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观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优秀9篇

2023-10-31 09:33:22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书包范文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优秀9篇,希望能够对小伙伴们的写作有一点启发。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篇一

婚前性行为上升

中学生认可比例上升

国内许多研究发现,大多数中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反对的态度,自1990年以来,中学生赞同及认可婚前性行为的比例明显上升。

北京市7所中学中,26.6%被调查的初中和高中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认可或宽容态度,一半以上的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否定态度。

辽宁省阜新市四所中学888名初二、高一、高二学生的调查也报告了类似的结论,即大多数中学生反对婚前性行为。但在调查中,有29.3%的中学生对"计划马上要结婚的人可以发生性行为"表示赞同;16.4%的中学生认为"一见钟情就可以发生性行为";7.8%的学生认可"只要对方能给好处就可以与其发生性行为"。

近期的一些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所持宽容态度的比例有所增加。有61.2%的高中生认为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男生持赞同态度的比例高于女生;而张志红等对天津市高中、中专、技校学生的调查结果则显示,近一半的学生(44%)认为只要双方相爱或愿意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1/2多的学生认为青春期较早的性体验对身心健康不利,10%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甚至有4.5%的学生认为性经历对青少年健康有利。

农村的中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相对保守。成都市某郊县三所普通中学被调查的初中生中,绝大多数(75.0%的男生和88.4%的女生)反对婚前性行为。而陕西省的郑全庆等也报告了类似的结果,83.6%被调查的高中生认为中学生不应该发生性行为。但湖南省益阳市的调查结果却不同,8所农村高中的女高中生普便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尽管有30.96%认为婚前性行为是不贞节的行为,但近70%的女学生认为只要双方愿意(34.91%)或真心相爱(34.13%)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

大学生态度更加开放

1990年以来,国内许多研究者就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所持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有相当大比例的大学生对发生婚前性行为持较宽容的态度,多数大学生认为只要是基于爱情和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当代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更加开放。

上海市两所医学院校的学生(16~26岁)中有87.33%的男生和73.13%的女生认为"只要基于爱情"或"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绝大多数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较宽容的态度。

浙江三所大学1130名大学生的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调查中74.4%的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35.3%的学生认为"基于爱情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39.1%的学生认为"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且男生持宽容态度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女生;只有17.7%的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应受道德谴责";0.7%的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应受法律制裁";没有人认为"应受行政处分"。研究中,有相当多的男生认为"婚前应该尝试性生活",男、女生持此观点的比例分别为66.0%和16.4%。男生对婚前性行为所持的态度较女生更为宽容。

广州地区8所高校的研究结果也支持"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这一结论。调查中,71.6%的本科生不反对婚前与恋人发生性行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37.4%)认为婚前发生性行为与道德无关,半数以上的大学生(54.5%)认为,性行为的道德准则是双方相爱而不是婚姻。

在对北京市5所大学学生的研究中,虽然有54.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在大学生中应该绝对禁止婚前性行为的发生,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在双方相爱(60.9%)、双方朋友关系稳定(54.4%)、正准备结婚(60.6%)的情况下发生婚前性行为是可以接受的。约1/3的学生(36.3%)认为婚前性行为是人类的生理需要,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双方同意(35.3%)、对方只有一个性伙伴(39.2%)、是安全的性行为(32.5%),婚前性行为可以接受。

未婚青年态度较为开放

1、城市外来未婚女青年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

城市外来的未婚女青年是一个特殊的脆弱人群,不仅缺乏有关生殖健康的知识,而且几乎得不到生殖健康服务,但其婚前性行为十分普遍。一项在北京、上海、广州、太原和贵阳开展的定性研究发现,多数对象对婚前性行为持有条件的理解和容忍态度,即只要双方彼此相爱,准备结婚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与在家乡相比,她们的态度都变得较开放,认为"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应向城市人学习,变得开放一些""只要没人知道,发生婚前性行为也不会使父母丢脸"。观念开放、寻求精神寄托和经济靠山是其发生婚前性行为的主要原因。

多个定量研究显示,有相当一部分未婚青少年对婚前性行为持较为宽容的态度。对北京市和郑州市5455名15~24岁未婚青少年调查中,39.7%的青少年对婚前性行为持赞成或无所谓的态度。而崔念等1998.11~1999.10对成都地区3335名15~22岁未婚青少年的调查也报告了,近半数的未青少年(44.6%)认为婚前性行为可以理解。

2、对婚前妊娠和人工流产的态度

绝大多数中学生明确表示不赞成婚前妊娠,但仍一定比例的中学生对婚前妊娠持认可或宽容态度。北京市一项对12~18岁中学生及其家长的调查结果显示,77.8%的中学生对婚前妊娠持否定态度,但仍有11.5%的中学生对未婚先孕持认可或宽容的态度;调查中87.1%的家长对婚前妊娠持否定态度。程怡民等报告了类似的研究结果,有较高比例的青少年对婚前妊娠所持的态度较为宽容或无所谓(54.4%),男性所持的态度较女生更宽容。

尽管不少青少年表示,如果到了结婚年龄就会以赶紧结婚的方式来对待婚前妊娠(49.6%),但仍有近半数的青少年(41.1%)认为会去做人工流产。事实上人工流产是青少年解决婚前妊娠问题最主要的方式。但人工流产往往对青少年的身心产生不利的影响。

对多个性伴侣持开放态度

什么是理想性伴侣

近10年的研究显示,青少年认为最理想的性伴侣应是感情相投、人品与素质好、年龄相当的年轻人。

北京市对3086名婚检青年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青年认为择偶的首要条件是感情相投次要条件外貌气质以及对方的经济条件、职业、家庭条件。女性较男性更注意对方的经济条件和职业特点。50%以上的青年认为男性和女性最佳结婚年龄为24~26岁。

另一项在天津大学、南开大学349名三、四年级大学生中的调查表明,影响大学生择偶的主要因素依次为人品、性格、气质、才华、处世能力、受教育程度、外貌、情趣爱好、收、年龄、家庭背景、地域,反映出大学生择偶更注意个人素质,而相对看轻经济条件、家庭背景、地域因素。多数大学生(59.9%)认为男性适宜的结婚年龄在25~30岁之间;84.1%的女大学生认为女性适宜的结婚年龄为25~30岁之间,而一半以上的男生(52.7%)则认为女性适宜的结婚年龄在25岁以下。

对多个性伴侣持开放态度

有关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性伴侣大多数是其恋人,少部分是熟人、亲戚甚至陌生人。以非恋人为其性伴侣的青少年多以获得好处为性交目的,其性伴侣往往是能 www.jingyou.net 交换金钱、地位和荣誉等的对象。陈晶琦等对中学及中专学校学生的多项研究报告,约有0.7%~7.8%不等的学生认为"只要对方能给好处就可以与其发生性行为"。李爱兰等对北京市大学生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79%)的性伴侣是其恋人,但仍有约1%的大学生,其性伴侣为交易性性伴侣(女生为0.9%,男生为1.0%)。郑立新等对广州市流动人口未婚女工的定性研究也报告了,出于对金钱的追求或由于无专业技能及受环境的刺激,有相当多的未婚青年女工的性伴侣为交易性性伴侣。

近十年的相关研究报告,有相当大比例的青少年对婚外性行为、有多个性伴侣持开放态度。

12~18岁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1.58%的中学生认为可以建立多个恋爱关系,13.81%的中学和平方公里可婚外恋,还有约10%的中学生对外恋不置可否。李春玲也报道了类似的结果,在北京市被调查的691名12~18岁中学生中,对婚外性行为持认可和宽容态度者达14%。

大学生对有多个性伴侣所持的态度更开放。在河北5个市9所高校被调查的7310名大学生中,近一年的男生(49.18%)和1/4多的女生(27.86%)明确回答婚外性行为可以理解,22.25%的男生和13.78%的女生认为有多个性伴侣无可指责。大学生中约1/2的男生(49.88%)和1/3的女生(34.59%)认为基于爱情和配偶同意就可以发生婚外性行为的结果,且男生所持的态度较女生开放。

对上海市两所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调查也显示了1/2多(51.38%)的男生和近1/3(31.76%)的女生对婚外性和赤所持无所谓的态度。可以有多个性伴侣的观念在青少年中较为常见。

性行为应该采取避孕措施

一份对3335名15~22岁未婚青少年的研究报告,93.5%的未婚青年认为,未婚青年如有性行为,应采取避孕措施;70%表示在性们要求时会同意使用避孕措施;近半数(45.5%)的未婚青少年认为应该主动向未婚年轻人提供避孕药具服务。绝大多数被调查的未婚青少年回答适合其使用的避孕措施主要是避孕套、口服避孕药和安全期。

同时,有关研究还发现,未婚青年常常对避孕药具的副作用表示担心,并认为使用避孕措施比较麻烦。对北京市某区306名18~24岁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的调查结果显示,78%的女青年认为口服避孕药对健康有害,40%认为长期使用避孕药会引起不孕;1/3左右的未婚女青年认为使用避孕套会减少性欲(38%)或感觉不适(31%);34%表示使用避孕药具太麻烦和耗时。

国内学者对未婚女青年使用避孕措施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研究。上海市的一项研究发现,具城市户口、文化程度较高、对人工流产影响健康的认识比较清楚、母亲管教严的未婚女青年,在首次性生活时更倾向于使用避孕措施;北京市一项对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的研究则表明,对避孕知识了解越多、对意外妊娠风险认识越明确、认为计划生育服务越容易获得,未婚人流女青年使用避孕措施的可能性越大;其男友同意使用避孕方法、与男友讨论使用避孕方法的未婚人流女青年使用避孕措施的可能性越大。

性成熟提前性行为增多

性成熟提前,渴望异性关爱

尽管存在地区差异,但从多数研究来看,90年代我国地区女性的月经初潮年龄为13周年,男性初次遗精平均年龄为14周岁,与80年龄相比均明显提前。因此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均有不同程序的"性早熟"现象。生理上的早熟必然导致心理上的早熟,青少年与异性交往年龄提前,比例增加。"早恋"已成为中学生家长和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学生恋爱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高中生中的比例高于初中生。研究发现,高中生中约1/3曾经恋爱过,正在恋爱的比例为15.2%。

值得注意的是中学生的恋爱与成人恋爱有明显的不同,很少是以婚姻为目的,多数只是出于好奇或成人行为的模仿。中学生中曾经写过情书或与异性约会的比例均低于曾恋爱过的比例。中学生的多数恋爱只能归于成长过程中异性间的一种较亲密的交往。学生自己也反映,感觉与异性在一起比较有意思,男同学比较宽容、大度,而女同学在外语、语文方面的学习中有优势,交往中可互相取长补短,促进双方共同进步。但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这种交往似乎缺乏正确的反应。有学生报告,学校为了防止他们谈恋爱,禁止男女生交往,晚自习时老师只要看到男女生单独在一起就点名批评,他们很反感。现实生活中因老师或家长的误解使本来只是一般交往的学生真的谈起恋爱的报道也不少见。由此可见如何对中学生的异性交往进行引导,既满足身心发育的正常需求,又避免一切不良的后果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自我性行为比例提高

自我性行为是指对象自身对性活动的追求和自我满足方式。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性唤起(或性冲动)、性梦、性幻想和手淫。初中生报告有性冲动的比例最高 为20%,高中生最高可达40%,而在大学生中已有性冲动的比例更高,男生中最高达90%。

潘绥铭教授的研究显示,首次性唤起时男生的平均年龄为14周岁,而女生为16周岁。

伴随着青少年的性生理成熟,许多人经历过白日的性幻想和夜晚的性梦体验。在石家庄的研究显示,初中生42.3%有过性梦,而高中生56.1%有过性梦,男生的比例均高于女生。首次有性梦时最小年龄为12岁。大学生中作过性梦的比例更高。95.0%的男大学生和68.5%的女大学生已经有过性幻想。值得注意的时,尽管女生因性梦而害怕、因性梦而自责、因性梦而有罪恶感的比例均显著高于男生。男生与同伴交流性梦的比例也高于女生。女生是性意识困扰和心理冲突的高危人群,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关系。手淫的发生率在不同的研究中差异较大,如中学生中最低不到5%,最高达70%,多数为15%~30%。对象的年龄越大,手淫发生率越高,男生的手淫率高于女生。男女初次手淫的平均年龄几乎相同,但不同地区初次手淫平均年龄有差异,最小为14周岁,最大为17周岁。尽管多数学生认为手淫对身体健康无害,但仍有部分学生手淫后有犯罪等不安的感觉,年龄越小比例越高,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对粤东地区两所大学1~2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约1/3的对象手淫后自责、羞愧和苦恼。与80年代开相比,90年代末大学生对手淫有正确认识的比例有明显提高(分别为40.92%和30.1%),提示性教育对改变学生的观念是有效的,但仍有33.56%的对象认为手淫有害。

看描绘性交的文字或图像最易引起各种自我性行为的发生。其他诱因包括与异性的直接接触、阅读描写爱情的文艺作品等。各种媒体中有关性的内容越来越多,这是促使青少年发生各种自我性行为甚至直接性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青少年直接接触黄色制品的途径较多,上海王书梅等的研究发现,30%的高中生接触过色情制品。河北赵宠儒等的研究发现,52.94%的男大学生和18.15%的女大学生自我报告看过黄色制品。而北京和广州两地参加婚前体检的对象中有1/3报告接触过黄色制品。对全国11个省市中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自己认为"看过黄色书刊或影视"是第一大不良行为。

有过性行为的人越来越多

随着性成熟的提前和性观念的日益开放,青少年性行为的发生愈趋广泛。拥抱、接吻等边缘性行为的发生几乎与恋爱的比例持平。研究发现,28.2%的男大学生和40.4%的女大学生有异性爱抚的经历。

报告的异性性交发生比例在不同研究中差异较大。中学生中报告的比例最低不到1%,1%~2%的有一定比例,多数在5%左右,地区差异不明显。但广州市中学生中,23.5%的男生和11.7%的女生有过性行为。

大学生中曾发生过性交的比例高于中学生,多数研究发现比例在10%左右。

对西北大学654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8.41%有性行为,男生中的比例高于女生(分别为11.61%和5.04%),高年级高于低年级(分别为14.29%和3.40%),理科生高于文科生(分别为11.05%和5.14%)。

广州大学生中有性行为的比例为14.1%(男女生分别为22.5%和7.4%)。张河川等1993年对云南省10所大学4189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3.08%有过性行为,男女性的比例。07%和1.41%。对该省三所大学2557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云南大学生中有性行为的比例达14.3%(男女生分别为19.4%和8.4%)。

对全国大学生性文明状况的对比研究显示,大学生承认有手淫、填写初次性接触年龄、避孕方法、与异性有搂抱行为及与异性有接吻行为的比例均有上升,两次调查的比例分别为50.5%和39.0%、20.5%和10.7%、18.1%和9.8%、39.7%和29.9%及38.6%和26.8%,10年内有性行为的比例几乎增加了一倍。

虽然各地的调查结果显示,大中学生中男生有性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但男女生回答的真实性可能不同。广州女大学生对是否有性行为问题的漏答率明显高于男生(分别为7.6%和2.8%)。

同年龄社会青年性行为的发生比例比在校学生高。

对北京市和郑州市5455名15~24岁未婚青(少)年的调查发现,对象中有性行为的比例为7.31%,其中男性为10.02%,女性为4.37%,15~19岁组比例为5.45%,20~24岁组为10.53%。中学生为4.37%,大学生为7.43%,非学生为11.81%。

对成都地区15~22岁青年的研究发现,总的性行为发生率为11.61%。农村地区对象的性行为发生率高于城市对象。对上海市参加婚前体检对象的调查也显示,农村青年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高于城市对象,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则小于市区对象。

研究发现,男女大学生首次性行为发生的平均年龄为18岁。首次性行为发生时,女性最小的只有13岁。上海涂晓雯等的研究显示,对生活没有目标的对象,首次性行为发生时年龄较小。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阻止其性交的原因主要为快报伤害对象的感情(37.4%)和害怕各种后果(20.3%),而认为其不符合道德的只有4.7%。

即使未发生不良的健康后果,性行为对未婚对象的心理也有不良的影响。因为这种行为与社会传统标准相悖,当事人往往要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多数研究发现,首次性行为后相当比例的未婚对象有不良的心情反应,特别是女性,既后悔一时的冲动,又害怕怀孕等不良后果。广州夏苏建的研究发现,有性行为的大学生中,57.0%的女生和21.7%的男生担心"婚前性行为对以后的婚姻产生不良影响"。

避孕服务影响未婚青年避孕

因为知识缺乏及其他原因,未婚对象性生活时的避孕使用率较低。不同特征对象的避孕使用率差异较大,但均低于50%。

北京市5所高校1310名在校各年级本科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承认有过婚前性经历的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5%和13%,首次性行为时,只有42.2%的人使用了避孕措施。医科大学生首次性行为中避孕措施的使用比例为47.8%。

对上海参加婚前体检女性的调查发现,首次性行为发生时,使用避孕措施的比例为21.8%。北京市调查发现,婚前体检首次性行为发生时55.4%没有采取避孕措施。

人工流产妇女中首次性行为时87%未使用避孕措施。在人工流产女青年中,仅有13.0%在过去的12个月中坚持每次性行为都使用避孕方法,偶尔使用和从未使用者的比例分别为26.4%和26.8%。北京和上海人工流产女青年意外妊娠的原因分析发现,约70%的女青年未采取避孕措施而妊娠,其余多数为避孕失败。随着性教育的加强,未婚对象首次性行为发生时避孕措施的使用比例呈现增加趋势。

上海的研究发现,首次性行为发生时,常用的避孕措施主要是避孕套(42.8%)、体外射精(24.0%)、口服避孕药(17.5%)。

北京的男女大学生中半数以上使有的是避孕效率很低的体外射精方法。人工流产女青年避孕使用者中约43%使用安全期和体外排精方法,在避孕失败人群中使用安全期和体外排精方法分别占50%和25%,而使用避孕套和紧急避孕药者仅占15%和8%。不使用避孕措施和使用避孕效率较低的方法成为未婚女青年意外妊娠的主要原因。用过避孕方法的对象中,56%是男方先提出,44%由女方先提出,女方的主动性仍然不足。

对年轻人有性行为而未使用避孕措施原因的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是认为自己不会怀孕和性行为突然发生没有准备。大学生中未采用任何措施的主要原因为:事前未预料到会发生婚前性行为;缺乏避孕知识;认为不会造成怀孕。从未使用避孕方法的人工流产女青年中,"没想到会怀孕"(73%)是不避孕的最主要原因。对云南大学生的研究发现,有性行为的大学生中,66.1%不会使用避孕套,53.1%的男生和75.5%的女生认为,去买避孕套感到难为情。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篇二

据悉,该报告由百度CBG联合百度数据研究中心结合百度贴吧、百度音乐、百度视频、百度游戏、百度搜索指数、百度搜索风云榜等产品数据,以及7000位贴吧吧友参与的“90后五观调查”(家庭观、爱情观、友情观、消费观、就业观)结果研究撰写。

90后爱情观:比早熟更多的是成熟

90后爱情观其实挺保守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开放,90后享受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宽泛地“自由权”,在爱情上人们习惯称其为“早熟”。而《百度90后洞察报告》则显示,90后的爱情观其实很保守,与其说他们早熟,不如说他们在爱情里更成熟。

报告显示,90后在爱情里表现得很干脆。对于曾经分手的恋人,要么继续做朋友,要么老死不相往来。对于恋人劈腿行为,近90%的人选择直接退出。敢爱敢恨不是太随便,只是在更加明白爱情规则后更懂得爱与不爱的纯粹。90后确实心态更开放,87.53%的人表示完全接受同性恋。前卫的人、事在他们眼里只是另外一种正常的存在。当然,他们也依旧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对于是否有处女/处男情结的问题,75.47%的90后很明确地选择了“是”。

90后消费观:对广告无感,为喜欢而买单

90后消费观为喜欢而买单

90后生活在一个物质环境相对优渥的时代,因此传统认知里他们对金钱没什么概念,消费大手大脚,不懂节约不懂“疾苦”。而《百度90后洞察报告》则给出了更多的解读:90后的消费并不盲目,他们的消费观是“消费,只因买来我喜欢”。

在购买商品的决策影响因素里,90后将质量、价格、外观排在了前三,名牌与广告则放在了最后。正如百度CBG报告时称,90后是对广告无感的一代。而对于喜欢的东西,85.99%的90后表示会通过打工挣钱、省吃俭用攒钱等途径想办法努力得到。所以“为一场演唱会,吃一个月馒头”在90后的消费观里属于再正常不过的行为。

90后就业观:认得清现实,择业兴趣至上

90后就业观追求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90后自主创业的案例在互联网时代愈发抢眼。对待工作,传统评价里的“眼高手低”被重新定义为“兴趣至上”。这一点在《百度90后洞察报告》里也体现得很充分。

90后的职业规划要么是职场求职,要么自主创业,而后者的比例达到了40.9%,选择“铁饭碗”公务员的仅占6.43%。对于职场跳槽的选择,90后比80后有着更果断的抉择:96.15的人会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选择“另谋他就”,“一份工作干一辈子”在他们看来是无趣和不可能的事。对于就职单位的选择,个人兴趣高高凌驾于发展空间和薪资水平之上。

当然梦想也难敌现实。对于自身能力和现实条件,90后有着比任何年代都清醒的认知。8成90后表示屌丝逆袭的关键在能力,但对就业影响最大的还在于家庭环境。此外,报告中引用的百度指数数据显示,已步入职场的90后,10个人中有1个进入了政府体系,捧上了他们心里排斥的“铁饭碗”。

《百度90后洞察报告》显示,90后是在互联网陪伴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平均网龄达7.53年,日均上网时长达11.45小时。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 现代大学生 婚恋观 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86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as a reserve force of China's development and the subsequent strength, its development all the time not affec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 College Students' love and marriage is an important performance in the process of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study the value of marriage and love for college students. Study the statu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love and marriage view,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cept of marriage, and then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the appropriate concept of love and marriage.

Key words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view of marriage and love; characteristics

1 现代大学生婚恋观概述

婚恋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婚姻与恋爱,其实质就是指男女关系之中的婚姻与爱情关系。在爱情和婚姻的辩论关系中,爱情和婚姻是相辅相成的。爱情在男女之间的存在是极其微妙的。爱情是自由男女之间的牵扯,而婚姻则是爱情转换为亲情的转换器。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婚恋观既不是“唯精神论”,也不是“唯论”,而是人类情感发展的辩证统一。从伦理学层面看,婚恋作为异性之间特殊的亲密交往方式,存在着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之间的差别。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限制着全部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进程。”

2 现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分析

随着现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获取有关婚恋的各种信息的渠道是丰富的,也是多元化的。据有关新闻媒体的报告,自从国家不再奖励晚婚晚育之后,便有大学生请假回家结婚现象的发生。正是这样的政策和政策下大学生的反映,使得我们对当代大学生婚恋状况的表现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在下文中我们分析一下现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

2.1 恋爱动机的盲目性与单纯性并存

与80、90年代的人们相比,当代大学生处于心理素质比较低,承受能力比较差的阶段。超过80%的学生都是在心理状况还没有达到一个较好的情况之下,在自己还没有能够充分准备的情况之下,仅仅只是由于周围的朋友都谈了恋爱,或者是由于自己内心的孤独孤单状况才去谈恋爱,而不是在心理上充分准备了之后才进入爱情的状态。同时,有少数的同学与多个异性同学保持多角度模糊暧昧的关系,她们的心理表现更加的模糊,难以掌握。有些则表现为展现自己十分具有魅力。在爱情双方的互不了解的情况之下,仅仅只是凭借着男女之间的孤独感从而促成男女关系。这样的状况会导致爱情双方极易出现问题。在上述的调查研究数据中,我们可以知道现在的大学生的婚恋观受到经济方面的影响较少,对于感情的真挚性重视较高。②

2.2 择偶条件的理性因素多于感性因素

在一项男女双方的择偶因素影响的调查报告之中显示,长相外貌(64.7%),是否具有共同语言(33%),经济能力(41.7%)成为男同学和女同学在选择人生伴侣方面共同的考虑因素。对于容貌的要求,则男生比女生的要求要高。这表明今天的大学生选取爱情目标趋于理性,在重视感情生活的同时也考虑到了物质条件和物质基础,当然,当代大学生并不以物质基础作为决定婚恋的因素,他们更加倾向于情感。当代大学生更加强调的是志同道合,有一定的共同语言和感情基础。

2.3 性观念在日趋开放中有坚守

大学生的婚前研究一直深受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据有关数据表明,大学生对“性解放”和“性自由”的认同感在逐步的增强。这阐明今天的大学生对婚前完全认同并且采取松弛、默契的态势,古代的性观念在产生扭转,但也不能把大学生的自由观念等同于庸俗的性自由观。男女之间对性观念也有不一样的观点。众多女生希望男方对要负责任,不能仅仅为了贪图一时的享乐和。她们对爱情和婚姻的严苛程度比男方要高很多。③

2.4 恋爱结果的理想化与现实的冲突

婚姻对于众多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未知的事物,有些同学对其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但是众多同学仍是呈现出迷茫的状态。据有关的数据分析中,78%的学生认为婚姻和爱情是必不可分,相辅相成的,爱情是以走向婚姻的殿堂为胜利的。只有20.8%的男孩和25%的女孩选择爱上一个未来的婚姻。大学生的婚恋态度是复杂的,多变的。一方面他们认识到了婚姻和爱情的不同,对于婚姻和爱情采取不一样的态度和方式面对;另一方面,大学生也能够正确的处理婚姻与爱情之间的关系,正确的认识婚姻和爱情中出现的问题和差别。普遍认为婚姻是责任的象征,受到亲情,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2.5 恋爱关系不稳定,矛盾、纠纷频发

有很多盲目的爱是不稳定的,是畸形的。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同学认为可以冷静并且理智的解决爱情纠纷问题,可以正确的处理恋爱关系中的问题。可是少数同学会在恋爱关系中失去自我判断的能力,会在恋爱关系中出现过激的行为和方式,会对爱情的对方依靠过度,以至于丧失了自我,从而成为对方的附属品。一旦对方拒绝自己的感情便会引发自己情绪失控。据有关调查表明,情侣双方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之时,有超过5%的同学称他们会去报复另一方,超过10%的同学会陷入恋爱关系而没有办法解脱。着些少数人群在大学校园中是不稳定的因素,这些群体的出现会导致校园暴力事件和频率的增加,会导致校园自杀案件的增多,不利于校园健康安全的发展。④

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婚恋观受到众多要素的影响,而且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学生的婚恋观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活动和为人处世特点。大学生的婚恋观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其形成和发展也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话题。大学生的婚恋观的形成不仅仅是需要学校的关注的,也是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重视。当然,作为未来希望的引导者,也就是教育者而言,要在遵循大学生的婚恋观的基础上积极有利的引导大学生婚恋观朝着向上正确的发展。

3 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的未来关系到了中国的未来。因此大学生的婚恋观的纠正对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以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够通过这个视角给现代大学生的婚恋观起到一定的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本文仅仅只是简单的论述了一下现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尚未从深度上去剖析,但是未来,笔者会在本文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以来补充本文的不足。

注释

① 罗晴。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分析与教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

② 陈小琼,崔小璐。大学生婚恋观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13).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篇四

调查对象:湖北医药学院全体在校学生

调查方法:采用了分层抽样,随机抽样对各学院各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关于恋爱观问题的抽样。主要采取书面调查法中的问卷调查,共发出纸质问卷60份,回收50份,问卷回收率为83%;同时发起网络问卷调查,以电子邮件和网络日志形式发出,作为纸质问卷的补充,收集到8份。共58份。

一、我校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

恋爱观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恋爱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是对恋爱和爱情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大学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也是人生恋爱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校恋爱观进行了一个调查,了解我校大学生爱情观的现状。

(一)大学生恋爱现状

(二)大学生的恋爱态度

大学生对在校期间谈恋爱的看法

大学生对恋爱所持的态度有积极、消极两种。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生谈恋爱无可厚非,是一种正常现象,因而持积极态度。只有少部分同学认为不好。显而易见,大学生认为在校谈恋爱是一种正常现象。

(三)大学生的恋爱动机

表3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恋爱并不完全是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更多的是出于爱情以外的原因,包括寂寞、好奇心、从众心理等等,极少一部分是为了婚姻而恋爱。

(四)在恋爱中的消费态度

可以看出来,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是男生掏钱,这点还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有一部分认为应该AA制,共同付出共同承担;而女生掏钱的情况和不分彼此的情况相对较少。

(五)失恋后的摆脱方法

对于失恋以后的摆脱方法,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理性的方法,比如转移注意力,或者找好友倾诉,但也有一部分不知道怎么去化解失恋的痛苦,选择报复对方来达到内心的平衡。

二、大学生爱情观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需要一个人来倾诉。

2、孤独心理。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在大学里一个人太寂寞,整天无所事事,急于找另一半来跟自己度过无聊的时光。

3、游戏心理。其恋爱动机是为了满足与异往的欲望,寻求刺激,甚至发生了婚前,完全持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4、大众心理。周围人都谈恋爱了,自己还没谈恋爱觉得很没面子。

(二)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存在的问题

大学是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其心智虽趋于成熟,但在处理大学中恋爱的问题时却往往不够理性,本次调查结果凸显大学生爱情观的迷茫与困惑。

2、不注重恋爱的结果。目前恋爱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根本没有考虑过毕业之后的发展,“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心理遍布在大学生群体中。他们把恋爱当做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大学不恋爱,便觉得大学不完整,而从未考虑过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这就造成“毕业那天一起失恋”成为一种正常现象。有24%的同学从未考虑过恋爱与婚姻的关系,在爱情观上表现出不负责的态度。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篇五

【关键词】日租房;90后;恋爱观;思想政治工作

如今,在许多高校的校园中以及周边随处可见张贴的各种日租房小广告。小广告上标注了日租房的地点、设施条件、各时间段价格、“拎包入住”等。日租房的名称也颇具诱惑力——“温馨家园”、“快乐小屋”、“浪漫之约”,等等——一系列充满玫瑰甚至暧昧色彩的字眼。

根据胡建军调查发现,超过四成的大学生知道日租房现象;有13.4%的学生表示自己有过日租房的经历;认为周围同学有日租房行为的达21.6%;有20.2%的学生对日租房行为表示赞成;11.6%的学生表示反对;43.8%的学生表示无所谓。调查还发现,大学生日租房用途较广泛,其中恋人约会所占比例最大,占42.1%,同学聚会占20.8%,学习考研占17.7%,开展班团活动占10.1%,其他占9.1% 而王科军等人的调查表明,用来做异地情侣“团聚”的地方,这种情况在日租房中大概占50%以上;学校恋人们共度周末、节假日的“好去处”,大概占20%;同学周末聚会或者生日聚会,大概占20%;用于安置来访同学、考前临时抱佛脚等,大概占10%左右。鉴于他们调查所选择样本的不同,其结果有所差异,但是大学生恋爱、约会是日租房最主要的用途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此外,笔者在学生工作实际中发现,还存在其他因素,如大学生为方便社会兼职或看球赛、上网、打牌等娱乐的需要;与舍友关系不融洽,在外租房回避与同学的矛盾;学生公寓条件不理想,在外租房,享受个人空间等情况,大学生也会选择日租房(但这些情况在日租房中所占比例很少)。特别是2004-2007年连续下发了3个文件,要求严格大学生租房问题的管理,但是大多数高校出于安全考虑,基本是杜绝大学生在校外租房,于是不少学生就通过日租房来与学校老师“打游击”。

大学生日租房已不是个案,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日租房问题对大学生思政与管理工作,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道德观,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发展等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带来了很大挑战,已成为一项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从当前大学校园的主体——90后大学生的恋爱观的视角对日租房问题进行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一、90大学生恋爱观概况

90后大学生已成为校园主体。90后不仅仅是年龄上的界定,更是社会学或文化学意义上的定位,它代表的是某些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其群体内部也千差万别。90后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物质、精神生活的相对充裕而出生、成长的;许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宠爱有加;他们也是伴随着快餐、流行歌曲、享乐文化以及互联网等数字信息技术而长大的。相比于80后、70后来说,90后开放大胆、主动性强,更加注重个性、自由。但是,也相对自我主义、个人主义一些,所以,社会往往给他们贴上自我、另类、非主流、前卫甚至“脑残”等标签。

当带有这样特质的一群90后从中小学应试管理的压力棒下脱身出来,远离家长的约束,步入大学校园后,所面对的大学生活、学习方式又与中学有着很大区别,大学更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所以,他们一下子被抛入“我的青春我作主”的境况。此时,他们的恋爱问题就愈加彰显出来,除了一部分学生自我管理、控制能力较强,较好处理恋爱问题外,大多数90后由于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考虑问题的片面性、眼前性,他们的恋爱观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如不少大学生“跟着感觉走”,崇尚个性“自由”,性观念日益开放,将人生的意义定位为追求生理需要、感官刺激,“传统的‘从一而终’、‘观’等观念已被很多大学生笑话为落伍”。

何为恋爱观?概括而言,即一个人对于爱情、婚姻等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观点以及在婚恋实际行动中所持的价值取向。

(一)90后大学生恋爱观表现

1. 恋爱观念:主动性、开放性、自我性更强

90后大学生对爱情的追求更加主动、强烈,更加注重自我感受。他们在恋爱、性等方面观念更加解放、开放、超前,渴望提前享受“二人世界”卿卿我我的甜蜜。

他们的恋爱现象更加普遍,更为公开、“高调”、自主、个性,同时,也表现出不成熟、不稳定的状况。在他们看来,爱情不需要太多理由——“因为爱,所以爱”。据一项网上调查,甚至许多人的初恋年龄都在初一初二。

2. 恋爱动机:五花八门,相对功利

90后恋爱动机形形、五花八门,既有为了追求纯真、美好未来与幸福生活,爱情,“情投意合”、“比翼双飞”,相互关爱,不怕牺牲自己的恋爱;又有“为了消除寂寞而恋爱;为了满足好奇心而恋爱;为了功利性、现实性目的而恋爱;为了满足虚荣心而恋爱;为了满足性的需求而恋爱”等情况。90后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没受过什么苦,乐于享受,往往希望找到一个条件好的恋爱对象,现在非常流行的择偶目标“高富帅”、“白富美”就是其婚恋观形象的写照。

3. 恋爱行为:重过程轻结果,注重当下感受

不少大学生中恋爱中重过程、重体会、重“感觉”、重“眼缘”,轻结局、轻责任,他们对恋爱常常抱“没有什么大不了”态度,比较贪图两个人在一起的快乐,对其他方面考虑甚少、甚浅。往往注重恋爱的过程,轻视结果,把爱情与婚姻形而上地分开看待,将二者脱节,似乎爱情与婚姻是泾渭分明的两码事,“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婚恋的责任意识淡薄。甚至不少90后将恋爱异化为时尚攀比,用恋爱来证明自己所谓的“能力”、“魅力”。

4. 恋爱方式:形式化、表面化、快餐化较明显

90后大学生恋爱时往往追求表面的轰轰烈烈,追求快餐化、短平快。大捧的鲜花似乎比真诚的感情更能吸引他们的关注;立竿见影似乎比好事多磨更能博得他们的心动。有的人甚至将恋爱娱乐化、“拒绝崇高”,存有一定的游戏人生的心理。至于真正的恋爱、婚姻意味着什么?双方要承担哪些责任?他们就缺乏较深层次的思考与行动了。他们只是沉溺于“王子和公主终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的爱情神话,至于王子和公主在一起后的生活到底怎样的幸福、怎样经营,他们则无从考虑。一项国家“十一五”项目课题的调查报告显示:有60%左右的大学生持性解放的观念,70%以上学生对婚前及未婚同居等行为持宽容态度;14.4%的未婚在校大学生承认有过;有过的学生中,有25%以上的学生都经历过意外妊娠,不成熟、不负责的恋爱以及发生的行为无疑会给双方特别是女方带来很大的身心伤害。

5. 恋爱心理:相对滞后、不成熟

90后大学生正成为社会一个越来越凸显的群体,他们急于“登上时代的舞台”,急于适应社会,“青年文化的一个普遍特征——成人生活方式的预演”,90后大学生的恋爱有一种宣告自我成熟、长大成人的“预演”的意蕴。但是,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存在一定的脱节,他们心理往往还没有足够成熟到可以妥善面对和处理恋爱乃至恋爱的结果——婚姻问题的程度。

(二)90大学生恋爱观形成原因分析

1. 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婚恋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今的大学早已不是遗世独立的“象牙塔”,社会上的各种思想观念与文化冲击大学校园,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恋爱观,“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享乐主义”等不良取向有所泛滥。传统德道逐渐淡化,网络及各种媒体上呈现的恋爱价值观念也渗透着90后,爱情电影、言情小说、流行歌曲等在消解着传统恋爱观,正不知不觉地重塑着他们新的恋爱观。同时,大学生有时追求新奇、虚幻飘渺的感觉,选择网恋,网友会面,“最佳”场所便是日租房了。此外,大学校园周边的一些居民出于有利可图的“商机”考虑,将大学生当做“摇钱树”,纷纷开辟日租房,更是为大学生日租房提供了市场。

2. 大学生的身心特征

90后独生子女较多,从小娇生惯养,包容心、责任心不强,注重享受爱的“权利”,但对爱的“责任”、“义务”履行的不够。90后大学生处在后青春期,青春期所具备的一些特征在其身上还会有所延续。其生理发育基本成熟,对异性存在较强的好奇心理,对情感、性的渴求乃至冲动比较强烈;社会阅历、人生经验较缺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够成熟;大学的学习压力相对中学比较轻松,离开了家人、老师全天候式的监督、管理,加之离家较远,一下子轻松、自由起来,“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精神和情感出现一定空虚,这些都导致90后大学生对异性、恋爱产生了一定依赖心理,“以恋补虚”。也有大学生抱着证明自己的“魅力”的虚荣心理,认为大学不恋爱就是枉来一场,甚至认为恋爱越是“多踩几只船”,越是有“能力”。

3. 相关手段的滞后

一直以来,学校、家长对大学生婚恋、生理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引导和管理相比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严重滞后。大多数大学生对婚恋、性等的认识也是零零散散,主要通过影视、网络、报刊等各种途径“道听途说”进行科普启蒙,正规的、系统的引导不多。进入大学后,学生的升学的压力解除了,家长、学校、社会对大学生恋爱的容忍度、包容度越来越宽,并且按照相关规定,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大学生的恋爱之风愈吹愈烈,但对他们相关指导、管理却没有及时跟进,不少大学生婚恋观出现偏差,爱情、婚恋方面的责任意识不强,恋爱与学习、生活、事业的关系处理不好,影响成长发展,有的甚至酿成情感纠纷和悲剧。

二、大学生日租房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生日租房具有积极的意义,如可以锻炼提升租房者的独立性、自主性、担当意识;可以为他们向成人生活(社会化生活)的过渡提供一种“预演”;也“弥补了学校后勤的缺陷,为学校提供方便”。但是,决定事物性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大学生日租房所带来的问题和负面影响更多、更大。

(一)不利于学校的思政管理

日租房使大学生租房期间脱离了学校与老师的管理和监督,出现管理上的“空白”,容易引发各种事故。90后年轻人一般比较贪玩,自律性不是很强,租房在外,无人督促,他们容易形成懒散心理,学习进取心减弱,迟到、早退、逃课等。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在外日租房更易沾染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恶习乃至因不良环境的“染缸效应”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安全、卫生等问题等不到保障

由于租房人员复杂,流动性大,日租房的床褥、洗漱、洁具等用品的卫生状况令人堪忧;日租房的门锁钥匙多人转手,易造成物品失窃;许多日租房都不具备出租资质,没有到官方登记备案,管理不规范,出现问题往往难以维权,变成“吃哑巴亏”;甚至有些日租房由违建或者危房改造来的,房屋建筑的安全性缺乏保证;不少日租房位于“城中村”,居住环境不佳,所住人员复杂,不法分子侵害租房者的行为或者出现事故的概率要远大于住在校内学生公寓。

(三)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

人是交往性、社会性的存在,特别是90后大学生,其“三观”还未定型,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若隔三差五地去日租房“浪漫”,脱离了大学校园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实际氛围,缺乏与同学的交往、沟通,造成人际关系淡漠,这将不利于他们集体主义观念、团结协作观念以及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租房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生活场所不断从学校到日租房之间来回变换,用会导致他三心二意、心有旁骛,难以静下心来学习、工作,这最终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发展。

(四)易形成畸形的恋爱观

日租房现象冲击甚至颠覆着大学生的婚恋观、价值观、道德观。租房者易产生与加剧及时行乐、纵望、游戏人生、游戏爱情、性自由性解放、“拒绝崇高”、无所谓、无所惧等不良思想,导致他们在恋爱问题上的庸俗化、随意化、片面化,此时的一些问题若处理不好,“为情所困、为情所伤”,甚至会给他们以后的生活留下“后遗症”、心理留下“阴影”,并且他们的行为还会为其他学生树立“负面榜样”。特别是因同居怀孕采取人流措施对女生可能带来更大的身心伤害。

三、大学生日租房问题的对策

“大学阶段是追求学业的黄金时期,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时期,却不是解决终身大事的最佳时期。面对情感的冲动和相恋相爱的渴望,当代大学生应该善于用理智把握感性的风帆,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习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努力培养自己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爱情之舟最终驶向成功和幸福的彼岸。”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

大多数学生是为了方便恋爱而在外日租房的,高校学生工作人员、“两课”教师、学生干部等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分清爱情的本质是什么,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习、恋爱与婚姻、恋爱与人生等的关系,处理好恋爱中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要树立积极的理性恋爱观,端正恋爱态度,培育恋爱心理,规范恋爱行为。小谋者谋其利,中谋者谋其器,大谋者谋其义,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恋爱观,恋爱观又影响着人生观、价值观。要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爱情意味着责任担当,其核心要素在于彼此的忠诚、包容、信任、奉献乃至牺牲。纯洁的爱情是双方的志同道合,相互促进,相濡以沫,共同追求美好理想、创造幸福生活。恋爱充满激情,但不能以激情代替理智,要将爱情升华,将恋爱的热情、激情升华为奋发向上的动力,更好地学习、工作;恋爱是两个人的个体,同时又是社会,恋爱中双方也要遵守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做到自尊自爱,加强安全意识,学会识别、分辨真假爱情,保护自我,远离各种伤害与犯罪。

(二)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加强宿舍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不少高校的学生住宿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宿舍、食堂等条件与学生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为了减少日租房现象,需要以人为本,进一步改善学生住宿、生活条件,提升后勤管理服务水平。若学生宿舍的电视、网络、空调、洗浴等设施配备到位,食堂饭菜的质量跟得上,学生明白在学校住宿比在外日租更经济、更方便、更舒适时,他们自然会减少日租房行为。

宿舍文化、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引导、陶冶等重要功能。文化育人往往比管理、制度育人的效果更深刻、更长远,要通过各种集体活动、文体活动等营造温馨和谐的寝室文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让租房大学生体会到在校住宿,自己有一种融入集体的“家”的主人翁感觉;而在外日租,则有被抛弃的、“孤立人”的感觉,这样他们自然会更乐意住在校内。只有当大学生带着寝室文化、校园文化的DNA走向社会时,才能进一步发挥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功能。

(三)开设生理卫生课程,加强恋爱课程、性健康课程

受传统文化观念与应试管理的影响,高校对大学生的恋爱观、生理卫生等方面的引导基本处于“自发状态”。许多学生都是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渠道或通过“实践”来摸索恋爱、性知识等问题,而通过正规课程、专题讲座加以指导则寥寥无几。

高校学生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注年轻人恋爱等方面的相关需求,进一步加强恋爱观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恋爱心理,减少因该方面 引导的缺失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目前社会上的“剩男剩女”问题虽然与媒体炒作有着很大的关系,但他们的恋爱观方面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可以根据男女生不同的实际,开设(必要时可分开开设)生理卫生、心理健康、恋爱心理学、性道德性健康等方面的课程、讲座及心理咨询等,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恋爱,勇敢面对挫折。

(四)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建立健全租房审批、检查、惩戒制度

针对日租房问题要加强管理,建立宿舍检查制度、租房惩戒制度等,必要时可以把在外租房与操行考评挂钩,减除租房者日常评优资格。规范租房管理程序,完善校外租住申请审批手续,杜绝学生夜不归宿、在外日租“打游击”等情况。对于特殊情况需在外租住的,要登记备案,并联系房东、学生家长签订相关协议和承诺书,做好安全预案。

(五)校内外齐抓共管,建立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机制

以上是从学校的角度开展的工作,但是要解决日租房问题,仅仅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要与校外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净化校园周边日租房环境。

联合公安、卫生、房管、工商、街道、社区等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治安综合整治,对于房屋不符合出租条件的,卫生、安全等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予以处置与整顿。对诱导大学生涉足成长不利环境如游戏厅、网吧乃至场所的“黑租户”依法打击、取缔。对日租房情况在公安机关进行备案,相关部门定期检查。可以参照网吧上网身份证实名登记制度,建立日租房实名登记制,租房者信息必须强制登记到联网的管理系统,以便核查、监管。学校、公安、卫生、街道等相关部门与房东建立定期走访或沟通渠道,了解日租房相关情况,加强对租房大学生的有效管理。

大学生日租房现象的产生,不仅仅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管理服务与社会环境的原因;不仅涉及大学生恋爱观问题,也涉及到其他多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恋爱观、安全观、人生价值观,规避日租房的不利影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建军。关于大学生“日租房”现象的调查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6).

[2] 许传新。大学生日租房现象透视[J].当代青年研究, 2007(4).

[3] 孙琼如。天使在堕落?——对女大学生被包养现象的社会学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8(5).

[4] 杨晏清。当代大学生恋爱目的多元化分析[J].学理论, 2010(22).

[5] 刘礼明。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探讨[J].青年研究,2000 (10).

[6] 胡建军。关于大学生“日租房”现象的调查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6).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篇六

该报告由中山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与百度大数据、金六福酒业联合发起,通过街头问卷、互联网调查等形式,共收到超过3万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占发放问卷的95%。在地域分布上,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的受访者超过50%,其他以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的受访者居多,职业分布上普通白领与公务员比例最高。

在针对受访者婚恋状况的调查中,65%的受访者表示目前处于单身状态,只有26%的受访者表示已经结婚。在身边剩男剩女数量问题上,接近80%的受访者认为剩男剩女处于多数状态。

对于单身状况,其中82%的单身青年选择因为缺少勇气而不去恋爱。在成为剩男剩女的原因上,有76%的受访者认为他们是因为缺少勇气。

有65%的青年受访者选择在30岁以后结婚,91%的青年男女认为婚姻是件压力很大、很麻烦的事。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压力过大,在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父母压力的影响下,年轻人很难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婚姻上。

对于结婚的重要前提条件,有63%的青年男女认为物质条件满足是结婚的重要前提。稳定的感情不再是结婚的最重要因素。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篇七

一位90后单身女白领:其实没有那么现实,对另一半有这种要求完全是处于最基本的生活压力。这要看他在哪个城市,如果我的工作是在家,我真的觉得收入要求不高,我觉得5000都能接受,但是如果是在北京、上海,我觉得我的心理价位也是8000。的确如果把恋爱都定价了,那你还会相信真爱吗

所谓的恋爱起步价是指:单身女性对理想男友收入的最低要求。我们来了解一下具体数据:在对理想的另一半收入要求上, 90、80、70后女性,对理想男友收入的最低要求为5000元。其中,90、80、70后的重庆女性,对理想男友的收入的最低要求为:4842元,5705元,6451元。最苛刻的是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女性,对自己的未来男友月收入的要求,都超过了8000元。

对于各地的恋爱起步价数据,网友们是大跌眼镜,直呼“爱不起”。许多剩男在网上吐槽说:“高价一出,被打击得‘外焦里嫩’,不懂如何爱了。” 他们如是说

一位80后单身女白领:用薪资来衡量等于把自己和爱情放到市场上商品化,然后拿去定价,等于说爱情是一个商品,自己同时也是一个商品了。我看到过一个报告说,如果男士的薪资是女士的1.5倍以上,会提高这个家庭的幸福度。这个社会本来就是一个男性价值观主导的社会,所以如果男性的薪资低于女性的薪资,同时这个薪资又是他能力的唯一判断标准的话,那么这个家庭可能会失去平衡。

80后李先生(与80、90后女性,都曾有过交往经历):我现在还没结婚,问这些问题我会有一些不好意思,1985年之前的女孩子一般自己条件也具备了,条件会放宽一些,但是1985年之后的,她就会对经济要求更高一些,到90后就是问得很自然了,而且也会很巧妙的。

男人考察女人首先考察容貌,肯定一看这女孩说漂亮不漂亮。男人的收入还是需要开口问问才能问出来,而女孩的容貌就摆在那,男人看就看到了,她可能没觉察到,但是你实际上已经在考察她了。

市民平日打个出租车,司机都会告诉起步价是多少,如今,美好的恋爱也有了“起步价”。近日,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某婚恋网携手推出《2012—2013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90后”、“80后”、“70后”单身女性理想男友的月薪分别是3929元、4825元和5511元,这让众多男网友惊呼“压力山大”。

“恋爱起步价”的微博在网上迅速传播,许多男性网友纷纷留言发表感慨。很多网友无奈地承认,自己居然没有资格谈恋爱。而对于那些已经结婚的人来说,许多人则表现出一种无比庆幸之情。

“找对象肯定会看对方的收入,但并不是说我拜金。”正在婚介所登记个人信息的“85后”单身女孩顾女士说,“可是现在房价物价都这么高,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两个人怎么生活 ”从事化妆品销售工作的谢先生说,他的月收入三千多元,但房租占据了开支的主要部分,剩余的只能保证基本的日常生活开销。至于恋爱,谢先生则希望等收入涨涨再说。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篇八

范文1.

调查时间:20**年4月15日至20**年5月15日

调查对象:XXX校学生

调查方法:采用了分层抽样,随机抽样对各学院各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关于恋爱观问题的抽样。主要采取书面调查法中的问卷调查,共发出纸质问卷60份,回收50份,问卷回收率为83%;同时发起网络问卷调查,以电子邮件和网络日志形式发出,作为纸质问卷的补充,收集到8份。共58份。

一、我校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

恋爱观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恋爱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是对恋爱和爱情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大学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也是人生恋爱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校恋爱观进行了一个调查,了解我校大学生爱情观的现状。

(一)大学生恋爱现状

接受调查的学生年龄在18~23岁,其中男生31人占53、4%,女生27人占46、6%,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有近67%大学生有过恋爱经历或正在恋爱,且男生恋爱比率较女生高,同时大学生恋爱在大一、大二、大三年级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恋爱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生活的一大组成部分。

(二)大学生的恋爱态度

大学生对在校期间谈恋爱的看法

大学生对恋爱所持的态度有积极、消极两种。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生谈恋爱无可厚非,是一种正常现象,因而持积极态度。只有少部分同学认为不好。显而易见,大学生认为在校谈恋爱是一种正常现象。

(三)大学生的恋爱动机

表3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恋爱并不完全是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更多的是出于爱情以外的原因,包括寂寞、好奇心、从众心理等等,极少一部分是为了婚姻而恋爱。

(四)在恋爱中的消费态度

可以看出来,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是男生掏钱,这点还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有一部分认为应该AA制,共同付出共同承担;而女生掏钱的情况和不分彼此的情况相对较少。

(五)失恋后的摆脱方法

对于失恋以后的摆脱方法,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理性的方法,比如转移注意力,或者找好友倾诉,但也有一部分不知道怎么去化解失恋的痛苦,选择报复对方来达到内心的平衡。

二、大学生爱情观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需要一个人来倾诉。

2、孤独心理。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在大学里一个人太寂寞,整天无所事事,急于找另一半来跟自己度过无聊的时光。

3、游戏心理。其恋爱动机是为了满足与异往的欲望,寻求刺激,甚至发生了婚前,完全持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4、大众心理。周围人都谈恋爱了,自己还没谈恋爱觉得很没面子。

(二)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存在的问题

大学是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其心智虽趋于成熟,但在处理大学中恋爱的问题时却往往不够理性,本次调查结果凸显大学生爱情观的迷茫与困惑。

1、恋爱动机不明确。调查显示,高达25%的大学生因为一个人孤单,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经过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相对放松的环境,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一些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于是便将注意力转移到谈情说爱上,以寻求短暂的快乐。

2、不注重恋爱的结果。目前恋爱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根本没有考虑过毕业之后的发展,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心理遍布在大学生群体中。他们把恋爱当做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大学不恋爱,便觉得大学不完整,而从未考虑过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这就造成毕业那天一起失恋成为一种正常现象。有24%的同学从未考虑过恋爱与婚姻的关系,在爱情观上表现出不负责的态度。

3、道德观念淡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15%的同学赞成未婚同居,更深刻地体现出大学生对婚前的开放及不负责的态度,很多学生从未考虑过未婚同居给他们带来的潜在严重后果。

4、爱情与学业定位不当。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5%的大学生认为恋爱影响学习。在爱情与学业面前,多数同学把爱情放在较重要的位置上,认为只要有爱情,其它一切都不重要了。完全没有理解作为一个学生的根本任务。

范文2.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3、调查时间为20**年10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习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习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近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篇九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增长,现代的校园已不在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园。大学生恋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出入的双双对对、亲亲我我也不会被认为不正常的行为,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让人更好的工作、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也会给恋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各大校园因此每年都会因失恋或别人的感情原因而跳楼或割脉的现象。因此,中国计量学院零点调查协会校园文化部开展了《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希望能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本次调查针对在杭九大高校,即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师范学院、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入室调查,采取分层抽样等抽样方法,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300份,其中有效问卷1173份,有效问卷占90.23%。我们将这1173份问卷在暑期全部用于数据分析,运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些相应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调查报告的格式包括:标题、署名、正文。

1.标 题: 三种写法。

① 一般文章标题的写法(如:《西部企业生态立旗“一石三鸟”》,《某某市蔬菜的品种结构问题》)。

② 类似于公文标题的写法(如:《某钢厂技术供应处实行经济责任制调查》,《关于农村信用社业绩的调查报告》,《对内蒙古生态移民面临问题的调查》)

③ 正副标题写法,一般是正题揭示主题,副题写出调查的事件或范围。(如:《 振兴经济要靠科学技术——包头市依靠科技人员发展工业的调查》。)

2、 正 文: 由两个部分构成,即 前言;调查报告的主体。

(1) 前 言:扼要说明:调查的目的;时间、地点;对象或范围;

做了哪些调查;

本文所要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基本情况和提出问题,写法可灵活多样。

(2 )主体:主要是对事实的叙述和议论。 一般把调查的主要情况、经验或问题归纳为几个问题,分为几个小部分来写。每个小部分有一个中心,加上序码来表明,或加上小标题来提示、概括这部分的内容,使之眉目清楚。

最新范文

大学生人生观调查报告(精选5篇)10-31

暑假调查报告(优秀9篇)10-31

信用调研报告【优秀7篇】10-31

学生近视情况调查报告(优秀5篇)10-30

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选4篇10-30

满意度调查调查报告【优秀5篇】10-30

机构调研报告(3篇)10-30

调查报告格式怎么写优秀4篇10-30

问卷调查报告格式(最新2篇)10-30

雾霾调查报告【优秀3篇】10-30

130 126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