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9篇】

2022-08-03 21:21:40

这里是书包范文精心整编的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9篇】,让您更全面的了解再见了亲人板书设计的相关知识。

.教材特点 篇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不久的1950年,美帝国主义跟南朝鲜李承晚政府色结,向我国的友好邻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猖狂进攻,妄想灭亡朝鲜,进而侵犯我国东北。与此同时,美帝国主义还派军舰侵占台湾海峡,派飞机轰炸我国东北。为了支援朝鲜抗击美帝侵略,保家卫国,我国政府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战争进行了三年,志愿军朝鲜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无比顽强的精神,打败了美国侵略者,迫使它接受停战谈判。战后5年,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在这8年的相处中,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58年,志愿军开始离开朝鲜回国,课文写的就是志愿军回国,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相送的情景。

本文作者魏巍,在抗美援朝时,曾于1950年、1952年两音乐会赴朝,任志愿军随军记者,与志愿军指战员生活、战斗在一起,先后写了近20篇文章,汇成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1958年志愿军回国,他又写了纪实文学《依依惜别的深情》,课文即节选于此。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写了有代表性的人和事,抒发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能有层次地读出课文中的感情变化,正确地表达志愿军与朝鲜人民惜别的依依深情。

2、学会“役、暂、糕”14个生字,掌握“难、累、尽强”等多音字,会读写“硝烟、噩耗,崎岖”等词语,理解它们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说说“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的意思。

3、能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的作用,并能把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依依深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范读课文,导入新课

1、板书:【5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

2、简介课文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的情景。

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组成,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年10月乃日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打败了美国侵略军及其帮凶,迫使美国于1953年7月刀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停战以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了朝鲜的战后恢复和建设工作。在完成了祖国人民赋予的光荣任务后,于1958年10月全部撤离朝鲜。

范读课文,并请同学们思考问题。文中是谁对谁说“再见了,亲人”?

(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时朝鲜人民说“再见了,亲人”。)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⑴读通课文。

⑵完成课后练习3,然后同桌交流。

⑶课题中的“亲人”是指谁?

2、自读课文(10分钟)

3、交流自学:

回答问题:课题中的“亲人”是指朝鲜人民,大娘、金花、大嫂是其中的代表。

三、导学

1、指名读1—3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娘、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战士作出的牺牲,付出的代价。

出示填空:

大娘:为送打糕昏倒在路旁

金花:__________________

大嫂: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第一节,按“劝慰——回忆——抒情”把第一节分为三层,并指导朗读,体会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深情。

3、用学习第一节的方法,学习第二、三节:

学习方法:⑴默读分层;

⑵朗读体会;

⑶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4、分小组自学4—6节,讨论该怎样朗读。

四、总结

⒈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⒉课文抒发了怎样一种感情?

板书出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抒发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 用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深厚情谊

鲜血凝成的

五、完成课后习题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公开课《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三

1、研读第1自然段。

①这一段写谁来送别?

②课文中哪句话最能看出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不忍离别?

③从哪些事看出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谊?

(2)讨论以下思考题,再深入理解。

①"比山还高比海学深"的情谊说明什么?把这句话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后,比较着读一读,课文用反问的形式结束这一段,好在哪儿?

②"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课文中"雪"和"炭"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呀?"

③"惟一"是什么意思?大娘为什么宁愿舍去惟一的亲人也要救战士?

(3)小结,指导朗读。

①自由读一读,看看第1自然段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与后两个自然段一样吗?

讨论后归纳:文章按"劝慰--回忆--抒情"的顺序写。

②分别指名读这3部分,个别与集体穿插朗读。

③我们可以按照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学习2、3自然段,即在阅读前,给自己提出相似的思考题,带着问题读课文。

2、学生分4人小组,共同学习第2或3自然段。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同时,能把未尾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体会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1)学生自由组合,配合朗读其中1个自然段。

(2)每一合组汇报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3)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

5、完成课堂作业本2、3、4题。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那些材料。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唯一”“深情厚谊”造句。

3、知道反问句又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改写成陈述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要理解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

教具:录音机、录相带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1——3自然段,完成课后题1(l)、2(l)、(2)、(3),并口头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亲人”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人。如父母、兄弟、姐妹等。那么课文中的“亲人”是指谁?“再见了,亲人”这句话又是谁讲的呢?(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利地把他们带入到学习课文的氛围中。)

2、创设情境,用音乐烘托气氛。

用假设把学生带入志愿军战士的行列中,让学生通过“我们”去体验和表达志愿军的情感。

好像现在我们就是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去抗美援朝、保家为国的志愿军战士了。

二、引读、导读、朗读,学习第一自然段

1、感情引读,了解段意。

教师引语: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有多少朝鲜亲人赶来为我们送行啊!在送行的人流中,匆匆走来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娘,我们赶紧迎上去,紧紧握住大娘的手,动情地说:……

2、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这一段叙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赞颂了什么?

3、感情导读,理解内容。

(1)出示导读问题:

为什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朝鲜大娘?

哪些事情说明大娘像慈母一样为我们花心血,给我们送温暖?

为什么说大娘给我们送打糕是“雪中送炭"?

大娘为什么要“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

为什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朝鲜大娘?(启发学生通过读书,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并投影出示这句话。)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联系上下文理解“多少"和“慈母般"的意思。

指导朗读这句话,在朗读中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强调“多少"读重音,体会连用两个“多少"对表达感情和加强语气的作用。

哪些事情说明大娘像慈母般为我们花心血,给我们送温暖?

板书:洗补衣,几夜不眠;

送打糕,昏倒路旁;

救伤员,失去孙孙。

(3)为什么说大娘给我们送打糕是“雪中送炭"?

理解“雪中送炭":本义――比喻义――在课文中的意思:在我们空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处于困境,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朝鲜亲人给我们送来了打糕,送来了关心、帮助、支持,送来了慈母般的温暖、战胜敌人的力量和胜利的希望。

大娘为什么要“丢下自己的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

通过理解“唯一",来理解大娘对志愿军的爱实际上是对自己祖国的崇高的爱,具体感受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大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然而,她还有更多的亲人。谁说我们不是大娘的亲人呢?谁又能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呢?

比较反问和陈述的语气,体会反问句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指导朗读反问句的语调,采取不同形式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反问句。

3、感情朗读,填表小结。

导语激情,体会感情。

导语:当我们想到大娘为我们洗衣服几夜没合眼时,当我们想到大娘为给我们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时,当我们想到大娘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时,我们再也忍不住了,噙着泪,动情地对大娘说。

明确表内要求,根据内容填表。

自然段人物事情所付出的(代价)表达了什么赞颂了什么

1大娘洗衣服几夜不眠我们对朝鲜中朝人民

2送打糕昏倒路旁亲人的感激之间伟大

3救伤员失去孙孙和不舍之情的友谊

小结学法,指导自学第二、三自然段

三、小结第一自然段的学法。(投影)

初读课文,思考问题,了解段意:(问题:叙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赞颂了什么?)

再读课文,品析词句,理解内容:(抓重点词句)

感情朗读,体会感情,填表小结。(了解本段内容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运用学法,自学第二、三自然段。

检查自学,及时反馈矫正。

注意听导语(只说一遍),根据导语读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

小金花是在什么时候听到妈妈牺牲的噩耗的?

听到噩耗后,同志们和小金花有什么反应?

在这分别的日子里,我们看着满脸泪水的小金花,想到她说要为妈妈报仇时的情景,禁不住感叹道:……

当我们面对架着双拐、背着孩子走过崎岖的山路送了我们几十里的大嫂时,我们深情地告诉大嫂:……

当我们回忆起大嫂为我们倒在血泊里的情景时,我们充满感激地对大嫂说:……

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如此刚强的小金花今天怎么哭了?这眼泪说明了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和“同归于尽”。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嫂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联系课文理解“深情厚谊”和“代价”,再理解“这样高的代价”。

检查填表情况并小结。

看表思考:这三个自然段除写法相同外,这三个朝鲜人民的代表人物都为志愿军付出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说不尽的关心帮助,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这样高的代价”,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这三个自然段虽内容有别,但却表达了同一个中心――表达了我们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赞颂了中朝人民之间的伟大友谊。注意学习作者是如何紧紧围绕中心来写的。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反复诵读,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引读激情,体会感情

教师引语,我们在与朝鲜亲人告别时,回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往事,这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的事,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所以我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居住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而洒下的鲜血,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我们浴血奋战的故事,所以我们把这块土地叫做“亲爱的土地”。在与亲人告别的时候,谁心中没有千言万语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4——6自然段,完成课后题1(2)、2(4);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完成课后题

4、听写词语,指导背诵。

教学过程:

一、学生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二、听写词语。

三、学生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1、导读激情,表达感情

引导思考:“再看一眼”、“再停留片刻”在这里表达了我们的什么心情?

从理解“再”入手,理解句中表现的眷恋、依恋、留恋之情。似乎列车再停留片刻,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亲人,也可以慰藉我们充满离愁的心。

导语:当离别的抽泣声与长鸣的汽笛交织在一起时,当我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时,当列车的轰鸣一声紧似一声时,你的心情是怎样呢?不要说出来,在朗读中表现出你的心情。

2、分人轮读第四、五、六自然段。要求:

朗读者读出感情(边读边具体指导);

听者认真听,听后交流从朗读中听出了什么样的心情。

3、感情范读,内化感情

伴随播放的列车汽笛声、轰鸣声范读,要求:闭眼倾听,感受情境,品味词句,内化感情。

4、思考:第二部分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

5、总结全文,回读课题

回顾全文,归纳中心:本文以志愿军的口吻,生动地记叙了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联系写作,掌握写法:

知道中心确定之后,要紧紧围绕中心来写。

回忆本文是如何围绕中心来写的。

6、回读课题,回应感情:

每当我们想到朝鲜亲人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每当我们想到那些离情深重的日子 ,我们都会想到慈祥的大娘,可爱的小金花和顽强的大嫂,让我们再深情地喊一声吧:“再见了,亲人!”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洗补衣几       夜不眠

大娘 送打糕     昏倒路旁

救伤员        失去孙孙  伟大友谊,鲜血凝成

小金花 救老王    妈妈牺牲

大嫂 挖野菜     身受重伤

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篇五

1、学习第二段。

(1)第一段中写到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代表谁?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再一次概括落大意。)

(2)自由读读第二段,这3个自然段的内容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讨论,归纳:

列车启动--挥手告别

边速加快--再看一眼

列车离远--心心相连

表达了惜别之情

(3)为了表出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这一段该怎样朗读,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比较读,评价,齐读。

2、配乐朗读全文并总结。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为什么会结下这般深厚的友情呢?(这种友情是鲜血凝成的。)

3、读写结合

(1)回顾文章第一段的写作结构和第二段感情递增的材料安排,

(2)激发写作动机,回忆内心深处对某一人、某一物(包括动物)、某一景、某一事的深情厚谊。

(3)交流题材,拟好提纲。

(4)练笔《再见了,××》。

教师也可提供部分题材,如:"再见了,爷爷,""再见了,二十世纪""再见了,我的小龟""再见了,我的启蒙老师……"

4、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5、6题。

教学时间:3课时 篇六

符合课文情感的音乐、词句训练的小黑板。

教学准备 篇七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为了说明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深情厚谊,安排了哪些典型材料,这些材料又是通过怎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领会中朝人民的友情,使学生产生共鸣。

学习目标: 篇八

1、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那些材料。

3、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4、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深入研读,展示探究过程 篇九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1)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2)小金花,为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

(3)大嫂,为挖野菜,炸伤了腿。

2.走进情境,感受体验。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①交流。学生说句子,自由谈体会。

②重点出示: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哪里写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难和危险?大娘她们仅仅是为我们送来打糕吗?还为我们送来了什么?(鼓励、希望、信心……)抓住动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想象一下,说说大娘还会为我们做哪些事?

也许大娘做的事还有更多更多,这一切,怎么不使我们感动和敬佩呢?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③引读:是啊,素不相识的大娘虽然不是我们的母亲,但却像母亲一样,甚至胜似母亲。因此,在离别的一刻,我们志愿军战士动情地说──(生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师引,大娘,您就是我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母亲!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最感动人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随机理解词语:同归于尽、噩耗。

②重点指导:小金花的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她的死重于泰山。但小金花为什么没有哭呢?出示句子:“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失去妈妈的痛,对敌人的恨,这两种情感是多么真切,对比又如此强烈。有感情地朗读。

③引读:刚强的小金花,在失去妈妈的一刻,她没有哭,但当与志愿军叔叔离别时,她却哭了,她与志愿军战士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所以,当志愿军叔叔与小金花离别时,关心地说──(生读)“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小组交流体会。

②重点交流,出示句子:“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到前沿阵地上挖野菜,会有哪些危险?那大嫂为什么还要去挖呢?这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③引读:为了给战士们挖蔬菜,大嫂却为此付出了双腿残疾的代价,所以在志愿军心目中,这位大嫂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所以,在离别的一刻,战士们满怀真情地说──(生读)“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再读课文,加深体验

1、在这些感人的故事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个人的事迹呢?有感情地读一读。

2、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3、是的,八年的血雨腥风一起渡过,八年的峥嵘岁月共同走过,血与肉凝成的深情厚谊怎能不感天动地?怎能不牵肠挂肚啊!让我们齐声读──再见了,亲人!

最新范文

在家里教学设计优秀10篇08-03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优秀3篇)08-03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优秀7篇)08-03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08-03

《珍珠泉》教学设计(精选7篇)08-03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荷叶圆圆》优秀教08-03

《夜上受降城闻笛》教学设计(优秀5篇)08-03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最新9篇)08-03

《鞋匠的儿子》教学设计【最新6篇】08-03

幼儿园托班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08-03

78 1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