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 六年级科学教案优秀9篇

2023-04-27 13:14:08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书包范文为朋友们带来了六年级科学教案优秀9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一些启发。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加深对有关环境问题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课前准备:

配合教学用的录像、照片及其他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除了垃圾和水污染之外,人类还面临着其他一些环境问题。目前,我们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二、关于大气污染:

1、说一说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简要说说原因。

2、阅读教科书中有关大气污染状况和原因的内容,请学生谈一谈感想。

3、讨论,哪些做法污染大气?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教师介绍一些空气质量好的旅游、名胜地,简要说明那里为什么空气质量好。介绍几个著名的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并分析其原因。

4、说一说,我自己能做些什么?

关于白色污染:

1、出示一些白色污染严重地区的图片,讨论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2、阅读教科书中有关白色污染的内容,谈一谈感想。

3、讨论,我们平时的行为在加剧白色污染吗?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

4、人们想出了什么应对措施?比较、认识可降解塑料。教师介绍可降解塑料的制造原理和使用效果。

三、关于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1、欣赏教科书插图中的珍稀动植物。你认识他们吗?请学生介绍他熟悉的珍稀动植物教师给予补充说明。

2、他们为什么稀少?阅读教科书,了解人类活动对这些动植物生存的影响。

3、人类现在采取了什么措施?教师介绍我国几个自然保护区的情况。

4、讨论,人类的活动对环境起着怎样的影响?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正反两方面影响。

板书设计:

5、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环境问题: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

乐观、积极地对待 。

现 状 原 因 对 策

大气污染

白色污染

物种灭绝

速度加快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 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科学家故事导入:

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1) 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

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1) 师: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

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2、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

实践活动: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

教学后记:

六年级科学教案 篇三

一、目标定位:

理解作用在框架结构上的力所产生的效果。了解斜杠的“推”和“拉”的作用。

认识生活中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

掌握用三角形加固框架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发展动手动脑能力。

能对框架的系统设计情况进行评估,并找到为提高效率而采取的改进措施。

二、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三角形、长方形、立方体的模型等。

学生:橡皮筋、筷子。

三、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预设

[一]框架式结构的认识:

出示埃非尔铁塔的图片。

1、介绍:巴黎铁塔是法国最著名的建筑,该塔高320.75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并且保持了世界记录40多年。

巴黎铁塔铁塔是谁建造的呢?著名建筑大师埃非尔,所以这座塔又叫埃非尔铁塔。据说铁塔开始动工时,曾遭到一些文化艺术界名流的反对。铁塔工地附近的居民也被吓坏了,有人居然还跑到法院起诉埃非尔。原因何在?因为该塔全身都是一根根的钢铁构成,用的是框架式结构。

2、什么叫框架式结构?我们再来看几组图片。(出示其他的框架式结构的图片:塔吊、电塔、游乐场翻滚列车支架等)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什么是框架式结构吗?(学生无法理解时,用“骨架式”来帮助理解)

3、你对框架式结构有哪些认识?框架式结构好不好?它有哪些作用?(学生无法理解时可以让他们比较框架式与实体建筑的区别)

(框架式结构不仅节省材料,在很高的建

筑物中还可以减少风对它的影响。)

4、让我们再回到100多年前,当时的文化艺术界名流以及铁塔工地附近的居民为什么反对埃非尔的设计?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框架式结构不牢固。

框架式结构牢固吗?怎么向世人解释框架式结构的牢固性?

[二]三角形稳定性的研究:

结合课件观察,框架式结构中最小的格子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大都做成三角形呢?

出示三角形和长方形的模型,学生个别上台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思考三角形和长方形再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解释三角形的稳定性。

结合课件演示,分析三角形稳定性的力学原理:当三角架顶端受重力作用时,两边斜杆受压力,下面的水平杆受拉力。由于三角形边长不变,角度也不变,是唯一不会变化的形状,所以框架结构以三角架为基本构造。

想办法加固长方形框架。

增加的斜杆起了什么作用?(“推”、“拉”的认识)

[三]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明确任务:用最少的筷子搭一个牢固的正方体框架,比一比哪组的作品承重能力最强。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以一根斜杆为例,说说它是防止正方体框架往哪边跨塌?

比一比哪组的框架承重最多,用的材料最少。

六年级科学课堂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

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

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        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物质        糖        盐        味精

记忆中

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3、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3、拓展活动

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

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

规则几何外形

固体

六年级科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 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 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 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 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图片,幻灯片 为每组准备:2个大小不同的球形烧瓶、2个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很多客人,两只青蛙也来凑热闹了,(点击幻灯片1 2只青蛙)一见这么多人,不好意思,想回家,却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谁能帮帮它们找到既安全又舒适的家?(请同学回答并上来贴青蛙图)

2、你为什么要这样选?

3、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吗?

二、自主探究

1、青蛙的去与留

(1)、师:提及青蛙呀,我有个问题一直搞不清楚,为什么不同地方青蛙的颜色不一样呢?请同学们借助P84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说明,找找原因,并把你的研究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派代表把你们组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告诉我,行吗?

(2)学生回答上述问题。(随机出示第2张幻灯片 青蛙变化图)

2、大自然选择了它们

(1)导语:刚才我们了解到黄青蛙和绿青蛙是因环境发生变化而出现的。

我这里有一组狐狸的照片,同学们你们了解这几种狐狸吗?(出示幻灯片3 狐狸)

(2)观察图中这几种狐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3)、这三只狐狸的形状、大小都不相同,猜测一下,它们各生活在怎样的环境?

(4)、三种狐狸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5)、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来看资料(依次出示五带图—红狐—五带图—灰狐—五带图—北极狐)期间请三个同学读三只狐狸的资料。

(6)、刚才我们也看出来,北极狐的耳朵比其他两种狐狸小,科学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点击出示幻灯片生物学家 文字叙述部分)

(7)、为什么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体型特征呢?

(再次出示五带图)

(8)小组讨论交流一下,并汇报。

(9)、同学们都认为狐狸体形与它们所适应的生活环境的温度有关,北极狐的体型最有利于保温。那么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证明一下怎么样?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大一小两个瓶子,代表体形不同的两种狐狸。大的就代表(北极狐),小的就代表(红狐),这个实验该怎样做?

六年级科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2.本学期的相关要求。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上期期末测试试卷。

2.课件:神秘的月球。

教学过程

1.新学期的问候

2.对转入的新生的关注

3.对学生进行分组,全班47人,分为8组,每组6人,一般情况以此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特殊情况另行调整,在每次学习活动中会要对小组进行评价,老师都会做好记录,期末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

4.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教师讲解上期期末测试试卷。(试卷内容略)

5.学生自由翻阅新书。

6.简单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本册教材以“生存和环境”为主题,以训练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其中,“生命世界”有2个单元、7课书;“物质世界”有1个单元、5课书;“地球与宇宙”有2个单元、8课书。

7.播放课件:神秘的月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科学教案 篇七

科学概念:

1、 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我们周围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 物体可以根据组成它们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或者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过程和方法:

1、 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描述和分类物体和材料。

2、 将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新情况中。

3、通过回顾和反思,我们应该不断提高我们原来的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探索物质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和反思,我们可以不断提高对材料的理解。

【教学难点】

连接物体和材料可以使它们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问题。

【教学准备】

1、 学生在课前收集可重复使用的材料。

2、 教师准备不同材料制成的各种物品的图片,自制复合纸(在普通纸外面覆盖塑料薄膜)。

(教学过程)

一、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分类

1、 展示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各种物品的图片。分组作业,根据所使用的不同材料对物品进行分类,并填写P61表格。

2、 汇报、交流、总结:

不同的物体由不同的材料制成。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的不同用途。

(2)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成,这也是由于使用要求和材料特点。

2、 根据材料的物理性质对所学材料进行归纳总结

1、 显示表单。这些是我们在本单元学习过的材料。他们的特点是什么?让我们做一个盘点总结。

2、 组填充表单(它在水中下沉或漂浮由or表示),其他部分由or表示。

3、汇报与沟通,注意横向比较不同材料。

三世。材料和环境

1、 我们使用的一些材料是天然材料,如木材、粘土、棉花、皮革等。这些材料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直接制作相应的物品。其他的是人造材料,如塑料、砖、陶瓷和橡胶,这些都是由人们加工制成的天然材料。它们具有我们需要使用的一些特性。告诉我你知道哪些天然材料和哪些人造材料。

2、 有些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而有些则不能。课前,学生收集可重复使用材料的信息,并与全班同学分享。

学生介绍他们收集到的信息。

摘要: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在功能相似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提倡在生产商品时使用可重复使用的材料。

4、 进一步了解材料,开阔视野。

1、 阅读数据库:《材料发展史》和《复合材料》。

2、 展示自制的复合纸。建议学生课后对复合纸与普通纸进行对比研究。

3、这个单元已经结束了,但是我们还没有完成材料的学习。我们建议你课后对感兴趣的材料问题进行探究,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六年级科学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类正在开发新的能源。

过程与方法:体验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能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能源的资料

2. 教师准备:煤的化石、能源储量资料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当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你们知道这些能源被用在什么地方?它们是什么样子?或者关于它们的其他什么信息吗?

(二)煤带给我们的信息

1. 知道老师手中这块黑色的岩石是什么吗?(煤)它来自哪里?怎么形成的?

2. 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

(1)你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2)我们可以证实你说的这些吗?可以怎么做?

(三)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1. 煤、石油和天然气其实就是储存在动、植物身体里的太阳能,植物依靠太阳生长,动物则以植物和吃植物的其他动物为食。它们不知不觉中把太阳的能量储存在了自己的身体里。

2.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大致相似,都是远古的动植物残骸演变而来。为什么它们可以变成煤、石油和天然气,而与它们埋在一起的其他的东西,比如石头、灰尘却不能?

(四)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

1. 出示目前人类探明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情况资料。

2. 这些能源会被用完吗?想象一下那一时刻到来时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3. 我们现在应该怎样使用能源?

4. 你还知道哪些我们可以利用的能源?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会搜集和整理资料,能预测结果并进行验证。

2、会动手制作、改进并演奏简单乐器。

3、知道有关声音的基础知识。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录像(交响乐合奏、自制乐器演奏)、橡皮筋、吸管、树叶、尼龙线、金属管、金属片、玻璃杯、易拉罐、剪刀、胶水、细线、直尺、队鼓、锣、钗、三角铃、口琴、塑料泡沫颗粒。

教学重点:

知道有关声音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会动手制作、改进并演奏简单乐器。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主题。

1、(播放视频课件)利用多媒体再现优美的合奏场景和旋律,帮助学生感知乐器的类型及其不同的音效,激发学习兴趣,揭示“大家动手做乐器”的单元教学主题。

2、羡慕这些演奏者吗?我们也用自制的乐器来办个音乐会,好不好?

教师板书课题。

二、确定目标。

1、师生交流。

你都知道哪些乐器呢?

学生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给这些乐器分类。(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

2、拓展视野。

教师此时向他们提供一些自制乐器的品种,供他们参考、选用,从而确定制作目标。同学们可以模仿已有的乐器,也可以自己发明一种乐器。

教师展示自制乐器的图片。(图片展示:吸管风琴、铁管编钟、土琵琶、柳笛等。)

3、确定目标。

同学们中间有会演奏乐器的吗?

本单元,我们将自制一种简单的乐器,并用它来演奏一首乐曲。请大家讨论,准备做哪一种乐器呢?

小组讨论,将确定的乐器名称写在“科学资料本”上。

请各组汇报自己的乐器名称。

三、可行性分析

1、制作乐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否则,是不会成功的。想一想,我们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写在“科学资料本”上。

小组讨论后认为,制作“可乐音乐罐”这件乐器,需要这些条件(教师帮助归类、板书):

①样版:别人做过这种乐器没有?我们可以参考的品种有哪些?

②工具和材料:铝易拉罐、吸管、直尺、小刀、剪刀、胶布

③知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怎样调整声音的大小和高低?

④技术:会在易拉罐上挖孔

⑤经济:买七个易拉罐饮料

还有一个方面,也决定了制作的成功与失败——小组怎样合作才能成功?

想一想,制作自己的乐器,我们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需要解决的困难有哪些?

如果有些困难是无法解决的,那恐怕得重新确定制作目标了。预测一下,制作过程中存在着不可解决的困难吗?

下一节课我们首先解决同学们普遍存在的知识上的疑惑,希望大家课后也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制订计划

1、设计说明

指导学生以“路线图”的形式描述小组行动步骤,绘制乐器结构图、确定制作工具与材料,明确组员的责任分工。教师在各组计划的基础上拟定班级行动步骤。

二、模拟课堂

1、画小组路线图

师:在动手制作之前,我们要做哪些事?请用“路线图”的形式把小组的工作步骤画出来。(如果同学们没有接触过“路线图”,则教师要呈现下图,供学生参考借鉴)

“可乐音乐罐”制作小组行动路线图

(为便于相互观摩、评价,要求学生将路线图用彩笔画在两开左右的大白纸上。)

生:(讨论、绘图,然后集中展示各组的路线图。)

2、画班级路线图

师: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各组有哪些相同的步骤?

生:都想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还有怎样调整乐器的音调。

生:都需要进行小组成员分工。

师:有些步骤是共性的,如解决这几个知识点的疑惑;有的步骤是具有个性的,各组之间不一样,如组员的分工、准备的工具与材料等。对于共性的步骤,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全班一起来解决;个性的步骤,由各组分头行动。(教师一边讲述,一边板书下图)

全班行动路线图

3、绘制乐器结构图

师:请同学们将准备制作的乐器画出结构图,要在图上标明所需要工具、材料及数量。(教师在银幕上呈现一幅乐器结构的样版图)

(学生合作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最新范文

比例尺的应用优秀10篇04-27

美猴王优秀8篇04-27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优秀8篇04-27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0篇】04-27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优秀4篇04-26

《轮椅上的霍金》背景资料(最新10篇)04-26

《生命的林子》教案优秀8篇04-26

《琥珀》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优秀6篇)04-26

草虫的村落 教学设计精选3篇04-26

六年级下册语文《我很重要》教案【优秀04-26

68 4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