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难师 戴震难师的读书笔记及翻译【优秀7篇】

2023-12-26 14:26:59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帅气的书包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了戴震难师的读书笔记及翻译【优秀7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参考。

戴震难师的读书笔记及翻译 篇一

原文

先生(戴震)是年(这年戴震十岁)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老师)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朱熹)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戴震难师的读书笔记及翻译 篇二

参考译文

戴震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积累积得太久的缘故吧。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他的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熹说的。”(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戴震问老师):“曾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说:“周朝人。”戴震追问道:“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戴震问老师):“既然这样,那么朱熹怎么知道?”老师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回答,说:“这不是一般的孩子。”

《戴震难师》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三

《戴震难师》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戴震难师

原文

先生(戴震)是年(这年戴震十岁)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老师)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朱熹)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1.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日数千言不肯休( )

(2)相去几何时矣( )

(3)师无以应(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3.读了上文,你认为少年戴震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先生是年乃能言/ 乃不知有汉

B.师应之曰/不应有恨

C.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D.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春冬之时

5.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日数千言不肯休。

译文;每天阅读并背诵几千字还不愿意停下来。

B.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译文:(戴震)问私塾先生:“这些话凭什么知道是孔子说的,又是曾子记述的?”

C.曰:“几二千年矣。”

译文:(私塾先生)说:“差不多两千年了。”

D.“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译文:“然而朱文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

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戴震很迟才会说话,但他很聪明,跟随老师读书,读过的文章都能背下来。

B.戴震不仅勤奋,而且好问,遇上不明白的地方,喜欢寻根究底问为什么。

C.私塾先生被戴震的问题问住了,不但不生气,反而赞扬他说:“你真是个不寻常的孩子。”

D.戴震自幼读书即不能不唯师,不唯书,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很值得我们学习。

7.对下面三部中国古典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贯中以天下是汉家的天下的立场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了刘备、孙权和曹操这三个主要人物形像。

B.“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是《水浒传》中黑旋风李逵上梁山后对宋江说的一句慷慨激昂的话。

C.“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帝子神孙,富豪将吏,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这是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赞颂的理想人间。

D.石猴、美猴王、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神佛等都是《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称谓。

[参考答案]

1.(1)每天(或:每日)

(2)距(或:距离)

(3)答应(或:回答)

2.既然这样,那么朱文公(朱熹)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

3.热爱学习,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或:勤学好问)

4.D 5.D 6.C 7.D

注解

先生:老师,这里指戴震。

是年:这里指1733年,这年戴震十岁。

乃:才。

能言:说话。

盖:这里指推测。

蕴蓄:蕴藏,积蓄。

就傅:跟随老师。

言:字。

塾:私塾,指自家内设的学校。

何以:以何,凭什么。

述:记述。

门人:学生。

应:回答。

相去:相隔。去,距离。

几何:多少。

几:差不多。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此非常儿也: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

译文

戴震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积累积得太久的缘故吧。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他的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熹说的。”(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戴震问老师):“曾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说:“周朝人。”戴震追问道:“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戴震问老师):“既然这样,那么朱熹怎么知道?”老师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回答,说:“这不是一般的孩子。”

戴震难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四

戴震难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培养目标:

1、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重要内容,体会用精练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2、让学生学会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3、感悟大胆质疑的精神。

教学策略:

1、熟读课文,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疏通文意,同学间讨论解释疑难,教师只作适当讲解。

3、每课时的教学方法分为四个板块:译读--质疑--理读--感悟。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与文言文的诵读训练,又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孟子曾经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可见一个人要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不但要爱读书,读好书,还要善于读书,敢于质疑,只有这样,才能辨伪去妄,才能有所发现和创新。我国清代的戴震就是不迷信书上已有的定论,敢于向权威挑战,成为了著名的思想家、学者。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幼时的`戴震读书塾时是如何难倒老师的。

第一个教学板块:译读。

1、学生自由地大声读。

2、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朗读的节奏和语调

4、学生分角色再读,边读边对照注释,作好翻译的准备。

5、互译课文。

第二个教学板块:质疑。

1、根据学生的情况,拟一些问题。

2、学生就自己觉得很难理解的问题问老师,老师进行解答。

第三个教学板块:理读。(详细见课本)

1、作家作品; 2、一词多义; 3、古今词义区别较大的词 4、用法特别的词 5、省略句

6、做“难句翻译”类整理

第四个教学板块:悟读

1、从戴震难倒老师你得到什么启发?(同桌议论、发言)

2、要求列举自己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获得知识,懂得道理的事例。

3、学生齐读课文。

4、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这篇课文用对话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戴震大胆质疑的故事。人类的文明进程离不开大胆的质疑与创新。数学家祖冲之敢于怀疑前人的陈腐学说,推翻错误结论,作出了计算圆周率、制定《大明历》等杰出贡献。因此,我们在学习中就要有戴震这种质疑的精神。凡是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避免盲目,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5、布置作业:

作者邮箱: ycf@

戴震难师的读书笔记及翻译 篇五

启示

勤于提问,勇于思考。

凡事不可人云亦云,权威不可盲信;

青出于蓝胜于蓝;

要学会独立思考;

读书的时候,不能只读内容,因为有时候书上的内容也会有错,要善于向权威挑战。

戴震难师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积累一些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如:是、乃、盖、就、以、而等词的用法。为自学文言文打下基础。

②过程与方法:熟练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形成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a.培养问题意识以及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

b.学会尊重和宽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积累和掌握一些常用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培养学生勤思好学,勇于发问的能力和习惯。

《戴震难师》原文欣赏 篇七

先生(戴震)是年(这年戴震十岁)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老师)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朱熹)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最新范文

《草房子》读书笔记(优秀10篇)12-26

智慧背囊读书笔记优秀5篇12-26

爱丽丝漫游奇境读书笔记【精彩7篇】12-26

《双城记》读书笔记【优秀4篇】12-26

教师读书笔记500字(优秀3篇)12-26

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最新集锦精选7篇12-26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摘抄【精彩4篇】12-26

水浒传读书笔记50字精彩7篇12-26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优秀3篇)12-25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精彩8篇】12-25

39 317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