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最新9篇】

2023-10-06 09:04:13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书包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整理了《最后一课》教案【最新9篇】,希望能够对朋友们的写作有一些启发。

《最后一课》的教案 篇一

课前预习:

1. 了解作者及本文背景资料(普法战争)

2. 自主阅读,整理生字生词。

相关课程标准: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发展。

2、理解课文中小弗朗茨的心理描写

3、分析哈墨尔先生形象。

4、环境描写的作用

评价任务:

1. 复述课文故事

2. 对人物形象有自己的初步认识

3. 对小说的文体知识有初步了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人生中的第一次与最后一次”为话题,让学生谈一下自己的人生感悟,教师简单点评,归纳引导:我们的人生有许多的最后一次,在19世纪的法国,有一名小学生,他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了解一下。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学生根据预习介绍作者及背景,教师简单补充:都德,法国十九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毕生从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1870年,普鲁士人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法国政府当时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三.简要地讲述全文大意,弄清全文脉络,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老师归纳。

明确:本文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的痛苦,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6),写小弗朗茨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第二部分(7-23),写哈墨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和小弗朗茨对平时不用功的悔过。

第三部分(24-文末),写“最后一课”结束时,哈墨尔先生的异常表现,突出了他的爱国精神。

四:整体感知

1. 文章主要写了那些人?主要任务是谁?

学生回答:哈墨尔老师、小弗朗茨和以霍瑟为代表的镇上的人。哈墨尔是主要人物,小弗朗茨是线索人物。

五.师生共同研讨学习

1.复习小说三要素、人物描写方法等知识。

学生回答,教师强调

2. 再读课文,分析小弗朗茨的`人物形象。

学生自读课文,从文中标画出人物描写的具体语句,按照以下句式分析:……一句是……描写,体现了XX……的特点。

提示:先分析小弗朗茨人物形象,要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来分析,以体现人物性格的变化。

明确:具体语句省略。主要是心理描写。人物形象: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

3、分析哈墨尔先生人物形象。

(1)讨论:作者描写哈墨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神态描写:“哈墨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哈墨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语言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

(2)讨论:在《最后一课》中,哈墨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朗茨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哈墨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4.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1)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明确:“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是本文中小弗朗茨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明确: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3)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明确: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朗茨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5)教室和哈墨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六:课堂小结,达标测试

1、 找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紧扣学习目标)

2、 达标测试

七、利用多媒体出示达标测试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阅读下列各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1、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棗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段话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哈墨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这一段有几处细节描写。请分析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⑴ 写挂在铁杆上的字帖,烘托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飞进来的金甲虫没有影响孩子们专心画“杠子”,这反映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小弗朗茨对鸽子叫声所引起的联想,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哈墨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 小弗朗茨为什么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怎样理解哈墨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最后一课》是一篇传统篇目,一篇有着深刻教育意义的小说。在教学设计中,我紧紧扣住小说的文体特点,抓住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把这作为本课的教学依据和重点,让学生从人物描写入手,抓住人物形象作为全文学习的主任务,理清情节,理解环境描写作用,效果较理想。

最后一课教案 篇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文学常识,创作背景。

2、整体把握小说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爱国主题。

〖教学设计

一、普法战争介绍和作者介绍

二、让学生认真细致默读课文一遍

不受任何限制没有压力的自由阅读,能产生鲜活丰富的感受。

三、漫谈阅读感受

自由阅读的基础上自由发言结合个人的经验阅历阐发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四、整理归纳

1、就小说的阅读方法给予一些指导,情节,人物,环境是小说的情节的三要素。

2、分析小说从情节入手,于是梳理情节的三部分。

3、人物分析可采用课前课后比较的方法。如小弗郎士先前由稚气贪玩不爱学习,但最后一课使他产生深深的自责和懊悔,产生亡国的痛苦,敬爱老师,憎恨侵略者,爱国情感得以升华。

4、小说中小弗郎士和韩麦尔,他们谁是小说主人公?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余味无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语言、服饰、表情、行动、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事情的写法。

2、质疑探究,品味小说重要词句。

3、比较阅读延伸提高。

〖教学设计

一、在第一课时初读基础上来深入品读,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1、重点品读有关韩麦尔先生的语段,为什么今天穿上了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领结,戴着绣边的小黑丝帽?

2、划出关于韩麦尔先生深情的语言,悲愤的心情、神态、无畏的动作描写的句子并细品味。

3、结合练习三,通过改变视角的`方式丰富对这一人物的理解。

4、讨论谁是主人公的问题,照应第一课时。

二、探究品味小说语言和细节描写

1、如何理解第四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写出了动荡时代战乱频仍变故迭起,人心惶惶,预示了将要发生一件大事。

2、“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比喻什么?有什么深刻含义?

3、韩麦尔为什么发给学生写着“法兰西”“阿尔萨斯”的新字帖?

4、作品中两次出现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鸽子咕咕叫等细节都有庄严的意义,要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去品析。

三、延伸与提高

1、同样是表现爱国情感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在内容上的表现有什么不同?都德《最后一课》以热爱祖国语言来表现爱国情感,郑振铎的《最后一课》通过随时准备反抗敌人的侵略来表现爱国情感的。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再比较发现两文的不同点。如,人称不同,一个从孩子视角观察描写;一个从大学教师的视角描写。

《最后一课》题目相同但“课”的时间长短不一,概念不同。一个是语法课、习字课、历史课、拼读课四节课的集合,从早晨到中午“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共半天时间。

而郑振铎的“课”一堂课不到,因为“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立即停课”。

四、总结全文并表情朗读

五、作业

1、练习二,三。

2、小练笔:谈谈你对祖国语言的新认识。

最后一课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小说的要素,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

(二)理解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在小说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三)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中出现多种描写方式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四、教学设想

(一)教学方法:指导阅读

(二)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三)课型、课时:教读两课时

(四)教具:投影仪

(五)布置预习:指导阅读

①熟读课文,语句要连贯、自然;

②朗读时,头脑中要有鲜明的人物形象;

③朗读句子时,要注意词语重读和句子停顿。

活动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介绍历史背景(本篇小说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为激起学生的共鸣,可由中国历史上清末时期外国列强侵华战争,并鉴定不平等条约导入。)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示学生头脑中出现形象,要求学生记住故事情节;

2、请一位同学上台以小弗朗士的身份复述故事情节(要求把人物内心独白也表现出来,可加入适当想象),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当中看他是否有遗漏的地方,然后加以补充或更正(特别是补充人物内心独白部分)。

三、研读课文内容:

(一)就课文内容而言,结合同学的复述,你认为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从课文中找到依托)

1、明确:

韩麦尔先生:平时穿着随便,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但在这最后一堂课他穿戴庄重。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有较高的教学水平。

小弗朗士:不是个很用功的孩子,平时贪玩幼稚,不大懂事,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可是最后的法语课他却上得特别认真、专心,而且对老师的教导领悟得很好,说明他很聪明,在幼小的心灵中也有难得的爱国情感。

2、即兴表演:一人扮演小弗朗士,一人扮演韩麦尔先生,一人扮演郝叟老头儿。每个角色分别做一种最富代表性的动作,说几句最能表达内心感情的话,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二)师生互动,理出故事情节。

小说有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本文中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的人物形象正是在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当中完善起来的。

1、故事的开端:上学路上

这一层要表现小弗朗士的贪玩、幼稚及对先生的惧怕。也要表现出他内心的矛盾。

2、故事的发展:上课之前

小弗朗士一到先生的小院子里就感到了异样。

①教室格外安静。他走进教室时心非常慌,怕受到责备和惩罚。

②韩麦尔先生说话很温和,让他快坐好。心稍微平静了,注意观察什么地方不同往常。

③韩麦尔先生的穿戴是那么庄重。教室里有一种不正常的严肃的气氛,使小弗朗士有些吃惊了。

3、故事进一步发展:上课之中

写动人的最后一堂课,以及小弗朗士的悔恨和镇上的`人对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纪念。

4、故事的高潮、结局:宣布下课

对这部分的讲解应以朗读为重。

四、课堂练习:

当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之后,韩麦尔先生异常激动。“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韩麦尔先生这种欲言又止的激动状态,包含了他的多少爱与恨!那么他到底还想要表达什么?

请你为韩麦尔先生补上这因悲愤而难以表述的潜台词。

第二课时

一、课堂讨论:

1、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觉得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可以是一段话,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动作,一个表情……)

(提倡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见解)

2、下面几句话是从课文中摘出来的,语意蕴含深刻,感情表达丰富。说说有什么表达作用。

①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明确:“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这句话的含义是:掌握祖国的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②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上似的。

明确:这几句通过小弗朗士的眼睛,描绘了韩麦尔先生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在告别家园时那种依依不舍的心境的理解和同情,使人感到小弗朗士已经由贪玩、不懂事变得成熟懂事了。

③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换的戒尺,可怜的人!

明确:“可怜的人!”这句感叹不是一般的同情老师,理解老师,可怜老师,而是一种爱国主义思想火花的迸发。

3、课文结尾极为精彩,仔细揣摩这些描写的精妙之处。

①写粉笔字本不是吃力的事情,韩麦尔为什么“使出全身的力量”?

明确:这一动作里倾注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感情。

②为什么韩麦尔竟至于:“呆在那儿,头*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用这样的动作结尾,好在哪儿?

明确:这是因为韩麦尔先生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用这样的动作描写作结尾,表达的感情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此时无声胜有声,留给了读者反复回味的余地。

二、课文的结尾很有特色,但给人的感觉似乎没有结束,请你发挥想像,以“下课以后”为题,续写课文。

要求:1、时间不应拉得过大,写到放学路上或至家即可;

2、通过人物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

3、字数在300字左右。

(写完后自由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两三篇优秀习作交流,讨论心得)

三、课堂延伸: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你对我们的祖国,祖国的汉字有了什么新的体会?(交流、讨论、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四、课堂小结:

文学作品中描写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很多,而小说家都德却别出心裁将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

五、作业:

请同学们以“战争与和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

最后一课

都德

人物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

课前幼稚、贪玩

吃惊

诧异爱祖国

情节上课悔悟难过庄重、和蔼、严肃恨敌人

懊悔

脸色:惨白

下课懂事语言:哽咽

行为:书写(法兰西万岁)

环境:普鲁士兵出操普鲁士兵收操

《最后一课》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了解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以及采用第一人称所起的作用;领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同“教学目标”的后一项,主要通过对课文本身的学习来体会,井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

教学难点:

同“教学目标”的前一项。

课型:

练读课。通过复述、评议、旗图表、讨论、品读等提高语言与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师表情朗读全文,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想象出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二)分别请学生到台前复述。

1、教师用投影幻灯映出小弗朗士上学路上的幻灯图片,请学生概括出小说的环境。(提示: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方面来考虑)

2、教师映出韩麦尔先生上课的幻灯图片。请一学生以第一人称复述“最后一课”,重点表现它与平时气氛的不一样;然后请一同学以第一人称复述韩麦尔先生上课的内容以及,“我”的心理活动。教师主持全班同学对两项复述的修正与评议活动。

(三)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部分。

(四)指导学生用色笔画出重点词。宛转、诧异、懊悔、祈祷、气氛。

第二课时

(一)在默看课文有关部分的同时,讨论人物思想性格。

分析“上学路上”这部分。

讨论:从社会环境看,阿尔萨斯同以前比有什么异样之处?从上学路上看,小弗朗士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精读“上课经过”(即“最后一课”)部分,研讨如下的问题:

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的含义?

怎样理解“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这个比喻的深刻含义?国旗是祖国的象征文字也是民族的标志。此外,字帖挂在铁杆上,上面写的是“法兰西”“阿尔萨斯”,从书写的内穿和摆挂的形式看,也很像一面面小国旗。这正是韩麦尔先生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精心设计的。)

小弗朗士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他这样想的本意是什么?说明他的思想感情有了怎样的变化?(提示:一个“也”字,清楚地表叹了小弗朗士对取消法语改学德语是非常反感的。这一方面表达了他对学习祖国语言的留恋之情;另一方面表达了他对普鲁士的文化侵略的极端仇恨之情。总之,他的爱国情感在韩麦尔先全的感染下得到了升华。)

(三)品读“宣布散学”这部分。

1、品读基础上讨伦:钟声、号声对韩麦尔先生产生了怎样的震撼?

2、纵观全文,韩麦尔先生是个怎佯的人?

(四)按小说的要素。请同学总结全文。

情节 上学路上 上课之前 上课经过 宣布散学

人物 小弗朗士(心理) 贪玩 幼稚 诧异

难过 懊悔 忘不了

韩麦尔先生 穿上礼服 度和? 耐心

语言、表情、动作) 哽咽

郝叟老头 坐在教室后面听课,激动。

(表情)

环境 自然环境 天气 画眉 草地

社会环境 布告牌 普鲁士兵出操收操

(五)朗读指导(主要指导要领):

1、 以小弗朗士的眼光、心情和口吻朗读;

2、 边读边想象一幅幅连续的画面;

3、把握小弗朗士感情变化的层次。

最后一课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小说的要素,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

(二)理解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在小说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三)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七 最后一课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二、教学重点:

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中出现多种描写方式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四、教学设想

(一)教学方法:指导阅读

(二)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三)课型、课时:教读两课时

(四)教具:投影仪

(五)布置预习:指导阅读

①熟读课文,语句要连贯、自然;

②朗读时,头脑中要有鲜明的人物形象;

③朗读句子时,要注意词语重读和句子停顿。

活动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介绍历史背景(本篇小说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为激起学生的共鸣,可由中国历史上清末时期外国列强侵华战争,并鉴定不平等条约导入。)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示学生头脑中出现形象,要求学生记住故事情节;

2、请一位同学上台以小弗朗士的身份复述故事情节(要求把人物内心独白也表现出来,可加入适当想象),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看他是否有遗漏的地方,然后加以补充或更正(特别是补充人物内心独白部分)。

三、研读课文内容:

(一)就课文内容而言,结合同学的复述,你认为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从课文中找到依托)

1、明确:

韩麦尔先生:平时穿着随便,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但在这最后一堂课他穿戴庄重。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有较高的教学水平。

小弗朗士:不是个很用功的孩子,平时贪玩幼稚,不大懂事,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可是最后的法语课他却上得特别认真、专心,而且对老师的教导领悟得很好,说明他很聪明,在幼小的心灵中也有难得的爱国情感,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七 最后一课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2、即兴表演:一人扮演小弗朗士,一人扮演韩麦尔先生,一人扮演郝叟老头儿。每个角色分别做一种最富代表性的动作,说几句最能表达内心感情的话,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二)师生互动,理出故事情节。

小说有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本文中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的人物形象正是在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完善起来的。

1、故事的开端:上学路上

这一层要表现小弗朗士的贪玩、幼稚及对先生的惧怕。也要表现出他内心的矛盾。

2、故事的发展:上课之前

小弗朗士一到先生的小院子里就感到了异样。

①教室格外安静。他走进教室时心非常慌,怕受到责备和惩罚。

②韩麦尔先生说话很温和,让他快坐好。心稍微平静了,注意观察什么地方不同往常。

③韩麦尔先生的穿戴是那么庄重。教室里有一种不正常的严肃的气氛,使小弗朗士有些吃惊了。

3、故事进一步发展:上课之中

写动人的最后一堂课,以及小弗朗士的悔恨和镇上的人对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纪念。

4、故事的高潮、结局:宣布下课

对这部分的讲解应以朗读为重。

四、课堂练习:

当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之后,韩麦尔先生异常激动。“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韩麦尔先生这种欲言又止的激动状态,包含了他的多少爱与恨!那么他到底还想要表达什么?

请你为韩麦尔先生补上这因悲愤而难以表述的潜台词。

第二课时

一、课堂讨论:

1、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觉得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可以是一段话,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动作,一个表情……)

(提倡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见解)

2、下面几句话是从课文中摘出来的`,语意蕴含深刻,感情表达丰富。说说有什么表达作用。

①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明确:“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这句话的含义是:掌握祖国的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②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上似的。

明确:这几句通过小弗朗士的眼睛,描绘了韩麦尔先生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在告别家园时那种依依不舍的心境的理解和同情,使人感到小弗朗士已经由贪玩、不懂事变得成熟懂事了。

③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换的戒尺,可怜的人!

明确:“可怜的人!”这句感叹不是一般的同情老师,理解老师,可怜老师,而是一种爱国主义思想火花的迸发。

3、课文结尾极为精彩,仔细揣摩这些描写的精妙之处。

①写粉笔字本不是吃力的事情,韩麦尔为什么“使出全身的力量”?

明确:这一动作里倾注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感情。

②为什么韩麦尔竟至于:“呆在那儿,头*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用这样的动作结尾,好在哪儿?

明确:这是因为韩麦尔先生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用这样的动作描写作结尾,表达的感情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此时无声胜有声,留给了读者反复回味的余地。

二、课文的结尾很有特色,但给人的感觉似乎没有结束,请你发挥想像,以“下课以后”为题,续写课文。

要求:1、时间不应拉得过大,写到放学路上或至家即可;

2、通过人物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

3、字数在300字左右。

(写完后自由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两三篇优秀习作交流,讨论心得)

三、课堂延伸: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你对我们的祖国,祖国的汉字有了什么新的体会?(交流、 讨论、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四、课堂小结:

文学作品中描写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很多,而小说家都德却别出心裁将这一重大 社会历史题材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 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 创 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

五、作业:

请同学们以“战争与和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最后一课教案 篇六

复习目标:

1、 掌握文学常识。

2、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体现思想感情,进而深而体会本文中心。

3、 了解本文结构。

重点: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时间:一课时

过程:

一、 导入 :

《最后一课》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对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是这首交响曲的主旋律,本文对郝叟、镇长、邮递员以及班上学生的描写则起到了配合主旋律的作用。对于人物的语言、表情、行动、心理、服饰的描写以及对布告牌、金龟子、鸽子等的细节刻画,都是爱国主义的音符。这些音符组成一首悲惨的爱国主义乐曲。

二、 自己掌握文学常识,生难字,看预习提示并了解时代背景。

三、 学生自读课文一遍。

四、 熟悉本课结构

1、 第一部分(16)交代背景,为下文作铺垫。描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2、 第二部分(723 )情节的发展,主要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感情。

3、 第三部分(2429)高潮、结局,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结构上的一个特点:前后照应

例: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与后文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另外:①关于分词问题,前后三次,推动了情节发展。②关于戒尺问题,前后三次,突出了人物严厉的形象。③镇公所的布告牌两次,突出故事的社会背景。

五、 理解重点句的含义,借以理解人物形象。

1、 小弗郎士的变化。

① 从贪玩、不爱学习热爱法语

② 从怕老师理解、同情并尊敬老师 找出相应的句子

③ 从幼稚不懂事热爱祖国

2、 韩麦尔老师

① 外貌描写:穿打,戴着这套衣服只有在上最后一课时,穿上节日的盛装,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② 神态:结尾部分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就脸色惨白?小弗郎士为什么感到其形象高大?

③ 语言描写: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其含义: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④ 动作与神态描写: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理解: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写出了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

六、 朗读全文。

板书:

最后一课

1、 小弗朗士(前后对比)略写

爱国主义感情

2、 韩麦尔①外貌②语言③动作神态

最后一课教案 篇七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链接

一。 背景介绍: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二。 作者简介: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

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三。 小说文体简介:

1、 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和环境。

4、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 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自主学习

掌握重点字的字形和读音,同时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整理在下面:

-------( xuān) 闹 ---------(chà) 异 --------(ào)悔

------------- (qídǎo) ----------( gěng) 住 钥匙( ) 气氛( )

合作探究

一、导入

二、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朗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可讨论,可朗读。要求学生根据预习内容回顾全文,思考全文内容,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分析人物形象。韩麦尔先生是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感人形象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并做相应的批注。也可结合课后练习第二小题。

请以“我从---------中读出韩麦尔先生是个--------------------------的人。”这样的句式概括你读后的感悟。

四、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在课文中勾画并点评。

五、品味语言,谈谈你对下面语句的理解。

1、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2、屋顶上的鸽子咕咕的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也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总结主题

《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生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____和对祖国的____,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____,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___________。

最后一课教案 篇八

课程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利用小说的三要素来理清文章内容。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小说三要素来理清文章内容。

难点:感悟小说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一、学前准备(3分钟)

爱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法国作家都德通过《最后一课》这篇小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国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10分钟)

【自主学习】:

一、查字典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踱( ) 督学( ) 郝叟( )( ) xié( )持

懊悔( )( ) 钥匙( )( ) 磨损( )

宛转( ) chéng fá( )( ) qí do ( )( )

二、作者简介:

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并以此在法国文坛上享有“著名小说家”的声誉。《最后一课》写于1873年即普法战争的第二年。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侵占巴黎,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乡村教师韩麦尔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三、 小说简介:

1、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1) 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 、 、 。

(2)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 描写、 描写、 描写、 描写、 描写。人物是小说的中心,反映文章主题。

(3) 环境包括: 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衬托人物性格、感情; 环境,交待时代背景。

(4)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 、结局。

四、能力检验: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小说三要素”的大概位置 ,在书上用不同的符号简单标记一下。

三、讨论交流(20 分钟)

【合作交流、展示】:

整体把握:

1、 你能理清课文的情节吗?课文的情节可分为哪几个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提示:根据地点和时间变化)(此题训练掌握小说情节)

2、 这天的学校跟平时有哪些不同之处呢?这里用了什么手法呢?其作用是?(提示:从上学时的环境、上课前的气氛、老师、学生的表现去发现,并划出来)(此题训练掌握小说的环境、人物两要素)

题目小结:通过两个题目,我们已经清晰的了解了本文的小说三要素……

掌握细节:

3、(1)本文着重写的是哪两个人物?他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其他人物起什么作用?)(此题训练区分人物角色主次及相互关系)

(2) 韩麦尔先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有没有对小弗朗士的成长起到什么作用?小弗朗士在这一课中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此题训练如何抓住重点人物间的关系)

4、通读课文,想一想:(1)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来刻画小弗郎士?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找出文中具体语句加以揣摩)(此题训练人物描写方法)

5、作者从人物描写的哪几个方面刻画韩麦尔先生?在课文中具体找出来。他的哪个表现最令你印象深刻?

四、归纳小结(3分钟)

【方法积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快速有效的利用小说三要素的特点,迅速把握文章内容)

五、拓展巩固(5分钟)

【当堂训练】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喧哗 喧闹 吵闹

①、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________,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得到。

观察 检查 视察

②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________或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严肃 肃静 严厉

③、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___________的气氛。

惊奇 惊异 诧异

④、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__________,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

后悔 懊悔 懊恼

⑤、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___________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

责备 责怪 谴责

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__________自己的地方吗?”

肃静 安安静静 安静 平静 静悄悄

⑦、可是那一天,一切偏_________的。

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___________!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他们跟我们一样___________。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_________的教室。

我的心稍微_______________了一点儿。

六、难点存疑

是否还有疑点,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课后提问:

七、作业布置

发挥想象:

一、 下课后,韩麦尔先生何去何从?写一段话。

二、 如果你也在那堂课上,你觉得你会是谁?说说为什么,并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篇九

在《语文学习》1995年第1期上,张大文的文章《何必换一种读法》不同意邓春江《何不换一种读法》一文的观点,即不同意小说的主人公是一组群像之说。张大文指出:“韩麦尔先生正是一位捍卫祖国领土坚持到最后一天的英勇战士,小说的主人公非他莫属。”我不敢苟同这一观点,也不敢苟同文章中的一个论据:“既然他是一个受教育者,思想起点要比老师低得多,他怎么会是主人公呢?或者说,他怎么能挤到主人公群像中去呢?”看来,以觉悟的高低来衡量是否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张大文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文章中附带论及的谁是《七根火柴》的主人公时,也有类似的一句话:“其实,思想境界无名战士高得多。”我想,思想觉悟的高低恐怕不能作为判断谁是小说的主要人物的参照系数吧?不然的话,阿Q、祥林嫂、别里科夫等人物都要被逐出主人公的行列了。

看来,衡量是否为小说的主人公还得有一个正确的说法,我认为《辞海》上定的标准可以参照:(主人公)是“文艺作品中集中刻画的主要人物,是矛盾冲突的主体”。一个“矛盾冲突的主体”,一个“集中刻画的主要人物”,使标准明晰化了。如果再适当引申一下,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应该围绕着主要人物而展开。用这三条标准衡量一下,我觉得《最后一课》的主人公应该是小弗郎士,而非韩麦尔先生了。

先说“矛盾冲突的主体”。《最后一课》矛盾的焦点应该是征服与反征服的矛盾,即普鲁士人要用强令改变民族语言的方法来永远征服法兰西民族,不但要在领土上占领法国,而且是通过消灭法国文化来永远地征服法兰西民族的心。而法国人民,尤其是法国的孩子,“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就永远不会被征服。但可悲的是,孩子们(以小弗郎士为代表)以前由于不重视学习并未掌握好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大人们(以郝叟老头为代表)以前由于只知道让孩子们去干活挣钱,不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在客观上也造成了今天的局面。时间只有一天了,明天学校就要改教德语了,矛盾就这样尖锐地摆在了人们面前。《最后一课》之所以能摄人心魄,就在于小弗郎士在种种外因(如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心和使出全身力气教完最后一课的勇气,郝叟老头捧着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发出的颤抖的声音,那阵阵紧逼的教堂的钟声和普鲁士士兵操练结束的号声)和内因(法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和不愿受奴役的决心)的作用下,终于完成了由厌学到认真学习、由讨厌法语的分词到热爱自己的民族语言的转变。因此,当韩麦尔先生用尽全身力量写下“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时,这几个字就不仅是写在黑板上,也是写在小弗郎士心中了。连顽童也知道爱国,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已被交到下一代的手中,这样的民族会灭亡吗?矛盾终于解决了,小弗郎士是矛盾冲突中的主体人物,当然是小说的主人公了,这是从总体到局部(主题到人物)的认识。

再说小说中“集中刻画的人物”。粗粗看来,小说用了许多篇幅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语言、表情、动作、服装,似乎他应为主要人物。但你仔细阅读就会发现,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正是要揭示小弗郎士心理活动过程 的,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是作为小弗郎士思想发展和成熟的一种映衬。小弗郎士由于贪玩而逃学,他挨过老师的骂,挨过老师的“大戒尺”,他对老师心中有个“怕”字,他甚至觉得看普鲁士士兵操练更“有趣”。在“最后一课”这特殊的氛围中,他开始醒悟了,他感到“万分难过”。老师并没有因为他的迟到而责罚他,反而进行自责,并且耐心地讲解,“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这时小弗郎士觉得法语“挺容易”学,他“舍不得”跟法语课本分手了,他开始爱国家、恨敌人了。对从屋顶上传来的鸽子的咕咕声,他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当看到韩麦尔先生那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地瞪着一切的眼神时,联想到老师四十年来为祖国忠诚服务,小弗郎士动情了,他心中爱国的火种被点燃了,他觉得老师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从怕老师到爱老师,从贪玩无知到恨敌人,从没有民族意识到心中植下爱国的根,小说正是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人物描写从侧面细致地表现小弗郎士的觉醒过程,表现了悲壮的爱国的主题,所以,小说中真正“集中刻画的人物”还是小弗郎士,这是从部分到整体(人物到主题)的认识。

情节应该围绕着主要人物展开。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围绕着主要人物展开情节时,各部分之间应该有一种内在的十分紧密的联系。小说的情节是有这种因果联系的:小弗郎士贪玩厌学是因,在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权利即将被剥夺时感到痛悔是果;老师全身心地诱导和耐心地教是因,小弗郎士终于爱学习了,开始有了民族的意识是果;一个民族在被异族奴役、同化时所有的人都感到万分痛苦、并且作出最有效的反抗是因,在这样的时刻孩子们终于醒悟、牢记民族的根是果。

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如以韩麦尔先生为主人公来分析一下小说。我认为这种分析难以成立。它有两个问题难以解决:其一,既然中心人物是“矛盾冲突的主体”,其他人物就应该围绕他而展开,如郝叟老头的思想变化难以与主人公发生联系,铁匠华希特游离于情节之外,更成了多余的人物了。其二,韩麦尔先生不处于“矛盾冲突的主体”地位上,因为在亡国灭种惨祸面前,矛盾的解决不在于韩麦尔先生喷发满腔的爱国热忱,而在于在下一代心中植上民族的根,处在矛盾的焦点上和掌握解决矛盾关键的只能是小弗郎士,而非韩麦尔先生。再说对解决这一矛盾韩麦尔先生虽然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力,但他还不是使小弗郎士产生思想转变的全部动因,应该说是韩麦尔老师、郝叟老头和普鲁士人(他们的野蛮奴役政策)三位一体的力量构成小弗郎士思想转变的外因。这是从否定另一种说法的角度对小说主人公的探求。

最新范文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优秀6篇10-06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优秀6篇10-05

九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优秀7篇)10-05

《画山绣水》教案【优秀8篇】10-05

《外国诗两首》难句解析【精选6篇】10-05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精选7篇】10-05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优秀6篇)10-05

《醉翁亭记》【优秀10篇】10-04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优秀8篇)10-04

新目标九年级英语教案最新5篇10-03

72 7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