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设计模板 初中英语教案板书设计优秀8篇

2024-02-25 09:16:38

这里是书包范文精心整编的初中英语教案板书设计优秀8篇,让您更全面的了解板书设计模板的相关知识。

初中英语板书设计 篇一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有感于南浔区初中英语优质课评比中的板书设计 2012年3月14日,南浔区第五届初中英语优质课评比在重兆中学举行,我有幸全程观摩了这次优质课展示活动。来自全区的优秀英语教师各自秀出十八班武艺,尽管每位老师展示的时间只有12分钟甚至更短,但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十二分钟是参赛老师教育教学经验的集中体现,是浓缩的精华,我听完了这二十五节微型课,收获很多,感受颇深!

这次的优质课展示活动中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参赛教师的板书。都说好的板书设计是教学艺术的奇葩,能使学生明白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而且每个人内心都有对美的向往,一幅漂亮的板书就像一泓碧绿的清水,一丛鲜艳的花朵,一幢宏伟的建筑,能引起我们美的感受,给人美的陶冶,唤起人们美的感受,当然也能令学生眼前一亮,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

本次比赛中上课内容为八年级(下)的听说课大多数老师板书清楚明了,例如八下Period one这一课时的重点是提建议的四种句型,表示礼物的名词以及用来评价礼物的形容词。大部分老师的板书都体现了这三块内容而且条理清楚,学生在操练巩固的过程中,这样的板书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甚至是学困生,对照着黑板也可以进行模仿练习,从而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一些老师上课的内容是八下阅读写作课的,这个板书的设计也是花了很多心思,从板书上能看出参赛老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智慧。从

新词语的呈现到重点词组短语到新句型再到连句成篇,穿针引线、步步为营到最后仿佛是浑然天成的艺术品,例如石淙学校沈小英老师的板书就很有代表性和示范性,从词汇呈现开始到最后成篇,学生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这样的板书对学生的仿写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学生看着板书就能明白作文的框架,知道该怎么写,不会觉得无从下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示八(下)阅读课的几位老师,她们的板书能把复杂的阅读文章化繁为简,提纲式的板书能简明扼要地看出文章的框架体现阅读策略。例如来自南浔开发区实验学校的施丽华老师的板书设计就是一个亮点。施老师按照教材内容,提纲掣领编排教学语言,板书上逻辑性强,框架结构一目了然。练市一中王燕平老师的板书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她的思维导图式板书是一种创新,借用这样的板书,学生容易有清晰的思维方式,也能更迅速有效地进入老师预设好的课堂情境,能提高课堂效率。

板书的画龙点睛作用在这次优质课评比中体现地淋漓尽致!板书设计这环节一直是我自己教学过程中感到比较棘手的,通过这次观摩学习,我知道了怎样在板书中体现思路和整体想法,体现重难点。通过这次观摩学习,我意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老师我自己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我应该主动学习和接受新理念,用眼睛去观察,用头脑去思考,用心灵去感悟,不断提高英语课堂效率,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真正乐趣!。

小学语文板书设计 篇二

小学语文板书设计

例如: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蝙蝠和雷达》可以这样设计:

天线

蝙蝠 超声波 障碍物 无线电波 雷达

耳荧

光屏

这样设计,直观,通俗易懂,逻辑性强,不仅揭示了蝙蝠在夜间飞行的奥妙,又阐述了雷达的原理。既体现了两者的共性,又能把两者的内在联系剖析得淋漓尽致(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学生一目了然,复杂、抽象的科学理论知识变得简单。如这时教师调控引导得好,把蝙蝠和雷达这种内在联系(从因到果)扩展延伸出去。穿针引线,学生兴趣被激发,往往能举一反三。这就是板书的成效,板书的真正价值。

有人作过调查,发现教师在备课这个环节中,通过对教材的熟悉,钻研、吃透,以此来确定其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等。但在设计板书时却不愿多费周折、照本宣科,求速而不求质,一味参照教材中现成的板书,换汤不换药。当然,教材中现成的板书是比较正规、标准的,含“金”量较高。但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勇于探索,精益求精,设计好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板书。

首先,从微观上讲,教师应先着眼于教材,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找一个凭借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及故事情节展开需要来处理,或根据陈述对象的特征、种类、属性进行组合安排。有时直接抓住课文的线索来设计板书,有时要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来设计板书。其次,从宏观上看,教师设计板书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思维特点,以此作为依据,力求使板书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下面就以实例略加说明:

一、夸张式板书

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故意夸大或缩小、或借助一些技术手段进行处理。更集中、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可以这样设计:

要小盆 要木房 要做世袭贵妇人 要做女皇 要当海上女霸王

老太婆 贪

一无所有

四个“贪”字,一个比一个大,充满诙谐色彩,又具有一定的讽刺性,充分暴露了老太婆贪得无厌的本质特征,从中也暗示了老太婆定将落得“一无所有”的可悲下场。其次,“贪”字从小到大,又深刻地揭露了老太婆变得“一无所有”的实质性原因.

二、简笔画式板书

借用简笔画——一种无声的语言,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直观、形象的画面。借助画面的艺术表现能力,加深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在实践操作中,往往需要教师精彩动情地解说,加以润饰,才能使无声的铅字变得有声有形。

如《月光曲》利用简笔画把“月亮升起来了”,“月亮越升越高”,“忽然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这三处描写“放映”出来。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变成另一种艺术美。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斟酌、咀嚼画面,同时又倾听教师动情的语言,令自己置身于形象语言的园林中。在诗情、画意、思辨获得美的悦感、心灵的洗礼。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分步--综合式板书

根据课文讲解的需要逐步板书,有计划的向预设的整体效果发展。如《东郭先生和狼》:

救了

东郭先生

狼(第一步)

救了

东郭先生

狼(第二步)

要吃

救了

东郭先生

狼(第三步)

要吃

老农

营救、教育

设计打死

根据讲解的需要逐步写出板书,最后构成一个综合的图解,就是我们预设的效果了。

四、对比式板书

把相近或截然相反的两件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其特点。进一步揭示事特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如《科利亚的木匣》可以这样设计:

四年前

五岁

步子小

十步

科利亚

四年后

九岁

步子大

五步

懂得: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通过这样设计,把上面两组数据进行对比,从其数据上的差别,学生不难发现:时间在变,人也跟着在变。从而揭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起着变化”这个发展规律。这样一来,突出了中心,文章重难点也迎刃而解了。从数据的比较--得出结论--揭示规律,这个板书的设计形式,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一些本质的东西,也对学生的唯物辨证起着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概括式板书

把课文的内容用精炼、简洁的词语进行概括性地说明。如《落花生》可以这样设计: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这样处理,简单明了。条理性强,脉络清晰,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线索。既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又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六、图示式板书

图示式板书,它跟简笔画式板书有所区别,它是通过借助各种辅助符号、如箭头、直线、方格来表现事物的外部特征,虽然直观性强,但常常要添加文字加以说明。如《三味书屋》可以这样设计:

一幅画

书 八仙桌 高背椅 书

西 桌

桌 东

书桌

这样设计,利用一个方格(加以文字说明)确定了三味书屋的空间位置,又通过直线标出物件陈设的方位。方格、直线符号无形中加强了学生的方位感。为学生进行有序观察提供了保证。

总之,板书的设计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它必须有一定的依据,遵循一定的规律。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实际进行创造性设计,运用多种辅助手段来体现文章的主题,合理活用各种技法。如运用箭头、线条、图表、简笔画等材料,借助对比、夸张等技术手段进行特殊处理。使平实的教学活动获得艺术的升华。无论如何,板书的设计力求要收到“讲起来方便,写起来顺手,看起来自然,记起来深刻”的良好效果,并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当然,要真正发挥板书的功效。还要与教师精辟地讲解、分析、提问、讨论等教学活动相互协调、联系起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

英语教学板书设计 篇三

英语教学板书设计

一、板书作用

板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文字符号、绘图、列表等手段,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行为。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板书可以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理清思路,使学生能够做到“过目不忘”,以后遇到相关学习内容时还能够“触景生情”。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好的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教师的艺术创造。它具有以下几中作用:

1.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设计科学的板书能较好地呈现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掌握知识。比如,在新授课中,板书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和操练所学内容;在练习课上,板书可以直接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和运用所学英语知识的作用。

2.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板书多以表态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进行观察和思考。设计合理的板书能对教学内容删繁就简,将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条理清晰地展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轻松、明确地感知和领会所学内容。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书写技能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如果教师能板书一手漂亮、规范的英文,而且板书设计得整洁、美观,就会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英语书写技能。特别是在字母书写的学习阶段,教师的板书和对书写技巧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书能以简明的语言文字、生动的图画符号、精巧的结构造型等,并以适宜的呈现方式,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使学生保持持久的注意力。借助好的板书,学生能直观感知和理解所学英语知识,增强识记的效果。另外,学生在再认和回忆某些知识时,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板书中形象的图文,进而帮助学生回忆和复习已学的知识。

二、板书设计的要求

1.板书要从教材内容出发,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来确定板书设计的主题和结构。教学目的,规定着板书设计的主题和结构,甚至影响着板书的语言。只有将这几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以此为出发点来设计板书,才能发挥其在完成教学任务中有力的辅助工具的作用。

2.板书设计的结构布局要合理。结构是指板书的内容安排,包括标题的设计,板书类型的选择,板书内容出现的先后次序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呼应和联系,文字的详略大小和去留,符号的运用等。布局是指各部分板书在黑板上的空间排列,以及与教学挂图,投影屏幕的合理安排。板书的旧够布局要与讲授的内容大体一致,要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和关键,并有利于分散难点。这样才能使板书真正起到便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思维和记忆的作用。

3.板书设计要具有概括性。板书不要求面面俱到,要扣紧教学内容的中心,突出重点和关键,力求以简驭繁,以少剩多,切不可不分主次。过多的板书费时间,教师长时间板书时,学生的注意力和课堂秩序可能受影响。

4.板书设计要美观。爱美是人的天性。高尔基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一幅新颖别致,富有美感的板书往往可以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教师在设计板书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借助板书使学生理解、掌握、深化教学内容,而且要考虑板书的美观性和艺术性。而美观、艺术性强的板书,能使学生在欣赏、享受优美直观形象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掌握和深化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画龙点睛之笔。除了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启发性之外,它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启发思维,发展智能。但在我们的教学中缺乏新颖的板书设计。

平时上课,教师们常随手板书句型、单词,的确非常方便省事。公开课中多数教师则将句型、单词预先写在五颜六色的纸上,等到用时就贴于不同的位置,五彩缤纷,煞是美观。听课者因板书大同小异而忽略不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黑板设计出恰到好处的板书呢?下面我们就谈一谈我们的一些做法。

一、“内容精简”设计

从某种意义上说,板书也是一种微型教案,它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对板书内容的选择,我们要讲求精当,对教学内容高度概括和提炼,以简明扼要、提纲挈领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收到“尺幅容万言”的功效。这就要求教师研究教材,精通教学内容,板书内容不必面面具到,应适当留下空白,在虚实之中使学生思维得到训练。

如:在以Time为主题的板书设计中,作者将繁杂的各个时段及对应活动精简为较有特征的七个时间。在早晚时段方面,以太阳和月亮的钟表形象加以区分,既便于学生记忆,又能提高他们的兴趣。同时将太阳、月亮的钟表形象拟人化,使学生马上能产生一种亲切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觉得早上六点半时,赖在床上伸懒腰的那个小太阳就是自己;劳累了一天后,晚上九点半时,香甜入睡的那个小月亮也是自己。

然后作者有选择性地呈现了本课的重点句型“What’s the time, please? It’s„ o’clock.It’s time to„.” 以及重点词组have lunch,watch TV等。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归纳教学重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课堂的趣味性、学科的整合性和艺术性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了。(见图1)

二、“寓趣于教”设计

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讲,学习过程中有时免不了感到单调和乏味。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来源于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板书设计,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课堂的轻松气氛。

在以Numbers为主题的板书设计中,作者将黑书设计成一个小农场,将数字隐藏在图画中,让学生去找,这样一来学生马上就有兴趣,在游戏中无负担地学,在游戏中感知世界,得到实践的机会。(见图2)

在以Animal为主题的板书设计中,作者将黑书设计成一个小森林,不论是山后、树丛,还是水塘里,都有小动物的身影。学生通过对动物主要特征的判断来寻找,边找边学,将图画呈现于课堂,引出静态单词,这样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产生亲切感,有助于形象记忆。

三、“寓理于教”设计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可见,传道是为人师者的首要任务。在新课改的今天,学生的德育工作更是尤为重要。因此,在Colour一课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采取颜料盘,看彩虹识颜色等方法,而是将颜色寓于故事之中:A white rabbit is a salesman.He sells yellow bananas, red apples, green watermelons and orange oranges.Suddenly a brown monkey took the bananas away.The white rabbit telephoned the police —— 110.黑猫警长开着一辆blue car的警车赶了过来,捉住了brown monkey。在环环紧扣的故事环节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各种颜色,还接受了很好的德育教育。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了在遇到坏人时要拨打110的常识。

在Friends为主题的板书设计中,作者将抽象的友谊融于故事中,让学生明白团结友爱的重要性。具体故事是这样的:小兔子拔了两个萝卜,她吃掉小萝卜,将大萝卜放到了好朋友——小猴子的桌子上;小猴子回家后,又将萝卜送到了他好朋友——小鹿的窗台上;小鹿看到萝卜后,将萝卜送到了他好朋友——小白兔家。最后,三个好朋友分享萝卜的过程,更是让学生明白了友谊的真正涵义。故事结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四、“交际情景”设计

在黑板上呈现两个小朋友对话的情景,对话内容则可呈现在椭圆或者矩形的对话框中,避免了将对话内容逐条抄写在黑板上的过于单调的形式。如果是三人甚至多人对话,则可多画几个小朋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一个真实的交际情境。也可以句型从动物的口中说出,学生模仿所画动物的口气操练句型。教师可随时更换动物头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

五、“文化渗透”设计

在Clothes为主题的板书设计中,作者设计了一个衣橱,让学生从中选择他们要穿到生日聚会上的服装,然后进行Fashion Show的表演。在挑选的过程中学习有关服装的词和句型,作者特意在衣橱中增加了连衣裙与旗袍的对比,让学生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真正将文化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

七、“动态生成”设计

富有生命力的板书应该随着教学的进程,随着学生的学习变化不断生成。具有提示性的板书,可在课前完成;具有启发性的板书,应在课中呈现;具有结论性的板书,应该等到“瓜熟蒂落”时,呈现在分析、归纳和总结之中。板书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它的动态生成性。下面,以Seasons为主题的板书设计为例,说明板书设计的动态生成性。

作者先在黑板上呈现一棵树干,树冠则分为四个部分,随着四季的变化呈现不同的景观。春天以树木抽枝吐芽为特征,夏天则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自然是秋季,而到了冬天则变为挂满冰凌的枯枝。图与新词、新句型同步出现,这样学生在表达时有据可循、有话可说。此时,整节课的板书内容已经全部呈现在学生面前,完全达到内容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基本要求。

八、“及时评价”设计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教师通过评价不断地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学生通过评价确认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成长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教师和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评价活动中获得信心,从而共同受到激励。

如:每堂课上,教师可在黑板右侧呈现一棵树,班内学生有几小组则将树冠分为几个部分,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依据,表现较好的小组,可在对应区域内画一个苹果或树叶,用来及时评价小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在课堂活动结束之前,得苹果或树叶最多的一组则为获胜组,该组的每位成员均可得到一枚粘贴。

板书设计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更是每堂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我们深入钻研、精心构思,使板书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

英语板书设计(优秀 篇四

英语学校师资培训讲义

英 语 板 书

现代化学英语教学中,黑板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板了。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的加入,使得黑板的内涵更加丰富。不过在这些先进的教学仪器未普及之前,我们只能大作黑板这篇文章,但在实际教学中黑板的重要性却常常被忽视,板书设计单调乏味,导致学生厌学情绪滋生,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

在我们的印象中,板书除非就是“黑板白字”。形式单一,枯燥乏味。而提倡设计板书就是要一改这一传统模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图片资料,使之图文并茂,丰富板书的内容;形式上适当使用彩色粉笔,充实办事的色彩。备课时,在认真钻研课文资料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板书,对每一个单词、每一张图片、每一幅挂图,甚至于相应的每句话都要事先安排心中有数。在具体的设计中,特别要注意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如:

(一)挂图。挂图可以说是板书的“前奏”,其内容往往又是课文的重点。课文中有

套的挂图,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板书的一部分来利用,在课前即可挂好挂图,并在旁边注一些小问题。这样可以先让好奇的学生去注意挂图的内容,考虑你提出的问题,一下子就引起他们的兴趣,为一堂内课的开始开个好头。如:

(二)简笔画。简笔画是最适合于在黑板上表达,她可以在教学中充当“催化剂”的色。有许很难进行的教学活动在他的加入下,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可以取得很好地效果。这样增强了教学趣味,改善了课堂气氛。这可是板书设计中的重要因素,能决定你板书设计的总体水平来。

(三)色彩。如果说简笔画是“催化剂”的话,那么色彩就是“兴奋剂”。许多学生

倦了,色彩调的板书,这时就会发挥大作用了,那鲜艳的色彩就像一个个兴奋点,图文并茂的内容能形象的表达单词或课文的内容,学生也会精神振奋,思维活跃起来。我们在条件允许下,也可以感受一下“多媒体”的优点。在课堂中让学生做些小游戏,开展一些活动等。一来可以丰富我们的课堂,二来可以弥补板书中没有声音没有动作的不足,与你设计的板书相辐相成。

整堂课下来,学生由挂图和问题引路,随着黑板内容的不断充实,学习的热情也不断高涨,提出问题,增强信心,内容多彩,激发兴趣。板书设计的集整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情境结合,大大改善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板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你的教学质量。板书设计还是将来现代化教学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以后不管是投影仪还是多媒体你一样可以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来。在板书设计时应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板书的设计要科学、间简洁。

板书具有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筐架的功能,因而板书必须准确、科学地呈现知识,较好地

现教材内容的连贯性、逻辑性和层次性。板书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行设计。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板书设计要生动具体、通俗易懂: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板书设计要求明晰简练、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除了具有科学性,板书设计还应该简洁,能突出呈现本课的重点内容,做到

让学生一目了然。

例如,水果类单词:课文中都是以复数形式呈现单词的,就要求我们帮学生了解单词的单数形式,为了正确区分单数和复数,我将单词分两行呈现上一行是单数形式,下一行则是对应的复数形式。这样板书简洁明了,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个是单数形式,哪个是复数形式,方便学生记忆。

再如,Long 和short,以及tall和short这两对反意词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地了解这两个short之间的区别,我就运用了简笔画,迅速地在黑板上画下了一把长尺,一把短尺,分 别写上long和short;紧接着又画了一棵高树,一棵矮树,分别写tall和short上。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了两个short之间的区别。

二、板书的设计要美观、和谐。

板书的设计应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图文、布局以及色彩的和谐能使板书产生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在享受中学习知识。

1、书写美

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做到快速、灵活、流畅和工整。教师漂亮、流畅的英语板

不仅能带给学生美的享受,还能给学生起到一个示范作用,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2、布局美

板书要疏密适当、布局合理。板书内容不能过于拥挤。凌乱无序的板书不仅对教学无益,还会干扰学生的学习,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一般来说,板书的主体内容应置于黑板 的中间位置,辅助内容放在两边,并且可以随时更换新的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在钻研教材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在提高自身书写水平时,还可以读一些美学方面,提高自身的审美观,力求设计出更多、更美的板书,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例如,服饰类的单词时我就在黑板上面画了个大衣柜,把衣服按季节和男、女分挂在衣柜里。

再如:句型A/Some…?Yes, please./No, thanks.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个超市,在里面放了很多单词,给学生设计一个去超市买东西的情景,来练习句子。这样的板书布局合理,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富有吸引力。

三、板书设计要有趣味性。

低年级学生的板书要求图文并茂,直观、生动、有趣味性。趣味式的板书就是运用有趣的字体变化和图画等方式进行板书→简笔画,以夸张、激趣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是设计趣味性的板书的。

有关动物的单词,分别是:cat, dog, monkey, bird, zebra, elephant, panda and tiger.要求学生能听懂、会说这八个单词。对于4-6岁刚接触英语的孩子来说,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听懂、会说八个单词,难度是很大的,因此,在设计教案时,如何能通过板书让学生很容易就接受这八个单词。步骤:

第一步:课前在黑板上先用彩色粉笔呈现一个动物园的背景图。整个板书模块的呈现,一下子就让学生感觉到本课的背景图是去动物园,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就非常顺利地拉开了教学的帷幕。

第二步: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去动物园游玩,我们将认识很多的动物,并且可以和他们成为好朋友。这时再告诉他们,想要和这些动物交朋友是要过关斩将的。一听到玩学生们都很兴奋,可开心了。

第三步:认识新朋友——引入新事物。

首先,用彩色粉笔再黑板上画一个狗的简笔画,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不停地问:“What’s this?”这时我适时的在黑板上引入“dog”这个词,接着在黑板上不停地画“bird”,“zebra”,“cat”边出示单词,领着学生读这些单词,此时还把准备好的小图片拿出来给学生看,让学生熟悉单词,并能让他们跟实物对上号,日常生活中如果他们再看到此物就会又联想起这单词来。

接着,又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出“monkey”,“elephant”,“panda”和“tiger”,如:给“elephant”编的谜语是“This kind of animal is very big,it has for legs , a long nose and two big ears.Can you gue what is it?”一般学过半册预备级和一级的孩子都能猜出来,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猜后面的单词,然后再板书,再领着学生读这些单词,此时还把准备好的小图片拿出来贴在动物园这个背景图相应的位置上,让学生熟悉单词,并能让他们跟实物对上号,日常生活中如果他们再看到此物就会又联想起这单词来。

第四步:成为好朋友 —— 复习单词。

当呈现出所有的单词,学生就已经过了第一关,认识这些动物,接着告诉学生下一关是和这些动物成为好朋友,即了解这些动物。这时,继续用简笔画的形式,但只是画动物的一半,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动物。

第五步:共同游戏 —— 参观动物的家。

成为好朋友后紧接着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参观动物的家,带学生来到动物园游玩,这时课前画在黑板上的这些动物园图就派上了用场,学生们在我的带领下一一拜访这些动物,一个个地再认读这些单词。

第六步:送礼物——编一个chant,巩固单词。参观完动物的家后,就该说再见了,这时安排学生们给这些动物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编一个chant,“dog,dog,汪汪汪;cat,cat 喵喵喵;monkey,mokey,最顽皮;bird,bird,天上飞;zebra,zebra,跑得快;elephant,elephant,鼻子长;panda,panda 是国宝;tiger,tiger,最凶猛;cat,dog,monkey,bird,zebra,elephant,panda,tiger and me,we are good friends”。这个chant既方便学生记忆单词,又是对学生的一次情感教育,教育他们要爱护动物。

整堂课下来,学生由简笔画和问题引路,随着黑板内容的不断充实,学习的热情也不断高涨,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解答问题,增强信心,内容多彩,激发兴趣。板书设计集整体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情景结合,大大改善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板书的设计要新颖、灵活。

再美,再有趣味的板书,如果千篇1律或囿于固定的模式肯定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因此,板书的形式应求新、求活、求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体裁进行调整、选择与组合,设计新颖、灵活的板书。例如,有的板书重点放在单词上,有的板书重点则放在句型上。

例如,let’s go to 地点…by…的句型时,我运用了游戏的办法,制作了两个大转盘,分别在上面贴上要去的地方和选择的交通工具,学生转动转盘,然后将转到的地点和交通工具填入到句子中间。

五、板书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板书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例如,当学生初学书写字母时,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字母,就一定要画好四线三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位置;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或要求学生牢记的地方,可以用彩色粉笔加以标注。

板书是知识的凌练和浓缩,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教师在设计板书时一定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重难点的训练,抓住关键的单词、语句,借助文字、图像、符号以及色彩,认真地设计出一个个简洁,富有美感,有趣味性,新颖且符合学生实际地好的板书。

对于我们新教师而言,板书的设计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这门学问直接影响到我们课堂的质量,一个好的板书会给课堂增加无限的乐趣,学生学起来自然就充满兴趣,越学越开心,越学越轻松。

板书方面:

1.记得写出标题(title),关键词比如语言知识点或者文章的中心等,注意写板书的时间,不要让别人觉得你是为了板书而板书。2.最好能习惯把黑板分成两到三块,中间最大的写正课的内容,旁边小块的作为补充的地方,比如提到一个单词,学生忘记了或者没有学过,可以在旁边补充出来,当然不能在黑板上划线。3.其实说课不用备得很复杂,主要看你的教学过程或者说是步骤,教学基本要求达到没有,还有就是一些随机应变的东西。4.一定要有理论支持。5.让课堂充满活力。

英语板书设计:

一、单词和句型的引入 1.动物词汇及what’s this句型 2.水果词汇及like句型

3.交通工具及how do you go to…句型 4.介词及where句型 5.have/has句型 6.感官动词及句型 7.动词及相关句型

二、英语板书教学

1.图片+简笔画+TPR→背课文(书写尽量一行一个句子)The bird is singing in the tree.The frog is jumping.The cat is eating fish.The duck is reading a book.2.简笔画+TPR→背课文(人称的转换)Hello, my Chinese name is Zhuzhu.I like to go to the Great Wall.I like China.I like Chinese food ,too.3.听力(Q & A):擦除==TPR+简笔画 There is a boy.He is nine year’s he is going to school.He is going to paint a picture.He is going to eat some apples.He is going to ride a bike.1领读==2问题==简笔画+TPR 4.背课文(二级刚开始领孩子背较长的课文)(1)The sun and the clouds are very good friends.They are high above in the sky.they often play outside.(2)when the sun is playing with the clouds ,they feel very hot.(3)when the sun is playing with the winds,they run away.(4)sometimes they laugh,sing and jump.sometimes they run ,shout and

cry.they never stop playing and they always have a good time.1全读→2分段TPR+简笔画→看着个别词和简笔画复述整段文字。

5.背课文(二级的课文和问题结合的板书)→先板书听力→读→问题→简笔画+TPR→背课文

(1)There is some water in the bottle near a big rock.A bird is very thirsty.(2)He comes to the bottle and stands next to the bottle.but he can’t drink the water ,because the bottle’s neck is very long.(3)So he thinks and thinks,and then flies away.(4)After some time ,he comes back with a small stone in his mouth.he goes up to the bottle and puts the stone into the bottle.(5)He flies away and flies back again and again.he puts many stones into the bottle.(6)The water in the bottle comes up to its neck and the bird can drink the water.he is very happy.Questions:(1)Is there any water in the bottle?(2)Where is the bottle?(3)Is the bird thirsty?(4)What does he do?

(5)Can he drink the water?why not?(6)What has he got in his mouth?(7)Where does he put the stone?(8)Does he fly away many times?(9)Are there many stones in the bottle now?(10)Can the bird drinkthe water?(11)Is he very happy now? 1全读2重点词3简笔画+TPR4达到背诵文章,见问题会回答。

小 学 语 文 板 书 设 计 篇五

小 学 语 文 板 书 设 计

板书是教学中文章思路、教师思路、学生思路三者凝结而成的艺术结晶,是教学过程中的主旋律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板书的优劣往往不受重视,模棱两可;有时甚至被忽视,认为其可有可无。事实上,板书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渗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是课堂中学生有注意的一个焦点。针对教材而言,板书是文章精华的浓缩,文章的血肉。板书设计得好,运用得好,能化复杂为简单,化紊乱为条理,化抽象为直观;从美学角度看,它是课堂教学的精品展示,给学生的视觉效果是严谨、科学、简洁的结构美。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侧重于形象思维。为此,在教学中能针对其认识特点对症下药。遵循板书的科学性及充分发挥板书的艺术性而精心设计板书,能使学生学起来省时,省力,省事,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课堂结构。

例如: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蝙蝠和雷达》可以这样设计:

天线

蝙蝠 超声波 障碍物 无线电波 雷达

耳荧

光屏

这样设计,直观,通俗易懂,逻辑性强,不仅揭示了蝙蝠在夜间飞行的奥妙,又阐述了雷达的原理。既体现了两者的共性,又能把两者的内在联系剖析得淋漓尽致(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学生一目了然,复杂、抽象的科学理论知识变得简单。如这时教师调控引导得好,把蝙蝠和雷达这种内在联系(从因到果)扩展延伸出去。

穿针引线,学生兴趣被激发,往往能举一反三。这就是板书的成效,板书的真正价值。

有人作过调查,发现教师在备课这个环节中,通过对教材的熟悉,钻研、吃透,以此来确定其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等。但在设计板书时却不愿多费周折、照本宣科,求速而不求质,一味参照教材中现成的板书,换汤不换药。当然,教材中现成的板书是比较正规、标准的,含“金”量较高。但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勇于探索,精益求精,设计好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板书。

那怎样设计板书呢?下面就谈我一些浅显的看法:

首先,从微观上讲,教师应先着眼于教材,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找一个凭借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及故事情节展开需要来处理,或根据陈述对象的特征、种类、属性进行组合安排。有时直接抓住课文的线索来设计板书,有时要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来设计板书。其次,从宏观上看,教师设计板书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思维特点,以此作为依据,力求使板书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下面就以实例略加说明:

一、夸张式板书

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故意夸大或缩小、或借助一些技术手段进行处理。更集中、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可以这样设计:

要小盆 要木房 要做世袭贵妇人 要做女皇 要当海上女霸王

老太婆 贪

一无所有

四个“贪”字,一个比一个大,充满诙谐色彩,又具有一定的讽刺性,充分暴露了老太婆贪得无厌的本质特征,从中也暗示了老太婆定将落得“一无所有”的可悲下场。其次,“贪”字从小到大,又深刻地揭露了老太婆变得“一无所有”的实质性原因.

二、简笔画式板书

借用简笔画——一种无声的语言,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直观、形象的画面。借助画面的艺术表现能力,加深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在实践操作中,往往需要教师精彩动情地解说,加以润饰,才能使无声的铅字变得有声有形。

如《月光曲》利用简笔画把“月亮升起来了”,“月亮越升越高”,“忽然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这三处描写“放映”出来。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变成另一种艺术美。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斟酌、咀嚼画面,同时又倾听教师动情的语言,令自己臵身于形象语言的园林中。在诗情、画意、思辨获得美的悦感、心灵的洗礼。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分步--综合式板书

根据课文讲解的需要逐步板书,有计划的向预设的整体效果发展。如《东郭先生和狼》:

救了

东郭先生

狼(第一步)

救了

东郭先生

狼(第二步)

要吃

救了

东郭先生

狼(第三步)

要吃

老农

营救、教育

设计打死

根据讲解的需要逐步写出板书,最后构成一个综合的图解,就是我们预设的效果了。

四、对比式板书

把相近或截然相反的两件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其特点。进一步揭示事特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如《科利亚的木匣》可以这样设计:

四年前

五岁

步子小

十步

科利亚

四年后

九岁

步子大

五步

懂得: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通过这样设计,把上面两组数据进行对比,从其数据上的差别,学生不难发现:时间在变,人也跟着在变。从而揭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起着变化”这个发展规律。这样一来,突出了中心,文章重难点也迎刃而解了。从数据的比较--得出结论--揭示规律,这个板书的设

计形式,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一些本质的东西,也对学生的唯物辨证起着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概括式板书

把课文的内容用精炼、简洁的词语进行概括性地说明。如《落花生》可以这样设计: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这样处理,简单明了。条理性强,脉络清晰,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线索。既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又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六、图示式板书

图示式板书,它跟简笔画式板书有所区别,它是通过借助各种辅助符号、如箭头、直线、方格来表现事物的外部特征,虽然直观性强,但常常要添加文字加以说明。如《三味书屋》可以这样设计:

一幅画

书 八仙桌 高背椅 书

西 桌

桌 东

书桌

这样设计,利用一个方格(加以文字说明)确定了三味书屋的空间位臵,又通过直线标出物件陈设的方位。方格、直线符号无形中加强了学生的方位感。为学生进行有序观察提供了保证。

总之,板书的设计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它必须有一定的依据,遵循一定的规律。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实际进行创造性设计,运用多种辅助手段来体现文章的主题,合理活用各种技法。如运用箭头、线条、图表、简笔画等材料,借助对比、夸张等技术手段进行特殊处理。使平实的教学活动获得艺术的升华。无论如何,板书的设计力求要收到“讲起来方便,写起来顺手,看起来自然,记起来深刻”的良好效果,并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当然,要真正发挥板书的功效。还要与教师精辟地讲解、分析、提问、讨论等教学活动相互协调、联系起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

初中数学教案板书设计 篇六

初中数学教案板书设计

初中数学教案板书设计

【篇1: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篇2: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microsoft word】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教学设计与反思

芒市五岔路中学

鲁红庆

教材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知识内容主要是以

前一单元中的求根公式为基础的。教材通过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x1、x2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以数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方程模型。然后通过4个例题介绍了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简化一些计算的知识。

学情分析:1.学生已学习用求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学生对事物的认

识多是直观、形象的,他们所注意的多是事物外部的、直接的、具体形象的特征。

3.在教学初始,出示一些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东

西,结合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使他们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基础上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一

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式,能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由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出另一个根与未知数,会求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倒数和与平方数,两根之差。

2、能力目标:通过韦达定理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态度。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成功感,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从具体方程的根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并用语言表述,以及由一个已知方程求作新方程,使新方程的根与已知的方程的根有某种关系,比较抽象,学生真正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如果ax+bx+c=0(a≠0)的两根是x1,x2,那么x1+x2=,x1x2=。

④当a≠0,b-4ac≥0时,x1+x2=,x1x2=。

222

⑤当a≠0,c=0时,方程必有一根为0。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本节课充分让学生分析、观察、提高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及推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反思:

1.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推导是在求根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它深化了两根的和与积同系数之间的关系,是我们今后继续研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主要工具,必须熟记,为进一步使用打下基础。

2.以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探索与推导,向学生展示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提倡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精神,借此锻炼学生分析、观察、归纳的能力及推理论证的能力

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在中考中多以填空,选择,解答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频率较高,也常与几何、二次函数等问题结合考查,是考试的热点,它是方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使学生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开阔解题思路,优化解题方法,增强择优能力。力求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应注意引导。

【篇3: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一)】

《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这为本节的学习起了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起始部分,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概念;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和解的不唯一性;

3.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二)数学思考:

体会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必要性,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和主元思想。

(三)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利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获得求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思路方法。

(四)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发现意识和能力,使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里“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理解;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阅读教学法。

学法:阅读、比较、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从学生熟悉的姚明受伤事件引入。

师:火箭队最近取得了20连胜,姚明参加了前面的12场比赛,是球队的顶梁柱。

(1)连胜的第12场,火箭对公牛,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12分,其中罚球得了2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本场比赛姚明没投中三分球)师:能用方程解决吗?列出来的方程是什么方程?

(2)连胜的第1场,火箭对勇士,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36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罚进了几个球吗?(罚进1球得1分,本场比赛姚明没投中三分球)

师:这个问题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吗?,你能列出方程吗?

设姚明投进了x个两分球,罚进了y个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3)在雄鹿队与火箭队的比赛中易建联全场总共得了19分,其中罚球得了3分。你知道他分别投进几个两分球、几个三分球吗?

设易建联投进了x个两分球,y个三分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师:对于所列出来的三个方程,后面两个你觉的是一元一次方程吗?那这两个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吗?你能给它们命一个名称吗?

从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从而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第二、三问题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当实际问题不能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列出二元一次方程,渗透方程模型的通用性。另外,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创设轻松的问题情境,点燃学习新知识的“导火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我要学”的主人翁姿态投入学习,而且“会学”“乐学”。)

2.探索交流,汲取新知

概念思辨,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的特征

师:那到底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翻开书本,请同学们把这个概念划起来,想一想,你觉得和我们自己归纳出来的概念有什么区别吗?(同学们思考后回答)

师:根据概念,你觉得二元一次方程应具备哪几个特征?

活动:你自己构造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快速判断: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

①x2+y=0②y=2x+

4③2x+1=2-x ④ab+b=4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设计的重点,为加深学生对“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内涵的理解,我采取的是阅读书本中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项的次数”的思考,进而完善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通过学生自己举例子的活动去把“项的次数”形象化。)

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

师:前面列的两个方程2x+y=36,2x+3y=16真的是二元一次方程吗?通过方程2x+3y=16,你知道易建联可能投中几个两分球,几个三分球吗?

师:你是怎么考虑的?(让学生说说他是如何得到x和y的值的,怎么证明自己的这对未知数的取值是对的)

利用一个学生合理的解释,引导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让学生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及其记法。(学生看书本上的记法)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取值,猜x和y的值,从而更深刻的体会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本质: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取值。引导学生看书本,目的是让学生在记法上体会“一对未知数的取值”的真正含义。)

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对于2x+3y=16,你觉得这个方程还有其它的解吗?你能试着写几个吗? 师:这些解你们是如何算出来的?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目的有三个:首先,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检验一对未知数的取值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其次是让学生体会到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最后让学生感受如何得到一个正确的解:只要取定一个未知数的取值,就可以代入方程算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这也就是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如何去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例:已知方程3x+2y=10,(1)当x=2时,求所对应的y的值;

(2)取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数作为x的值,求所对应的y的值;(3)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

(4)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

(5)当x=-2,0时,所对应的y的值是多少?

(6)写出方程3x+2y=10的三个解.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形成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一般方法,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再从他们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复步骤中提炼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把它与原方程比较,把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哪一个方程计算会更简单,形成“正迁移”,引导学生体会“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过程,实质是解一个关于y的一元一次方程,渗透数学的主元思想。以此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大显身手:

课内练习第2题

梳理知识,课堂升华

本节课你有收获吗?能和大家说说你的感想吗?

3.作业布置

必做题:书本作业题 1、2、3、4。

选做题:书本作业题 5、6。

设计说明

本节授课内容属于概念课教学。数学学科的内容有其固有的组成规律和逻辑结构,它总是由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概念作为核心和逻辑起点,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所以数学概念是数学课程的核心。只有真正理解数学概念,才能理解数学。二元一次方程作为初中阶段接触的第二类方程,形成概念并不难,关键如何理解它的概念,因此本节课采用先让同学自己试着下定义,然后与教材中的完整定义相互比较,发现不同点,进而理解“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这句话的内涵。在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让学生体会“一个解——不止一个解——无数个解”的渐进过程,感受到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并不能求出一对确定的未知数的取值,从而让学生产生有后续学习的愿望。

在讲授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时候,采用“特殊——一般——特殊”的教学流程,以期突破难点。首先抛出问题“这几个解你是如何求的”,此时注意的聚焦点是二元一次方程;其次学生归纳先定一个未知数的取值,代入原方程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此时注意的聚焦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然后教师引导回到二元一次方程,假如x是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方程可以看成是一个关于谁的一元一次方程,此时注意的聚焦点

是原来的二元一次方程;最后代入求值,此时注意的聚焦点是等号右边的那个算式,体会“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求值过程中的简洁性,强化这种代数形式。另外,在引导学生推导“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过程中,渗透数学的主元思想和转化思想。

初中数学教案板书设计 篇七

初中数学教案板书设计

【篇1: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篇2: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microsoft word】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教学设计与反思

芒市五岔路中学 鲁红庆

教材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知识内容主要是以

前一单元中的求根公式为基础的。教材通过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x1、x2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以数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方程模型。然后通过4个例题介绍了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简化一些计算的知识。

学情分析:1.学生已学习用求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学生对事物的认

识多是直观、形象的,他们所注意的多是事物外部的、直接的、具体形象的特征。

3.在教学初始,出示一些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东

西,结合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使他们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基础上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一

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式,能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由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出另一个根与未知数,会求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倒数和与平方数,两根之差。

2、能力目标:通过韦达定理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态度。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成功感,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从具体方程的根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并用语言表述,以及由一个已知方程求作新方程,使新方程的根与已知的方程的根有某种关系,比较抽象,学生真正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如果ax+bx+c=0(a≠0)的两根是x1,x2,那么x1+x2=,x1x2=。

④当a≠0,b-4ac≥0时,x1+x2=,x1x2=。2 22 2

⑤当a≠0,c=0时,方程必有一根为0。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本节课充分让学生分析、观察、提高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及推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反思:

1.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推导是在求根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它深化了两根的和与积同系数之间的关系,是我们今后继续研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主要工具,必须熟记,为进一步使用打下基础。

2.以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探索与推导,向学生展示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提倡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精神,借此锻炼学生分析、观察、归纳的能力及推理论证的能力

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在中考中多以填空,选择,解答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频率较高,也常与几何、二次函数等问题结合考查,是考试的热点,它是方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使学生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开阔解题思路,优化解题方法,增强择优能力。力求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应注意引导。

【篇3: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一)】

《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这为本节的学习起了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起始部分,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概念;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和解的不唯一性;

3.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二)数学思考:

体会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必要性,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和主元思想。(三)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利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获得求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思路方法。(四)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发现意识和能力,使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里“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理解;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阅读教学法。

学法:阅读、比较、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从学生熟悉的姚明受伤事件引入。

师:火箭队最近取得了20连胜,姚明参加了前面的12场比赛,是球队的顶梁柱。

(1)连胜的第12场,火箭对公牛,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12分,其中罚球得了2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本场比赛姚明没投中三分球)师:能用方程解决吗?列出来的方程是什么方程?

(2)连胜的第1场,火箭对勇士,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36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罚进了几个球吗?(罚进1球得1分,本场比赛姚明没投中三分球)师:这个问题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吗?,你能列出方程吗?

设姚明投进了x个两分球,罚进了y个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3)在雄鹿队与火箭队的比赛中易建联全场总共得了19分,其中罚球得了3分。你知道他分别投进几个两分球、几个三分球吗?

设易建联投进了x个两分球,y个三分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师:对于所列出来的三个方程,后面两个你觉的是一元一次方程吗?那这两个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吗?你能给它们命一个名称吗?

从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从而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第二、三问题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当实际问题不能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列出二元一次方程,渗透方程模型的通用性。另外,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创设轻松的问题情境,点燃学习新知识的“导火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我要学”的主人翁姿态投入学习,而且“会学”“乐学”。)2.探索交流,汲取新知

概念思辨,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的特征

师:那到底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翻开书本,请同学们把这个概念划起来,想一想,你觉得和我们自己归纳出来的概念有什么区别吗?(同学们思考后回答)

师:根据概念,你觉得二元一次方程应具备哪几个特征?

活动:你自己构造一个二元一次方程。

快速判断: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

①x2+y=0②y=2x+

4③2x+1=2-x ④ab+b=4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设计的重点,为加深学生对“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内涵的理解,我采取的是阅读书本中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项的次数”的思考,进而完善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通过学生自己举例子的活动去把“项的次数”形象化。)

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

师:前面列的两个方程2x+y=36,2x+3y=16真的是二元一次方程吗?通过方程2x+3y=16,你知道易建联可能投中几个两分球,几个三分球吗?

师:你是怎么考虑的?(让学生说说他是如何得到x和y的值的,怎么证明自己的这对未知数的取值是对的)利用一个学生合理的解释,引导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让学生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及其记法。(学生看书本上的记法)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取值,猜x和y的值,从而更深刻的体会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本质: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取值。引导学生看书本,目的是让学生在记法上体会“一对未知数的取值”的真正含义。)

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对于2x+3y=16,你觉得这个方程还有其它的解吗?你能试着写几个吗? 师:这些解你们是如何算出来的?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目的有三个:首先,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检验一对未知数的取值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其次是让学生体会到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最后让学生感受如何得到一个正确的解:只要取定一个未知数的取值,就可以代入方程算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这也就是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如何去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例:已知方程3x+2y=10,(1)当x=2时,求所对应的y的值;

(2)取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数作为x的值,求所对应的y的值;(3)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

(4)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

(5)当x=-2,0时,所对应的y的值是多少?

(6)写出方程3x+2y=10的三个解.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形成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一般方法,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再从他们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复步骤中提炼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把它与原方程比较,把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哪一个方程计算会更简单,形成“正迁移”,引导学生体会“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过程,实质是解一个关于y的一元一次方程,渗透数学的主元思想。以此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大显身手:

课内练习第2题

梳理知识,课堂升华

本节课你有收获吗?能和大家说说你的感想吗? 3.作业布置

必做题:书本作业题 1、2、3、4。

选做题:书本作业题 5、6。

设计说明

本节授课内容属于概念课教学。数学学科的内容有其固有的组成规律和逻辑结构,它总是由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概念作为核心和逻辑起点,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所以数学概念是数学课程的核心。只有真正理解数学概念,才能理解数学。二元一次方程作为初中阶段接触的第二类方程,形成概念并不难,关键如何理解它的概念,因此本节课采用先让同学自己试着下定义,然后与教材中的完整定义相互比较,发现不同点,进而理解“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这句话的内涵。在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让学生体会“一个解——不止一个解——无数个解”的渐进过程,感受到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并不能求出一对确定的未知数的取值,从而让学生产生有后续学习的愿望。

在讲授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时候,采用“特殊——一般——特殊”的教学流程,以期突破难点。首先抛出问题“这几个解你是如何求的”,此时注意的聚焦点是二元一次方程;其次学生归纳先定一个未知数的取值,代入原方程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此时注意的聚焦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然后教师引导回到二元一次方程,假如x是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方程可以看成是一个关于谁的一元一次方程,此时注意的聚焦点是原来的二元一次方程;最后代入求值,此时注意的聚焦点是等号右边的那个算式,体会“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求值过程中的简洁性,强化这种代数形式。另外,在引导学生推导“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过程中,渗透数学的主元思想和转化思想。

初中语文教案板书设计 篇八

初中语文教案板书设计

【篇1:人教版初中语文优秀教案锦集】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8年级《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3、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4、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2、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1.把握作品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法。2、正确认识和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课前准备:收集课文相关材料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情景设计法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2、掌握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

3、流畅的朗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一、导入: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你会去幻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顺利欢畅的一刹,你会去遐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1、关于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2、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3、关于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

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三、预习

四,读课文,疏通文意

1、第一段翻译,重点字词的归纳。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注意太原是年号,该句交代了时间,主人公,以及他的职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缘:沿着。之: 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数量很繁多。注意:百步其实是一个大致的数量词,表示估计而已。)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而美丽,花儿纷纷都落下来。古今异义:鲜美:鲜艳美丽。今:味道好。杂:别的;缤纷:繁多的样子。)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甚:很; 异:感到奇怪;之:语气助词;复:继续;前:向前;欲:想要;穷:形容词-动词 走完;其:指示代词,这,那)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尽:到头)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仿佛:隐隐约约。)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属: 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其:这,那。悉:都)

2、字词翻译:

缘:沿着。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复:继续。欲:想要。

尽:到头。仿佛:隐隐约约。

才:仅仅。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忽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属: 类。

阡陌:田间的小路。黄发:指老人。3、古今词义。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芳草鲜美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魏晋 今义;不管(连词)关联词语)如此(古义:像这样 说如此 今义:这样)

缘(古义:沿 缘溪行 今义:缘故,缘分)

延(古义: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延长.延伸)

津(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口液)

遂与外人间隔:间隔:隔绝,不通音信;现代:隔开。

皆叹惋:叹惋:惊叹,惋=惊;现代:惊叹惋惜。

寻病终:寻:顷刻,不久;现代:找。4、词类活用:

才通人 通:使动用法 使人通过

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动词 走完 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对。感到奇怪

复前行 前:名词-状语 向前

一词多义:

之: 忘路之远近:的渔人甚异之:语气助词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指示代词,这。舍:①舍弃 “便舍船 ”②房舍 “屋舍俨然”

寻: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不久 “寻病终”

志:①做标记 “处处志之”②标记“寻向所志”

向:①以前 “寻向所志”②对着 “眈眈相向”

为:①w?i作为,动词。“以捕鱼为业”②wai对,向。介词。“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

乃:①于是,就 “见渔人,乃大惊”②竟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复:①又 “复前行”②再 “不复出焉”

遂:①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②遂迷(最终,终于);

武陵人捕鱼为业:即以捕鱼为业,靠捕鱼作为职业。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为:作为。

缘溪行:沿着小溪往前行。缘:沿着,顺着。

忘路之远近:忘记了路程的远近。远近:偏义复词,文中仅指远。

落英缤纷:地上的落花杂乱繁多。落英:落花,一说刚开的花。缤纷:杂乱繁多 的样子。

渔人甚异之:捕鱼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捕鱼。异之:以之为异。之:指见到的景象。

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又继续向前划去,想走到林子的尽头。复:又,继续。前:向前(方位名词作状语)穷:穷尽。

林尽水源:尽:消失。

便得一山:得:发现,看见。

才通人:仅仅容一个人通过。才:副词,只,仅仅。通:使?通过。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然:??的样子。

土地平旷:旷:空阔,开阔。

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之属:这一类。

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的叫阡,东西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其中往来种作:往来:名词,代往来的人。种作:名词,代种作的人。悉如外人:悉:全,都。外人:桃花源外的世人。

黄发垂髫:黄发:借代老人,旧说长寿的象征。垂髫:借代小孩。

怡然自乐:怡然:快乐的样子。

乃大惊:乃:竟然。

问所从来:所从来:从何处来,所,处所,地方。

具答之:具:同“俱”,完全,详尽。之:指代桃花源中人所问的问题。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咸来问讯:咸:副词,都。问讯:讯=问,打听,询问。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云:说。先世:先辈。乱:战乱。

率妻子邑人:率:带领。妻子:“妻”与“子女”。邑人:同乡人,乡邻。来此绝境:绝境:与世人隔绝的地方。

遂与外人间隔:遂:于是,就。外人:桃花源外的人。间隔:隔绝,不通音信。乃不知有汉:乃:副词,竟。

无论魏、晋:无论:不用说,更不必说。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此人:渔人。为:给。具:同“俱”详细。所闻:所知道的世事。

皆叹惋:皆:都。叹惋:惊叹,惋=惊。

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延:邀请。其:他们的。

停数日,辞去:停:居住。辞:告别。去:离开。

此中人语云:语:告诉。

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为:对。道:说。也:语气词。

既出:既:副词,已经,以后。

得其船:得:找到。其:自己的便扶向路:便:就。扶:沿,顺着。向:原来的,先前的。

处处志之:志:做标志。

及郡下,诣太守:及:到。诣:拜见。

说如此:如此:自己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遣:派

寻向所志:寻:寻找。向:原来。所志:所做的标志。遂迷不复得路:遂:结果。

闻之,欣然规往:闻:听。之:渔人去过桃花源一事。欣然:高兴的样子。规往:计划前去。

未果,寻病终:果:动词,实现,成为事实。寻:顷刻,不久。

后遂无问津者:遂:就。问津:问路,寻访。者:??的人。三、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做到熟读成诵。

2、收集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以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成语。2.概括每个自然段段意,体会全文的思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清文章结构,把握语言的具体内涵;

2、能力目标:感悟作者透过文字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和理想; 3、情感目标:领会文章的美学特点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语言内涵的把握和领会文字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理想;

教学难点:文章写做特点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初步了解了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今天我们再来具体地了解作者透过这些文字想要表达什么内容。指名说出课后收集的文中古今异义的词以及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成语明确:

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新鲜

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不管(连词)

说如此 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

成语:世外桃源落英缤纷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 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

二、回顾内容,梳理结构:

1、请大家再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以什么为线索?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2、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①):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②):渔人进入桃花源及其所见所闻;

第三部分(③):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 三、结合内容,把握内涵:(接下去我们就按照文章的层次去一同揭开桃花源的真面目)

1、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篇2: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活动设计】

【篇3:优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优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风 筝》

涞水四中孙建英

一、教学内容分析:

《风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纯美的感情,鲁

迅的《风筝》就是在温馨与和美中,在矛盾与冲突中展现浓浓的兄弟之情。它讲述的是“我”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细读作品,作者的立意既有鲁迅的兄弟之情,也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

鲁迅的自省精神,更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所以本文的重点难点定为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二、学生学情分析:

《风筝》面对的是一群成长在无忧无虑的20世纪九十年代的少男少女,在他们

认为亲情就是温柔的话语,是细心的呵护,是鼓励与支持,是牵挂与思念;再说,这

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所以受经历与知识

积累水平所限,对这篇通过矛盾与冲突展现亲情的文章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

度。另外,还考虑到刚进初中的学生对难学课文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产生学习疲劳,且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兼顾全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三、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强调和协调知

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因而我从三方面

拟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按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积累“虐杀、苦心孤诣”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式地探讨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亲情的含义,感受文中浓浓的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

操与美德;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理解作品的批判性。2.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重点放在对“精神虐杀”一幕的理解以及多角度体验文章主旨上;将有创

意地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悲哀”之情作为教学的难点。3.课时安排及目标内容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思想的深邃,选材的精巧,结构的别致,加上语言

运用的高超艺术功力,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我在教学上安排两节课的时间,第一

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文中重点词语,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提出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疑难问题和理解主旨。

课前准备:

学生: 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并制成问题卡片。

②从网上或图书馆查阅鲁迅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作品及风格,制成卡片,准备 交流。

③预习课后练习一、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教师:

①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包括风筝的图片、歌曲。

②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及疑难问题,以便引导学生多角

度理解课文。

③问题情境的设计尽可能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四、选择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及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料。

五、选择教学策略:

1、整体设计思想:依总-分-总的思路安排教学步骤。先整体感知课文,再探

究一个个局部性的疑难问题,最后进一步理解全文主旨。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力,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

解,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与作品对话、与学生对

话、与教师对话、与作者对话,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

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变一言堂为众言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等等。

2、教学方法的确定:针对本篇课文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和组

合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激情引趣,朗读法感知文本,圈画法品味重要词句,创设问

题情境法来启迪思考;“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讨论表演”等多种训练手段渗透在课

堂教学中。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或方法:

首先,从质疑开始。这篇课文难点较多,正是探究性学习的理想教材。要让学生

预习时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先把问题统统提出来,再整理一下,有步骤地探究。

其次,引导学生联系语境探究疑难。有些句子之所以难懂,是因为跟常情不合,但是联系语境便能解读。

最后,设置一个典型环节——合作表演。这篇课文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主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除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还创设了一个与作品中与人物对话的活动。4、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

(1)新课的导入:如歌曲导入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2)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注意目的性、把握难易性、力求新颖性、强调开放性、体现层次性,采用整体分解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局部作品的思想情感,再在此基础上归纳主旨。

(3)典型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进入文本,充分解读,或完成角色互换,直白内

心。如合作表演时,要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走入

情境,体验情感,采取学生与作者对话的表演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交流、表达,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品。

(1)播放歌曲:由歌曲《三月三》引入:“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 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电脑课件展示,有声有形,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2)互谈感受:前后左右自由互谈儿时放风筝或玩其它游戏的情景和感受。

(3)引入正课:风筝或其它游戏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如果有人剥夺

你游戏的权利,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今天我们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

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误解与冲突。那么,就先让我们走近文坛巨

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吧。(投影课题并出示目标:见

课件)

(4)了解鲁迅及作品:课件展示鲁迅生平、作品;学生自由朗读,并对照卡片

做笔记。

(二)整体感知,朗读思考。

(1)检查预习,订正字词。(见课件)

(2)听读课文并感知(课件展示,课文配乐配图朗读。)

课件显示问题组: a.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b.听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可从“我”的角度,也可从小兄弟的角度谈。)学生讨论回答,学生间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感受再启发提问。)

[教师小结]:通过阅读,我们感悟到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

童的意义;“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

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我们要抓住“我”情感经历这条主线,为感悟课文思

想内容做准备。(因是初步感知,教师要及时引导,尊重学生独特理解。)

(三)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1)师生共读。(提问暗示:作者是如何根据“我”的情感经历安排文章结构的?)(2)讨论明确:看风筝——忆风筝——议风筝。(板书)

(四)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1)学生与作品对话:在预习提问的前提下,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

出来,以四人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问题卡片,选共性和有代表

性问题质疑,准备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投影仪展示学生的问题

卡片。)(2)学生与学生对话: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

拨、补充。下节课每组选派一名中心发言人陈述本组讨论结果,不同意见或尚未解决的难题可在老师的启发下全班讨论。(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答案不必强求一致,学生可

保留自己的观点,尊重其独特理解与感受。)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网上搜索并阅读《风筝》赏析作品。

(2)准备课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品味语句。教师朗读指导(声音、语调、速度、感情),朗读时,可分读、齐读或重点读。对

课文主体内容再次整体感知,同时布置思考问题准备交流探究。师生与作品对话:

(1)师范读1、2自然段,生思考 [问题情境一]:

1、“我” 见到风筝为什么会产生“惊异和悲哀”的心情?(联系下文)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

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多

角度探究)

[讨论明确1]:故乡放风筝的季节是早春二月,而在北京,冬季尚未过去,就放风 筝,所以“我”感到惊异;同时,我见到风筝,不由想起自己少年时虐杀小兄弟精神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所以心头又不禁感到悲哀。

[讨论明确2]: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

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

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2)指名朗读课文(3—4段),四人小组讨论下列[问题情境二]: 1、“我”和小兄弟对待放风筝有什么不同的态度? [板书] “我”:嫌恶 小兄弟:

喜欢 2、从哪些神态、语言、行动可以看出小兄弟确实很喜欢放风筝?(在课文中分别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并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 ——天真、活泼、聪明。

3、我为什么会认为爱放风筝就没出息呢,这种观点是与生俱来的吗?(学生各

抒己见)[讨论明确3]:从刚才同学们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对

兄弟十分爱护并且严格要求的兄长,同时也是一个受旧思想、旧观念影响和毒害的人。

(3)自由朗读第5—11段。思考[问题情境三]:

1、“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这件事做错了吗?我在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做错了? 答案在第几段?(划出并自读之。)

2、“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

具是儿童的天使。”作者为什么说“不幸”?(自主探究,各抒己见。)[教师小结]:联系“惩罚”一词,就比较清楚了,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

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3、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如何理解“精神的 虐杀”?

(明确后在书上划出,这是本文重点,可让学生自由感悟。)

[教师小结]: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不准儿童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的天性。一个纯洁无邪的孩子,他的正常天性,他的合理的愿望,只是因为有悖于大人们的“信条”,就不

能发展,就得不到实现,甚至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使人痛切地感受到其中包含着某种

具有悲剧意味的东西。被糟践的虽然只是一只风筝,可是同时受到伤害的却是一颗本

来应该受到爱抚的稚嫩的心。作者称之为“精神的虐杀”,是非常深刻的。

4、作者为什么总想补过?兄弟已全然忘却,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

重”呢?

(提示学生结合语境思考与讨论。)

[教师小结]:作者的为人严肃认真,富有自省精神。因为始终没能得到弟弟的宽

恕,设想的补过的方法均行不通,作者感到很沉重。更因为自己对弟弟“精神虐杀”

式的管束,而弟弟却毫无抗争,逆来顺受,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作者感叹被虐

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在他看来,这正是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意虐杀的原因,所以

令人悲哀沉重。

(4)[问题情境四]:末段的语句如何理解?(集体朗读)

(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可以适当提示背景资料。)

[讨论明确]:“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

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出乎意料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

而不得。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

能摆脱悲哀。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

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

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

(二)体验反思,合作表演。

学生与作者对话:

(1)假如你处在作者这个位置,你会如何做?找同桌同学表演,分别扮演“我”

和小兄弟。

(2)想象虚拟空间,穿越历史,通过与文中人物对话,加深主题的理解。

(三)深入理解,感悟主旨。

师生与作者对话:

(1)讨论:请四人小组讨论,从你对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尝试归

纳出本文的主旨。(提示:在整体感知与局部探究的基础上,对主题进行多角度、有

创意的理解。)

(2)让学生自主品析、研讨主旨,自己去发现并分析鉴赏,老师当好穿插引导的中

介,并站

在学生的角度参与活动。对他们的见解,合理的予以肯定,精彩有创意的予以表

扬。

(3)主题讨论提示:

1、可以从手足情(兄弟之情)的角度来谈;

2、可以从鲁迅先生表现于文章中的精神方面来谈; 3、可以从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意义这一角度来谈; 4、可以从“我”对放风筝前后看法不同的原因来谈。

(4)主题探究提示:

1、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的补过,表现出“我”对小兄弟浓

烈的兄长之爱,歌颂了兄弟情深。

2、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的补过,表现了鲁迅先生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3、通过回忆幼时粗暴地禁止小兄弟放风筝,到了中年时补过已晚的事实,说明

我们应注重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作用,并批判了落后的儿童教育思想。

4、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补过兄弟二人不同的表现,说明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不干出违情背理、愚昧落后的行

为,而对自己的正当的权利也应该去捍卫。

(四)课堂总结,提出希望。

教师与学生对话:

(1)文章中心的两个要点:

忏悔:我对弟弟的“精神的虐杀”——自我谴责。说明“我”对弟弟的自省。(板

书)

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却。也说明 弟弟和“我”的亲情。(板

书)

(2)教师总结:《风筝》不仅是表现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

想力量。深刻的主题,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通过学习课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复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让自己的感情更真

挚、美好,思想更丰富、深刻。

(五)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最新范文

初中化学教案【精选4篇】02-25

初中英语句型(人教版中考复习英语教案02-24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最新3篇】02-21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精选9篇)02-19

初中数学有理数教案优秀5篇02-14

初中德育活动教案安全最新10篇02-14

初中语文《藤野先生》教案(优秀8篇)02-13

初中生物教案(优秀6篇)02-13

初中思想品德教案【优秀7篇】02-12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优秀3篇】02-10

69 9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