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优秀9篇】

2023-11-02 07:57:24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帅气的书包范文网小编为您带来了初中物理教学反思【优秀9篇】,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一

本堂课经过了我今天的琢磨和向其他老师请教学习。

我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浮力,所以用了一个学生平时生活中不常见的水上滑行器作为引课的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奠定整堂课的基调,然后介绍浮体,最后再详细介绍浮力的存在与定义,在此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探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浮力的作用,最后从浮力的三要素出发使学生认识浮力感受浮力。

整堂课下来,我有很多的心思和想法。

首先是关于水上滑行器的视频出现的内容与浮力有没有关系?水上滑行器的前进其实不是依靠的是浮力而是依靠相互作用力。

这一点在课后评课的老师也提出来了。

其实我也发现了这个视频在此的争议,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在之后的图片引出的时候强调了这个物体处于静止的时候作为对这个争议的补充。

但是其实作为一种引课的手段,我觉得我更应该考虑到所引用的内容的正确性与科学性。

这也告诉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地注意到问题的细节性和全面性,要求我有更好的素养和更强有力的知识体系。

还有在整堂课的学习中,应该把探究活动设置地更仔细,更详尽,就像评课老师说的,我前面的时间花的太多,导致后面的探究活动不够舒展,这也是我作为新教师存在的不足。

关于连接之间的连贯性还有对于一些语言的自然和流畅,我还是做得不够自然和深刻。

有些话是为了讲而讲,这就是我存在的不足之处呀。

一些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灌输不是靠老师一些机械性的语言,而是要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然流露。

用自己的魅力去打动学生。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篇二

一、基本情况:

我上课的九年级五个班,物理考试应参考人数262人,实际参考261人,缺考1人本次考试使用县教科统一命制试卷,期中考试阅卷结束后,本人对本班学生试卷进行了全面统计分析,并形成以下分析报告。90分以上的有30人,70 -89分段的有19人,60以上的有50人,40-59分段22人,20-39分段127人,1-19分段80人,没有零分学生。优秀率11.5%,及格率是19.2%。

二、试卷结构分析

(一)试卷特点

试卷主要由4种题型构成:试卷整体由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四大板块组成。考察的知识点:填空题(22分),选择题(55分),实验与作图(17分),计算题(6分)。这次选择题和填空题的题型增大了考查面,理解性的题目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答题空间。

(二)对命题的分析

试题主要来源于课本,难度比较低,试题的命制反映着课改的方向,传递着课改的理念。重视基础,考察能力,这是命题中的重点。但是实验作图题与计算题出的不太合理,一个类型的题出了好几道。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共有四个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知识运用,共有7个填空题题,题目从易到难,从基础知识到实际运用题层层递进。

第二部分是基础知识,共有11个选择题题。覆盖到了这两个月所学的内容。

第三部分是试验和作图题,共有4个小题,主要是按电路图连接实际物体和根据电路画电路图,这五个小题重复即只有串联电路没有并联电路。

第四部分是计算题以中等学生为目标提出来的。这里题也重复,第一题出了计算吸热量,第二题应该出电阻。

三、考试数据分析:

1、填空题:共12个填空占20%。这些都是很基础的知识,这道题的分量占30%,有75名学生得了12分以上,大部分学生的'成绩不太理想,连一半的分都没拿上,原因在于平时我对学生要求不高。忽略了一部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些同学在记理论知识上没有下够功夫,导致很简单的题都答不上。

2、选择题:11小题占50%,只有9名学生得满分。9年级的学生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平时他们对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不爱学习,没学习动力加上做题不认真,不细心,考试时出了很多错。

3、实验和作图:共5小题占20%。这道题是我们平时练习课经常练习的,还有最基本的最简单的电路图且只有串联电路,因此大部分学生得了满分,有5名学生没有得分。

4、计算题共一小题占10%,这道题只有53个学得了满分,35个学生得零分。大部分同学只得到了一般的分。这道题是失分最多的一道题,原因是,这方面的做题练习少,上课有些同学没几笔记,没动手跟着老师做题,所以导致学生失分严重的情况。

这次考试后,我要认真反思,寻找自身和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从成绩上来看优秀率和平均分偏低,由此暴露出我在教学上的不足,我知道处于优秀线和及格线的学生提升最有潜力。处于及格线一下学生是下阶段教学的关键和难点。在摸清学生分布状况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进行培优补差,总结经验,找出教学中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制定对策,力求在教学中把分层教学落到实处。同时为今后的学习明确了重点和方向。

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联系实际,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实验课教学效率。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使出现的题目多变、多做实验,让学生的成绩有一个新的飞跃。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三

一、教学中的“得意”之处

1、整个课堂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对物理知识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展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入手,例如现实生活中与温度有关的现象,温度计的使用和体温计的构造等知识都是自己生活中活生生的情景,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了兴趣。

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明确。重点一是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通过演示学生自制简易温度计观察并描述现象自己得出其工作原理,重点二是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为了突出重点,采用了学生先观察视频(在观察前,提出明确的观察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认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再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明白在测温前、测温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安排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测一杯热水的温度,从而达到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刚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初中生对于物理实验现象的描述不够准确,这点上本人在引导和指点中做的不好,学生在学生描述现象时出现的用词不当、语序不合理等要及时加以指导和纠正,这是今后教学中特别应注意的问题。

2、在“摄氏温度”知识点的教学中,没有结合温度计上其它温度的标示方法让学生明白摄氏温度只是温度的其中一种标示方法。在知识的拓展上做得很欠缺。导致少数学生读数上出现误区。

3、演示实验的课堂秩序还比较好,学生注意用心观察,但是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时候课堂秩序就需要多控制一下,学生4人一组进行实验(用温水测量水的温度)时,有的学生由于不太会使用温度计,所以在开始实验的时候容易出现错误,影响到正常的测量,在读数上也有的学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需要老师多用心,巡回进行指导。还有些学生没有动手,只是观察别人实验,也没有达到人人动手的目的。

4、整个课堂由于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到位,特别是最后的一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回顾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根本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所学不能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今后教学中,本人将考虑内容较多的章节适当放慢节奏、多安排一课时进行教学,可能效果较好。

5、对所学知识没有结合知识点进行练习加以巩固,本来课件中设计了练习题,但由于时间问题也没体现出来,今后力争做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学以致用。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四

《认识光》是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的内容。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光源及光的传播路线。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对光现象的观察,提出自己的猜想,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结论。

对本节课探讨的“光的传播方式”这个问题,我在组织教学时注意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分为以下几个层次来组织:

第一层次,引发猜想。通过教师用激光灯演示,学生版画光源的图画,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光的传播方式,提出“光可能是沿直线传播”的猜想。

第二层次,设计方案。教师提供激光灯、果冻、纸板、手电筒、夹子、装满水的水槽、牛奶、塑料管、蜡烛、打火机等多种多样的实验材料,组织学生针对猜想,小组合作,自主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第三层次,实验验证。学生在小组讨论,思考之后,分工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和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验证,教师适当点拨。

第四层次,总结概括。在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分小组上台演示汇报自己的实验,得出结论,概括总结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一结论。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五

浮力的概念本节的重点,阿基米德原理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在生活中及小学的自然课上对浮力认识已有一定的基础,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其概念由两个现象直接得出并强调“浸”和“向上”。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是难点,先让学生从生活现象和动手做课桌上的小实验现象猜测加推理“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再由水中水袋受的浮力和排开的水的重力的关系,最后由分析加表达式推导得出原理,这样层层推进,分散难点。

反思:从经验,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猜测避免猜测的盲目性。由于同学个体的差异及实验的自主选择,避免“整齐划一”,保证多样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教师在应有充分的准备学生猜测的“意外”,如:猜浮力与深度有关等。学生并没有从生活中或已有的经验出发,这样猜测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此时教师可加以引导。学生交流,回答“小鱼和大鱼由于深度和体积不同而产生浮力不同的争论”,“改错题:木块浮在水上受到的浮力”两个问题。

反思:情境化的问题,增加亲切感,易引起兴趣。“改错题”降低难度,又加深对原理的理解。题型的多样化可避免解决问题烦味与枯燥。不足的是题目的覆盖面不广,可增加对浮力方向理解的问题;可换浮力在生活应用的例题,从而增强物理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不足之处也很多: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时,当学生猜与深度关系时,可用学生分组实验来代替教师的演示;学生说完自己看法时,没有及时的形成或结果型激励评价等等。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六

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老师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又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一组题目解完后,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 篇七

在新课教学结束后我们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书包范文★www.shubaoc.com√帮助学生对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复习,在初三结束电学的新课教学后也不例外。在以往的教学中,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把电流相等和电压相等这两种情况作为复习的两条主线来进行,即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和并联电路分流原理来进行复习。

我的传统做法是先把一般的电学问题归纳为:

㈠、电流I相等时(导体串联时),导体(或电路)两端的电压U(U=IR)、电功率P(P=UI)、电功W(W=UIt)、电热Q(Q=I2Rt)均跟导体(或电路)的电阻R成正比。

㈡、电压U相等时(如导体并联时、各家用电器等),导体中的电流I(I=U/R)、电功率P(P=U2/R)、电功W(W=U2/Rt)、电热Q(Q=U2/Rt)均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在此基础上,再利用讲述的'方法把相关的基本规律和其他的知识点告诉学生,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记忆。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八

一、引入新课

展示课件“舞台灯光”视频,在展示过程中也不断调节音量。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灯光的变化和音量的变化。展示调光台灯的应用,灯光的亮度同样发生了变化。

让学生思考:调光台灯为什么能够调节灯的亮度?是什么因素改变了灯的亮度呢?(让学生各抒已见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新课教学

1、自制调光台灯电路实验

学生根据看到的调光台灯实物,利用手边的器材,连接一个调光台灯的电路。

器材:电源、电珠、开关、电流表、电阻丝、导线若干。

要求:电路必须串联电流表,并且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和灯的亮度的变化情况。

学生动手实验接电路,教师对学生进行部分指导。

实验成功的学生讲述自己的实验电路,以及如何操作使得电灯的亮度发生改变,

教师提问:根据你的观察什么因素改变了灯的亮度?在你的操作中你改变了什么从而使灯的亮度发生了改变。

答:灯的亮度是随电流的大小而变化的,在操作中我改变了电阻而实现电流的变化,从而实现了灯的亮度的变化。

教师提问:在操作中是如何改变电阻的?

答:用导线一端固定,导线另一端在电阻丝上滑动改变电阻丝的长度从而改变电阻的大小。

教师讲述:像这种能够通过改变长度从而改变电阻值的电学元件叫做滑动变阻器。

提问:结合刚才的实验观察,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教师讲述: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靠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

(演示幻灯片):

(1)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2)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

2、认识滑动变阻器

教师提问:在刚才的实验电路中,对于灯的亮度的改变还不够多,是因为电阻线太长了不方便,如果还要进一步改变电阻值的大小比较多,那么滑动变阻器该做成什么形状?

答:将电阻线密绕成螺旋状。

各组分发滑动变阻器,学生仔细观察滑动变阻器的结构,试说出各个构成部件的作用。

提问:根据对实验器材使用的熟练程度,猜测滑片顶端所标规格的含义?

答:变阻器上所标规格的含义:最大电阻值;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3、滑动变阻器接法的探究

学生实验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接法。

器材:电源、电珠、开关、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要求:电路必须串联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并且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和灯的亮度的变化情况。滑动变阻器在连接时只能用两个接线柱。实验同样要达到调光的效果。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接法,教师对学生进行部分指导。(在指导、巡视的同时,将某些接法对于改变电流无效的进行全班探讨)

提问:如何接滑动变阻器才能有效地改变电流,让灯的亮度变化明显。

学生总结出“一上一下”的接法,以及两种不能改变电流的接法。滑键位于远离下接线柱的位置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最大。

三、为滑动变阻器编写一份说明书(包括结构及接法)

四、教学反思: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要求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现象,揭示物理的本质和规律;突出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和形成科技素质的重要作用;注重科学探究,提倡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花,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根据这种教学理念在教授“变阻器”这个内容时,我就充分注意到应该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开展实验探究,从自身的实验探究中寻找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

滑动变阻器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基本电学元件,重点在于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熟悉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应该按照人的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的一步步认识。教学的手段&方法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学生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能力培养方面,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下面列举教学中具有意义的几点:

1、在教学的引入中,新的物理课程却是要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所以引入的视频是一位歌星的演唱会片断,这样的引入对学生来讲是非常具有兴趣的,再联系到生活中天天都能看到的调光台灯,所以更加激发学生想了解调光台灯的原理的热情度,同时拉近了课程与生活的距离。在教学中先充分调动血色和那个的学习热情,是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这是每一位教师教学的义务和责任。

2、在引导学生探究变阻器原理的实验中,教师本人给每一小组的学生准备了一块自制钉有电阻丝的木板,学生可以根据这块木板上的电阻丝自己独立思考在把电源、电灯、开关接入电路的同时,如何运用电阻丝改变灯的亮度。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电阻与长度有关,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学生能体验自身实验探究成功的快乐的同时确实理解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在课堂的实验探究中应该充分让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的包办代替,学生自己享受成功的快乐是教师所包办不出来的。

3、在教学的最后,教师提出两个学生能自己评价自己的问题(1)今天这堂课你最有兴趣研究的问题的是什么?(2)在今天的实验探究中你最得意的表现是什么?学生在本节课的引入以及两个实验探究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所以提出这两个问题能够体现善于欣赏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励自己在学习中的不断进步,

总之,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兴趣&自主学习的责任感。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发现问题,列举缺点,营造一个活跃合作的课堂气氛,给学生的主动探究,创造性的学习,自主提高留有充足的空间,帮助学生尝试自己探究感受成功的喜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九

新课程要求下担任初中物理教学决不能只当“教书匠”,照本宣科教教材,而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吸取经验,取长补短,与时共进。如果物理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教学中的研究成果,又对自己的教学不做认真反思,则教学过程只能是一潭死水,根本不能达到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下面我谈谈自己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两点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反思

物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观的具体化,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新课程教学目标具体可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设计要全面、系统、具体、科学,层次分明,可操作性强,且制定的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从根本上体现的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理念。教师职责不在是单一的“教书匠”,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组织者。在长期的物理教学中,只有更新教学理念,从传统的教学目标转向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定位、教师的主导角色的定位;也是认真实施新教材、切实提高物理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前提。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无定法,关键在得法”,初中物理教学要特别注重学法指导,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学生情况,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要求,加强辅导,多鼓励,绝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遗忘的角落”。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要彻底改变“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角色,“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还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换法等等。

最新范文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最新7篇)11-02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优秀7篇)11-02

从现在开始教学反思【优秀6篇】11-02

物理教学反思(7篇)11-02

《一个接一个》教学反思优秀6篇11-02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优秀10篇】11-01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优秀6篇11-01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乘法》教学反思(优11-01

大班美术《风筝》教学反思优秀3篇11-01

藏戏教学反思总结精选7篇11-01

79 7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