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观后感 《我们是第一书记》观后感(优秀9篇)

2023-07-15 00:50:44

《第一书记》讲的是共产党员沈浩同志放弃省厅机关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丰厚的物质待遇,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大家精心整编的《我们是第一书记》观后感(优秀9篇),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帮助到您。

书记观后感 篇一

25日午时,站组织部分党员干部观看了影片《第一书记》。该影片的原型是小岗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沈浩,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干部,2004年2月被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2009年11月6日,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6岁。6年间,他工作出色、群众信服,小岗村群众两度在他三年任期届满时群众摁手印将他留任。透过看《第一书记》影片和事迹了解,沈浩书记的的公仆行为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主要表现为"三颗心"。

一是为人,他有一颗平衡之心。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平衡心理。某人赚了钱,某人升了官,某人买了车,某人盖了别墅等等,我本来比他们强、比他们工作早、资历比他们老,可我此刻却不如他们风光体面!比较产生了心理不平衡,而这种心理不平衡又驱使着人们去追求一种新的平衡。从影片中看,沈书记的同学当已升为副厅长,而自我在机关年度考核中只能得到一个"一般",可是他却能以一颗"平衡心""沉下去",从条件优越的省城到条件极其艰苦的小岗村,一干就是6年,本来甚至于能够更多,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正如财政厅的一位同事所说:"让一个省直机关干部下到农村最基层,不好说像沈浩这样为地方为百姓干了这么多事,就是能在村里住上三年他就是了不起了。"

二是为官,他有一颗职责之心。沈浩书记能够一如既往地凭着对自我人生选取的崇高职责感用心做事,用心地去践行自我的承诺。

2004年2月,沈浩到小岗村一个多月,就把全村108户跑了两遍,摸清了小岗的家底。解决了影响小岗村经济和谐发展的两件事。一件是修路,修路的3个多月,他天天泡在工地上,路修好一算账,整整省了20万元,全村劳动力每人挣了1000多元工钱。另一件大事是保护村群众财产,使20多间属于村群众的房屋回到了群众怀抱。

之后,办起了优质养殖示范区,引进了种植双孢菇的创业大学生,小岗钢构厂等企业也开始生产了,村民们的农家乐旅游服务启动了,并首创安徽省由一个村发往省城班车的先例,让26户住房比较困难的农民住进了16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等等。2006年秋天,村民们以一封按了98个红手印的烘托了胡锦涛同志的一句话:"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三是为亲,他有一颗仁爱之心。对母亲,因不能照顾住在一齐的老娘,不得不托付给老家的四哥,并以磕头方式作出了"老娘,请您到我哥那过一段时刻,等我任职期满再去接您"的承诺。在小岗期间,还抽空回趟老家住一宿,为老娘梳头,给老娘洗脚,睡在老娘床边的沙发上,陪她唠嗑以表孝敬之心;对女儿,在他到小岗的第三年,因无暇顾及,把女儿从省城送回到老家生活条件艰苦的一所中学读书,在那里十几个人住一个大通铺,女儿默默承受了,但她最不能承受的是,一年见不了几次父亲。2009年女儿15岁生日,沈浩放下手上所有事赶到学校还是晚了。女儿悲哀坐在学校操场上不说话,沈浩心里疼,为孩子表演了翻跟头,哄女儿高兴以表父爱之心。没有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胸怀,沈浩是不可能在岗呆上一届又一届,6年春秋,他割舍了对老母和妻女的爱,却把一腔的爱都给了小岗的父老乡亲。

沈浩初到小岗,也遭到过村民们的质疑:"是不是来小岗来镀金的",事实证明他是来扎根基层,来为民办实事的,但愿这样的挂职干部多一点,得到的关心、关怀更多一点,用沈浩事迹照亮咱们为人民服务之路。

书记观后感 篇二

今天晚上,我和妈妈看了《第一书记》这个电视。好感人呀!一个八岁的男孩一放学就去山上帮奶奶挖野菜,有一次还摔倒了呢。在学校同学都不跟他玩,说你都没有爸爸妈妈,不跟你玩。其实他爸爸死了,妈妈不要他了。他平常和他家小狗玩。那个小男孩叫毛荣伐,大家都叫他小荣伐。他把狗也带来了,奶奶牵着狗的手,狗跟站立行走似的,好象就是站立。小荣伐说狗晕车还怀孕了呢。

还有一个是一对小姐妹,她们的爸爸得了肺结咳,妈妈得了癌症。她们也是和奶奶相依为命的。爸爸妈妈都去外面打工了,一年只回来两天。因为太想爸爸妈妈了,就做了两个小泥人,一个是爸爸,一个是妈妈。她们俩的学习还都是全班第二呢!画画也是全村画的最好的。她们画了个全家福,拿到了现场。最后现场的好心人给他们捐了好多钱。

看的时候,我和妈妈哭了好长时间。和他们比我的生活条件此他们好多了,但是勤奋学习和吃苦的精神就差远了。我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坚强的人。

书记观后感 篇三

沈浩到任后,先是搞来了50万为村里修了路,然后又弄来钱给每户村民盖了房子,接着又弄来了钱,每户发放2万元补助。接着就是拉项目,找投资,搞土地流转。在桥梁成功横跨京沪铁路线的一瞬间,我们情不自禁地为小岗村喝彩,也为沈浩的不懈追求喝彩!但是,如果沈浩没有财政厅的工作背景,如果他的同学崔凯不是厅领导,如果他不是安徽省委选派干部,如果没有省市领导的支持……,沈浩能有这么多资金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吗?他的前任干部真的就是那么的无能,那么的不愿意证明个人的能力,不愿意让小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是的,当然不是的,沈浩的成功,不是一个人努力的结果。当我们塑造了一个光辉的宣传形象的时候,试着思考一下,小岗村的发展模式有没有典型示范效应,能否给周边的农村地区具有带动效应,能否让更多的农民富裕起来?答案是基本不可能。没有财政资金的扶持,没有省市政策的支持,我想沈浩即使有通天的能耐,他也只能仰天长叹,扼腕叹息。从小岗村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对于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如果财政资金像撒胡椒面一样,那肯定不会有什么效果。我们要采取项目整合、资金捆绑、重点扶持,只有这样,才可能创造小岗村的奇迹。小岗村通过土地流转,实际就是以土地做股份入股招商引资,改变了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是小岗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单一农业向现代工业和商贸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的转折点。这说明资金支持很重要,但政策的导向更重要。我们在工作一定要有创新精神,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情况,不断调整思路、创新机制。在不违反宪法、国家的法律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注重降低社会风险和自然风险的前提下,只要是有利于农业发展、有利于农村繁荣稳定、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制度,都可以上升到政策层面进行研究,没有什么不可以去尝试,因为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沈浩在小岗村的主要工作思路,一是“要想富先修路”,打通了与外界联系的主动脉。二是重修大包干纪念馆,发展红色旅游。三是招商引资,GLG农产品深加工高科产业园是小岗村原党委第一书记沈浩生前引进的第一个招商引资项目,GLG的进入实现了小岗品牌的商品化、资本化,为小岗村的政治品牌注入了科技含量、经济含量。沈浩能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小岗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这说明他就是一位“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领导干部。

也许有人会说,小岗村就知道摁“红手印”,其实“红手印”代表的是民愿,民意和民情,村民们不善言辞,也不会激扬文字,但他们知道如何用最原始的方法表达自己。也许村民们第二次摁“红手印”请求沈浩再干三年的部分原因过是为了能“挽留”住财政部门的支持,但是当沈浩因病去世,村民们第三次摁“红手印”请求上级把他永远留在小岗的时候,这充分反映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民心中的位置,我们可以明显感觉这种纯朴的农民之情已经溢于言表,村民们深深得爱戴着怀念着这位“第一书记”。胡锦涛同志在视察小岗村时热情地鼓励沈浩说:“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沈浩之所以成功,也在于他严格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就一定要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定要问计于民。

沈浩是伟大的,他的伟大在于他付出的,很多事情是我们一般人做不到的,不管我们是承认或不承认。为了小岗村的发展,他付出了巨大的心血,默默地承受着“不能尽孝赡养母亲,不能尽职培养疼爱女儿,更无法去尽一个丈夫的责任”。巨大的繁重的工作压力也日复一日的摧垮了沈浩的身体,可以说沈浩为了“事业”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可贵的,有人死的重于泰山,有人死的轻于鸿毛。沈浩虽然死了,但我相信他将会永远活在小岗村每一个人的心中。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道德沦丧,金钱至上的21世纪,沈浩的事迹越发显得弥足珍贵。

观看我们是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四

2021年12月18日下午,南宁市银海三美学校党支部XX书记组织学校全体党员教师观看了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该电影由任杰导演的电影,影片采用分段集锦式叙事手法,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第一书记们扎根扶贫一线,搞产业,兴教育,异地扶贫搬迁,抗台风保丰收,用热血挥洒青春、用行动诠释奉献的动人事迹。

西藏宗措村第一书记旺青罗布为了说服56户村民集中饲养珠峰绵羊,挨家挨户上门动员,讲清养羊合作社的好处,分析收入效益;四川凉山州布拖县觉撒乡博作村第一书记罗洪,针对博作村严重的失学辍学现状,多次挨家挨户地对家长及孩子进行劝导,苦口婆心讲解教育的重要性,陆续将孩子送回校园;望谟县乐旺镇坡头村驻村书记刘恭利几年间风里来雨里去,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与村里的男女老少熟悉得像一家人,被誉为贫困户的“孝顺女儿”……

当影片播放到一幕幕牺牲英雄生前工作的片段时,播放了一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脱贫攻坚斗争中,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脱贫攻坚殉职人员的付出和贡献彪炳史册,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

观影后,党员教师们眼眶都带有感动的泪花。党支部书记XX表示:毛主席在《七律·到韶山》诗词中写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韶山的先烈们牺牲了,但是他们的血没有白流,他们的鲜血换来了革命的胜利,换来了社会主义的新天地,他们为无产阶级革命作出了何等伟大的贡献。这句诗词同样适用于我们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功,在这成功的背后是无数共产党员的坚守和用生命守护生命的交付。让观众在感动之余,看到我们年轻共产党员有召必应、使命必达的伟大和不凡,以此激励每一位在平凡岗位上奋斗的普通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教师的殷殷嘱托,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五

周四下午,在校党支部的组织下,我校全体党员教师观看了影片《第一书记》。

从银屏中,我们可以看到,沈浩同志——凤阳县小岗村第一书记,扎根小岗六年,为小岗的发展鞠躬尽瘁,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在他不懈的努力下,一座崭新的大包干纪念馆矗立了起来,一条开启民心的通村公路伸向了远方。而村民们一次又一次挽留他们的好书记的红手印,又是那样的令人震撼……

沈浩平凡的人生闪耀着共产党员的魂,他坚定的信念成就了辉煌的小岗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许完成自己的工作不难,但难在做好。因为教师的工作是琐碎的、细小的。她没有高科技的累累硕果,也没有建筑事业的立竿见影,更没有诗人的浪漫和洒脱,她只像绿叶一样平凡,为大地带来生机,并且在阳光的照耀下,她将褪尽生命的绿色。这就更需要我们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为大家,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与广大家长的认同。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沈浩同志的精神对照自己、检查自己,学习他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学习他脚踏实地做实事的精神,学习他敢为人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真正做到务实、勤奋。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尽自己所能付出一份力,用爱去关注孩子,用心去体会孩子,用情去感动孩子,用知识去引导孩子,以自己的满腔热情,注释教师的职责!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六

今年七月,所里组织全体职工和学生去看了《第一书记》,由于很早就知道第一书记的沈浩的事迹,所以大家都对这部片子报以极大的期待,电影还没开演就已经坐无虚席了。影片以沈浩的猝然长逝开头,以女儿的一段深情而坚强的告白结尾。

影片最后以女儿的一段告白为结尾。影片结尾时悄悄在看了一下周围,多数人都有抹眼泪的动作,这不是导演的功劳,也不是编剧或者演员,这就是真实的力量!因为真实引起了观众们的共鸣。当然,看完电影后,也会引发大家更深的思考。这就是导演的魅力所在,我想,这部影片对我的教育目的已经达到了。

在120分钟的时间里,事先准备的纸巾并没有派上用场。有落泪却没有失声痛哭,某些细节的处理甚至是幽默的,引发观者的会心一笑。

电影制片人张旸的观点印证了我的这一感受。他说,这个电影从一开始创作,就没有定位在“苦哈哈”上,而是希望记录一个真实的人生。沈浩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想做实事,并不在乎人们是否知道。他是典范,但不应该被神化。沈浩在小岗生活的六年,不只有苦,也有成功和收获的喜悦。把这些真实地通过电影呈现出来,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观众能够接受的真实的人。因此,电影没有走苦情的路线,而是一种平实的纪录风格。这就是真实的力量。真实引起了共鸣,引发了思考。从屏幕上我看到一个真实的沈浩,一个感人的沈浩,一个无愧共产党员称号的沈浩。

2006年底,沈浩在小岗村任职三年届满,小岗村民强烈要求把沈浩留下来,20多年前集体按下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岗村发生。村民派了10个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组织部、财政厅要求沈浩留在小岗村,再带领他们干3年。

作为一名选派干部,他能在一个偏远的农村一呆就是六年,而且实实在在地在那里干事创业。我深深被他执着着自己的理想、忠于组织和人民感动了,被他为了农村离家六载顾不上亲人感动了,也被他把最后的时间捧给农村感动了。

当我还回味沈浩媳妇徐帆一句听似可笑、实际寓意很深的经典台词“没坑时萝卜在,有坑时萝卜不在了”,沈浩回到省财政厅联系业务,他的同事升任省财政厅副厅长,而沈浩感慨“当官的不一定做事,做事的不一定当官”。这句感慨不是他无奈也不是不平;不是自嘲也不是不屑。是他真真正正意识到当官的意义不是居高位,不是谋私利,而是为人民做实事。而且如果所有人都做守着坑等着官位的萝卜,把精力用在邀功争权,专门比空洞的政绩的话,这对社会资源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而沈浩到了小岗,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有了用武之地,这样才是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也为村民带去了万世福音。

当小岗村的农民们踌躇满志的期待来年的春天时,一声惊雷将所有村民震呆了,整个村子顿时陷入悲怆的'气氛中。2009年冬天,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年仅46岁。

纵观全剧,友情出演的名角虽不及电影《建国大业》多,但能有如此众多的名角给一个小小的村党支部书记捧场,可以说明沈浩的形象和他代表着的100多万村党支部书记的形象。

银幕上打出演员表,放映厅里的灯渐渐亮了,有些观众大概公务在身,匆匆起来快步退场。我等到银幕全白才站起来,其间我想,中国确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为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我希望有一天,我有机会到凤阳去看看,一来看看朱元璋的老家明中都皇古城;二来看看沈浩带领小岗人建设了6年的小岗村。

我作为一名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应该在沈浩身上学些什么呢?学习他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学习他把群众的事挂在心上。虽然我也只是一名刚工作不久普普通通的青年职工,不能为群众谋福造利,但是我认为不管在什么岗位上,这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必须要有的。

书记观后感 篇七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情绪观看了影片《第一书记》,片中讲述了安徽省财政厅干部沈浩被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在任职期间,他工作出色、群众信服,小岗村群众两度在他三年任期届满时群众摁手印将他留任的感人事迹。

可能由于我自幼生长在农村,当影片片头音乐响起时,一张张纯真质朴的脸、一条条泥泞的小路、一群群牛羊、一片片油菜花映入我的眼帘,这种感觉早已不是看电影,而是身临其境,与沈浩一齐进入了小岗村。

有一幕让我很感动,沈浩刚到小岗村时就能清楚地了解村民的状况,说出他们的名字和家庭状况,可见这是一个多么仔细认真的人,他提前做的工作又有多少。之后沈浩开始挨家挨户走访,摸清各家的具体困难以及村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他透过收回村里群众财产、帮忙贫困户、为小岗村修路、修大包干纪念馆、为招商引资动员村民迁坟等一系列事迹赢得村民的信任、支持和爱戴。

吃年夜饭的那一幕我此生都不会忘记,村民们轮流用手机给沈浩的妻子和女儿拜年,我想此刻沈浩的妻子必须为拥有这样一位丈夫而感到骄傲,女儿也为拥有这样一位爸爸而自豪,而影院中的我更是几度落泪。

"沈浩在日记中写道: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为小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天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也许我的举动,能换来小岗村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看完这句话后我潸然泪下,为一位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所感动,这种精神值得我用一生学习。

书记 观后感 篇八

2010年11月10日,沙区教委组织我们观看了沈浩先进事迹电影《第一书记》。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干部,2004年2月被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2009年11月6日,沈浩同志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6岁。6年间,他工作出色、群众信服,小岗村群众两度在他三年任期届满时ji体摁手印将他留任。影片虽然没有好莱坞大片绚丽恢弘的场面与特效,也没有悬疑惊悚片那么跌宕起伏的剧情与情节,仅仅是平铺直叙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近六年的工作经历,但却几次使人落泪。是什么使我们的情感世界受到震憾,是什么使我们感动落泪?我陷入了沉思!

影片中沈浩书记所表现出的用心做事用情做人的风范、心无旁骛的执着、咬定青山的坚韧、永不放弃的顽强深深地打动了我。

影片中有一幕给我印象特别深,那就是在他的卧室里,有一幅字画写着"厚德载物",我感觉这确实是沈浩同志思想境界的真实写照,他用深厚的品德修养诠释了他用情做人的思想境界。沈浩书记用行动诠释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内涵,不仅是给我心灵的一次洗礼,而且引起了我强烈的心灵共鸣。

第一书记 观后感5篇优秀范文合集相关文章:

★爆炸观后感5篇优秀范文合集 - 5068儿童网

★70周年阅兵观后感5篇优秀范文合集 - 5068儿童网

《第一书记》观后感思考和学习心得 篇九

弘扬主旋律的影片<<第一书记>>描写的是:安徽__县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同志无私奉献感人的模范事迹。在他身上体现出的共产党员的闪光点,在当今社会更显难能可贵。沈浩同志放弃了城里舒适、优越的环境和工作,自愿深入到贫困、落后、艰苦的农村最基层工作,发扬了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实践着“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誓言。看到小岗村的老百姓三次集体按手印挽留沈浩同志,看到沈浩同志在小岗村六年中为老百姓铺路架桥,办实事、办好事,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模范事迹,深深感动了我们。

银幕上呈现的是沈浩同志为小岗村老百姓谋福利的一桩桩一件件,而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更多的像焦裕禄、孔繁森、雷锋以及老前辈这样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沈浩同志用他年仅45岁的年轻生命,谱写了新时代的为人民服务的新篇章。而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一位老前辈也是用48岁的短暂一生,为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为北平(北京)的和平解放;在鲜为人知的隐蔽战线上,为党和国家做出了杰出的和重要的贡献。在新中国的建设中,鞠躬尽瘁、无私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60年—1962年,我国面临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农村遭灾、粮油减产。他临危受命被调到农业部粮油生产管理局任局长。当时粮食、油料就是全国人民的生命线。我那时虽然上小学四年级,但清楚的记得党中央发出“全国人民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号召,这位局长掌管全国的粮油生产,忧国忧民的精神压力难以想象,肩上的重担是巨大的。他经常深入重灾区安徽省,视察灾情,现场指导生产自救,及时给中央提供第一手情况。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严重的透支着他的身体。但他坚持和当地老百姓同吃同住。老百姓没有粮吃,吃的是瓜代菜、白薯梗、白薯叶掺上麦麸等。这位局长同样也吃这些。县里领导、村里干部心疼他,有时给他弄些还能称得上是粮食的东西给他吃,但都遭到这位局长的拒绝。听他爱人说,有一次村干部给他弄来一碗杂面条让他吃,但他看到房东家嗷嗷待哺的孩子,他流着眼泪把面端给了孩子。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和严重的营养不良,损害了他的身体。最后一次从安徽灾区回北京时,他是被担架抬下飞机直接送进了医院。最终因积劳成疾,身患癌症,英年早逝。看了沈浩同志的事迹使我联想起这些,难以抑制的心痛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父辈生活的年代,所做的工作与沈浩同志大不相同,但他们全心全意、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是完全相同的,是值得我们后辈人永远学习的。

影片中沈浩同志为了小岗村的发展建设,到有关的政府部门去求援,直至见到部级领导。虽然这些政府部门也打官腔,但最终还是为沈浩执着为民的精神所感动,尽力帮助了他。联想到现在有些政府部门的干部、官员,当官不为民做主,失职、渎职、不作为。有了问题互相推诿,犯了错误不肯纠正,甚至堕落到贪污 腐败,知法犯法。最后沦落为人民的罪人。真是让广大的老百姓寒心啊!

西城区委、工商联党委组织我们党员观看这部影片。不仅仅是被沈浩同志的模范事迹感动一时,而是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对照自己、要求自己。学习他为民当官,做好人,当好官,当一个受老白姓爱戴、拥护的好官,而不是高高在上,为谋一己私利而当官,更不能当庸官、昏官,更不能当贪官、腐败的官。

最新范文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5篇600字(精彩4篇)07-15

安全第一课观后感500字优秀7篇07-14

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观后感500字(优质07-14

最新阅兵仪式观后感500字作文(优秀3篇)07-14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优秀10篇07-14

电影《芬芳》观后感优秀5篇07-14

秋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优秀5篇)07-14

小兵张嘎电影观后感【精彩3篇】07-14

防溺水安全观后感【优秀7篇】07-14

观看白马飞飞心得体会 白马飞飞观后感407-14

27 21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