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教案 《三角形》教案【4篇】

2023-03-04 02:24:22

这里是书包范文精心整编的《三角形》教案【4篇】,让您更全面的了解三角形教案的相关知识。

《三角形》教案 篇一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这是在学生直观认识过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以后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内容分四段安排:第一段通过例1、例2形成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第二段通过例3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第三段通过例4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第四段通过例5、例6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联系现实情景和实际操作认识三角形及其基本特征

◆联系现实世界具体感知——形成表象——抽象出图形

空间与图形的概念教学,一般要让学生经历感知——表象——形成概念的过程,教材注意按学生的认识规律安排教学过程。在p22例题认识三角形时,先观察现实情景中的三角形,并联系生活里的三角形进行交流,感知三角形;接着让学生想办法做一个三角形,在小组里交流,进一步强化表象;在此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认识,并观察三角形图形的特征。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充分感知,促进形成表象,在图形出示以后要通过观察,明确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三角形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

按照课程标准具体目标,要使学生了解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材通过学生的具体体验来使学生知道这一点。在p23例题中,要求学生从指定长度的小棒中任意选三根围三角形,充分交流围成和围不成的情况,感受当两根小棒长度和大于第三根时才能围成三角形,体会不能围三角形时三根小棒长度关系的原因,讨论有什么发现,得出三角形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联系实例并测量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三角形里的重要概念,为了让学生自己感受底和高,p24例题用人字梁为素材,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对人字梁“高度”的认识进行测量,感受三角形人字梁的高,以此为基础引入三角形高的概念,这就有利于学生认同由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的长度是三角形的高,并说明这条对边就是三角形的底。“试一试”安排三个高、底的位置有变化的三角形,要求学生测量三角形的高和底的长度,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体会高的概念,认识只要是从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感受底和高的相应关系,进一步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意义。

◆让学生阅读资料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其重要特性,教材p25安排了“你知道吗”,让学生通过阅读并做实验体会这一特性。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

◆让学生自己观察三角形内角的不同特点

三角形的分类教学,必须使学生在充分的感知中体会三个内角大小有几种情况,理解三角形分类的方法及分类的合理性。教材p26例题首先出示几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特点,列成表格。

◆引导学生分类并体验各类三角形特征

在学生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表内三角形内角大小的情况,讨论可以怎样分类,探索和交流分类结果,获得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认识,掌握不同三角形的特点。

◆在操作、画图中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认识了三角形的分类,还要通过具体的观察、判断和操作、画图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对不同三角形的认识。教材在这方面有比较多的安排。例如p27的“想想做做”第3~7题,分别让学生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巩固对各类三角形的认识;围出、折出、剪出和画出指定的三角形,使各类三角形的表象再现。特别是第7题是一道开放题,可以让学生通过画一画、说一说,互相交流,加深对各类三角形的认识,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3.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探索、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

◆计算出三角尺的三个内角和,并引发联想

教材安排三角形内角和的学习,主要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认识与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p28例题首先安排学生计算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在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中,发现都是180°这一奇妙现象,并引发出联想: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也都是180°?由此产生学习的愿望。

◆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确认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

接着引导学生探索这一规律是否具有一般性,要求小组合作,用三个不同类的三角形分别折一折,通过实验获得直接认识,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确认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得出结论。并通过“试一试”,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求未知角的度数,巩固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

◆应用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和解释相关问题

在认识三角形内角和以后,教材通过应用促进学生掌握这一内容,并应用解决问题。如p29.“想想做做”1~3题,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求未知角的度数,在三角形的变换中判断内角和各是多少,巩固所获得的结论;第6题,通过思考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钝角或直角,并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合理解释,加深认识三角形内角和及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特征。

4.亲身感知并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性

◆通过量一量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首先要感知各自的特点,教材注意突出教学的这一过程。在p30例一中,让学生量几个三角形的边长,找出共同特点是两条边长度相等,认识等腰三角形;在p30的例二中,同样用量边长的方法感知三条边长度相等,认识等边三角形。

◆利用对折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角的特点

在p30例一中,引导学生用一张纸对折剪下一个三角形,感受这个三角形两条边相等,明白这样的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然后引导思考,认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在p30例二中,要求把剪出的等边三角形对折,发现三个角都相等;由此使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角的特点。

◆注意三角形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角形的分类是按角的大小为标准的,而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是以边的长度特点来定义的。不同特征的三角形中又存在内在联系,认识三角形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些联系。在p31~32第2~4题里,就让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可以同时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体会等腰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p33第2题通过判断,进一步认识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分别只有一个钝角或直角,而每类三角形都有锐角,即只看一个锐角无法判断是什么三角形。第3题使学生体会两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三角形,也可以拼成四边形,而且可以有不同的拼法。第5题需要综合本单元学习的三角形知识,依据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选择小棒按要求摆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第6题,要应用对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进行解释,第7题,让学生观察三角形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感受可以从不同角度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5.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观察、举例、做图形感受三角形

在p22例题里,引导学生先观察情景中的三角形,举出日常生活里接触过的三角形,加强三角形的表象,同时还要求学生做一个三角形,p23第1题也要求学生画三角形,把表象转化成具体的三角形再现出来,形成三角形的空间形象。

◆学生在看、围、折、剪等活动中获得各类三角形特征的直接体验

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具体感受所学图形,积累对其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的感性认识,可以发展空间观念。教材在p27第2题通过观察、判断加强不同三角形形状的直接感受,第3~6题让学生围、折、剪图形,依据头脑里的表象再现出相应的图形,可以培养空间观念。第7题,需要依据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知道可以分成两个怎样的三角形,才能有不同的分法。这些都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发展。

◆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直观形象

同样地,在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时,也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如p30、p31例中折一折、剪一剪,得出相应的图形,进一步体验各自的特点;p31“想想做做”第2~4题,也是动手剪一剪、画一画图形,并运用对图形特点的认识辨析相关图形,也是加强空间观念的手段与方法。

认识三角形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道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

2、会做任意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

重点

会做任意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

难点

会做任意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探索交流课型新授课教具投影仪

一、三角形的高

1、复习:过点A做BC的垂线,垂足为D

2、在黑板上做△ABC,过点A做对边BC

的垂线,垂足为D,我们

就将线段AD称为△ABC的高

3高的定义:在三角形中,从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点与垂

足之间的线段称为三角形的高

例如在上图中,我们从△ABC的一个顶点出发,向它对边BC所在

的直线作垂线,垂足为D,线段AD就是三角形的高

注:

1)三角形的高必为线段

2)三角形的高必过顶点垂直于对边

3)三角形有三条高

为了将这三条高加以区别,我们把AD称为BC边上的高

例:做出下列三角形的三条高

1锐角三角形:

可由教师先做示范,然后再让学生自行画出

其余两个

2直角三角形

由于∠C等于900,说明AC⊥BC,那么BC

边上的高即为AC,AC边上的高即为BC,

3钝角三角形

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引入:一知△ABC,做∠A的平分线AD交BC与点E,线段AE就称为△ABC的角平分线

2定义: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间的线段称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3注: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必为线段,而一个角的角平分线为一条射线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必过顶点平分三角形的一内角如上所示,△ABC的角平分线AE平分∠A,即∠BAE=∠CAE=∠BAC

3)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

为了将这三条角平分线加以区别,我们把AE称为∠BACD的角平分线

例:做出下列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

教师先做示范,然后再让学生自行画出其余两个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中线

1引入:如右所示,取BC的中点F,连结AF,那么线段AF就称为△ABC的中线

2定义: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如上所示,线段AF就是△ABC的中线

31)三角形的中线必为线段

2)三角形的中线必平分对边如上所示,线段AF是△ABC的中线

必有:BF=CF=BC

3)三角形有三条中线

例:做出下列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

教师先做示范,然后再让学生自行画出其余两个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素材A:

1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

BE是中线,∠BAD=400,则

∠CAD=,

若AC=6cm,则AE=

素材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B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C三角形的三条至少有一条在三角形内

D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均在三角形外

答案:1400、6㎝2C

角形数学教案 篇三

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本定理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它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此定理为证明线段相等提供了又一种方法,这是本节的重点。推论1、2提供证明等边三角形的方法,推论3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重要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找边和角的等量关系经常用到此推论。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性质与判定的区别。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题设与结论正好相反。学生在应用它们的时候,经常混淆,帮助学生认识判定与性质的区别,这是本节的难点。另外本节的文字叙述题也是难点之一,和上节结合让学生逐步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由于知识点的增加,题目的复杂程度也提高,一定要学生真正理解定理和推论,才能在解题时从条件得到用哪个定理及如何用。

教法建议:

本节课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在数学教学中要避免过多告诉学生现成结论。提倡教师鼓励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探索数学的内在规律。具体说明如下:

(1)参与探索发现,领略知识形成过程

学生学习过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概念,首先提出问题: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逆命题的什么?找一名学生口述完了,接下来问:此命题是否为真命?等同学们证明完了,找一名学生代表发言。最后找一名学生用文字口述定理的内容。这样很自然就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这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积极参与发现,满打满算了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克服思维和探求的惰性,获得锻炼机会,对定理的产生过程,真正做到心领神会。

(2)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

由性质定理的学习,我们得到了几个推论,自然想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我们能得到哪些特殊的结论或者说哪些推论呢?这里先让学生发表意见,然后大家共同分析讨论,把一些有价值的、甚至就是教材中的推论板书出来。如果学生提到的不完整,教师可以做适当的点拨引导。

(3)总结,形成知识结构

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便于今后的应用,教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1)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哪些定理依据?(2)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推论; www.shubaoc.com

2、掌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运用;

3、通过例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5、通过知识的纵横迁移感受数学的辩证特征。

二。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三。教学难点: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四。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五。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

六。教学过程:

1、新课背景知识复习

(1)请同学们说出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概念

估计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这里重点复习怎样分清题设和结论。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并检验它的逆命题是否为真命题?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上述结论,教师稍加整理后给出规范叙述: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简称“等角对等边”)。

由学生说出已知、求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文字转化为数学语言的方法。

已知:如图,△ABC中,∠B=∠C.

求证:AB=AC.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

联想证有关线段相等的知识知道,先需构成以AB、AC为对应边的全等三角形。因为已知∠B=∠C,没有对应相等边,所以需添辅助线为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因此辅助线应从A点引起。再让学生回想等腰三角形中常添的辅助线,学生可找出作∠BAC的平分线AD或作BC边上的高AD等证三角形全等的不同方法,从而推出AB=AC.

注意:(1)要弄清判定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不要与性质定理混淆。

(2)不能说“一个三角形两底角相等,那么两腰边相等”,因为还未判定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3)判定定理得到的结论是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是已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得到边边和角角关系。

2、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要让学生自己推证这两条推论。

小结:证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①等腰三角形定义;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

证明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方法:①等边三角形定义;②推论1;③推论2.

3、应用举例

例1.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让学生画图,写出已知求证,启发学生遇到已知中有外角时,常常考虑应用外角的两个特性①它与相邻的内角互补;②它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要证AB=AC,可先证明∠B=∠C,因为已知∠1=∠2,所以可以设法找出∠B、∠C与∠1、∠2的关系。

已知:∠CAE是△ABC的外角,∠1=∠2,AD∥BC.

求证:AB=AC.

证明:(略)由学生板演即可。

补充例题:(投影展示)

1、已知:如图,AB=AD,∠B=∠D.

求证:CB=CD.

分析:解具体问题时要突出边角转换环节,要证CB=CD,需构造一个以 CB、C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连结BD,需证∠CBD=∠CDB,但已知∠B=∠D,由AB=AD可证∠ABD=∠ADB,从而证得∠CDB=∠CBD,推出CB=CD.

证明:连结BD,在 中, (已知)

(等边对等角)

(已知)

(等教对等边)

小结:求线段相等一般在三角形中求解,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三角形,找出边角关系。

2、已知,在 中, 的平分线与 的外角平分线交于D,过D作DE//BC交AC与F,交AB于E,求证:EF=BE-CF.

分析:对于三个线段间关系,尽量转化为等量关系,由于本题有两个角平分线和平行线,可以通过角找边的关系,BE=DE,DF=CF即可证明结论。

证明: DE//BC(已知)

BE=DE,同理DF=CF.

EF=DE-DF

EF=BE-CF

小结:

(1)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及推论。

(2)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证法。

七。练习

教材 P.75中1、2、3.

八。作业

教材 P.83 中 1.1)、2)、3);2、3、4、5.

九。板书设计

角形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知道三角形的主要特征,即三角形由三条边,三个角组成。

2、能找出生活中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白兔、萝卜、蘑菇图片各一个,

2、图形组成的实物图片4张。

3、孩子人手3个三角形。

活动过程

一、故事:小白兔过生日今天是小白兔的生日,早晨小白兔高高兴兴的从家里出来,它要去采蘑菇,走着走着它看到一个大萝卜,小白兔捡起大萝卜继续往前走,走到蘑菇地里采了一个大蘑菇高兴的回家了。

二、观察小白兔的出行路线请一个小朋友将路线用线连接起来,观察像什么图形。

三、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图形,幼儿每人一个三角形。

1、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2、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四、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特征

1、给图形宝宝找朋友,让幼儿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并一一出示三角形,并说出为什么?

2、观察图形拼图,找出三角形,数一数用了几个三角形?

3、请幼儿在周围环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东西。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用故事引出开头吸引孩的注意,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孩子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小结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由于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所以孩子丰富的不是很多。

最新范文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7篇】03-04

三位数乘两位数精选10篇03-04

四则运算【优秀10篇】03-04

《麦哨》【优秀5篇】03-04

师恩难忘优秀3篇03-04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优秀9篇)03-04

《诚实和信任》教学设计(优秀8篇)03-04

《忆江南》教学设计(3篇)03-04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优秀6篇03-04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9篇)03-04

66 35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