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4篇

2023-08-12 19:05:11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书包范文小编精心为小伙伴们分享了《苏东坡传》读后感4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一点帮助。

关于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一

读完《苏东坡传》,在看到结尾处的“万古不朽”时,心中觉得怅然若失,竟真的有些舍不得,明明知道他早已作古,奇怪的是我到现在才真正认识他,并努力透过书去了解他,但故事就这样戛然而止。

每个人的年少都怀着雄心壮志,可世事无情,梦想总被“雨打风吹去”。苏轼说“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但“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不如“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宦海沉浮,几近颠沛流离,最让我为之钦佩的是苏轼他的恬淡自足,似乎到哪儿都是家乡,一副乡土派头,融于山水之间。

一杯茶,一幅远山的画,一个美好的梦想,就不难感受到苏轼为之推崇,并躬行实践的清欢了。

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一本书讲述一个生命,这个生命其实又活了,并随着每一个读者的阅读一次一次上演他的人生舞台剧,我们也随着他的心情跌宕起伏,感受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当豪情经过磨练,渐渐转为平实,一颗心安静下来,开始着细小处为民造福,苏轼处处为民请命,囤积粮食,以抵灾荒。久旱降雨,他比谁都高兴,一州一民是他不可割舍的责任。

我想,如今的社会有多少人抱怨这抱怨那,不如抬起头多看看身边的美好事物。人总要经过许许多多的磨练,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态度。

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二

——读《苏东坡传》有感

瞿广泽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志。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沉寂了几百年的苏东坡,拖着疲惫的身躯,从书中缓缓向我走来。

——题记

翻开林语堂的苏东坡传,透过那千年的红尘,看一个属于苏轼的时代。

暗想在疏星渡河之夜,人未寝,水殿风来,暗香已满,试问人,夜如何?月光穿透莹荧的窗纸,看槛外月波淡淡,玉轮低转,屈指算西风,又叹流年偷换。透过千年的红尘,眺望苏轼远去的背影,寻找已经走远的灵魂……

就在仁宗嘉祐二年,苏轼考中进土,欧阳修对他的文章赞赏不已,但误认为好友曾巩所写,为避免闲话,就把他列在了第二名,因欧阳修的推崇,苏轼很快就名动京城,他一下变得炙手可热,人们以为苏东坡手里会一直握着笔,写他的锦绣文章,可是谁料想,造化竟是如此弄人,不久之后,笔被搁下,他被迫抬起犁头,从学士变成了农夫。

一场变故的发生彻底改变了苏轼的一身。就在元丰二年,苏轼因一篇文章中对新法多有不满,竟被一些新党寻章摘句,罗织成欺君罔上的死罪。幸得高太后求情,王安石声援,苏轼才侥幸逃得一死,被贬黄州,他的一生此改变,流离失所,再没回到官场……

风飘飘,水汤汤,他掸掸这一路的素衣风尘,架一叶扁舟与深秋的黄昏,残阳如血,沧海如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吟诵舌尖这耳熟能详的词句,突然有一种不可言表的情愁。这思念,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化作优美的文字,在高楼徘徊了千年不绝……

月朗星疏,疏落的梧桐投下孤单的影。唯有苏轼在院中踱步,仰望那轮如圆盘似的明月,是啊,月圆之日,该是团圆之时!然而,朝廷对他来说却如"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月亮也总是在"别时圆"。境遇的惨淡,骨肉的分离,化成了苏轼头上的一根白发或是脸上的一道沧桑……

参透人生的他有结也有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抬头望一轮明月,苏轼淡淡地笑了,即使纵隔千里之外,依然可以共婵娟……

他似在那秋水之畔永日无言地伫立,凝视江水中那寂寞削瘦的身影。就像所有跋涉在官场仕途上的文人,孤独的他常感到一种莫名的失意。是的,他曾拥有荣华富贵、社会地位、不灭才情,但他的心灵仿佛总下着蒙蒙细雨。每当夕阳西下,羁鸟归林,疲惫的他不得不黯然离去,空留下几声无奈的叹息……

在焦灼与通达之间,他选择了通达;在功名与自然之间,他选择了自然;在官场与赤壁之间,他选择了赤壁,他的选择成就了他传奇的一生。

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三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以前如果别人问我,他是个怎样的人,我可能不会回答。而现在,我会大声道,“苏轼就是苏轼,他是一个活得十分像自己的人啊!”

以前从未好好了解过苏轼,只知道他是个有名的诗人,他写的那些诗,不过是顺手拈来,没什么深意。读了《东坡传》后,我才进一步的了解了他。知道了他年少时有光明的仕途,后来一步步被贬,但他从未放弃,始终潇洒地做着自己。他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却也不清高孤傲,即使被贬,也甘愿与民同甘共苦。依我看来,他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啊!

一生坎坷,多次被贬流放到偏远地方,他虽难过、绝望,却从未放弃心中的执念与向往。努力使自己的内心接受这一切,认为一切仍然善意美好。“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的内心才是真正的强大啊!

我只想说苏东坡,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

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四

最近又读了苏东坡传,为什么是又呢,因为真爱。以前看过林语堂的版本,李一冰的大部头实在没时间看,这本是最近在东方甄选的直播间偶然遇到的。

从世俗的角度来看,东坡的命运无疑是跌宕起伏的,一生历经三次丧妻之痛,政治上到达过巅峰,又数次跌落低谷,有过自修小院种花种菜的怡然,也有路上饥饿奔走的困顿,命运像一条隐形的线,牵扯着众生向前奔走。

然而,抛开命运这条宏观的线来看每一个阶段微观下的生活,少年读书时期“唤鱼池”的。精妙、年少得志时的潇洒、遭受陷害时的忐忑、复用达到巅峰时的畅快、接连被贬走“下坡路”时的坦荡,每一个人生阶段的东坡,都生动可爱,闪耀着光芒。

我最爱的,是他在为官时造福一方的前瞻思维,是见到普通人有难处时的大度相帮,是身处困境时的接地气和豁达,是历尽千帆后的冰释前嫌既往不咎。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三个苦难至极的地方,苏东坡成功脱胎换骨,遇到了最内在的自己,达成了最深刻的平静。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最新范文

读草房子有感优秀9篇08-12

青鸟读后感优秀3篇08-12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优秀10篇】08-12

《小妇人》读后感4篇08-12

《居里夫人》读后感优秀8篇08-12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优秀6篇08-12

《堂吉诃德》读后感800字优秀5篇08-12

红色经典读后感精彩7篇08-12

昆虫记读后感(优秀8篇)08-12

《简爱》的读后感【优秀8篇】08-12

26 232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