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学期数学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优秀7篇

2022-06-09 07:34:51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下面是帅气的书包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优秀7篇,希望能够对小伙伴们的写作有一点帮助。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一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三班和九班,三班共有学生54人,九班共有学生49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www.shubaoc.com】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识别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丈量、比拟、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惯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活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学习丈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肯定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六、课时布置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规范(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布置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二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67人,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三:本期教学内容:

以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一)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2、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

│ │ 单元结束时 │ 期末 │

│ ├─────┬──────——┼──────┬──────——┤

│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 速度 │

├────┼─────┼──────——┼──────┼──────——┤

│ │ │绝大多数达到 ││绝大多数达到 │

│表内除法│ 6%│ │ 4%以内 │ │

│ │ │每分钟做8题 ││每分钟做10题│

└────┴─────┴──────——┴──────┴──────——┘

(二)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3、用数学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四: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培优主要体现在两个途径上: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五: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内容课时

1解决问题5

2—5表内除法(一)16

6—7图形与变换6

7—8表内除法(二)6

8—9万以内数的认识7

11克和千克3

11—1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3

15统计4

16找规律4

17—18复习8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主要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的再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在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出发,再慢慢的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以及它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向学生介绍小括号,并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会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解答算式。

重、难点:

1.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关键: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1、加减、连减应用题

第一课时:加减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选取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20xx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总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利用多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答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采取与之相关的信息,创设开放性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数学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的思路,初步学习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课堂上老师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第二课时:连减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学连减应用题,教科书第5页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

15+6= 25-8= 30+7= 6+24=

27-9= 14+6=20-7= 19-9=

2.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出示课题:两步应用题)

1.教学例2。

出示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可先让学生自由编题,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

(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第一队买后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54—8=46(个)]

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46—22=24(个))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三

课题:

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辨认锐角和钝角。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3、学生在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同时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辨认锐角和钝角,知道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

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预设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活动效果

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

复习: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直角,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角都是直角,你是怎样判断的?

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角都是直角,(课件出示锐角和钝角)你瞧!这两个角是直角吗?也直角有什么不同?

设疑:这些角,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它们是什么角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角。(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锐角和钝角

(1)比一比

课件出示例5中的队旗和红领巾图。

问:同学们这是少年先锋队队旗和红领巾,上面有这样两个角,老师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它们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教师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介绍并板书:

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2)动手做角

强调学生做角时:一只手动,另一只手不动。

①拿出活动角,做一个锐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锐角的大小一样吗?(锐角的大小不一样,但都比直角小)

②拿出活动角,做一个直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直角的大小一样吗?(一样)

③拿出活动角,做一个钝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钝角的大小一样吗?(钝角的大小不一样,但都比直角大)

(3)连一连(教材41页做一做第2题)

课件出示,说说是什么角,再连一连。

提出问题:怎样验证?

引出学生思考,得出:用三角尺的直角来验证。

组织学生进行验证,如发现错误给予纠正。

教师小结:根据角的大小可以把角分为三类:以直角为标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补充课题)

三、深入感知

1、认一认

认真观察你手中的三角尺,刚才我们知道了三角尺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那剩下的两个角是什么角呢?

小结:每一个三角尺上都有两个锐角。

2、练习八第9、10、11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学到了哪些知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会用若干玻璃球表示某个物品的质量。

2、经历用选定的物品和玻璃球作单位测量物品质量的过程。

3、对测量活动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有趣的测量活动,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用玻璃球做单位测量物体有多重。

教具准备:

天平、玻璃球、水果、一元硬币、生活用品等。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师:孩子们,这是多少钱呀?一元钱能买到什么?谁来说一说?学生说、、、、、、

有一天,小红和小丽一起,每人拿着一元钱,去商店买同一种一元10个的玻璃球,售货员给了小红10个,给了小丽9个,售货员这样做对吗?公平吗?嗯,这样是不对的,是不公平的。他们都应该买到相等的10玻璃球,小红有10个,也应该给小丽10个。

为了解决这种不平等不公平的问题,我们需要有衡器作为一种衡量的标准,而这种标准就是我们要来认识的天平,天平是衡器中的一种。

二、自主探索

(一)、探索新知

1、认识天平师:孩子们,在你们的桌子上,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几台天平,咱们来观察一下,你看到的天平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

天平是由支架、指针和两个托盘组成的……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探究点1:用天平比较物体的轻重判断苹果和梨,哪个轻?哪个重?我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请孩子们掂一掂,通过你的感受来说一下,哪个轻?哪个重?再来猜一猜,把他们天平的托盘上,会有什么现象?师:你观察到了什么?

探究点2:用天平比较质量相近的物体的轻重出示质量差不多的苹果和橙子(学生可能会说法不一)哦,我们的说法出现不同啦,让我也来掂一掂,我感觉苹果和橙子的质量差不多。那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到底哪个轻,哪个重呢?对,我们用天平来帮忙。

当苹果和橙子的质量差不多时,用手掂一掂不能比较他们的轻重时,可以用天平比较质量相差很少的物品的轻重。

结论:用天平比较质量相差很少的物品的轻重。

探究点3:用天平测量质量相同的物体出示质量相同的两个面包,我们看一看天平有什么现象发生?结论:天平是平衡的。

3、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天平,并且学会了用天平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谁能说一说,天平在什么状态下说明两个物品一个轻?一个重?在什么状态下说明两个物品同样重?学生可能会有如下说法:

1、天平一边下沉,一边上翘,说明两个物体不一样重。

2、天平下沉时那边的物体重,翘起来的那边的物体轻。

3、天平平衡的时候,说明两边的物品同样重。

三、学习测量

1、出示梨和玻璃球师:不用掂,不用天平,孩子能判断了这个梨和一个玻璃球哪个重吗?学生答:梨重。

师:估计一下一个梨和几个玻璃球同样重?学生可能说出

生①:3个。

生②:4个。

生③:5个。

教师记下猜的数。

我们用天平进行实际测量,验证一下。

师:我把梨放在天平左边,在天平右边放玻璃球。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天平看一看天平有什么变化?学生可能说出

生①:天平向左边沉下去了。

生②:天平向梨这边倾斜。

生③:指针偏向梨方。

师:好!现在我开始往天平右边一个一个地放玻璃球。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天平的变化。

教师边放玻璃球边数数,让学生说天平的变化,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学生边数玻璃球的个数边观察天平的变化可能说出:

生①:天平没有动。

生②:放玻璃球的一边下沉了。

生③:天平平衡了。

2、讨论梨和玻璃球的关系。

师:天平平衡了,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明确:一个梨和6个玻璃球同样重。

学生可能说出:

生①:说明两边一样重了。

生②:说明梨和玻璃球同样重。

生③:说明一个梨和6个玻璃球同样重。

四、尝试应用

1、以小组为单位下面我们就用天平实际测一测,用玻璃球测量语文和铅笔盒,它们各有几个玻璃球那么重?把测量结果记下来,填好表格。

2、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的测量过程的机会。

语文书测量的结果是一致的,铅笔盒可能会有多种结果。

学生可能说出?……师:语文课本和铅笔盒哪个轻,哪个重?师:通过刚才的测量,我们还可以用玻璃球做质量单位测出物品的质量。然后比轻重。

3、教师谈话说明作单位的物品不一定是玻璃球,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它物品作单位。如:木球、正方体等。但要注意,作单位的物品轻重都要一样。

五、当堂检测

1、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2、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利用老师准备的物品,先估测,再实际测量,最后交流、汇报结果。

六、数学冲浪

第1、2、3题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可以直接放在天平的两边,翘起的那边轻,下沉的那边重。

2、用一种物体单位可以比较其他物体的质量。

板书设计:

用玻璃球表示物体的质量测量梨的质量1个梨的质量=(6)个玻璃球的质量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设计一个买玻璃球的事情,引出公平的问题,引出天平是衡器的一种。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准确测出平衡,在准备材料上要下足功夫。在具体的操作中,去感知1个梨和6个玻璃球同样重。在通过天平秤语文书和铅笔盒的过程中,感知语文书或者铅笔盒大约和几个玻璃球同样重,利用记录表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比较出玻璃球多的重,玻璃球少的轻。因为孩子们认知程度有限,不能过于细究。动手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偶尔会不听老师讲,自由操作,也属于正常情况。所以,老师应该多在孩子中间,随时引导。

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最后一个知识点,作单位的物品不一定是玻璃球,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它物品作单位。如:木球、正方体等。但要注意,作单位的物品轻重都要一样。这点没有点到,很遗憾。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五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等等。

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平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因此有以下几点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课时安排

周次起讫月日教学内容课时

12.18-20开学 注册

22.21-2.27解决问题(1-4)

4课时

32.28-3.6平均分

除法(1-2)2课时

2课时

43.7-3.13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4)4课时

53.14-3.20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 7)

整理和复习3课时

1课时

63.21-3.27图形与变换4课时

73.28-4.3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1)

巩固练习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2课时

2课时

84.4-4.10巩固练习

解决问题2课时

2课时

94.11-4.17整理和复习

万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

104.18-4.24万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

114.25-5.1期中复习、检测

4课时

125.2-5.8克和千克

巩固练习2课时

2课时

135.9-5.15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1-4)

4课时

145.16-5.22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

有多重3课时

1课时

155.23-5.29巩固练习

统计1课时

3课时

165.30-6.5找规律4课时

176.6-6.12总复习(一)

186.13-6.19总复习( 二)

196.20-6.26期末考试

206.27-7.4期末考试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六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

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

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

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一)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黄蓝白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引导中探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七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课本第1页~第15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

教学课时:7

第一课时:分苹果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引入

显示20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 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 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 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

b. 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盘。

(3) 同桌同学合作用20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 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20÷5=4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20÷5=4

竖式:4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4……商:“4”表示分4盘。

除数…… 5丿2 0……被除数:“20”表示有20个苹果。

“5”表示每盘2 0……商和除数的乘积:“20”表示需20个苹果。

放5个苹果。 0……余数:“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说明:“丿 ”表示横式中的“?”。

(5) 练习:第2页 “试一试”的四道小题。

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第二课时2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

一、体会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

(1)20个苹果画面。

(2)组织小组讨论:有20个苹果,如果每盘放6个呢?

请每个同学用代表苹果的圆片实际分一分,再小组内讨论怎样列出算式,用竖式怎样表示。

(3)进行全班交流。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并进一步认识余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0÷6=3(盘)……2(个)

答:可以放3盘,还剩2个。

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20”表示把20个苹果拿去分,“6”表示每盘放6个,“3”表示放了3盘(强调单位“盘”),“18”表示3盘共18个(6×3=18)。“2”表示放了3盘后还剩下2个(强调单位:“个”),说明“2”是这个竖式的余数,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

2、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操作(用圆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第3题试一试中的第(1)题”。

(2)学生讨论:淘气的列式对不对,为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6还可以接着分”,正确的式子应是笑笑做的。

(3)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 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指名板书,全班齐练。练习完,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1、2题。

三、总结

(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反思:

第三课时 3

教学内容:“分草莓”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

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处世有什么关系?

2、 练一练:10÷5 16÷518÷5 20÷5 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 探究试商方法。

(1) 课件显示P4“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2) 列算式:55÷8

(3) 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 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 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

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 填空:P4“试一试”。(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P5“练一练”的第1 ~ 5题。

四、总结

五、反思:

第四课时 4

教学内容:“租船”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通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最大能填几?(指名口答)

()×6<25 8×()<38 7×()<40

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

48÷5= 36÷6= 53÷7=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 探索新知

出示P6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寻找信息:每条船每时3元、每条船限乘4人

2、 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 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时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1÷4=5(条)……1(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 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1人。4×5+1=21。

(2) 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2人,一条3人。4×4+5=21。

(3) 其中3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3条船,每条船3人。3×4+9=21。

4、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5、练习:P6“试一试”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

条件:每时租金3元。问题:10元钱最多划几时?

先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10÷3=3(时)……1(元)

答:10元钱最多划3时。

提问:上面的横式中1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时?

三、 巩固练习:P7“练一练”的第1 ~ 4题。

1、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要5壶茶而不是4壶茶。

2、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至少要8张桌子?7张桌子够吗?

四、 总结

第五课时 5

教学目标:

1、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通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最大能填几?(指名口答)

()×6<25 8×()<38 7×()<40

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

48÷5= 36÷6= 53÷7=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 探索新知

出示P6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寻找信息:每条船每时3元、每条船限乘4人

2、 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 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时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1÷4=5(条)……1(人)

至少要租6条船。

最新范文

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优秀10篇06-09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优秀4篇】06-09

小学体育教学计划优秀5篇06-09

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6篇】06-09

初三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优秀5篇06-09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最新6篇)06-08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优秀6篇06-08

六年级上册体育教学计划优秀2篇06-08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优秀4篇】06-08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计划范例优秀3篇06-08

80 2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