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体育教案 幼儿园中班体育教案最新3篇

2024-03-26 15:03:56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这里是可爱的编辑给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体育教案最新3篇,仅供参考。

幼儿园中班体育教案 篇一

为了充分利用我园的现有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教育价值,,我们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十分注意孩子们对各种事物的兴趣点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动作行为。幼儿园体育室内有一根拔河的绳子,是当年亲子运动会家长队和教师队比赛时所购置的,孩子们对这一根又粗又长的绳子很好奇,经常上前摸摸、弄弄,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我们便将绳子放到操场上,孩子围绕着绳子便开始了各种各样的玩法,不同的年龄也就创造了不同的奇思妙想,孩子的自创的一些方法,也就产生了一系列的活动。根据中班孩子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乐意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初步尝试与同伴合作游戏,有一定的运动意识和能力,但注意力不太稳定的心理特点和运动能力基础设计了一系列玩绳子的活动。本次《过河》就是根据孩子围着绳子跳来跳去所产生的一个活动。

二、设计意图

新《纲要》在幼儿健康领域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要求我们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常州市教研室2005年下发的《幼儿健康教育总目标》中,中班上学期体育锻炼目标第三条中也提到:中班幼儿能够熟练掌握助跑跨跳的动作,因此本次活动选用大绳作为主要教学用具,以《过河》游戏方式来发展中班幼儿的跳跃能力。

本活动主要是充分利用我园现有活动资源,创设活动情景,利用游戏的方式组织孩子进行体育活动锻炼,活动中我们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基础,尊重孩子的能力差异和动作发展的不同层次。通过活动中难度的不同实现不同发展目标,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感觉

三、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使幼儿能够熟练进行立定跳远的动作练习,基本掌握助跑跨跳的动作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活动,使每个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敢于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跳过一定距离,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发展基本活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孩子们喜欢参与体育活动,养成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精神和敢于挑战自我的意识。

四、过程分析

(一)、开始部分:收心热身阶段5—6分钟。

通过建构活动场地——“池塘”,赋予幼儿特定的游戏角色,通过角色的变化——“蝌蚪的成长过程”的游戏方式,使幼儿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活动中来,同时身心得到充分舒展,注意力集中,为后面的活动作好铺垫。

活动步骤:幼儿跟随教师进入场地,做热身运动

游戏“小蝌蚪变变变”。

游戏方式:幼儿做蝌蚪跟随教师在“池塘”中游动(慢跑)——蝌蚪长出两条后腿(伏地后蹬)——蝌蚪长出两条前腿(伏地做蛙泳动作)——变成青蛙(起立自由的模仿青蛙跳跃动作)——一串青蛙跳跳跳(集体排队练习)。

(二)、基本部分:增智促技-育心强体阶段15-20分钟

本阶段分为两个环节:

活动一、跳田埂

本环节的目的主要是使幼儿巩固已有的立定跳远动作技能,学习助跑跨跳的动作方法,通过场地难度的循序渐进,使幼儿由立定跳远自然过渡到助跑跨跳的动作练习。

本环节为活动的教学重点,通过本环节使幼儿形成正确的助跑跨跳的动作概念,并敢于尝试用该方法去挑战自己的运动极限。从而为后续的活动作好动作经验的准备。

在场地设置上为回环形,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幼儿能够统一动作练习方向,避免幼儿活动中的碰撞,从而减少伤害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讲解和维持秩序的时间浪费。

本环节预设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人人都可以完成的动作目标,既活动的开始部分,每个孩子都能够达到的活动难度。第二层次为挑战目标,既保证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够有所提高而达到的活动目标。第三层次为极限目标,要求幼儿必须打破原有动作概念才能突破提高的目标难度。

活动过程:教师用平衡布道做田埂,并通过调整田埂的高度和宽度增加活动练习的难度,幼儿在教师设置好的场地上,集体巡回练习,游戏难度达到大部分幼儿无法进行继续游戏时,教师组织幼儿思考、实践,并邀请个别幼儿展示助跑跨跳动作,激发幼儿尝试练习动作。幼儿根据自己的活动能力和挑战目标选择不同的难度场地进行尝试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并适时的调整场地,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二:“跳过小河”

本环节通过游戏活动的三个难度层次的递进,使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巩固正确的助跑跨跳的动作概念,并不断尝试用该方法去挑战自己的运动极限。

活动过程:首先教师用绳子对折放在地上作小河,小河的形状为由窄逐渐变宽,目的是为了照顾幼儿能力的个体差异性,

幼儿进行第一次尝试:自由跳过小河,引导幼儿看看自己能跳过多宽的河面,用什么方法跳过去的。要求:注意安全,避免冲撞。

在幼儿自由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注意指导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尝试,邀请个别幼儿展示动作,幼儿集体跟随练习。

第二次尝试:增加难度,通过下雨了,河水变宽的情景,提高跳过小河的难度,幼儿自主活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跳过小河。教师在幼儿分散尝试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活动量表现,适时集中幼儿观看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展示动作,一可以加强动作概念,二是调节活动密度,避免过度疲劳。

目的: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和敢于挑战自我的意识。

第三次游戏:增加游戏色彩:河里游来了鳄鱼、对面田里出现害虫,小青蛙要躲过鳄鱼的捕杀过河帮农民伯伯捉害虫,幼儿依次进行游戏。

目的:巩固幼儿学习的成果,提高锻炼效果。幼儿的活动情绪会因为鳄鱼的出现达到高潮,兴奋点比较高,因此在这一环节组织过程中,游戏开始阶段教师必须讲清楚来去活动路线,避免出现面对面的碰撞事故。

(三)、结束部分:放松整理阶段:3—5分钟

目的:使幼儿身心从紧张的游戏环境中逐渐放松,并慢慢恢复平静。

步骤:

1、放松游戏:青蛙戏水。请孩子们在小河里游一游、用绳子做波浪动作等等。

2、帮助教师收拾场地,结束活动。

幼儿园中班体育教案 篇二

关键词:保育员;角色定位;角色转换意识;策略

幼儿园教育不同于学龄后教育的特色就是它倡导并实施的教育方式是“保教并重,保教一体”模式。国家规定:每个班除配班教师外还配一个特殊角色――保育员。幼儿园教育是保教一体的,轻忽任何一方都是偏颇的。保育员在“保教结合的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做好保育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现代幼儿教育,保教结合理念不断深入,保育员队伍素质成为推动幼儿教育健康和谐发展的保障。保育员角色转换迫在眉睫。

一、保育员传统角色定位

传统观念里,保育员是“保姆”的代名词,此角色承担的工作职责:对幼儿园进行卫生消毒、管理好幼儿衣物、负责好幼儿安全和管理设备等生活中琐碎的事情(即传统保育工作对象多关注的是“物”,很少关注“人”)在人们明、潜意识里,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和保育员教育角色被轻易忽视掉了。这对以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和受益终生的经验为首要目标的幼儿园教育是不利的。

二、正确定位保育员角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育责任不单是向孩子们传授知识,更关注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发展需要,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使孩子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经验,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把握好幼儿教育中的教育契机、发挥保育员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教育价值,保育员应该跳出传统认知,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保育员要在教师指导下,管理幼儿生活,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重庆市幼儿园一日生活行为细则(试行)》对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学习活动、运动活动和游戏活动中明确规定了保育员的具体教育职责。

(1)保育员是老师和管理者

保育老师应摆脱传统的由自己工作内容给自己暗示性定位,而应该站在幼儿教育发展高度定位自己角色。保育员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带孩子的保姆,它就是教师。

案例一、孩子吃完午间餐点后,主班A老师带孩子们到户外活动。在孩子按小组站队时,由于A老师站在队伍前面,无法顾及后面的孩子,很多时候后面的孩子们就会脱离A老师的把控,在规范性幼儿园,这时候保育老师C一般都是在队伍后面或旁侧,当孩子们开始唧唧咋咋时,有经验的保育C老师,就会走到淘气的孩子们旁边,用孩子们平时熟悉的儿歌或有节奏的诗词,带动孩子整顿纪律,让小朋友在快乐的氛围中,进入下一个活动。

分析案例:案例中保育员C,在带班老师无暇兼顾所有幼儿的情况下,摒弃了传统的“我只是保育员,教学的事不归我管”的工作态度,主动承担起教师角色,通过让孩子们唱歌等方式,避免了活动秩序混乱,减少了过渡环节时间的隐性浪费,很好地配合了带班教师的工作。这发挥了她作为教师的作用,并以教师角色来应对特定教育情境。如果没有一定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机智,是很难做到的。上述案例中的C老师没有像其他保育员那样对班上教学活动不闻不问,而是对班上教学活动和教育内容十分熟悉,否则她很难把孩子学的歌曲迁移到当前的情境之中。

案例二、以幼儿一日生活中进餐环节为例,当午饭送到教室后,C角老师用消毒水擦桌子后,戴上口罩和值日生一起为大家准备午饭。开饭前,C角张老师会总结之前进餐情况如:哪些小朋友做的好,哪些幼儿挑食,大声说话淘气等等。强调要爱惜粮食,保持桌面干净并介绍将要吃的膳食、主要菜的营养价值(有时候,保育员会跟孩子一起念诗或唱进餐歌曲,以此调动幼儿吃饭的积极性,培养幼儿良好进餐礼仪)。之后道:“小朋友们请”幼儿:“大家请”。饭后,保育老师带领孩子们收好餐具,漱口,擦嘴等。整个进餐过程中,保育员会进行幼儿进餐情况记录。

案例分析:在进餐教育中,保育员开始承担教育职责,言传身教孩子良好进餐礼仪,传授相关营养知识,做好相关记录向幼儿园管理层和膳食集团做出反映,承担起幼儿园管理者角色,参与到幼儿园管理中去。

(2)保育员是课程实施者

幼儿一日生活皆课程,保育员在课程实施中起辅助作用。具体活动中,传统做法是保育员仅简单配合教师维持秩序,必要时候参与、帮助教师完成教学活动。现在保育员还应在活动中细心留意幼儿的状况,关注个别较弱的孩子,及时调整他们的状态,引导和帮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活动结束后,保育员除负责收拾材料外,应及时向教师反映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困惑。在不断总结、反思中成长。在教育活动各个环节,作为与儿童生活紧密相联的课程,少不了保育员的参与,积极发挥保育员的教育协调作用。

(3)保育员是评价者

案例:幼儿户外活动后回到教室后,保育员C组织孩子们喝水,主班B老师给孩子们贴“小红花”。当B老师给悠悠贴红花时,对小朋友说:“C老师知道悠悠今天的表现,我们听听她的意见,好不好?”C老师:“悠悠今天表现非常好,午休时很快就睡了,没有吵其他小朋友,而且吃午点时还别的小朋友搬椅子,我觉得应该给她多贴一朵小红花,大家要向悠悠学习哦。”B老师说:“好!今天给悠悠贴多贴一朵小红花!”

分析案例:保育C老师在孩子们户外活动完回到教室,安排孩子们洗手、喝水,履行的是传统教育观念中保育员角色;但是就在B老师让她“说说悠悠的表现”时,C老师角色已经超越了传统角色期待,而是根据情境需要,转变为评价者。在这个案例中,两位教师很自如地转换着彼此角色,当B老师对孩子们进行评价时,并没有一言堂,而是将C老师也纳入评价主体,将评价权力交给C老师,给了她走到台前的机会。

(4)家园共育主体

劳动法规定:保育员既要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又要认真听取家长意见,还要给予家长必要的科学育儿方面的指导,与家长建立诚挚平等的关系。只有做一个懂得尊重家长的人,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幼关系(国家以法的形式规定认知上,保育员定位自己角色是老师,实际中,落实自我教师角色)

三、保育员角色重要性

在幼儿教育一线,保育员是承担幼儿园一日保教具体相关工作人员之一,是直接接触幼儿的人,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具有不可替代地位,是幼儿直接学习的榜样群体,她们的一言一行时刻都在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保育员与配班教师对幼儿的影响同等重要[1]。

发挥保育员教师作用,提高一日活动的有效性。在幼儿一日生活中,保育员若是积极主动发挥自己在工作中主动性,配合教师共同进行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管理,是提高一日活动的有效性保障。

四、保育员角色转换意识培养策略

《纲要》《指南》指出幼儿园首要任务是养成幼儿良好习惯,以幼儿健康生活教育为主。这为幼儿园教育是“保”中有“教”“教”中有“保”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性指导。

受到传统观念影响,保育员角色转换意识培养迫在眉睫。

(一)保育员称谓改变

有研究者提出幼儿园应撤销“保育员”这一称谓,对负责班级教育和保育的人员通称“教师”,淡化教师与保育员职责界限。这有利于保育员教师职业归属感,激起他们承担教师职责。有部分示范园已在这方面开始实际运行。用A、B、C角老师来称谓。C角老师成为保育员新称谓。在走访中,发现保育员不在仅仅是传统的保姆式消极工作,而是以更积极良好教师面貌投入到工作中,发挥一个身为教师的正能量。

(二)提供走向前台的机会,保教相互渗透

幼儿一日生活中,保育老师应培养自己身为教师自觉,主动承担起教师角色。幼儿离不开保育员辅助,保育工作无小事,事事都跟幼儿生活和成长息息相关。保育工作的每一道程序每一个环节,都有科学规范和要求。保育员执行得好坏直接影响幼儿身心健康[1]。

配班老师给予保育员走向前台的机会,让其有更多机会扮演教师角色,使保育员在锻炼中逐步转换身份。保育员要协助教师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

(三)二教一保转换为三教轮换

“三教轮换”指每班配三名教师,同为教师,同是幼师学历,有同样考核和晋升机会,全体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与之前不同的是三名老师具有保育、教育双重身份,且人员组成单一。教师轮流上班配班。以此来改变保育员因专业知识薄弱只管理幼儿生活,缺乏保育观念,对幼儿教育力不从心现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优化保育质量这将利于保育员角色转变,提高教师保育工作能力[2]有利于促成人们传统保育员固有认知改变。

(四)改变保育员年龄结构,注入新血液

当前保育老师年龄构成:以中年为主、青年为铺。新时期对保育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改变提出新要求:积极吸收更多青年人加入这支队伍,新思想注入,也是保育角色转变必要因素。

(五)提供培训机会,提高自身专业成长意识

在“国培”计划大力实施时,教师有了更多进修、提升机会。据调查,目前国培计划,大部分是针对教师培训计划,能够有机会参与、受益于这个项目的人除了任课教师外,就只有保育职位级别较高人员能受益。在一次区里为保育员提供为期五天保育员专业培训机会中,中青年保育员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其中不乏年轻人承担保育教师这个角色,推动了保育教师队伍建设,将有利加快保育员角色转换,提高保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六)通过自觉学习、身体力行、主动内省等方式进行学习[1]

国家劳动法规定保育员要深入学习教育相关知识,理论结合实践;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展示保育内容;有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在教学中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才能真正做到精细保教[3]对保教质量尽职尽责。

(七)保障保育员合法权益

法律在幼儿园如何留人才方面有明文规定:在自己培养的基础上打造专业骨干型教师。幼儿园管理层在招聘保育员时应该以教师标准招聘,薪酬等方面向老师看齐,这样才能提高保育老师水平和质量。积极关注保育员幼儿园地位、职业倦怠、专业发展等方面要求,让保育老师实际利益上得到应有的人文关照,为保育员创造有归属感、价值感的工作氛围,这将利于保育员角色转换,提高保教质量,科学保教接地气。

保育员作为保教工作实施主体之一,其工作已由过去侧重“管物”转变到“管人”,由侧重“保”到注重“育”。保育员与教师仅是分工不同,对幼儿影响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保育员要处理好“教育”和“打理”的关系,给自己工作性质正确定位,在认知上、实践中积极促进自身角色转换意识培养,以优秀保育教师身份投入到保教事业中去。

参考文献

[1] 王林。保育员的职业道德与素养。学前教育研究。[M]2012(10).

幼儿园中班体育教案 篇三

关键词:科学;幼儿档案;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127-02

幼儿个人成长档案是记录幼儿个体在园期间各方面发展的一个过程性资料,也是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幼儿某一时期或某方面实际情况的一份历史见证。设计并做好幼儿个人成长档案就能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幼儿的生活和成长轨迹,以帮助教师做出准确、客观的分析和判断,从而真正实施差异性的指导。现今,设计各异、制作精美的“幼儿成长记录”在各大教育网站上都能买到,可是这些记录本无论在版面设置上还是在栏目内容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设计不周、缺乏个性等不足,因而不能真正全面、合理地反映出幼儿发展的轨迹。因此,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就成为一项既十分必要又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工作。我园地处苏州古城的中心城区,由于近年来本社区大量接纳新苏州人的落户,因此至今本园幼儿的三分之二已是他们的孩子——新苏州幼儿。由于受不同家庭文化、教育背景的影响,这些新苏州幼儿在言语举止、生性习俗、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与本地幼儿的不同之处,尤其是与《纲要》精神、幼儿园教育要求不相符合。显然,我们必须根据我园生源结构的特殊性,科学地建立起能体现我园特点的幼儿个人成长档案,才能为帮助教师对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即时性或动态性评价提供必要的依据。据此笔者认为,必须从我园幼儿的实际状况出发,注重科学完善档案栏目,充分认同幼儿的个体差异,激励幼儿的不断进取,努力形成家园的教育合力,如此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正确发挥档案的积极作用。

一、立足幼儿发展需要,科学完善档案栏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总则部分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与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幼儿个体的不同发展需要来实施教育,以促进每个幼儿实现最适宜自己的方式去发展,而幼儿个人档案恰恰能给教师提供很多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对于我们这样一所新苏州幼儿占绝大多数的幼儿园,市场上印制的那些“幼儿成长记录”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实际需要,只有针对本园幼儿的实际状况去设置档案栏目,才能大大增强所收集信息资料的实用价值。

1.按照不同年龄特点,档案栏目有所区别。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成熟度差异较大,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心理特征,档案栏目的设置理所当然应该体现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如小班的孩子刚从婴儿期进入幼儿期,认知的直觉性特点十分突出,思维须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情绪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波动性较大;他们特别好动、爱模仿。我园在小班幼儿的档案中就设置了“边做边说(唱)”(鼓励幼儿用口头和肢体语言一同来表达想法)、“快乐天使”(鼓励幼儿来园不哭闹、游戏中尽量保持积极的情绪)等栏目;中班的孩子较小班的孩子注意力集中了,已具有初步的情绪控制和交往能力,规则意识逐步增强以及能用身体感官去探索事物等特征。我们就设置了“小帮手”(鼓励幼儿在幼儿园争做值日生、在家帮助家人收拾碗筷、折叠衣服等)、“友好之星”(鼓励幼儿同伴交往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争吵)等栏目。而大班孩子的个性特征较为明显,如他们在活动中的自主性、主动性、目的性、计划性、自控性逐渐显现,他们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表现出好学、好问等。我们在档案中也相应地制定了“我是小主人”(教师、家长在放手、放权的情况下幼儿的生活、学习能力)、“我的计划我做主”(培养幼儿制定计划并按计划行动的能力)等栏目。这些栏目的设置让孩子们有了张扬自己的充足空间。

2.根据群体结构变化,档案内容相应调整。随着新苏州幼儿的大量入园,我园的生源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新招收的小班幼儿中有三分之二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地孩子,这些孩子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带大的,不仅行为习惯较差,而且最大的困难是各说各的方言,给老师、同伴与他们的交流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在发现了这些情况后,我园教师及时地调整了自己的教学重点,同时也对档案内容作了相应的调整。例如把“边说边做(唱)”这个栏目改成了“会说普通话”,鼓励幼儿到园要说普通话;在“学习不走样”这个栏目里又增设了小专栏“好习惯大家学”,鼓励他们仿效好的榜样,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如此等等。根据孩子群体结构的变化,相应地调整档案的栏目,有利于促进幼儿按照教育要求去努力,群体的教育成效体现得较为及时和明显。

3.认同幼儿个体差异,全面反映成长痕迹。幼儿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幼儿成长档案不仅应体现年龄层次的差异和群体结构的特征,更应体现个性化的特点,以利他们的健康成长。①关注幼儿生活习性,引导幼儿逐步适应。我园的幼儿因为来自不同地域,所以他们初入园时在生活习性上总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现象。我们在保持档案栏目的设置与《纲要》要求基本一致的基础上,还根据各班孩子的特殊情况,为每个幼儿自身的发展需要“度身定做”了档案的专栏。如:有个小女孩叫兰兰,她来自新疆,全家都信奉伊斯兰教,所以凡是和猪肉有关的食物她一概不吃,再加上许多蔬菜她也不爱吃,因此营养严重不良,长得又瘦又小。为此,教师在和家长协商后,每到幼儿园吃猪肉的时候就请家长送午饭。教师在兰兰的档案栏目里特设了“营养均衡身体棒”的小专栏,既体现了对他们民族习俗的尊重,又注重帮助她改正挑食的坏习惯。②针对幼儿发展偏差,栏目设置呵护进步。由于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的问题,难免有的孩子在发展上也会存在一些必须纠正的偏差。此时教师多指责孩子,无异于在责怪家长,也就难以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了。针对孩子存在的问题,在栏目的设置上有所针对,多多反映孩子的进步,既能唤起家长的重视,又能激励孩子继续努力。例如《www.shubaoc.com》:涵涵的父母都是外地来苏的“高知”,孩子非常聪明,语言能力又强,在班里小朋友都叫他“小博士”(父亲是博士),但由于家长比较忽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涵涵有比较任性、骄横的缺点。教师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以引起家庭教育的重视,并在涵涵的档案的“好习惯大家学”这一栏目里特辟了一个小专栏“聪明的孩子不任性”。由于家长能不时看到孩子的转变和进步,也逐步认识到了以往教育中的不足。③鼓励家长积极参与,丰富幼儿档案素材。陈鹤琴先生曾经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必定要家园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此,幼儿成长档案除了幼儿园提供以外,还应该包括在家的甚至在社会群体中的素材。这一部分能帮助教师看到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状况,看到孩子成长的家庭氛围和家长与自己协同合作所付出的努力,这就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为了鼓励家长的积极参与,我园利用家长会、班级博客以及调查表上的附言等,以不同的方式向家长宣传为孩子建立成长档案的目的和意义,并以“金点子招募”的形式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成长档案版面、栏目和内容的设计中来,既让家长知晓了幼儿园在教育上正在进行的工作,也让他们懂得了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的重要意义。在建立的过程中,每个月我园教师都会通过博客或短信向家长征集幼儿离园后的一些素材,对于能提供音像等过程性材料的家长,我们也会在幼儿个人档案里的“星爸、星妈”栏目里给他们贴上一颗五角星。由于家长的积极参与,幼儿成长档案中的素材更加丰富多彩,档案也成为了密切家园关系的无形纽带。

二、珍视幼儿点滴成就,发挥档案积极作用

《纲要》在教育评价部分明确指出:“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幼儿成长档案就记录了孩子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这些幼儿生活和成长的轨迹就是教师进行教育评价时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不仅要建好还要用好幼儿成长档案,以充分发挥档案辅助教育的功能。

1.注重幼儿成长过程,彰显亮点及时更新。《指南》在实施原则中强调了应“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这就告诉我们,应多多关注幼儿的成长过程,张扬他们各自的亮点。如:在整理晨晨的档案时,教师发现他的画从胡乱涂鸦一步步地到眼前的涂色均匀、画面整洁,这对于一个小班幼儿来说是十分可贵的。发现这个变化后,教师把他的个人档案展示在班级门口的公共栏里,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看到他的进步,同时鼓励他把在家里自己画的、比较喜欢的作品也拿到幼儿园来,及时更新档案里的内容。这一做法,让他对绘画兴趣大增的同时,也激励了他争取其他方面进步的积极性。每个幼儿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成长和发展方式,他们不时会给成人带来一个个惊喜。也许这种惊喜很不起眼,但对于具体的幼儿来说,可能已是一个不小的突破。我们成人应该多多留意,为他们留下各自美好的记忆。

2.重视积累正确评价,激励幼儿不断进取。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状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阶段性的变化,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发现这一过程中他们新的亮点,注重积累相应的素材,再用这些材料去激励孩子继续努力。如:珍珍在小班、中班时就是个比较优秀的“学习型”孩子,在她的档案里有许多令人夸奖的内容,但也总能看见她哭鼻子的照片:摔跤哭了;没拿第一哭了;饭吃不下也会哭……可自从进入大班后,这样的照片就越来越少了。原来,珍珍参观小学后,萌发了她做小学生的愿望,她想做一个勇敢、坚强的孩子。教师充分肯定了她的想法和决心,并把她一个个进步的镜头都拍了下来:手不小心被小朋友挤痛了,她憋着硬是没让眼泪流下来;在看到班里其他小朋友的手工作品比自己做得更牢固,更美观时,她还能微笑着;她大口大口地吃着自己不是太爱吃的馒头……细心的老师将这一张张照片配上简短的文字,放进了她的成长档案里。每当一次次翻开她档案时,这无声的记录总能给大家讲述出一个孩子为了目标不断进取的故事,她也更感到自信了。事实说明,教师注重发挥档案的辅助功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评价,能收到激励孩子不断进取的教育效果。

3.恰当运用档案素材,形成家园教育合力。虽然幼儿的成长档案只能记录孩子个人的成长轨迹,但它是师幼、家长共同的辛劳成果和关注点,教师要善于用好这笔财富,引导家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协助幼儿园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我园孩子大多来自不很发达的省份,家长的文化层次大多不是很高,他们就怕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因此往往把自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作横向比较。针对家长这一较为普遍的倾向性问题,我园利用每月的班级开放日,请家长来园翻看孩子个人成长档案中孩子进步的历程,并用一句话作出评价。那些平时因为生活、工作压力大而很少关注孩子的家长在看了档案后,又惊又叹。“儿子,你进步了!”“小蕊,原来你那么能干啊!”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语表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充分肯定,他们也学会了用纵向的眼光来评价孩子。我们教师也会把在档案里发现的问题请家长带回去一起协助教育,如:彤彤的有些生活习惯不够文明,老喜欢把一只脚翘在椅子上,经教师反复提醒,改变仍不大。彤彤爸爸看了档案里儿子的“不雅”照片和老师的“温馨提示”后,忍不住笑了,说自己在家里就是这样的,所以孩子也学会了。在和家长取得一致意见后,彤彤爸爸痛下决心以身作则,改掉坏习惯。在他的积极配合下,没过多久彤彤的小脚就再也没放到过小椅子上了。他还当起了班级的管理员,每当看到这种现象时,他也会对小伙伴说:“快把脚放下来,小椅子会脏的。”

最新范文

中班安全教育教案(10篇)03-27

平衡木中班体育教案设计(精选5篇)03-26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迷路了怎么办》【03-25

中班教案《过年了》精选8篇03-25

中班绘本《谁咬了我的大饼》优秀7篇03-24

中班中秋节活动教案【优秀5篇】03-24

《粉刷匠》教案(优秀3篇)03-23

垃圾分类(优秀5篇)03-23

中班音乐教案《泼水歌》(优秀5篇)03-23

中班儿歌《爱》优秀10篇03-22

60 95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