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优秀4篇】

2022-06-09 06:51:27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书包范文为您精心整理了高二数学教学计划【优秀4篇】,希望能够给朋友们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启发。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篇一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苏教版)中 “3.4互斥事件”第1课时。教材既介绍计算概率的两种简单模型——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开始学习求解复杂事件的概率。对复杂事件的概率的计算,就需要分析复杂事件与基本事件间的关系,以及复杂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间的关系,为此,教材引入互斥事件、对立事件概念,从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指导思想。本节内容在高考考试说明要求为A级。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针对本校提倡的“先学——后批——自纠——点评——反思”教学流程,学生在充分预习的情况下对教学案中的“自学质疑”板块已有较好的把握,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其中问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互斥事件、对立事件、基本事件三者概念产生混淆,对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的应用不太熟练,对问题的情境的理解不够到位,分类讨论、正难则反的数学思想还没得到深度认同。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结合市教育局倡导的“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结合自身“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设计思路展开的,与以往稍有不同的是突出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发挥引导、评价及完善功能。整个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决疑难问题的尝试活动,在知识巩固和灵活运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设计思路

(1)从时间分配上来说,首先由学生回答课件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占用10分钟,接着有15分钟的精彩展示,由学生根据课前板书的内容展开讲解交流,然后借助导学案的巩固题、变题进行讨论占用15分钟,最后有5分钟的课堂小结。

(2)从教学安排上来说,上课前,学案学 www.shubao shubaoc.com c.com 生提前完成,教师及时审阅初步了解学情状况;课堂上,学生精彩展示细致书写并配以适当讲解达到自己说的出,大家听得懂,接着,提供变题让全体学生积极解答达到及时巩固升华的目的,接着学生完成本课时的巩固案,最后,让学生作出课堂反思总结。

(3)从内容安排上来说,分三大块:第一块,问题情景(课件);第二块,交流展示(预习案);第三块,巩固提高(巩固案、变题)。

五、教学目标

1、 了解互斥事件及对立事件的概念;

2、 能判断两个事件是否是互斥事件还是对立事件;

3、 了解两个互斥事件概率的计算公式;

4、 注意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在顺向思维受阻时,转而逆向思维;

5、 通过学生“自学、互学、群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概率的应用;

教学难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学案、巩固案、多媒体课件、遥控激光笔。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 课前:学生完成预学案,教师及时审阅

[设计意图] 数学教学立足于问题处理,一方面,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思考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而且能够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从而达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教师能够通过教学案批阅反馈的信息,很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抓住学生的难点和疑点,从而提高课堂讲解的实效性。

[师生活动] 教师:由课代表转发教学案(教学案另补附上)

学生:独立完成预学案部分,并及时上交(自学)

教师:及时审阅,做好反馈后返还学生

学生:领取教学案,相互讨论做好订正(互学、群学)

[学情预设] 学生通过“自学、互学、群学”后,主要会有如下疑难问题:

(1)交流展示中第1题,学生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

(2)交流展示中第2题,学生在正面分析问题时分类的情况较多,尝试可以通过逆向思维解决,从而避免分类,渗透“正难则反”的数学思想。

(3)交流展示中第3题,学生在将复杂事件通过基本事件表示时有一定的难度,还有解答时的规范性有待加强。

(二) 课堂:教师设计问题串,学生互动交流

[设计意图] “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一组好的问题将学生带入到一种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课堂上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师生活动] 教师:问题1.设置问题情景,一次考试中,一位学生能否既为良又为优? 学生:·······

教师:问题2.那么这位同学体育成绩为“优良”(优或良)的概率是多少? 学生:······

教师:问题3.尝试抽象出互斥事件的概念及概率的求解公式?

学生:······

教师:问题4.在两个互斥事件中,如果必有一个发生,则两者的关系如

何?

学生:······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关系并加以总结。

(三)课堂:学生精彩展示,教师实时点评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学生的内驱力是教师的艺术所在。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在交流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达到让学生不仅会写而且会说,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把自身的角色转换到听众的位置并适时加以点拨引导,形成一种师生平等、共同进步的和谐局面。

[师生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板演内容,学生有序讲解。

学生:·······

教师:问题1:口述互斥事件、对立事件、基本事件的概念,并说明三

者的关系?

学生:······

教师:问题2:此问题可以从反面这个角度考虑吗,有怎样的效果呢?

学生:······

教师:问题3:比较发现设置的两个问题,给同学哪些启示?

学生:······

教师:问题4:变题介绍将“4只红球,4只白球中随机取出3只球”,

给出的下列事件是对立事件的有哪些?

学生:······

(四)课堂:教师善于变题,学生随机应变

[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的深度应该逐层推进,注意将学生思维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从而达到智慧火花的碰撞。教师能够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

[师生活动] 教师:问题1:迅速完成巩固案的强化练习,总结课堂所学知识点?

学生:······

教师:问题2:解答概率习题的规范?

学生:······

[学情预设] 既完成预学案上习题之后,教师发放巩固案供学生解答,主要问题预测如下:

(1)矫正反馈中练习题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知识点的强化。

(2)学生对概率解答题的解答规范有所欠缺。

(五)课堂:学生自我总结,教师完善补充

[设计意图] 经过习题演练过后,必须形成一定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将数学学活,

知识的升华过程所能达到的高度因人而异,但数学素养的提高可以通过交流互相弥补。通过学生的总结,不仅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各取所长,达到“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境界。

[师生活动] 教师:问题1:变题中,分类的情况有哪些?

学生:, ······

教师:。

教师:问题2:出现“至多”、“至少”字眼时,常常需要逆向思维?

学生:, ······

[学情预设] 主要难点如下:

(1)学生对问题分类过多时,需要细心思考,要求“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

(2)学生解决问题时习惯正面解决,对逆向思维的把握不准。

(六)课后:学生完成巩固案,教师及时批阅反馈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的内化是需要一个过程,是经过学生自身的磨合才能得到认同的,经过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能够及时巩固,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业布置] 1.巩固案必做题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篇二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教育工作意见指导下,严格执行学校各教育教育制度和要求,加强数学教育研究,提高全组教师教育、教育研究水平,明确任务,团结合作,圆满完成教育教育研究任务。具体任务如下:

1、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验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其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索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史。

2、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抽象摘要、推理论证、运算解决、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表现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得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努力思考和判断现实世界包含的数学模式。

5、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确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形成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考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验数学的美学意义,进一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法分析:

1、选择与内容密切相关、典型、丰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造数学概念和结论、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况,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起学生看到最后的冲动,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等栏目,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育中强调类比、普及、特殊化、归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尽量养成逻辑思维的习惯。

三、教育措施:

1、全体老师诚实团结,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努力使我们的高二数学组成为充满活力的优秀集团。互相上课,取长补短,完善自己,加强形式、时间、场所的交流。在日常工作中,保持和优化个人特色,实现资源共享,同类班级相关工作基本统一。

2、认真执行,做好集体准备课程。每周四上午三四节集体备课,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研讨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

3、详细规划,保证练习质量。在教育中充分利用资料,要求学生根据教育进度完成相应的练习题,每周以内容滚动式制作周练试卷,老师必须整理,存在的普遍问题必须安排时间评价,成绩在星期四之前自己输入年级计算机。

4、抓住第二课,稳定数学优秀学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各班培养好本班优生,注意激发学员学习兴趣,随时注意学员学习方法辅导。

5、加强指导工作。对于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教师的下班指导非常重要。在教师教育中,要尽快把握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有目的地进行指导工作,注意班级优生层,不能忽视班级困难的学生。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篇三

一、学生基本情况

X班共有学生56人,X班共有学生60人。X班学习数学的气氛较浓,但由于高一函数部分基础特别差,对高二乃至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数学成绩没有尖子生,成绩特差的学生有4人,但若能杂实复习好函数部分,加上学生有很努力,将来前途无量。X班的学生学习气氛不及X班,但是有一批思维相当灵活的学生,但学习不够刻苦,学习成绩一般,但有较大的潜力,特差生比X班要少,此班若能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将来一定能赶超X班。但本期新课只有32课时,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提前仅行高考复习

二、教学要求

(一)知识要求

1.1理解复数及其有关的概念。掌握复数的代数、几何、三角表示及其转换。

1.2掌握复数的运算法则,能正确的进行复数的运算,边理解复数运算的几何意义。

1.3掌握在复数集中解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方程的方法。

2.1掌握加法原理及乘法原理、并能用这两个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2理解排列、组合的意义,掌握排列数的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3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论证一些简单问题。

3.1掌握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会根据所给的条件化圆锥曲线。

3.2理解坐标变换的意义,掌握利用坐标轴平移化简圆锥曲线方程的方法。

3.3掌握弦问题求解方法。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数学记忆力。

2、培养学生数学化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材简要分析

1、解析几何这一章是高考的重点。必须打下扎实的基础。

2、复数的三角形式,是“三角”与复数的有机结合。

3、复数的几何意义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4、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高考分数不多,但是也是难点。由于实际运用相当广泛,高考要求提高,不容忽视。

四、重点与难点

1、复数的三角形式、代数形式、几何形式、复数的几何意义是重点。

2、复数的辐角与辐角主值、复数的减法的几何意义、两非零向量相等的条件,复数的开方是难点。

3、排列组合综合问题、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及运用是重点。

4、排列组合综合问题及如何区分排列与组合是难点。

5、轨迹问题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五、教学措施

1、教学中要传授知识与培育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育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2、坚持与高三联系,切实面向高考,以五大数学思想为主线,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坚持启发性原则。研究并采用以“五段发现式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参加与组织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努力提高授课质量

5、坚持向同行听课,取人所长,补己之短。相互研究,共同进步。

6、坚持学法研讨,加强个别辅导(差生与优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培育尖子学生。

六、课时安排

1、复数共26课时

2、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16课时

3、函数32课时

4、参数方程与极坐标10课时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篇四

一、教学内容与内容解析

1、内容:

统计,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表法。

2、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三册(选修Ⅱ)的第一章“概率与统计”中的“抽样方法”的第一课时:简单随机抽样。其主要内容是介绍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以及如何实施简单随机抽样。数理统计学包括两类问题,一类是如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另一类是如何根据对样本的整理、计算和分析,对总体的情况作出一种推断。可见,抽样方法是数理统计学中的重要内容。简单随机抽样作为一种简单的抽样方法,又在其中处于一种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它对于学习后面的其它较复杂的抽样方法奠定了基础,同时它强化对概率性质的理解,加深了对概率公式的运用。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中已学习了统计初步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学习统计的基本方法,体验统计思想的第一课时。本节课通过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景,使学生认识到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分析得到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常用实施方法。这些活动的实施就是想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或其它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初步形成运用统计的思想和方法(用数据说话)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本课题为“简单随机抽样”,主要学习简单随机抽样的理论与方法。从理论上讲,“简单”是指抽取的样本为“简单随机样本”,获取简单随机样本的抽样方法称为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代表性,即要求样本的每个分量Xi与所考察的总体X具有相同的概率分布F(X);(2)独立性,X1,X2,…,Xn为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也就是说,每个观察结果不影响其它观察结果,也不受其它观察结果的影响。当然在有限总体中,样本的各个观察结果可以是不独立的。在本节课中,要将这些关于随机抽样的理论,用浅显的例子渗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学的内容应侧重于如何使抽取的数据能代表总体,即抽取的样本要能反映总体的本质特征。要抓住两个特征展开,要求抽取的样本有代表性,样本的容量要适当,太大没有必要,太小不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其次,要体现独立性,在简单随机抽取时,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是相等的,说明这种抽样的方法是独立的。抽取的样本的分布与总体分布相似度越高,样本的代表就越大。这就为后续学习三种抽样方法的形成与评价提供基础。

从知识的应用价值来看,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关注人文内涵是新教材的显著特点。丰富的生活实例为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体验生活即数学的理念,体验用算法思想解决模式化问题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掌握,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教学目标与目标解析

1、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学习统计的意义,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通过实例,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

(3)理解随机抽样的概念。这里随机抽样的概念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但在此处学习正是体现知识的螺旋上升,这里提出的总体、个体和样本的概念应该更加理性。

(4)通过实例分析随机抽样应满足的基本条件。作为教师要明确学习随机抽样的主要目的是用样本估计总体,要使所抽取的样本能估计总体,抽取数据的方法要根据对数据的要求而定,方法应该是量身定做的。

(5)体会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教学过程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囿于教材顺序的限定,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能力。

2、目标解析:

教学目标(3)和(4)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我们要建立一种数学的基本思维过程,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借助学生已有生活常识,形成推理的直观认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体验数学的一种基本思维过程,经历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活动。

教学目标(5)是学生初学时不易达到的目标,教学时要紧密地结合学生熟悉的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实例,是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时应该关注的要点,体会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抽样方法,各种方法适用情况,及对比

难点:简单随机抽样中的等可能性及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随机数表法应用。

本节课是学生在义教阶段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抽样、总体、个体、样本等统计概念以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这是义教阶段统计知识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不应是一种简单的重复,也不应停留在对普查与抽样优劣的比较和方法的选择,而应该发展到对抽样进一步思考上,主要应集中的以下四个问题上:(1)为什么要进行随机抽样;(2)什么是随机抽样(数理统计上的随机抽样概念);(3)简单随机抽样应满足什么样的条件;(4)如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关注数据收集的方法应该由目的与要求所决定的,任何数据的收集都有一定的目的,数据的抽取是随机的。要更加理性地看待数据收集的方法,要从随机现象本身的规律性来看待数据收集的方法。特别是要突出简单随机样本的两个特征。要改变学生仅从形式上来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问题。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会产生随机抽样中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的雏形,教师不必进一步明确界定概念,可待后续的学习中进一步完善。

如何发现随机抽样的公平性,也就是“如何去观察,才能发现规律”。学生可以很顺利地得到几个事实,但是如何去观察,这是学生学习时遇到的第一个教学问题。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一。教学时,应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总结出观察一定要有目标,并用具体问题让学生练习进行体会。

四、教学支持条件

本节课教学支持条件首先是学生已经学习过随机抽样的概念,因此教学可以在此基础上展开。教材例题的选取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便于学生理解。可以通过投影和计算机,扩展学生收集数据的方法。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及思维发展的特征,在教学中选择问题引导、事例讨论和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互动关系,营造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练习巩固各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增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

六、目标检测设计

(1)利用随机数表法从40件产品中抽取10件检查。

(2)分小组进行社会问题的实际调查,题目自拟。

(设计意图:通过训练,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检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作业的设置为了教会学生怎样利用资料进行数学学习,同时让学生了解网络是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面的一个重要平台。这是本节内容的一个提高与拓展。)

最新范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优秀7篇06-09

小学体育教学计划优秀5篇06-09

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6篇】06-09

初三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优秀5篇06-09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最新6篇)06-08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优秀6篇06-08

六年级上册体育教学计划优秀2篇06-08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优秀4篇】06-08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计划范例优秀3篇06-08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优秀4篇】06-08

80 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