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读后感 小说读后感1000字(优秀5篇)

2023-07-26 11:16:09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您整编的小说读后感1000字(优秀5篇),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帮助到大家。

小说读后感 篇一

大概是一年前的一个冬夜,我在电脑上第一次看完了原著小说。三岛由纪夫的绝笔系列,竟然是那样的平静和优美,然而其中却又隐含着无法消除的绝望。仿佛早春的最后一丝凛冽的寒气一般的东西,是注定要消失的吧。

男主人公清显是十八岁的美少年,维新志士之后,从小养在公卿家中,后来回到本家:和自家的武家气氛却格格不入,成为了一心期待衰亡之美的,有如扎入自己家族的幽雅的荆棘一般的存在:纤细优美,就如同和歌的男主角,还不知恋爱为何物,心中憧憬着年幼时见过的春日宫妃。

女主人公聪子是清显从小寄养的公卿家的女儿,年龄比清显大。两人始终处在暧昧的状态,后来由于一点小误会,聪子赌气接受了洞院宫的求婚,而在这时,清显才终于意识到了何谓恋爱:优雅地打破禁忌,和已经获得天皇赐婚的聪子继续交往。这种青春期逆反般的恋爱最后的结果是作为未来妃子的聪子怀孕,在去关西流产的过程中,精神崩溃出家。

最后的清显不顾一切地冒着严寒,去京都的寺院请求见聪子一面,但是无论如何都没有能够如愿。后来的清显染上了肺炎,回到东京后不治身亡,年仅十九岁。

这便是所谓的典型的日本式的恋爱。女方一往情深却不知该如何表达,只有不断的试探,从小小的回应中得到肯定并欢喜;男方则总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立场,总是怀疑女方把自己当孩子般的玩弄。只有最后当这段恋爱已经成为不可能时,两人才终于走到了一起。幼年时一起玩的双六,那时御赐糕点的颜色,习字时滴在纸张上的墨水,这些细小的回忆汇集在一起,才最终带来了那爆发式的,犹如春日的早晨狂奔的马车般的感情。

但是这种幸福却处处隐藏着某种不祥,仿佛清显的梦日记一般的征兆。那时从终南别墅回东京的聪子,一方面沉浸于这种禁断的游戏带来的快感之中,另一方面又令人恐怖地预言这一切的必然结束:然而又不是完全的结束,就像两人相见的那个场景,“永恒流转如瀑布”,清显在以后的日子中不断转生着,仍然想要追寻着什么;而聪子永远留在了那个抛弃了一切的场所:所以才会在60年后,当本多鼓起勇气去见聪子,并且想把他所见证的转生的故事告诉聪子时,被聪子以最残酷的方式拒绝:她从根本上否定了清显这个人的存在,连同那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什么都没有留下来。本多最后茫然地站在庭院中,意识到自己最后终于来到了什么也没有的场所:一切感情的东西都已死去,剩下的只有空虚和丑陋的机械性的观察者。

我无法猜想导演到底是要从什么角度,出于什么样的心思想要去把握这么大的一个东西。我总觉得三岛是活生生的存在于这部小说中的,那便是本多。他的客观,他的明晰,他的丑陋与衰老——三岛畏惧着这些。本多享受着作为偷-窥者的快感,自以为见证了超越一切现实法规的转世的奥秘,最后却发现那一切都只不过是遥远的梦幻般的东西。导演想呈现给我们的,或许也不过只是一个梦,那个有执著的恋爱的,有两人存在的美好的梦。

那就和大正时代一样,都是如同鹿鸣馆的华尔兹一般,一旦消失永远不会再有的东西。但是会有什么留下来,昭和时代那位深蓝色剑道少年百合一般的信仰,战时泰国月光姬散发束,三岛也心满意足的奔向了他人生的战场;而我们,合上了书本。

经典小说优秀读后感 篇二

在世界文坛上,莫泊桑写的卓越超群的短篇小说,具有某种典范的意义。俄国文献巨匠屠格涅夫认为他是19世纪末法国文坛上“最卓越的天才”,左拉曾预言他的作品将被“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作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口口相传”,法郎士称誉他为短篇小说之王。我买了他的书之后,读完感触很大。

这本书开头的一篇就是《羊脂球》,大致内容是;一个普鲁士军官要求羊脂球跟他睡觉,可想而知,她根本不可能答应侵略者无耻要求,开始,同行的人大还大力主持她,时间一长,他们就都不耐烦了,旁敲侧击的劝她答应。

那些道貌岸然的上流社会的旅伴,在利用她同感了普鲁士人的关卡之后,车道的抛弃了她,甚至还嘲笑他的牺牲行为。我愤怒了,想到在开头,羊脂球曾经无私地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大家吃,在结尾却被大家嘲笑,一点吃的都没有,只能看着他人吃,我就得羊脂球真的非常可怜,羊脂球是一个被出卖了的英雄,一个有着坚强意志和爱国热忱的高大形象。

《项链》中的罗瓦塞尔夫妇被一次部长举办的晚会葬送了十年的青春,若不是虚荣作祟,马蒂尔德不会向朋友借项链也不会再失去项链后,买一条完全相同的赔给朋友而落入高利贷的陷阱,就此开始了艰辛的生活。

最令人心酸的是玛蒂尔德再还清款后偶遇借给项链的朋友时那种轻松,自豪的心情。一个晚上的满足换来的是十年的艰辛,十年的艰辛为的不过是一件赝品,五百法郎的假货却用了三万六千法郎的真品去换;为的就是所谓的一个晚上的满足;一个晚上的虚荣。一个晚上的大出风头。从《我的叔叔于勒》中,我仿佛看到19世纪末的时候,法国人所谓的“亲情”是由金钱堆砌的。而《伞》中富裕的奥莱依太太则爱贪小便宜,竟为了区区一把伞要求保险公司理赔,吧奥莱依太太的寒酸相描写地淋漓尽致。

《散步》中的小职员十年如一日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他最终意识到这一点,竟悲愤地上吊自尽。读了这本书,我看到了19世纪末法国社会的黑暗,世态的炎凉,官僚机构腐败昏暗的作风,小市民的虚荣心,人们之间的尔虞我诈,以及贫苦农民的悲惨遭遇。《莫泊桑短篇小说集》是19世纪末整个法国社会的缩影,或美好或丑恶的,它像一滴小小的水珠,折射了大千世界。

好书如挚友,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位优秀的人谈话:书,能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灵;书,能拓宽我们狭隘的空间;书,能开阔眼界。作者:杨婷

经典小说优秀读后感 篇三

《我飞了》这本书的题目看似很轻松,但当我进入内容时,心里却很沉重……

小学高年级学生单明明,是个从小失去母爱的孩子。而同学杜小亚是一个白血病患者,爸爸为了小亚的医疗费,在经济上犯了错误,判刑八年。这两个苦命的同学成了一对非常好的朋友。

让我感动的是,杜小亚因做化疗头发掉光了。他觉得难以见人,把自己闭在房间里。单明明用真诚的友情,请求杜小亚开门。门开了,看到小亚头顶只剩几根毛毛刺刺的头发、眼神暗淡无光。单明明心里非常难过,他灵机一动——戴帽子。当时秋天季节,全校没有一人戴帽子。为了让杜小亚不被众人笑话,单明明把奶奶的旧帽子进行改制,成了一顶古怪的帽子。单明明把自己弄的像个小丑,一路招摇过市,把所有人的目光都惊讶地落在他头上。而没有一个人去注意旁边戴普通鸭舌帽的杜小亚。

然而,文老师看到单明明戴着这怪帽子,在学校逍遥自在,非常生气,心想:这种行为不像是平时的单明明呀!经过软硬谈话,单明明终于对老师说出真情,文老师张大嘴,轻径吸了一口气,然后说:“真对不起,我一点也不知道,你们是好朋友,所以你要牺牲自己,让他快乐,对吗?”单明明目光垂下去,点一点头。

又让我感动的是,第二天上学,当两个好朋友走进教室时,惊讶地发现全班同学已在,头上都有一顶棒球帽。女同学是红的、黄的、橙色的;男同学是白的、蓝的、米黄的。连黑板前的文老师也同样有一顶黑色棒球帽。文老师手里拿着两顶帽子,一顶咖啡色、一顶草绿色,笑着对他两说:“欢迎加入帽子班!请换上我们的班帽。”杜小亚摘下他的鸭舌帽,换上咖啡色的棒球帽。全班同学看见他那丑陋无比的秃头,都一声不响,没有发出一点点异常的声音。

书看到这里,我从心里说一声:“谢谢文老师,谢谢同学们,是你们用善良温暖的心,使杜小亚脱离孤独和自卑!”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什么是友情。友情不仅仅是在一起玩玩闹闹、不谋而合,更重要的是患难与共、互帮互助。我们要学习书中的单明明,他仗义又善良,为了朋友不惜牺牲自已的这种精神。

看完这本书,我弄不清是什么味儿?是甜的还是咸的?我觉得是酸、苦更多些。因为,后来病魔无情得夺走了杜小亚小小的生命,他变成了一只小天使。他“飞”走了!永别了爱他的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们,再也不能和好朋友单明明一起上学了。我心里好沉重!

经典小说优秀读后感 篇四

最近,浙江卫视上演一部新片《小别离》,让我们家长体会到很多东西。

在剧中,三个家庭的父母给予自己的孩子很高的期望,同时也想给他们最好的东西。这也是我们做父母心中所想的。然而在现在这个时刻,我们的孩子正进入青春期,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像从小那样听话,总是和我们逆向而行,也许就是在这一刻,我们应该要心平气和的和孩子们沟通沟通了。了解他们心里所想的一切,再和我们的观念结合在一起,作为初三家长的我,相信家长们心里的想法会和孩子的想法达到一个很好的沟通。

我们的孩子已经步入初三,即将面临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的挑战,也许有的家长们为了孩子有个好成绩,给自己的孩子报了很多的补习班,有时连寒暑假都很少有时间休息。如此,多的补习班会对孩子造成过大的压力,使得孩子的成绩可能不进反退。正如剧中的一个孩子——方朵朵。她的家长在寒假中报了过多的补习班,使得孩子的精神状态不好,如此去听课,又能听进去多少呢?由此看来。我们家长要想想给孩子减减负,减减他们学习的压力,多带他们去散散心,聊聊天,定期把所积攒下的压力全部释放,不让他们背负过多的压力。

在这部剧里也提到了一个热门话题“出国”。看完这部剧后我一直在想到底要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出国,出国真的是一件好事吗?在这里,我自己的观点是如果孩子将来有能力,我想让他在大学时出国留学。剧中,家长们想让孩子们在高中时出国,我觉得这不是太好。虽然外国的高中压力比中国要小得多,但在高中时期,孩子的适应能力不好且很难自己照顾自己,这样一来我们家长就要有一位跟过去,这对我们普通家庭无疑是一个很大的经济问题。从另一方面看,国外高中压力比中国小得多,这么一去有可能会过于放松,这对孩子们的自觉性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如果大学去外国留学,第一孩子有自己的经济来源,第二在高中过后,孩子的学习能力更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会更强,再加上国外学校极好学习氛围的影响,我想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但这还是要靠孩子自己,不能让他们过于依赖于父母。

总之,对于孩子的教育,也许每位家长有每位家长的方法,但我们对孩子一定不能让他们过于紧张,压力过大。孩子,家长,老师一起努力,我相信孩子们的成绩一定会提高。

小说读后感800字 篇五

个人感觉这是一本不错的书。首先,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自己高中生活的影子,回忆起美好的过往让我很开心,也有一点点的小感慨。看着大志他们的生活细节,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距离感,在我看来1998年有那么好的生活简直不可思议(每天省下一个鸡蛋和牛奶喂木桶)。

我在08年都没有这么好的生活条件。但似乎这种生活又让我很熟悉的感觉到自己14年的高中生活,其中的很多场景从自己的高中生活比较来看感觉很熟悉。从生活条件上相当富裕的设定,让我现在看来也不太陌生,太(www.shubaoc.com)陌生的东西可能无法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其次,从行文上来看。文字很浅显易懂,没有多少深奥的引申义(可能也是我的境界不够没有理解到),其中也有很多鸡汤(也可能不算是鸡汤,毕竟自己感悟后的阐述不能算是搬运而成的鸡汤)。

其中很多青春的对话都让人感觉自己的青春历历在目,满怀的温馨。我是不是老了?总是在感怀自己的青春?也可能这是自己在步入社会前的焦虑和没有头绪的后果。

回忆往昔让我满怀美好,平静。如同坐在一大大大片的麦地里,麦苗绿油油的刚刚漫过自己的脚环,清凉的夏风吹着燥热的肉体,头顶那一盘皎白的月,洒下无边的凉凉,什么也不去想,什么也不做,唯有平静。

最后,说一下人物吧。无论你的生活场景如何的改变,你身边的人物类型基本没有变化(感觉在像说心理学的同质性知识)。

大志是一个风风火火,决定了事就去做,不后悔,喜欢奉献的一个人。我喜欢他的选择后就努力付出的性格,对他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性格也是喜欢又讨厌。可能我们是一路人。微笑和陈桐是一路人,都是那么的冷静、有逻辑、早早的知道自己要去往何方,似乎处处比别人强,完美的别人家孩子啊。

叮当虽然在高中见一个喜欢一个,看似朝三暮四,但当她真的认准后确实用情及深的人,从她对小武的爱情长跑可见一斑(薄情之人往往也是深情之人)。

小武是一个吊儿郎当的人,看似处处无所谓,其实是自卑让内心的在意无处诉说,他和大志能在一起也是彼此的幸福啊!(文中有一处写到大志在做体操时踢了小武三年的屁股)。感谢彼此的相遇。

谁在未来等我呢?我要等的人又在何方呢?

最新范文

艾青诗选读后感5篇07-26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读后感优秀4篇07-26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300字(6篇)07-26

牛虻读后感800字优秀6篇07-26

水浒传读后感作文500字8篇07-26

茶馆的读后感1000字作文优秀4篇07-26

《寻觅中华》读后感范文(优秀7篇)07-26

四百字读后感作文优秀3篇07-26

关于西游记的读后感(优秀7篇)07-26

《生命生命》读后感优秀5篇07-26

26 22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