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跳远教案 立定三级跳远教案【精选6篇】

2024-01-13 19:51:04

如何让学生初步掌握三级跳远的技术动作,体会出三级跳远的三步节奏?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您分享的立定三级跳远教案【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朋友们。

级跳远教案 篇一

关键词:主题教研;体育教学;蹲踞式跳远;教研课例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8-0054-03

主题教研活动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关注的是教师自主教研意识的确立,个人能力诸如教与学问题的诊断、教学行为的改进和完善,以及由此而来的理念更新等系统的超越,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共探、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主题教研活动打破了“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愿意自己的工作方式被别人指手画脚;我不会对别人的事说长道短,也不希望别人来干涉我的工作”这种私下默契的状态,它致力于让所有教师都开放教室,互相观摩教学,直面现有问题,相互坦诚批评,共同商议办法,谋求教学创新,实现共同成长。

日常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自身的教学经验或外界因素的影响,对教材的理解、课堂的设计、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及自身运动技能示范的准确性等存在很多不足。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与教学质量,引导教师关注高效教学,笔者多次策划、组织以教材研究、技能巩固、集体备课、课堂观察、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认为,策划、组织主题教研活动需做到的三步曲是:方案的制定;组织与实施;提升与迁移。

一、方案的制定是前提

俗话说“谋定而后动”。策划、组织一次活动必须先制定计划,计划是活动顺利完成的保证。主题教研活动的策划首先得确定教研目标、教研主题、教研主体;其次是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再次是确定教研形式、时间、地点等。制定了科学完整的计划好比有了高效能的引擎,使教研员能通过目标引领和任务驱动让骨干教师们发挥出自身的长处,从而推动区域学科教研工作的开展。本主题教研活动与培训活动结合,活动方案于开学前放在浙江省师训平台上,面向县初中段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可根据自身需求自愿报名。蹲踞式跳远课例研修方案:

(1)主题教研活动目标:通过蹲踞式跳远的课例研修活动,“以点带面”使参与者能根据体育课堂教学的规律、特点,运用科学理论思考、剖析解决蹲踞式跳远教学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创新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方法,开发教具器材,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巩固参与者蹲踞式跳远的动作技能、增强参与者对动作技能是体育教师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使参与者的专业素质与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升。

(2)主题教研活动对象与时间:浙江省象山县初中段体育教师,共40人。两天时间。

(3)主题教研活动形式、内容及时数安排(表1)。

二、组织与实施是关键

完整的教研计划离不开教研员和区域骨干教师严密的组织与实施,如何解决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研室有想法但没人手,所以只能提供“葫芦”;学校教研组有人手但教师的工作精力与能力有限,怎样“依葫芦画瓢”有落差,现在我们通过严密的组织与实施方案凝聚起教研团队,增强了教研的实用性,提高了教研效率。

1.实践课的预先准备

由于活动是主题式单元教研活动,根据单元教学的特点,安排的课时计划应是呈相互递进关系的,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的策略是建立在前一次课的基础上。教研活动的授课对象是笔者的日常教学对象,学校初一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主题教研活动前笔者按照活动的要求给不同的班级提前完成部分教学内容,如承担第2次课的班级先完成第1次课的教学内容,承担第3次课的班级完成前2次课的内容,依此类推,为活动中实践课的顺利开展作好准备,呈现单元教学递进状态。

2.课例理论专题讲座

确定蹲踞式跳远主题后,先由笔者给参与者进行《初中体育“蹲踞式跳远”课例分析》的专题讲座,内容包括:①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原理分析;②跳远的场地规格及比赛规则;③跳远技术的教学方法和手段;④跳远技术中常出现的错误及纠正方法。讲座详细阐述了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原理、基本知识及基本动作结构,回顾跳远的场地规格与裁判法,分析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讲座使参与者在了解教材、熟悉教材后,能更深层次地挖掘教材的内涵,形成完整的教材体系,在头脑中形成跳远最基本的结构形态。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总结,讲解教学的方法及一些出现的问题,使参与者明确基本的教学思路,在备课中能扬长避短,提高备课的质量。加深了对场地器材规格的要求及裁判知识,提高参与者的业务水平。

3.增加相关技能实训

以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动作为核心,延伸其他跳远姿势,辐射各项有关素质。经过练习,提高蹲踞式跳远技术的准确性,也加强了速度、力量、协调等基本素质。技能训练时,先由指导教师统一讲解、指导,再分组练习,参与者相互观察,相互纠错,最后进行技能评定。参与者们在练习过程中兴致高涨,异常努力。练习后参与者感觉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今后给学生做动作示范有了更足的底气。

4.完善各项教学实践

(1)小组集体备课

本次活动参与者40人共分四组,每组承担一课时教学内容,各小组进行集体备课,并推选一名教师上课。蹲踞式跳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运动项目,根据其技术结构特点共分4次课。第一次课,学习助跑与起跳并在空中有明显的蹲踞姿势。第二次课,掌握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动作并腾空有高度。第三次课,学习腾空步。第四次课,练习完整动作,要求步点准确。

在小组集体备课过程中,参与者畅所欲言,共谋计策,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更新观念,拓宽思路。经过激烈的讨论,都觉得方法手段多了,课不是那么难上了。如蹲踞式跳远第一次课中教学目标“空中有蹲踞姿势”,需要有一定的腾空高度来完成动作。为此,组员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些建议在踏跳板前设置橡皮筋;有些建议头上挂一球,让他用头顶球的方法来腾高;有些建议用过障碍物的方法使学生向上跳;有些建议站在高处向上跳等等,最终我们采用了助跑踏上障碍物的方法增加腾空的高度,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体会空中的蹲踞姿势。

(2)观摩课堂教学

观摩课堂教学是一种最直接的学习活动,是对课堂教学设计的直接检验。听课者一要关注上课教师怎样教;二要关注课堂上学生如何学,要做到听、看、想、记等工作。而年轻老师们往往由于经验限制,不能面面俱到,全方位地听、记。与其在表面看热闹,还不如抓住一点深入观察。在蹲踞式跳远观摩课中,我们根据听课的要求,把听课老师分为四组。第一组观察教学方法手段是否有效,思路是否清晰,组织调动是否合理;第二组监测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是否合理;第三组观察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教师的教态、语言、动作示范能力、讲解是否清楚;第四组则观察学生的学,学生有没有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学生是否出现错误动作,教师是如何纠错的。这样,听课者人人有任务,在听课过程中会更专心观察,仔细听讲,认真思考,听课的水平也逐渐得以提高。

5.评课交流研讨

评课是对体育教育目标、各项教学指标完成的程度、水平、状况各方面做出价值判断,是对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通过评课可以使体育教师之间互相切磋教艺,增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在听完课后,我们要求人人议,人人评,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管对错,多少,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让大家分享、讨论。例:在蹲踞式跳远评课中,就第一课时,教师示范完整动作时学生的站位、观察面怎样更清楚,更方便队伍调动展开了讨论。有些说队伍站在器材的中间学生会观察得仔细;有些则认为这样的组织不方便下一次队伍的调动,四路纵队站在器材前面学生同样能观察得到等等。经过评课,许多教师明显感觉思路宽阔了,教学手段方法多了,有些难以处理的问题可以避免了。

6.撰写作业体会

(1)教学反思

实践证明,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反思这一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并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认真的自我审视和分析,诊断出自己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不足,根据产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有效的解决,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活动中我们要求上课老师有两次反思,即时反思与写反思总结。上完课后,执教者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该对自身的课堂教学体会更深。在上课过程中哪方面需要调整改进,哪方面问题需注意,课堂中出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进行即时反思。当观摩者评完课后,执教者再一次根据评课建议,结合自身体验进行深刻的、全方位的反思,并形成反思稿。通过这两层的反思,执教者觉得反思有成效,而且深刻不会被遗忘,今后如出现同样的问题可以避免,大大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2)评课稿

评课结束后,观摩者要根据评课活动中其他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建议,结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整理成评课稿。评课稿不仅蕴含着集体的智慧,更有自己点点滴滴深刻的体会。经常撰写,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更可以提高科研理论水平,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累积经验。

三、提升与迁移是目的

主题教研活动能激发教师追求理想课堂的愿景,引导教师研究课堂、改进教学,实现自身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参与者的专业素质与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升是主题教研活动的目的,但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是迁移,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以蹲踞式跳远教材为主题,以教材研究、技能巩固、集体备课、课堂观察、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为思路的教研活动,参与者普遍反映在以下诸多方面得到提升:夯实理论基础,比较透彻地理解动作技术原理,动作技能从只有一些肤浅的认识提升到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利用身体练习的要素和特征去判断学生蹲踞式跳远动作的质量和效果;熟悉跳远的场地规格及比赛规则及如何在课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渗透。技能实训时,同行相互观察、相互指导,自身蹲踞式跳远动作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得到同行的纠正。各小组集体备课时,大家相互探讨,打开大家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日常单兵作战的备课相比,考虑的问题更加周全:有关新课标理念贯彻、知识点的落实、兴趣点的设计、讲解语言的精炼、队伍调动的合理、练习密度、运动负荷等等。执教过程中,不但关注教学环节与教学行为,而且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的组织更流畅,调控能力明显加强,讲解示范的准确性与时机的掌握也有了提高。听课时能根据观察视角认真地听、看、想、记;评课时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知道如何撰写反思与评课稿。从本次主题教研作业情况反应来看,提高了参与者的教研意识,无论面对哪个教材,能把在本主题教研活动中学到的教学理念、方法、技巧等迁移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都能自主地去钻研教材、巩固技能;了解备课、上课要注意哪些事项;掌握听课、评课的要点与技巧,反思的方法与途径。

四、建议

主题教研活动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探索改进课堂教学的过程、主题教研最忌的是形式化,一旦作为形式来搞,主题教研的作用就会消失殆尽。主题教研到现在还是一个新面孔,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建议:

(1)在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中要发挥本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长的作用。

(2)要将主题教研同常规教学结合,避免加重教师负担。

(3)要注意引领。主题教研一开始,有些教师不理解,甚至会出现排斥现象。出现这种现象,要注意加强思想工作,主题教研活动,并不是单纯的、孤立的教研行为,需要教研员和学科骨干教师统一思想,各方面的配合,特别是要有强有力的思想工作跟进,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将导致主题教研草草收兵,无果而终。

参考文献:

[1]王丽红。在主题教研中与教师共同成长——吉林省大安市基地教研工作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06).

[2]李元昌。主题教研促进教师发展的实践探索 [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 (11).

立定三级跳远技术分解教学 篇二

立定三级跳远技术分解教学

部分省市将立定三级跳远列入“高考体育”的考试项目。在多年指导体育类考生的训练中,笔者总结在立定三级跳远技术学习中要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教练要合理的分解立定三级跳远的技术动作,再分段实施教学。

一、立定三级跳远动作要领。

从原地开始做立定三级跳远,第一跳两手臂积极上摆带动身体,同时两脚用力蹬地后,一腿积极前摆,全脚掌落地,过度到第二跳为跨步跳,第三跳要挺胸收腹双脚落地或沙坑里。(参照教科书)

二、立定三级跳远技术分解教学。

学生在平时跑、跳、动作中都习惯于单臂摆动,不习惯双臂同时摆动。那么首先就要练习两手臂积极上摆带动身体与一腿积极上抬的协调练习。摆臂与呼吸合理配合很重要。在教学中,预摆时臂放松由下向上慢慢到头上,跟着轻松地吸气,而后两臂由上向两侧后方,憋住气,但要起跳前两臂快速地由下向上摆到头上,带动身体跳起,随之将气呼出去。

采用的方法:原地练习,练到一定程度再进行行进间连续练习,主要着重点是在摆臂的动作。

易犯的错误:两手臂由上向后绕环摆动,前脚脚掌先落地。原因:手臂的原因概念不清,手脚不协调。脚前脚掌先落地因跑步中形成的习惯。对策:讲请正确摆臂动作,原地自然放松的做反复双臂摆动与两腿交换上抬协调练习。同时这时脚可以强调学生以脚后跟先落地。

其次第一跳起跳前的两脚站法常被人忽视。有的“两脚稍分”,有的要求“两脚与肩同宽”。有的采用“内八字型”站法。至于站成什么姿势,教材没有具体明确规定。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多年的高考体育训练经验,第一跳起跳开始两脚站法采用“稍内八字”,更能符合脚的发力点主要在前脚掌的内侧,同时让地面的反弹力形成一个集中的合力。

再其次第一跳、第二跳、第三跳中两手臂积极上摆带动身体,起跳腿用膝关节引领带动髋关节,注意此时小腿和踝关节放松,然后小腿前伸,脚后跟着地缓冲,身体重心移过垂直支撑点,过度到全脚掌再前脚掌趴地蹬离地面。

易犯的错误:容易形成小腿先于膝、髋前伸。原因:概念不清,习惯动作。

采用方法:先让学生明确动作概念,再让学生原地背向肋木,双手抓肋木,用膝关节带动髋顶髋练习。

然后重点练习第三跳。在第三跳练习中首先要强调第三跳腾空高度,在笔者多年的教学中,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距离面对足球门框进行跳跃,在腾空最高点上体要伸展或正直,用双手触摸足球门框,采用该方法,以提高第三跳腾空高度,以便最后挺髋、伸腿、落地,同时双手积极收腹。笔者认为针对高考的体育生在“立定三级跳远的技术”动作可以采用以上的分解方法逐步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但完整动作基本掌握了,要反复采用完整练习,注意动作的衔接,每一跳的节奏。在某个环节存在问题,再采用分解练习,着重强调,提高“立定三级跳远”的成绩。在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例如: 力量强,体型壮的学生在三跳的过程中三跳远度较一样,充分发挥每一跳的弹跳力,力量弱,瘦高型的学生在三跳过程中,强调充分伸髋,伸腿的动作,尤其是最后一跳注意向上腾空,以便最后挺髋,充分的伸腿。

立定三级跳远训练方法 篇三

立定三级跳训练方法

一、加强速度力量和专项弹跳力连续跳跃能力的练习

立定三级跳远是由三次连续的跳跃技术动作组成,要完成这个复杂的技术过程,就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跳跃技能-----速度力量和专项弹跳力。因此,必须重视速度力量和专项弹跳力的发展。具体手段如下。

1,双腿跳栏架

在平整的跑道纵行排列10个栏架,运动员用双腿依次连续跳过每个栏架。栏架的高度和间距因人而异,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栏高和加长栏间的跳高。

2,双脚跳皮筋

在跑道上纵行相对排列若干个栏架,每纵行相对排列的栏架之间用皮筋相连,运动员用双腿依次连续跳过每个皮筋。皮筋的高度和相互间的跳高因人而异。

3,屈膝跳

连续双脚跳起屈膝收腹,大腿尽量接近胸部

4,单足跳

双脚起动30米记时记步单足跳练习。左右腿交替进行,培养运动员快速向前的跳跃能力。

5,跳深练习

立于60厘米高的跳箱盖上,双脚起跳落地,再以起跳脚跳上同样高度的跳箱盖上。

6,负荷练习

可采用肩负中等负荷的快速深蹲,轻负荷的快速蹲跳起、双手提铃快速跳及沙坑内连续交换腿跳等,来增强运动员的踝部和腿部肌群力量,提高跳跃能力。

7,十级跨步跳

双脚起跳记距练习。双脚起跳,单脚落地,连续跨步跳。通过此练习,不断改进技术动作。

立定三级跳远技术特点要求有两次着地再起跳,要保持三跳的连续性就必须加强连续起跳能力的训练。因此在训练中要采用单足积极的扒地动作,要避免着地腿前伸得过远。着地腿积极的扒地动作和双臂及摆动腿相对摆动动作能增加起跳能力,从而使身体重心快速移过下一跳的支撑点,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具体手段有:

⑴跳深练习

⑵50~100米的多级跨步跳

⑶50~100米的跨跳结合练习,即脚起跳后两个单足跳一个跨步跳,连续进行。训练过程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1,先软地后硬地

2,先双腿后单腿 3,先数量后强度

4,先一般后专项

5,先幅度后速度

影响成绩的因素

(l)力量因素 特别对下肢肌群的爆发用力能力,而且对踝关节的力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立定跳远的最后用力点是在前脚掌,甚至是脚尖,需要踝关节的跖屈用力有相当大的强度。

(2)协调用力的能力 指骨盆肌群与下肢肌群协调用力的能力(包括踝关节)。协调用力正确的标志是,髋、膝、踝三关节能迅速有力地蹬直,上肢能做出协调的摆动,起到带、领、提拉的作用。

(3)臂的摆动作用 立定跳远必须直臂摆动,摆幅越大,带、领、提拉动作越强。请注意观察,凡屈臂摆动者,必然造成上体的波浪动作,从而影响跳的远度。

练习方法

(1)蹲跳起 这是主要发展腿部肌肉力量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

跳的方法:双脚左右开立,脚尖平行,屈膝向下深蹲或半蹲,两臂自然后摆。然后两腿迅速蹬伸,使髋、膝、踝三个关节充分伸直,同时两臂迅速有力向前上摆,最后用脚尖蹬离地面向上跳起,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接着再跳起。每次练习15~20次,重复3~4组。

(2)单脚交换跳 这是发展小腿、脚掌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

跳的方法:上体正直,膝部伸直,两脚交替向上跳起。跳时主要是用踝关节的力量,用前脚掌快速蹬地跳起,离地时脚面绷直,脚尖向下。原地跳时,可规定跳的时间(30秒~1分钟)或跳的次数(30~60次)。行进间跳时,可规定跳的距离(20~30米)。以上练习重复2~3组。

(3)蹍跳步 蹍跳步主要用来发展腿部后群肌肉和踝关节的力量,训练身体的协调性。

动作方法:用右(左)腿直膝向前上方跳起,同时左(右)腿屈膝向上举,右腿落地,然后换腿,用同样方法跳,两臂配合腿前后大幅度摆动。跳时踝关节和前脚掌要用力,整个动作轻快。它与舞蹈的“蹍跳步”动作类似。

(4)纵跳摸高 这是发展腿部肌肉和踝关节力量而经常采用的一种练习方法。

动作方法:两脚自然开立成半蹲预备姿势,一臂或两臂向上伸直,接着两腿用力蹬伸向上跳起,用单手或双手摸高。每次练习10次左右,重复3~4组。

(5)蛙跳 是发展大腿肌肉和髋关节力量的练习。

动作方法:两脚分开成半蹲,上体稍前倾,两臂在体后成预备姿势。两腿用力蹬伸,充分伸直髋、膝、踝三个关节,同时两臂迅速前摆,身体向前上方跳起,然后用全脚掌落地屈膝缓冲,两臂摆成预备姿势。连续进行5~7次,重复3~4组。

(6)障碍跳 主要发展腿部肌肉和踝关节爆发力。

练习方法:地上放小海绵垫6~10块,每块距离1米左右。练习者站在垫后,两脚左右开立,脚尖平行,屈膝向下,两臂自然后摆,用脚掌力量向前上方跳过障碍,两臂配合向前上方摆动,落地时屈膝缓冲,落地后迅速做下次跳跃。重复5~6组。

(7)跳台阶 主要发展腿部力量和踝关节力量。

动作方法:两手背在身后,两脚平行开立,屈膝半蹲,用前脚掌力量做连续跳台阶动作。一次可跳20~30个台阶,重复3~4组。

力量是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基础,但没有合理的技术,力量的作用也无法充分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进行腿部力量练习的同时,必须改进立定跳远技术。

练习注意事项

(1)尽量选平坦又不过于坚硬的地面进行练习,如蹍道、土地、地板地、沙坑等。过滑的地面不宜练习。

(2)提高爆发力的练习,重复次数一般不超过10次。

提高力量耐力的练习,重复次数必须在10次以上,并尽可能增加重复次数。

(3)立定跳远动作中,从起跳到落地瞬间的几个身体相关关节的角度(8个角度),对跳远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各部位的角度较适合初中学生:

1、踝角53~57°,膝角90~96°,髋角59~76°,臂角36~44°,起跳角42~45°,前屈角53~58°,前伸角136~140°,落地角64~71°。

2、踝角、膝角、髋角的角度决定初速度的大小,角度偏大影响肌肉用力强度,角度偏小影响肌肉用力速度。

3、臂角的大小取决于肩部的柔韧和摆臂的速度,臂的摆动对维持身体平衡有一定作用,同时对动作幅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4、前屈角、前伸角是人体的空中动作。前屈角过小使得失重感增大,迫使人体过早落地。前伸角是落地前小腿与大腿的夹角,小腿前伸会增加远度,小腿前伸越大越好。这两个角不但影响空中动作质量,对落地角也有直接影响。

5、落地角对成绩有影响,在维持身体平衡的前提下,以落地角小为好。

6、在练习中,只有抓住力量与技术两个主要矛盾,充分重视力量练习,不断改进技术,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

7、立定三级跳远常见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

(1)双脚起跳跨大步跳不起身。

纠正方法:反复练习立定跳远,上体抬起,单脚落入沙坑,用此种方法帮助学生明确动作概念。

(2)三跳不连贯,身体平衡不好。

纠正方法:注意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反复做跨步跳和连续做“单足跳十跨步跳”练习,要求两眼睛平视,在练习时注意跳跃时摆动配合动作,保持身体平衡,然后过渡到小幅度三级跳,使三跳动作连贯起来一气呵成。为加强上下肢的协调配合练习,可进行两腿交替弓箭步跳练习等。(3)节奏混乱:三跳的距离分配不合理。

纠正方法: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喊口令:“1-2-3”来帮助体育考生掌握跳跃节奏,教师根据体育考生的跳跃能力在地面上做记号,让体育考生逐步掌握三跳的合理距离分配,使体育考生明确三跳过程中空中轨迹“步步高”的道理。另外注意第二跳落地的支撑脚是由脚跟迅速滚动到脚前掌的过程。

(4)落地后倒。

纠正方法:要进一步讲明摆臂的动作要求,做正确的动作示范,要求体育考生在跳跃过程中目视前方,落地前适当含胸收腹,落地后注意两臂的后摆及上体的前倾。

立定三级跳远教学设计 篇四

四年级立定三级跳远说课稿

指导思想: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水平二目标,在教学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合作、探究意识。教材分析:

立定三级跳远是以双脚用力蹬地起跳,使髋、膝、踝充分伸直向前上方跳起,腾空后用有力的腿屈膝向前上方抬起并积极落地;然后另一腿向前上方高抬,有力腿迅速蹬地跳起进行跨跳;接着跨跳腿积极踏跳,经腾空后双脚落入沙坑。为了分析技术和分解教学被人为分为第一跳(起跳)、第二跳(跨步跳)和第三跳(跳跃)三个技术环节,各技术环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前一环节是后一环节的准备,后一环节是前一环节的延续。它对腿部力量的要求较高,在技术上也有一定的难度。

有一种叫做“跨步”和“跳小步”的比远传统游戏,它无论动作方式、结构都与三级跳远相似,稍加改变就十分接近跨步跳动作,对发展跳跃能力和支撑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深受孩子们喜爱。进行立定三级跳远练习有助于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和身体运动系统各肌群的协调支配能力,促进下肢协调发展,提高力量、柔韧、灵敏和弹跳力等身体素质,培养不屈不挠、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它是三级跳远的专门练习,也是其它运动项目的辅助手段。学生分析:

本次上课对象是四年级年级学生,根据了解学生,能做立定跳远、也玩过跨步的游戏,但对三级跳远却没有接触,只有少部分同学看过三级跳远、知道三跳是怎么回事。同时学生处于发育之中,力量较弱,特别是女生更为明显,要在一堂课中学好三级跳远动作并达到一定要求还较为困难。而且对初中生来说,第二跳(跨步跳)是最难学的,但一旦第二跳学好,对整个技术的掌握速度就明显加快,练习效果也会明显好。

四年级立定三级跳远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立定三级跳远技术,学生了解动作的结构和方法,能做出立定三级跳远的完整动作,75%以上的学生能做出明显的跨步跳动作;

2、通过立定三级跳远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和协调性;通过多种手段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

3、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第一跳与第二跳的结合技术 难点:第二跳(步)技术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通过学生进行跨步跳游戏,引导他们进行立定三级跳远的学习;

2、通过教师的完整讲解、示范,让学生对立定三级跳远有完整的概念,知道三跳的方法和顺序;

3、通过学生自我体会和相互观察评价,能做出三跳的动作,特别是三跳中支撑踏跳脚的变化;

4、通过跨步跳的分解练习,提高学生向前上的跨步意识和第一跳落地后跨步的能力;

5、通过设置落地垫子的距离,培养学生向前意识,完整做出三级跳的动作。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课堂常规,宣布本课内容 1'

2、绳的练习(要求学生能充分动起来,以小组为单位更多的开发以绳为器具的活动,多人合作,教师参与)6-8'

3、绳操及纵跳、立定跳远 4-5'

二、基本部分:

(一)立定三级跳远的学习 18'-20'

1、“跨步”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立定三级跳远的积极性

2、立定三级跳远完整概念的建立(教师完整示范,学生观察动作的结构组成)

3、组织学生实践(个人和小组结合),做出正确的支撑踏跳腿变化

4、学生展示、师生共同分析(主要看有无明显的跳起腾空)

5、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双脚充分起跳,有力腿以髋带动屈膝高抬,积极落地迅速蹬地跳起(注意摆臂,根据情况可单独练习);先练习向上跳,再过渡到要求前跳,加大动作幅度

6、摆臂与两腿交换跳练习(提高协调性),可根据情况分解练习(呼1、2)

7、第一、第二跳的结合练习(两跳后跨跳腿踏落地区自然跑出),根据情况在落地区设置低橡皮筋以提高学生抬腿下压意识

8、三跳的完整练习,(看一看、比一比自己掌握的程度)(落地区用体操垫2*1M,近点女4M,男5M)

(二)体能练习 8'-10'

1、自由跳绳或慢跑3分钟(提示匀速在耐力项目中的重要性)

2、拉伸

3、男女各分两组600M跑,(比哪组的最后一人先到,要求小组中学生互相配合、帮助)

三、结束部分 3'-4'

1、集合踏步调整,大家手挽手呼号,强调集体重要性

2、讲评,布置课外作业(练习三级跳,跨步游戏)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场地器材:绳60根,体操垫8块,短橡皮筋8根

场地看草地的松软性,不行在半圆弧内进行

级跳远教案 篇五

一、动口读题

题不读三遍不动笔。读中悟,读中析,读中(思)想,读中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数学教师而言,学生的学习,同样可以借鉴。教材在低年级呈现的实际问题是以图画、文字、表格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说,说说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

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尚小,词汇量有限,也许表达是零乱的、啰嗦的、不全面的、不流畅的,但这是他们获取信息的初级阶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可先让学生说图、说对话、说表格、说文字,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随后再重新梳理所说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发现蕴藏在主题图中的知识:小兔和砖头比、小猪和木头比、苹果和萝卜比……认识数学符号“=”、“>”、“<”。

二、动耳听题

有时问题情境中呈现的信息并非都是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有些题目,大同小异,非常相似,有时一句话、一个字,甚至一个字母都能成为解题的关键,影响到对问题的理解。

如,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有一条船,船上载有25头牛和12只羊,请问船长的年龄是多少?”部分学生一看到25和12就脱口而出“船长37岁”。虽然船长的年龄可能正好37岁,但他的年龄与本题的条件风马牛不相及。又比如,“增长到”与“增长了”虽然一字之差,但它们的含义却大相径庭;又如4cm和4m,只有一个字母之差,却是相差百倍,……审题过程中,教师有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引起的后果,从而引起学生的关注,同时这也是对学生思维的慎密性、严谨性训练的好素材。

三、动眼观察

实验教材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大多以图画、对话、表格为主,伴以适量的文字,有时甚至还会“纷乱复杂”。因而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重视组织学生观察,充分发挥表象的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用乘除解决问题”时,教师用课件出示儿童商店场景图后,这样引导学生搜集数学信息。

师:从图中,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结合情境图解释)

生: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结合情境图解释)

师:还有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想买5辆小汽车。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图画、表格等,排除干扰信息,选择与解决问题有关的信息,让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提炼出数学问题。

四、动手操作

在审题过程中,动手操作亦是理解题意的有效途径,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在动手操作思考中逐步达到解题的思考策略。

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时,师出示“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可以拼出什么样的图形?”要求学生直接回答,大部分学生得出“正方形”的答案,这时教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回答问题,通过动手,多数学生得出“可以摆成正方形,也可以摆成长方形”的正确答案。这种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得出答案的教学方法,久而久之动手之后、学生会在头脑中有了事物的具体表象,从而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当学生举棋不定时,采用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贴一贴、画一画、量一量或观察教师演示、挂图等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动脑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恰当地运用比较的思维方法,通过求同和求异的判断,帮助学生辨析概念,分清方法的优劣,找出事物间区别与联系。让学生自主分析解题思路,发挥在分析问题时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如,练习课上,教师出示下面的练习题:(1)田径队员在操场上训练,站成4排,每排8人,一共有多少人?(2)田径队员在操场上训练,练跳高的4人,练跳远的8人,一共有多少人?结果:有的学生看到问题是求“一共有多少人?”,想当然用加法计算,两道题目的列式为4+8=12(人)。也有的学生都用乘法算,列式是4×8=32(人)。

级跳远教案 篇六

一、条件开放型数学题解题策略教学

已知条件不充分、存在多余条件、用于问题解决的已知条件存在多种组合的可能性,是条件开放型数学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因而,处理条件开放型数学题的关键是让学生透过现象抓到题目的本质,即题目考察的是什么知识点,期望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只有抓住了实质问题,才能筛选出有用条件,排除干扰条件的影响,把握住解题的主要脉络。开放条件的数学解题策略可以总结为:精确审题――深入分析――剖析实质――换位思考――思维创新。因此,数学教师的解题教学也就可从这五个方面着手,深入浅出,注重方法的教授。

例题一:学校组织运动会,四年级参加跳远比赛的共24人,参加跳高比参的人数比参加跳远比赛的人数少4人,而参加跑步的人数是参加跳远人数的3倍,问总共有多少人参加跳远组和跳高组的比赛?这一条件开放式数学题的解答关键就是理解题意,明确所求问题,不要被多余条件干扰,混淆思路。此题中,参加跑步的人数是参加跳远人数的3倍这一信息,对于解题毫无帮助,属于多余条件,应迅速剔除。对于存在多余条件的开放型数学题,教学重点应放在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甄别有用条件,免受无用条件的干扰,简化题目,不要让学生被“题目中的条件都要被用上”的错误思维定势所诱导,影响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例题二:小华存的零用钱里有五张1元纸币、四张5元纸币、三张10元纸币和二张20元纸币,请问:小华想从零用钱拿出25元钱来买文具,那他要怎么拿,比较合适?经过仔细的审题,可以明确本题的结果虽然是要从零花钱中拿出25元,但问题的关键却是该怎么拿,问题的结果就转化成为了已知条件,这类题目是典型的条件开放式问题题型。这一类问题的教学关键就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从这些零花钱中拿出25元钱,有多少种可能性,学生是否能考虑全面,综合评估各种方案,让学生学会运用枚举的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全面考虑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题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列表枚举法是处理这类型开放式问题的有效途径,采用这种方法,这道例题就可以转换为如下解题图表,用枚举列表法可以看出这道题共有四种可能性,采用列表枚举法,不容易遗漏解题的可能性。

例题三:一篮子苹果共有58个,从篮子中拿走多少个,剩下的苹果可以平均分给9个人。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肢解题干可以得出这道题的问题在于剩下的苹果数量可以被9平分。这类型开放型思考题的教学重点在于如何给学生渗透数学中的转换思想,培养学生在想到一种可能性的情况下,继续思考是否存在其他可能性的解题能力。对于这道题来说,54这个数学是学生最容易想到的,但不能让学生的思考过程就在这里停滞,要引导他们考虑,除了54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54这个数字是不是最佳的解题答案。在回复问题时,学生应该怎么梳理答案,让问题的解题思路更清晰、更有逻辑地呈现在教师面前。

二、结论开放型数学题解题策略教学

结论开放式数学题,顾名思义,这种类型题目的结论是开放的,问题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在于已知条件的组合、题目构建的解题情境存在着多种的可能性,对于这类型问题的教学关键则在于教导学生如何自圆其说,对解题过程进行有效地组织和分析。结论开放式问题的优点在条条大路通罗马,学生只要正确运用已知条件得出的结果就是正确的,学生的思维不会受到限制,鼓励他们运用不同的方法解题;难点则在解题可能性太多,导致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容易扰,使学生在组织答案时,出现逻辑混乱,表述不清等问题。

例题四:老虎和狮子都住在森林里,且老虎家和狮子家相隔并不远,老虎家离森林大剧院450米远,狮子家离森林大剧院550米远,求问:老虎家和狮子家大概相距多远?在讲解这道题时,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题目主角换成自己和同桌,题目已知条件就可以转换为:我住在离学校450米远的地方,而同桌住在学校550米的地方,问题就变成我和同桌相距多远?转换题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更深刻地理解题意,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家、学校、同桌家三者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存在怎么样的可能性。然后教师再用图形来将该题转换成图形模式,让学生更为直观地剖析题意,帮助学生在图形的基础上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提出正确的解题方案。基于转化了题意的直观图形,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自己家、同桌家和学校这三个地方在同一条直线会怎么样?若是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又会怎么样?即使在同一条直线上,也可能出现不一样的位置关系,这对我们估算空间距离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有就是题目最后的问题怎么理解,大概相距多远,是要给出什么样的答案。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旨在让学生建立清晰的解题思路,学会用转换的数学思想应对和解答问题。

最新范文

郭沫若《雷电颂》教案【精选6篇】01-13

期末考试动员主题班会教案【精选7篇】01-13

机械制图教案精选4篇01-13

《草原》优秀教案设计(8篇)01-13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优秀3篇01-13

《我是什么》优秀教案设计(最新8篇)01-13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优秀3篇01-13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3篇】01-13

幼儿谈话活动教案(优秀7篇)01-13

亲子活动教案精选6篇01-13

77 84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