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散文 写景抒情散文范文(3篇)

2024-01-12 07:34:19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应该都对散文很熟悉吧?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问题。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分享了写景抒情散文范文(3篇),希望能够对朋友们的写作有一些启发。

写景抒情散文 篇一

“缘景入情阅读法”是一种不错的方法,透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把握作品的情韵美。具体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借助想像,体会意境美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抒情类散文往往运用语言,营造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美。欣赏这类散文的意境时,我们要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以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这样就会品出其中之味,得到艺术享受。

如《荷塘月色》4-6段把月光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描绘地诗情画意。我们在鉴赏的时候,必须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将那些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月光、薄雾、灌木、杨柳、远山、蝉声、蛙声景致展现在脑海中,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触觉,听觉甚至嗅觉,感触文中的世界,借助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去体会作者构思的精妙,感受意境中蕴含的感情,领悟景中之情、物中之意。

二、细细赏读,品味语言

散文的语言优美隽永生动,要通过默读,朗读,结合语境推敲字句、辨析词义,随处留心玩味佳语美句的妙处,这样,就可以在锻炼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获得艺术的享受。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仔细品味。

1.品味散文语言朴实自然美。

散文语言朴实无华、准确逼真、清新绚丽,是自然美的具体表现。如老舍的《想北平》,有这样一些文字: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朴实无华、亲切自然的文字写出了北平的安适、动中有静、自然、亲切的特点。需要我们细细咀嚼自然韵味,获得美的享受。

2.品味散文语言的含蓄美。

好的散文,语言隽永,耐人寻味,让人百读不厌。

如《听听那冷雨》中“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这妙喻准确、新鲜、言简意赅,余秋雨在开篇便在凄风冷雨中产生的单调感延展为对历史与现实的喟叹:生活富足了,可是色彩却单一了,情韵没有了,只剩下一张黑白的默片,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深深的遗憾,一种家国之痛的遗憾。

“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把眼前的冷雨,比喻成最富于感性的女性。女性是美丽、阴柔、多情的,这诱导着作者把春雨当成女人当成母亲。作者在《从母亲到外遇》一文中说过“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去动情感受的。面对的是台湾的春雨,心底涌动的却是中国诗人的中国情结,显然这是一个游子爱国情怀的一种含蓄流露。

类似的很多语言含义丰富深刻,又富有哲理,细细品味,我们才能得到极大的启迪。

3、品味散文语言的音乐美

好的散文诗情画意,语言富有音乐美。还拿余秋雨的《听听那冷雨》来说,叠词叠句让文章有一种音韵美。

“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叠字连绵,写出了雨的动态、声响,使情感细密如织,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有音韵的复沓回环美。

朱自清《荷塘月色》描写荷花的语句:“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对偶、排比整齐的句式,从形、色、光、影角度,写出了荷花的多姿多彩,读来朗朗上口,富有美感。

三、融情于景,领悟情感

写景抒情类的散文,感情真切,很多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或者大自然给人的启迪与哲思,要想理解作品内涵,必须像作者一样拥有一颗热爱自然的心灵,融进作者笔下的世界去感受,去思考,体会作者文字背后的情感。美国绘本大师玛格丽特·怀兹·布朗有一篇如诗的散文《小岛》,我很喜欢。

附上原文:风儿围着小岛,吹呀吹,鸟儿飞呀飞,岸边潮起又潮落。云从小岛的上空飘过,鱼儿绕着小岛,游来游去,雾从海上升起,把小岛藏在薄薄的湿漉漉的影子里。小岛的早晨静悄悄,只有蜘蛛,迎着微风,在网上穿行。白色、蓝色的小花,金眼睛的紫罗兰,佳露梅那腊一样的、小小的淡粉色的花,开得正欢。一棵缀满花朵的梨树,散发出让人鼻子痒痒的花香。那是小岛的春天。

有一天,龙虾们从海里爬到岸边,躲到小岛的岩石、暗礁下,脱掉旧壳,在黑暗的地方,等着新壳长硬、长结实。海豹们叫着,从北方游回来,躺在暖洋洋的岩石上,养育着小海豹。翠鸟从南方飞来,忙着筑巢。海鸥们在坚硬的礁石上,产下蛋。野草莓变红了。夏天来到了小岛上。

小船从很远的地方,朝小岛驶来。月光下,鲱鱼和鲭鱼跳出银闪闪的水面。退潮时,海草发出“啾啾”的声响。梨树上结出小小的绿色果实,一只乌鸦从树顶上飞过。

一只小猫随着一群人,来岛上野餐。它在小岛上转了一圈,看见小岛被海水包围着。“多么小的陆地啊!”小猫说,“像大海好大好大一样,小岛真是好小好小呀!”

“你不也是小小的吗?”小岛说。

“也许我也是一个小岛吧!空气中一个毛茸茸的小岛。”小猫说着,双脚离地,朝空中蹿去。

“没错,那正是你。”

“可是,我跟好大的世界连在一起呀!”小猫说。

“我的脚踩在地面上!”

“我也一样啊!”

“你不一样!海水包围着你,把你和陆地分开了。”

“那,你去问问鱼吧!”小岛说。

鱼儿告诉小猫,在海底,所有的陆地都联在一起。听了这个秘密,小猫眼里放着光。它相信鱼儿的话。因为,它喜欢秘密。于是,小猫放走了鱼。小猫回到小船上,扬起风帆,驶进夕阳中。

小岛上,有一小片树林,长着七颗大树;还有十七个小灌木丛和一块大礁石。鸟儿飞来,落到小岛的树上。蝴蝶和飞蛾跃过大海,来到这里。夜晚来了,小岛黑暗而宁静。七只小小的萤火虫,在黑夜里一闪一闪。一只蝙蝠围着梨树,绕来绕去,吵醒了猫头鹰。风儿在吹着口哨。

秋天来了,黄色的梨儿轻轻地落到地上。

到了冬天,雪花轻柔的飘落下来,像夜晚里一个美妙、深奥的秘密,寒冷而寂静。白天与黑夜,去了,又回来。夏天、冬天,太阳、风,还有雨。

它是一个小岛,多好啊!与世界联在一起,又拥有自己的世界。

写的多好!“它是一个小岛,多好啊!与世界联在一起,又拥有自己的世界。围绕着它的是明亮、湛蓝的大海。”小岛既与世界同呼吸共命运,又有独立的自我,这是一种怎样的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簇拥在小岛身边的是明亮、湛蓝的大海,不染一丝世俗的纤尘。

这句话对于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呢?我们有自己的风景,有自己独特的美丽和经历,每一个人似乎是独立的,孤单的,而实际我们与世界也是连在一起的,同时也拥有着自己的世界。多深刻的人生哲理!

作者以平和亲切的童话般的文字,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小岛之上,徜徉于海天之间,就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小岛”上,让读者领悟到了深奥的人生哲理,这是一种多美的精神享受?

写景抒情散文 篇二

“盈盈”道出了山的灵性和水的神韵:山有肃穆之静态美,水亦有柔清之动态美,都是大自然灵异到极致的美。然而这种美需要我们细细观察,慢慢品玩,认认真真地领悟,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到美的妙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细心察景呢?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既可以说是苏轼对人生的一种体悟,也可以说是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指导。从苏诗中,我们可以知道,站在正面与侧面、远处与近处、高处与低处,就会产生正看与斜视、远眺与近看,仰望与俯瞰的不同视觉效果。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局部与整体两个不同的角度,去更深层次地把握山水的整体。事实上,除了调动视觉,我们还可以调动听觉、嗅觉、触觉、感觉,从颜色、气味、形态、声音、感受等方面去观赏山水,多层次地去品玩山水之美。例如,在教授朱自清的《绿》时,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大自然中,“绿”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俯首即拾,为何在朱自清的笔下却能幻化成“醉人的绿”?这与作者细致地观察景物分不开。接着,教师可以用简笔画一张作者的游踪图,引导学生追随作者的足迹去观察景物的特征。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写梅雨潭,而是先写梅雨瀑为下文作铺垫。作者先写站在水边,仰望瀑布;次写来到梅雨亭正面平视瀑布;再写站在亭上俯瞰梅雨潭。这样,课文在不同的立足点、不同的观察角度,从局部到整体,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梅雨潭充满诗意的美。不仅如此,作者还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从形态、颜色、质地等方面,运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对梅雨潭的绿做了细致而逼真的描绘,于是便有了那“醉人的、奇异的、令人不可琢磨的绿”。

二、移情品情美

伟大的学者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在观赏景物的同时,个人的感情不知不觉地附染在景物上,情悲则景黯淡,情喜则景亮丽。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移情。“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所以,我们要品味作者真情所在,就要移情入景,移情入文。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散文大家,他的作品感情充沛,蕴籍深厚,是散文中的精品。所以,在学习他的作品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品味文中字里行间流淌的浓情。例如,在教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我们可以与《绿》进行比较教学。在《绿》中,作者在当时看到北伐战争的胜利,觉得国家民族有望了,不觉欣喜万分。作者带着那份欣喜,游了梅雨潭。作者在文中连用了三个“呀”,反复地呼唤,呈现了空前的抒情高潮,表达了对绿由衷的赞叹,对美好境界的挚爱和追求。而在《荷塘月色》中,作为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的作者把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悲愤,想参加革命又不敢参加的纠结,对现实无法理解的孤独苦闷带进文中,将淡淡的愁绪融入字里行间,情感基调忧愁低沉,一切都是扑朔迷离、朦朦胧胧的,令人读后伤感不已。同是写景抒情散文,《绿》的文韵热烈绚丽,而《荷塘月色》却幽深灰暗,这是作者的游情不同所致。

三、深思悟理美

“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主要特征。散文的“神”总是包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赏析美景、品味真情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挖掘出作者独到而深刻的体悟。刘勰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载体,因此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细心推敲揣摩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反复品读这些能体现作者思想精髓的句子,而这恰恰是文章的“文眼”所在。《我与地坛》这篇散文语言深刻,充满哲理。教师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关键句“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一条走向自己幸福的路”,结合作者的亲身经历,从而理解了作者史铁生在对地坛公园春华秋实和一草一木的不同感受中,经过长期的沉思流连,对人生百态和命运有了深切体悟,认识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抒发了对命运和生死的感悟,也使我们体会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真正内涵。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写景抒情散文时,必须凭借散文自身的文体特征,充分挖掘和利用作品的人文因素,让学生在领略山水之美的同时,感悟人生哲理,培养审美意识;形成健康完美的人格。

写景抒情散文 www.1mi.net 篇三

一、写景抒情散文

写景抒情散文融合了写景和抒情两项内容。写景散文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表现心情和感受;抒情散文是通过一定的情境来抒感和思想,两者往往在写作之中可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下面,给同学们谈一谈写景抒情散文开头的几个技巧。

1.用修辞格吸引阅卷老师目光

开头用排比、比喻、拟人、引用古语等修辞格都可以起到好的效果。排比,能增加文章气势,朗朗上口,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拟人,能增加文章的人情味,使人感到亲切;比喻,能浅显易懂,深入浅出表现景物的特征,更好地和抒情融合在一起。引用,可以让文章典雅厚重,增强写景的历史长度感,从而很好地为抒情张本。

2.句式上整句和散句灵活应用

整句和散句是从句子结构形式的角度分出来的类别。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近,形式整齐的句子。散句是指字数不等,结构不一,形式参差的句子。两种句式具有不同的风格,使用整句有整齐之美,铿锵有力之感;使用散句则有错落之美、抑扬顿挫之力。两者同时使用犹如刚柔并济,节奏快慢均匀,使用效果很好。在考场上可以得到阅卷老师的喜欢。

例如话题作文以“我的选择,我做主”为题目,以写“选择”为素材,我们可以这样开头。

若能采撷香山红叶,我选择最华丽的;若能掬起一捧月光,我选择最柔软的;若能摘下满天星辰,我选择最明亮的。也许你会说,我的选择不是最好,但我的选择,我做主。

整散句一结合,使句式灵活多变,增添作文的旋律感和音韵美,给人一种审美感受。开头用“红叶”“华丽”“月光”“柔软”“星辰”“明亮”构成铺排,色彩鲜明,用色彩吸引人的眼球,同时具有音韵之美,读起来非常舒服。

二、叙事哲理散文

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哲理散文是讲哲理,论道理的散文,写法上它一般十分工整,除了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还具有行文对仗内容丰富的特点。叙事散文和哲理散文结合在一起是近几年考试作文的新趋势。叙事哲理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具体、突出,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启迪人生的智慧,抓住思想闪光点穿透人生,写对社会、生活感悟,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情感。在开头的选取上,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运用警句,展开主题

警句,一般是一句话或一段引语,主要用来激励和告诉当事人某些道理,提醒人们在生活中时刻保持某些精神品格,所以也叫醒句。在叙事哲理散文开头运用警句可以起到沉淀感性,寻找理性,升华思想,感悟主旨,深度挖掘文章的作用。

如写对生命的感悟主题时,我们在作文的开头可以用警句开头,这样可以让人深思,从而和叙事有机融合,为下文写作奠定文脉。“生命是什么”可以这样开篇:人生之大,生死二字。生是偶然,死是必然。生与死,除了那几声欢呼,几阵痛哭外,便再没有别的了。

警句式的开篇令人注目,凝练、平易、深刻、精辟。下文再写善待生命的事例就显得合情合理,水到渠成。

2.以对话和事例开篇,简洁铺陈

对话和事例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为下文写作铺路奠石。开头事例的运用也是很好的选择。这样可以增强故事性,引起阅读的兴趣,为文章添彩增光。在作文提炼出来的主题是选择的话题时,我们把题目定为“我的选择”,开头运用事例起到很好的铺排作用,使读者渐渐进入创设的情境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文章的主旨的灵魂。如:选择是痛苦的,更何况是心灵的选择。昔日孟母为了孟子,她选择了三迁;昔日高渐离为了荆轲,他选择了自杀;昔日祝英台为了真挚的爱情,她选择了化蝶。今日马本斋的母亲为了革命,她选择了牺牲;军嫂们为了祖国,她们选择了奉献。朋友,在友情、亲情和爱情之间,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最新范文

元旦主持词优秀4篇01-12

给自己的生日祝福语(优秀6篇)01-12

语言学家范文(精选8篇)01-12

结婚发微信红包祝福语(优秀7篇)01-12

历史小论文范文(优秀3篇)01-12

普通话的重要性范文(最新7篇)01-12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范文精选7篇01-12

人物肖像范文最新3篇01-12

初恋之青涩回忆范文【精选7篇】01-12

流动资金贷款管理范文优秀4篇01-12

149 29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