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学 最新微格教学的心得体会(3篇)

2023-09-02 08:27:34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书包范文小编精心为大家带来了最新微格教学的心得体会(3篇),希望能够给朋友们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启发。

美术微格教学教案 篇一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小学美术微课教案

小学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微课名称:剪团花 应用目的圆形最终剪成团花,是团花教学的重点。因此,这个过程用微课的形式使学生能看得更清晰。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团花的特点:外圆、对称、内连。

2、在讨论与尝试剪团花的过程中,掌握团花折与剪的基本方法。 3、体验团花美化生活、表达喜庆的艺术魅力,热爱民间艺术。应用模式 应用阶段

□课前 √课中 □课后

教学组织形式

□独立学习□协作学习√集体学习

应用过程描述

团花的剪制分为剪圆和剪花纹的两个过程。本视频旨在解决剪花纹的过程。过程大致是2-4分钟。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内容分析

圆形最终剪成团花,是团花教学的重点。因此,这个过程用微课的形式使学生能看得更清晰。

活动设计

思考:如何才能剪一个对称的团花呢?

停顿:引发思考。停顿时间可由任课教师自行调整。总结:通过折叠的方法可以剪一个对称的团花。

出示媒体,引发思考:这里有四种花纹,哪个展开后纹样内连可以成为团花,哪个不可以?

揭示谜底:打开纸片,揭示谜底。总结:团花内部纹样要: 上下相连

左右相连

内部相连

交互设计出示媒体,引发思考:这里有四种花纹,哪个展开后纹样内连可以成为团花,哪个不可以?

在此环节中,操作的教师可以稍作停顿,请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

多媒体设计

在区别“四种不同纹样是否能变成团花”环节中用媒体进行演示。

微格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二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很荣幸今天能有一个与大家分享的机会。我教数学才第三个年头,谈不上经验,只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汇报工作中的点滴想法,希望得到同行的指点。下面我就教学工作说些感受,请各位指教!

精准备课就是背课标要求,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学情,即使不全写出来,但教师必“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细心讲解并非指教师包办,从头讲到尾“满堂灌”,而是教师把握所讲内容的前后逻辑关系,遵照所教对象认知规律进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教师发问要切中要害,废话一律删掉,也就是尽可能有价值提问,所有的传授过程不是教师解惑,而是在教师有效的提问下激发每位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讨论或合作交流,而后得出知识的规律,并让学生试着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就比较成功。我们坚信:“学生无差距,只有差异”,这一理念不仅是国家提出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写照,而且这是教师必须树立“众生平等受教育”的理念。任何一个学生并非光从分数一项指标来评价他们的作为和价值,每棵树、每朵花的成长和花期是不一样的,谁能下结论说读书考试分数高的一定对社会、国家贡献大?所以课堂的首要任务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适当点拨讲解。

精准辅导就是针对检测或检查反馈的情况,用课余时间对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指导(共性问题统一讲,个别问题针对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教育家的冯恩洪校长说过,现代教师不要做燃烧自己、牺牲自己而照亮别人的蜡烛,而应做“照亮学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让学生兴趣学习而教师自己更强大”的引路人,用牺牲,特别是很大的牺牲来换取很小成绩的做法越来越不被人们所接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老师、家长要学生学”为“学生产生兴趣后自己要学,且动脑学”为教育最成功手法。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一些小措施如下:

1、课后少留作业,但留一道“思考题”,让中等生和优生挑战,第二天学生自愿向我上交,不要求全体上交,做对的及时在全班表扬,交了的而不全对的,或不对的要用中肯的词语表 www.shubaoc.com 扬,学困生不批评,但鼓励参与挑战。

2、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和鼓励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向老师提问。老师引导鼓励学生回答,无论对错,教师只鼓励不批评。

3、适当设置小组比赛,增强团队合作交流意识。

4、短小检查与系统检测相结合。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抓住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优质高效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占用大家宝贵时间,谢谢大家!

微格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三

在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实施新课改的浪潮下,通过学习五步教学模式,使我校教师已感受到五步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现总结如下。

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由、民主、和谐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我们遵循这一原则,在课堂上,应让学生与教师互动起来,使学生进入教育教学情境,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摇篮。这里的互动交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流,而是师生之间在平等地位上的交流。我认为,这一环节的成功与否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成为学生的朋友,学习的伙伴。在互动交流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正确评价每一个学生,多鼓励,多表扬,通过自由、和谐、民主的交流,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情景中去,教师要依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采用合适的交流方式,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引起学生心理与情感的共鸣。

创新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善于提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疑点进行点拨、指引,最终让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养成质疑的习惯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

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不能嘲笑讥讽,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在质疑过程中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就会逐渐形成。具体做法又分三步。第一步预习找“疑”;第二步有意设“疑”;第三步相互质“疑”。只要老师对学生提出的疑点进行点拨、指引,最终让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养成质疑的习惯,就一定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的学习能动性是创新的源泉。这种能动性表现为旺盛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探究性学习行为。新课程标准和创新教育理论都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创新素质的培养离不开探究行为,探究行为的产生则源于问题,因此要多改编一些开放性、存在性、探索性问题,供学生思考和探索,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努力做到激活学生思维、培养求异、创新能力。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对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结果有了初步的体会、感知,解决了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同时,也会产生自己无法解决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合作交流环节,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创新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必须做到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合作交流,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观点和研究成果展示给合作伙伴,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出来让大家一起来解决,以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同时,思维的交流也体现了资源共享。在平等、融洽的合作交流中,学生没有压力,思维流畅,人人畅谈自己的学习情况,人人在别人的观点、想法中寻找启迪、丰富自己;然后对大家的想法、观点进行评价、修改、整合,形成一个正确的、富有创新的答案,这就是学习观点的整合。这一过程也体现了个性化的理解和个性张扬。

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

1、小组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相结合。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2、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3、可以对小组活动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学习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最新范文

最新员工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优秀5篇】09-02

庆祝国庆72周年心得体会(优秀8篇)09-02

家庭经济困难申请表填写【精选3篇】09-02

最新清明放假通知 清明放假通知文案简09-02

服装公司招聘启事优秀5篇09-02

北京的科技馆作文优秀10篇09-02

看电影作文600字【精彩9篇】09-02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表 成语中的09-02

最新法律服务所工作计划书(优秀9篇)09-02

文艺汇演颁奖主持词(优秀3篇)09-02

6 24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