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夫游记 格列夫游记300字作文(最新10篇)

2024-02-07 21:47: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勤劳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的格列夫游记300字作文(最新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格列夫游记400字作文 篇一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和争论-斯威夫特的著作。书中的主人公格列夫是一名有这多次冒险经历的随船医生,他聪明机智,喜欢冒险,处世圆滑合理,做事坚决,果断。

书中讲述格列佛字1699年起重船四处冒险,他先后游历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在小人国里,格列佛碰到了身材只有他十二分之一的小人们,她用她的善良温顺赢得了皇帝,皇后的欢心。在那里他被成千上万的小人伺候,他天天吃掉相当于小人国几百人所吃的食物,过着可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格列佛身上,我们可以发现这世界上最重要的是真诚和善良,唯有真诚与善良,人与人之间才会友好相处,才会营造一个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在那里没有尔虞我诈,人们说话不需要有太多顾虑,可以随心所欲,不会为利益而而勾心斗角。但在我们现在的社会,有些人为了金钱而抛弃自己的亲生父母,更有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

《格列佛游记》这本书告诉我们:人,性本善。只要我们保持善良的本性, 从大局出发,我们祖国的人民也会过上更加幸福, 美满的生活。

我渴望我们的社会拥有真实和善良,让真实善良的人类回归吧,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社会增添一份真诚,减少虚伪!

格列夫游记 篇二

读完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写的《格列佛游记》。全书假托勒末尔·格列佛的口气叙述其四次航海的经历,辛辣地讽刺了当时英国政局的朝政风习和典章制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初中生格列佛游记读后感,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

最新初中生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我以前很不喜欢看世界名著,觉得世界名著都又乏味又复杂,看不懂。可是今年,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利用暑假时间,看完了英国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的著名小说《格列佛游记》,才发现世界名著原来也十分有趣。

《格列佛游记》讲的是书中主人公格列佛医生在一次航海失事后,意外经历了在小人国利立浦特、大人国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勒皮他和慧骃国四个国家的游记。分了四章来描写,通过格列佛在四个国家的奇遇,巧妙地抨击了英国当时的贪腐政局,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

先一开始,复杂的人名、地名和航海术语看得我头晕眼花,感到十分乏味。可是当我耐住性子看下去后,越往后我的兴趣就越大。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格列佛一波三折的经历都深深吸引住了我:“他到底回英国了吗?国王对他怎么样?在那里,格列佛还碰到了什么奇妙的事儿?”怀着这一个个疑问,我马不停蹄地看了下去。

看完的时候,我已经对这本书爱不释手了。“为什么斯威夫特不再多写一点儿格列佛的冒险经历呢?”我不禁有些意尤未尽。

格列佛身上所体现出的很多美德都值得我们学习。第一章里,他面对弱者——小人国的居民们,不恃强凌弱,还乐于助人,帮他们做了很多需要大力气才能完成的事儿;第二章里,他体现了非凡的勇气,面对强者——大人国的巨人们,他不卑不亢、沉着冷静;第三章里,他很有教养,明知科学院的人都在空想,却没有直接说出来,令别人难堪;第四章里,他则十分好学,竟然能在较短时间内学会马(慧骃)的语言。

读完全书,我跟随格列佛一起畅游了斯威夫特的幻想世界,它向我打开了一个装满着奇闻趣事的屋子的大门,《格列佛游记》,谢谢你给了我一个充实的暑假!

最新初中生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暑假里我们读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仿佛就是我和他一起历险一样。我特别佩服他的机智勇敢,他总是给我一种“历经重生”的感觉。

这部小说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海昌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

游记中,小人国、大人国里光怪离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访了荒岛上慧駰国,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和友谊、等美德的惠駰。在惠駰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眼,哪里的人们,更不理解它的含义。

他们不懂什么叫“怀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里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格列佛在惠駰国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他完全融入这个社会,以至于与暗喻人类的野胡交往时,引成强烈的反差,因为他们总是以怀疑的目光看待一切,使他感到失落,对人类的行为产生了极度的厌恶。

我很羡慕格列佛能有幸到惠駰国是我们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那里,你不需要顾虑别人说的话的真假。而现实世界中有着很多与惠駰国中截然相反的事情在发生。有些事情我们甚至不愿看到:有人用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血汗钱,有人为谋取暴利而不择手段,有人甚至为了金钱,抛弃自己的亲人。

难怪我们的长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因此当我遇到有困难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时,我迟疑;当有人替我解围时我不敢接受。这些都让我感到矛盾,痛苦,无所适从。我期盼着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像惠駰国一样没有欺骗,没有怀疑。让我们的社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

最新初中生格列佛游记读后感3整篇书分为四个小游记,托物言志,暗讽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批评了英国人的掠夺式侵略,叹息了当时世人的愚昧无知

有人说斯威夫特是个厌世者,有人说他这是毫不妥协的批判,不可否认,他的批判确实抨击了很多不公的事。文章中的讽刺多为反讽、暗讽,有反讽,必定有一个理想世界作为对照来衬托现实的黑暗,但是从文章中看出,斯威夫特的理想世界并不符合我们现在的价值观,而且字里行间还透露出英国人的那种自大,自以为是。

慧骃国是作者理想中的国度,作者把它比喻为全世界的价值典范,但其中有些是我不能理解的。例如,文中说白马、粟色马天生下来就是训练作奴仆的,没有变好的可能,这句话说得…反正我觉得是愚蠢可笑,与我之前所受的关于人如何成功的教育背道而驰,而且,这种思想与欧洲人那种“我本名族的血统是最高贵的,所有犹太人、阿拉伯人……及其他名族都是卑贱”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中还提到格列佛家主在全国代表大会上被劝说流放格列佛,试想,如若那位慧骃没有流放格列佛,全国代表大会会不会容忍他这种行为呢?答案是否定的,之后会不会强行驱逐,我不知道,但所谓劝说,只不过是美其名曰罢了。

格列佛最终像被灌输一种思想一样,纵然当时世态炎凉,但也不用一棒子打翻所有人吧,格列佛最终成为变态社会下所产生的变态人物。

这篇游记也可以讽刺当代中国的一些人和事。中国所谓的专家数量不少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但创新能力却很低,这与游记那里的令人啼笑皆非的科学院有的一拼;当代中国人遇到一些不必要的小事也要大吵一场,这与小人国里的大端派和小端派一样,令人哭笑不得

希望读过这篇游记的人能够端正自己的思想,我读过以后…额,更加愤青了!

最新初中生格列佛游记读后感4《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著名作品。书中的主人公跟鲁滨逊一样酷爱航海冒险,环游世界,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如:大人国、小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驱国等。发生在他身上那些惊险、有趣、可笑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我。

我最感兴趣的是格列佛在小人国的遭遇。这里的人个个都是像微不足道的蚂蚁似的小人,在这里,在小人的眼中,格列佛成了顶天立地的庞然大物。他被国王发现之后,被一大群小人士兵制服,用蝇子把浑身是“针”的格列佛捆了起来。禁压在一所废弃的高楼之中。

起初,他的生活很好的,都是一场战争的爆发使格列佛的命运一落千丈,彻底变成了国王的战斗工具……幸好他后来到另一个小人国家,赢得国王和王后的喜爱,享受到了荣华富贵。但格列佛还是很思恋自己的亲人和家乡,请求国王让他回去。国王帮他造了一艘小人的。

最终他回到了家乡。格列佛的命运一波三折,一会儿处在得意的巅峰,一会儿跌入失望的万丈深渊,完全被别人控制着。而我也随着书中的情节一会儿心惊胆跳,一会儿长叹一口气。但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他的信念始终没变,一直在千方百计地寻找重获自由的希望,哪怕是那么一丝一毫的希望,他也从不放弃,从不迷失方向,最终获得了成功自由。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自己。有一段时间,朋友们都玩起了滑板,我不甘落后,通过自己的努力,用成绩获得了一个滑板。滑板一到手我就和一个要好的朋友练习了起来。但我找不到一点平衡感,总是摔跤,连续摔了好几次,但是平衡感一点都没找到。我对自己渐渐没有了信心,决定放弃。把滑板收了起来。直到一个星期后,我看见和我一起练习的朋友已经玩滑板玩得得心应手了,还能玩出不少花样。

我羡慕极了,但也惭愧极了,暗暗下了决心:玩滑板的技术一定要像那个朋友一样!有了决心,我把滑板拿出来,重新开始了练习。已经记不清摔了多少跤,磕破了皮,也流了不少血,甚至差点骨折,但我没有丝毫的惧怕,坚持不懈!现在,我也能玩出不少花样了!从中,我悟出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才会成功。

是啊,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格列佛一样,无论出于怎样的逆境,始终都要有一个目标,不要轻易放弃,那么成功就会向你驶来。

最新初中生格列佛游记读后感5寒假是个放松身心的好时间,在这个闲暇的寒假中,拿起《格列佛游记》,仔细阅读着其中有趣、惊险的故事,真的可以把人带入斯威夫特的游历的世界……

书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是个爱好出游的人,他渴望着周游世界,走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也许正是他那无畏的探索精神,才让我们也领略到了这奇特的四个国家吧。

我想,利立浦特与布罗卜丁奈格,也就是小人国和大人国,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了。利立浦特的居民们虽然都不过是一般人手掌那么大的人,但他们却十分的勤奋与聪明。格列佛为这个国家出了不少力,最后却遭到了朝廷中人的弹劾,被迫离开这个国家。这也从某个角度折射了当时英国政府的昏暗、各党派之间的争斗以及与法国的战争等等,充分表现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在大人国,格列佛又从小矮人的角度仰视人类,讽刺了人类的一些不好的习性。

第三部中的飞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飞岛上的人们只重视音乐与数学,一点没有想到要全方面发展,才能让国家强大起来。而且那些致力研究一些奇怪实验的人,譬如用蜘蛛网作防线,用嗅觉、触觉辨别颜色,还有把粪便还原为原来的食物等等。这些实验都是很愚蠢,有的实验甚至根本没有意义,但他们却依然热衷于做这些实验,而不去造更好的房子或是种植出更优良的粮食,让土地都变的荒废后还不以为然,真的令人不解。作者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科学研究者,并讽刺了人类的疯狂和邪恶的本性,人性随着历史的前进一步步地堕落,走向深渊。

在慧嘶马国中,格列佛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和友谊美德的慧嘶马。在慧嘶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眼,他们不懂什么叫“怀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里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地方。在这里,你不需要考虑别人说话的真假,因为他们不知道说谎是什么。

但是,格列佛却因过于崇拜慧嘶马,而成了愤世嫉俗的偏执狂,根本看不到人的优点,把人看作与野胡一样,最终格列佛也成为了作者嘲讽的对象。

格列夫游记400字作文 篇三

其中两个就是晟奇和晟逸,另外两是女孩子!天气暖和时,小白很爱趴在地上睡觉,它四脚朝着同一方向舒服地躺着。我站在七月的杨树下,身后泉水叮叮咚,我站在这欢乐的微风里,脚下的小野花窃窃思语,我站在这伤悲的气息中,看着向日葵朝阳的微笑,我站在离你的不远处,看你那衬着蓝色的天纯白的裙子被风微微吹动。听说现在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失去的幸福,真的可以弥补吗。

先把糖熬成糊状,然后用勺子舀一勺,用手飞快地舞着,糖糊糊就变成各种行状。对于这样的话,我总是支支吾吾的在敷衍中了事?难道说他们本来就不喜欢我们中任何一个。

列车长跑到驾驶室,司机指指前边。正当我遐想的时候,老师说解散?从选种,育苗,中耕,每一个环节精益求精,起早贪黑,默默耕耘,每一犁土地,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着他对收获的殷殷期待。你说我们不再是最亲密的朋友。

师命难违,我们只好乖乖地返回教室,等待大奖的降临。五年级上,我们又遇见了另一个班主任——张老师,他是那样地开朗、活泼,就仿佛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可吞吴_。他说:“等等,先穿上这个。后人为了纪念她,改舜江为曹娥江!

不过这些人只能流离失所,背井离乡。

格列夫游记500字作文 篇四

格列佛是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中的主人公。他年青时学医,后来在海轮上担任外科医生,多次环游世界,到过许多地方,有过不少的奇遇。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的四次游历。

传奇的人生,曲折的经历,格列佛人生的蓝图上神秘的色彩,深深地吸引着我……

格列佛,一个聪明善良,爱冒险,不甘寂寞于平淡生活的人。每漂流到一个地方,格列佛必定去体验那里不同社会中,形态各异甚至荒诞的政治生活。

我很羡慕格列佛丰富的冒险经历,他去过的地方,尤其是慧骃国。在那儿,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也没有虚伪和谎言。只有真诚,只有纯洁。那是心与心的交流,那是真善美的流露。不需要考虑别人说话的真假,不需要去揣测别人的心理的伪善。而现实灯红酒绿的生活中,也许是因为社会的黑暗,也许是由于金钱的引诱,很多原来志同道合的人却因生活的现实而分道扬镳,留下的只有那一溜溜的酸涩……

到底羡慕的还是格列佛这个人。虽然他本质上只是一个平凡之人,但他具有勤劳、善良、机智、勇敢的品质。因为他大胆而敢于冒险,挑战自我,因为他机智所以一次次逢凶化吉,死里逃生。

格列佛前后四次游历奇遇,历时十六年零七个月。当他把这些亲身的见闻记载下来时,这样写道:“唯一目的是为了大众的利益,所以不管怎样,我也决不可能感到失望”。我想,也许正因为有一颗为着大众着想之心,格列佛的身上才闪耀着动人的光辉吧!

格列夫游记 篇五

关键词: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记》 教育观

引言

乔纳森・斯威夫特是英国爱尔兰地区的著名作家,是著名的讽刺文学大师,他的著名代表作有《一只桶的故事》和《格列佛游记》。作为最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及其作者在英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这部小说自出版以来,不断受到众多评论家和批评家的关注,不管是从作品本身的角度还是作者的角度出发,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出现了众多优秀的作品评论。在长期不断的研究和积累过程中,评论家们获得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随着时代的发展,即便人们的作品的评论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还有不少优秀的评论作品不断面世。

一、作者和作品介绍和概述

乔纳森・斯威夫特,英国爱尔兰人,于1667年11月30日出生,1745年10月19日逝世。是当时英国启蒙运动的领导者和激进民主派的创始人,在世期间发表了许多很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讽刺小说和作品,被称为十八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1]。当时的英国社会十分动荡,乔纳森・斯威夫特的讽刺作品大多是基于当时黑暗的社会背景和环境之中诞生的。他的主要作品包括《书的战争》、《一只桶的故事》、《给斯黛拉的日记》、《布商的信》、《一个温和的建议》、《格列佛游记》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格列佛游记》。

这是一部著名的游记体讽刺小说。这部小说通过独特游记式的艺术形式比较完美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观念,斯威夫特借用丰富的幻想虚构情节和讽刺的手法写出离奇的故事情节,通过作品深刻的反映和折射出当时的英国社会环境。小说分为四个部分进行描述,以主人公的四次出海旅行的经历为作品的主要线索,围绕主人公在四个国家的所见所闻进行描述。

作品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雷米鲁・格列佛的海外旅行经历。雷米鲁・格列佛是一名外科医生,他多次以外科医生的身份为海外航船工作,在一次意外中,航船遇难,格列佛来到居民身高只有六寸的利立浦特岛,即作品中的小人国,后来在又一次航行意外中,他流落到巨人国,巨人国国民的身高超过六十尺,第三次的航船带着格列佛到了勒皮他飞岛,勒皮他飞岛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岛上的人们思想观念封闭,格列佛最后一次海外旅行的国家是慧国,与其他国家不同,慧国的主导者是慧,慧也称为马,故慧国也称马国。最后,格列佛回到英国的格列佛因身上的气味遭到家人厌恶,最终他选择与两匹马一起安度晚年。

英国著名评论家司各特曾给过斯威夫特和《格列佛游记》这样的评论:斯威夫特以丰富而幽默的内容丰富了作品的道德含义,用讽刺的手法揭露社会的荒诞和黑暗,其作品的讽刺意义超过了《鲁滨逊漂流记》。

二、英国游记文学的兴起和游记文学的教育意义

(一)英国游记文学的兴起与发展

《格列佛游记》作为游记小说的代表,带动了游记文学的兴起和发展,英国主要游记文学作品有《格列佛游记》、《鲁滨逊漂流记》、《跨越大海的风》和其他游记小说,以科幻游记小说为主的作家有凡尔纳等。

(二)游记文学对教育的哲学探索

教育活动是作为培养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活动,对于人类的成长和发展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古今中外著名的有卓识远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非常关注和重视教育问题。其中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的整体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稳定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思想道德的教育侧重于对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风尚进行教育,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为最终目的。作为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之一,斯威夫特也特别重视道德教育,然而由于在当时英国黑暗的社会环境下,无法对道德教育进行宣传实施,为此斯威夫特把他的道德思想教育以文字的形式写入他的小说和文学作品之中。

在《格列佛游记》中,斯威夫特以主人公格列佛在小人国(利立浦特岛)中的所见所耳闻,描述了小人国在学术、法律、风俗习惯和儿童教育方面的方式方法,从小人国国民身上折射出的气质出发,多次反复的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格列佛游记》中,体现斯威夫特思想教育观的不止这一点,在马国中也强烈体现出道德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游记文学对读者的教育过程

对于读者而言,通过作者以幽默、荒诞、讽刺意味十足的手法对《格列佛游记》进行描述,让读者根据作品的主要线索进行阅读,使得读者能够和主人公格列佛一样在海外航行探险中领略作品的内容,使得读者犹如身临其境,阅读起来妙趣横生。作者对作品中的四个国家分别塑造了不同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式,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同样设定了各种性格的小说人物。有阴险狡诈、嫉妒心强的小人国海军大将,有欺上瞒下、阴险恶毒、睚眦必报的小人佛林奈浦,有博学、仁爱、理智、具有很强的治国能力的开国明君――巨人国的国王布罗卜丁奈格,有勤劳勇敢、公正诚信、仁慈友爱、贤明理智的慧等,小说中的小人国就是现实社会中英国社会现状的真实反映。这些都对读者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充分体现出作者借助小说对英国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小说中慧国的向往,希望读者都向慧和布罗卜丁奈格学习,以改变英国黑暗的现实社会[2]。

其中主人公在游历四个国家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格列佛的性格特点,格列佛是非分明,他会帮助小人国抵抗外敌入侵,但是不会助纣为虐,帮助小人国的国王侵略别族、扩张领土。他性情朴实、知恩图报、待人温和,同时他又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优点,在巨人国里,态度不卑不亢,泰然自处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格列佛身上体现的思想性格正是作者的思想性格。

三、探讨《格列佛游记》中的教育形式

(一)小人国的教育形式

小人国是当时英国社会的真实反映和折射,小人国的教育形式在学术、法律、风俗习惯和儿童教育的方式方法,同时,从小人国的国王、将军和大臣等身上所表现出的性格,综合起来就是小人国的教育只重视学术、法律和风俗等的教育,严重忽略了思想道德的教育。格列佛在小人国曾为某贵妇人辩护,这一点与英国当时的社会十分相似,也正是因为小人国的教育与英国的教育模式完全一样,社会同样荒诞和黑暗,使得格列佛在小人国从未提及自己的国家。在小人国,升职当官靠的不是能力和品格来决定,而是以跳绳的方式决定的,这也反映出英国由教会和君主主导统治的社会地位,平民百姓只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作者借助格列佛对小人国的不满与厌恶强烈的抨击了当时英国的议会政治、宗教势力等。

(二)慧国的教育形式

与小人国相比,慧国就是格列佛心目中的理想国家,同时也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国家,慧国的国王慧勤劳勇敢、公正诚信、仁慈友爱、贤明理智,这已经体现出了慧国教育形式,在慧国里,友谊和仁爱是最重要的两种品格,慧国的家庭内部,永远没有嫉妒、争吵等。作为人类宝贵财富的理性,被慧很好继承了。在慧国,主人天生就有道德,一旦没有道德,便不可能成为主人。同时,在慧国中,慧在强化道德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培养个人品质,慧要孩子们在山路上来回奔跑,甚至是在坚硬的石头上也要跑来跑去,这充分锻炼了他们的体力、速度和耐力,提高了他们的生存能力。这种高强度的训练,就是慧对意志力的培养,也是对生存能力的教育。

(三)两国教育形式的对比

小人国是英国十八世纪真实社会的折射和反应,小人国的国家性质、教育方式和领导人都是现实社会的体现;而慧国则是作者心目中理想国家,在慧国,没有政策、嫉妒、没有阴谋等,是全民安居的太平国家。作品通过这两个国家的教育和社会现象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强烈抨击和对慧国式理想国家的向往。

结语

通过探究和分析《格列佛游记》中的各个国家的教育观,体现出这部作品对现实社会的教育意义和对读者的教育意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体现出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当时作者的思想体系,而是一部对教育具有重大意义的游记小说,为作品延伸出新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格列夫游记400字作文 篇六

我哥买了一本书,叫《格列佛游记》,一开始我都是不理不睬,可是当我打开去看的时候,我便一头扎了进去,迷上了这本书。

《格列佛游记》主要说了主人公和医生格列佛去冒险,其中一些有令人心惊肉跳的国家和东西。在小人国里,他们成了庞然大物,连吞几十头黄牛仍填不饱肚子;在巨人国里,他们变成了渺小的蚂蚁一样,为了活命,与苍蝇和蜂子展开斗争;当他们来到神秘的飞岛国,这里的人利用鸟的下部的天然磁铁和海底下的磁铁的力量,随心所欲地移动,这同时也是一个可随时传唤鬼魂对话的离奇国家。后来他们不仅突破了这些难关,还去了很多很多的国家去冒险,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国家里。

在读的过程中,好像自己也跟随着主人公去冒险,实在是很引人入胜。冒险过程中格列佛让我感到了他是那么勇敢,镇定的面对问题,不像我们一样遇到困难时就慌慌张张。还有他那种“逆境丛生”的想法,如果没这种活命的想法,他怎么会在冒险后在回到自己国家呢?没这种想法,是绝对活不下来的。

所以我们要学学格列佛,遇到困难要突破它,不要慌张。只要我们学到格列佛那种对困难的态度,我们面前的困难都是不值一提的。

格列夫游记 篇七

——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回味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是我了解到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

《格列佛游记》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就连高尔基、伏尔泰和鲁迅都很推崇斯威夫特的作品。我也曾崇拜着鲁迅,他用枯黄却瘦尽的手指着青年前进的方向,于是我便朝着那方向看上了《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历险的第一站就是小人国。在如此的一个微缩国度里,所有的战争和战事都显着那样渺小。相邻的国家不但想战胜并服役对方,还要争论一些鸡毛蒜皮的“原则”问题。

随后,格列佛又来到了大人国,他与大人国的一段对话,不仅构成了对英国的批判也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思路,并使他们互为评议。

在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访问荒岛上的慧?国时,他结识了仁慈、诚实和友善的慧?。在慧?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的字眼,在他们的国度中的一切是那么真实、透彻。

斯威夫特通过耶胡和慧的?对比来批判英国的统治集团的罪恶与社会恶习。慧?国虽不能说是斯威夫特的理想国家,但从中可以反映出他的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他《格列佛游记》中表达的正面理想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他向往的慧?国与大人国的社会制度都表现了他的复古主义倾向。

我觉得斯伟夫特通过格列佛的遭遇揭露了小人国宫廷的解剖挖苦鞭挞了英国的统治阶级,揭露了统治集团之间的内部矛盾。字里行间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刻画真实,入木三分。

《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艺术是杰出的,作者的讽刺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以漫画的夸张技巧塑造了一些可恶的、怪诞的像耶胡、勒皮他人和长生不老的人等等形象。他还以一本正经的严肃态度、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刻画了小人国的生活和斗争,极为成功的反映出当时英国的现实。正如斯威夫特所言:“俗人常常是与科学势不两立的敌人。”他分明在批判英国殖民政策,却偏偏要声明这和大不列颠民族无关。反语使读者能更深刻得体会到作者的本意。

格列夫游记400字作文 篇八

著名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写的《格列佛游记》,这本书非常有趣,我刚一翻开就被里面神奇的想象深深地吸引了。

故事的情节非常有趣,格列佛是一个外科医生,他在一次航海的时候遇到了风暴,船被打翻了,于是一直漂啊漂,漂到了小人国。在这里,所有的人都比他小,他成了一个巨人。后来,又去了大人国,这里的人都非常巨大,像一座小山似的。他还去了飞岛国,里面的人长得真奇怪,一只眼睛在上面,一只眼睛在下面。最后,格列佛去了慧马国,那里的马非常聪明,可以像人一样交流。

在这四个国家里,我最想去小人国。平时我在家里,妈妈总说我还小,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但是在那里,我就是一个巨人了,我可以帮助人们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我可以帮助他们拿着巨大的钢板做船,这样他们就可以坐着轮船出海航行;我可以帮他们盖一幢幢高楼大厦,他们一下班就可以在家里舒舒服服地休息;我还可以帮城市造桥修路,让他们的交通更加便利在那里,我就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再也不会有人嫌我小做不了事情了。

如果我真的能像格列佛一样,有这么神奇的经历,那该多好呀!

格列夫游记600字作文 篇九

这个暑假,我读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小说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

读完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我的思绪已经超越时空的束缚,与格列佛一起踏上种。种神奇的旅程。

主人公格列佛在他一生的游历中,到过很多地方:团结友爱的小人国,崇尚发明、充满幻想的飞岛国,自然和谐的慧马国……虽然每到一处,似乎总是危机四伏,但他却总能绝处逢生,化险为夷。

是的,他是幸运的,但他的幸运来源于他的乐观与勇气,在他精彩的一生中,充满了挑战,尽管游历的游程艰辛坎坷,但风雨之后的彩虹却绽放得异常耀眼与美丽。

诚然,我们的生活不可能像格列佛那般惊险、刺激,但他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的勇敢精神以及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却值得我们学习。上学期,我们在体育课上跑400米。大家唉声叹气,“预备,跑!”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都跑了出去。在第一圈时,我还不要紧,但在第二圈时我体力不知了。我真想马上停下来,豆大的汗珠也从我的脸上流下来,腿上像罐了铅似的,一步比一步慢。不过,我心里一遍遍地告诉自己:“加油!加油!一定要跑完全程。”因为此时,我脑海中突然浮现出格列佛求生的情景,想到他在茫茫大海中生命绝望之际表现出的坚强与勇敢。我顿时浑身增添了力量,一口气跑完了全程。真的,我成功了!我不仅迈过了这道坎,更重要的是,我由此获得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与信心。

生命如歌,我要勇敢地奏响生活主旋律,像格列佛那样直面困难,笑对生活。

格列夫游记 篇十

关键词:格列佛游记 神话思维表现 山海经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25-02

《格列佛游记》虽然是游记的体裁,但并不像一般的游记一样记述普通的冒险故事,而是从游记的开始到最后一卷,均属作者借用其他文人的手法和想象而创造出来的海外国度。斯威夫特充分发挥了他的想象力为读者构建了一幅绚烂多彩的海外画卷,实际上这些并非是作者独创,无论是海外异国还是人物形象,都可以在古代神话中找到踪迹,这充分体现了《格列佛游记》这部作品的神话思维。李汝珍的《镜花缘》中也描绘了各式各样奇异的国度与人物,这样与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非常相似,而李汝珍的原始素材许多是来源于我国古代记录神话片段和原始思维较早的《山海经》和《穆天子传》。

神话中的思维既不是专门创造艺术形象的思维活动,也不是遵守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活动,观察事实和体验事实的交融构成了原始―神话思维的思维客体。它描述的深层秩序即体现于心物不分与天人合一的结合体中的深层秩序。原始―神话思维是一种有象思维,一种始终保持鲜明的直观性和有象性的思维模式。

1 神话思维中的自我中心意识与集体意识及比较

所谓“自我中心化”,指人在认识发展的初期阶段,思维主体只能以自己的感觉为中心去观察和体验并将此推及万事万物。在神话的思维结构中的自我中心倾向,是以集体意识为基础的,而自我意识则主要以个体意识为基础。

中国第一部集中记录神话和原始思维的书《山海经》是极其富有象征意味的。它以之所经,历述怪兽异人的地域分布和由此产生的神话和巫术的幻想,进而成为百世神异思维的经典。《山海经》中就透露了“自我中心”的倾向。远古时人以人的眼睛的睁与闭解释昼与夜的形成(“视为昼,瞑为夜”),以人的呼吸对应季节或天象(“吹为冬,呼为夏”),即以自己的感觉去推想自然的万事万物。这是一种以自我感觉为轴心而推演的自然观。在《格列佛游记》中表现较为明显的是小人国中的小人把自己的国家就看成是中心,以为自己的边境已经达到了地球四极,宇宙间只有小人国,对于格列佛却认为是从月球或者是从其他星球降落下来的。作者生长于四海皆海的岛国英国,深藏于内中的神话思维表现在作品中以英国为中心来感知其他的事物,形成的宇宙观就是海外,这由格列佛的四次海外航行以及所到的国家都是孤岛可见端倪。无论是《格列佛游记》的格列佛还是《镜花缘》中的唐敖和唐小山,都是由主人公周游各国,亲身“以已感物”、“以已度物”来观察体验万物,描述万物的。这类宇宙观与昆仑神话一样,都是以自身或自身有限范围为中心而形成的解释体系。把天体看成是围绕人类生活的直接环境而活动的,反映了人类认识的早期,以自身或自身所处环境为中心观察万物的思想倾向。

神话思维形式因素不是关于个别对象的个别特征的表象和观念,而是关于一类对象的综合的表象或类型化的观念。《山海经》所记述的那些神神怪怪、殊方异物,就是综合了各种现实经验和幻想经验的、相对类化了的形象表述。“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这种思维反映在以象形会意为主要特征的象形文字里,便是类化表象的凝固和成形。

2 神话思维的程序比较

神话所反映出的原始人类的关系知觉已不是一般的具体思维,而是已能通过对象征类比关系的知觉,站在文化的高度上实现的一种创造性思维。也就是说,他不仅靠象征性的关系知觉得以区别开一般动物,同时,他依靠类比思维得到对某物的理解,必须为群体所承认和接受,成为集体意识中相对固定的和规范化的东西。

在这种神话思维中,总是借用某些具体的物象来暗示某些特征上相似或相联系的观念。要表达较复杂的内容也只有靠“象”的组合,从中产生超出“象”本身所直接具有的“意”。它不仅使物象和观念融为一体,而且使想象和事实融为一体。在《格列佛游记》中,斯威夫特将他自己主观的意愿反映在对大人国,小人国的创造当中。小人国的人不仅在身形上是“小人”,只有格列佛的十几分之一,而且在人格品质上也是“小人”,气量狭小,道德品质低下。斯威夫特把他想象中的在人格上的“小”投射在作品中,塑造的人物也是“小”的,以此来象征人物形象从内而外的“小”。而大人国则相反,大人国的国王不仅具有高大的形体,同时也具有伟大高尚的道德,以形象上的“大”来象征精神上的“大”。而在《镜花缘》中,也有相同的思维形式。李汝珍的《镜花缘》中的小人国“身长八九寸,……人最寡情,所说之话,处处与人相反。即如此物明是甜的,他偏说苦的;明是咸的,他偏说淡的,教你无从捉摸。”

神话的思维程序不是直线连续的,而是多向跳跃的和浑然动荡的,它造成神话情节的幻化迷离,神话语言的含混多义。如勾芒、祝融、蓐收、禺疆诸神,既代表时间运行的纵行系列,又代表着空间分布的横向方位,既象征着自然界的生长收藏,也意味着人世间的生杀予夺。一旦进入到这类神话的思维程序中,勾芒祝融等便成为一个动态的象征系列。这又使得神话的思维表现出一种荒诞不经、无法界定的浑沌性,它使神话弥漫着一层神秘的浓雾,如镜花水月,不可穷尽。《格列佛游记》中对海外国度的描述让人匪夷所思,《山海经》和《镜花缘》中对奇异人物事物的幻想性很强的记述与描写,都让人觉得可望而不可及。这些人物事物主要是类化意象,由类化意象而组合、类比,便在思维中形成了一种主要凭借直觉领悟去把握事物的功能和属性,认识和解释世界的思维图景和思维意象,由此而形成相应的类比拼合或模糊集合的思维程序。计量和运算的程序,不像逻辑思维那样清晰确定。它们也是从直观形象出发,再经过思维主体的投射和幻化,使数也成了模糊的和神秘的。《镜花缘》中的形象均是从直观形象出发,海外异国的人物都是主人公的印象描写,如对美人鱼的描写,“鱼鸣如儿啼,腹下四只长足,上身宛似妇人,下身仍是鱼形。”[1]声音是像婴儿,上身好像女性,这都是一种直观的形象,并不追求具体的尺寸与比例。数在这里也成了模糊的和神秘的体现。

文学作品中的荒诞离奇,怪异幻化,光怪陆离的幻想世界并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是来源于神话的,蕴含于这些作品中的是原始人民的神话思维。正是这种典型的插上幻想翅膀的原始思维方式,缔造了绚丽多彩的幻化世界,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色彩与内容。《山海经》与《穆天子传》中记录的神话较多较为完整,由此体现的神话思维也较为明显,代表了典型的中国神话思维的结构。而《镜花缘》中的海外奇谈大部分来源于《山海经》,但是《山海经》的描述都是比较简单的直接叙述,而李汝珍已经对这些海外异国加入了生动形象的描写与升华,使之更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与之相比,虽然与神话年代相隔甚远,但斯威夫特的作品《格列佛游记》中却大量体现了神话思维的方式与结构,只是这种痕迹不如中国的作品那样清晰确定而已。

最新范文

芒砀山游记作文800字【优秀8篇】02-09

最新格列佛游记阅读感受优秀5篇02-07

南京栖霞山游记优秀4篇02-06

乡村美景游记600字作文初二精彩8篇02-05

旅行游记作文600字(精彩3篇)02-02

桃花源游记作文优秀8篇02-01

都江堰游记作文(优秀7篇)01-31

太阳岛游记作文优秀6篇01-30

五一的游记作文800字【4篇】01-28

暑假游记作文:温泉之旅【优秀4篇】01-26

36 34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