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内容理解与概括教案 记叙文复习教案精彩7篇

2024-02-14 06:28:02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您精心整编的记叙文复习教案精彩7篇,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帮助到大家。

记叙文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掌握写记叙文的一般方法

2、复习记叙文的相关知识

3、重点掌握记叙文中人物描述的写作技巧

4、写作练习

教学重点:

记叙文中人物描述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探讨,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生交流)

二、复习记叙文的知识

1.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资料的文章。记叙文的6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文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3.记叙文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时间线、地点转换线。

4.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5.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说明等

6.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7.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白描、衬托、渲染、比较、伏笔、铺垫等。

三、记叙文中的人物描述方法

例文赏析

1.分组讨论文章值得借鉴的地方

2.师生小结:

写人应注意:

①抓住人物特点,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等描述,写出人物个性。

⑵侧面衬托

③善用比喻

④合理地找准线索,围绕线索选材

⑤进行景物描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四。写作练习

1.片断写作:用这天学到的方法,选取本班的一位同学或老师,写出他的个性特征。300字左右。

2.大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亲爱的同学,在你的生活中,谁对你影响最大?这个人怎样影响了你?怎样牵动着你的情思?你必须有很多的话要说,请你在方格中留下最真最美的文字。

请以“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记叙文教案 篇二

一、科学划分课时目标

语文课不仅要有每一课的总目标,而且要有明确的课时目标,哪些内容应在第一课时完成,哪些任务该在第二课时完成,必须要有科学而合理的安排。可在语文教学中不少老师由于没有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教师用书和教材,课堂教学一塌糊涂,让听课老师搞不明白他上的到底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落实不到位,学生语文能力得不到提高,课堂效率低下。如何做到课时目标的划分科学而合理呢?在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把握住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围绕总目标,再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此次参赛的优秀教师们,他们所完成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一样的,即读书、识字写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也要将这些任务放在第一课时去完成,第二课时重点是细读感悟,揣摩语言,体会情感。教学任何一篇课文的第一课时,都做到心中有目标,上起来也就扎实有效。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虽然我们明确了第一课时要完成的主要内容,但由于授课教师的不同,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相径庭。要想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绽放精彩,优秀教师就是注重优化教学环节。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呢?本人从这次“课内比教学”竞赛活动中受益匪浅。

1、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学以致用。如在读课文中认字,圈出生字、读准字音、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含有生字的句子,读句子中巩固认字;读词语,在词语中认识生字;在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中记忆生字,如悄(qiǎo)然、悄(qiāo)悄等。把生字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学生既掌握了生字的音、形,又学会了灵活运用生字,真可谓一箭双雕。

2、识字中巧妙穿插写字指导,读写结合。大多数老师认字是认字,写字是写字,孤立分开,或者一一教写,缺乏重点指导。学生已熟悉生字后,教师应有意提示学生去发现易写错生字及书写时注意的地方。对于特别难写的、课本中又要求学生会写的字,教师要重点指导,并范写,如“兜、噩”等字。读中练写,利于提高识字的有效性。

3、反复诵读,体现语文教学本色。语文教学,特别是第一课时,一定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并且读书方法多样、读有要求、读有指导。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同学间互读课文,订正字音;自由读课文,不添字、不掉字、不唱读,读通顺,读流畅;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朗读情况,并比赛朗读;默读课文,感知内容,思考问题,边读边做批注;展示朗读水平,师随机范读指导,练读,和老师挑战朗读;分组读,齐读等。读要贯穿课堂的始终,以读代讲,读有所悟,但切忌机械重复地读。

4、选准切入点,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方法多样,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中主要人物及特点,交流读书收获,赏析写得最好的语句,解决学生看题质疑的问题等。教学中应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学习情况灵活运用,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整体感知课文,都应选准切入点。如竞赛中的两位老师都讲的。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一位老师先让学生找出文中写小女孩几次擦亮火柴,然后说出小女孩每次擦亮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再就是深入理解相关内容;另一位老师先让学生划出描写小女孩的语句,然后读中感悟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后一位老师切入点小,以反常态,体现了个性化设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读、去悟,学生当然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效果也可想而知。整体感知课文,不在于涉及的内容多,重在找准切入点。

5、及时鼓励学生,语言具有亲和力。爱听表扬是小孩子的天性,一句“相信你是最棒的!”的话,能使学生热情高涨。“孩子,大胆点,说错了别怕!”“你真是老师的知音!”等话,能拉近师生距离,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

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尤为重要,如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把握课文内容,都需要学生自觉去完成。但学生自学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时学生的合作探究比老师口干舌燥的说教更行之有效。如小组合作学习检查生字,互相听读课文、纠正朗读错误,讨论交流自读疑问等。如《生命》一文的教学,一学生提出“生命是什么?”老师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发扬了合作精神。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解惑者。

四、强化教师基本功,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课堂上学生感到困惑时老师只要稍作引导,学生就会积极参与。教师要想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必须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如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渊博的知识、驾驭课堂的能力等。竞赛中的一位老师在让学生朗读《触摸春天》中的一个句子时,学生总是读不好,老师声情并茂地作了范读,学生再也不愁读不出感情了。教学中,老师的示范作用不可忽视。

相信我们在“课内比教学”活动的滋养下,在各县教师精英的引领下,一定能弥补语文教学的缺憾,上好小学语文第一课时,切实提高语文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性。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与您探讨。

1.注重三语:导入新奇,创设情景引人入胜;过渡语启迪思维,小结精巧,语言优美;总结语精炼,富于诗意。

2、读通课文方法要多样性,可以用比赛、游戏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同时巧妙评价(师生评,生生评)鼓励学生。

3、学习生字词要带动学生识字兴趣,把识字与课文,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互教互学,不要老师一人唱独角戏,同时要选代表性的字示范写字。也可以追本溯源,说字的演变,部首的含义教学生熟记,事半功倍。

4、在课后安排拓展环节,可以体现老师的大语文观,突出课堂的增量。

不过,最根本的是要熟读课标,做好教学设计,一定要把握好课文与本单元,乃至本册的关系,突破重难点,用好评价引导学生学习。否则,只会出现课上热热闹闹,下课啥也不知道的结果。课堂气氛再好,也不能算一堂好课。

好资料来自互联网,一起创造,共同分享。

记叙文教案 篇三

教学目的:

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能写一般的记叙文,线索清楚,善于选取和组织材料,并根据资料的需要,比较熟练的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把对象记述得具体生动。

重点难点:

1.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记叙文的体裁特点及其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3.了解记叙文的体裁特点和写作过程。

教学设想:

作文先明体。辩明文体是很重要的事情,能够通过比较的方法来了解记叙文和议论文说明文的体裁特点及其区别。

关于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可按写作过程,培养学生立意、选材、抒情、组材、布局谋篇、联想和想象、过渡和照应、开关和结尾、语言运用等方面的潜力和表达技巧。教师要讲明要求具体指导,并通过范文示例,使学生能写一般的记叙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

关于记叙文的体裁特点,以及记叙文中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法。先把记叙文和议论文、说明文加以比较,通过比较了解其特点。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特点比较

记叙文:写作目的以事感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传授知识

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前因、后果、论点、论据、论证过程问题点(知识点)写作方法写人:肖像描述行动描述、对话描述、心理描述以及细节描述例证法、引证法、比较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层进论证、引申论证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引资料作比较、打比方、用数字、列图表记事:顺叙、倒叙、补叙插叙写景:抓住特征寓情于景

说明文: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是说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还可根据资料和表达的需要采用其他表达方式。

但是,同时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在不同文体中运用相同的表达方式是否有区别?比如说,就应怎样看待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记叙文中的议论和议论文中的议论,议论文中的说明和说明文中的说明,等等。我们认为它们是有区别的,不能混淆在一齐,不然就会出现“以叙代议”、“以议代叙”、“以说代议”,犯“不符文体”的毛病。

议论文:语言特点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准确、精练、概括准确、平实、明晰、周密资料主旨主题思想(中心思想)中心论点事物特点、实质。

记叙、描述、抒情、议论、说明等,是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各类文体都要凭借这些方式来表情达意。主要采用什么方式,决定了文章属于什么体裁:以记叙为主,称为记叙文;以描述为主,称为描述文;以抒情为主,称为抒情文;以议论为主,称为议论文;以说明为主,称为说明文。但是在中学教学中没有把描述文、抒情文单独作为两种体裁,而把它们归入记叙文等体制中去了。

那么,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呢?一般说来,主要有以下四个可比点:

(1)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2)在文章中所占的比重不同;

(3)详略不同;

(4)方式不同。既以同学们经常容易混淆的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为例:前者以记叙为辅,所占比重较小者以记叙为主,所占比重较大;

前者是以列举事例作为论据,后者则是通过对人和事的描述本身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前者一般采用根据的写法,对人和事的例子只概述,只选取其中必要的片断,语言也较质朴,后者一般采用具体的写法,对人和事描述较细致、完整,语言也较生动形象;前者较单一化,一般只用顺叙的方式,把事实材料交代清楚,为文章带给论据即可,后者则较多样化,顺叙、倒叙、补叙等皆可灵活运用,以避免流于呆板、一般化。在了解记叙文的体裁特点之后,还要掌握记叙文中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法。

记叙文,主要有三种类型。

1.记人叙事型。这类文章主要是描述人物和事件。自然,写人民事还能够有所侧重。因而把前者称做“写人记叙文”,后者称做“写事记叙文”。实际上,两者有时是很难严格地区分开来的。记人,要善于采用多种描述方法(外貌描述、行动描述、语言描述、心理描述、细节描述、侧面描述等),着力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叙事,要善于

选取典型、新颖的材料,要把事件交代清楚,要根据需要采用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方法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地进行叙述和描述。

2.写景抒情型。这类文章主要是描述景物和抒发感情。两者常常是紧密地结合在一齐的,纯粹的写景文和抒情文是很罕见的。写景要有鲜明的目的性,不要为写景而写景。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色,细致而生动地展开描述,并寓情于景,到达情景交融的境界,才能产生较强的艺术

感染力量。抒情,能够直接抒情,也能够间接抒情,但都务必是自然的、健康的。

3.托物喻志型。这类文章主要是通过对某一物体的生动描摹来表达某种思想和感情。“物”和“志”务必有某种关联,不能生拉硬扯地捏合在一齐。由“物”到“志”,其联想应是合理的,贴切的。当然,状物要精细、逼真,咏志要深刻、高远。

这三种类型的文章,以记人叙事型最为重要,它是写作其他两种类型文章的基础,也能够说是写作各种体裁的文章的基础。因此,尤其要学好记人叙事的方法。

二、练习

选读几篇不同体裁的文章,对照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特点比较表,体会记叙文的体裁特点,了解它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第二课时

一、指导

关于立意。

1.立意要新。

据说,有位语文教师曾要求学生以“游圆盟我”为资料,自拟标题作文。多数学生的文章都细致描绘圆明园的山光水色,抒发艰秀丽景物的赞叹之情,唯有一个学生的文章却以《我愿圆明园更荒凉》为题,立意与众不同。其文大意是说,如果持续遗址原貌,圆明园更荒凉,能够使游人凭吊古迹,睹物伤情,悲愤地反思已经永久过去的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师生读罢这篇作文,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是很有新意,且有见地的。圆明园曾有过辉煌的过去。19世纪被称为“万园之园”。但自八国联军恣肆践踏、抢劫、焚毁之后,其遗址只记载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民族的伤痛。保存这一遗址,实际上保存了历史的见证。有人还由此遗址联想到了西柏林闹市区的“纪念教堂”:“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物,漂亮完美的教堂被炸弹掀去了屋顶,至今仍按此面目保留在那里。遗址本来就是遗迹,它并未使繁华的市区蒙羞,看到它却使更多的人忆起战争的残酷,更加珍惜今日的和平。”(王晓梦“圆明园遗址公园”的联想)他期望保留圆明园遗址的肃穆和好处。他的这个看法与学习习作的题旨可谓不谋而合,意思是庶几相近的,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作文是就应有新意的。“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李渔《闲情偶寄》)立意又“必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有人甚至提出“三忌”,即“忌庸、忌陋、忌袭”。这是很有见地的。试想,文章的意思平庸、浅薄,甚至因袭他人,有谁爱看?

能对读者产生什么作用?因此,必须要写出自己的新的感受,新的意思,新的见解,并以此统帅全篇。

所谓“立意新”又包括哪些方面的资料呢?一是题旨新。有真知的灼见,有全新的主题。一是角度新。主旨并不新,但反映主题的角度是新的,同样能使人有新鲜感。一是感受新。写出了自己具体、深切的感受,能给人以启迪,也会使人感到有新意。总之,一句话:人们读后要有新的收获。当然,那些似新实旧,用“新”掩盖谬误,故作新奇实乃偏激的“立意”,是不能称做新颖的,人们也不可能从中获得任何新东西的。

2.立意要深。

人云亦云、没有新意的文章,人们自然不爱读;至于那些主题虽然正确,但意思浅近、不耐录味的文章呢,人们同样也是不爱读的。这就是说,立意好意味着既“新”且“深”,要新颖,深刻。

“深”,是同“浅”相对而言的。。浅,表层认识,一览无余,不能给人留下自己印象;深,入木三分,铭心刻骨,令人咀嚼、回味,久久难以忘怀。立意务必高远,有深度。深刻的主题又从何而来呢?

高尔基说过:“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但是它蓄积在他的印象里还未构成,当它要求用形象体现时,它会在作者的心中唤起一种欲望──赋予它一个形式。”可见,主题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也就没有正确的思想。当然,这不是说有了必须的生活体验,就会自然而然地构成高深的主题。高尔基在肯定“思想是在大地上创造出来的,它的基础──劳动生活”的同时,还提出了“它的原则──观摩、比较、研究。”19世纪俄国的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个性强调“思索”的重要性;“思索、思索、再思索,否则值不得写,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写下来的东西,本身就一钱不值。”可见,主题的构成还需要作者下一番思考提炼的功夫。当然,这就要求作者具备相当高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潜力。一是生活经验,二是思想水平,两者务必兼有而不可或缺。我们务必凭借着独具慧眼的见识,从个人生活体验的深厚土壤里,发掘出尽可能深刻的主题,使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深邃的哲理性。

单纯地为记事而记事,为写景而写景,为状物而状物,无非是说事好、景好、物好、如此而已,是没有多大好处的。作者务必借事言理、即景抒情、托物喻志,有所寄托,才具备写作的价值。立意的深度正在所言之“理”、所抒之“情”和所喻之“志”上鲜明地体现出来。

“立意高”(或说“有深意”),“立意新”(或说“有新意”),这是两句通常用来称赞文章主题思想好的评语,其实也是立意的两条基本标准。(当然,前提务必是“立意正确”。)让我们平时

注意打好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生活基础,以敏锐的目光、分析的头脑,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提炼出既“新”且“高”的思想作为文章的主题吧!

二、示例纯白的勿念我杨家骥

一天清晨,我遛早儿回来,手拈一朵沾满露水的野花,举到妻的面前:“你看!”

她瞥了一眼,微笑着说:“我当是什么稀罕物呢,这野花,在坡头的路边的草丛里有的是。”“是有的是,可你明白它的花名吗?”妻沉思了一会儿,最后摇了摇头。

其实,这花我从小就熟识,每年都能在野外见到。但是,在这以前,我也跟妻一样,叫不出它的名字。老实说,在野花里,除去黄的野菊、浅紫的二月兰能对上号以外,其他如红色的野百合,蓝色的勿忘我,至今我也没见过。但是名字都很熟,尤其是勿忘我,在文章里被描绘得那样秀丽,富有诗意,简直一支蓝色的梦幻曲。遗憾的是,只有它的名字储存在我的记忆里罢了。

直到我读了宗璞的一篇美文,从中才得知它的芳名。记得她在文中这样描述:“草丛里有各色的野花……还有一种高茎的白花,每一朵都由许多极小的花朵组成,简直看不清花瓣。”当时,我的脑海里立刻就浮现出这熟识极了的罢花形象,心想准是它:挺秀的翠茎高擎着纯白的花朵,当小风吹来时,颤巍巍的,不招蜂,不引蝶,似乎没人注意它,在草丛里闲闲地开着……

我把宗璞的有关原文一字不漏地背给妻听:“它的名字恰和勿忘我相反,据说是叫做不要记得我,或译做勿念我罢。”

“勿念我?多好的名字阿!比起勿忘我来,更别的深长的意味。”妻接过那朵纯白的勿念我,留意翼翼地捧在手里。我点了点头。是呀,“勿念我”和“勿忘我”,虽说只是一字之差的两种野花的名字,但又何尝不反映出人生两种不同的思想境界阿……在生活中有些人总想留名青史,叫后人永世不忘,并为此费尽心机,可到头来人们的心目中就是没有他的位置。相反,像鲁迅先生那样的伟人,不仅仅活着的时候不图名利,就边在遗嘱里他都表示让人们忘掉他,去管自己的生活。然而,人们不但没有忘记他,而且至今他的思想和精神还在指导和鼓舞着人们如何去生活和斗争。敬爱的周总理也是,生前无私无畏,死后连把骨灰都不留,可人们以及子孙后代谁能忘记他呢?世上的事就是这么耐人寻味。哦,纯白的勿忘我,谢谢你给予我的人生启迪。

「评析」

一种野花,“在坡头路边的草丛里有的是”的野花,在有的人看来,算不得什么“稀罕物”,从中难以开掘出什么深刻的思想,没有什么写头。但是,作者却抓住了它的特色:“挺秀的翠茎高擎着纯白的花朵,当小风吹来时,颤巍巍的,不招蜂,不引蝶,似乎没人注意它,在草丛里闲闲地开着……”并在它的名字──“勿念我”上做文章,把它同蓝色的“勿忘我”作比较,认为它“比起勿忘我来,更别有深长的意味”。为什么呢?作者写道:“虽说只是一字之差的两草喻志,对事物开掘很深,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使读者进入一个高层次的思想境界,受到人生的启迪。这样的主题是深刻的,也是新颖的。

三、练习

作文题:

1.在阳光下成长

2.一路风光

3.春满校园

记叙文作文课教学设计 篇四

记叙文专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②掌握全文结构,熟练划分段落层次,归纳层意、段意。

③把握文章重点,研究记叙文的体裁(以记事为主的,以写人为主的,以写景为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分析选材目的和组材效果,领悟、总结文章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①对具体词语、关键句子意思和作用的理解。

②段落的划分,文章内容的概括,辨析叙述所用方法的效果,体会选材目的。③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④能用简洁的语言,精练地概括出文章的内容;能对写作方法的提问,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

课型: 讲练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复习记叙文的一般知识

一、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记叙的六要素。

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是使记叙内容明确而必须的,但有时这三个要素中某个是显而易见的,就不必赘笔了。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展示了所记叙事件的完整过程,要清楚完整地写出。

二、记叙的人称

记叙的人称有三种情况:

1、是第一人称的我、我们,用这种人称更能体现内心感受,反映真实感。

2、是第二人的你、你们,多用于书信体。

3、是第三人称则能反映更广泛的视角,更客观。

三、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是按时间发展的顺序进行记叙。

倒叙是先叙述事件的结果,再回过头来叙述起因经过。

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发生以前的内容,或与所写事件有关的其它内容。

四、记叙的详略

阅读记叙文,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分析记叙的要求、人称和顺序:要素的交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作者一一列出,这是直接交代。另一种是间接交代记叙的要素或通过人物的语言来点明,或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来交代,或通过自然景物的特征来表明。六要素的交代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也可以不做交待。

2.分析对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往往通过对人物的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因此,分析人物要从分析人物描写入手,从而理解人物,领会文章的内涵。

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云、山水草木等自然现象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能渲染人物的心情,烘托人物的形象,推动情节的发展,起到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的描写。

4.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生动、形象是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揣摩记叙文的语言不能脱离其语言环境,可以从词语的选择、句式的选择、句序的选择、表达方式的选择、修辞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去分析、体味。

5.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来说,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但常常辅之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6.理解文章的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记叙文都很讲究详写和略写的配合,文章写起来有繁有简,无论详略繁简,都是为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的。一般说来,详写的往往是最能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略写的往往是同表现中心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

7.能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

文章的中心意思体现着作者的写作目的。记叙文的中心意思是蕴含在所记叙的人、事之中的,所以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意的内容。对于侧重记人的记叙文,要具体分析人物的言行,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侧重记事的记叙文,要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事情的意义,从而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意思。有的记叙文写几个人物或几件事情,这就要在分析每个人物、每件事情的基础上,把握人、事间的关系,综合概括出中心意思。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

②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③还可以通过结构分析来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总结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另外,在记叙文阅读中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正确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所谓文中重要词语,是在文章主题、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理解这些词语对于读懂全文作用极大。理解这类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弄清这些词语本身有哪些含义,二是结合它们所处的上下文语境进行揣摩,三是这种揣摩出来的含义是否吻合全文的主题和思路。2.如何概括段意:

①有中心句的摘出本段的中心句即可,如果是半中心句则需要加以补充完善。②到本段开头找,看看有没有提示本段内容的句子可以利用。③到本段末尾找,看看有没有总结本段内容的句子可以利用。

④到上一段的末尾找,看有没有过渡领起下一段内容的句子可以利用。⑤到下一段的开头去找,看有没有承接上一段内容的句子可以利用。

⑥划分该段的层次,概括出各层的意思,如果各层次是并列关系,将各层层意合起来就是段意;如果各层之间是偏正关系,比如因果、转折、递进等,就要以“正”的部分为重点概括段意。这里实际上是运用复句知识概括段意,即将每一个层次看做一个分句,将全段看做一个复句。3.如何归纳全文主题:

①看开头。很多文章都是开篇点题,因此分析开篇,有助于把握主题。②看末尾。许多文章篇末点题,注意分析文章结束部分,也可以迅速捕捉到主题。③分析文中议论抒情的部分。记叙文中记叙、描写部分是“画龙”,而议论、抒情部分则往往是“点睛”。抓住“睛”有助于抓住主题。

④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目能传神,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所以要注意分析题目。

⑤分析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你只要分析出该文是在何种背景下、为什么而写的,主题也就呼之欲出了。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例题解析 【典型例题】

例1.(甲)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天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晨雾和碎末。

(乙)①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缝隙里,又拨拉着岩石的壁垒。

②音响越来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③“彦,这里会塌了!”妻战栗起来叫着说,“我怕!” ④“怕什么。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

⑤退潮的时候,我扶着她走过窗边,指着海说:“一来一去,来的时候多么凶猛,去的时候又多么平静啊!一样的美。”

1.这两段文字都写了对大海的赞美,具体地看,(甲)文赞美的对象是__________,(乙)文赞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

解析:(甲)文中写了乌云、雷声、狂风和波浪,表现波浪与乌云、狂风等恶势力进行的斗争,赞美的是波浪的英勇无畏的精神;(乙)文主要写海潮的声音,从“我”与妻子的对话中可以得知,作者赞美的是海潮。答案:波浪

海潮

2.(甲)用象征手法描写了两种力量的抗争,其中,象征反动势力的有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很容易,只要了解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答案就十分清楚。答案:乌云、雷声和狂风象征了反动势力。

3.(乙)前三节文字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方法表现大海的美。其中第________节就是间接描写。

解析:本题要求了解间接描写,首先要清楚这段文字写的内容是海潮涨潮达到高峰时发出的各种音响,表现海潮的壮美。其中,海潮声音都采用了直接描写,只有“妻子”战栗地叫着“这里会塌了”、“我怕”。通过妻子的话,衬托出大海涨潮时的伟大力量。

答案:③

4.(甲)里有7个加“”词语,其中最能表现反动势力猖狂的三个动词是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主要是认真读题干,看清要求。题目要求找出三个表现反动势力猖狂的动词。先从文中7个加“”的词中找出动词,有4个:压、抱、甩、摔,再从这4个动词中选择3个最能表现反动势力猖狂的动词。其中,“抱”表示把“海浪”抱起来,不足以表现猖狂,把它去掉,剩下的“压、甩、摔”符合题意。答案:压、甩、摔。

5.(乙)文中“我”说“海的美就在这里”,这里的“美”指的是()。a.涨潮时惊心动魄的美。b.退潮时温柔平静的美。

c.既有退潮时温柔平静的美,也有涨潮时惊心动魄的美。d.涨潮时海浪的声音组合成的音乐美。

解析:理解句子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弄清“我”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前文描写海潮的各种音响,然后写妻子的恐惧,“我”是在妻子说“我怕”之后才说出“海的美就在这里”这句话的,显然,指的是雄壮的美。答案:a 例2.(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乙)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儿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1.下面对加粗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段中“别恼”一词表达人们对长时间下雨的厌恶之情和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b.甲段中“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从侧面烘托春雨闪亮的特点,和“像花针”相照应。

c.乙段中“乱撞”一词形容风和雨点的急骤、猛烈,神韵毕现。

d.乙段中“砸”字既突出大雨点的气势和威力,又照应下文祥子的“哆嗦”,写得准确、精彩。解析:甲段描绘的是春雨图,b项中写树叶、小草的绿,以及把春雨比成“花针”,都是间接地写春雨闪亮的特点,此项正确。乙段描写暴风雨到来的过程,c项“乱撞”是写狂风中雨点的情态的,突出了风的猛烈,雨点的急骤,此项也正确。d项“砸”运用得十分准确,突出了雨点的大,很有威力,使得祥子哆嗦,此项正确。只有a项不正确,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别恼”是作者提示读者下文要写春雨的特点,这个词并不是写人们对春雨的感情,选项分析不正确。答案:a 2.甲段间接描写风的句子是______ 解析:风是无形的,因此,写风主要通过间接描写,即通过写其他事物的情况表现风。甲段是写雨的,字面上没有写风的语句,这就需要从描写雨的语句中寻找与风有关的句子。甲段开始用“密密地斜织着”描写春雨细密、绵长的特点,为什么雨会“斜织”着?显然是因为有风,风吹着细密的雨道,才会出现“斜织”的情态。

答案:密密地斜织着

3.甲段从视觉角度写雨,运用一些表色彩的词语,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人一种清新温和的感觉;乙段中运用比喻描绘夏雨猛烈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的第一问很容易回答,只需从甲段中找出表示色彩的词就可以了,如:青、绿、黄。第二问是要求写出用比喻描绘雨猛烈的词语,解答时,先要从文中找出描写雨猛烈的比喻句,再从比喻句中找出词语,实际上就是比喻句的喻体。写雨猛烈的比喻句是“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喻体就是“箭头”、“瀑布”。

答案:青

绿

箭头

瀑布 4.“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一句中加点词“掀”是否能换成“撕”,为什么? 答案:“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这句话是写闪电的威力,“掀”是揭起的意思,掀起之后,露出的是一块或一片,“撕”是将整块东西分成两部分,撕开之后,露出的是一条缝。两个词比较,“撕”略显闪电的威力小,只有用“掀”才能充分显示出闪电的气魄和威力。5.这两段文字都是景物描写,但作用不同,请简答其作用各是什么? 解析:这道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应结合文体来理解。甲段是写景抒情的散文,文中的景物描写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乙段是小说,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景物描写与刻画人物有直接的关系。答案:甲段的景物描写是为了表达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乙段的景物描写是为了衬托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痛苦。教学反思:

记叙文教案 篇五

一、[训练目标]

学会审题,使记叙文“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二、[写作指导]

符合题意是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写作的一条基本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要求,在高考阅卷中,虽然采取分项分等评分法,但文章内容是否符合题意一项举足轻重,即一旦内容不符合题意,中心再明确,主题再深刻,结构再完美,语言再生动也没有意义。所以,本次训练重点是审题要准确,中心要正确。

审题的要点:

1、把握题旨,明确要求。

高考的作文命题,大都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标题或材料本身,二是提出具体的要求。要求部分包括字数、文体、重点范围或表述的方式等的限定,这些都制约着写作,必须首先明确。

对于由概念构成的题目,要准确理解概念的字面意义、引申义、比喻义,以确定文章的立意。如《我的财富》,就要准确理解“财富”的各种意义“钱财、有价值的东西、有意义的道理、值得记住的教训、真挚而宝贵的感情”等,这样审题就会有多个可写的较准确的角度。

2、准确而全面地理解题意。

所谓准确、全面,就是对作文试题上展现的各个部分仔细地审读、揣摩。既要把握题目内涵,又要弄清题目的外延。确切地了解命题范围,明确命题者要我们写什么。

审题的准确与否,将决定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是否符合题意要求,决定构思能否朝正确的方向展开,可以说它决定了文章的基本命运。如1998年大作文明明规定“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有的同学却闭口不谈或少谈自己,大谈别人,就是重大失误。

三、[审题例说]

一、大中取小法:如《追求》,从字面上看,题目很虚很大,审题立意时不知如何下手,这类题目就要从小处来写,可以写一个老教师的追求,一个普通工人的追求,一个边防战士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也可以写自己的追求,总之,各种典型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写。

二、揭示本体法:题目是喻体或象征体,就应该揭示它的本体。如《春风》、《暖流》,本体可以是党的政策的鼓舞,可以是师长的教导可以是同学的帮助等等。《红叶》,不是写经霜的枫叶,而是要赞颂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革命家等老同志保持晚节、争献余热的高尚粮神。也就是说,《红叶》就是写树老叶红,人老心红。

另外既可作本体来理解,也可作喻体来理解的题目,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则可以写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一次实实在在的考试,也可以写思想、道德、行为方面的一次考验。《珍贵的礼物》。可以写人情往来方面的赠送的珍贵物品,也可以写在某方面的突出成绩、成就或成果,还可以指父母、师长或上级领导教育自己的金玉良言。

三、添加因素法:如《心事》,可以在原题前面加上“我的”、“老师的”、“奶奶的”、“班主任的”等。

四、改造文字法:如(啊,新世纪》,这个题目抒情色彩很浓,审题的关键在于对“啊’”字的感情色彩的理解,“啊”字很显然含有惊喜、赞美之意,于是可将题目改造为《我赞美新世纪》、《新世纪畅想曲》

五、扩大范围法:题目含意内容很窄,无法取材,可以扩大范围来写。如《在今天的课堂上》,可以将发生在“今e的课堂上的所见所闻”作为文章的线索,穿插回忆昔日课堂内外的事;也可以把“今天”作为广义的今天来理解,写最近一个时期的课堂上的事。

六、瞬间升华法:如《得与失》、《机会》、《勇气》、《考场》、位置》等,均可叙写发生在一瞬间的事情经过,结尾道目从中悟出的哲理。

关键是审清结构,从分析题目的语言结构入手,明确题目范围、内容、重点。

1偏正结构:

例如《一件不该发生的事》,《一次难忘的选择》《我的良师益友》等,对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中心词,中心词表明写作的对象和内容,而定语起限制、修饰作用,限定了要写作的对象和内容的数量、范围和性质,如《一件不该发生的事》中"一件"限定了数量,"不该发生"限定了事的范围、性质,这件事必然是一件令人痛心、令人追悔或令人反思的事,其实就暗示了题目的旨意,故在审此类题目时,既要注意中心词,又要特别注意定语限制词。

2并列结构:

例如《我和书籍》、《昨天、今天、明天》,并列结构几部分之间并无主次之分,写作的重心是在二者或几者之间的关系上。如《我和书籍》,限定了写作的范围是"我""书籍",但这个"和"字限定了写作的重点在"我"和"书籍"关系上,即我对书籍的兴趣、爱好、学习的过程和书籍在我成长进步过程中对"我"学习、认识、生活上的帮助。

《昨天、今天、明天》,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仍是重点: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更加明确今天的方向,立足今天,珍惜今天,去开创美好的明天。

3主谓结构:

例如《我了解了他》,《美,就在我们身边》《我爱我家》,这类题目的主语部分和宾语部分限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内容,而谓语部分则表明了写作的重点,第一题中"了解了"是写作的重点,既是"了解"就有一个"了解"的过程,既是"了解了",有了一个"了"字,那么这种了解过程是一个由不了解、误解、甚至反感到逐渐以至完全了解的过程,从而表现了人物蕴含在内的'崇高品质或坚强意志。明确了题旨,甚至还可以确定欲扬先抑的笔法。

4独词题目:

如《心愿》《尝试》《窗口》《足印》等,此类题目只提供写作的对象、内容、寓意,而范围则是宽泛的,既可写自己,又可写他人,既可写事,又可写人,既可写一件事,又可写几件事。对此类题目的审题,要努力挖掘词语后面命题者的意图,进而明确作文的主旨。《心愿》命题者的意图决不会让考生写那些消极、不健康的心愿,必定让考生写积极、健康的心愿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怀。

《窗口》一题,既可写景,又可写人写事,既可写"窗口"本身的变化,又可写由窗口所望环境的变化、家乡的变化,但无论写什么变化,写什么景、事、人、物,都必须是由"窗口"所见所忆所想引发的,从而以"窗口"为线索,以小见大,反映社会变化和风貌。

注意独词题目的内部结构,如《父辈》中的"辈",限定了应写群体的父亲们,而不是单个的"父亲",如果写自己的父亲,则必须将他放在一个群体中去写。

注意词的比喻义,《足印》是要求从比喻义、引伸义上写一段生活经历、学习经历或人生一段历程。

(二)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介于命题和自拟题之间,较为灵活好写,对半命题作文,应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特别注意不加限定的部分,所谓不加限定的部分,就是填空的部分或者选择的部分,要充分利用不加限制的部分,写自己熟悉的,确有感受的事。例如《我从走来》,这类题目不加限定的是场所。再如《我生活在之中》,可选的很多,如人群中、精神世界,也可以填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所填内容以有所经历、有独特感受为准。

(三)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审题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弄清题目(话题及材料)本身的意思;二是弄清与作文题目有关的命题要求。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确定文章的体裁。有的作文在写作要求中队体裁作了明确的限制。有的作文对体裁的限制比较宽松,我们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如话题作文大都不限制文体,题目也可自拟。但一旦确定某种文体,就只能按这种文体的特征去写,不能写成‘四不像’。

2、确定范围。一篇作文写什么内容,用什么材料,文题都有限定作用。审题,就是要弄清它限定写什么,主要限定在哪方面,哪些限、哪些不限,从而将作文内容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如2002年‘心灵的选择’,显然限定写自己遇到与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时,内心深处所作的选择,至于是遇到什么问题,就不限。

3、抓住题眼。这个题眼是文题中对题意起决定或导向作用的词语。审题时要注意到它,写作时要紧紧扣住它。如《牛刀小试》,关键就在‘小’上。如果写成大干一场或长期从事某种工作、某项活动,就离题了。

4、弄清概念的含义。作文中大量跑题现象,来自对题中某些概念的误解和文意与这些概念的偏离。如2001年高考作文满分卷《赤兔之死》,关于该文是否符合题意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原因就在于对‘诚信’这个词的理解。有人认为,诚信是诚实守信,即忠实信守原先的承诺,不骗人;忠诚是对某个对象尽心尽力,甚至效死以从。而《赤兔之死》满篇表现的都是忠诚,所以是不符合题意的,有跑题之嫌。

5、选定角度。有的作文可以从多角度去行文,我们可以选取自己熟悉的角度入手。这个问题,我们在立意部分还要详讲。

四、[例文赏析]

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着重测试考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同时更也能综合考查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手法的运用能力。

《尝试》这一记叙文题目的基本含义包括:主人公的“尝试”,应是有意识、有明确的目的,是自觉自愿去做的,“尝试”的结果应有所感悟,有所启迪,而且还应该是有积极意义的影响。写作时,要时时围绕着这一灵魂,进行选材、结构,不要偏离,更不要违背主旨。而有的作文将“尝试”与“经历”相混同,写了自己生活的一段经历。

例文

尝试

人,总是在不断地犯错误后才能长大成熟的。然而,错误有许多种,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去看待它,或者我们能选择放弃,生活也许同样会回报给我们更绚丽的笑容。

说不清从何时开始,或许是在那次运动会上吧,宁静而优秀的他深深地吸引了我的视线:一件“康威”T恤,一条深蓝色运动裤,显得既普通又有个性。

他上高三,每次我从他身边经过时,都会不由自主地看他一眼,而他的每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让我回味许多。那是一双令我直视则怯,斜视不忍,不视不甘的眼睛。

后来听和他在一个班级的邻居说他脾气挺好的,待人随和,性格也比较开朗,这更加深了我对他的好奇。终于,在元旦时,我鼓足勇气给他寄了一张贺卡和一封信,可那并不是什么“情书”,而是我认识他的经过,单单经过而已,末了我还注明要他回封信。因为我不希望自己一直关注着的人不知道。

然而有一天,我发现了自己的天真,自己的幼稚——他是不会在乎不会理会更不会回信的。因为我看到他和另个一位很漂亮的女生谈笑风生,并肩同行,他还为她扎紧了圈巾。当时我的心像被(www.shubaoc.com)人用针猛扎了一下,一阵抽搐。我不禁问自己:怎么了?你是嫉妒了吗?深冬的风边面吹来,好凉好凉的感觉,一条温热的小虫似的东西在冰冷的面颊上蠕动——我哭了!

在厚重的夜幕掩盖下,我恣意地放纵着自己,一任泪流满面,释放胸中积郁了许多份感情重负,也把心中那个瑰丽的梦一点一点地撕碎……那些日子,我的天全都是灰色的!

新年伊始,经过传达室,偶然的一次驻足使我发现了一封已覆盖一层灰尘的信,那分明是我的名字,可字迹却是陌生的。我小心翼翼地拆开信,一个灿烂的微笑已悄悄地浮在脸上——是他的,是我盼望许久的他的回信!顿时,我欣喜若狂,觉得天空骤然变蓝了,一切都不再枯燥无味,而是那么美。此时,我终于明白了自己是如此执着地喜欢着他。

可就在我整日沉浸在这甜蜜之中时,好友的一番话尤如一声震耳欲聋的春雷反我从梦中惊醒:生命中,有许多感情值得我们耗尽一生用地去呵护,而有时我们必须割舍和放弃,我心中的这份只能是后者。毕竟我们太小,青苹果园是我们这个年龄的女孩的禁地。可不管是有缘还是无缘,那一切都会过去的。这一刻,我才知道它是遥望而不可及的,可却带给我深深的触动……

在夜色降临时,那已随风而逝的感伤又悄悄地回到了我面前……那晚,我失眠了,经过感情与理智的对白后,我用泪水埋藏起这段萌而未发的情感,将它永远封存于心底——除了放弃,我别无选择!

那是我的第一次尝试放弃!放弃的感觉原来这么好!因为我又重找回了那个无忧无虑、活泼开朗的我。

点评:

这篇作文的考生由于写作时选取了亲身经历迫的事情,以女性细腻的笔触写自己内心深处情思波澜,刻画得很细致入微,将一名春心萌动的少女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正是得益于写自己的真情实惑,该考生才能将一个青春少女的微妙萌动的心理活动描绘得得一波三折。从对“他”的一见钟情,到过激烈思想斗争后寄出的“我”并不认为是情书的信,继而又细致刻画了“我”苦苦等待时由那份焦急与企盼,以至“泪流满面”。作者没有就此收笔,而是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当看到“他”的回信时“我欣喜若狂,觉得天空骤然变蓝了”。就在“我”陶醉于此的时候,听从好友规劝,“我”尝试“放弃”,并因此找回了一个中学生应有的生活。

五、[审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场并不大的风,竟然刮倒了一颗大树。许多人从它身边经过,觉得奇怪:这么大的树,怎么弱不禁风呢?从断口一看,疑团顿解:原来树干是空的,里面钻者一团白蚁。

请以“空心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记叙文教案 篇六

记叙文的写作应该注重“以情感人”。但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写人记事类的作文干瘪枯燥,甚至千人一面,缺乏真情实感。这种情感的贫乏,使学生作品既无文采,又不能打动读者的心。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记叙文教学,让学生写出“独抒性灵”的好作品,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记叙文写作要体现“生本”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是“生本”理念的基本内核,这一理念也是作文教学应该遵守的准绳。众所周知,作文是最富个性化的思维活动与情感表达,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作文的主体应是学生自己,作文教学必须“以学生自我”为中心,将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性位置上,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走生活化的道路,寻找记叙文写作的“源头活水”

那么,怎样才能在记叙文教学中落实好“生本”理念呢?笔者认为:走生活化作文之路,是寻找记叙文写作“源头活水”的必由之路。

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即使有一点生活的感悟,也不能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这是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要使文章言之有物,必须有一个寻“源”取“材”的过程,这个“材”和“源”应来自于生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这就是说,生活即写作的源头活水。学生作文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只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就会有话可写,有情可发。

三、重情理事的思辨,拒绝记叙文写作的平庸肤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记叙文写作要有自己对生活的`见解和思辨,有自己对生活的情感体味,有自己对生活的审美情趣,才能走出平庸和肤浅。正如有人说:“作文就是要满足学生生命个体的生存、生活、精神、交往、审美等各种不同的需要,是学生每一阶段的情绪生活的不同反映和对生活的个性体验。”作文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审视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的真谛,使文章承载深邃的思想,不至于停留在对生活表象的描述,显得苍白与肤浅。

还是在这次以“家乡景,家乡人”为主题的作文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写家乡人的时候,能抓住人物共同的特点,大处着笔,重点勾勒,最好能对人物做深刻的思考,写出家乡人特有的精神风貌。有同学以《我眼中的家乡农民》为题,写出了眼里这样的家乡人:

“……家乡农民不知何是情人节,何是圣诞节,他们只晓得一年就只有这样一个令人最高兴的节日,他们得好好备备,即使吃不了那么多喝不了那么多,但年三十儿他们全都不约而同地备好了,一家比一家备得齐全。然后整个正月男女老少都围在向阳的墙根里扎堆儿,老少爷们儿拿着“牛九”玩得不亦乐乎,有时兴起,便当着众人吼一段秦腔,粗犷的声音冲出荒芜的戈壁滩,回荡在大地上。女人则拿着针线活儿唠家常,说谁谁谁的针线活儿做得真好,谁家的收成不错……鸡毛蒜皮的事儿唠得乐此不疲。”

家乡农民毫无顾忌地快乐着,他们知道,这才是真正属于他们的日子,而非外人眼中的简单,穷,他们用一个正月养精蓄锐,等待来年重新焕发光彩。”

正是由于生活的观察多了,情、理、事的思辨多了,学生情感的体验才变得丰富而深刻,这样的文章,才值得一看,才耐看。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唯有饱含真挚浓郁之情,才能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所以,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体悟生活,发掘出生活中蕴蓄的情感特质,从而写出内涵丰富、深刻隽永的佳作。

四、依靠生活的积累,抒写“独抒性灵”的记叙文

首先,要鼓励学生观察并抒写生活。作文之“源头”,是一种积累,它来自于生活。正如有人说:“作文的动机源于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是生活的情趣打动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内心在律动的同时,忍不住产生一种‘我要表达’的冲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生活入手,鼓励他们写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写出自己的情趣。

其次,要养成学生勤于练笔的习惯。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样的景,层出不穷的事,只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的素材,作文时就会言之有物,得心应手,妙笔生花。正如茅盾所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学生就会笔头熟练,素材丰富,写起作文来自然就会有米下锅,减轻写作的难度。

再次,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表达。作文要有生活可写,更要写出自己,这才是“生本”理念下的作文作品。每个人的生活感受和心灵空间都是极具个性化的,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不同,对事物的感悟体验也就不同。即使学生经历相同的事情,因为他们的情感、阅历、个性等的差异,体验也会有所不同。教学中只要学生做到了“我手写我心”,就应该给予肯定。表达也是一样,老师不应对学生充满个性的语言予以棒杀,更不要对学生的作文形式过多地予以限制,要尊重并激活他们的语言,鼓励他们写出有个性的作文来,这也应该是我们作文教学起码的要求。

记叙文教案 篇七

下笔成文,构思为先。我的学生曾经尝到过思维导图的训练带给写作的甜头。所以,我认为,写前构思应该坚持下去。特别是在我刚带的初一学生,他们在经历两次大考时,在作文的得分上出现严重的偏题跑题问题,我更认为这个事情,必须坚持。那么,如何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写前构思呢?我选择了分主题的构思训练。

在一次次的训练中,我旨在通过总结学生的审题、立意和选材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写前构思和素材积累。

想法是美好的,可在实操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其实无从下手,写出来的构思千篇一律:解读题意就是把关键词写出来;立意就是笼统的父爱母爱、为人师的责任、长大就是精神成熟了;选材更是雷同,都是简单的平凡的情节陈述。基于此,我在想,我要不要降低写作构思的难度,让学生从审题先开始练习,再一步步深入。可是我发现,审题立意选材在思维训练中是无法一刀切下去,将其精准的分开的。所以我打算从学生的选材倒推,通过分析学生在写前构思中的选材来引导学生发现审题问题,习得立意策略。

在这样的想法下,我以为课堂就可以行云流水般的,从问题到策略到训练一步步向下展开,达到构思训练的目的。然而,公开课的结果并不美好。作反思如下:

1、基于学情,定课堂容量:

在这节课中,我通过学生的选材进行倒推,主要谈及了写作构思中的两个问题:审题和立意。并安排了两次训练,不合理的课堂容量安排,导致学生训练时间过短,课堂的生成少,不够深刻。回过头来想想,这么大的课堂容量,对于刚上七年级的学生而言,着实偏离学情了。一口是吃不成一个胖子的,我应该放慢脚步,将这一口分成一小口一小口,将这节课的容量可以细分成两到三节课。

第一节课,从材料反推,看审题问题,习得审题策略,在修改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再给予题目进行审题练习,抓住题眼,定准角度,明确中心。给学生留足时间下放到审题的训练,同时为第二节课的立意讲解埋下伏笔。

第二节课,还是从材料倒推,揭示学生在立意上的问题,由于中心的挖掘不深,导致立意不够深刻,对接的材料就不够精准了。那如何才能在写作构思时进行立意呢,基于学情,就提两点,一点是要有我,一点是化大为小——化笼统为深刻。在这点上,老师要厘清一点,立意训练和立意构思不是同一概念,立意训练是从材料出发,进行中心的提炼。而立意的构思,则是明确中心后,如何将这个大的中心化小,从小切口来进行素材的对接,为下一步选材的做准备。

2、厘清概念,定课堂环节:

这节课的第二个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写作构思概念没有厘清,环节看似环环相扣,实则思路混乱。课堂没有准确的串成一条线,一时指向构思训练,一时指向写作训练,野心太大,以至于乱了方寸,事倍功半。同时,写作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思维的训练有序可依,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要循序渐进,切莫求急求快,这样我们的课堂环节设定,才能井然有序,课堂的`进程,才能层层推开,达到预想的效果。

3、聚焦痛点,定训练重点:

写作课的重点,应该来自学生训练中的痛点。痛点来自学生在写作构思的最为难之处:写什么?怎么写?这恰恰提醒我们,写作构思训练的必要性。我们知道,学生总是习惯性的套作,从自己有的材料来生搬硬套,导致成文审题不当,立意不明。我想,这是缺少写前构思训练的结果。审题、立意、选材,还有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这些一个个写作路上的痛点,需要我们带着学生一同去聚焦,去进行序列化的训练,这条路,还很远。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写作构思这条路必须坚持走下去。

但这些训练重点,从何而定?教材!这是我这次备课忽略的最大宝藏,也是我这节公开课收获到的最大警醒。

最新范文

记叙文引用的作用答题技巧(2篇)02-15

记叙文作文【优秀4篇】02-14

记叙文作文(精选3篇)02-14

八百字记叙作文(9篇)02-13

我走进了什么的世界作文600字记叙文【02-12

记一件事作文(精选4篇)02-12

梦想没有终点记叙文作文(精彩4篇)02-12

关于回首2022展望2023最新记叙文范文【02-12

一件事的作文优秀7篇02-11

一件事作文(优秀6篇)02-11

30 348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