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7篇)

2024-01-03 12:03:01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书包范文小编精心为朋友们带来了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7篇),希望能够为小伙伴们的写作带来一些参考。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旧知,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能根据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会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热身小游戏

二、复习旧知:

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想一想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35+34= 48+29=

230+540= 360+240=

三、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湿地吗?(学生自由回答)那么今天徐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领略一下湿地的美。(出示湿地图片)

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吧!(课件出示四种野生动物)

2、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有用的数学问题吗?(课件出示:第36页表格)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从表格中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和这些湿地野生动物的种类有关,大家有信心学好吗?

四、新课教学

1、教学例1

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计算呢?

生:就是把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种数相加:271+122=

师:这两个数有点大,而且不是整十整百数,不容易口算,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用竖式计算

师: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呢?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与之前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吗?

生: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

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算式:271+31=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

指名学生展示竖式的计算方法,重点说清楚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写0,同时向百位进1.

师:想一想,271+903=?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并说一说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当百位上相加满十,不知道怎么办了?

想:十位上相加满十,向百位上进一;那么百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千位上进一。

五、总结提升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一下: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布置:

完成数学书37页的做一做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和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全过程。渗透转化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口算除法的理解,发展数感。

3、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算理。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彩色手工纸10盒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1、认识盒装手工纸数目

师:拿一盒手工纸,让学生猜一猜里面有多少张?

学生猜后教师打开演示:介绍每沓10张,每盒100张。

1、2、师演示、生口答

(1)1盒里面有()沓手工纸,10沓有()个十张;

(2)2沓纸有()张,有()个十张;

(3)80张纸有()沓;

(4)2盒纸有()张,()个百张;

(5)400张能装()盒,有()个百张。

【设计意图】通过边演示边说想法,明确一沓就是一个十,几沓就是几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

教学例1

2、1、探索60÷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1)

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1)认真审题,独立学习。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板书:60÷3)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想一想:应该怎样口算?

学生思考后,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一盒手工纸或小棒操作一下,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与同学说一说。

(2)汇报交流、耐心倾听。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60张纸就是6沓,先每人分一沓,共分掉3沓,剩下3沓再每人分一沓,刚好分完。这样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张。

预设2:60张纸就是6沓,6沓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张。(课件演示)

预设3:60里有6个十,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板书横式:6÷3=260÷3=20)

预设4:30×2=60或2×30=60可以得出60÷3=20。(想乘法算除法)

预设5:60—20—20—20=0共减3次,所以60÷3=20。

预设6:20+20+20=60所以60÷3=20。

【设计意图】教材在这里的编写意图,是以直观为支撑,形数结合。教师要尽量地多给出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充分的时间内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在自主探索中运用新知转化成旧知即表内除法的思想方法,化难为易,理解算理。

(3)算法优化,理清算理。

你认为以上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请与预设3相同学生再说一说,理解后,其他学生与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口算除法往往喜欢这样说:先不看“0”,算完后商末尾添上“0”。这是一种描述的语音,是一种机械记忆的方法,这样的描述有时容易产生误解。如有学生说出,教师千万不可回避,应耐心帮助学生理清其中的道理:先不看“0”,算完后商末尾添上“0”(算法)。其实这种规律的总结是预设3(算理)的翻版。口算教学应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如60÷3表示把60看作6个十,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引导学生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转化为表内除法。只有这样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后续学习,沟通前后知识的联系,总结出来的方法才能真正地为以后的学习服务。

(4)揭示课题、巩固方法。

师:刚才我们计算了60÷3=20(张),它就是口算除法。(板书课题)

抢答题(卡片出示正反两面)

5÷5=4÷29÷38÷4

50÷5=40÷2__________

根据前两组的规律,让学生猜一猜后面每一组算式,口算后说出算理。

同学们真厉害,下面有信心再解决一些问题吗?

600÷3=(课件出示)

2、探索一位数除整百和整千数的商

(1)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桌交流一下。(汇报后集体订正)

预设1:6盒除以3,每人得2盒,2盒就是200。

预设2:6个百除以3是2个百,就是200。(让多名学生再说一说,如不理解可用教具演示。)

(2)那么6000÷3呢?

【设计意图】在60÷3和600÷3的基础上,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直接类推出口算方法和结果。

2、3、引导小结:口算整十数、整百数和整千数除以一位数时,我们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把整千数看成几个千,转化成表内除法再进行口算较为简便。

1、探索120÷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2)

3个班上手工课一共用去12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每班用了多少张?

认真审题,独立学习。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板书:120÷3)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想一想:应该怎样口算?

先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可利用盒中的手工纸或小棒边操作边说。

汇报交流、耐心倾听。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可以把120张看成12沓,12沓除以3是4沓,就是40。分步算式:

12÷3=4120÷3=40(生汇报师课件演示)

预设2:可以把120看成12个十,12个十除以3是4个十,就是40。分步算式:

12÷3=4120÷3=40

(3)算法优化,理清算理。

你认为以上两种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请与预设2相同的学生再说一说,理解后其他学生再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4)1200÷3呢?(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第一节课口算除法的基础,通过复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一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学生会很自然地迁移类推出一位数出几百几十的口算方法,配上直观操作演示,更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在交流和复述中培养了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时,可以将几百几十看作几个十的数除以一位数,把它转化为表内除法。

1、探索66÷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3)

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1)摆出准备好的66张纸或小棒,让学生分一分,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2)多名学生说后,教师课件演示,并填空。

先分(),每份分得()沓,再分(),把单张的分成了()份,每份分得()张,分完后每份共有()张。

(3)说明计算方法:66张手工纸有6沓(每沓十张)和6张,也就是66可以分成6个十和6个。先分整沓的,就是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再分单张的,就是把6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一,最后再把每份中整沓和单张合起来20+2=22,就是所求的结果。

分步算式:60÷3=206÷3=220+2=22(板书)

(4)引导小结

都是“先分后合”把几十几分成两部分: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除以几再相加。将新问题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设计意图】这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除尽的例题。学生通过边分手工纸或小棒操作,边说出口算步骤,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它采用的是“先分后合——化难为易”,将新问题分两部分转化成表内除法来解决问题。为了降低难度,教师以板书分步算式来解释口算方法,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为笔算除法打下基础。

3、课堂练习

3、1、算一算,说一说。

8÷4=()15÷5=()

80÷4=()150÷5=()

800÷4=()1500÷5=()

9÷3=()24÷6=()

90÷3=()240÷6=()

900÷3=()2400÷6=()

你是怎么算的?对比这两组题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附答案:

8÷4=(2)15÷5=(3)

80÷4=(20)150÷5=(30)

800÷4=(200)1500÷5=(300)

9÷3=(3)24÷6=(4)

90÷3=(30)240÷6=(40)

900÷3=(300)2400÷6=(400)

左边这组题商的位数与被除数相同。右边这组题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

3、2、解决问题。

一共90人,先排成人数相同的9列,再围成人数相同的3个圆圈。

(1)每列多少人?(2)每个圆圈多少人?

附答案:

(1)90÷9=10(人)答:每列10人。

(2)90÷3=30(人)答:第个圆圈30人

又出示了一组“智慧岛”习题。

附答案:

20元=200角200÷5=40(枝)答:可以买40枝铅笔。

20÷2=10(本)答:可以买10本。

4、巩固提升

4、1、填一填。

2、填出里()的数。

3、解决问题。

一只东北虎的体重是一只鸵鸟的4倍,是一只企鹅的9倍。

请你自己算一算企鹅和鸵鸟的体重。

附答案:

360÷9=40(千克)答:企鹅的体重是40千克。

360÷4=90(千克)答:企鹅的体重是90千克。

【设计意图】练习时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探索规律,发现简便的口算方法,正确口算出结果,注重培养学生养成验算和反思的习惯。

课后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师生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这些口算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同时又可以为后面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打下基础、加强这局部口算练习,有利于提高计算能力。

板书

口算除法

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除以一位数后再相加。

60÷3=20

600÷3=200

120÷3=40

66÷3=2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4.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 考考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已经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然后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摆的,接下来你想让老师猜几号学具,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可以请不同的学生试一试,学生很惊奇。)

2、 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了。

[评析: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用学生考老师的形式引入新课,这样做,既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

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通过创设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计算。(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为5人一组;板报下面的花为3盆一组等。)

[评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展开观察、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应用意识,为下面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奠定基础。]

(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 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明确写法:(结合操作思考)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并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例题2。

(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3)认识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7)学生汇报。

(8)列出竖式:

3、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尝试练习:选择两个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个正好分完,另一个不能正好分完。)

[评析:本环节教学,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对新知识的学习进行准确定位,既为学生创设了“跳一跳,摘桃子”的思考平台,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会到探索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 探究关系:出示例3,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余数与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15÷5=3(组)

17÷5=3(组)……2(盆)

19÷5=3(组)……4(盆)

21÷5=4(组)……1(盆)

23÷5=4(组)……3(盆)

25÷5=5(组)

16÷5=3(组)……1(盆)

18÷5=3(组)……3(盆)

20÷5=4(组)

22÷5=4(组)……2(盆)

24÷5=4(组)……4(盆)

2、归纳总结:(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才叫余数;(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评析:本环节是在前两个例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中如果让每一个学生都来计算这一组题,势必花费学生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也会产生厌烦情绪;而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通过团队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 巩固题:第52页的“做一做”。(判断题,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2、 开放题: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8,余数有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6,除数有可能是什么数?

3、 游戏题:“猜猜看”。

(课件呈现: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猜一猜第10个是什么图形、第18个是什么图形,运用课件验证。)

4、 拓展题:现在你们能想出老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第24个、第30个图形是什么吗?

[评析: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开放性、灵活性、启发性和挑战性。通过让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练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尤其是最后一个练习,给学生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整节课前后呼应,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4及练习二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亲身实践,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运用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练习二第1、2、3题。

5、练习二第4题: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说说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五、全课小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具准备:

课件、盒子、棋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过元旦吗?

生:喜欢。

师:元旦你想为同学们表演什么节目?

生1:唱歌。

生2:跳舞。

……

师:(课件出示教科书104页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知道了什么?谁能说一说?

生1:元旦联欢会上,同学们每人表演一个节目,并且是抽签决定自己表演什么节目。

……

师:如果我们也以这种方式表演节目,你还能表演你准备的节目吗?

生1:不一定。

生2:可能。

生3:不确定。

……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问题,可能性。(板书:可能性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场景生成问题,目的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1

1、引领思考,探索方法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坐好,拿出准备好的2袋棋子和2个盒子,将1号袋的棋子倒入1号盒子,2号袋的棋子倒入2号盒子。

请小组长将两个盒子的棋子摇匀。(1号袋棋子为红色,2号袋棋子有红、黄、绿、蓝四种颜色,棋子除颜色外完全相同。)

师出示问题:几号盒子肯定能摸出红棋子呢?

师:谁来猜一下?

生1:1号盒子。

生2:2号盒子。

。.。.。.

师:我们来试验一下。

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一)》教案》,

注意,每个同学摸之前要先摇匀棋子,摸完后放回,并且不能偷看。

生在小组内试验并交流。

师:哪个小组说一下你们验证的结果?

生1:通过实验,我们小组知道1号盒子一定能摸出红棋子,2号盒子可能摸出红棋子。

生2:我们小组知道1号盒子装的都是红棋子,所以一定能摸出红棋子。

生3:通过实验,我们小组发现2号盒子里有红棋子,所以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的是黄棋子、绿棋子或蓝棋子,不一定能摸出红棋子。

(要求学生列举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对发言积极、完整的学生及时表扬,激励学习。)

……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验证,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4)师小结:通过猜测、验证,我们知道1号盒子装的都是红棋子,所以一定能摸出红棋子;2号盒子里有红棋子,所以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绿棋子、黄棋子、蓝棋子。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文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

3、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要到一座美丽的森林去旅游,请同学们做好准备,让我们一起出发。

二、玩中学。

1、森林食品店。

(1)同桌之间进行游戏,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购物问题的任务,另一人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

(2)明确游戏规则。

(3)根据游戏规则,同桌之间开始游戏。

学生可以先解决“我要买松果和蘑菇,需要多少元?”和“30元能买哪些商品?”这两个问题加以解决。教师在游戏中起到裁判员的作用。

2、纪念品商店。

同桌互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游戏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对方的发言,独立思考,敢于质疑。

三、学中做。

1、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2、学生走进生活寻找小数,可以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对“生活中的小数”的独特的发现。

四、做中得。

1、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费、电费的开支情况,并记录下来。

2、记录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把自己的感受与同伴说一说,可以用数学日记记下自己的感受及节省开支的建议。

3、数学活动,从5元、2元、1元、1元、5角、2角、2角、2角、1角的人民币里拿出7.6元,有几种拿法?

五、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

例2、例3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教学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4、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怎么走?

三、巩固练习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课件)

2、做一做

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四、综合练习

1、观察第2页天安门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

2、你能说说这幅天安门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

3、第6页第3题、第7页第4题: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讲评。

4、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五、总结。

六、布置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板书设计:

绘制平面图弄清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找到位置

学看路线图说出路线

最新范文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优秀10篇)01-04

3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0篇】01-03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最新9篇01-02

《 盘古开天地》教案(优秀4篇)12-31

《石榴》教案(精选9篇)12-31

《画杨桃》教案(最新8篇)12-31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12-31

《狮子和鹿》教案设计优秀10篇12-30

《小稻秧脱险记》优秀8篇12-30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12-30

65 8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