课文,了解雾的淘气又调皮,表现了大自然的奇妙。

五、当堂检测

六、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在朗读课文基础上,能展开想像练习说话;练习听写短句。(重点)

2、通过阅读课文,对“雾”这一自然现象有所了解。(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二、品读释疑

1、学习第1自然段

出示: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

(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句话是个比喻句,把雾比作是一个孩子。“又淘气又调皮”写出了雾的性格特点。)

(2)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也是本文的中心句,它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指导朗读:读出雾的淘气和调皮,读出对雾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文章的中心句,等于找准了文章的线索,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2、自由读2—4自然段,思考:雾飞到海上时把什么藏起来了?出现了什么景象?出示: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于是,他把大海藏起来了。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于是,他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了起来。霎时,四周黑暗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读了这些片段,你觉得雾跟你留下什么印象?(雾很大,雾变化很快。)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预设:

(1)“霎时”表示时间很短,说明雾变化很快。

(2)“把天空和太阳一块藏起来”表现雾浓度大。

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出雾的变化快,浓度大的特点。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谈感受和体会,是理解课文的正确方法。】

3、自由读5—7自然段,思考:雾来到岸边时把什么藏起来了?出现了什么景象?

出示:雾把海岸藏了起来,同时也把城市藏了起来。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你从这儿读出了什么?(雾越来越大了。)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预设:

(1)“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说明雾已经很浓厚了,很大很大了。

(2)“什么都看不见了”说明雾的确很大,什么都看不见,可见度很低。

后来呢,雾怎么样了?(雾把自己给藏起来了。)出现了什么现象?

出示: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路上走着行人。小黑猫也出现了,它摇着黑尾巴,悠闲地散步。

你是怎么理解“雾把自己藏起来了”?(就是雾散去了,慢慢地散得无影无踪了。)

从上面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雾散得很快。)从哪儿看出来?

(“不久”说明雾散得很快。)

指导朗读:读出雾的大、变快快的特点。

4、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雾呢?不知道消失到哪里去了。

从雾的变化和活动可以看出,雾又什么特点?(雾具有覆盖范围大,变化快,浓度大的特点。)

【设计意图:从文中寻找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学会运用序数词复述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了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

三、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儿歌《雾》。

听读《雾》,了解雾的特点,学习儿歌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试着把儿歌背下来。

四、总结课文主旨

1、本文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本文写了雾藏住大海、天空、海岸、城市和自己后出现的景象,说明了雾很大、很浓,变化很快的特点,突出了它的淘气又调皮,表现了大自然的奇妙。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我们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感知了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六、主题延伸

在你的眼里,雾又是什么呢?

雾是魔术师、捣蛋鬼、画家……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大海海水船只远方

雾在哪里

天空天空太阳

淘气又顽皮海岸城市房屋街道树木桥梁行人黑猫浓大快

自己一切都露出来了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朗读训练力求扎扎实实。语文学习“以读为本”,“读中体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读”更是重要,这对于理解语言、感受人物情感的能力培养,逐渐掌握朗读的技巧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课中,我把“雾”说的五句话作为朗读的重点,通过多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雾”的淘气,充分利用个别学生示范读来感染其他学生,再读时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淘气”的特点。另外,很多时间都花在朗读课文上,培养学生读的兴趣和习惯,在熟读基础上理解,与文本间的交流更为密切。

不足之处:

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

最新范文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3篇】11-15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优秀7篇】11-15

《草原》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11-15

称赞教学设计(优秀5篇)11-15

磁场教学设计【优秀4篇】11-15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学设计11-14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优秀4篇)11-14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优秀3篇】11-14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优秀6篇】11-14

《假如》教学设计【最新8篇】11-14

78 7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