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象鼻山 最新象鼻山 游览桂林象鼻山心得体会7篇

2024-01-27 02:11:21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书包范文为您精心整理了最新象鼻山 游览桂林象鼻山心得体会7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象鼻山 篇一

去年暑假,我们一家去了风景优美的桂林。我们乘飞机来到两江机场,机场外朦朦胧胧的景象,使我感觉像在梦里一样。

下午我们舒舒服服的待在宾馆里睡懒觉。

第二天,天还下着蒙蒙细雨,像穿了一件崭新的衣服,闪耀着金灿灿的光芒。我们乘车来到象鼻山公园。工作人员们给我了一张象鼻山公园的小册子,我知道了,象鼻山公园是桂林的标志,像今天这样的天气,只能拍到,朦朦胧胧的景象。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象,映入了我的眼帘,那长长的鼻子,泡在清澈的小河中,它那样挺立的站在那里,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我迫不及待的跑向小溪中,穿着雨披的我在小溪中飞跑,脚下的石头,把我的小脚丫硌的红红的!

啊,象鼻山公园就像童话仙境一样美丽神奇,美妙!人们在溪水里欢腾的玩,根本不在意脚下的石头,浪花溅了起来,我的裙子都被那洁白如雪的浪花打的湿透了。象鼻山的周围,围绕着许多活泼可爱的小象,有的弹吉他,有的手舞足蹈的跳舞,还有的帮农民工扛木头,我刚想靠近它们,没想到它们调皮的很,溅了我一身的泥!哈哈,象鼻山公园的小象真是顽皮呢!

这次象鼻山公园之旅,我体会到了象鼻山公园的童话般的美丽神奇!

象鼻山 篇二

象鼻山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市,是一座具有文化和历史意义的山峰。它的名字源自于山上的一块巨石,这块巨石据说最初是一只白象的鼻子。今天,象鼻山已经成为了大理市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成千上万的游客每年都来到这里感受这座奇妙的山峰带来的文化魅力和精神力量。在经历了一次激动人心的登山之后,我对象鼻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我的点滴感受。

第二段:审美体验

首先,我想谈谈对象鼻山的审美体验。从山脚开始一路攀登,途中的景色变化令人屏息。刚开始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空气中充满了木香的气息。然后是一道道林荫小路,上方是一丛丛竹子,鸟语花香,让人心旷神怡。当然,最吸引人的还是山脊上的那块象鼻石头。当你终于到达山顶,看到那块神奇的巨石时,真的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和欣喜。这种审美体验是无法描述的,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感受到。

第三段:历史意义

其次,象鼻山还有巨大的历史意义。自古以来,象鼻山就有不少的神话和传说。据说在古代,这里曾经有许多王朝和部落的首领在这里建立宗庙和祭坛,因为他们相信象鼻山是通向神灵世界的通道。今天,象鼻山已经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文化遗产,它的神秘历史和文化意义吸引了无数的历史爱好者和文化学者前来探讨。对于我个人来说,象鼻山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我更加珍视和尊重传统文化。

第四段:挑战自我

登上象鼻山需要勇气和毅力。山路崎岖,天气变幻莫测。一路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是顶峰的美景和收获让一切都变得值得。登山不仅是一种健身运动,更是一种挑战自我的良好方式。通过攀爬崎岖的山路,挑战自己的极限,身心受益匪浅,这是藏在象鼻山中的一大奇妙之处。

第五段:总结

总之,象鼻山是一座兼具文化和历史意义的山峰,它以神秘的神话和传说、美丽的自然景色、艰苦的攀爬、独特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之一。对于我个人而言,象鼻山的走过让我体验到了以前未曾体验的美好生活体验,让我更加热爱生命,对世界有了不同的认识。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是“输出到世界”还是逃避世俗的人们,总有一个时候需要攀爬象鼻山,去抵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那个地方寻找属于自己的奇妙之处。

象鼻山 篇三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桂林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象鼻山又称象山。明代诗人孔镛写道:“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青山自是饶奇骨,白日相看不厌多。”这一百看不厌的象鼻山位于城南漓江和桃花江的江流汇合处。山形酷似一头巨象,伸长鼻子临江吸水,因而得名。

象鼻与象身之间的大洞,便是著名的水月洞。范成大说它“其形正圆,望之端整如月轮”。水月洞里江水通流,可泛小舟,在明月之夜,它的倒影则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观,使历代诗人吟咏不止。洞内外崖有古代石刻文物五十余件,其中以宋代爱国诗人张孝祥、范成大和陆游的作品最为有名。陆游虽然没有到过桂林,但对这里的奇山秀水神往不已。他把诗和信札寄给当时任昭州(今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太守的朋友杜思恭。杜思恭则“命工刻与崖石,与世人共之”。

象鼻山的山脚有石级小路通上山顶。山顶平展,绿树成荫,当年太平军在此架炮攻城。在山顶的东端有明代的实心砖塔,因嵌有普贤菩萨像而得名普贤塔。塔身好似圆形宝瓶,又像剑柄,又有人称之为瓶塔或剑柄塔。

象鼻山的南麓有近年改建的始创与唐代的云峰寺,寺内陈列着太平天国的。历史文物。在寺的西面是一座舍利塔,这里原来还有个开元寺。唐代的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失败,漂到海南岛,在北归的途中,经过桂林时,居住于开元寺,在此主持大典,讲法传经。可惜古寺早废,只留下这座佛塔叙说当年盛事。象鼻山,景色优美,是桂林山水的象征和桂林城的标志,最令中外游人喜爱。

象山公园地处广西桂林市中心的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占地面积11.88公顷,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园内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山、水、洞、岛、亭、台、坪、径、文物、古迹相映成画,美不胜收,令人心驰神往。象鼻山又名象山,是公园的主要景点,其山形酷似一头驻足漓江边临流饮水的大象,栩栩如生,引人入 胜,被人们美誉为桂林市的城徽。山体前部的水月洞,弯如满月,穿透山体,清碧的江水从洞中穿鼻而过,洞影倒映江面,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奇观,“象山水月”因之成为桂林山水一绝。水月洞的幽奇迷纪令古往今来的墨客骚人文思泉涌,洞内外石壁上留下了历代石刻文物50多件,多为宋代镌刻。象山南麓,有始建于唐代的云峰寺,象山的东、西麓,艾有石级曲折百上。山顶平展,树木成荫,小径通幽;明代建筑普贤塔耸立于此,塔高10余米,因塔身的正北面嵌有青石平雕的普贤菩萨像而得名,普贤塔形似剑柄,又似宝瓶,古朴凝重;游人立于山顶,神清气爽,极目远眺,桂林山城美景尽收眼底。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使得古老而年轻的象山魅力独具。象山公园常举办各类花展,游人徜徉其中,但见山之奇峭、水之碧透、洞之清幽、花之娇媚,几疑身处仙境,流连忘返。桂林之旅,从象山公园开始。

从滨江路步行下江岸,能一览象山全景,“象汲长波,洞生明月”,象山公园的第一景便是“象山水月”。距今1.2万年左右,地壳抬升,漓江水面由2千米宽度不断缩小,江水在山体东麓冲刷溶蚀出一个长17米,宽9.5米,高12米,位于象鼻与象之间通透圆洞,即“水月洞”,又名朝阳洞。江水穿洞而过,山洞如明月浮水。有诗赞曰:“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与象山隔河相望的訾洲翠竹簇簇,果树葱葱,竹篱茅舍掩映其间。若是雨季,云蒸雾腾,村舍与绿树皆似披上一袭轻纱,古人称之为“訾洲烟雨”。将其列为桂林八大胜景之一。此时的巨象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烟雨中惟妙惟肖。象山水月被视为桂林的象征,是中外游客最为神往的风景点。

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约1.2万年前, 地壳抬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 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长17米,宽9.5,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象山记》载, “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 形圆而长,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时高时下,故其穴亦时有大小”。

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 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 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 文人学士属文赋句,莫不叹为观止。宋蓟北处士《水月洞》诗有“水底有明月, 象鼻山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之句,细致刻画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相互辉映的奇迹。象山的水月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 一悬于天, 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宋代在洞中建朝阳亭,清代改称得月楼,已废。洞内有张孝祥《朝阳亭诗并序》、范成大《复水月洞铭》、陆游诗稿手札等摩崖石刻50余件。

在像鼻山水月洞内,始建于宋,亭已早废,但远在800多年前,围绕水月洞的命名,两位桂州前后任的地方长官之间展开的一场背靠背的笔墨官司,一直成为到此游览的人们永恒的话题。原来,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张孝祥游水月洞留连至晚不归,不久再度重游, 一高兴题诗作序,因洞口东向,把亭名、洞名、岩名统统已为“朝阳”,并把记述其事的《朝阳亭诗序》该在水月洞北壁。其后, 范成大主桂,持不同意见,恢复了原名,写下《复水月洞铭》,并镌在洞的南壁。

象眼岩位于象鼻山山腰南北两侧, 互相贯通,高约2米,宽5~10米,长52.8米,呈扁长形,面积约274平方米。象眼岩原是一段不长的古地下河道,形成年代比水月洞早,因部位恰巧在象眼处而得名。从象山南麓南极洞口,沿石级可登上南眼。出象眼岩,盘山道可达山顶。北眼悬崖峭壁,无磴可通。象眼岩南北两洞,是一对眺望风景的绝妙窗口。从左眼张望,高耸的漓江饭店近在咫尺,城区楼宇街市鳞次栉比,半城山芭历历在目;从右眼远眺,江波帆影, 闪烁隐现于訾洲、塔山、穿山之间。 云崖轩 宋代园林建筑。明张鸣凤《桂故》载: “故宋提刑方公信孺即南壁下建精舍以居, 曰云崖轩。轩废已久。”根据方信孺《题云崖轩》和邵以仁在方所镌诗之前便建“古云崖轩”的记述。云崖轩确建何时无可考。方信孺诗有“不用穷探费杖藜, 隐然林壑挟城陴。曾尊月洞千岩上, 更著云崖一段奇”之句,说云崖轩建在象山麓是可信的。

普贤塔远看像插在象背上的剑柄,又像一只古雅的宝瓶,因此称“剑柄塔”,或“宝瓶塔”。 该塔建于明代,塔高13.6米,塔基为双层八角须弥座,在第二层基座正北面,嵌有青石浅刻的南天普贤菩萨像。普贤塔位于象山之颠,不仅与桂林山水的传说相吻合,又印证了普贤菩萨乘大象之说,而大象驮宝瓶,在亚洲各国的许多传说中,也象征着和平、美好和幸福。象鼻岩与水月洞相邻,在象鼻山的象鼻稍后处而得名。岩高1.9米,,宽3.3米,长约13.5米, 面积44.5平方米。岩口面江, 东向,呈条形封闭状态, 是内凉、眺望江景佳处。明代学者毛宾泉曾在此读《周易》后人在岩口刻“读书岩”3字,并称此岩为“点易山窗”。万历丁丑(1577)春正月中进行修整, 有“宾泉山人开深此洞”题名石刻。明诗人张襄《访毛宾泉点易山窗》诗, 有“千顷水光涵洞府”, “山窗寂静观周易”句,详见水月洞摩崖石刻。

象鼻山 篇四

桂林象鼻山位于广西桂林市象山区,因山形如象头而得名。象鼻山是桂林市最具有代表性的山峰之一,被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桂林旅游的一大名胜景区。山峰酷似一只长着长鼻子的巨象,秀美的山峰、清澈的水源、五彩斑斓的花海以及淳朴的民风,让这里成为了游客前来游览的热门景点。在游览象鼻山之前,我们首先来拜访象鼻石。

第二段:游览象鼻石,感受不同于其他山的独特魅力

象鼻石是象鼻山最著名的景观之一。石头的独特形状是由长年累月的风化和雕刻而成,形如一只长鼻子的大象正欣赏着美丽的桂林山水,呈现出了栩栩如生的自然美景。从不同角度观赏象鼻石,可以感受到与其他山峰截然不同的独特魅力。由于象鼻石海拔较低,所以游客可以通过举行庆典活动、纪念品购物等方式,来庆祝他们在象鼻山的美好时光。

第三段:攀爬象鼻山五彩花海,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除了象鼻石,象鼻山的五彩花海也是许多游客爱好的地方。这里是鲜花展览、旅游和野生动物保护的美丽之地。山上植被茂密,一片花香扑鼻。在这里游客可以顺着山路慢慢攀爬,其中的紫色花海是一大亮点,有造型各异的花坛、栩栩如生的蝴蝶,更为精彩的是能看到许多蜜蜂和蝴蝶在花丛里翩翩飞舞,这让我深受感动。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第四段:游览象鼻山顶,享受无与伦比的美景

经过一段陡峭的坡道,我们来到了象鼻山的山顶。这里可以俯瞰桂林市的美景,也是结交新朋友、聊天的理想场所。大自然的美景,可以让人尽情地享受它的美好。在山顶上,我们可以看到桂林市的各个方面,日晒山、月晕桂林,让人久久不愿离去。

第五段:总结游览象鼻山的心得体会

总结起来,游览象鼻山是一次非常美妙的旅行。在象鼻山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人文的气息、以及不同于其他山峰的独特风格。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桂林市的特色,不仅可以领略到山水风景,还可以领略到这里的民俗文化。无论是朋友、家人,还是小伙伴们,都可以来到这里感受到它的美好。逗留摄影、体验文化,让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决定以后一定还要来到这里,重新感受它心动的魅力。

象鼻山 篇五

小时候,我就听爷爷讲过桂林是个天然的美景区,那里风景独特,山水相映成趣。而象鼻山,作为桂林地区的名山之一,一直是我心中的遐想。如今,我终于有机会登上这座神奇的名山,感受其绝美的山水之姿。

第二段:象鼻山的历史与文化

象鼻山位于桂林市中心的卡巴山山脉中,山峰高约253米,因山形如长鼻子而得名。据国家文物局考证,象鼻山在唐代已经成为著名景点,被列为桂林八景之一。在宋朝,象鼻山被称为“岳阳城中第一山”,并被宋仁宗题记“山中秀色最佳处,鼻长身异众山中”。如今,象鼻山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已经成为桂林的地标之一。

第三段:游览象鼻山的感受与体会

登上象鼻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耸立于山巅的象形石峰,细看之下,像极了一只昂首挺胸的大象。不仅形神兼备,而且五官栩栩如生,真是让人叹为观止。除此之外,令人惊叹的是象鼻山上层峰奇,下层峰幽的地貌,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般的世界。不仅如此,象鼻山的奇景纷呈,山腰处瀑布飞流直下,流水潺潺;林间处又是奇花异草,绚烂多姿。这些自然奇景,让我不由得惊呼世界真是太美丽了!

第四段:拓展人文与自然结合的思考

自然风光再美丽,若缺少了人文的滋润,显然不够完美。而象鼻山的奇景之美,也离不开先辈们的人文意境。在象鼻山的景点中,有一处叫做“板凳岩”的地方,据传说是一个名叫伍乐城的著名书法家,曾在此坐几天,以完成名字为“登楼望月”的长诗。此外,游客在象鼻山上还可以看到各种古诗、对联等称誉象鼻的文化遗产,不仅营造了浓厚的人文氛围,而且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

第五段:总结

游览象鼻山,是一场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在这里,你既能欣赏到自然风光的奇美,又能领略到人文意境的熏陶,更能感受到那种生命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奇妙。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人类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在生活中享受到更多的美好,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文明。

象鼻山 篇六

自然奇观象鼻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是一座备受游客喜爱的山峰。它因山形酷似一只象鼻而得名,成为中国四大“象山”之一。象鼻山不仅有独特的山形,还有丰富的历史传说和文化内涵,成为了旅游胜地和文化遗产之一。

第二段:来到象鼻山的心情

来到象鼻山,我仿佛来到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世界。一路走来,我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风景。像寻宝一般,一步一步往上爬。山路渐渐陡峭,原本平静的心在此刻也难免有些激动,终于到了象鼻山的山顶。从山上向下望去,风景美丽,让人感到心旷神怡。空气新鲜,让人感到快乐和宁静。来到象鼻山,不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重温内心的旅程。

第三段:象鼻山的美景

象鼻山景区内有众多的自然美景,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象鼻山本身,因为它酷似一只小象一直受到游客的喜爱。此外,景区内还有清泉、红枫林、松杉林等集美丽和文化内涵于一体的景观。清泉不仅宛如天然的润肺剂,给游客带来清爽的体验,更是象征了生命的流动和美好的未来。红枫林和松杉林则让游客感受到春风拂面、柔和的阳光、绿荫如盖的田野,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第四段:象鼻山的历史传说

自然奇观象鼻山除了自然风光以外,还有着许多传说和历史,这些传说添了一份神秘感和魅力。相传,在唐朝时,时任杭州知事的薛审瑞曾登上象鼻山,看到山顶一块巨石形成一只象鼻,赞不绝口。从此,这个地方被叫做象鼻山,巨石也成为象鼻山标志。另外有一个古老而传奇的谎言,是关于象鼻山和西湖的爱情故事,讲述了爱情永不凋谢,传承了中国民间传说文化的魅力。

第五段:回味象鼻山的感悟

来到象鼻山,如此美丽神秘的地方,我深深感觉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美好。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一座山峰的美丽和自然景观的奇妙,更是心灵释放的平和和放松。这是一种深刻又简单的感悟,让我对生活充满着新的希望和力量。林海和瀑布的集结,让我感觉到了大自然,思考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象鼻山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一个唤起你心灵的神奇之处。

总之,通过这次来到美丽的象鼻山,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和极致之美之间的平衡。这次旅行不仅使我感到宁静和平静,还启迪了我的内心世界,并激发了我对自然和人文的探索欲望。我相信,这次经历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激励我在未来生活中追求真理、壮大自我、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象鼻山 篇七

象山公园地处广西桂林市中心的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占地面积11.88公顷,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园内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山、水、洞、岛、亭、台、坪、径、文物、古迹相映成画,美不胜收,令人心驰神往。象鼻山又名象山,是公园的主要景点,其山形酷似一头驻足漓江边临流饮水的大象,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被人们美誉为桂林市的城徽。山体前部的水月洞,弯如满月,穿透山体,清碧的江水从洞中穿鼻而过,洞影倒映江面,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奇观,“象山水月”因之成为桂林山水一绝。水月洞的幽奇迷纪令古往今来的墨客骚人文思泉涌,洞内外石壁上留下了历代石刻文物50多件,多为宋代镌刻。象山南麓,有始建于唐代的云峰寺,象山的东、西麓,艾有石级曲折百上。山顶平展,树木成荫,小径通幽;明代建筑普贤塔耸立于此,塔高10余米,因塔身的正北面嵌有青石平雕的普贤菩萨象而得名,普贤塔形似剑柄,又似宝瓶,古朴凝重;游人立于山顶,神清气爽,极目远眺,桂林山城美景尽收眼底。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使得古老而年轻的象山魅力独具。象山公园常举办各类花展,游人徜徉其中,但见山之奇峭、水之碧透、洞之清幽、花之娇媚,几疑身处仙境,流连忘返。桂林之旅,从象山公园开始。

从滨江路步行下江岸,能一览象山全景,“象汲长波,洞生明月”,象山公园的第一景便是“象山水月”。距今1.2万年左右,地壳抬升,漓江水面由2千米宽度不断缩小,江水在山体东麓冲刷溶蚀出一个长17米,宽9.5米,高12米,位于象鼻与象之间通透圆洞,即“水月洞”,又名朝阳洞。江水穿洞而过,山洞如明月浮水。有诗赞曰:“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与象山隔河相望的訾洲翠竹簇簇,果树葱葱,竹篱茅舍掩映其间。若是雨季,云蒸雾腾,村舍与绿树皆似披上一袭轻纱,古人称之为“訾洲烟雨”。将其列为桂林八大胜景之一。此时的巨象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烟雨中惟妙惟肖。象山水月被视为桂林的象征,是中外游客最为神往的风景点。

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约1.2万年前,地壳抬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长17米,宽9.5,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象山记》载,“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形圆而长,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时高时下,故其穴亦时有大小”。

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文人学士属文赋句,莫不叹为观止。宋蓟北处士《水月洞》诗有“水底有明月,象鼻山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之句,细致刻画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相互辉映的奇迹。象山的水月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宋代在洞中建朝阳亭,清代改称得月楼,已废。洞内有张孝祥《朝阳亭诗并序》、范成大《复水月洞铭》、陆游诗稿手札等摩崖石刻50余件。

在象鼻山水月洞内,始建于宋,亭已早废,但远在800多年前,围绕水月洞的命名,两位桂州前后任的地方长官之间展开的一场背靠背的笔墨官司,一直成为到此游览的人们永恒的话题。原来,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张孝祥游水月洞留连至晚不归,不久再度重游,一高兴题诗作序,因洞口东向,把亭名、洞名、岩名统统已为“朝阳”,并把记述其事的《朝阳亭诗序》该在水月洞北壁。其后,范成大主桂,持不同意见,恢复了原名,写下《复水月洞铭》,并镌在洞的南壁。

普贤塔远看象插在象背上的剑柄,又象一只古雅的宝瓶,因此称“剑柄塔”,或“宝瓶塔”。该塔建于明代,塔高13.6米,塔基为双层八角须弥座,在第二层基座正北面,嵌有青石浅刻的南天普贤菩萨象。普贤塔位于象山之颠,不仅与桂林山水的传说相吻合,又印证了普贤菩萨乘大象之说,而大象驮宝瓶,在亚洲各国的许多传说中,也象征着和平、美好和幸福。象鼻岩与水月洞相邻,在象鼻山的象鼻稍后处而得名。岩高1.9米,,宽3.3米,长约13.5米,面积44.5平方米。岩口面江,东向,呈条形封闭状态,是内凉、眺望江景佳处。明代学者毛宾泉曾在此读《周易》后人在岩口刻“读书岩”3字,并称此岩为“点易山窗”。万历丁丑(1577)春正月中进行修整,有“宾泉山人开深此洞”题名石刻。明诗人张襄《访毛宾泉点易山窗》诗,有“千顷水光涵洞府”,“山窗寂静观周易”句,详见水月洞摩崖石刻。

最新范文

最新会计实训总结报告500字(精选8篇)01-27

夏天的夜晚作文优秀5篇01-27

难忘的背影作文(精彩6篇)01-27

最新免费房屋租赁合同 房屋租赁合同免01-27

最新呀诺达热带雨林导游词讲解3篇01-27

ppt 述职报告 ppt述职报告怎么讲【优秀01-27

最新实验心得体会【优秀8篇】01-27

同意撤诉申请书(实用优秀10篇01-27

回忆童年的游戏作文优秀7篇01-27

今天是你的生日串词的(精彩3篇)01-27

6 335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