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3篇】

2023-03-04 07:30:15

这里是书包范文精心整编的记承天寺夜游【优秀3篇】,让您更全面的了解记承天寺夜游的相关知识。

记承天寺夜游 篇一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1.填空:(1).本文选自《东坡志林      》,作者  苏轼。(2)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月下美景   ,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3)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冰清玉洁清澈透明  的美好境界。(4)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解衣欲睡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5)文章“记”的要素是: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   人物:苏轼、张怀民事件:      夜游承天寺   (6)“月色入户”意思是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选择(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3)、本文的构思角度是(b)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4)、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d)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3.翻译下列句子: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方孝儒《指喻》)[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脊骨。③瘳: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a    c)a、惧而谋诸医(谋划)  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c、疾未易为之(变换)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2)、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    b  )a、以: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b、且: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虽: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d、而: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 ”,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郑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看的人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②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最终到了不能够整治。(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 5、片断写作练习:你是否注意观察了月夜的景色,请用200字以上的文字描写一段月景。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诵读:诵读吟唱,品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诵读、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一)导入新课:

古有一人:

他一生担任过30个官职,遭贬17次,坐过130天监牢。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

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的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的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苏轼)

他就是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苏轼。让我们共同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设计意图:开头导语对苏轼的生平作简单的介绍,同时也交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同学们更容易和作者的心灵碰撞。)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古文味道。

1、学生自由放声课文,自己提出需要注意的字音。

2、指名学生读,师生共评价。

3、听范读。

4、学生齐读,力求读出古文的味道来。

(设计意图:文言文的朗读首先是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所以设计了几种形式的朗读,以便同学们解决朗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古文的味道。)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下注释翻译课文,同桌二人合作,古今对译。不懂的可以划出来,小组交流,小组不懂的可以放到全班提问,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本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交流能力,同时让同学们疏通文意,为后文理解作者的心境做铺垫。)

四、精读课文,赏析写景佳句体味情感。

设计问题:

1、这篇课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找出相关句子。

2、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因素?

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试着赏析。

4、从文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精读课文,结合背景资料,赏析写景佳句体味情感。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作者当时复杂的心境。)

五、自编曲调,神思飞扬

听曲唱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配乐吟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章的韵律美,进一步感受作者情怀。)

六、总结

七、送给大家:

明月不老,经典永远不朽,

明月不老,精神永远年轻,

面对生活,风雨坎坷常在,

常读苏轼,

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

唱读经典,

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板书: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的: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简短的文言文游记。文章情思如水,汩汩而流,语句清新,描写月色如诗如画,语言凝练含蓄,饶有余味,言简意赅,比喻精当,情景交融,内涵丰富,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需要学生好好体会其中的美丽之处。

教学设想:

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作一般性的引导。在课堂上要通过朗读的多种方式,理清文章内容,把握重难点。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让学生翻写成优美的散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动的云烟。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成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

二、整体感知文段

1、给学生放范读,根据范读,纠正自己的读音,确定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之间互听,交流。

3、请学生给大家读一遍,师生一起点评,全班齐读课文。

4、质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同学解答,全班共同关注、探讨。

户:门;遂:于是;盖:大概;但:只是;耳:语气词

5、放音乐《二泉映月》,请同学朗读描写月色的文段,其他同学品味月色描写,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三、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

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变了。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

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

皎洁、空灵、清丽、淡雅

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一段话,好不好?不好。改变了原文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味道。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

四、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五、能力扩展:

一切景语皆情语,看图写景抒情。

六、板书设计:

最新范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和译文(优秀03-04

二次根式(优秀4篇)03-04

中国的行政区划最新4篇03-04

机械能最新9篇03-04

看云识天气(优秀3篇)03-04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精选7篇03-04

《新闻两则》自读理解卷优秀10篇03-04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秀4篇03-04

《欧姆定律》期末复习资料优秀7篇03-04

《父母的心》(5篇)03-04

71 36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