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读后感 《家》读后感【精选3篇】

2024-03-17 05:28:43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文是书包范文美丽的编辑帮家人们收集的《家》读后感【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读后感 篇一

《影子预言家》内容简介:故事发生在一八七二年的纽约,摄影技术才刚刚起步,少有人理解照片是如何成像的。年轻的霍勒斯当时只有十四岁,为刚成为一名摄影学徒而激动不已。在他的观念里,他只相信科学和逻辑,觉得世界上不存在鬼魂。一天,一位贵太太到店里来预订拍摄肖像照,打算把照片放在她已故女儿的墓地上。为了招揽生意,老板在照片上做手脚,骗说她女儿的鬼魂出现在霍勒斯拍的照片上。而事实上,霍勒斯真的'用相机捕捉到了那个女孩的影像。当她从照片中溜走时,他才发现自己招来了一个欲将复仇的鬼魂……

影子预言家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那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影子时时刻刻都潜伏在四周。你……真的想看吗?艾维编著的《影子预言家》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鬼故事,摄影成像的细节更增添一份真实感,而小说阴郁的结尾则让人毛骨悚然。这个故事足以证明。经过缜密的研究,伴随紧张的步调,融合推理、疯狂、传奇的哥特元素,一个古老的鬼故事能在技艺精湛的作家笔下历久弥新。

影子预言家读后感,来自卓越网上书的网友:《影子预言家》应该是老艾维的佳作之一。十四岁的摄影学徒霍勒斯,随师傅一起接受了一位贵太太冯。马赫特夫人所派遣的拍照工作。他们将为贵太太已经过世的十三岁的宝贝女儿艾里诺拉拍照,为了她的灵魂永远安息。听起来这是多么荒诞啊,如果死去的人有灵魂的话,那她必定早已成为幽灵。老艾维的故事就是从为幽灵拍照开始的,人们都喜欢超越已知世界的新奇,要么哈利波特和孙悟空不会历久弥新,风靡全球,倾倒的不仅是孩子们,还有向往童心的成年人们。这也是艾维本部作品很讨巧的选材。

《家》读后感 篇二

徐露黄昏渐渐笼罩了喧嚣了一天的校园,夕阳仿佛喝醉了酒一般的把远处的天空染成一片酡红。

马路上依旧车水马龙,鸣笛阵阵,疲倦了一天的人们匆匆地奔向属于他们家的方向!家,一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旧社会大宅院里的人们所寻找并且等待的不就是一个能给他们幸福的家?然而,当它成为一个走向灭亡的坟墓的时候,又有谁能够告诉他们幸福究竟在哪里?他们被压迫,然而却无声地忍受着。封建礼教的大石头紧紧地压着,直至他们喘息不过,情愿被压死,他们也未曾想要反抗。当觉新在整个高家乃至整个旧社会面前甘心做一个毫不反抗的愚氓时,所要付出的代价自然是在牺牲了自己的同时也牺牲了两个心爱女人的生命。

夹在幸福和痛苦的夹缝中的他们,在现实的面前,究竟是应该幸福着痛苦的幸福,还是痛苦着幸福的痛苦?亦或是,他们该选择幸福着幸福的痛苦,还是痛苦着痛苦的幸福?也许,在他们的眼里,身居在这囚牢般幽暗的家里并不幸福,然而比起那些真正不幸的人,他们又是何等的幸福?究竟幸福和不幸之间隔着的距离有多长?那些在幸福和不幸间垂死挣扎的大宅院里的人们,他们看到的幸福又有多远?无数的人在旧社会的舞台上重复扮演着觉新的角色,而他们的命运也就在别人的主宰中渐渐走向陨落。

可当一切渐渐地走向灭亡的时候,当一切幸福都快在还未把握之前就逐渐消失的时候,新的思想却在悄悄地萌芽。一切的外来力量都指向了这“叛逆”的新思想,而无论将遭受多大的磨难,觉民、觉慧还有琴却始终都在为着自己的梦想,自己的幸福在不断地奋斗着,抗争着。压迫有多重,梦就有多长。在其他人眼中无力的反抗终有一天会证明旧社会的梦魇将会在这一次次的反抗中走向覆灭。

于是,当其他人的思想在旧社会的大脚下惨遭蹂躏的时候,另一种年轻的思想正在悄无声息地茁壮成长,而当那只大脚发现它并向它踩去时,它却毫无畏惧,拼尽全力地往上冲,最终刺破封建的大脚,长成参天大树。“他们,他的哥哥和他的两个朋友就这样不留痕迹地消失了。先前的一切仿佛是一场梦。”当觉慧踏上了那驶向新生活的船时,回首望去,往日的一切噩梦都结束了。他将来到一个未知的大城市里,接触未知的新的一切。他的反抗终于胜利了,当其他人还在为愚蠢的旧社会的封建制度不断牺牲时,前方等着他的却是一片新的天地。日子就像滚车轮一样一天天地过去了,每个大宅院都守着它们各自的秘密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冬天。

而我呢?我时不时地在想,当愚昧的思想强加在我身上,当不公正的待遇使我四处碰壁,当年轻的心在一次次否认中结冰,我是不是也能怀抱着那天不怕地不怕的满腔热情,开辟出我自己的幸福的路?一阵风雪飘过,那立于昏暗的灯光下的金陵高寓,痴痴地望着远方,逐渐湮没在了风雪里……夕阳已然逝去,那光明还会远吗?

《家》读后感 篇三

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时,他已经是一位文学巨匠了。年幼的我瞻仰着这位我心中的巨人,带着一颗扑通扑通乱跳的心,充满着崇拜的眼神,去翻开了巴金的《家》,翻开了第一页。我以为我就可以去触摸到他。可是书本却给了我它那硬梆梆的一面,我以为我将无法感受到他,一代伟人。可是当我一字一句的看了从巴金笔下流出的文字,我发现原来他离我是那么的近,让我可以感受到他的感情,他的追求,他的激情,他的青春。

《家》是被巴金称为“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封建大家庭的全部悲欢离合的历史”。巴金投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年幼的他面对封建大家庭的腐败,只有同情,只有反抗。他竭尽所能的给于同龄人同情与帮助,与封建作斗争,与之抗衡。

这部《家》是巴金青年时的作品,处处都显示出了当时的巴金那种热血沸腾的激情,那种青春年少时的热情。他,作为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一员,勇敢的解剖了当时的社会体制,为青春而努力,为自由而奋斗,将自己的想法都淋漓尽致的抛在纸上。

“我不是文学家。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国家和人民,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来表达我无穷无尽的感情。”

这句话是巴金老人对自己的评价。巴金老人有几次都想封笔,可是看到那么那么多的求知之人,善良的老人怎么忍心打碎他人的梦想?他唯有用笔来报答读者对他期望,他用颤抖的手,滴血的心,燃烧的情,为读者写?写?写……

巴金那烈火般的心不知疲倦的燃烧着,用敏感的心灵去发掘,去寻找。

是作品,塑造了文学艺术家。事业的高度,又往往是品格的高度

生命不是享受,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最新范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优秀10篇)03-17

白洋淀纪事600字读后感【优秀9篇】03-17

读七色花读后感(7篇)03-17

《黄道婆》读后感优秀4篇03-17

水浒传读后感500字以上(优秀9篇)03-17

关于快与慢的作文优秀4篇03-17

爸爸的花儿落了读后感精彩5篇03-17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优秀9篇)03-17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优秀5篇】03-17

《羊脂球》读后感【精彩10篇】03-17

26 37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