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学设计(精选9篇)

2023-11-14 23:59:55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帅气的书包范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学设计(精选9篇),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帮助到大家。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梁实秋和梁启超)。

2、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3、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4、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先来做一道竞猜题:

猜猜他是谁。我对他有四个描述:

1、他是广东新会人。

2、他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

3、他是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和学者。

4、他著作颇丰,著有148卷,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他是谁呢?

梁启超。

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他的政绩呢?

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公车上书。

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二、作者及梁任公简介

提示:

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成就: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作品:《雅舍小品》《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

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政变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忧心如焚。

梁任公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政坛风云人物,也是学术界一位难得的才子。

课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并未从政治家的角度表现先生,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着眼表现其学识渊博以及他自由洒脱的真性情,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梁任公。

三、速读课文,给课文作旁注

1、提问: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

提示:

梁任公演讲特点: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

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丰富)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感情丰沛)

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潇洒自信),眼神光芒四射

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总之,梁任公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

2、提:梁启超的演听众留下怎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

深刻印象,从文中找原句:

⑴去也有不少宦,以及叱咤云的人物,莅校。

但是他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我得清清楚楚,在一个和日的下午,就是梁任公先生。

⑶我得他开一首古。

⑷除了当所受的感之外,不少人从此于中国文学生了烈的好。

⑸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笔而之。

4、提:梁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确:在事件的描述中插入人物的肖像、言、作、神等的描写,在和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四、理解疑句

提:如何理解“他的广官腔是很准的,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段。

提示:梁启超是广人,百日新中,光曾召梁启超,命梁上《法通》,光帝后大加,左右:“梁文章写得好,可就是他那广太听。”梁启超北京得太差,光听得十分吃力仍不明白,便他理局去了。

言的障碍使梁启超失去了大胆建言的可能,确令他抱恨身。

后来,梁启超夫人教他学“官”,等到清演,人听到的大概就是种广官腔了。

提:如何理解“我得他开一首古,箜篌引有情,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段。

提示:

里的悲是《古源》里的一个故事,“朝津卒霍里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披提,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妻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曲,声甚凄,曲,亦投河而死。”

而在梁任公稿中是的:“古府里有一首箜篌引,不知何人所作,据是有一个狂夫,当冬天早上,在河‘披乱流而渡’。他的妻子从后面赶上来要他,不住,溺死了。他的妻子做了一首‘引’,是:‘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看起来梁启超在演中是作了即渲染的。

但是据一多先生到自己学生代在清听梁启超授古府箜篌引《公无渡河》,又是不同的法。他,梁任公先把那首古写在黑板上,然后地朗一句:“公、无、渡、河”,接着大声喝彩,叫一声“好”!然后再重复地念:“公、无、渡、河,” “好!”“公、无──渡、河,” “好!”“渡河──而死──,当奈──公何!”“好,真好,在是好!”梁任公自我陶醉地一唱三,一声高似一声,并无半句解,朗后,就高呼道:“思成,抹黑板,快抹黑板!”思成是任公的儿子,也在班上听。黑板擦,首古就算完了先生回完后,把声音低,两手一,:“大学,就是!”

五、理清思路

文大致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述演的一些背景,写演作。从些略的文字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梁任公在政治域和学域都是能人、高。以政治陪,突出其学上的威望和影响。意此等能人、高演,必定是有分量的。此下文具体描写演情景目。

第二部分(第2~9段):描写次演的主要情况。

是文章的主体,占了大量篇幅。

第2段写梁任公的演讲稿,是通过物件写人,表现人物的精神、作风、修养。行文至此,尚未开始描写演讲,所以也可以将这一段归并到第一部分,作为演讲的又一背景,成为演讲的又一铺垫。

第3段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人物有老师梁任公和学生,包括作者),并描写梁任公的形象。

描写形象又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至此演讲仍未开始,作者先描写梁任公的形象,似乎有意先给读者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在脑海中带着这一形象,来欣赏以下各段梁氏演讲过程。

第4段写梁任公的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

他的开场白,足以见出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这是文章中一个亮点。

以下数段正式写梁任公讲课,列举他的讲课内容,他的背诵方式,他兴会所至近于表演的情景,交代演讲的效果(梁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学生感动,对文学发生了爱好)。这是梁氏讲课富有感染力的又一种表现,也是接续“开场白”后的更加深入细致的精彩描写。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总之,本文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开篇写梁任公的政治和学术的`影响,写梁任公的演讲稿,都是为着渲染气氛,为后面人物出场铺设背景,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已经颇显描写之精彩了;梁氏独特的开场白,是全文最精彩的。

六、小结

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本文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

七、作业

作者对梁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

答案:

1、直接表达:

⑴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⑵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⑶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2、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⑴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⑵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⑶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对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3、完全含蓄的表达:

⑴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⑵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⑶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篇二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 赵红颜【教材地位】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被收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四篇记叙散文(另有鲁迅《纪念刘和珍君》、巴金《小狗包弟》、汪曾祺《金岳霖先生》)。它们都是写人记事的佳作。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性的评价,如何在(www.shubaoc.com)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

【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标“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的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

⑴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表达交流能力。⑵ 学会“写人凸显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学会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⑴ 感知伟人的人格魅力。

⑵ 塑造自我美好心灵。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文章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所以品文和品人是这篇文章的重点。

所谓品文就是品赏文章。所谓品人就是品评人物。

品文是从教书的角度观照这篇文章,重在赏析文章的写人技巧,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

品人是从育人的角度观照这篇文章,重在关注人物的性格、品质,以对学生的心灵进行熏陶,塑造学生美好心灵。

【评价标准】

只要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如下方面有一点收获,就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并作出适时的恰当的评价。

如:能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与人合作、共同探究;会分析、能概括;能交流、善表达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可能问题及预案一、导入新课(竞猜题:猜猜他是谁?)

1、他是广东新会人。

2、他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

3、他是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和学者。

4、他著作颇丰,著有148卷,长达1000余万字的《饮冰室合集》。

《诗经》中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句,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极具人格魅力的伟大人物──梁启超。

二、课文分析(品文与品人)

问题设计:

梁实秋是名人,他以创作散文小品著称。今天,我们要把他头上的光环拿下来,就当这篇文章是平常人──你,我,他写的,大家试着批改他的文章,给它写评语,作旁注。

教师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明事知理

启发学生明白一件事情:写人如果能凸显人物个性,将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懂得一个道理:一个有着人格魅力的人,将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积极思考、

踊跃发言

步骤:

1、学生与作品作者交流: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生生、师生交流:让学生带着独立思考后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展开讨论,最后拿出小组的意见;

3、生生、师生交流:成果展示,由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就某一个问题阐述本组观点,以求最终解决问题。

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积极思考,悟出其中所蕴含的事理。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崇敬之情及阅读兴趣。

学会分析与概括,学会表达与交流,并赏析文章写人的技巧

让学生明事知理。

学生对答案是否有统一标准,可能会有疑虑。此时教师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敢于发表自己的新见,以实现阅读的个性化目标。但要强调一点:任何观点的背后,都得有论据作为支撑,你得自圆其说。

学生的感悟可能会有很多,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索,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作业布置】

片段作文练习:

运用从本课中学到的写人技巧,结合写作第三单元:“写人要凸显个性”,任选一题作文。

1、从肖像、语言或神态等方面对班上同学进行刻画。

2、模仿本文写作:记××老师的一次讲课。

(设计目的与思想:能力的迁移,将课内所学知识与技能作课外的延伸与拓展。)

【板书设计】

品文:即品赏文章。重在赏析文章的写人技巧。

品人:即品评人物。重在关注人物的性格、品质。

九年级《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本文是高一语文必修第三单元第三篇文章,本单元是写人记事的散文单元,而本文是梁实秋先生选取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而成的,通过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表现了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按梁启超讲演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穿插了作者的感受和评论。结构层次清晰,语言风趣而又饱含深情。本文采用探究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拟订一课时。

目标解读:

1、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文本简练、传神、典雅的语言。

2、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

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作方法。

4、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

重点难点:

1、总结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

2、通过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阅读《金太阳导学案》,提示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2、教师准备好朗读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搜索梁实秋的一些事迹,全面欣赏他的人格魅力。

学法指导:

运用默读法和圈点勾画法,对文中精彩的语句作旁注。

合作小组功能发挥:

1、阅读课文,讨论思考,做好标注。

2、阅读文本,分组讨论,各小组展示、辩论,发表见解。

学习流程设计

预习环节(20分钟)课前自习完成。

1、明确学习目标,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钟)

2、完成《金太阳导学案》“预学区”内容,积累语言基础知识。(8分钟)

3、课外搜集梁实秋的事迹及其他作品。(3分钟)

4、自主学习导引:梁先生的这次演讲,效果怎么样?何以见得?(5分钟)

课堂环节(40分钟)

目标明确:(1分钟)

1、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文本简练、传神、典雅的语言。

2、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

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作方法。

4、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

一、导入课文(1分钟)

二、预习检查(5分钟)学生回答,教师纠错。

1、检查《金太阳导学案》“预学区”内容的完成情况。(4分钟)

2、作家作品、背景介绍。(1分钟)

三、合作探究(33分钟)

1、学生朗读课文,感知内容。(3分钟)

2、问题探讨(25分钟)

探究<1>:作者是怎样表现梁任公的特点的?(4分钟)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把握人物形象特点、鉴赏表现人物的手法。)

探究<2>:有人看到文章开头“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便推断梁启超晚年意境没有了先前的爱国热情,他是借研究学术来逃避现实。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情节和课文加以阐述。(7分钟)

(点拨:联系梁启超的思想经历、时代背景以及本文的相关内容。开放性问题,学生各抒己见。)

探究<3>:赏析文章妙句。(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见解,做好标记)(12分钟)

(1)过于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2)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演讲,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3)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4)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点拨:赏析句子要答出“妙”在哪里,即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出什么情感在结构和内容上面起到什么作用。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结论后,选代表展示。)

探究<4>: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什么特点?(2分钟)

(点拨: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展示)

四、课堂训练:导学案第三层级第1题。(4分钟)

五、课堂小结(1分钟)

固学环节(课后完成,约20分钟)

1、作者说:“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你对这种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形成约200字文字,写在作文本上面。

2、完成固学案第1--5题。10分钟

六、预习作业布置:看教材63——64页,预习写作训练。10分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篇四

【三维目标】

1、外搜集梁启超的事迹,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2、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并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地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3、探究合作,搜索信息,把握文章内容。

4、揣摩分析,借鉴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

分析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教学难点】

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价和感受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或展示台和磁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的壮语是谁?引出作者和课题。

二、简介作者,介绍梁启超的生平事迹,增加学生对该文阅读的兴趣

三、推进新课

听录音带并提出以下问题:

1、在你们心目中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梁先生的演讲效果怎么样?何以见得?

自由朗读,分组讨论下面问题:

1、从演讲中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有什么特点?作者梁实秋是怎么表现人物特点的?

2、这篇文章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四、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本文写梁启超为什么只谈学术造诣不谈政治作为?

2、如何品味对梁启超的外貌描写?

3、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什么特点?

4、如何看待本文的简练文风?

(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课外查找的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看法发言,要真正的做到各抒己见。)

五、课堂小结

作者这精彩而饱含深情的回忆性文章让我们感受了一位历史伟人的真实而又崇高的人格魅力,希望同学们学完本文后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六、布置作业

请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哪位老师的一节课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

演讲特点 人物特点

形象 有学问

幽默 有文采

动情 热心肠

率真 幽默率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篇五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 王远香【教学目标】

1、了解梁任公及梁实秋其人。

2、学习细节描写及加旁注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搜集梁启超、梁实秋背景材料。

3、找出描写梁启超的精彩生动语句,仿照研讨一作些旁注。

【教学过程】

一、竞猜题导入

我想给大家出一道竞猜题,请根据我对他的描述猜一猜他是谁?

1、他给二十世纪文坛留下2000多万字的作品;

2、他的散文豁达洒脱,亦庄亦谐,旁征博引,中西逢源;

3、他的散文小品集前后印行300多版;

4、他用近40年时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他的《雅舍小品》审美地享受人生。

他就是──梁实秋,20世纪华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

二、合作探究

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他写评语,做旁注。可评点精彩描写,可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

1、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语法问题当时解决,题目、文章写法等问题可写在黑板上。

2、学生质疑解答:

⑴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⑵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⑶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约”);

⑷ 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3、质疑用词写法:

⑴ “秃头顶”不是在丑化梁启超吗?

⑵ 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

⑶ 写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

⑷ “热心肠”体现在哪里?

4、探究明确:

⑴ “秃头顶”如实描写,无损人物。“光芒四射”是赞美之词。

⑵ 十六个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记忆犹新,凸现梁任公才华横溢。

⑶ 侧面烘托梁任公的才华。

⑷ “热心肠”属古今异义,本文指感情浓烈,照应第8段。

5、评点大师:

作旁注:

⑴ 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实描写人物肖像,气度不凡,布衣难掩其风采。

⑵ 启超没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旁注:谦逊又自负,风趣幽默又爽直。

⑶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背诵下来了。

旁注:独特的方式,个性的动作,表现先生博闻强志。

⑷ 他真是手之舞之……张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来大学问家能有几人?

6、表演开场白:

为梁任公开场白作旁注时,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开场白,用普通话,配上动作、神态。

三、教师小结

本课重点品文品人。品文—本课同学们探讨了文章写法并且为精彩描写作了旁注。品人—作旁注时品味了梁启超的性格、品质,瞻仰了一代大师的风采。

四、布置作业

梁任公的肖像描写与凤姐出场的肖像描写异曲同工,展示凤姐肖像,明确其身材—相貌—气质的写法,任选班上某位同学或老师进行肖像描写,50字以内。

【教学设计说明】

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质朴而隽永,品人品文是教学重点,为落实《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教案从评改大师的角度切入,即为大师修改文章、评点文章,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确认了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既使学生不迷信权威,又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深入地探究了文本。布置作业则采用参照式阅读方法,目的在于使学生在阅读中的收获转化为文字表达能力。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篇六

【教学设计背景与教学设想】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似浅实深。文章通过一些细节把梁任公先生刻画得活灵活现,但最主要的应是隐含在这细节里面的先生的一腔爱国热情。学生一般会注意到文中的细节,认识到梁启超先生的率真、真性情,但容易忽略文章所隐含的梁先生的爱国精神。因此,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的有关细节来揣摩人物的心理,体察任公的爱国情操。

平常说到爱国主义,学生总是觉得很空,觉得在这样和平的年代里讲爱国主义似乎离自己很远。而这篇课文其实就是对学生一次很好的人文教育,而且这种教育不是说教式,它是切切实实能打动学生内心的,通过语言文字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因此,教学设计中教师既要抓住文本,又要注意文本中所体现所承载的人文内涵,注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的重点要放在通过对细节的深入理解体察任公的爱国精神上。

【单元目标与课文目标】

这篇课文放在第三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中。单元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据此,把本文的学习目标定为:通过对细节描写的赏析体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安排】

一节课是有限的,一篇课文不必面面俱到。有的地方尽管很精彩,如任公先生的出场、开场白等,但学生一看就明白,就不必在课上再花时间。

重点应放在对先生所讲的《箜篌引》、《桃花扇》、杜诗的理解上,通过对这些地方的理解来了解先生的心理与情感。这些地方要挖掘,要引导,要能深入。

难点在《箜篌引》的理解。处理上,先看《桃花扇》、杜诗,初步领会任公的爱国情怀后再来理解《箜篌引》,就相对容易了。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难点,要舍得花时间,因为这是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的关键,也是使学生通过文本受到人文熏陶的关键。

【设计时段】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资料链接,事先制成 ppt 文件。(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节选),屈原的“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等 。)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动阅读。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平常说这个人“热心肠”是什么意思?”

板书:

热心肠

生:“心肠好,喜欢帮助别人,也就是乐于助人。”

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文章最后一小节中说道:‘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可全篇文章并无一处写到梁先生帮助别人,乐于助人的事,那么在这篇文章中的“热心肠”如何理解?”

(问题提出后,学生一时不能解答。因为这是他们事先未能注意到的。在学生疑惑与好奇心被激起时要求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看文章。)

二、阅读文本,初步理解“热心肠”

师:“同学们带着问题又读了文章,谁能说说文章中的‘热心肠’如何理解?”

生1:“我觉得是指梁先生的真实,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真实地表现在人们眼前,不做作,不掩饰。他讲《桃花扇》时‘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他讲杜诗时‘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他背诵忽然记不起下文时,‘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

师:“说得有道理,能从文中寻找依据形成自己的看法,这非常好。”(板书:真性情)“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生2:“我认为梁先生是一个感情真挚、丰富的人。文中说他演讲时‘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师板书:

富有感情

生3:“我认为他是一个怀有炽热的爱国心的人。他用他的学术用他的演讲感动了学生教育了学生。文中说道‘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师板书:

炽热的爱国心

师:“带着问题看书,同学们对文本的阅读也就更仔细更深入,回答的也是有根有据。同学们是从先生在演讲时的表现得出的,且先生这样的表现和他演讲的内容有关。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他演讲了些什么内容,让他如此动情。

三、细节赏析

1、关于杜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师:“先来看同学们说到的杜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谁能说出杜甫这首诗的题目?

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师:“诗人此时是喜还是悲?”

生:“喜。”

师:“诗中可是说“初闻涕泪满衣裳”。”

生:“那是喜极而泣。”

师:“是这样。(投影出示全诗)这首诗被称为杜甫的‘第一快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读诗)

师:“请同学说说,杜甫为何而‘快’?”

生:“河南河北原被叛军占领的土地现被收复,叛军被打败,所以杜甫很快乐。”

师:“我们都知道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致使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此时诗人听说战乱终于平定,自己盼望多年的安定和平终于到来,自然喜极而泣。”

师:“任公‘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可见先生一定是与这首诗产生了共鸣。那么,先生所处的时代社会状况与杜甫当时可有相似之处?任公与杜甫之心又有什么相通之处呢?”

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最为动荡、混乱的时代。当时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先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国家动荡让他涕泗交流,战乱平定国家安定让他张口大笑,他和杜甫一样是忧国忧民的。先生希望国家安定、富强。从他的哭与笑中我们可以看出任公先生的爱国情怀。”

2、关于《桃花扇》:

师:“同学们刚才还提到了先生在演讲《桃花扇》时的动情。有谁看过这部作品的,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吗?”

(学生一时茫然。有学生举手,老师请这位同学来说。)

生:“我听说过,但没看过,不知道具体的内容。”

师:“《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是悲叹明朝灭亡的。那么大家也就知道了其中所说的高皇帝是谁了吧?”

生:“崇祯皇帝。”

师:“有没有同学了解崇祯皇帝的。能向我们介绍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生1:“他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缢而死。”

生2:“崇祯皇帝其实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即位后,立即剪除魏忠贤的势力,希望国家能强盛起来,但最终不能改变现实。是一个可敬又可悲的人。”

师:“我和这位同学有同感。崇祯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在位十七年间,不溺于声色犬马,而是勤勉辛劳,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江山移人,他也自杀身死。”

师:“可是崇祯帝死去距梁先生当时是已近300年,和任公先生又没什么关系,先生却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先生这样的悲伤流泪,定是触动了他的内心,它究竟牵动了先生内心怎样的伤痛呢?”

(学生思考、沉默。)

师(引导):“先生如此之悲绝不仅仅是崇祯帝,而是由崇祯帝想到了谁?”

(学生马上想到:光绪帝。)

师:“对。先生是由崇祯想到了自己曾追随的光绪帝。哪位同学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光绪帝?”

生:“光绪帝也是位很想有所作为的皇帝,17岁亲政,但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面对甲午战争战败的屈辱,他深知‘非变法不能立国’,决心变法图强。1898年6月,下诏变法维新。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力图振作’的愿望始终无法实现。”

师:“说得很好。可见,任公先生悲的不是崇祯,是崇祯帝让他想到了光绪帝,他悲的是自己曾经追随的皇帝,悲的是国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

师:“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帝被囚禁,那其他人呢?”

生:“变法失败,光绪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到日本。”

师:“梁启超逃亡到日本,是否觉得自己逃过一劫,就此安心、轻松了呢?逃亡到日本后他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饮冰室”,笔名为“饮冰室主人”。我想问一下,我们同学什么情况下最想饮冰?”

生1:“夏天最热的时候。”

生2:“心里特别激动或烦躁不安时,或特别有激情时。”

师:“‘饮冰’,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政变失败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可见其内心的惶恐焦灼,他忧国忧民、忧心如焚。

3、关于《箜篌引》:

师:“先生演讲的内容除了这些之外,还讲了什么?“

生:“《箜篌引》。”

师:“刚才同学们在发言时都没提到这一点,为什么呢?”

生:“不大懂。”

师:“有疑问是好事,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个疑惑。箜篌是什么,大家知道吗?”

(生摇头。)

既而,有学生说:“大概是一种乐器吧。”

师:“对的,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在清代刘鄂的《老残游记》中有介绍,这种乐器有点像我们现在的竖琴。其声凄凉悲怆。”

师:“我们再来看这首诗,你认为诗中出现了几个人物?”

生:“两个。一个是硬要渡河的人,一个是劝他不要渡河的人。”

师:“他渡河了吗?”

生:“渡了。”

师:“结果如何?”

生:“死了。”

师:“你如何评价这个人的行为?”

生1:“自作自受,活该。”

生2:“我不同意刚才同学说的。我觉得他的勇气可佳,他有着对目标的坚定追求。可以说是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师:“现在有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那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生:“我同意后一位同学的意见。我认为不是自作自受,而是直面死亡的勇气,不因困难危险而屈服的精神。”

师:“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任公先生讲这首诗时这般感慨,这样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一种直面死亡的勇气让他想到了谁呢?”

学生脱口而出:“谭嗣同。”

师:“谭嗣同被杀。其实他本可以不死。当时日本使馆已帮他做好了逃亡日本的准备,但他坚决不肯逃离。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还有一首题在监狱墙壁上的绝命诗,同学们应该很熟悉的……”

许多学生一起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生:“还有,他在临刑前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师:“先生是由《箜篌引》中这个强要渡河的人想到了谭嗣同,先生如此之悲是因为他曾经与谭嗣同一起为国家变法图强而努力,谭嗣同甘愿牺牲以救国民的直面死亡的勇气与爱国情操让先生为之敬仰,为之感慨。先生如此之悲也正是因为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

师:“这样深沉的爱国情感让人唏嘘不已。这种忠诚于国家直面死亡的勇气值得敬仰。”

4、小结,任公的爱国思想及对青年的影响、教育:

师:“《箜篌引》、《桃花扇》和杜诗都是任公先生演讲中的内容片断。任公先生这次演讲的题目是──”

生:“《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师:“文章开头说:‘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是不是就钻进故纸堆,钻进学问的象牙塔,不再过问窗外事了呢?”

生:“我认为不是的,他还是关心国家,关心青年的。就如他做的这次《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演讲,他的真性情、他的爱国情感打动了青年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受到影响。他是在用另外的一种方式关心政治关心国事。”

师:“你能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来说明吗?”

生1:“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生2:“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师:“的确,任公先生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影响教育青年学生。先生早年投身政治,领导或参与‘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云南起义’等,希望用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改变中国,后来意识到君主立宪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晚年致力于用思想,用传统文化来教育、激励广大的青年学生。他的真性情、他的炽热的爱国心是不变的!”

师:“他有一篇《少年中国说》我们同学一定熟悉吧?中间有一段话跟着老师一起把它背出来,不熟悉的请看屏幕。”

师背诵,并投影显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四、细节描写与体察人物情操

师:“我们应该感谢作者梁实秋,他是一位大散文家,也是一位大才子,13岁考入清华大学。(略停)”

(生惊叹不已。)

师:“梁实秋先生写了这么好的一篇文章,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八十多年前活跃在清华讲坛上至情至性,一腔爱国情怀的任公先生。大家想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把梁任公先生写得这般活灵活现的呢?”

生:“细节描写。”

师:“这就是细节之美,细节的魅力。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生动传神,可以作为我们同学写作上的借鉴,让细节使我们自己的文章生动起来。但我们也绝不能仅停留于此。我们更应看到:这篇文章题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看似写人记事,实则通过细节来传达人物的精神、品格。所以更重要的是通过文中的细节来揣摩人物心理,体察人物之美、人物品格精神之美。任公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一腔爱国情怀的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五、言为心声“任公先生,我想对您说……”

师:“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同学们对任公先生可能有了新的认识。尽管今天的我们不能像梁实秋那样身临其境亲耳聆听任公先生的演讲,但现在大家也一定很有话想说。”

“请以‘任公先生,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句话或几句话。”

(生写。交流。)

生1:“任公先生,我曾对你有误解,认为您变法失败后就逃到日本去,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今天我对您改变了看法,您是一个让我敬重的人!”

生2:“任公先生,您的率真,您的爱国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您是一个伟大的人。我要学习您这种精神。”

生3:“任公先生,您对国家的挚爱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将来能够为国家的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您的强国梦一定会实现的!”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学常识识记字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同时把他们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个世纪初,正当我们华夏处于孱弱挨打时,有一位先驱满怀豪情与希望地说出了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的壮语,他是谁?(梁启超)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领略大师演讲风采。(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听写并注意加点字的字音:

迥乎不同短小精悍博闻强记手舞足蹈精彩分呈淋漓尽致无人问津莅临叱咤风云酣畅拭泪

2、让学生简介梁启超和梁实秋(学生介绍之后课件展示):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送“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浙江余杭人。191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济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主要著作有《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三、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内容(听课文配乐朗读)

1、本文是一篇生动有趣而又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借一次演讲来表现梁任公崇高的品质,并表达对老师崇敬之情。梁先生的。这次演讲,效果怎么样?何以见得?明确:非常成功。从第9段可得知,有许多人受感动,甚至还因此爱上中国文学。(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板书。)

2、梁先生是怎样做得如此成功?请同学们讨论,来借鉴他的演讲技巧。

明确:

⑴开场白独特:“梁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的开场真是闻所未闻,足以见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这是文章中一个亮点。

⑵声音沉着有力,富有感染力。语速、节奏、语调、重音三方面来定诗文的感情。

⑶表情丰富,常言道“要感动别人就得先感动自己”,梁先生在演讲时,不光在用他的渊博学识,还灌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最典型第8段讲到《桃花扇》与杜甫的《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时表现忽喜忽忧,忽而痛哭流涕,忽而开怀大笑,极富感染力,作者精确地用了一个词──“大汗淋漓”来表现。

板书:

开场白──独特

演声音──沉着有力

讲内容──丰富而有趣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

3、通过这次演讲你能看出梁任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读课文,勾画写人物的语句,然后回答,老师引导整理。)

明确:

⑴外貌:

①身材──短小精悍

②眼神──光明四射

③步履──稳健

④气质──潇洒

⑵演讲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负而谦逊、博闻强记、自由洒脱)

总之他是一个有文采有激情的学者。

总结:同学们分析很在理,我们在描写人物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外貌等方面的独特之处。用语准确,在读者面前展现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

4、在看这篇文章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选材很讲究,只选取几个片段的记忆、片段印象,就象摄影只选取几个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

5、再好的材料和感情还得通过语言来表述,下面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梁实秋的语言艺术,请同学们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并总结特点?(带情感朗读。)

明确:语言简洁,如文章后面写梁任公演讲完后“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仅两句话却极有形象感,让人回味无穷。

6、这么简洁的语言蕴含作者这样的感情?(请大家深入体会。)

明确:

简洁的语言中透露出作者对恩师真挚而浓厚的情感对老师的尊敬、钦佩、爱戴之情。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见给作者留下印象深,对作者影响大。

7、本文梁实秋给我们展示了一次精彩的演讲,我们作为学生听的课不计其数,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哪位老师的一节课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生花妙笔记录下来,与人分享。

8、作业:描写是凸显人物个性的有效手段,你最喜欢那段描写?仿写一段。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篇八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 周维维【课型】

自学悟读课。

【创意说明】

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本文短小精悍,却是言浅而意深,可供鉴赏学习的角度很多。从写人记事的角度,从演讲技巧的角度,从情感熏陶的角度,从品文品人的角度,都有很多可讲之处。教师从中择选任一角度,都可以上,却忽略了文本的多种阅读角度和阅读价值的实现,也忽略了对学生自主阅读欣赏能力的培养。因此,我把这节课预设为自学课型,为学生提供几个泛角度,重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重难点】

1、培养圈点勾画的阅读技能;

2、学习写出人物个性的方法;

3、感知演讲的基本技能;

4、体察人物的个性和情操。

【课时】

一课时。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找出有疑问的地方,划出来,提出问题,并试着自己做一点回答。

2、结合课后练习一的范例,在文中做尽可能的圈点勾画,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感知课文

1、入课:结合常规课前五分钟演讲,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2、诵读:注意朗读的基本要求:准确、流畅、有感情。

3、释疑:提出预习中的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

二、鉴赏交流

1、创设角度:

⑴ 作为一篇文章,你认为作者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了吗?请结合课后练习,分析文章的描写角度。

⑵ 作为一次演讲,梁启超的演讲效果如何?你认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⑶ 作为一个人,文中说梁启超“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你能从文中找出佐证吗?

2、讨论交流:

⑴ 学生四人一组,任选一个角度,合作讨论,并记下讨论结果,推荐同学发言。

⑵ 学生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做适当点拨和总结。

三、迁移运用

1、请学生上台演讲。

2、学生评点:

⑴ 你觉得他的演讲技巧如何?可以打多少分?

⑵ 任选描写角度,《记   同学的一次演讲》。

⑶ 听了他今天的演讲,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总结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篇九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课标解读】

课标指出: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意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应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应引导学生努力做到知人论世,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是本单元中的略读课文,基本内容不难理解。文章通过对一次演讲中的梁任公(梁启超)先生做精彩生动的描写,表现了他的性格、气质和修养。但是文章似浅实深,因为三处韵文的演讲表现的不仅仅是任公先生作为一个学者的性格、气质,更有在那个特殊年代里所形成的满腔的爱国热情。

【学生分析】

学生对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包括他所处的时代和他早期的政治经历比较熟悉,对演讲的第三处韵文——杜诗也很了解。学生对前两处韵文——《箜篌引》和《桃花扇》不是很清楚,课文对这两处本身的内容没有解说,也没有做注解;因此,他们可能比较难理解这两处韵文的演讲中所体现的任公先生的深层情感。

【教学目标】

1、赏析人物的细节描写,体察任公先生的性格、气质以及他的“热心肠”(爱国热情)。

2、学习运用“评点法”阅读文学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自主评点赏析,从中感受任公先生作为一个学者的性格、气质和情感,这是教学活动的重点。

2、理解三处韵文、特别是《箜篌引》和《桃花扇》这两处韵文的演讲中表现出的任公先生的情感,从而感受任公先生的爱国热情,这是难点。

【教学设想】

1、介绍评点的基本方法,唤起学生评点尝试的热情,引导学生进入评点赏析。

2、以小组成员互帮互促的方式进行核心活动,让所有同学真正参与进来。

3、对于难点,由教师介绍相关背景资料,从而引导学生讨论探究。

【教学方法】

仔细揣摩,评点赏析,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金圣叹这个人吗?金圣叹是才子,是文豪,是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我想,同学们知道他主要是因为他评点了一部《水浒传》,他还评点了《西厢记》,他的评点精彩、生动、富有独特的见解。今天,我请大家也来当一回才子才女,做一回评点,评点赏析梁实秋的文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二、评点示例。

1、 金圣叹评点《水浒》示例

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

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

金圣叹评点:文中写情写景处,都要细细详察。如照顾火盆,则明林冲非失火也;只拖一条絮被,则明林冲明日原要归来,今止作一夜计也。

2、评点基本方法小结

选取细节

挖掘内涵

简洁表达

三、学生合作探究,自由评点,感受任公先生的性格、气质和情感。

1、自读课文,选取人物的细节描写,揣摩这些描写表现了任公先生什么样的的性格、气质和情感,作简单批注。

2、分组合作探究,对选取的细节挖掘内涵,简洁表达,批注在文字周围空白处。

合作探究要求:

①快速推选组长组织本组评点,主要是监督组内每位成员积极参与,做到人人开口说动手写;

②任选三处进行评点,每处在每个成员发言完后将意见集中形成简短的文字;

③评点完后,推选一位组员发言,将本组评点得最精彩的一处展示出来。

3、推荐发言,交流评点。

4、自由发言,补充评点。

5、教师对照前面介绍的评点方法的三个方面,对学生的评点进行小结。

四、教师介绍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再次探究,使评点中对内涵的挖掘更深。

(一)关于《箜篌引》

1、朗读体会感情

2、解读内容

公无渡河。——劝诫:不该渡,不能渡,这一点甚至连渡河人自己也清楚。

公竟渡河!——质疑:不能渡,最终还是毅然渡了,究竟是为什么呢?

渡河而死;——结局:渡河导致了悲剧。

其奈公何!——追思:我们又能对他做些什么呢?

3、问题探究

你如何评价这个人的行为?任公先生在讲这首诗时表现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

种情感?

(二)关于《桃花扇》

1、简介内容

它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是悲叹明朝灭亡的。这里的“高皇帝”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

帝,他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缢身亡。

2、问题探究

任公先生在讲这处韵文时为什么会有“竟痛苦流涕而不能自已”这样激烈的表现?

(三)总结三处韵文的演讲中表现的任公先生的爱国热情。

讲《箜篌引》,他想到救国理想的破灭,想到同志的牺牲,心生悲情;讲《桃花扇》,他为国家的衰亡痛哭流涕;讲杜诗,他为失地的收复张口大笑。他的悲,他的哭,他的笑,无不源于他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的关切,源于他满腔的爱国赤诚。而这种爱国真情的自然流露,深深感染了十三岁就考入清华的天才学子梁实秋,使这次演讲在他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至于二十多年后他还能记忆犹新。

(四)教师对第二阶段的评点进行小结。

评点赏析还要注意知人论世,结合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自身的经历、遭遇,这样,评点就会更深刻,更精彩。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用评点的方式赏析了这篇文章的细节描写,从中感受到了梁启超先生的性格、气质,还有他的“热心肠”,也就是他满腔的爱国热情。同时我们看到,学习写人记事的文章,关键是抓细节,于细节的揣摩中见人物性情。评点法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只要是自己的书,同学们不妨在阅读时随时圈点批注。等什么时候你把一本大部头的著作评点完了,说不定另一个“圣叹”就产生了,他也许不姓金,但可以姓李姓王姓刘什么的。

六、课堂反馈。

让学会简单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比如是否有了评点的意识,是否基本学会了评点。

【板书设计】

[ 讲《箜篌引》:悲理想破灭

情感                   悲同志牺牲  ]    爱国

热心肠  [ 讲《桃花扇》:哭国家衰亡  ]    热情

[ 讲杜诗:     笑失地收复  ]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的第四步——教师引导探究后,由于感到时间可能不够,所以没有进行小结。其实,还是应该提醒学生:评点赏析、阅读鉴赏文学作品要善于知人论世。这是犹豫造成的遗憾。

2、课件中的板书设计在上课时没有展示给学生,这是疏忽造成的遗憾。

最新范文

磁场教学设计【优秀4篇】11-15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优秀4篇)11-14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优秀3篇】11-14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优秀6篇】11-14

《假如》教学设计【最新8篇】11-14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优秀4篇11-14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优秀9篇11-14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3篇】11-14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优秀10篇】11-1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6篇11-13

78 7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