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儿响叮当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铃儿响叮当(优秀7篇)

2023-09-10 14:58:20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帅气的书包范文网小编为您带来了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铃儿响叮当(优秀7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铃儿响叮当 篇一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二、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三、通过不同版本的《铃儿响叮当》的欣赏,把握不同的音乐要素所带来的音乐形象的不同。

四、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

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教学难点:

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

歌谱(旋律谱)、多媒体课件、钢琴、单簧管、吉他。

教学过程:

一、引入部分: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走到咱们的课堂当中来,大家紧不紧张啊?老师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有些紧张,大家能不能来点掌声鼓励鼓励老师啊?!

二、导入部分:

师:最近几天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舒服!大家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春风是怎么吹的?用“WU”。

师示范,生跟唱。

4/4

5 - - - | 5 - - - |……

板书:较小起伏的旋律线

师:大家还记得冬天的寒风是什么样子吗?我们用声音来模仿。“WU”。

4/4

5 - - - | 5 - - - |……

板书:起伏较大的旋律线。(粗线条)

师在黑板上画出短促有力的短旋律线。学生用“LU”来演唱。(强弱对比)

4/4

5 5 5 5 | 5 5 5 5 | ……

板书:

师:刚才我们分别模仿了冬天流动的风和急促的风的声音,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两种风交织在一起是什么效果。

生分声部练习。

生答:……像在一起歌唱……

师:我们来试一试加入音高和唱词又是一个什么效果。

2/4

(1)5 - | 5 - | 5 - | 5 - | ……

WU ……

(2)33 3 | 33 3 | 33 3 | 33 3 | ……

叮叮 当,叮叮当 ,……

(3)11 1 | 11 1 | 11 1 | 11 1 | ……

三声部学生练习。

生答:……就像圣诞老人驾着马车给我们送礼物来了……

师:我刚才听到了“叮叮当”,这是马铃的声音。大家觉得还缺一个什么声音啊?

生答:马蹄声。

师:我们能不能模仿?(弹舌)

(1) | | ……

(2)33 3 | 33 3 | 33 3 | 33 3 | ……

叮叮 当,叮叮当 ,……

(3)11 1 | 11 1 | 11 1 | 11 1 | ……

师:来,我们来甩一甩马鞭,让马车跑得再快一点?

师生一起:“嗨!”

加入刚才的练习,最后“嗨!”结束。

三、学唱歌曲:

1、师:大家刚才表现的非常好,老师也想和大家比试比试。(师单簧管演奏)老师演奏的音乐线条和刚才黑板上的哪条旋律线相似?

师单簧管演奏《铃儿响叮当》

第一段: 单簧管低音区 《铃儿响叮当》B部分 缓慢

第二段: 单簧管高音区 《铃儿响叮当》A部分低声部 欢快

生答,师复奏,学生随音乐律动。

2、师:刚才老师演奏的曲子大家熟悉吗?

生答:《铃儿响叮当》!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首《铃儿响叮当》!

出示课题。(多媒体)

师: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圣诞歌曲,是由美国的作曲家彼尔。彭特所作。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这首歌的录音,听的时候注意,这首歌是几拍子的?情绪怎样?

录音:《铃儿响叮当》

生答:……2拍子,欢快……

3、师出示旋律谱。

师:跟着老师的钢琴划拍视唱全曲。(低声部视唱,高声部评价)。

强调: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觉唱出来。(高声部视唱,低声部评价)、

4、师:这首歌曲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第二段不同……

师: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结束部分不同)

分声部视唱第三部分。

5、生口琴视奏A部分,双声部合奏。并视唱A部分。

6、师讲解歌曲的曲式结构:

A——B——A`

7、师:刚才我们把A部分和A`部分学会了,B部分大家非常的熟悉,还用老师教吗?

(跟琴视唱。)

8、讲解弱起。(B部分)

9、跟琴有感情的完整视唱。

10、跟琴试唱歌词。

11、师吉他弹唱范唱全曲。

12、生有感情的跟琴完整演唱,歌词的≤www.shubaoc.com≥问题留待下节课解决。

四、拓展部分:

师:我们唱了一节课想必大家也很累了,来听一段音乐休息一下。要求:情绪怎样?

录音:《铃儿响叮当》3拍子版本。

生随音乐用肢体语言表现。

师:和刚才我们唱的有什么区别?

生答:拍子不同。

师:节拍的变化它会引起音乐情绪的变化。

五、结束部分:

师:刚才我们听到了很多的音乐场景,首先是我们用声音模仿的圣诞老人马拉雪橇的场景,然后是歌曲,后来有出现了一个3拍子的变奏……你们回去以后能不能利用这些音乐素材来组成一个音乐故事或者一段音乐剧……相信大家会从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铃儿响叮当》的教案优秀 篇二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圣诞节日的向往,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2、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感受愉悦的节日气氛;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Flash动画、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欣赏Flash动画,听音乐,让幼儿感受浓重的节日氛围。

2、欣赏后,提问:

A:这是一首关于什么节日的歌曲?听到歌曲有什么感受?

B:圣诞节里圣诞老人是怎样送礼物的?

二:熟悉歌曲旋律

1、感受歌曲的节奏。

播放音乐,请幼儿边拍手边听歌曲。听完后,提问:

A:这首歌是几拍子的?

B:4/4是什么特点?

C: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如幼儿说不出,可再欣赏音乐。在引导中教师加入简单的动作。)

2、教师弹唱歌曲,请幼儿欣赏。

3、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用语言引导幼儿)

师:这首歌这么好听,如果我们再给它加上好看的动作就更好了,是不是?

播放乐曲请幼儿听音乐表演动作。(在听音乐做动作中逐渐熟悉音乐,可引导幼儿在做动作的同时轻声唱)

“小朋友,你的动作要跟歌曲里唱的一样。”

3、进行歌曲表演

二、结束部分

教育幼儿关心他人,知道圣诞节送圣诞礼物是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

师:过圣诞节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很快乐,因为他们收到了圣诞老人和自己好朋友的圣诞礼物。

四、活动评价与反思

所有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铃儿响叮当》的教案优秀 篇三

教学目标:

一、 通过欣赏、表演童声合唱《铃儿响叮当》,熟悉外国优秀少儿歌曲。

二、 用体态动作和打击乐器进一步体验歌曲情绪及音乐的动感,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创造能力。

三、 欣赏不同语言、不同歌唱形式演唱的《铃儿响叮当》,丰富学生的听觉体验。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表演童声合唱《铃儿响叮当》,熟悉外国优秀。

少儿歌曲。

教学难点:用体态动作和打击乐器进一步体验歌曲情绪及音乐的动

感,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歌曲。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抢答的小游戏。游戏方法是:老师播放一段歌曲片断,看谁最先说出这首歌的名称。如果你听出了歌名,就快快举起枪答器(串铃)并摇响它。如果你回答正确,屏幕上就会播放一段好看的动画。(使用电脑课件,学生回答完毕出现课题,如回答正确电脑发出“回答正确”、“真是个小机灵”等表扬鼓励的声音,并播放动画;如回答错误,电脑发出“错了,再想想”的提示。)

歌曲顺序:《大鹿》、《小星星》、《赛船》、《粉刷匠》、《铃儿响叮当》。

二、引入课题,简介歌曲:

刚才听到的都是我们曾经学过的外国儿童歌曲。《铃儿响叮当》是一首美国歌曲,作者是比尔.彭特。美国的冬天像我这里一样气候寒冷,有的地方也是冰天雪地。歌曲描绘了一群小朋友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不畏风雪飞奔向前。他们的欢歌笑语伴随着清脆的马铃声回荡在山野……(随即播放歌曲)

三、欣赏音乐

1、初听歌曲。 听了歌曲,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

2、复听歌曲,熟悉歌曲表达内容。(看动画)。

同学们说的真好,看!他们划着雪橇向我们跑来了……

3、再听歌曲,跟唱歌曲(看动画)。

让我们跟他们一起唱一唱。

4、感受歌曲情绪。

设问: a 天很冷,风雪也很大,可这些小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

b如果我们用 表示歌曲的第一部分,还有哪里可以用这一线条来表示,听到这段音乐时请你用这一线条来划一下。

c你认为歌曲中间一部分可以用什么线条来表示?(听音乐) d总结:我们可以用来表示歌曲的情绪。(可以有多种答案) e学生随音乐用手指划线条,感受歌曲情绪及节奏的变化。

四、运用打击乐器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绪和音乐的动感。

1、引导。(看画面)

看!马儿拉着雪橇在雪地上飞快地奔驰,悦耳的马铃声回荡在山野,

不时还传来几声清脆的马鞭声。突然,他们在雪地上发现了一张奇怪的乐谱,(画面转为符号谱)在乐谱的旁边还放着一串串铃,他们断定这一定是这首歌曲的伴奏乐谱。你能破译这张神秘乐谱吗?

2、 分组讨论,研究怎样用这张乐谱为歌曲伴奏。

(教师设计: 表示击奏, 表示摇奏, 模仿马鞭声。 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演奏,教师适时引导,不过于干预 。)

3、 分组汇报。

4、 汇报后大家发表意见,再作修改。

五、听英文演唱歌曲《铃儿响叮当》,启发学生同一首歌曲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表现歌曲。

六、表演歌曲:想象角色化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七、总结: 一首欢快热烈的《铃儿响叮当》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丽圣洁的冰雪世界,我们同歌曲中的小朋友一起感受了滑雪的快乐。当我们真正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就会感到无比快乐。让我们伴随着这首欢快的歌曲到大自然中尽情的玩耍吧!

铃儿响叮当 篇四

合唱

课程名称:合唱《铃儿响叮当》

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欣赏法、模唱法、合作探究法

3、知识与技能: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教学重点:歌曲情绪的把握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配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乐谱

教学过程:发声练习、歌曲欣赏、重点节奏讲解、歌曲学唱、课程总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发声练习

3   2  1  3  |  2  1  1 ||

mi       ma

注意声音的连贯,气息的控制

1 2  3 4 | 5 4  3 2 | 1 — ||

li        lu

注意寻找头声感觉,气息连贯和支持

二、观看《铃儿响叮当》歌曲视频,欣赏不同语言演唱的音频。让学生感受歌曲氛围,体会歌曲传递出的喜庆、欢快的情绪。

三、讲解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知识

1、 x  一拍  四分音符  打一下

x  半拍  八分音符  打半下

2、附点节奏   x·x

x·x

3、连音线:记写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音符之间的连线。注意歌唱时保持音乐的连贯。

4、反复记号:||:     :||  反复记号之间的旋律重复一遍;

:||  从头反复一遍。

三、歌曲学唱

跟琴学唱旋律声部,即第一声部。

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发声练习

欣赏歌曲,感受、体会歌曲情绪

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打节拍、唱谱。

在老师钢琴伴奏下,学唱歌曲。

五、课后反思:这首歌曲大部分学生都比较熟悉,欣赏两遍之后就可以跟琴演唱,但是其间一些字词没有按照歌谱中的节奏演唱,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在学唱阶段尊重歌谱原貌进行教唱。

板书设计:

铃儿响叮当

3   2  1  3  |  2  1  1 ||

mi       ma

1 2  3 4 | 5 4  3 2 | 1 — ||

li        lu

x  一拍  四分音符

x  半拍  八分音符

附点节奏   x·x  八分附点

x·x  四分附点

反复记号:中间反复:||:     :||

从头反复         :||

《铃儿响叮当》的教案优秀 篇五

活动目标:

1、幼儿尝试选择三角铁、小铃、双响筒演奏乐曲《铃儿响叮当》。

2、体验合作演奏的乐趣,感受圣诞来临的快乐气氛。

3、学会轮奏、合奏的演奏方法,并且掌握两种演奏方法。

活动准备:

PPT课件、三角铁、小铃、双响筒

活动流程:

一、引出圣诞节,观察圣诞老人怎么来的。

1、出示PPT图片引出圣诞节

2、观看图片,圣诞老人是怎么来的?

3、总结:圣诞老人是坐麋鹿拉着的雪橇来的。

四、体验轮奏的演奏方法。

1、寻找演奏的方法。

2、介绍轮流演奏

3、开始轮流演奏

4、更换轮流演奏顺序

五、体验合奏的演奏方式。

1、引出合奏

2、尝试两个乐器进行合奏演奏

3、随音乐、看指挥进行演奏。

六、总结如何为音乐进行伴奏。

《铃儿响叮当》的教案优秀 篇六

活动目标:

1、幼儿尝试选择三角铁、小铃、双响筒演奏乐曲《铃儿响叮当》。

2、体验合作演奏的乐趣,感受圣诞来临的快乐气氛。

3、学会轮奏、合奏的演奏方法,并且掌握两种演奏方法。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三角铁小铃双响筒多媒体

活动流程:

一、引出圣诞节,观察圣诞老人怎么来的。

1、出示图片引出圣诞节、

2、观看视频,圣诞老人是怎么来的?

3、总结:圣诞老人是坐麋鹿拉着的雪橇来的。

二、感受歌曲,用乐器对歌曲进行伴奏。

1、出示乐器,介绍乐器。

2、发现歌曲中的不同声音,并且用乐器进行表示。

①探索歌曲中不同的声音

②乐器来表现不同的声音。

二、选择节奏,进行演奏。

1、自选乐器,初次演奏。

3、体验不同乐器的演奏方法、并为不同乐器制定节奏。

三、体验轮奏的演奏方法。

1、寻找演奏的方法。

2、介绍轮流演奏

3、开始轮流演奏

4、更换轮流演奏顺序

四、体验合奏的演奏方式。

1、引出合奏

2、尝试两个乐器进行合奏演奏3、随音乐、看指挥进行演奏。

五、总结如何为音乐进行伴奏。

活动反思:

《铃儿响叮当》这是一首美国的圣诞歌曲,学生在学这课之前就已经基本会唱了。学习这首歌曲,学生是非常期待的,既然大家都非常的熟悉,那么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就不单单是唱会歌曲。在课程的开始,我设计了几个有趣的练声游戏,并且在创设情景的同时对歌曲中的难点部分进行解析,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不仅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发声练习,而且体会到了音乐带给大家的审美愉悦。另外,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将难点部分融入其中,让学生对于“圣诞老人驾着马车”的情景的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学生对于歌曲的音乐形象的理解。而对于本课,由于一些难点在最开始就已经解决,因此到这时已经变得相对的简单。加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经充分的予以调动,这时老师加以适当的鼓励与引导,让学生产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这么一种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当课程往后进行时,课程的难度在不断降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信心越发增强,在40分钟内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欣赏了好多首圣诞的歌曲,让孩子来表演圣诞老人。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塑造的形象相对于文字、绘画而言是非常抽象模糊的。只有通过聆听才能体验到音乐的艺术之美。听觉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对于本课的设计中,我将音乐的聆听贯穿全课,通过不同的音乐形象进行对比,甚至同一段音乐,对其音乐要素进行变化,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学会用音乐来解释音乐;学会用心来感受音乐……

铃儿响叮当 篇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3、通过不同版本的《铃儿响叮当》的欣赏,把握不同的音乐要素所带来的音乐形象的不同。

4、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2、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同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三、教学准备:

歌谱(旋律谱)、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最近几天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舒服!大家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春风是怎么吹的?用“wu”。

师示范,生跟唱。

4/4

5 - - - | 5 - - - |……

师:大家还记得冬天的寒风是什么样子吗?我们用声音来模仿。“wu”。

4/4

5 - - - | 5 - - - |……

师:刚才我们分别模仿了冬天流动的风和急促的风的声音,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两种风交织在一起是什么效果。

生分声部练习。

生答:……像在一起歌唱……

师:我们来试一试加入音高和唱词又是一个什么效果。

2/4

(1)5 - | 5 - | 5 - | 5 - | ……

wu ……

(2)3  3    3 | 3  3   3 | 33 3 | 33 3 | ……

叮叮 当, 叮叮   当 ,……

(3)1  1    1 | 1   1  1 | 1 1 1 | 1 1 1 | ……

三声部学生练习。

生答:……就像圣诞老人驾着马车给我们送礼物来了……

师:我刚才听到了“叮叮当”,这是马铃的声音。大家觉得还缺一个什么声音啊?

生答:马蹄声。

师:来,我们来甩一甩马鞭,让马车跑得再快一点?

师生一起:“嗨!”

加入刚才的练习,最后“嗨!”结束。

(三)、学唱歌曲:

1、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铃儿响叮当》!

师: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圣诞歌曲,是由美国的作曲家彼尔。彭特所作。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这首歌的录音,听的时候注意,?情绪怎样?

2、录音:《铃儿响叮当》

生答:……2拍子,欢快……

3、师出示旋律谱。

师:跟着老师的钢琴划拍视唱全曲。(低声部视唱,高声部评价)。

4、师:这首歌曲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第二段不同……

师: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结束部分不同)

分声部视唱第三部分。

5、跟琴有感情的完整视唱。

6、跟琴试唱歌词。

(四)、拓展部分:

师:我们唱了一节课想必大家也很累了,来听一段音乐休息一下。要求:情绪怎样?

录音:《铃儿响叮当》3拍子版本。

生随音乐用肢体语言表现。

师:和刚才我们唱的有什么区别?

生答:拍子不同。

师:节拍的变化它会引起音乐情绪的变化。

(五)、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歌曲中的律动感来源于拉动雪橇的马或狗,在奔跑时产生的运动频率。因此整个欣赏也应充满运动感。在初次聆听歌曲录音、了解歌曲内容后,就可以动态感受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借助各种雪地运动方式进行多彩的律动。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学生在律动感受的时候,容易忽视倾听音乐的变化和动作的节奏,这样就会降低欣赏感受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分清音乐的变化处,并依据个人生活实践,解决动作的节奏感,使律动真正为欣赏服务,防止本末倒置。为了更好的理解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圣诞节的气氛是好的。但在鼓励学生营造圣诞氛围这一环节时,要做到适度,否则学生很容易兴奋过度,造成课堂上的失控现象,而影响教学效果。

最新范文

《有趣的汉字》教学设计优秀10篇09-11

中班《我会》社会教案(9篇)09-10

《小燕子》中班教案(优秀3篇)09-10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我的老师像妈妈》09-10

幼儿园中班教案《斑马》【优秀4篇】09-09

中班安全教案优秀3篇09-09

台风来了【优秀4篇】09-09

中班《树叶》教案(优秀10篇)09-08

中班区域活动教案最新5篇09-08

中班数学教案精选8篇09-07

60 65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