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教案优秀3篇

2023-07-30 10:57:02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分享的《自然科学》教案优秀3篇,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自然科学》教案 篇一

第一节     自然科学

概况:

国家

人物

时间

成就

作用地位

近代数学的建立

法国

笛卡尔

提出解析几何学

17世纪,数学的发展突飞猛进;把形与数统一起来,实现了从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转折,使精密测量和变量计算成为可能。

英国

牛顿

提出微积分学

德国

莱布尼茨

牛顿力学

英国

牛顿

机械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是对自然规律的理性概括,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电磁学

英国

吉尔伯特

《论磁体》

为制造发动机提供了可能,开辟了电的时代

丹麦

奥斯特

发现电流磁效应

英国

法拉第

用实验证明电磁感应现象

英国

麦克斯韦

建立系统电磁学理论

德国

赫兹

证明麦克斯韦的理论

化学

英国

波义耳

把实验方法引入化学

近代化学的创始人

法国

拉瓦锡

提出质量守恒定律

意大利

阿伏加德罗

提出分子概念

标志近代化学发展时期的开始

英国

道尔顿

创立原子论

俄国

门捷列夫

发现元素周期律

是无机化学的系统化和大综合

生物学

英国

哈维

血液循环理论

奠定了近代生理学的基础

瑞典

林奈

制定植物分类学

德国

施来登

提出细胞学说是植物的基本单位

德国

施旺

形成细胞学说

法国

马克

提出生物进化观点

英国

达尔文

确立进化论

是对生物学的大综合

法国

巴斯德

奠定微生物学的基础

物理学新时代

德国

伦琴

发现x射线

居里夫妇

提炼镭

德国

爱因斯坦

狭义和广义相对论

否定绝对时空观,发展了牛顿力学

一、近代数学的建立

1、解析几何学的创立。

解析几何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于1637年创立的。他最早导入运动着的一点的坐标概念,指出了平面上的点和实数对(x,y)的对应关系,提出对于一个二元方程f(x,y)=0满足这方程的x,y值无穷多,x,y不同的数值所确定平面上许多不同的点,便构成了一条曲线。这样,就把过去数学里孤立着的两个研究对象“形”和“数”结合起来,并在数学中引入“变量”,完成了数学史上一项划时代的变革。正如恩格斯所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尔的变数。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

2、微积分学的建立。

微积分学是英国科学家牛顿和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于1665~1673年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独立地创建的。牛顿从运动学的观点,莱布尼茨从几何的角度,分别研究得出了导数(求导数即微分学)、积分(求积分即积分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阐明了求导数和求积分是互逆的两种计算,从而建立了微积分的初步基础。微积分的产生,使精密的测量和变量计算有了可能;从微积分以后,数学开始进入一个新的以变数为主的领域,即“高等数学”。这不仅在数学史上而且在整个人类的认识史上都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二、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1、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牛顿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小农家庭,后以减费生进入剑桥大学,在他的舅父和老师的帮助下,成长为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牛顿在科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在自然科学领域内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1687年,他发表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把物体的运动规律归结为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由此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即牛顿力学体系(也称经典力学体系)。

2、牛顿力学体系建立的巨大意义。

牛顿力学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它把过去一向认为是截然无关的地球上的物体运动规律和天体运动规律概括在一个统一理论中,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理论性的大综合。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牛顿力学是整个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一切机械、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等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3、本目小字写了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旨在说明牛顿理论的预见性、科学性。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计算天体的质量,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就是应用该定律取得重大成就的例子。

三、电磁学的成就

1、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电和磁是两千多年前就已发现了的自然现象,但在19世纪以前,人们始终认为两者是互不相关的。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首次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在一次实验中,他在一根直导线的附近放了一枚小磁针,使磁针和导线平行,当导线中有足够强的电流通过时,磁针突然偏转,并与导线垂直,从而证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这就是著名的奥斯特实验。这一发现把电和磁联系起来,为电磁学的系统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此后,电和磁的研究在欧洲一些主要国家中迅速开展。

2、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

在奥斯特发现电生磁以后,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就开始探索怎样“把磁转化为电”。经过xx年的努力,终于在1831年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中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时,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1851年,他确立了电磁感应定律:电路中感生电动势σ的大小,与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φ的变化率成正比。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是19世纪电磁学的辉煌成就,为制造发电机和电动机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人类开辟了一种新的能源,打开了电力时代的大门。但从法拉第实验到应用于生产的发电机,中间还经历了35年(1866年西门子研制成功自激直流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首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了,人类由蒸汽机时代跨进了电气化时代。从电磁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到电力时代的出现,生动地表明,科学对生产的发展,不仅能起直接的推动作用,而且已经走在生产的前面,起了指导作用。由此,我们也可以加深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的理解。本目小字叙述电能开发的重大意义,其目的也在于使学生加深对科技与生产关系的理解。

四、化学的进步

1、近代化学的创始人波义耳。

把英国科学家波义耳称为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主要有三个理由:

第一,他于1661年出版了《怀疑的化学家》一书,最先认识到化学值得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进行研究,而不应仅仅从属于医学和炼金术,并指出化学必须依靠实验来研究和确定自己的基本定律。

第二,他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最先使用了石蕊试纸,在实验中使用了天平。

第三,他给元素下了一个清楚的定义。

2、拉瓦锡推翻燃素说。

17世纪末,普鲁士国王的御医斯塔尔提出“燃素说”,认为物质燃烧时放出由火的微粒构成的元素(即燃素)。这种对燃烧的错误解释统治化学界近百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进行了大量的燃烧实验,于1777年提出了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推翻了燃素说,并第一次提出氧气(由希腊文“酸”和“生育”两字而来)这个名称。他在《燃烧概论》中提出,“燃烧时放出光和热”,“物质在空气里燃烧时吸收了空气中的氧”,从而揭开了燃烧之谜。拉瓦锡还精确地测定了氧化汞的合成与分解,发现把45份重的氧化汞加热完全分解后,恰恰得到了415份重的汞和35份重的氧,从而证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他的理论使化学的发展步入正轨,使化学得到突破性的发展。

3、道尔顿提出科学的原子论。

18xx年,英国乡村教师出身的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在实验基础上的原子论。他认为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性质不变;每一种原子都有确定的原子量(道尔顿把最轻的氢原子的质量规定为1,并以此为标准来测定其他原子的相对质量,这种相对质量即元素的原子量),每一种元素以其原子量为最基本的特征。后来,他还计算出许多元素的原子量。道尔顿的原子论,把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变成了科学的理论,开创了人类在物质认识方面的新纪元。

道尔顿原子论的局限性之一是忽略了原子与分子的区别。18xx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罗德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阐明了分子与原子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至此,物质的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确立了,化学才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4、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周期律。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主要成就是发现化学周期律,揭示了各种元素的性质和原子量之间的周期关系。1869年他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1871年又在此基础上制作了第二张周期表,并给出了周期律的定义:元素(以及由元素所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周期性地随着它们的原子量而改变。在制定周期表的过程中,他大胆地修订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数值,还预言了当时还没有发现的一些元素的化学性质,后来的发现证明了他预言的正确。周期律的建立改变了化学研究只限于对无数个别的、零散的事实作无规律的罗列的状况,是无机化学的系统化和大综合,对人工制取元素等科研工作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并推进了核子物理学的建立。

五、生物学的巨大进步

1、哈维建立血液循环学说。

英国医生哈维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其最主要的成就是建立了血液循环学说。从16xx年他就开始研究人体和动物的血液循环。他以大量的实验证实了人体和动物体内的血液循环现象,阐明了心脏肌肉收缩是血液流动的动力,血液经心脏推动,从动脉流向全身各部,再沿静脉返回心脏,如此循环流动不息。他还测定过心脏每搏的输出量,并指出心脏的左侧和右侧是互不相通的。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对破除中世纪的神学迷信、解放思想起了巨大作用。在此基础上,关于消化吸收、营养、生理化学等新陈代谢功能的研究开展起来,生理学从此确立为一门科学。

2、林耐制定植物分类法。

瑞典博物学家林耐自幼热爱植物,后赴荷兰学医,经营植物园。他创立了拉丁文“双名制”命名法,大大推进了植物分类的研究。他把植物分做纲、目、属、种,根据植物的花来分类,并把已知的植物分为“林氏24纲”。在1753年他出版的《植物种志》中,对5 938种植物进行了分类和命名。林耐应用人为分类法和双名命名法,使杂乱无章的关于植物方面的知识形成了完整的系统。至19世纪,他的人为分类法才被自然分类法所代替。

3、细胞学说的创立。

细胞学说是德意志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于1838~1839年建立的。该学说认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一切有机体都是由单一细胞发展而成的。这就揭示了所有生命现象之间的本质的统一性。恩格斯对细胞学说给予高度评价,把它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4、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

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1831年起乘英国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做了历时5年的环球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采集。他总结了前人在分类学、比较解剖学、地质古生物学和进化思想方面的成就,再加上自己亲身考察以及对大量动植物变异作的系统研究,形成了生物进化的理论。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系统地阐述了生物界千万种的动植物(包括人类),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进化而来的,创立了以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它从根本上推翻了长期统治生物学研究的“神创论”思想,极大地震动了学术界,《物种起源》一出版,当天就被抢购一空。从此,达尔文的名字举世传扬。恩格斯对达尔文进化论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它也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一些权威的自然科学史认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最大成就就是进化论和电磁学的建立。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系统地阐述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进化而来的,创立了以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学说。这一学说是对生物学理论的伟大综合,它从根本上推翻了长期统治生物界的“神创论”,成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自然科学的理论依据。

5、巴斯德奠定微生物学的基础。

巴斯德是法国生物学家、化学家。1854年他在法国葡萄酒产地里尔,任里尔大学理科系主任。应酒厂老板的邀请,研究葡萄酒变质的原因,发现是由一种微生物(醋酸菌)引起的,于是建议采用缓慢加热杀死微生物的办法(后被称为巴斯德消毒法)来解决。这种消毒法很快应用于啤酒、葡萄酒、牛奶的生产以及医疗外科。60年代,他在研究蚕病、鸡霍乱、炭疽病和狂犬病中,证实了传染病是由病源微生物(病菌)引起的,并找到了用接种疫苗的方法来预防疫病。巴斯德对细菌学、免疫学的研究,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

六、物理学的新时代

1、伦琴发现放射现象。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的最大成就是发现并深入研究了x射线(后人为纪念他,也称伦琴射线)。1895年底,为研究阴极射线,他在用黑纸密封的克鲁克斯管做放电实验时,发现克管附近的一个涂有铂氰化钡的荧光屏发出闪烁的微光。他一连几个星期在实验室里工作,做了许多实验以确定这种“放射作用”的各种性质,随后写出论文《一种新的射线》,并将这种新射线命名为“x射线”。伦琴的这一发现,成为人类探索原子内部的微观世界的重要开始。x射线的应用也很广,如在科研中用于晶体结构的研究。在工业上用于金属探伤、在医学上用于透视等。因发现x射线,伦琴获得19xx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

2、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及其夫人玛丽·居里,在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物质铀(1896年)以后,对放射性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898年7月,他们从铀沥青矿中含铋的部分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同年12月又在含钡的部分发现了另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镭”,其放射性强度要比纯铀强900倍。以后,他们又在极其恶劣和简陋的条件下,不顾个人健康,艰苦工作了整整4年,终于在19xx年从数吨铀沥青矿渣中提炼出微量的氯化镭,并初步测定出镭的原子量是225。居里夫妇由于发现放射性元素钋与镭等重要成就,而与发现放射性铀的贝克勒尔共同获得19xx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3、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德国出生的犹太血统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19世纪末,由于电磁学方面一系列的新发现、新实验同经典物理学理论发生了矛盾,物理学出现了危机。当时老一辈物理学家都企图用修补漏洞的办法来维护经典理论的框架。科学界中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爱因斯坦,敏锐地意识到只有对物理理论的基础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才能解决这一危机。19xx年,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其要点是:第一,否定了牛顿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观念,指出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时间和空间是随着物质的运动而变化的,物质的质量也是随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样,该理论就揭示了空间、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本质上的统一性,把牛顿的力学理论作为一种特殊情况(当运动速度远比光速低的时候)概括在内,从而建立了一个既适用于宏观、低速,又适用于微观、高速的运动理论。第二,根据狭义相对论的原理,认为质量和能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并推导出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即物体的能量等于质量与光速(每秒钟30万千米)平方的乘积。这一质能转化原理揭示了原子内部所蕴藏的巨大能量的秘密,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19xx年爱因斯坦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19xx年完成了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基础》),进一步揭示了时空结构(四维空时)同物质分布的关系,指出了物质间所存在的万有引力,是由于物质的存在和分布使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不均匀(即时空弯曲)而引起的。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相对论既是原子内部的微观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基础。相对论的提出,使爱因斯坦成为继牛顿之后世界上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以后,牛顿力学是否失去了光辉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牛顿力学体系的关系。

①牛顿力学体系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定律,这些定律有一个前提,即物体运动是在低速情况下,这些定律才适用。

②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指出时间和空间不是绝对不变的,它们随着物质的运动而变化,物质质量随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爱因斯坦还提出质能转化原理,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

相对论出现以后,牛顿力学并投有失去光辉,因为:

(1)牛顿在人类科学史上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力学体系一直被称作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2)爱因斯坦只是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论,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的时空论,同时也发展了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只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状态时的一个特例。而牛顿创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牛顿提出的关于运动的三个定律,仍是整个力学的基础。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恒定律

分析: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原因、作用、认识

原因:

资本主义创造的物质文明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物质基础

经济上的需要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面对现实,重视实践和理性的风气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作用:

科学反作用于生产,指导技术改革,开发自然资源,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启示认识: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明都历经了长期的、曲折的复杂过程,是一代又一代勇于献身的科学家不断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晶。

近代自然科学是在资本主义创造的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发展的,社会经济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自然科学的成就反作用于生产,指导技术革命、开发自然资源,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因此,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自然科学在反对封建迷信的斗争中,又起到了巨大作用。

理解和认识自然科学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思想之间的辩证关系。

近代自然科学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经济上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为科学的发展提出越来越多的新课题和更有利的条件;科学又反作用于生产,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完善提供了更强大的物质基础。近代自然科学为反对封建迷信,为启蒙思想甚至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自然科学的重大理论突破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先导、革命作用。

在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是“生产手段的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进而导致社会变革,随后,自然科学的革命作用日益重要。自然科学理论的突破导致技术革命,新技术与生产结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发现了新的物质,揭示了新的规律,导致了一些全新的生产部门的产生。科学技术成为现代生产力的先导。

认识近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兴起阶段:17世纪近代数学建立、牛顿力学体系创立、近代化学创立、近代生物学创立等,都体现了这个阶段的特点。

②综合化阶段:19世纪前期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综合了电和磁的关系,并取得了电磁关系研究的飞跃。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的确立、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提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等,都是各学科发展过程中综合化的表现。

③飞跃阶段:20世纪四五十年代新技术革命兴起,科技的各个领域都有突破性的进展,而且整体化、综合化的程度更高,出现了许多新科学。

《自然科学》教案 篇二

一、近代数学的建立

1、法国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学——数学的转折点

2、英国牛顿和德意志数学家分别独立建立了微积分学   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转变

二、牛顿力学的建立——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1、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

2、万有引力定律。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三、电磁学的成就——为电气时代创造了条件

1、16xx年,英国人的吉尔伯发表《论磁体》,研究天然磁石的成就。

2、丹麦教授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3、1831年,英国法拉第用实验证明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可以产生电流。

4、19世纪60年代,英国麦克斯韦系统了电子学理论,预言电磁波的存在。

5、1888年,德国赫兹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理论。

四、化学进步

1、17世纪英国波义耳把严密的实验法引入化学。

2、18世纪末法国的拉瓦锡,否定“燃素论”,提出质量受守恒定律。

3、英国的道尔顿建立了科学的原子论。

4、意大利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

五、生物学的巨大成就

1、英国哈维建立了血液循环学说。

2、瑞典林奈制定了对植物的分类法

3、德意志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

4、英国的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学说,《物种起源》1859年

5、法国巴斯德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

六、物理学的新时代

1、德国伦琴发现了放射现象。

2、法国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3、德国爱因斯坦提出了物理学的相对论——物理思想的重大革命。

《自然科学》教案 篇三

活动名称:科学工作—天气记录

教具构成:

教育目的:1、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2、对探索气象变化的奥秘感兴趣。

活动准备:1、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关于天气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的资料,丰富幼儿相关经验。

2、纸、笔、展板。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谈话--我喜欢的天气。

三、数学工作内容—天气记录

1、介绍教具,并取来放在工作毯上。

2、谈话:《如何知道天气变化》

师:明天会不会下雨?怎样才知道天气会不会变化呢?除了天气预报会告诉我们天气变化,还有谁会告诉我们?

师:小动物知道天气在变化了,会有哪些反常的举动呢?

3、了解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之间的变化。

幼儿翻看幼儿用书,同时听老师讲故事。

师: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知道要下雨啦。有哪些反常的举动呢?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回答。

小结:燕子姐姐低低飞,青蛙哥哥呱呱叫,小鱼游到水面来,蚂蚁弟弟搬家忙,大雨马上要来啦!

4、讨论:哪些动物能预报天气。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能预报天气,它们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幼儿相互讨论自己的认识。

每组选一名幼儿在集体中介绍本组讨论的内容。

5、用展板介绍动物预报天气的情况。

请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知道的能预报天气的动物及它们预报天气的方法。

根据展板内容有条理地讲述小组讨论的结果。

6、整理教具并归位。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

活动名称:科学内容---画世界地图

教具构成:世界地图嵌板

教育目的:1、提高孩子对地球的兴趣,了解洲和洋。

2、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

活动准备:1、世界地图嵌板

2、彩色铅笔、白色卡纸

3、七大洲、四大洋的标签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谈话---我生活的地球

三、工作内容---画世界地图

1、   将世界地图拼图端放到孩子面前。

2、介绍工作:画地图。

3、借助地图嵌板框在白色卡纸上画两个圆。

4、从世界地图里选择一块亚洲的生产工艺 图,将其放在左边的圆圈里(亚洲拼图在圆圈里位置应与其在地图里的位置对应),并画出轮廓。

5、请孩子用同样的方法画其他的洲。

6、请孩子在自制的地图上,贴上对应的标签。

7、用彩色铅笔给洲涂颜色,与拼图上洲的颜色相同。

4、整理教具,放回教具柜。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

活动名称:科学内容:世界地图拼图

教具构成:世界地图嵌板

活动目标:

1、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提高孩子对地球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世界地图嵌板。

2、彩色地球仪。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

三、数学工作内容—世界地图拼图

1、出示彩色地球仪和世界地图。

2、教师拿起彩色地球仪说:“这个代表地球,当我们拥有了这个小小的地球模型,我们就可以更容易地看清楚地球的样子。然后把地球仪放在一边。

3、指着世界地图嵌板说:有时看平面的地球图会更方便一些。这是地球的平面图,分成两部分,左边是代表地球的西半球,右边是代表东半球。

4、从拼图上拿出亚洲部分,将其放在地球仪上的亚洲的位置比较。

5、这是平面的亚洲,它与地球仪上的亚洲是一样的。

6、将亚洲布放回地图中。

7、提问:请在拼图里找出南美洲,并与地球以上的南美洲配对。

8、请孩子一次从拼图里拿出其他大洲图片,与地球仪上的大洲进行配对。

9、在地球仪上,南极洲是一个整体,但在拼图中,南极洲被分为两个部分。那么南极洲到底是一个大陆还是两个大陆呢?

10、让我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大洲?大洲是一块还是两块?

11、大洲是有一块土地组成的,那么南极洲是一块还是两块呢?

12、南极洲是一块。

13、那为什么在拼图上南极洲是两块呢?

14、师:当人们将地球仪划分两个半球做成平面图时,为了顾全各个大洲的完整,因此从海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上划分,但到了地球的底部南极洲的时候,不得不把南极洲分成了两部分。其实,这不是真正的南极洲,真正的南极洲是一块完整的陆地。所以最好通过地球仪来观察南极洲。除了南极洲在拼图上页被分成了两部分,那么你们说亚洲是一块还是两块大陆呢?同理解释其他洲。

15、请个别幼儿来操作。

16、将教具收起来放到教具柜中。

活动名称:科学内容:认识星座

教具构成:星座卡片

活动目标:

1、学习认识各种星座的形状和名称。

2、培养幼儿对星空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圆形黑色垫布一块,白色图钉,托盘一个。

2、课前了解关于星座的传说及故事。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谈话属相。

三、数学工作内容—认识星座

1、介绍教具,将教具轻轻的搬到工作毯上。

2、请一个孩子说出自己的生日,教师告诉他:“尧尧,你的星座是白羊座,是由很多星星组成一只羊的形状。

3、把黑色垫布铺于工作毯中央,取白羊星座的图片放在垫布左边,将放有白色图钉的小盘放在垫布右边。

4、请尧尧从小盘中取出图钉,对照图片在垫布上摆出自己星座的形状。

5、教师讲述这个星座的故事,引起孩子的兴趣。

6、依次把水瓶座、双鱼座、金牛座、巨蟹座、双子座、狮子座等摆出来。

7、将教具收起来放到教具柜中。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

评论这

活动名称:科学内容---认识地球仪

教具构成:地球仪

教育目的:1、了解构成地球的基本地形---陆地和水,认识和使用地球仪。

2、初步认识洲和洋,为下一步学习地理学做准备。

活动准备:1、装有土壤的褐色瓶子、装有水的蓝色瓶子、空的白色瓶子各一个

2、手的缩微图

3、地球仪一个

4、地球、洲、洋的标签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谈话---我生活的地球

三、工作内容---认识地球仪

1、   老师分别将装有土壤、水、空气的三个瓶子放到孩子面前。

(1)师:小朋友,你们说这些瓶子里都有什么?这三个瓶子里有土壤、水、空气。(把以上材料放在一边)

(2)师:今天我们来观察一下地球仪

2、认识地球仪。

(1)讨论“地球”这个词的意思。

(2)师:我们所看到陆地和水都只是地球的外部,而且我们每天看到的还都只是地球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看到整个地球呢?(幼儿进行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发言。)

(3)师:我们可以开车围绕它跑,还可以乘飞机围绕它飞,这样做可以看到地球更多的部分。但是仍不能看到全部地球。地球太大了,在现实中,我们不可能看到它的全貌。

(4)出示手的缩微图,师:“画手的轮廓图时,我把它缩小了,这样就能把它画在小纸上。”

(5)把地球仪放到幼儿面前,师:“如果我想一次看到整个地球,就可以按照它的样子把它缩小,制作成一个模型,这样就能看到全部了。”

老师指着地球仪:“这叫地球仪,它不是真实的地球,只是地球的一个模型。当我们转动地球仪时,我们能看到地球的各个部分。”(教师转动地球仪并请幼儿观察。)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鼓励孩子讨论他们看观察到的东西,)

(6)师:“你们知道这些蓝色的区域在地球仪上代表什么吗?(教师用蓝色瓶子里的水做提示,进行引导孩子。)

师:“地球仪上的蓝色区域代表的是水。”

(7)师:“你们说这些褐色的区域在地球仪上代表什么?(用装有土壤的褐色瓶子引导)

师:“褐色的区域在地球仪上代表陆地。

(8)师:“虽然我们看不到,但地球的四周都被空气包围着。”(用空的白色瓶子做提示。)

(9)师:“地球上有广阔的陆地,我们给每一片陆地起一个名字---洲。请小朋友指出一个洲。(请每个幼儿分别指出一个洲)

(10)师:“一大片水的区域我们叫做 ‘洋’。

(11)给幼儿发“地球(globe)”“洲(conti-nent)”“洋(ocean)”的标签,让他们配对。

4、整理教具,放回教具柜

活动名称:科学内容---认识太阳系、八大行星

教具构成:八大行星嵌板

教育目的:1、认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名称;学习八大行星的排列位置。

2、培养幼儿从小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1、 地球图片,八大行星的嵌板、 太阳系图片;  各星球字卡及图片

2、 黑板上布置好星空背景图、太阳系轨道图

3、太阳系轨道运转视频。

4、家长和孩子共同查阅太阳系资料的前经验。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谈话---我生活的地球

三、工作内容---认识太阳系、八大行星

1、   观看地球的照片——美丽的地球。

(1)出示地球图片, 这是什么?地球上有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地球的家在哪里?师 :对了,我们要保护它、珍爱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有一个很美丽、很大的家,它的家叫做太阳系,地球在这个家里排行第三,她有八个兄弟姐妹。哪八个呢?

(2)师:你想知道这九个兄弟姐妹在太阳系的位置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认识太阳系 及排列顺序。

(1) 看太阳系轨道运转视频 。师:太阳系有哪几个兄弟姐妹?他们有什么特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2)师出示黑板上布置好星空背景图;依次向幼儿介绍八大行星,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和字卡,指出它们的所在位置。

太阳:是这个家的妈妈,是主宰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在太阳系家中的所有天体宝宝都围绕着它运动,是地球的生命之源。

水星:在第一条轨道上住着水星大哥,他呀,动作最慢,是距离太阳妈妈最近的行星。

金星:在第二条轨道上住着金星姐姐,是最爱干净的一个。

地球:地球住在第三条轨道上,是宇宙中最为精彩绝伦的一个天体。

火星:第四条轨道上住着火星弟弟,他呀,和 www.paomian.net 地球姐姐的感情最好,所以他要住在地球姐姐的旁边。

木星:木星弟弟,他住在第五条轨道上,是太阳系九兄弟中最胖的一个,其他所有行星兄弟加在一起还不够它的一半。

土星:土星妹妹,住在第六条轨道上,她最喜欢漂亮了,老戴着一个美丽的光环。

天王星:天王星弟弟,住在第七条轨道上,是最乖的一个。

海王星:海王星弟弟,住在第八条轨道上,他和冥王星弟弟一样,最不怕冷了。因为他们住的地方有零下200摄氏度以下呢?

3、出示八大行星的嵌板四个,请幼儿分四组给嵌板上的八大行星配上字卡,初步学习八大行星的位置。

师:这是八大行星的轨道图,请小朋友看一看 八大行星的位置,把字卡放在相应的位置,比一比哪组最快?

4、整理教具,放回教具柜。

活动名称:科学内容---人类骨骼的认识

活动目标:

1、知道骨骼人体支架,初步了解骨骼名称和作用。

2、懂得用多种方法保护骨骼,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骨骼生长发育。

活动准备:

1、动物骨头:鱼骨头;骨骼支架图一幅;

2、提前家长与孩子介绍人的骨骼。

活动过程:

(一)以动物骨骼引起幼儿兴趣。

(二)了解人体支架——骨骼。

1、找找说说哪儿有骨骼?(幼儿讨论)

有:颅骨、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胸骨、肋骨

2、结合图片共同整理,了解人体骨骼数量和有关名称。

人体骨骼按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3、各部位骨头有何作用。

讨论:(1)、如颅骨围成了什么结构,有什么功能?整个颅骨中为什么只有下颌骨能活动。

(2)、躯干骨中的胸椎与肋骨、胸骨组成什么结构,有什么功能?四肢骨主要由什么骨组成,与什么功能相适应;上肢骨与下肢骨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等等。

(3)、下肢骨为什么比上肢骨粗壮呢?这是因为下肢骨与长期支持体重和行走相适应的结果。下肢功能与人直立行走有关,那么骨骼有哪些特点与直立行走相适应呢?

(三)懂得保护骨骼多种方法。

喝牛奶、晒太阳、作运动、坐得直、站得稳等

活动名称:科学工作:物体的弹性

教具构成:

教育目的:1、  对弹性物品感兴趣,并能大胆探索。

2、  发现弹性的特点,物体受力时,它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不受力时,它又能回到原来的样子。

3、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状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1、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过许多弹性玩具(如皮球、羊角球、蹦蹦床等)。

2、皮球(要求气不能打得太足)、拉力器每组各3份;皮筋、棉花、橡皮泥、弹力球、玻璃弹子、纸每组1份。

3、笔、记录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谈话---皮球、蹦蹦床真好玩

三、科学工作内容:物体的弹性

1、幼儿分组操作,初步感知物品的弹性。(每组幼儿皮球及拉力器各3个)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许多的东西,现在请你们来玩一玩,边玩边仔细观察这些东西在你们用力的情况下会有什么变化?(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然后请个别幼儿回答)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幼儿回答,然后教师总结)因为皮球和拉力器这两样东西都是有弹性的。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弹性物品呢?(幼儿自由回答)

老师总结:所谓弹性物品就是当它受力时,它的形状会发生变化,不受力时,它又能回到原来的样子。

2、比较尝试,巩固对弹性物品的认识。

(1)出示皮筋、棉花、橡皮泥、弹力球、玻璃弹子、纸,让幼儿猜想哪些物品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并进行记录。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组东西,小朋友们看看,然后猜猜这些东西哪些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然后把它记录在“你想会怎么样”这个格子下面,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有弹性,你就在“有”这个格子下打“√”,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没有弹性,你就在“没有”这个格子下打“√”。(然后教师边出示物品,边问幼儿这是什么,然后把它记录下来,要注意引导幼儿不要大声说,自己在脑子里想,然后做记录)

(2)实验验证,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并与预测的进行比较。

师:好,刚刚每位小朋友都猜过了,也做了记录,那现在我们就来实际动手操作,看看与你们开始猜得有什么不一样。现在老师发给你们一组东西,这些东西与老师这里的东西是 一样的,每个小朋友都要动手玩玩每件东西,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写在“实际怎么样”这个格子下面。如果你们玩后发现它有弹性,你就在“有”这个格子下打“√”,如果你发现这样东西没有弹性,你就在“没有”这个格子下打“√”。(然后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幼儿的记录表,请幼儿自由表达操作中的发现。

先请幼儿自己去找一位小伙伴向他讲述自己的发现,然后请个别幼儿在全体幼儿面前进行讲述(这时可要求幼儿边演示边讲述)

3、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物品的认识和理解

师: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弹性物品?你家里有哪些弹性物品呢?(沙发、席梦思、床垫子、蹦蹦床、轮胎、皮球、羊角球、松紧裤带、袜子、皮筋……)

4、整理教具,活动结束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

活动名称:科学内容---种子的传播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种子传播的几种方式,感受大自然事物间的有趣又密切的关系。

2、感知种子的外形特征与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分类。

3、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  请幼儿事先收集、了解种子传播的相关知识和图片。

2、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小伞兵和小刺猬》

讲述故事并提问:谁是小伞兵?小刺猬又是谁呢?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翻阅幼儿用书,再次欣赏故事。

教师: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苍耳能用蒲公英那样的方法传播自己吗?它用的是什么方法?

3、  了解种子传播的多种方式。

提问:植物除了依靠风和动物来传播自己的种子外还会用什么方法传播呢?

请幼儿分组交流自己带来的图片、资料,相互介绍关于种子的各种传播方式。

教师运用教学挂图,集体小结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植物的种子有多种传播方式,有的靠风,如蒲公英;有的靠水,如椰树上的椰果成熟了落在海水中顺水漂流,落在海滩上安家;有的是自身弹射,如凤仙花;大多数的种子是靠人或动物来进行传播,如苍耳。

4、  初步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按其传播方式进行分类。

出示多种植物种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种子的外形特征。

教师:你认识这些种子吗?它们长得什么样?它们是用什么方法传播种子的呢?为什么?

引导幼儿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按其传播方式进行分类。

活动名称:科学内容---各种各样的种子食物

活动目标:

1、了结种子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种子食品是人们食物的主要来源。

2、愿意用自己的方式统计种子食品。

3、乐意与同伴分享种子食品,体验分享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请幼儿和父母在家自制一份种子食品带入园。

2、  幼儿用书、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1、进一步了解种子的作用,知道种子是人们食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1)组织讨论:你知道哪些种子?种子有什么用?

(2)教师:假设世界没有了植物,没有了种子,会怎么样?

(3)教师:你知道哪些种子是可以食用的?引导幼儿列举可以食用的种子种类:如稻、谷、豆······

(4)小结:种子除了可以繁殖后代以外,还可以食用,它是我们食物的主要来源。

2、幼儿介绍自己所带来的种子食品,感知种子食品的丰富性。

(1)教师:种子可以做各种食品,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带来的种子食品,说说用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

(2)你还知道哪些种子食品?

(3)关于种子食品,你还有哪些问题?蛋糕是不是种子食品?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许多食品是用加工过的种子制作的。

(4)阅读幼儿用书,判断并在种子食品下打钩。

3、  品尝种子食品,并进行统计。

(1)请幼儿将自己带的种子食品放在桌上,布置种子食品展览,提醒幼儿分类摆放。

(2)教师:大家先统计这里一共有多少种种子食品,然后可以品尝一下每种种子食品,再将你自己喜欢的种子食品记录在记录单上。

(3)请幼儿自由记录及选取种子食品进行品尝。4、讲评记录结束。

活动名称:科学工作:植物的哪部分能吃

教具构成:

教育目的:

1、乐意向同伴介绍自己喜欢的蔬菜,尝试按吃的不同部位对蔬菜进行分类。

2、自己设计蔬菜汤配料表,感受做小厨师的快乐。

活动准备:1、家长带领幼儿参观过菜场、幼儿已经收集了有关蔬菜的各种知识。

2、蔬菜若干(幼儿自备、教师准备)、分类筐、蔬菜自选车、菜篮、记录(笔、表格)。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谈话---植物的哪部分能吃

三、科学工作内容:

1、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蔬菜。

(1)师:今天,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喜欢吃的蔬菜,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介绍。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带来的蔬菜。

(3)请个别交流,鼓励幼儿说说蔬菜的样子。

2、幼儿按照吃的不同部位进行分类。

(1)师:你们爱吃的蔬菜品种真多,看看老师喜欢吃什么?(出示萝卜)

(2)引导幼儿讨论萝卜吃它的什么部位?

(3)幼儿相互讨论自己带来的蔬菜,初步了解蔬菜吃的不同部位。

(4)幼儿动手把自己带来的蔬菜进行归类。(放到老师准备好的标有(根、茎/叶、花、果、种子)标志的篮筐。

(5)纠错、小结,看看有没有找错家的蔬菜宝宝?为什么?

3、幼儿设计蔬菜汤配料表。

(1)教师提议制定一份蔬菜汤配料表,激发幼儿制作蔬菜汤的兴趣。

师:我们喝到的蔬菜汤都是大人为我们制定的,今天我们自己来做小厨师,做一份自己喜欢的蔬菜汤,怎么样?

(2)引导幼儿理解并确定蔬菜汤配料表的设计要求。

植物部位

加工前形状

加工后形状

茎/叶

种子

(3)幼儿两两结伴,选择蔬菜。商量讨论菜名,边在自选车上选择蔬菜。同时把选择的蔬菜对应画在表格中,可以根据需要,一格多选或不选。

(4)幼儿动手制作蔬菜汤。

4、介绍自己的蔬菜汤

教师提示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制作的蔬菜汤的所选原料、菜名、味道、及营养价值来进行介绍。

6、整理教具,集体活动结束。

评论这张

活动名称:科学工作:种子藏在哪里

教具构成:

教育目的:

1、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种子的形状与特征。

2、乐于探索,会比较生活中事物的特征并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1、苹果、香蕉、橘子、西瓜、南瓜、稻子、西红柿、葡萄等种子及果实的图片

2、南瓜、稻子、花生等种子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谈话---秋天收获的果实

三、科学工作内容:种子藏在哪里

1、介绍活动名称与使用教具,并将教具端放于桌上。

2、认识一些植物的种子。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有些什么?师:你看到了哪些种子?(西瓜籽、绿豆、豇豆、南瓜籽……)

3、看图片,帮助孩子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认识。

老师与幼儿一起看图片,认识各种果实的种子都是什么形状,以及它有什么特征。

4、操作找种子

师: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蔬菜和水果,要请你们用自己的小眼睛找找看,他们有没有种子,找到后,看一看,和同伴说一说,种子它藏在哪里?是什么样?

①幼儿自由探索:苹果、橘子、黄瓜、西红柿、葡萄、西瓜、香蕉的种子

②操作活动:种子和果实匹配。

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小卡片,上面有各种果实,旁边有各种种子,请你们给这些果实找种子,找到后把种子贴在果实的下面

6、整理教具,送回教具柜。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

活动名称:科学工作:月亮的变化

教具构成:月球相位三步卡一套。

教育目的:

1、初步了解各种月相,指导月亮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培养宇宙观及科学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家长在晚上带孩子对月亮连续观察一个月并做记录,孩子看到月亮大小有规律地变化。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谈话---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三、科学工作内容:月亮的变化

1、将装有月球相位三步卡的托盘放在右下方。

2、教师拿出所有的控制卡,并沿工作毯水平摆放,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月亮吗?

3、教师把图片和标签卡分发给孩子们。

4、教师指着新月的错误控制卡问:“哪位小朋友有这张图片的标签卡?请放在图片的下面。

5、孩子进行图片配对,并复述名称。

6、将所有的标签卡与图片配对。

7、进行三段式教学认识月亮相位: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满月—亏凸月—下弦月—残月。

8、整理教具,送回教具柜。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

活动名称:科学工作:各国国旗

教具构成:世界地图及国旗

教育目的:

1、认识各国国旗。

2、开阔幼儿的眼界。

活动准备:世界地图及国旗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谈话---中国国旗

三、科学工作内容:各国国旗

1、介绍活动名称,将教具端放到桌上。

2、把国旗散置在桌子上,把国旗按洲分类摆放,教师介绍国旗与地图的配对,从自己的国家和洲开始。

3、教师示范并说明:教具后面有国家名称,小朋友可以对照后面的图案和名称来插国旗。

4、教师带领幼儿边插边认识各国国旗,教师可先提示各国国旗的特征,比如:中国国旗有五个五角星,加拿大国旗有一个枫树叶等等,帮助幼儿记忆。

5、请幼儿重复操作。

6、整理教具,送回教具柜。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

活动名称:科学内容---认识时间(周、月、年)

教具构成:周、月卡片

教育目的:1、使幼儿知道一年有十二个月,一周有七天。

2、初步感知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周、月卡片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复习昨天、今天、明天

三、工作内容----认识时间(周、月、年)

1、介绍活动名称,将教具端放到工作毯上。

2、教师展示教具:一周有七天,分别是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

3、游戏:我是星期几值日生。

4、教师展示教具:一年有12个月,分别是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5、游戏:“过生日”

(1)、教师念儿歌:苹果、桃子和李子,你的生日在几月?被请的幼儿回答:在此月的所有幼儿都站起来。其他幼儿共同说:“生日快乐”。

(2)、游戏反复进行玩。

6、整理教具,幼儿自由工作。

活动名称:中班科学---形状的稳定性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记录活动,让幼儿感知三角形是最稳定的一种形状,而四边形等形状会变形。

2.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培养细心操作的习惯。

3.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就是利用了形状的稳定或不稳定性原理。

活动准备: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每组若干,筷子、橡皮筋、记录表若干,录像,(自行车、大吊车、铁塔、照相机三角架等制作的)稳定性的课件。

活动过程

1.看录像,以自动伸缩门的事例引出课题。

“这个小区的大门能自动拉长、缩短,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因为通电了。”

“门有弹性。”

“我看到门那边有个平行四边形,本来是大的,门开的时候就变小了。”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试验,看看是怎么回事。”

(幼儿可能还不能理解其中的原理,不过,对于伸缩门的好奇使他们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原因,这就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2.教师出示用橡皮筋绑好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形状,然后进行拉、挤,看看会发现什么现象。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这个正方形我一拉就变成扁扁的了。”

“我拉不动三角形,三角形很牢。”

小结:原来四边形是会变形的,不是很牢固,而三角形不会变形,是最牢固的。

3.出示记录表,讲解记录要求:操作后,在稳定的形状后面打勾,不稳定的形状后面打叉。还可以运用老师提供的橡皮筋和筷子,制作不同的形状,看看这些形状是否稳定,也在表中记录下来。然后请幼儿操作,教师重点对幼儿在记录和绕线中出现的困难加以引导和帮助。

(幼儿基本都能分辨出什么形状稳定,什么形状不稳定,并对制作各种形状非常感兴趣,可能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只有一小部分幼儿能独立地用橡皮筋将筷子连成五边形、六边形,而且发现这些图形也都不稳定。)

4.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自己做了一个什么形状,是否稳定。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5.引导幼儿再次操作:怎样可以使四边形、五边形等形状也变得稳固。

(1)引导幼儿讨论:只能再用筷子,怎样让四边形、五边形也变得牢固?

(2)幼儿操作,教师给予指导。(如果幼儿想不出办法,老师可以给幼儿以适当提醒或暗示,再让幼儿操作。)

(3)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4)小结:用筷子把四边形或五边形变成几个三角形就变得牢固了。

6.请幼儿联系生活,说说什么东西的构造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师:上次我们看到的自动伸缩门,上面有一个个平行四边形,开门的时候,平行四边形变窄,关门的时候又变宽了,非常方便。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三角形稳定、四边形不稳定的原理吗?

7.看图片,了解相关知识(自行车、大吊车、铁塔、照相机三角架等课件)。

(看了课件,幼儿了解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东西利用了形状的稳定和不稳定性,感到非常好奇,为课后的延伸活动奠定了基础。)

延伸活动

师:这个三角形本领这么大,真神奇啊!小朋友可以在幼儿园、在回家路上、在家里面找一找,看看有没有什么东西也用到了三角形的这个本领,如果你们找到了再来告诉老师,好吗?

1.请幼儿平时多注意一下,生活中还有什么物品的构造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2.在探索区提供筷子和橡皮筋,供幼儿继续探索形状的奥秘。

最新范文

《美好生活的向导》教学设计优秀3篇07-30

高二物理教案电子版优秀7篇07-28

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赏析及教07-25

走进文化生活精选5篇07-25

高二语文必修五《边城》教案【优秀4篇07-25

Poems【优秀5篇】07-25

沁园春 长沙(优秀5篇)07-25

高二语文下册《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07-21

高二语文下册《热爱生命》教案范文优秀07-19

高二语文逍遥游教案设计优秀9篇07-19

75 59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