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最新10篇)

2023-12-09 19:22:54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您整编的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最新10篇),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有一点帮助。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一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图书馆心理学 图书馆制度建设 心理教育

[分类号]G252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世界著名作家博尔赫斯如是说。可见人们对图书馆期望之高,因为天堂可以理解为幸福的代名词。图书馆是这样的地方吗?图书馆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幸福是什么?

1 积极心理学概述

1.1积极心理学的定义

幸福是一种主观精神层面的情绪体验――一种称心如意的主观体验,这是积极心理学给幸福下的定义。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幸福的科学。它通过定量定性的研究幸福、快乐、满意等人类一切积极情绪体验产生的生理机制及人类积极品质和社会制度的形成过程,来探索人类获得幸福的途径,最终目的是帮助所有人最大限度地获得幸福。

在20世纪,许多心理学家发现传统心理学研究中忽视了对个人的积极品质的研究,其研究的焦点过分地集中于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故而被称为消极心理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些心理学家开始探索人的积极层面。继之大量的研究发现,对幸福、发展、快乐的追求是人类成就的主要动机。“人类的积极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心理学需要研究人的光明面,需要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发展人性的优点比修复疾病更有价值。为了区别于传统的消极心理学,把这门学科命名为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

1.2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积极心理学提倡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人,并着力研究每一个人所具有的积极方面,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主张心理学要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主观体验。在对待过去方面,主要研究了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在对待现在方面,主要研究了幸福、福乐(flow)和身体愉悦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将来方面,则主要研究了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②主张心理学研究积极人格。人格研究是积极心理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积极心理学重点研究人格中所包含的积极方面和积极特质,并对它们的形成过程作了具体的实证研究。③主张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组织系统,提出这些系统的建立都要以人的主观幸福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虽然积极心理学的历史极其短暂,但科学家却在该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开始被应用到管理、教育、临床医疗等多个领域,而且效果显著,潜力巨大。笔者通过学习和研究,欣喜地发现积极心理学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2 积极心理学与图书馆心理学

图书馆有自己的心理学,众所周知的是读者心理学。读者心理学作为图书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80年代成为研究热点,90年代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但至今没有重大突破,已处在边缘化的状态。笔者认为读者心理学的发展之所以停顿,原因有三:①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图书馆硬件及图书馆技术的建设上,对人的作用重视不够,因而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心理学便自然得不到应有的关注;②读者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被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较少,致使人们觉得用处不大,所以渐渐被淡忘,这是宣传问题;③从事读者心理学研究的人员数量太少,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人更是有限,使得读者心理学的研究不够深入,较难取得重大突破。另外,近年来人们的目光转向了对图书馆员心理的研究,即分析馆员心理现象、阐明其心理特征、心理活动、心理发展对图书馆工作的依存关系,引导馆员在心理上与图书馆工作在更高层次上的相互协调。然而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零碎分散,尚未形成体系,但在图书馆领域,读者心理学却因此扩展成为了图书馆心理学。

2.1 图书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进展

图书馆心理学是研究图书馆文献资料交流中人们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内容包括:读者阅读需求心理的研究、馆员的心理对策研究、领导者心理研究和图书馆环境与心理研究4个方面。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馆员的心理与图书馆环境心理两个方向上,特别是图书馆员心理研究方面,近期取得了重要进展,代表性的成果是南开大学徐建华教授的“当代图书馆员‘快乐指数’研究”。这是近年来图书馆界第一次从实证角度,运用心理测量手段,大样本量地探究图书馆员主观生活质量,测算我国当代图书馆员“快乐指数”的尝试,得出了一系列极具说服力的调查结论,科学而准确的描画出当代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心理状态。笔者认为这是中国图书馆心理学里程碑性的研究成果,它使图书馆心理学摆脱了纯感性推导的初级阶段,对图书馆心理学今后的研究方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2积极心理学对图书馆心理学的启示

图书馆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急待发展与壮大。而积极心理学作为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力量,既反映着时代的要求,又代表着心理学发展的方向,通过研究与学习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主要观点,图书馆心理学可以从中获得以下启示:

・图书馆心理学应该吸收积极心理学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人的观点,相信每一个人天生便具有许多优秀品质。着力研究每一个图书馆员和读者所具有的积极方面。

・图书馆心理学应该吸收积极心理学强调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或是看到问题的积极方面来使自己获得积极意义的观点,因为积极的理解能充分调动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会更有助于问题本身的解决。

・图书馆心理学应加强对传统经典心理学的研究和吸收,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深度,并关注现代心理学的最新成果,并及时的运用到自己的研究领域,为自己注入新的活力。

・图书馆心理学应该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验证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把积极心理学的具体成果创造性地应用到图书馆工作中,从而形成图书馆心理学自己的理论,使图书馆心理学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徐建华教授的“图书馆员快乐指数研究”,正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徐教授的工作实际上是在图书馆领域验证着积极心理学的思想观点,即通过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主观体验,来发现影响主观幸福感一即快乐指数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影响权重与形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目的是使图书馆从业人员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受。

随着整个社会对“人”的作用的认识与关注,心理学越来越多的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图书馆心理学也将迎来黄金的

发展时期。只要我们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研究出发点,以为人们创造幸福生活为最终目的,图书馆心理学将拥有美好的明天。

3 积极心理学与图书馆制度建设

在开篇提到的名言中,博尔赫斯为什么愿意把图书馆比做“天堂”呢?这是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可以自由获取;有秩序井然、幽雅舒适的环境可以安坐;有热情周到的服务可以享受;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权利得到有力的保护,身临这样的“仙境”,怎么会没有“一种称心如意的主观体验”呢?所以图书馆应该成为天堂,必须成为天堂,否则就会在网络时代遭受淘汰的命运。

3.1图书馆员的从业状态

读者的需求我们已经了解,图书馆员的感觉又如何呢?那就要看图书馆的工作是否发挥了馆员们的才干,图书馆的收入是否令馆员满意,图书馆的同事关系是否温暖团结,一句话――图书馆员们是否体验到了幸福感?这对提高图书馆的工作质量,实现图书馆的即定目标,保持图书馆员队伍的稳定性方面意义重大。但实际情况不容乐观,2004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在全国开展了一次“工作满意度指数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人认为自己所在单位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不合理,超过50%的人对直接上级不满意,超过50%的人对自身的前途缺乏信心,接近40%的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40.4%的人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不满意。图书馆又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呢?

徐建华教授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当代图书馆从业人员快乐总指数为7.34,这表明当今图书馆从业人员的整体快乐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然而被调查者自我评测的结果却只有7.07,自评结果低于客观测量结果,这表明整个图书馆行业人员的自我评价普遍不高,自信心不足。这与图书馆行业公众关注度不高,行业形象不明晰,社会评价偏低的行业特征密切相关

3.2积极心理学对图书馆制度建设的启示

那么图书馆应该怎样做才能既达到读者对图书馆的期望,又使员工在工作中保持愉快与自信呢?答案是建立积极的图书馆制度。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社会制度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建构积极人格的支持力量,而且是个体不断产生积极体验的最直接的来源。积极的社会制度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国家、工作单位、家庭、学校等是几个重要的方面。

图书馆本来就是一种制度产品,即国家及其政府为了保障公民平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自由权利而提供的制度产品。图书馆制度又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国家层面上的图书馆制度(宏观制度),是国家及其各级政府的图书馆制度安排;行业层面上的图书馆制度(中观制度),是图书馆行业制定的有关规则;机构层面上的图书馆制度(微观制度),就是各实体图书馆自己制定的管理与服务规则。我国图书馆界对微观制度的研究已形成了较完备的成果,但对宏观和中观制度的研究却很少,而目前图书馆在这两个方面的缺位却比较严重,表现在图书馆立法缺位、职业自律制度缺位、职业权益保障制度缺位、职业准入制度缺位等。制度的缺位已经严重制约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为制度缺位必然带来职责的缺位和功能的缺位。

积极心理学认为,国家层面的积极社会制度的建立,需要国家在各种方针政策的制定、社会舆论的营造、在国家发展计划等方面体现出积极的意义,即要以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为核心。然而我国长期存在的“GDP崇拜”现象,把国家发展理解为一种物质的堆砌,造成了国家公共事业投入不足,与广大民众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其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造成了目前制度缺位的严峻现实。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必须加强对图书馆行业的重视,继续增强对图书馆事业的投入,从根本上提高整个行业的社会地位。在行业层面,主管部门与行业学会应该加强责任感与凝聚力,完善行业的制度建设,加强公共关系意识,展现当代图书馆的明晰形象,争取更多的社会关注与认同。在机构层面,一个单位或团队的工作制度是否积极,则是通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来反映的。首先,员工的被期望成功的需要和与工作有关的物质设备的需要是否满足;其次,员工在团体中的重要性是否满足,第三是员工的归属或参与的需要是否满足;最后是员工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是否满足。当员工有了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工作任务的目标也就自然地达到了,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图书馆只有在宏观、中观、微观都建立了积极的制度,图书馆的事业才会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所以加强制度研究已是图书馆界时不我待的任务,而在这个领域蒋永福老师提出了制度图书馆学的概念,韩继章先生呼吁建设包括技术图书馆学、人文图书馆学和制度图书馆学内容在内的完整的新图书馆学理论体系。这充分反映了图书馆人的使命感和时代感。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图书馆人在制度建设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

4 积极心理学与图书馆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质量的生活不仅仅只是指健康的身体和丰富的物质,还包括健康的心理。具有健康心理的人才能体会到更多的幸福感。然而在世界范围内,心理健康的情况令人担忧。以美国为例,20世纪末美国患抑郁症的人数是40年前的10倍多,而且心理疾病有低龄化的趋势,国内调查显示,大学新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比率约为10-40%,主要表现为焦虑、强迫、恐怖、抑郁、神经衰弱等症状。这些消极情绪在心中久居不散,势必形成严重的心理疾病。

4.1积极心理学的主观幸福感研究

积极心理学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表明快乐和不快乐的情绪是相互独立的,也即快乐情绪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不快乐情绪的减少,快乐情绪的减少并不意味着不快乐情绪的增加;反之亦然。所以传统的诊疗性心理学把研究重点放在问题的研究上,期望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幸福,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人类不能借助去除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来建设一个幸福社会,同样,人类也不能通过消除人类自身存在的问题而获得幸福,幸福的获得必须踏上获得幸福的正确途径。只有通过培养积极力量才能真正阻碍和预防个体心理问题的产生。

4.2积极心理学对图书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启示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二

读了《教师心理调适和积极心理学》这本书,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实践 、教师职业幸福感、习得性无力感与习得性乐观、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与压力应对这五个专题的学习,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借助专家的指点,将自己的教育工作尽可能完整、完善。

一、使人学会积极地面对现实。

从寻找问题的积极意义,减少对过去的消极情绪。积极的面对过去—生活满意点理论及其启示。学会对过去的感恩。

二、对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幸福感的指数。

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三大生活领域存在。家庭领域、交往领域、工作领域。尽管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各不相同,幸福感又属于我们个人主观的体验,但对于我们成年人而言,这三个生活领域的事件对幸福感的影响最为强烈。

职业幸福感对于我们**而言,职业活动是生活中的核心内容,所以如果我们不能从职业中获得幸福感,其整体感水*都将受到消极影响。

二、幸福教师的共同之处。

1、对工作性质的爱:爱教育。

2、对工作对象的爱:爱学生。

3、对工作材料的爱:爱知识。

三、幸福生活的原理。

1、*衡现在和未来。

2、从困难和挑战中获得幸福。

3、承担起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责任。

四、打造自身的幸福潜能。

1、智慧。

2、勇气。

3、仁爱。

4、正义。

5、节制。

6、精神卓越。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团体心理技术;积极团体心理技术;行业应用

一、积极团体心理技术的产生背景

1.以问题为中心的传统心理咨询模式的弊端

马健青认为心理咨询是“运用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解决咨询对象(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包括发展性心理问题和障碍性心理问题),来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中欧国际心理机构则认为“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可见,传统的心理咨询更多地是关注心理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偏重于以心理问题为中心建立咨询关系和治疗体系。

以问题为中心的心理咨询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消极心理学。所谓的消极心理学主要是指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为中心的心理学思想和理论。消极心理学把心理学定位于消除人的心理和社会的各种问题, 期望问题消除的同时给人类和社会带来进步。在心理咨询实践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咨询方法被广泛应用,典型的有“精神分析法”等,但是从提高人的幸福感角度看,这种模式的效果并不一定明显。相反,还出现了很多咨询对象不停寻找问题、沉溺于问题的现象,他们认为自己只要解决了所有问题就能幸福,却发现自己陷入了“永远在路上”的怪圈。

以问题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不仅使心理学本身的发展走向了畸形化, 而且导致了社会价值观的扭曲。历史证明,一个社会处于稳定和繁荣的时期, 就会特别关注良好品德、幸福、创造性等个人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品质。因此,心理学必须转向人类的积极品质, 通过大力倡导积极心理学来帮助人类真正到达幸福的彼岸。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时展的必然结果。

2.积极心理学的发展

自1879年脱离哲学而获得独立以后,心理学主要面临三项任务: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帮助普通人获得幸福生活、发掘并培养天才。但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心理学逐渐放弃了后两项任务,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矫治”或“修补”式的“类医学”,这就使得心理学逐渐远离了它本来的主题――使一切生命更有意义。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体现了对以上偏差的矫正,它兴起于20世纪末的美国,发起者是塞里格曼。它研究能使个人和社区繁盛的力量和美德,希冀发现和培养天才和能力,并使正常人的生活更充实。积极心理学从人本主义心理学那里找到根源,并对其进行了发展和超越。它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心理现象,包括对所谓“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激发每个人的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力量。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正常境况下的人们过上高质量的个人与社会生活。积极心理学明确指出研究的三个主题,即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组织系统。

积极心理学认为关注、权威形象、和睦关系、言语技巧、信任、灌注希望、塑造力量和叙述等因素,是心理治疗取得疗效的共同疗效因子。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促进和发展了人本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心理咨询方法。马斯洛认为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是协助求助者发展成为一个健康、成熟而能自我实现的人。罗杰斯提出咨询应使求助者变得自主,使个人有较好的组织和整合。帕特森认为咨询的目标是协助求助者成为一个负责、独立、能自我实现的人,使之有能力决定自己的行为。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各种积极的干预和治疗方法,如“来询者中心疗法”“格式塔疗法”“交互疗法”等,促进了心理咨询和治疗转向积极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方向。

3.团体心理技术的发展

1903年,德国心理学家斯腾首次提出了“心理技术学”的概念,心理技术学开始发展。今日心理技术学已经发展成为心理学中分支学科最为庞大的研究领域,成为与社会生活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和直观展现心理学的领域。心理技术最重要的是应用性,强调“应用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与技术手段,构建心理技术原理与方法,加强心理学面向社会生活实践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技术学提高物化水平,满足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为社会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心理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心理咨询技术。心理咨询又分为个人体咨询和团体咨询两种主要形式,因此团体心理技术是心理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

团体心理咨询技术是团体心理咨询的三大要素之一。所谓团体心理咨询,是指在团体情境中,在团体动力推动下,由导师带领,使所有参与者在以团体技术为载体的各种活动当中,实现心理教育、心理成长或心理治疗效果最大化的心理咨询方式。团体心理咨询的核心因素是人、技术、动力。人指团体中的个体,包括团体导师和团体成员。动力是影响整体团体及其成员的“场”因素,是团体咨询的关键因素。团体技术则是团体咨询活动的载体,是通过在团体活动中改变个体的心理状态,解决人内心矛盾的各种方式、方法的集合。

团体心理技术应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以心理学和团体心理技术学等相关理论与知识作为理论支撑;是系统性的,具有技术的目标、策略、方法、步骤、手段和媒介(道具);具有可操作性、实施性和针对性。设计完善、效果良好的团体心理技术是团体咨询成功的要素之一。

目前国内使用的团体心理技术按形式一般可分为三类:艺术类,包括舞蹈、武术、表演、音乐、绘画、雕塑、心理剧等;语言类,包括会谈、故事、演讲、冥想等;工具类,包括使用纸笔、石头、其他投射物等。从内容上看,目前团体心理技术更多地围绕着团体成员的心理问题展开,特别是以心理成长和心理治疗为目标的团体咨询。在教育性的团体中,虽然有部分以提升自信心、激发潜能为目标的团体心理技术得以应用,但总体上说,运用积极心理学思想和概念的技术目前仍然很少。

二、积极团体心理技术简介

1.积极团体心理技术的概念

积极团体心理技术是在积极心理学思想影响下,在团体心理咨询的实践中逐渐产生和发展的。积极团体心理技术是指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理念,结合中国本土文化心理学思想,运用心理技术学原理设计的一系列引导正向思维和积极行为的方式、方法的集合,这些方式、方法作为载体和工具运用在团体咨询活动中,能够促进形成积极的团体氛围,提升团体成员的积极情绪,完善团体成员的人格,从而有效改变个体固着于问题的思维模式和心理状态,提升团体成员的幸福感。

2.积极团体心理技术的特点

(1)积极性

积极团体心理技术以积极心理学理念和思想为指导,蕴含着对人类的积极假设和观点。如对人持积极乐观的评价,注重研究人的各种美德、积极品质和积极能力,以积极心态解读人的心理现象等,充分继承和发展了人本主义思想。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团体心理技术,以教育、激发个人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力量为出发点,以增强积极体验为主要途径,帮助和指导个体激活自己内在的潜力,强化个体自信、自尊、忍耐、尊重他人等品质,以便促进人们的积极品质、美德以及幸福能力的发展。

(2)有效性

实践证明,相比于传统的团体心理技术,积极团体心理技术能够更好、更快地激发人们的美好情感和成长愿望,以及本身所具有的改善症状、治愈创伤和提升存在感的能量。毕竟人类的本性在于一直成长、发展,积极团体心理技术引导人们辨识这一根本需求,重新唤醒人们对美好、正面生活的自然渴望,使人们产生更大的生命活力和改变的力量。在自我成长和治疗性的团体咨询中,积极团体心理技术产生的影响更持久,效果更好,对人格的改善作用也更大。

(3)文化性

团体心理咨询中不可忽视的就是团体动力即“场”的因素,文化所具有的特性包括隐蔽性、决定性、稳定性,决定着人的行为向什么方向发展,以及以何种方式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只有充分考虑本土文化因素的团体心理技术,才有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实践证明,照搬西方团体心理技术常常会遇到阻碍乃至失败。积极团体心理技术充分融合使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思想和元素,如儒家、道家、法家、天地人、阴阳、五行、身心、医心、五伦等思想中所蕴含的积极治疗思想,从而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特性。

(4)普遍适用性

由于积极团体心理技术对人性持有普遍的乐观态度,认为人的天性中本来就有抵抗障碍、寻求自我实现的倾向和巨大潜力,人面对挫折和障碍时具有自我恢复和康复的倾向,能用自我康复的功能战胜疾病因素的影响,减少障碍因素的危害。因此,积极团体心理技术不仅适用于面向普通心理健康人群的教育性团体,也同样适用于面向有心理问题群体的心理成长和心理咨询团体,以及面向有心理疾病和需要危机干预的群体等。

3.积极团体心理技术的作用与价值

积极团体心理技术是积极心理学思想应用于实践的桥梁,是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咨询领域的应用和实践,是积极心理学从理论走向外部现实世界,实现其现实意义和价值的载体。积极团体心理技术也是团体技术的新发展,通过积极团体心理技术,团体心理咨询会更快、更容易走向积极的方向,从而让更多的人通过团体咨询得到心理学教育,改善心理状况、完善人格。由于积极团体心理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改善团体成员的情绪和认知,引发较深层次的行为转变,因此在团体咨询的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经典积极团体心理技术介绍

“生命中的贵人”是一系列典型的积极团体心理技术的总称。它将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他人”概念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伦”人际关系结合起来,旨在促使人们梳理人生中对自己重要的,热爱、接纳、尊重和帮助过自己的人的关系,提炼和扩展人的积极人际关系,从而增强人们对爱的感受能力和给予能力,提升人际关系,促进人际关系和谐。这一技术最早应用于个体咨询,“感恩拜访”和“感恩求助”是“生命中的贵人”系列技术中较有代表性的两个技术,分别用写感谢信和求助信的方式,与重要他人建立连接,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积极团体心理技术的应用

由于积极团体心理技术的普遍适用性,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心理咨询团体,包括教育性及支持性的团体、心理成长类团体和心理治疗类团体。在行业应用方面,积极团体心理技术可以在企业、学校、军队、司法、社区等各个领域得到应用,特别是教育和企业领域。

在教育领域,当务之急是提高教师的基本心理素质和人格修养,降低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改善教师的心理生理健康水平,提高教师幸福能力。教育的目标和积极心理学对人的假设是完全相符的,因此,积极团体心理技术可以在提高教师幸福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学习效率和创造力等重要主题上,促进积极目标的

实现。

在企业领域,随着经济、科技飞速发展,企业员工压力加重,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出现职业倦怠的员工比例逐年升高,过度的工作压力引起员工烦躁、焦虑、忧愁等负面情绪和合作性差、缺勤、频繁跳槽等各种表现以及人际关系的紧张。针对企业的团体心理技术将在提升员工心理资本和幸福感、增进员工的情绪健康、塑造企业精神与文化认同、团队建设与增强企业凝聚力等方面得到较深入的应用。

[1]杨鑫辉。现代心理技术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欧文・亚龙。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4]韦志中。本会团体心理咨询实践[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

[5]申荷永。心理场论[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

[6]罗杰。论建构中国心理技术学体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

[7]白玉萍。浅谈积极心理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继承与发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1).

[8]任俊,叶浩生。积极心理学:实现心理学价值回归的新视野[N].光明日报,2004-11-30.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四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ng the Objectives and Principles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CHEN Wei

(Changsha Medic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219)

Abstract The goals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 made according to the policy of party's education,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nception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t should reflect the systematic and hierarchical features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College students' posi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has a series of principles: initiative principle, useful principle, systemic principle.

Key words positive psychology;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1 明确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1 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为了规范和激励大学生的行动,首先应该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为了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施加积极影响,应该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到、组织严密。确立一个能够实现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可以保证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这个总目标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还要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当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也必须考虑到。我国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开发大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大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德育工作,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1.2 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分目标

(1)发展性目标。发展性目标从全体大学生的发展层面出发,解决大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发展性问题,主要着眼于大学生的未来。增强大学生自我心理教育的能力;促使大学生获得最优化、最有效的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预防和减少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开发大学生的潜能,发挥优势能力,使大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和完善人格。发展性目标属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级阶段。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流方向。(2)适应性目标。帮助全体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适应性目标,要从全体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出发。培养大学生的各种现实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包括适应各种环境如学校、家庭、新的组织等,切实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使大学生具有正确的自我认识观和符合社会要求的生活方式。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实现适应性目标。(3)矫治性目标。矫治性目标以出现了心理问题的少数大学生为对象,针对大学生的过去。帮助少数有心理困扰的大学生,找出其不良心理的根源,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使他们尽快克服心理困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矫治性目标虽然针对面不广,但是它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

这是三个不同层次的分目标,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和重点是发展性目标与适应性目标,难点是矫治性目标。

2 遵循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2.1 积极性原则

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1)积极的价值观。积极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生命系统具有开放性和自我决定性,内在的自我冲突与潜在的自我完善能力并存,总的来讲,个体能够自我决定其最终的发展状态。在不断追求快乐、幸福与人生意义的道路上,大学生可以通过发现和培养自身的积极力量来实现自身人格的完善,促进个人生活的充实与幸福。(2)关注和研究人性的积极方面,发现和培养人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将目光在人的积极方面,着力于培养人的积极品质,发掘人的积极力量。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从积极视角,强调大学生自身具有的积极品质,主张大学生把自身的积极力量充分挖掘出来,自觉地、不断地追求美好生活。(3)强调用积极的方式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出恰当的解释,并从中获得积极意义。大学生应多方面寻找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从问题本身去获得积极的体验,学习在消极与积极之间寻找联系,从而创造出一定的条件来促使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转化。

2.2 价值性原则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为实现大学生心理的健康而进行的活动。世界卫生组织(WHO)是这样定义健康(Health)的:“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这一定义告诉我们,躯体、精神状态与社会活动能力运行良好才是“健康”。我们对“和谐(Harmonious)”的理解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因此,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人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就是躯体、精神状态与社会活动能力运行的良好状态。简单地讲,健康是一种身心和谐的状态。《自然的体系》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一切教育、思考和知识,都以怎样能获得我们本性所不断努力追求的幸福(Happy)为对象。”幸福,是指人的需要与爱好满足时的感受。维持身心和谐、实现身心最佳状态取决于一个人的需要与爱好得到满足,即幸福是健康的内涵之一。因此,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核心就是健康(Health)、和谐(Harmonious)、幸福(Happy)。为了实现3H的教育目标,应该以3H价值观为中心来开展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所有教育活动。

2.3 系统性原则

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对大学生个体心理进行研究,而且要对大学生群体心理进行研究;一方面努力开发大学生个体的内在积极力量,另一方面认真调研大学生个体与群体、社会文化的相互影响。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育之中。因此,高校为了使各种教育、教学过程都成为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过程,应将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和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

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是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的,第一、系统地发展大学生个体,高校要有组织地从促进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各个方面来完成大学生个体的系统培养。第二,关注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全部环节和过程。第三,强调建设高校环境系统与促进大学生个体发展同时进行,大学生成长与高校环境系统建设协调,利用系统的高校环境实现大学生个体的系统培养。

本文系2011年度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1C014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任俊著。积极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 孟万金著。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 肖汉仕著。学校心理教育研究。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

[4] 牟艳娟。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向。社会科学家,2003(4).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五

一般人听到变态心理学,都会觉得有些不自然,因为变态这个词总是和怪异、恐怖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心理学中的变态心理源自英文Abnormal Psychology,我觉得翻译成异常心理学会更易让人接受一点。在hk实习的时候,就听说心理咨询师不同于精神科医生,只有那些不太严重的问题才能靠咨询解决;如果是脑器质性损伤,再怎么咨询都没用,必须要精神科医生用药物**病情。虽然我不是精神科医生,但仍然需要了解异常心理方面的知识,原因是辨别出没有精神障碍的案主,作为咨询对象,而将疑似有精神障碍的转介给精神科医生,以避免错把精神病人当作一般心理问题来对待。

听了郭念锋教授的8堂课,真是受益匪浅,他用简单的语言、生动的例子,把枯燥的异常心理学讲述的深入浅出,不仅记忆得快也方便理解,真不愧是*心理学第一人啊。尤其是他提到的例子,对于我这样没有经验的准心理咨询师来说,很有帮助。比如有些家长称赞自己的孩子很聪明,是天才,能记住一年365天的天气预报,又或者能记住城市所有的地铁路线。这时,我们就要警惕了,这孩子是否是在记忆方面有所障碍。在记忆障碍里有一种症状叫作记忆增强,这是病理性的,表现为患者只专注于记忆某一件事,而且记得特别清楚,这类患者通常都是精神障碍的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也有可能是偏执狂。作为80后的年轻家长,如果不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很可能还真的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儿童,还很骄傲的向朋友炫耀呢。读写障碍也是在小学前半阶段常发的思维方面的疾病之一,在hk我就遇过一例,患有读写障碍的儿童分不清类似的字词,无法分辨b和d,p和q,对中文也是如此,左右偏旁的字他会写反。如果家长认为这是因为孩子不认真读书,反而进行责骂,那对于孩子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hk的家长都会在孩子在小学前去专业机构进行一些心理测量,防患于未然。

不仅是孩子,我们也要注意身边的大人。比如某个人特别执著于维护社会观念,他每天都在努力寻找单位里的“坏份子”,对人家进行批评教育,如果行为严重的,还会去**提**讼,即使被退回也坚持不懈。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是维护社会公义吗,这是典型的带有超价观念的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还有一些老人,年纪慢慢大了,也会有一些异常行为,作为子女,一定要特别关注他们,以便及早就医。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要做的除了对于一般性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疏解,还要及时发现那些有疑似精神障碍症状的案例,转介给精神科医生尽早诊治。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压力也在不断的考验着我们。面对压力,是独自疏解,还是找人倾诉,各有各招;但切记一定不能逃避,否则日积月累,你不处理它,它会来处理你。

积极心理学范文 篇六

角色扮演教学方式在初中物理学的教学中同样十分的适用,在该方法的使用中,让学生扮演物理学习活动中的某一个角色完成任务.在实行角色扮演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相关的课堂主体设计一个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物理活动,该活动的设计主题中还应该融入乐观、好奇等积极的元素,然后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分组,通过抽签的方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在学习电功率以及欧姆定律后,教师可设计一个相关的学习主题.这个学习主题的主要内容是学生扮演成一个设计师的角色,设计一份自己房间电器设备以及电路的图纸,在这些电器设备和电路当中,应该包括电灯、电表、变压器、空调以及开关等.为了使学习的内容更具有挑战性,还应该对这些电器设备和电路的功能和作用进行解释.学生设计完成之后,同学之间可以对这些设计进行评价,还可以在教室里面展出,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相关的交流和沟通.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中,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某个重要角色的演示,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设计一个较好的主题,让学生在学习的中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开发学生所具有的潜在力量,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二、以实验教学来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授课开始的前一段时间,教师可以对整堂课的布置进行精心的设计研究,将需要引入的教学实验合理地融入进教材内容当中,使学生在读书、听课的时候能够快速的发现这个关键点,为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埋下伏笔,激励学生认真学习.例如,在讲“速度”时,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实验,准备几张白纸、刻度尺、秒表等相关实验器材,让学生比较纸片下落的速度.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提出问题:哪张纸片会下落得更快呢?是依据什么进行判断的呢?在演示实验时,让学生拿出两张16开的纸,将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外一张对折两次,为了让纸片可以平稳地下落,可以把纸片两端向上叠起一些,将纸片放在同一高度,将其同时释放.要求学生对纸张下落的时间进行记录,比较那张纸下落的速度快.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动手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速度的知识,使其能够更好地对其进行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评价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七

一、立足积极视野,拓宽评价思路

积极(positive)一词来源于拉丁语positum,原意是实际的、潜在的。现在,大多数人一般将“积极”理解为建设性的、正向的。因此,积极既包括了外部的、显露的积极,也包括了内部的、潜在的积极。目前,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主要强调三个方面的意思:其一,强调积极是对集中于心理问题研究的病理学式心理学(消极心理学)的反叛;其二,强调心理学应着力研究人类心理的积极一面;其三,强调运用积极的方式来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问题做出合理解释,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意义。基于此,中小学学生评价可以拓展评价时的宏观视野,更新微观评价思路。

1.拓展宏观视野

积极心理学面向大多数人,并把平均水平的普通人作为其研究对象。这就要求人们持有一种更加开放的、宽容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各种心理现象。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向有心理问题的或心理不健康的人敞开怀抱,力求帮助他们应对心理问题、解决心理冲突、恢复心理健康,还要面对处于正常境况下的大多数人,力求指导他们调节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指导他们努力创造高质量的生活,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并收获幸福。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中小学学生评价的视野变得更为开阔。和消极评价观相反,积极评价观是用积极的、全面的观点评价每一个学生。它不会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而戴上有色眼镜,不会因为学生成绩优秀而看不到其缺点,也不会因为学生成绩落后而看不到其优点。在学生评价过程的始终,它都把学生当作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大写的人。它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真实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及差异性评价。它力求实现评价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力求推动教师和学生不断获取积极的情绪体验,力求通过评价来推动教育幸福的实现。

2.更新微观思路

正如积极心理学是对消极心理学的反叛,积极评价观的对立面是消极评价观。在价值取向上,消极评价观是为了甄别和选拔适合的学生,过于强调评价对学生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在这种价值取向的评价下,学生被分成了三六九等。许多学生因此成为“陪太子读书”的书童,或是衬托红花的绿叶。在评价方式上,消极评价观过于注重眼前的结果,过于强调量化评价。它漠视了学生的积极潜能,忽视了评价在促进师生发展方面的功能。教师成为评价的绝对权威,成为评价过程中的“一言堂”,学生毫无积极性可言。而且,评价结果又往往被搁置在一旁,没有得到科学的解释和有效的运用,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跟进。在态度促成上,消极评价观过于突出教师参与评价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生在接受评价的过程中内心的变化。由于评价主体只有教师一方,其收集而来的信息、资料不够全面,难以反映学生个体的真实面貌,评价结果难以使人信服。在价值达成上,消极评价观过于突出考试的功能,过于强调分数的价值。在这种评价中,无论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们的内心都毫无幸福感可言,师生关系变得越来越僵硬。

二、突出积极潜能,促进学生发展

每一个人都蕴藏着积极的人格特质,都蕴藏着积极的、有待挖掘和引导的潜能。蕴藏着丰富积极潜能的生命个体,彼此联系,相互支持,形成了一个个具有强大正能量场域的组织系统。中小学学生评价若能通过评价引导每一个学生认识并挖掘自己的积极潜能,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发展。

1.突出积极潜能

人多方面的积极潜能是积极心理学关注的领域之一。作为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学生评价理应突出学生的积极潜能。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自我认识、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人的潜能是多元而非单一的。这就要求学生评价必须具备多元化的特点。其评价内容不能局限于学生的知识习得和技能掌握,而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人格发展,把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情况纳入其中。要知道,学生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阻碍学生的发展,而是要尽可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突出学生的积极潜能,积极挖掘学生发展变化中的亮点,并从在成人看来的不足之中寻找积极的一面,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2.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只有打破学生评价中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把学生作为重要的评价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的始终,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评价的效果。如果学生觉得评价毫无价值或毫无意思,他们很有可能排斥评价,将评价拒之于门外。因此,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增强学生自评、他评、互评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包容而融洽的评价空间。当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评价的主人,意识到自己得到了尊重,他们会非常积极、主动地开展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围绕学业成绩、试题类型、评价标准、个人表现、人际关系、外在环境、群体特征等方面进行,并和教师、同学围绕评价结果开展讨论,及时跟进反馈意见。学生的小组评价也是一个非常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评价仪式。通过同质组员或异质组员的小组组合,挖掘集体的力量,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被最大化地激发出来。

3.关注生命成长

积极心理学可以算做心理学领域的一门新开辟的领域,因为这个领域重点关注的是那些可以提升生命价值的事件。生命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发展过程。作为一个持续发展之中的生命体,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态系统,都置身于一个开放的生态环境之中。不仅生命个体的生态系统内部各因素需要平衡发展,还需要处理好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以及个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关系对学生的生命成长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学生评价应突出生命的活力和发展性。其评价方法应丰富多样,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逐步拓宽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整体印象评价等方法在学生评价中的应用范围。其中,档案袋评价应保持连续性,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手段全面、科学记录和反映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发展历程。当学生对评价的认可度、参与度以及影响力不断加深时,学生评价的外部压力就会逐渐转换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内部动力,极大地提升评价对学生的影响。只有使学生的个体生态达到平衡状态,他们才能获得全面而可持续的发展。

三、增强积极体验,设置多元情境

学生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而不仅仅是教师一方。在多方力量参与下的中小学学生评价中,学生身处于多元的评价情境里,其积极体验可以获得不断增强,个性可以得到彰显,情感可以得到丰富。作为一般性的发展目标评价指标之一,个性与情感是指对生活、学习有着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拥有自尊和自信,能积极乐观地对待挫折与困难,表现出勤奋、独立、自律、宽容和自强不息等优秀的个性品质。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正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积极心理学把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看作是培养个体积极人格的最主要途径。学生评价也应通过评价促使学生个体积极人格的形成。

1.增强积极体验

积极心理学非常强调个体对待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积极体验。在对待过去方面,主要包括骄傲、满足、安宁、满意、成就感等积极体验。在对待现在方面,主要包括身体愉悦、高兴、幸福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将来方面,主要包括充满信心、乐观、希望等积极体验。因此,学生评价切忌形式主义和主观臆断,应体现真实性评价,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不断获取积极体验。在对学生以往情况的评价中,应根据中小学生各自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科学指导学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科学、全面而客观的评价,学会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学会积极地科学地分析和归纳原因,并从不足中寻找积极的意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哪怕是在一时的失败或挫折面前。对于小学生,可以在评价中引导他们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对于中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在对学生目前情况的评价中,应着眼于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状态,关注个体自身不同方面的发展差异性和个体间的差异性,关注个体的心理需求和内心变化,并从中指导他们寻求成长的力量。而且,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适时在学生评价中增加小组评价的分量,通过小组互动和团队交流,不断增强每一个学生个体的集体感和归属感。在对未来世界的预期中,应指导学生学会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个人内在的心理和外在的行为,对评价做出积极的反馈。另外,情绪可以相互感染。在一个有着强大积极情绪的场域中,个体原有的消极情绪可以逐渐被消融、转化。因此,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应注重集体氛围的营造,注重他人情绪对学生个体的影响,向学生传达源源不断的积极因素,以增强他们的积极体验。

2.设置多元情境

多元化的情境有利于丰富学生多元的情绪体验,而单一的评价情境只会扼杀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使他们无法在评价中获得更多的积极体验。积极心理学非常重视研究如何增强个体的积极体验,重视研究如何培养个体的积极人格。学生评价对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积极的内心体验既要求评价不弄虚作假、不矫揉造作,也要求设置多元的评价情境。学生评价应尽量在真实的生活环境或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进行,努力使评价活动走进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评价不能局限于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将视野扩大为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等环境中的综合表现,要着眼于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实现评价目的,评价情境的设置应涵盖多元化的评价内容。评价应突出本体,强调对教育生活和学生真实生活的回归,注重发挥学生评价的导向、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在对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中,不仅要考虑是采用识别答案的试题,还是采用再现答案的试题或者建构答案的试题,还要考虑各类试题呈现的方式。在对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中,可以在自然情境、模拟情境以及虚拟情境中进行灵活选择和开展。在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中,应注重评价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体验积极情绪。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中,应做到质的评价方法和量的评价方法相结合,做到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等相结合,大力倡导评价过程的开放化。

四、蕴含感恩思想,实现教育幸福

学生评价不是刻板无情,不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在其评价的过程中,需要蕴含感恩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幸福。幸福需要努力争取。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可以说,幸福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智慧。人们可以通过主动和有意义的活动收获幸福。

1.蕴含感恩思想

感恩是积极心理学近几年来比较热门的研究领域。当感恩作为一种情绪和情感体验时,它会表现为敏锐的、强烈的、短暂的且富有典型意义的身心变化。而且,这些身心变化通常是个体对有意义的生活情境的反应。这些反应倘若得到不断强化,感恩就可以成为习惯。在学生评价中,评价主体、评价取向和标准、评价方式和手段等方面的多元性可以使师生关系变得更为融洽,学生更容易获取积极的情绪体验,更容易感受和理解教师、父母以及社会对自己的关爱和期盼,更容易产生感恩之情。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人心存善念和感恩之情时,往往会表现出更多的良好情绪,而受到更多人的欢迎。也就是说,感恩有助于个体间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同时亲社会行为也将进一步拓宽个体的人际交往层面,强化个体之间友好的社会关系。正因为如此,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获得更加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变得更为积极、主动,更容易激发他们的积极潜能。此时,学生不仅会积极开展科学、全面的自我评价,还将积极与其他同学开展合作,进行小组评价。不仅如此,他们将积极与教师展开对话。其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师生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而且,在学生评价的全过程中蕴含感恩思想可以激发学生个体道德行为的产生,并在采取亲社会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积极道德情感,在对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跟进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

2.实现教育幸福

幸福是近几年的热点研究问题。教育幸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如何获得幸福”,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幸福革命”。幸福既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但更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心理机制。人类只有对其充分关注,才能真正改善人类自身的生活质量。每一个人身上蕴藏着的积极人格特质为个体提供了稳定的内在动力,成为个体产生幸福感的重要源泉。个体只有不断培养积极人格特质,才能使生活变得更为充实而有意义,才能收获幸福。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只有不断挖掘和培养学生身上的积极人格特质,并对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让学生不断获取向上的动力,才能让他们体验幸福、收获幸福。而且,积极心理学认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组织系统的建立以人的主观幸福感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构建学生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充分调动父母、教师、同学以及社会等各方评价力量的积极性,积极营造浓厚的充满正能量的评价氛围,使个体在最充分发挥潜能的同时感受到最充分的幸福。再次,由于教师和学生在评价的整个过程之中展开平等、民主、开放的对话,师生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与和谐,其评价效果也就变得越来越显著。教师在感受学生点滴进步和成长变化的同时也将根据评价结果不断改善个人的教育行为,提升评价质量和教育质量。其教育幸福感不言自明。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人民教育,2001(9).

[2] 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打开“积极心理学”之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 张祥明。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第2版).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八

一直听身边的朋友说,心理学与生活是一门非常不错的校选修课,值得一去。特地在小学期选课的时候留意了一下,400人容量的课程,瞬间被抢了,顿时让我觉得此门课程的霸气侧露,不可小觑。

回顾昨天上课的感受,众多生动有趣,而又奇葩的案例中,我独独最钟情于三个,一个是7哥靳爱兵,一个是**爱华,还有就是杜郎口,并且想关于这仨案例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77号,4年半,16小时,1500元,500元、当从度娘上获取这些数字时,我被震撼了,但很快,当我换位思考了一下之后,表示,还能够理解。我觉得,7哥家人爱的表达、大学这种**的氛围以及其自身对人生的规划与自我约束的缺乏是造成这场正常人眼中悲剧的主要原因。

父母都是农民,父亲常说他“眼里没有活儿”,不满意儿子努力去做的事情。**初中,每个礼拜回去一次,高中变成一个月回一次,最后一年复习,一年回一次,家里人都在说:“没什么事就不要回去了。” 这些年,他父母极少接送他,住校也极少去探望,所以他笃定地认为:“家里人不会想念他。”其实,四年里,他无数次渴望家人能把他领回去,也是因为无法给家人一个交代才丧失了回家的勇气,当看到那张7哥与母亲相拥的图片时,我特理解7哥,他想要的也只不过是这一丢丢而已。这也许就存在一个爱的给予与爱的需求在里面,作为仍在奔波于物质追求的家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7哥心中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精神层面爱的需求,换句话说,父母认为,我好好挣钱,供你上学,你只要一心学习,其他的就别管了。但事实却不仅如此,毕竟作为不知柴米油盐贵的学生怎会深刻理解,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各种偶像剧,家庭剧,勾起的是他们对精神层面温柔的爱的需求,其实,他们也许,只想要一句;"儿子,妈/爸想你了?"或者“儿子,你真棒?”其实,除了7哥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把他对家人爱的渴望表达出来一外,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也许,仍被种。种亲情问题所困扰,在这里,我只能为他们送上真挚的祝福了。

**爱华的那个故事,可以理解为与我们高中曾听过的一个亲情励志讲座吗?记得那时,我们也被虚拟在一个危险的境地,老师问我们,此时我们心中最割舍不下谁,大家都普遍说家人(PS我居然割舍不下的事我们家的那只猫,我不在了,谁喂它啊),然后,哭的泪流满面,特别的感动,甚至,在心里暗暗发誓,要好好好地学习,不上太多的网,要努力学习,各种,只不过,不到一周,所有人似乎又都被打回原形了?对于此类演讲,我只能不置可否了。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九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消极心理学;综述;心理健康教育

Positive Psychology――A New Perspective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hen Hong, Song Yinghui, Gu Fan. Center of Mental Health,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Shanxi 710055,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Discuss the necessity of the combination of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view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mistakes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advances of positive psychology. Results There were empirical necessity and theoretical probability for the combination of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nclusion Positive psychology is a new perspective of colleg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promising.

【Key words】 Positive Psychology; Negative Psychology; Review;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近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受到重视,发展较快,全国各大高校基本都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没有心理问题就是健康,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保持积极健康的良好心态并未实现。然而,关注人类积极力量,研究人的美德和潜力,以帮助所有人获得幸福为目标的积极心理学在这方面却表现出独特的潜力,它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结合,势必为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的生机,以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末在西方心理学界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或思潮,主要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与人本主义心理学有着相似的倡导,具体内容包括人的主观体验,如幸福感、满意度、快乐等;个体水平上的积极人格品质,如爱的能力、激情,潜能等;群体或组织水平上的积极的社会制度,如利他行为,礼貌等[1]。它强调心理学的研究应从过去对心理问题的过分关注而转向于对人类积极力量的关注,主张心理学要以人类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机能等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方式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并在这过程中寻找到帮助所有人在良好的条件下获得自己应有的幸福的各种因素[2]。

积极心理学并不是一个新的心理学科,而是将关注点放在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方面,以促进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发展完善和自我实现的科学。在这一点上,与以往关注问题为中心,以修复会消除人类心理问题而达到健康为己任的消极心理学是相对立的,积极心理学更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和价值,是对消极心理学的批判继承[3]。积极心理学对于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状态的关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的结合既有理论上的可能性,还有现实的必要性。因此,我们可以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向。

2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与积极心理学相结合

与积极心理学的结合缘于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境。积极心理学的倡导者Seligman说过:“现在的心理学家们已经能够精确地测量和定义我们以前曾经很模糊的概念,如消沉、精神分裂症和酒精成瘾等,我们也了解了这些问题是怎么样影响我们的生活过程以及引起它们的内在基因因素、生物化学因素和它们的心理学过程。不仅如此,我们也学会了怎样去克服这些问题……。但这种进步也让我们付出了很高的代价,我们似乎只学会了把人类从不幸或痛苦中拯救出来而不知道怎样帮助人类在良好的条件下过上幸福的生活。”

2.1 现实的必要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 受到消极心理学价值观念的影响,以学生心理问题为焦点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走进了一系列的误区。

2.1.1 从教育目标上看 出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不平衡。实践中更多的高校注重心理问题的防治,而忽视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2.1.2 从教育内容来看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广大学生的需要以及社会的要求有一定程度的脱节。近70%~80%的学生心理是健康的,阳光的,他们也更加需要提高自己积极的心理品质而不仅仅是知道被动预防心理问题的方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即可,而是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人才。

2.1.3 从教育机构的作用来看 高校心理教育机构更多的时候被视为“救火队”。恶性事件例如自杀一定与心理教育机构相联系,但是大多数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表现却很少与心理教育机构有关,导致心理教育机构的功能出现偏移,工作内容缩小,方式单一。

2.1.4 从教育的价值取向上来看 消极的价值取向以心理问题和障碍为中心,重点在心理问题的解决上。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价值取向的引领,缺少从根本的角度考虑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2.1.5 从教育的效果来看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问题的关注而大幅度减少,反而恶性事件频发,心理障碍的比率逐年上升。

以纠正或消除心理问题为己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带来了教育发展的困境,难以更好地发挥本应有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些误区背后的深层原因就在于忽视对广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也就从实际上削弱了学生预防心理问题的基础。积极心理学对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状态的关注视角却极大的改变了这一取向,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更大的生机和活力。

2.2 理论上的可能性――积极心理学进展和成果

2.2.1 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引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回归,平衡了教育目标,以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为主 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所有人的潜力发挥和生活幸福,不是把人的优点仅当作克服心理问题的工具,而是超越这一层面,将培育人类的积极品质作为根本目标,有利于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说,在积极心理学引导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回归最终目标,激发和培养学生内在的积极品质,培养积极的归属感、责任感,成为有社会能力和良好心理状态的积极的人。

2.2.2 积极心理学对每个人积极力量研究的强调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和社会的需要 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要集中在积极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等方面,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个人,通过培养或扩大人固有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而使人真正成为健康并生活幸福的人,这完全符合个体的发展需求。具体来说,积极心理学在3个层面上有关积极力量的研究即积极情感、积极人格和积极组织的研究。这些内容符合学生和社会的需要也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式和途径,更有利于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充分发挥心理教育的功能。

2.2.3 积极心理学提倡对问题做出积极地解释,并使个体能从中获得积极的意义,这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目标有较大的影响 与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一致,促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产生使自己生活更美好的改变,积极分析自己的行为和观点、问题。教育的干预目标也因此成为宽容理性的面对问题和失败,并且从中获得积极的意义,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从而更加确信自己而不断的进步。

积极心理学对消极心理学的批判继承为心理健康教育摆脱困境带来了希望,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各要素和目标的整合提供了途径。

3 与积极心理学相结合的实现

积极心理学由于其工作目标与人性目标高度一致,因此,它能使人与社会和睦相处,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也会因为其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关注和培养而使校园更加和谐。那么,积极心理学该如何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结合?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与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的结合,以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进行整合 心理健康教育被纳入到德育教育体系之中,但是以往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并没有实现其良好的育人目标,以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为引导,对各要素和目标进行整合,以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和干预目标的积极改变为手段,修改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极价值取向,达到以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目标替代疾病的预防目标。

3.2 与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的结合,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以培养积极情感和塑造积极人格为主要内容,营造促使学生积极本性发展的环境 积极心理学的三大支柱性内容为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的组织系统。认为尽管先天的生理因素不可缺少,但人格的形成主要还是依赖于后天的社会生活体验,因此,积极心理学把增进个体后天的积极体验作为培养个体积极人格的主要途径,特别强调研究人积极的现实能力和潜在的能力在个体良好人格特质形成或发展中的作用[4]。从这一点出发,建议在目前的心理健康课程,心理辅导和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三级教育模式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的思想。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可以更多地涉及积极心理学的内容,提供积极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6大积极品质,引导学生关注和培养自身的主观幸福感、福乐体验、自我决定性、乐观、自尊、自信、宽容、同情、慷慨、责任、希望等积极的人格品质[5],构建积极的自我概念。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可以更多地结合积极心理学的观念进行宣传,营造促使学生积极本性发展的环境,促进更多地人参加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来,通过社会、家庭、校园、院系、班级、宿舍的氛围和组织来影响每一个学生,深入广泛、生动切实有效地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第三,心理辅导和咨询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可以加强积极心理学观点的引导,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例如将咨询中认知行为疗法的技术与积极心理学的原则相结合共同作用[6],或以组织团体心理辅导或者朋辈积极教育为主要手段,开展积极情绪的培养和乐观精神的辅导,使其在快乐和成功中体验积极辅导的魅力。

总之,在对消极心理学的批判继承而非完全否定的基础之上,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主要从主观层面,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3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现实的乐观态度和积极的人格特质。它营造一种能够促使学生的积极本性生长发育的环境,同时也是为其寻找一种为自己心灵中积极种子浇水施肥的方法和途径。

4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3

[2]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33(4):106-111

[3]崔丽娟,张高产。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心理科学,2005,28(2):402-405

[4]任俊,叶浩生。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华中师大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44(4):120-126

[5]Siang-Yang Tan, Applied positive psychology: putting positive psychology into practice. 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Christianity,2006,25(1):68-73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十

上本门课程前,我以为自己心理是很健康的,所以对心理学一直没有什么概念,也没想过它是否能帮助自己。可是在**老师的《积极心理学》课程以后,加上做了些小练习和对比案例,我渐渐发现自己心理健康程度也不是自己以为的那么好,感觉我还是缺少了“自我认同与自我接纳”。以前以为自己就是这样:没什么特长,不够帅,不够高,不够聪明,也没什么钱,对人生没多大追求,过过小日子就得了。嘴上这么说,心里还是对自己不满意,别人长相帅我就羡慕他生了一副好皮囊,别人个子高我就羡慕别人高,有钱的我也羡慕,智商高的我也羡慕。这时候难免对自己不满,巴不得赶紧投胎转世到一个有钱家庭,有一个完美的身体。这种心理我自己一直没有注意到,直到我**《积极心理学》。

上本门课程以后,开始懂得了去分析自己的心理,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我也开始对自己进行剖析,了解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照着课堂上老师教的那些理论去想,我懂得了我是没有接纳自己,我不认可自己,我总是在羡慕别人,却没有向导其实自己也有那么多的优点,根本不比从前羡慕的那些人差多少,只是我自己缺少对自己的信任和赞美。优秀的人,也会有不优秀的地方,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不同之处,正视自己,接受自己,那才是对自己最好的方式。

积极的自我。就以我自己为一个例子,我从曾经的不懂得接纳认同自己。自从开始学了《积极心理学》章课后,想通了其实优秀的并不只是别人,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自己在心中永远可以欣赏自己的魅力,接纳并认同自己。积极的认同自己,包括自己的缺点,正视自己的存在和完整性,不因为自己有缺点或一件事做不好而过分自责。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未经过自己同意而出生的,既然出生了,我们就要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我们的生命就是有意义的。在我们生命中三万天的日子里,我们只能对自己的生命充满珍惜与感激,充满热爱与欣赏。作为人,我们在人性上应该是积极的,在整体上是可爱的,在生命上是唯一的。我们既然存在了,就别无选择,只能争取幸福和快乐,我们只能选择有利于自己生命的乐观精神。这种来自生命源头的自我肯定和自我欣赏就是原本存在于人心深处的积极性,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只是现实中这种积极性特别容易受到压抑。

从前我并没有做到“无条件地接纳自我”,总是用自己的缺点去和别人的优点作比较,所以心里藏着对自己的不满意和对别人无休止的羡慕和欣赏,久而久之便不再相信自己是“那么优秀”,不再做事那么有积极性,开始懒惰,甚至放弃了很多好的锻炼机会,仅仅都只是因为自己没有去相信自己其实也是很优秀的。现在看来,以前的那些心理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我那时对于自己的态度是较为苛刻的,总是在挑剔自我,只是有条件地接纳自我,只是当自己的行动取得了成功、赢得了别人的赞许时才会接纳自己。可是如果根据一个人行为表现不到这些条件时,就会贬低自己。这样,从逻辑上说,贬低自己和够定自己其实几乎就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你不可能永远取得成功。其实,人无完人,是人就会犯错误,而且经常还会在比较重要的事情上犯错误,成功不少时候都是取决于外在条件,所以不应该太较真结果。

所以,我们要学会做一个积极的人,在生活的每一天都不会否定自己的人格和人性,从不对自己在整体上做消极的评论,我们要知道,作为一个人是不能被否定的,正如一句名言“一个人,你可以消灭他,都是你永远不能打败他,我们要积极地勇敢地去谱写自己的人生篇章。

面对自我时,对自己坦诚与从容来自一种内心的力量,这种自信导致一个人接纳自我、肯定自我,拥有*凡而务实的精神。

最新范文

公共管理分析方法最新5篇12-09

皮影文字之资料(精选4篇)12-09

售后服务机构最新9篇12-09

奶粉广告宣传文案【精选3篇】12-09

关于课余生活的范文(推荐优秀2篇12-09

多彩生活汇总 多彩的生活内容【精选2篇12-09

体育教学的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范文300012-09

校园美丽心得体会 美丽校园的心得体会12-09

给老师的教师节祝福语(最新7篇)12-09

诚信故事(精选5篇)12-09

149 269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