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反思(优秀8篇)

2023-08-11 23:11:45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书包范文小编精心为小伙伴们整理了作文教学反思(优秀8篇),希望能够给您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启发。

作文教学反思 篇一

《想北平》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语言平实,但蕴涵的感情却非常热烈。学生能读通文章,但真正体会老舍在文字背后的那份炽热感情却很难。学生能读懂文章写了什么,但为什么这么写却很难领悟。基于文本的特点,也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这节课的设计以二期课改的理念为主,遵循《课程标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则,回归语文的本源——语言文字。整节课与学生一起读、品,从而使学生真正进入文本。教学时以语言文字的赏析为抓手,由“我的北平”到“象母亲一样的北平”到“象家一样的北平”到“即将失去的北平”,层层推进。整节课学生学得主动、投入,教学效果较好。但遗憾还是有的。文章中某些细节的处理还嫌粗糙,如有些生动的描写,正恰到好处的表现作者的感情,但课堂上细细品位不够。另外,教学时各个环节的勾连还有些牵强。

作文教学反思 篇二

新课程全面实施以来,人们比较关注考试作文评价体制的改革,但却忽略了常规教学中作文的评价方式、方法的探讨。《语文课程标准》提倡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作文批改,笔者认为在常规作文训练中可采用如下批改形式和方法。

一、精批细改

精批细改是作文批改的基本形式之一,这种方法是教师对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详细地指出,既说明错误原因,又指出如何改正,既表扬成绩,又提出要求。具体做法是:教师要详读一遍学生作文,了解文章全貌,随手将错别字、标点符号订正过来,做好眉批;然后再逐句逐段仔细推敲,改正错字、病句,写下肩批;最后再从头至尾检查一遍,指出文章谋篇布局、主题立意存在的问题等,写下总批。这种批改方法运用得好可以给学生具体帮助,使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缺点,更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提高作文水平,也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实际作文水平,便于因材施教。当然,这种方式运用得不好容易造成教师包办代替,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精神的发挥,也容易受教师水平以及教师情感定势的制约,影响批改效果。

二、全收略改

这种方法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作文教学有的放矢,还便于课外个别辅导。所谓略改,就是边看边改、边批边改,一遍了事。凡须增减几字者,顺手增减;凡须稍加点拨者,顺手点拨;凡须增添句子者,可画个记号,让学生自行增添;凡遇不通的句子,可在句子下画线,让学生自行改动;如遇错别字,可在字下画个圈,让学生自行订正;如遇行款格式错误,照校对符号纠正;最后写下评定等级或分数,作为对全文的判定。

三、全收轮改

轮改,是指每次作文,教师只对学生作文的1/3或1/4进行批改,其余作文,只收不改,定个等级,打个分数,每次作文逐个轮换,交替进行,但务使每个学生在一学期内都能有二至三篇作文得到详批。使用这种方法,要辅之以评讲,使全班学生都能从中受到启示,及时解决自己作文中的问题。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作文处理得快,作业容易周转,有利于增加作文训练次数,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

四、师生共同批改

这种方法,要有目的、有准备地进行,可以选一至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两篇便于比较),事先让学生熟悉原作,然后提出批改的目的要求,拟定几个思考题,让学生课下交换意见。课上在教师指导下逐一解决思考题,包括学生临时提出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不同意见,不轻易肯定或否定,允许保留。批改后,让原作者发表意见,最后教师总结,指出原作优点,表扬发言积极和有独到见解者,重申全班应注意的问题,并布置巩固性的书面作业。

五、学生互改

学生互改有两种形式:一是两人对改,二是小组评改。两人对改,可由教师提出批改要求,例如纠正错别字、修改病句等,然后由同桌或前后桌学生互改,改后打分和写评语,教师抽查,纠正不适当的批改。小组集体改,可由教师指定小组成员,其中应包括上、中、下三类学生,以五人一组为宜,组长负责批改全过程,小组建立后教师帮助确定批改重点。各小组根据每篇作文的具体情况确定批改内容,如怎样确定主题,怎样取材,怎样安排材料等,开展讨论,集思广益,如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请教老师,经过充分讨论,写好评语,要注意眉批、肩批,说明道理,有的作文也可以总批,写批语时要全面评价作文的优缺点。最后,各小组小结批改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收获与体会,并提出今后改进意见。无论是对批或小组批教师都要根据学生提供的材料,作一次面向全体学生的讲评。

当然,作文批改的方法还不止这些,随着人们不断地研究与探索,必定会出现更加科学的作文评改新方法,愿与同仁们一道探索。

作文教学反思 篇三

上周五,我们又上了一节作文课,作文的题目是半命题——我真的敬佩。.。.。.,这节作文指导课,我自己上的很不满意。

很显然这是一篇写人的作文,写人的作文就得抓住人物品质,也就是你敬佩的原因,敬佩的理由,而这种品质必须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展现。

我还是让孩子们说题目,说哪件事让人敬佩,开始也是同桌交流,孩子们说的不热烈,选取的题目也不新颖。我暗暗的想:难道真的没有让人值得敬佩的事吗?我的情绪也不高涨,一种感觉:我的作文指导进入了瓶颈期了,中年级作文过渡到高年级,我好像走入到了一个小胡同,感觉不到孩子们在作文中的真情实感了?什么原因?怎么办呢?

我反思:写人的作文比写事的作文有难度,孩子们往往抓不住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不善于观察和挖掘素材,在他们的心中很少去敬佩别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作为教师的我,就是引导孩子们善于发现。这点我做得不够好,例如:我可以引导孩子们在身边找敬佩的人,比如学习第一的同学,写字工整的同学等等。在课堂上还是应该多交流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点燃孩子们的激情。“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真的缺少发现。”

这节不成功的作文课,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的引导不及时,没有及时的抛出火苗!在下次的作文教学中一定注意!

作文教学反思 篇四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这其中有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大部分的小学是没有图书馆的,没法向学生提供多余的课外读物。而农村小孩家庭生活的自然也早比较困难,大部分孩子也没有更多的钱去买那些对学习有用的书报杂志来看,更不要说像城里的孩子有电脑等现代化的设备供他们学习所用。由此可知,农村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的匮乏,使得学生的知识面极其狭窄的。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这炊。”没有大量的阅读和积累,没有丰富的词汇和心灵感受,学生要写作,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到农村学生写作难的现象,我认为首先要解决学生“少书读,无书读”的问题。那么,在农村那样相对恶劣的环境中,作为老师,我们应怎样全方位多途径的向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信息,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作为老师,我们的接收信息的渠道无疑比学生多得多,我们可以并应该成为一个向学生传播信息的中间人,把我们平日有目的收集获取的信息,包括阅读的报纸,杂志,收听到的国内外的新闻时事,奇闻趣逸,通过朗读,讲述等多种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倾听、接收、储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积累丰富的信息和材料,有了这些,学生写作时就会材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助!

当然,光是积累还不够。俗话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这二句古诗都说明了读书对理解语文和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所以,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提倡学生多读,从读中了解内容,读中鉴赏语言文字的非凡魅力,读中感悟作者伟大的精神世界,更要从读中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因此,我在教室里特地开设了一个“阅读栏”,把我平常在报纸杂志中读到的一些优美动人的文章剪贴下来,收集成一个个本子,或我自己觉得比较好的课外书,放在阅读栏里,让他们互相传阅,讨论,并养成阅读的习惯,在这传阅的过程中,既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又使学生对作品有深刻的了解,加深学生的心灵体验,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创作的灵感。

如果说,丰富的信息和阅读,使得学生有了写作的源泉,那么,多练笔多修改,才能真正产生一篇好的文章。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做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以为,作文教学的练习,好的方法莫过于要求学生:留心生活,细心感受。讲真话,吐真情。具体到农村学校,教师尽可能地抓住学生有话可说的契机,让学生多写多练。所以,除了学生平常自己的作文练笔,我的习惯做法是让学生写“假日文章”。因为农村学校的假日是比较多的,元旦、清明、农忙,五一五四黄金周,六一、中秋、十一,春节、元宵,每一个节日学生都有他们各自的过法有他们各自的心情,这就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实实在在说真话表真情的好机会。因此,在这些节假日之前,我都会预先提醒学生,叫他们要留心假日当天的所见所闻,他们自己是怎样过的,感觉怎样,开心或是沉闷,精彩或是无奈?把这些一一记录下来。通常对于这样的要求,学生是挺乐于接受的。

例如在我们这个地方,校内学生都是回族,他们最喜爱的节日就是过开斋节,在这期间,我就让他们写了有关开斋节的作文,学生完成的相当出色。有的把这一天自己上寺做礼拜、听阿訇讲人生哲理、伊斯兰的历史,母亲怎样招待客人等过程完整生动的描述出来;有的则选取一个场景,写家里妈妈炸油香,或家里请阿訇,并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有的则通过查资料更多的了解开斋节的来历,将其写在作文里,使作文更有色彩;有的则用朴实的语言把这一天村民们如何宰鸡牛端果品呀,如何去上坟等农村传统的风俗一一描述出来。总的来说,大家写的内容各不相同各有侧重,但可贵的是都能做到留心生活、感受生活,讲真话、吐真情。

作文教学,本无定法。以上几点就是本人在几年的农村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浅显的体会。

作文教学反思 篇五

《习作6》是看图想象作文。教材提供了两幅图画,这两幅图描绘了一位小姑娘看到一只雏燕从自家的屋檐下的燕窝里跌落下来,小花猫看见了扑过去想吃掉它。接下来要求学生想象一下,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结果怎样,再把故事写下来。题目自拟。

这是给材料让学生进行写作的训练,简单说是以“图”为本,以具体的直观形式为支柱的习作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在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训练上,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全貌,感知故事内容-----接着指导看清其中的人或物,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仔细观察画面的细节,明确图意。在想象能力的训练上,以图画为立足点,通过指导想象图画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在老师的引领下懂得要根据画面内容,进行合理想象,让画面活动起来,让画中的人活动起来,让画中的物也活动起来。

图画中的情景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某一镜头,所以在指导想象时要切合图意,切合现实生活中事物的发展变化,应与童话故事的想象指导区分开来,不可放任学生漫无边际的想象。在发挥想象故事的发展中,学生可能对猫吃雏燕的动机可能有争议,此时,要给学生明确“猫翘起尾巴的意思”(根据猫的习性特点,如果翘起来很硬,且毛有刺刺的感觉说明小猫在生气或是害怕或是敌对。全身压低,尾巴起卷起来,双耳后压,张嘴,露出犬牙,并且出声。准备攻击-前低后半高,尾巴平伸,双耳朝前倾,爪子全露出来。这时它要攻击了。)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想象合理、大胆。

在感知图意后,要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仔细看图,这样作文时语言表达才能有条有理。

作文教学反思 篇六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努力做到生活作文化、作文生活化,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观察、感受、所得付诸于语言文字。作文教学要遵循"从学生生活出发,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关注生活的意识,能文从字顺地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本次习作要求“运用一件事写出小伙伴的特点”。对于写人,学生并不陌生,关键是要突出人物的特点,而捕获人物特点的,正是自己心灵的感动、激动,甚至冲动。因此,只有那些平时留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的孩子,才能获得生活的赐予。怎样让学生找到足以激发自己表达欲望的素材呢?这是我在执教这次习作指导时重点考虑的问题。本节作文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去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精心预设,催化课堂生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因此要重视预设。这节课课前我认真地钻研教材,全面地备好学生,预设好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每一个细节。所以这节课上起来可以说是按部就班,每个环节都朝着我预设的方向前进,学生也在我的准备中渐渐学会写人的方法,最终还写出了许多精彩的片断。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这节作文指导课,虽有精彩之处,但也给我留下遗憾和深深的思考。从这节课学生的反应以及学生课后所写的作文来看,教学目的基本上能够达成,大部分学生能用堂上所学到的方法去写身边的小伙伴。只是这节课上,还有许多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如在引导学生选材时,应该花多点时间在这上面,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或语言把人物写具体,并让学生去说说怎样写具体,这样或许写出来的效果会更好。另外在学生修改、评议别人的文章这方面还有待加强,学生虽然能够帮助同学修改,可是修改的仍然只是停留在语句是否通顺这些基本东西上面,还没能真正做到从选材上、是否突出特点这些方面去进行修改。这些方面,都是我以后需要努力和改进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谨慎地把握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让我的课堂充满活力与人性的光辉。

作文教学反思 篇七

学生遇到习作题目,愁眉紧锁,头脑发热,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或是胡编捏造,乱说乱写。这是我们偏山区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常见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由于偏远山区农村的小学教师,而且大多教师都是年龄大、半路出家,没经过专业学习训练,这样的老师教低年级,影响学生语言的发展;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偏远山区农村的小学生视野窄、见识少、阅读面狭窄、积累不足,没有主动运用学过的字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的习惯。在习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这里的“所见”、“所思”、“所感”就需要运用积累的字词句来表达。怎样指导偏远山区农村小学生做好素材的积累,使他们熟练运用语句,写出记叙清楚、中心明确、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呢?八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不断总结反思探索,得出以下两大点:

一、字、词、句的理解和积累是基础。

(一)字、词、句的理解。

字词句的理解,我以课堂的生字教学为主,生字教学要坚持以生为本,以趣为先,提倡学生在自主搜集,归整,分类和发现的基础上,辅之以教师的指导。例如:生字的识记教学时,我会引导学生用比较认字法、熟字拆分法、结构认字法来完成。在生字词的音形义理解指导上,我注重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从字到词理解识记,再用词造句,进行理解识记运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字、词、句的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作文,必须要积累素材,而素材积累的过程就需要用到字、词、句。所以字词句的积累,我是从以下两方面来引导学生做的: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教师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同时,还要学生认真去想想,去听听,去闻闻,去尝尝,去接触接触,去研究研究。同学们要想写好作文,就要热爱生活,学会做生活的主人。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他不可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一个对集体活动不关心的人,也不可能写出精彩感人的集体活动场面。只学会观察生活,学生对待作文才不会有害怕心理,才乐意去写,才敢于去写。才能写出他们眼里的世界、内心的情感,才能写尽生活的真、善、美,世间的假、臭、恶。

2、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好词、好句。有的同学掌握的词汇量很少,作文时一提起笔来就觉得没有词儿,没办法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有的即使勉强写出来了,也是空空洞洞。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的词语,优美的句子,精彩的片段等。教师平时就应要求学生不断积累词汇。把平时学习中一些有用的材料记录下来,如名言警句、小趣闻、小常识,小故事等。知识积少成多,用起来就会文思泉涌,顺理成章。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求自己班上的学生准备好采集本,以便进行好词佳句的摘抄,养成摘抄的好习惯。

(1)从课文内容中积累。在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有“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这样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从摘抄中积累材料。学生通过平时的积累为写作打下铺垫,在写作时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我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并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和优美的文段抄写下来。

(2)通过写读书笔记和写日记。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有效途径。我让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日记的内容不限,体裁不限,字数不限。学生可以写看到的,可以写听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比如:搞完一次大扫除,办完一次学习园地,参加完一次课外活动等都可以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自己的真实感受、心得体会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二、字、词、句的运用是关键。

写作的基础是识字。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一篇文章是由若干句话构成的,而一句话又是由最基本的字、词构成。所以字词在作文中处于决定地位。字词使用的正确与否,将对文章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五年级的学生在《爸爸,我对您说》中这样写道:“在远古的时候,爸爸和妈妈战争不断”显然是有问题。学生说他指的是他孩提时爸妈争吵的时候,而又不能确定具体的时间,于是他写出了上面的话。可见这个学生对“远古”这个词不理解。

因此,对于学过的生字、新词、好句,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还要恰当灵活运用才是关键。字词句的运用,以听说读写为要形式。鲁迅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文章应该怎样作,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习。此外,并没新的方法!”可见训练的重要性。作文教学中,字词句的训练运用过程,不仅仅是作文课堂,还应贯穿所有语文课堂。

(一)“听”。

(1)培养学生“听”的兴趣。我平时上语文课,尽量使课堂富有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上古诗词《望天门山》时,我会用多媒体出示有关诗境的画面,配上录音,让学生谈谈对《望天门山》的总体感受,这样不仅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了学生“听”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态度和习惯。因为学生的基础差异较大,留守儿童居多,甚至单亲儿童、孤儿,他们会特别敏感,心灵特别脆弱。我会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选择不同的方式加以引导。例如:我班有个孤儿叫陈建锋,他因为自悲,很少认真听课,更不要说学习。平时语文课堂“听”的过程中,我会用点头、微笑、赞许、关注等眼神注视对方,用表情及简短的语言启发对方,不轻易打断对方的话,允许对方勇于发表个人看法。现在他的作文由原来的几句话变成一篇完整的作文了。(2)培养专心聆听的好习惯。我在语文课堂时,有意但不做任何暗示地读错字词,让学生指出并改正;或者在说话时,有意说一些病句让孩子们纠正,这样训练很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对语言错误的感受能力。针对小学生的注意力的特点,我尽量通过比一比的形式,看谁能找出老师最多的错处,抓住孩子们的爱表现自己的心理,使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都得表现的机会,是他们有一种帮助老师纠正错误的成就感,从而培养孩子们专心聆听的好习惯。

(二)“说”,即培养说话能力。

(1)培养学生大胆说话和用普通话说话的习惯。小学生学习说话,先要敢于说,然后才能说得好。于是我在教学中,多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多表扬、鼓励学生大胆回答,说出自己的想法。每周评出积极发言的学生,奖一个小星星贴在荣誉栏上,帮助他们克服不敢“说”的心理障碍。为了使学生有话可说,我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多注意身边发生的事情,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向全班同学口头表述,刚开始时,很多学生只是说简短的一两句话,后来胆子大了,成绩好的学生还能说得比较流利,比较好。由于我们生活在农村,孩子们都说客家话,学生说话时常常带有地方方言,让人听了忍不住发笑,所以我特别重视普通话的训练。上课时的演讲或回答问题我都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平时也多鼓励学生用普通话交谈。

(2)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丰富学生的说话内容。有些同学作业非常认真,正确率很高,但上课一提问,他便"沉默是金"。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口语的训练和复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记叙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总结文章主要内容或复述课文。可以让学生通过读、背来丰富词汇量,还可以用礼貌用语教育、日常交际示范、优先提问等方式对他们进行说话的训练。

(三)指导朗读训练,以“说”带“读”。

阅读训练有助于说话能力培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设计形式多样的朗读,如分角色朗读、朗读比赛等,使学生兴趣盎然。读中讲,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讲”,就需要学生对课文精妙的字词句的巧用感悟,从而提高字词句的重组使用表达能力。“说”,是用嘴写文,是用笔写文的初级阶段,属于“写”的范畴。在对学生进行“听”的训练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来巩固听的效果,加深“听”的印象。在进行“说”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写”的训练。

最后,“写”。即书面表达和学会自我修改。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联系实际让学生学着写,引导多动手写作,进行课堂作文练习时要及时评改作文,我评改前,会先让学生交叉修改。特别强调学生抓住字、词、句的错误运用修改,品读优秀作文,多表扬写作有进步的学生。

总之,学生习作教学,特别是山区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选择合适的教法,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的来提高学生的习作素质和能力。山区小学的习作教学永远在路上,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反思、探索。

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篇八

写作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人类自身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技能。写作作为一个认识活动过程,其活动的终结是生成文章。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可见写文章之重要

从这几年中考成绩来看,尽管语文老师们花了大量心血,想了许多办法,但目前学生的作文还有许多地方不尽如人意:立意不新颖,选材不典型,语言不通顺,甚至错别字较多等老毛病仍然普遍存在,作文失分还很严重。作文仍然是制约语文成绩提高的瓶颈。到底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让良好的习惯奠定写作基础

从文本出发,逐步脱离学生实际的范文模写,到以人为本,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内容上入手,给学生一定创作空间。古人学文,先养气,苏辙云:文不可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如果养成了浩然之气,则“文不难而自至”了,养气就是生活实践。课堂尽可能给学生生活的多种形式,让生活引领课堂,不无裨益。

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勤记笔记,勤写日记的习惯。让他们把在生活中看到感受到的经典事例写在笔记本上,而且要求他们多看课外书,把课外书上学到的名言警句和优美文章分门别类地摘抄到笔记本,只要他们认为有用的东西都可记在笔记本上,这样,他们在写文章时就不会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因为记笔记的过程就是积累素材的过程。写日记也同样非常重要,起初要求不要太高,有些学生不会写,有些学生不愿写,老师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帮助。日记上记些什么内容老师不要强求,可以是他们的所见所闻,也可以记他们的内心感受,哪怕他们只写上几句话都行,久了,写得多了,就会有进步,作文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写作活动有兴趣,就能促使他细心观察某些现象,提出问题,潜心思考,保持持久而稳定的注意力,提高创造思维的水平,从而写出饶有新意的文章。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让学生走出课堂,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有心人。老师命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要限制太多,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就会乐意去写。老师命题时一定要替学生着想,命题要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特别是要贴近生活。有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命题作文,这样他们才会有感可发,有事可写。

老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去我们评价学生作文,总是喜欢所谓的“高标准严要求”,千方百计挑毛病,其结果是老师越看越伤心,学生越写也越灰心。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必须学会发现学生的优点,在评改作文时,多表扬少批评,能给高分就尽量给高分,多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让丰富的教学指导点燃写作激情

优秀的作文各有各的优势,因材施教,优势互补,是作文之道。评讲作文不能只关注某一个训练文体,对于出格的学生大加责难,或无动于衷是不对的。写记叙文,他却抒情。写议论文又生出记叙,无伤大雅。应看他写出的文章有无可取之处。

写作前的指导很重要,指导的好坏,关系到学生作文质量的高低,影响到作文教学的成败。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让学生明白写作的目的要求,准确理解题意,激发写作欲望,但千万不要越俎代庖,如果作文前的指导讲得太多太细,学生就会按老师的固定模式去填词填句,照葫芦画瓢,其结果,导致学生作文模式化,大同小异,严重影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按我的经验,写作前的指导以五分钟左右为宜,主要是帮助学生反复推敲、正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要求,即写什么与怎么写的问题。

同样,编写写作提纲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了写作提纲,文章就有了框架,写作时就容易做到层次井然,条理清楚,结构严谨,充分表现中心。如果没有提纲,他们就想一句写一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结果是结构松散,条理不清。编提纲时,一般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先写中心思想,再写段落层次的主要内容,每个段落要用到哪些材料,最好注明一下,以便在写作时有的放矢。我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都要求学生编写作提纲,有时要求他们把提纲写在作文本上,有时要他们就写在草稿纸上。按照提纲写出来的作文,质量就是要好一些。

没有兴趣的写作只能是一条死胡同。兴趣在于个体创作热情的有效激发。有了个性再关注就有了个体的自觉。写作的老大难问题得以缓解。学生作文写出自我,教师指导肯定自我。这样自己对于自我的认知,对于自己生活的把握就更确实,更细腻了。作文自然也写得更确实、细腻了。

三、让多样的批改提高再创作的能力

过去人们有一种看法,认为让学生批改作文就是老师偷懒,是老师极端不负责的表现,凡是作文都必须由老师亲自批改才好。其实并不尽然,由老师亲自批改尽管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有些学生拿到老师批改完的作文后,只是看看分数,然后就塞进抽屉里再也不理会了,等到下次作文时又是如此。长此以往,他们的写作能力难以提高。让学生参与批改作文,则可以弥补以上的不足。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每批改一次作文,都有较大的收获,都会取得一些进步。

这便是我作文教学实践研究的总结,在这里只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近几年广大语文教师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许多的有益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过许多独到的见解,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值得我学习。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地探索,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大有希望的。

情感使语言更真实,情趣使文体更自如,情操使文章更深刻。作文教学中捕捉学生心理世界的波动,关注学生的内心的微妙变化,让他们自觉参与到作文批改中,并以此为契机带动课堂教学。教师此时,让学生主动深入同伴的作文中,带着批改任务去。观山则情满于山,览物则情动于物。从阅读中感受身边人的不同情感,从批改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就使自己 m.jiaoxuela.com 的写作弊端自然明朗了。

用理想审识现实,写作批改把美的做法植根心底,让学生理性面对现实生活,学会思考,自觉自主地去想、去说、去写。

总之,从身边的作文看起,再到自觉创作中去。源于他人,而高于他人是写作的规律。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学生一定能形成竞争意识,写出语句流畅,感情真挚,令人动容的好文章。

最新范文

与众不同的人作文【精选7篇】08-11

撕名牌大战作文优秀9篇08-11

小山村作文【优秀10篇】08-11

描写腊梅的作文6篇08-11

吃团圆饭作文(优秀5篇)08-11

忘不了的人作文【精彩9篇】08-11

歌从心底唱起作文(优秀8篇)08-11

记一个有特长的人作文(优秀9篇)08-11

伟大的母亲作文【精彩3篇】08-11

放弃,也是一种爱作文(精彩2篇)08-11

6 23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