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授课经典教案【最新9篇】

2022-08-15 04:13:24

教案是教师上课的总体设计和思路。备课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可以反映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尤其是教学态度认真与否的重要尺度。书包范文为您精心整理了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授课经典教案【最新9篇】,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有一些启发。

2022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品味精练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已任”的精神,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厚底蕴。

【学习重点】

学会抓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已任”的精神,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课前预习】

1、作家作品。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2、故事背景。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倥偬()殷馗()寰宇()杖藜()

篡逆()斡旋()悒怏()荏苒()

揲蓍()鹤氅()愧赧()蹉跎()

箪食壶浆()

4、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⑴拜谒:⑵存恤:⑶如雷贯耳:⑷经世奇才:

⑸愧赧:⑹箪食壶浆:⑺思贤若渴:⑻顿开茅塞:

5、默读文章,并说说文本可分为几个部分,做简要概括。

【课内探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刘皇叔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经千年传唱,已成佳话。为何“三顾茅庐”成为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故事?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想要深入了解,请同学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朗读课文,预习质疑

经过一节课的自主预习,“课前预习”里的题目你已经完成了哪些?心中又对文章产生了哪些新的疑问?

三、品读人物,小组合作

探究:本文篇幅不长,但人物个性却十分鲜明,请结合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张飞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四、精彩段落硏读,解说“隆中对”

精读:“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完成以下问题:

1、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你对诸葛亮所吟的四句诗的理解。

2、为什么作者安排通过刘备的视线写诸葛亮的相貌?

3、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内容被后人称作“隆中对”,请你说说,“隆中对”是如何帮助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隆中对”的内容有何作用。

4、课文写刘备听完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说“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五、探究小说的艺术特色

1、小说人物的出场,有的“单刀直入”(开篇就让人物出场),有的“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有的“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诸葛亮的出场属于哪一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第三、四段用诗句作结,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六、拓展交流,“三顾茅庐”故事经久不衰之秘

交流讨论:为什么“三顾茅庐”的故事历经千年传唱且经久不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二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颂春为专题,选编了《走,我们去植树》、《第一朵杏花》《燕子》《古诗两首》等四篇课文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一个语文练习,一篇习作。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赞美春天、亲近自然,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单元的其他活动,都是围绕这个专题安排的。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反复诵读,直至背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读、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二、教学目的:

1.知识: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指定段落。

2.能力: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要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

3.思教: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留心观察春天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

1.运用情境教学法,再现课文情境,较快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使其既可感受课文本身的艺术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课文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

2.在古诗的学习上,解字词、明诗意、诵诗句,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我们主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感受春景。

4.让学生自读自悟中了解春天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

1.通过不断的阅读,熟记并达到背诵

2.在古诗学习上,注意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3.重点理解本单元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理清课文段落,掌握课文大意。

五、教学方法:

1.初读课文,写会字词,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阅读时边阅读边想象画面。

2.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文中不理解的语句。

3.通过小组读、师生对读、小组接力读、分角色朗读、配乐表演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的朗读。

4.通过阅读主题学习丛书,扩展视野,掌握大量好词佳句,增加知识量。

2022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理解重点词,借助课题,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补充提示语,从刘备的言语角度感受他诚心诚意相请诸葛亮出山。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释题

1、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三顾茅庐”的故事,它选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2、释题:“顾”:拜访“茅庐”:用茅草搭建的房舍

谁拜访谁的茅庐?(刘备诸葛亮)

谁能连起来说课题的意思?你还想知道故事的什么?(原因、经过、结果)

二、初读整体把握:

1、师:那赶快用心快速的读故事吧!去文中找找吧。

2、生初读

3、交流:

(1)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

(2)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事件)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经过)恳请他出山。

(结果)

4、点拨相关的字词:仰慕辅佐怏怏……

三、抓言语,感受刘备的求贤若渴

1、师:刘备三顾茅庐,恳请诸葛亮出山。但你知道吗?此时诸葛亮过着怎样的生活?(生先说,后师出示)

出示句子驾小舟于江湖之中,访名僧于山岭之上,寻朋友于村落之间,乐琴棋于洞府之内。生读后,师问: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无忧无虑,逍遥自在,与世无争……)

师:是啊,到底是什么让他过上劳神的日子呢?刘备的哪些语言感动着诸葛亮呢?请用心读读一到四自然段。请你找到刘备的话,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生读一至四小节,找言语,写感受交流

师:刘备的哪些语言会感动着诸葛亮呢?

预设之一: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派个人去呢?”在张飞的眼中,孔明是个什么样的人?(一个村夫)

所以张飞会怎样说呢?(不屑,很瞧不起,淡淡……)而在刘备的眼中呢?(当今的大贤:非常有道德,非常有才能)

理解“斥责”(责备)斥责的背后,我们读懂了什么?(刘备的仰慕)

预设之二: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这“风雪”一词告诉我们当时正处在怎样的环境?(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天寒地冻)师:刘备正是冒着这样的风雪来表明自己的诚意,因此,当张飞埋怨天寒地冻时,刘备会是怎样的表情呢?引读:刘备严肃的说_________;刘备生气的说_________;刘备真诚的说_________;

预设之三: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引导:这“大声斥责”想告诉张飞什么?“斥责”的背后说明了什么?(表示自己的决心)师:是的,刘备就有这么一颗热心,一片决心,一颗诚心!请你联系上下文,补上合适的提示语,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指名分角色读(张飞刘备一起读语言)

预设之四:师:正因为刘备如此诚心诚意,才会第三次拜访孔明时恭恭敬敬的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可张飞还是耐不住性子,说:(生读)“如果刘备听到了一定会说____________!”生根据上下文想象说话。

四、回归整体,拓展:

1、师:正是刘备斥责张飞表决心,天寒地冻写热心,正是拥有求贤若渴的诚心,诸葛亮出山了。他出山后做了什么呢?

2、出示:

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六出祁连山七擒孟获舌战群儒火烧赤壁智取汉中收复南疆空城计三气周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存疑:下节课我们将从刘备的行为中感受他的诚心,孔明的感动所在。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四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观察一种喜欢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后,想问什么问题?(鸟儿怎么会说话呢?鸟儿会说些什么?人怎么能听懂鸟儿说的话?)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通晓矫健催促无拘无束疏忽预报应验呆楞楞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三、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合起来讲了一个意思,就合并为一段,哪个自然段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就独立成段。

2、分组交流。

3、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我”从小就爱鸟,爱听鸟语,并想通晓鸟语。

第二段(第

4-11自然段);“我”从鸟儿们的语言中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第三段(第12自然段)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读生字词。

二、精读指导

1、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1自然段,填空:我从小就爱鸟,爱看(),爱听()。

(2)自由读第2自然段。

指名讲公治长的故事。理解“通晓”

(3)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治长’啊!”这句话怎样读?

(要把“我”那种向往的心情读出来。)

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4-9自然段,把“我”喜爱布谷鸟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

读后讨论,相机指导朗读。

①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

从哪些词看出“我”对布谷鸟的喜爱?(亲切、分明)

指导朗读

②这样无拘无束的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

联系上下文,体会“我”与布谷鸟对话的有趣。

指导朗读

③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

(二)读第10-11自然段,体会鸟语的“丰富”及鸟语给“我”的心灵带来的影响。

①引读第10自然段。

人们为什么喜欢“喜鹊”?

从哪儿看出人们喜欢“喜鹊”?

从哪儿看出“我”的爱鸟之情?

②指名读第11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看出“我“与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

读后朗读,指导朗读。

(三)小结:“我”不光听懂了鸟语,而且从鸟语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3、学习第三段。

“我”与鸟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鸟儿成了“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

2、讨论:为什么说“鸟儿的确是人类的好朋友”?

3、总结。

四、作业

1、造句:

疏忽……

顽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都只有一句话,很容易背诵。

2、重点指导背诵其他部分。

(1)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按语言的叙述顺序进行记忆。

①边读边记: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②练习背诵

(2)第4-11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构成的画面帮助记忆。

①边读边在脑子里想象画面。

②练习背诵。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写法,说说难写的和容易写错的字。

四、作业

1、钢笔描红。

2、抄写词语。

3、比一比,再组词。

治()催()碌()预()

冶()摧()绿()硕()

4、按课文内容填空。

从()的燕子那里,我()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的大雁那里,我();从()的苍鹰那里,我()……

5、仔细观察一种你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板书:接近交谈

鸟语

2022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五

观察地点: 操场的东北角 观察对象:榕抱桂

观察方法: 从远到近 从整体到部分

观察记录:

形状:榕抱桂的形状很奇特,远远望去,它像一把巨大的绿伞,又像森林中一个无比肥大的蘑菇。走近观察,榕抱桂的主干很多,有的粗,有的细。如果你不注意的话,还会误认为有许多棵树长在这里。突然,我发现榕抱桂的叶子有两种:一种呈椭圆形,翠绿色;另一种呈长椭圆形,墨绿色。再仔细一看,中间的几根枝干特别细,但是十分笔直,直直地通到树顶,没有分叉。经过老师的讲解,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长在榕树中间的枝干是桂花树。

动静变化情况:这棵树不怕风吹也不怕雨打。它每天都伴随着我们。也许从未有人注意它、观察它,而它则默默的守着我们,伴我们读书,伴我们学习。每当我们来到学校的时候,它总是早早地迎接我们,当我们感到疲惫的时候,望一望它,听听阵阵清脆悦耳动听的鸟叫声,顿时觉得充满活力,放学的时候,它总是微笑地送走我们。早晨,榕树沐浴在橘色的晨光中,一些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树上的鸟儿醒了,它们围着大树唱歌、飞舞,欢快极了。阳光透过叶缝直射到草地上,草地上顿时绽开了一朵朵金色的花儿。而榕树那墨绿的叶子则显出锦缎似的光泽,给人以清新、舒服的感觉。树上鸟叫,树下人闹,真是一番热闹非凡的景象。

一年四季变化情况: 四季常青

作用(本身的功能及给予人们的好处等):

春天,给我们带来绿意;夏天,为我们遮挡烈日。

观察中的发现:为什么榕树中间会长桂花树呢?桂花树为什么不会死亡呢?

研究方法:a询问他人 b 查阅资料 c d

研究记录:

1、学校的吴老师说:“据说这里先是种着一棵榕树,1997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榕树死了,学校的老师把地面上的榕树枯枝砍了,种上了一棵桂花树,没想到第二年五月榕树又重新长出来了。由于桂花树生长较慢,而榕树的生命力更强,把桂花树给包了起来,所以才形成了今天的‘榕抱桂’。”

2、 我上网查了桂花树的资料,了解到桂花树的幼树时需要有一定的蔽荫,成年后要求有相对充足的光照,才能保证桂花的正常生长。 植物观察研究记录表(作业) 四 年级 1班 姓名 得分:

观察地点: 观察对象:

观察方法:

观察记录:

形状:

动静变化情况:

一年四季变化情况:

作用(本身的功能及给予人们的好处等):

观察中的发现:

研究方法:a询问他人 b 查阅资料 c d

研究记录:

2022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六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双龙洞》课文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双龙洞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双龙洞》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了解按一定顺序阅读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5、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第一课时

谈话,揭示课题,初识课文

你喜欢旅游吗?都游览过哪些地方?你到过浙江金华吗?那里有一个的溶洞,叫双龙洞。读读课文,今天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光游览。

听朗读录音。

说说跟着作者游了一趟双龙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细读,了解游览顺序

1、导语:“就听一遍,大家肯定觉得不过瘾,现在我们来细细学习。”

学生自读,要注意读准生字、理解新词,并用“……”画出提示作者游览顺序的有关词句。

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指名回答,师生共同讨论。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并随机让学生读读这一段,注意正音,指导读顺,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如:仰卧、臀部、水程等词语。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板书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3、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分别请6名学生来读对应的段落,注意不多读也不少读)

课堂作业

1、认读生字、生词并书写,遇到疑问随时发问。

2、随机利用搜集的资料介绍双龙洞的石灰质岩石及其形成的石钟乳、石笋。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默写生字词。

2、读课文。这节课我们按照游览路程来欣赏景点、品读文章。

阅√书包范文★www.shubaoc.com√读,体会路上景色

1、引导学生读中感受。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这位同学读出作者的心情了吗?”

学生自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当时的心情。再让学生个别展示朗读,点评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2、放映课件,辅助感受。

配音: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人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下山中的春色吧!

这是映山红,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色彩多明艳啊。

3、感悟课文写溪流的匠心。

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你觉得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情趣,对吗?你从哪里感觉到的?

(品味“时而……时而……”一句,体会几对反丈词的妙用)

讨论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

1、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春光美”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怎么来概括呢?

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洞,可用“宽”“高”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在简图上补板书:宽、高、大)

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

理解“突兀”:高耸,指山势高耸。“森郁”:树木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很有气势,不禁使人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3、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高高的石顶,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4、这里作者又-次提到“泉水”,下一句也是,读一读,你有什么想法?

(它仿佛是向导,作者顺着溪流游览。现在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1、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齐读。

2、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看课件外洞由近及远的镜头,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

3、默读第五白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通过孔隙是怎样的情形、怎样的心情?

谁来读读,读出作者的感觉、心情。

你觉得哪些语句真切地写出了作者这种紧张的心情,能把它背出来吗?

复述或者背诵这一自然段。

第三课时

联系上文引入新课

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1、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画出描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蜿蜒”是怎样的?据字形释义,再观看课件,让学生作描述。

2、结合课件(或图片),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除了课文写到的,你还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A、学生小组内交流评议,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洞内景物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文中用了“首先、其次”来表明观看顺序,读一读,感觉这样写条理就比较清楚了。

B.指名看着图像,试着给图配音,描述洞内景象。

小结

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分组读课文。

质疑问难

推荐课外阅读

像这样的课文,记录了作者游览过的地方,你读了,仿佛跟着作者在游览观光,这就是游记,你喜欢读吗?都读过哪些游记?你都摘记了精彩语段吗?能背记这些精彩语段吗?

课堂作业

1、背诵、摘录精彩语句。

2、指导造句:

时而……时而……(引导体会在描写景物、事物的形态变化时可以运用,举例提示:“大海时而……”,“舞蹈动作时而……”,“我的心情……,“等)

即使……也……(读课文范句,体会分句间转折的意思,然后教师或学生示范造句,指导仿造)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双龙洞》教学反思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游记,也是一篇典型的游记类散文,语言虽然直白,但是条理十分清晰,描写具体生动。主要描写了“外洞、空隙、内洞景物”的特点。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我从对课文整体感知入手,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课前,我让学生初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本课,我分为三部分,即:导入;精读重点段,体会感知;巩固练习,进行练笔。在导入部分,我利用了直观的双龙洞剖面图,让学生通过示意图,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及路线。通过老师提问,抓比较不同的溶洞的特点,进行提问。让学生找到双龙洞的特点──“孔隙”。然后直接找到文中的第5段,即本文的重点段,进行学习。在精读重点段时,我采用了找特点、读特点的方法。引导学生读书,谈谈孔隙给自己的印象,并在书上勾划,找出孔隙二特点的低矮窄小,因为“孔隙”是教学重点,所以在本段我进行重击,推敲,让学生反复体会。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感受孔隙的窄小,我抓住文章细致描写的部分,让学生通过读先初步体会。在体会不够时,我找到了“从……到……没有……才”等关键词语,让学生反复读重点词语,加强体会,再次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让学生观看,感受作者是怎样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通过理解“船的小,孔隙的险,自己的感觉”,三者相结合,突出孔隙的特点。当学生在“读一观”之后,对孔隙的低矮窄小有一定的感受,此时,我出示了句子的比较,将文章中部分重点词删除。让学生通过前后句子比较,学习作者的细致描写方法,把教学中点始终定在母语的语言文字学习上,让学生研究作者的写法,从内容回到语言,使学生的思辨过程认识趋于深化,加深对语言文字的进一步深化。

教学中,我从内容中入手,让学生用各种手段读书。然后,又从语言回到内容。在巩固练笔部分,我利用填空的方法。训练学生进行背诵、积累,在此基础上,我训练学生现场练笔,写一份孔隙的解说词。再次,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整课堂,我让学生先理解、后积累、再运用。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找到特点,读特点。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让学生分清文章主次。以达到本单元的训练目的。

2022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

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 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 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②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诗歌。

(2) 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 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 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

“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④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2022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八

教学内容:

学习口语交际。

学生学习过程:

一、审题

1、谈话揭示讨论话题。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

(1)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不要闷在心里,通过“小烦恼热线”倾诉一下,以此来释放心理压力,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

(2)学会倾听别人的倾诉,学会在别人不愉快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帮助。

二、指导

1、角色分配:主持人——教师 小烦恼——某位同学 热心听众——其余同学

2、指导内容

(1)“小烦恼”: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

(2)“热心听众”:设法帮助小烦恼,并指导学生规范口语。

(3)教师“主持人”:为学生作示范,从而明确该如何做好主持人。

三、练习

1、学生分成小组练习,在每小组内大家各抒已见,尽情倾诉,互评互补。

2、各组选择较为典型的话题与全班同学交流。

四、反馈

1、引导学生对口语内容进行点评。

2、鼓励“小烦恼们”根据大家提供的方法尝试着做一做。

作业设计:

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九

《华山的险》

【教学目标】

1、借助批读语,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框架,整体感知华山的险。

2、运用赏析词句的方法,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妙,进一步感受华山的险。

3、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中,读出自己的感受。

4、从文中得到启发,感受到挑战困难,战胜自我,会有所超越,品味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从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中感受到华山的险。

【教学难点】在关键词句旁试着批下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谈话引入课题。

2、回顾批读文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批读,理清脉络

1、问:

齐读第一处作批,体会问的精妙。

2、第二到五处作批:

抽生读,谈这几处旁批的发现;教师点出这是概括式旁批,渗透作者的写法。

3、交代学习任务:

这节课将重点用赏析词句的方法去批读。

三、赏析旁批,体会情感

第二段:

1、自读第二段,思考:哪些词句能体现华山的险?用相关符号做记号,在结合上下文写感受。

2、交流展示,重点理解:“峭壁林立,横空出世,夹,龟缩”,体会山路的险,相机指导朗读。

3、教师小结。

第三段:

1、继续运用刚才的方法赏析描写华山险的词句。

2、学生展示,交流。教师抓住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第四段:

1、激情谈话创设情景:当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征服华山时,你想说什么?想喊什么?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

2、作者怎么写的?齐读最后一段。

3、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华山美景。

4、齐读课文已有的旁批。

5、写自己的感受、想法,交流。

四、总结升华

在生活中做强者,去品味更多挑战的快乐。

最新范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教案设计【优秀08-16

小学PEP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2篇)08-14

小学四年级语文《推敲》教材教案优秀608-13

31《我的油布伞》(优秀8篇)08-12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优秀5篇)08-12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3篇】08-10

小学四年级《将心比心》课文【优秀2篇08-09

2022年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0篇】08-09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08-08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最新9篇】08-07

66 1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