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反思案例 语文教学反思案例优秀3篇

2023-12-23 12:28:35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漂亮的书包范文网小编为您带来了语文教学反思案例优秀3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一些启发。

语文教学反思案例范文 篇一

[关键词]高效课堂;价值取向;技术设计;工程实施;原则和方法

一、基本理念与思路

高效课堂“三三制”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生命发展的高效益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思维。它是指课堂教学实现高效应遵循三个层面的九大要素:价值取向层面,由生命、文化、创新构成基本理念的三元(基于生命、立于文化、志于创新);技术设计层面,由课题、案例、习作组成三大基本构件;工程实施层面,由呈现、展演、评省构成基本操作的三段(三段并非机械的时间划分或规定,而是课堂教学进程的三种基本形态,可重复或组合出现)。

价值取向层面的三元,完整的表述是基于生命、立于文化、志于创新。元,意为本质、要素、构件。三元课堂,意指以生命、文化、创新作为课堂教学构思与操作的三个基本要素与构件,并分别以生命为基本态度、以文化为结构内容、以创新为主旨追求。基于生命,是指课堂教学应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关爱,满足每个生命个体发展的需要、个性化的需要;立于文化,是指课堂教学应摆脱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以文化建构为主体;志于创新,是指课堂教学应引导生命个体举一反三,而拥有独立的新感悟、新发现、新创造。 生命的课堂,旨在培养优秀的人性和有质量的生命,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赋予课堂教学以生命的意义,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生命课堂的主题词包含人性、情感、生态、生活、个性、心灵、发展、成长等。文化的课堂,即教育的本质是文化传递,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人的思想文化素质,要实现知识传授向文化教育的转轨。课堂教学别注意突出人文性,重视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本教育,将知识与学生的生命、情感体验的有机融合。挖掘学科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兴趣。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及实践能力的关注。文化课堂的主题词包含人文、情感、态度、价值、智慧、实践、艺术、意蕴等。创新的课堂:人才培养不能立足于“知”,而应立足于“行”,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是教会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而是启发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在课堂上能够有新的感悟和发现,才能有发展和进步。创新课堂的主题词包括实践、探究、发现、发明、革新、开拓、创造等。

技术设计层面的“三件”,是指一堂课应当具备的三项基本物质性的构成要件,即课题、案例、习作。所谓课题,即教学中的问题,每一堂课都是引领学生共同研究解决相关的问题。把问题上升到课题来研究,实际上是强化了师生的研究意识、合作意思、资源意识、成果意思,其中课题背景、课题意义、参与人员、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等将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所谓案例,即教学中的具体典型事件,是学习和研究的工具。教材是案例,例题是案例,考卷是案例,课堂情境是案例,师生的某种状态也是案例,且案例既有预设准备的,也有课堂即时生成的。所谓习作,即实践操作的尝试,是课题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表现。作业、习题、检测、拓展延伸、社会实践、考试模拟等都是习作。

工程实施层面的“三段”,是指由呈现、展演、评省构成课堂基本操作的三个阶段。所谓呈现,是指学生的预习与备课的情况交流,教师的信息与资源提供,课题(问题)的发现与提出等。其中,课前让学生参与备课和课中让学生积极呈现资源与问题尤为重要。所谓展演,是指师生在课堂上围绕课题展开相关研究的展示与演绎,文本解构、合作探究、资源交流、思想交流、成果分享等是主要内容。所谓评省,是指师生针对课题研究的点评与反思,包含自我的、互助的、集体的、个人的多种形式。呈现、展演、评省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阶段,不能简单地利用时间区分或限制,而是随机组合生成的。

二、基本原则与方法

高效课堂“三三制”思想下的课堂教学,有其基本的原则与方法。本文所指原则与方法,视作两位一体,不作分述,重在原则,方法在原则中。

1.在生原则

课堂是学生自主发展的主要阵地,而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在追求发展的前提下缔结的契约行为。课堂的属于学生而不属于教师,教师在课堂上(也包括课前、课后的备课、辅导等)所采取的管理、服务、指导、评价等行为动作的权力都是在契约状态下由学生授予或委托的。因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生的思想是一种本然、应然、当然,把课堂教学的权力放给学生或还给学生自是应有之义。

在这一原则下,要实现课堂的高效,学生决不是被动和机械的受体,应是具有供体、导体、受体等间性特征。学生拥有平等的备课权、上课权、知情权、话语权、书写权、命题权、评价权等,应当成为高效课堂的基本方法。

因而,黑板、教参、讲台、问答、点评、设题、进度、节奏、容量等多元性的课堂教学要素不再是教师的专利和垄断,应更多地让学生自主参与制定。

2.课题共同体原则

课堂是师生共同研究课题,并实现发展的场所,而课题就是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课题如何产生、课堂与前后文化知识的关联、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研究意义、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课题研究的人事分工等都是课堂教学需考虑好、解决好的问题。一个良好的教学课题应是精心预设的,应充分研究了解学生的已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可发展区、期望发展区等前提下设计出的问题节点。为了高效实现课题的研究、解决,教师必须组织学生围绕课题成立若干学习或研究小组,指导开展合作探究,这样的小组就是课题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分享,并集体性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和课题结论。

在这一原则下,共同体成员应围绕课题开展既分工又合作的学习研究,以小组同伴互助的形式共同完成预习、呈现、演绎、展示、反思、点评等多种课堂教学行为。因而,小组围坐、学生展演、对话论辩、学生互助、分组评比等成为常见的课堂教学型态。

3.自主习得原则

“学得”和“习得”两个概念本指语言学习的两种途径和方法。“习得”在语言学习理论中是指儿童获得母语的过程,与之相对应的概念,那就是“学得”。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区别了这两个概念,他认为习得是一种下意识地掌握语言的过程。语言习得者通常意识不到他们在习得一种语言,而只知道他们是为了交际、实用而运用这种语言。而学得是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规则的过程。一般语言学家认为,人类童年时期主要是通过家庭(特别是母亲)习得母语,而到一定年龄才具备学得的能力和手段,也才具备学得的条件。但是,即便到了成年阶段,习得仍然是学习母语的主要途径。

母语习得理论决不仅仅适用于语言的学习,实际上其他学科门类均可通用。中学阶段学生接近成人,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如果在这一自主状态下去实现习得理论的学习,其学习效率必将大会提高。我们的高效课堂就是要引导自主习得,强调动态、感性、直观等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通过体验、实践、情境等做到在自主自由状态下的无师自通。

在这一原则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再有沉默的局外人或冷漠的旁观者;教师在某种意义上倒有可能成为课堂的点缀和摆设。因而,课堂上一定程度的无序、混沌、偏离、无组织等成为一种合理存在,预习、演习、研习、练习等成为课堂重要的学习手段。

4.主题会话原则

对话理论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基础理论,并且特别强调对话活动中的主题设制和倾听作用。现在诸多电视传媒有一类谈话节目,主持人、嘉宾、观众围绕某一主题(话题)展开平等有趣的交谈,在交谈中各种思想火花和语言机智层出不穷。而这类节目有两点很重要:一是要有一个大家关注的话题(主题),二是要特别善于倾听。课堂对话更要注意设置主题,注意倾听,没有主题,没有倾听,就没有对话,没有课堂。课堂对话的主题需要设置,要么是课前预设(预先设置),要么是课中生成(及时设置),要体现教师对文本、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注。

对话状态下的倾听作为课堂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在当前一些课堂上,很多教师关注的是教案中早已预设的几个教学环节,只想体现教学步骤的环环相扣,而不注意倾听学生的对话,不注意倾听文本隐含的信息;学生也大多只注意教师的板书和多媒体课件,而不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和师生的点评。一言以蔽之,师生均未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没有能通过倾听来开展对话,促进对话。

在这一原则下,一堂课不是评价教师如何教得好或讲得好,而是看学生如何围绕主题开展有意义、有价值、有效率的对话;教师的话语时间在课堂所占用的时间比例绝不能多于学生,学生在课堂的话语权应有面宽、量大、点深的特点。

因而,教师与学生之间或学生(或群体)之间的对白、抢话、插话、立论、驳论、点评、口语、书面语、身势语等层出不穷成为课堂精彩的亮点。

5.案例生成原则

高效课堂强调教学中使用广义的案例,且案例是动态生成的,是学生在课堂氛围下表现出来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目前,很多教学讲案例往往谈到的是从一个教学环节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的早已预备好的例题、范本等,而高效课堂所要讲的案例生成是指学生的思维、情感、语言在由某一低层次、低状态、低水平发展到高一级层次、状态和水平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现象、经验、教训等,被教师或学生及时发现、捕捉,现场当作教学资源用以展开讨论、研究解剖、总结分析。

在这一原则下,师生在课堂上呈现或展演的某一项资源、某一句话、某一种行为、某一项成果等都有可能被发现其研究价值而重新定位和重点研究,置原拟的教案、学案于不顾,改变整个课堂原预设的课题、容量、进度、节奏等。随机性的一言一行改变一堂课、撑起一堂课,临时性的一个问题或情境统摄一堂课、引领一堂课,成为一种教学设计中应考虑的预案。因而, 课堂上要善于发现、捕捉、挖掘现场生成的案例,也要有培育、引导、预计现场生成的案例的意识。

6.集约建构原则

高效课堂普遍具有容量大、节奏快、建树多的特点,为此则要求在课堂上实施集约建构,即做到快速高效完成资源整合、人事动员、意义建构,实现单位时间内、有限投入下的高回报和高收益。包括教学目标的集约,即构建一个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的目标体系;人力资源集约,即构建一个全班师生和谐共振、优势互补的整体框架和整体性效应,师生在课堂上相互作用促进认知实践;信息资源集约,指师生预备的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资源为我所用而融合一体的构建活动。这其中最主要的是人力资源的集约,实际上是学生资源的自足利用和共享共成。

在这一原则下,要认识到课堂资源的结构特性,课堂资源的构成来自三方面:一是文本(教材),二是教师,三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这三者的存在就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无需借助太多的外来资源,且这种资源主要来自教师和学生本身,即教师的经验、教师的思想、教师的功底、教师的人格、教师的形象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而学生的个性体验、个体研究、个体差异、知识积累、预习备课等也是很重要的教学资源。集约建构原则要求师生要加强自身素养,加强学情的研究,加强教学研究和备课,在课堂上把师生潜在的教学资源适时充分地挖掘出来并优化组合,保证师生均能分享到优质的教学资源,从而交换思想、知识与信息,且重新建构,实现新的发展。因而,课堂像超市,学生像吃自助餐,无序当中存有序,有序当中似无序,纷繁庞杂,是完成集约建构的过程中常见的直观表象。

7.互助反思原则

以追求自主发展的“三三制”课堂,特别强调现场反思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现场反思是学生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作为一名学生,紧靠一己之力是无法把课堂现场反思做到位的,需要团队的力量做为坚实的后盾,这个团队就是老师和同学。互助反思原则就是倡导在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下,积极自主地开展团队集体或个人的现场反思。这种反思是自主的、现场的、互的,帮助同学反思实际也是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互助反思的内容可包括课题设计是否合理、课题资源准备是否恰当、课题研究的表现是否主动、课题研究的方法是否中肯、课堂言行是否恰当、课堂的文化与创新是否实现、课堂学习如何整改等。

语文教学反思案例范文 篇二

遵循客观规律,传承办班经验,依据学员特点,我们各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主要采用“集中授课――参观考察――在岗实践――观摩评议”的培训样式,贯彻集中辅导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技能提高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在明确的目标指向下。就培训内容与具体运作进行严密的思考和精心的安排,着意体现三个特点,即虚实兼具:重视理论滋养,更注意实践感悟;点面结合:既增进学员专业素养的全面性。又直面学员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整散相济:集中培训和个体指导相融。直接吸纳和自主探究共行。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尤其注重培训策略的相机运用,我们的实践经验是:承创交融,形神相聚,寻常的培训方显活力。

一、寻常处求精致:让常规策略持续发挥作用

1 开设理论讲座,提高学员理论素养

为了使学员对习以为常的理论讲座有新感觉,我们于以下几方面着力求精:一是凸现专业特色。二是切合实际需求,三是活化呈现方式。如针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等特点,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安排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其操作特点》、《语文教学策略》、《教学语言艺术》等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讲座。根据实际尤其是学员的期待。约请有名的特级教师或有独特经验的名教师作关于新课程、关于语文教学的富有主讲者个性特色的专题讲座,以进一步提高学员的理论素养。

2 组织名校考察,拓宽学员教育视野

不只“请进来”,“走出去”也是进行培训的基本形式。到名校参观学习,影响直接,收效明显,可以进一步拓宽学员的教育教学视野,取长补短,发展自我,通过“取百家之长”为逐步“走自己的路”打好基础。如语文骨干班除到本市的学校感受外,还组织学员赴滁州、丹阳参观学习,参观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的纪念馆,感受《昭明文选》编纂者的治学精神,观摩在丹师附小进行的省级语文会课活动,不仅学习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鲜活经验。而且着意丰厚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

3 鼓励课题研究,提升学员科研水准

“教而不研则浅”,教研训一体化理念下的培训,“研究”也必须是一种常态。而在浮躁的现实背景中,“沉浸其中,耐得寂寞”实属不易。这更需要激励。我们不仅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员听取经典切实的教科研专题讲座,而且鼓励学员参与本校现行的课题研究,尤其提倡学员自己大胆寻找和发现问题,“少挖一条沟,多掘一口井”,注重针对有价值的“小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发挥导师的长处,引导学员选准切入口,把准突破点,瞄准灵动处。使关键问题上升为课题,并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促使课堂教学更趋合理、和谐和灵动。

二、着力处求细致:让重点策略充分放大效应

1 凸现专业引领,丰厚学员教学功底

专业彰显品质。本着高起点、多方位、上品位的办班宗旨,我们着力构建了一支过硬的导师队伍,选聘知名教师为培训班兼职导师。在专业引领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导师个体教学风格与培训总体项目的和谐融合,既彰显导师的个性,又保持培训体系的完整,使培训内容严密的逻辑性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以语文学科为例:从阅读教学的体悟,到校本化的写作教学实践:从教师视角追求的有效语文教学,到学生出发尝试的体验性学习:从鲜活的教学案例解读分析,到规范的语文教学科学研究;从学科教学的经验分享。到教师成长――“专业发展”的规律把握,不仅涉及了语文教学与研究的主要方面。而且突出了导师及其校本教研的重要成果。尤其重视对参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有“语文课堂关注什么”的重点诉求,有“一堂好课的标准”的深入探讨,更有校本教研――“磨课”经验的现场推介。“转益多师是汝师”,视角多向、内容丰富的专业引领。为学员的广泛识见、深度吸纳奠定了稳固基础。

2 开展岗位实践,增强学员实践能力

进入新课程关键要走进新课堂。在安排好学员听取理论讲座和导师实践经验呈现的同时,我们尽心竭力组织好学员的岗位练兵活动。主要是采用听随堂课与组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来提高学员的课堂教学研究能力。听随堂课以有意了解和学校约请为主。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严格按照“精心选拔学员――学员尝试准备――进行观摩活动――总结反思提高”这一操作流程进行,具体做法:(1)精心选拔学员:由于学员人数较多。在有限的培训时段内,让所有学员展示自己的课堂教学状态,虽然理想但不切实际。为此,我们在这一过程中,特别注意精心选拔学员,让观摩课具有明显的代表性。在地域上,兼顾城市和农村;在层次上,兼顾实验学校和农村学校;在结构上,兼顾有赛课经验的教师和上家常课的教师。由于每次课前都精心选拔学员,尤其注意到选员与选校的有机结合,巧妙对接所选学校的校本教研,所以。学员们比较认同。(2)学员尝试准备:上课的学员确定后,和他们明确相关事项,提供必要的支持。学员钻研教材、设计教学、先行试教,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同时,又有机用好所在学校的导师资源。导师和学员一起探讨整个教学流程的优劣,提出自己的设想给学员参考,在评议改进过程中实现提高。(3)进行观摩活动:观摩活动首先根据具体情况与承办学校商量确定活动细则,使内容丰富扎实又有条不紊。上课的学员在公开展示自己的课堂教学风采以外,还认真精心地编制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方案,“教材解读――目标预设――设计思路――过程展示――相关链接”预先设计,并形成上档次的课件,每次活动结束,学员拷录以再度解读和借鉴吸纳。听课的学员一方面钻研分析教材,思考自己的教学设想,另一方面听完课以后对所观摩的课进行相关的评价。如此安排,每次活动无论是上课的学员还是听课的学员都收获颇丰,真正摒弃了开展活动的形式化,体现了实效性。(4)总结反思提高:每次活动,发现闪光之处及时捕捉并大加赞赏,对待存在问题也实事求是提出,并与学员一起商讨解决策略,以求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方法:或学员相互讨论,或代表重点发言,或导师精简概括,或撰写评点文章。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正让学员喜欢这样富有实效的活动。

3 崇尚案例研究,激发学员创新意识

我们在培训中引进案例研究,期待案例对教育教学理论起诠释作用,期待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结,在培训中激趣、明理、导行,凸显学员的主体性,让学员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与实践的主体。这更适应现代师训的工作要求。案例研究是突破难点的最有效的

方法之一,它使学员以直接体验基础上的理解代替强制的记忆,以在情境中产生的有机的整体的感悟代替肤浅而面面俱到的认识。选取教学过程中的典型案例,以呈现或提供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通过对教育教学故事的解读、剖析、反思,着意激发学员化解教育教学问题的机智,探寻教育规律,提高应对自身教育实践过程中问题的能力。基本的操作为:(1)典型案例呈现:发现、筛选、确定较有价值的案例,通过具体描述呈现出来,提前提供给培训对象。(2)个体独立分析:培训对象通过独立的解读分析,形成自己对所提供的教育教学故事的认识和观点。通过阅读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设身处地分析思考案例中教师的行为及对策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注意寻找其中的因果关系,调动自己以往经验形成独立的见解。(3)群体交流互动:培训对象通过观点陈述,进行对话,与他人交流,多向互动。对相同相近的进行补充、拓展、深化,对不同的可质疑、反问、纠正。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要求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然后采用典型发言,自由漫谈等形式全班交流。这是全班学员经验与知识共享的过程。(4)专业主导引领:通过对培训话题多元解读的倾听和梳理,进行评价和引导,总结基本经验。通常先由教师对全过程进行归纳、评估,对各组或对全班形成最后的报告进行概括。教师一般引而不发,给学员留有余地,帮助学员思考,从案例中学到了什么,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启示,如何学以致用,引导学员将所学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完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总结述评,内化提升,要求学员写一个案例学习报告。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作一总结,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案例开发与学习,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案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运用案例,将听讲式培训导向参与式培训,在搜集案例、分析案例、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和多角度解读的过程中,提高了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随机处求别致:让灵动策略不断显现魅力

1 引导生涯规划,开掘学员发展潜能

我们注重学员专业素养的提高,而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又巧妙渗透着教育生涯的规划与指导。参与培训,不仅是一次专业提升的过程,而且是一次重要的人生经历。顺手把握,随机点燃,一个感人形象,一段教育名言,一则生动故事,一次独特体验,通过理性分析和具体解读,把促进专业成长与提升人生价值交融一体,致力探寻教师专业发展幸福成长之路,以期在寻常的教育实践中,让专业成长成为学员行为的自觉。培训班的导师,是学员专业的指导者,也成了学员人生的引导者。对此,我们从学员对导师表达的感念之情中有较深的体察。

语文教学反思案例 篇三

【关键词】《背影》初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整个初中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适时的对语文课堂进行反思和总结,看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的将其解决,下面通过《背影》的课堂教学案例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初中语文《背影》的教学案例

在要讲授《背影》之前,作为初中班主任的我有点犹豫,我们班有一个很特别的学生,他的爸爸因为精神问题进了精神病院,而我现在不得不讲述跟父亲有关的课文,怕会伤害到那个孩子幼小的心灵。我认真的准备好了课件,准时的走进了教室。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是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名篇《背影》,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体会到父母对你们的爱,可以好好的跟父母相处。”说完,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背影”两个大字。我偷偷的观察了那个学生,他平时是一个很活泼的学生,也很热爱学习,今天果然不出所料的沉默了。我讲到朱自清和他父亲之间的关系时邀请学生来说说自己跟父母之间发生的故事。学生都很配合,有的讲妈妈每天早上起来为自己做早餐的事情,有的则讲了自己做错事爸爸对自己的教育,不论他们讲的什么都体现出了他们和父母之间浓浓的爱,但是那个学生仍旧沉默着。当这个环节进行到尾声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一直沉默的学生突然举起手来,我犹豫了一下,害怕他讲出什么不好的观念,但是看着他沉默但是坚定的眼神,我还是要他来讲讲。这个决定我到现在都觉得自己做的很正确。

“从小到现在,我跟爸爸相处的时间很少,因为他要治病,但是我从来不觉得我没有爱我的爸爸,小时候,大家总是会嘲笑他是疯子,他总是不回答傻呵呵的笑着,我总是因为这个事情和小朋友打架,有一次,我又跟他们打架了,爸爸在外面玩看见了,就捡了一根棍子跑过来,一边叫着我的小名一边用棍子打他们,后来,因为这个事情,我爸爸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他从来不记得我的名字,但是那个时候,他却叫出了我的小名。虽然,我们之间没有太多感人的事情,也没有平凡的日常生活,但是,我爱我的爸爸,我也知道他爱我。”他很平静的讲完了,学生们都沉默了,我也很受感动,于是顺着他的话题给学生上了重要的一堂语文课。我也明白了,很多学生不是老师看起来的那么脆弱,他们也有自己的观点和意识。

二、初中课堂案例教学反思

初中的语文课堂上所教授的不仅是语文基础知识,更是对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上的一种塑造,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及时的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反思总结。

(一)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导

教学课堂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也必须让学生学到东西,这样的课堂才算是有效的课堂。想要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给每个人一样的表现机会。在上课时,联合实际的提出问题,教师只是一个引导的人并不是整个课堂的主宰者,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获得知识并参与课堂,让学生通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朱自清和他父亲的事情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这是一个推己及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和家人朋友相处。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角,会让课堂更加的精彩和活泼。

(二)不要急于否定学生,认真听学生把话讲完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成人的观点来对待学生,初中学生的人格和性格正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培养,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需要人倾听和理解。对那个学生,我一开始也是觉得他爸爸不太好的情况可能会给他留下不好的印象,让他对他的爸爸有不好的态度。但是,认真的听他讲完心里话,我就知道我过于担心了,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灌输书本上的死知识,要由书本散开去。

(三)适时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学生正是一个反叛的时间段,教师越是想要强行给他们灌输知识,他们就会越是反抗,教师应当综合各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增加一些必要的环节,比如自由讨论、小组发言或者是上台表演之类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一定比填鸭式要好得多。

(四)应该避免的问题

教师也不能完全放任学生乱来,需要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合适的指导,不能让学生盲目没有目的的学习。这一点是必须要注意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

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学是极其重要的教学,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及时的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进行反思和总结,在每一次反思和总结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既可以积累经验又可以跟学生良好沟通,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刘瑞芹。反思教学试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J].金色年华(下),2011(2)

最新范文

《京剧趣谈》教学反思(优秀3篇)12-23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优秀9篇)12-23

《富贵不能淫》教学反思【优秀7篇】12-23

从现在开始的教学反思5篇12-23

《春》教学反思【优秀6篇】12-23

《孙权劝学》教学反思(最新8篇)12-22

《统计图》的教学反思(优秀8篇)12-22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优秀5篇】12-22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优秀9篇】12-22

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优秀10篇12-22

79 8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