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植树问题教案【优秀7篇】

2024-03-09 23:31:59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勤劳的编辑给大伙儿收集的小学数学植树问题教案【优秀7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质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在一条线段上植树问题的规律,本节课研究“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2、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理解题意,在摆学具的过程中理解间隔数与所栽棵数之间的规律,建构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简化思想和应用价值。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受到热爱劳动、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发现“两端都栽”的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学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30根小棒、6个圆片、6个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几张沙尘暴发生时的图片

问生:看到这几张图片,要想改变这样的生活环境,你应该做的最有意义的活动是什么?(植树造林)

师:植树造林可以防止沙尘暴,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对我们有很多的益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几张照片,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环保教育,由此导入新课,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课件出示:(下面哪种情况属于两端都栽的)

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两端都栽的植树情况,然后进入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示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端都栽”的意义,为更好地探究新知作铺垫。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例题

1、出示例题后,让学生猜一猜,可能栽了几棵?(4棵、5棵、6棵)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以及学生对自己答案的解释,这个环节教师不论学生答案是否正确,不作任何解释。引出矛盾,激起学生下一步探究的欲望。

2、这时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让学生通过摆学具、画线段图等方法去验证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说出为什么是5棵?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设计意图:通过摆学具、画线段图,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验证到底哪个答案是正确的,潜移默化地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做到心服口服,不盲目地作出选择,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想一想:植树时为了美观,整齐关键先确定什么?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两端要栽),还有哪些植树方案?(学生会出现间隔7米栽一棵,这时说明理由,如果这样栽的话,间隔长就不相等了)

设计意图: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出现反例时,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错误资源,能更好地证明间隔长必须是相等的,引出“间隔长”的意义。

(2)课件出示表格

(3)解释表中的“间隔长”、“间隔数”分别表示什么?

(4)观察表中的数据与课件图示,让学生找一找全长、间隔长、间隔数、所栽棵数之间的关系,互相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练习探究,最后把结果都绘制到一个表格中,通过3个例子,采用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得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之处。

(5)汇报交流成果,得出规律。

从左向右看:全长÷间隔长=间隔数间隔数+1=所栽棵数

从右向左看:所栽棵数-1=间隔数间隔数×间隔长=全长

设计意图:数形结合,完善数学模型,弄清表中四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为后面解题提供解题思路。关键是弄清楚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6)初步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自测题,看学生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理解植树问题中,求全长的方法。

设计意图:理解植树问题中,求所栽棵数的方法,加深理解“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道理。

2、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把植树问题进行扩展,在生活中找到植树问题的原型,这样把知识系统化,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知道植树问题中的“树”可以代替生活中的其他事物,找到数学中的植树问题与生活中的植树问题的联系。

四、应用规律解决生活中植树问题问题的原型。

1、这一组有9个同学,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分米,第一个同学到第9个同学的距离大约有多远?先让学生测量间隔长,然后再求问题。

2、钟表问题。

设计意图:灵活应用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类似的植树问题,把植树问进行扩展应用,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如此设计是基于学生的思维状态,让学生对当堂课的知识和收获做一个回顾,就是学生整理知识思路、内化知识的过程,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篇二

教材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P106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3、通过合作交流,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的应用,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运用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建构植树问题模型,并灵活地解决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一一对应思想”的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10根小棒、尺子、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1、师:今天张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怎么欢迎?(学生鼓掌)

师:手不但能表示情感,还藏着数学奥秘呢!伸开你的右手,你找到了数字几?

生:5

师:5是什么?

生:5个手指

师:就是手指数,那还能发现哪个数?

生:4个空隙

师: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

师:像这样每两个手指之间的空隙,在数学上叫做间隔。(板书:间隔)

师: 4根手指几个间隔?三根呢?

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间隔现象?(课件出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间隔有关的一类有趣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发现规律

1、课件出示:同学们要在全长500米长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数?

(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一边”“每隔5米”、“两端都栽”什么意思?(解释“一边”、“500米”是全长和“每隔5米”是间距)

(2)那么我们需要种多少棵树呢?

(3)请同学猜一猜、算一算

预设:100÷5=20? 100÷5+1=21? 100÷5-1=19

(4)引导验证:现在有不同的猜想,到底谁的对呢?怎么办?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验证呢?如果我们画图来验证,你觉得好不好?(太麻烦)

三、建立数学模型

1、化繁为简

师:我们可以先从简单数据开始研究。我们可以把这里的总长500米改成5米、10米、15米20米、30米,请你选一个来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找一找规律验证下吧。

出示活动要求:

(1) 结合生活情境,独立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画一画、找一找、算一算的办法研究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有困难的同学也可以同桌合作。

(2) 完成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

2、全班交流,完成表格。

3、引导总结规律,完成板书:

小结:1棵树对应1个间隔,最后一棵对应的间隔没有了,棵数比间隔数多1。你再仔细观察,还有什么新发现?

板书:两端都栽: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1=棵树

棵数-1=间隔树

师:如果老师下面空格里的全长填上40米,那么你能不画图列式得出答案吗?100米呢?

预设:40÷5=8? 8+1=9(解释8表示间隔数)

4、回归应用

(1)师:那回到原来的题目全长改成500米,会算吗?那么我把数字再放大变成1000米,怎么做?

(2)全长10000米,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都种),要种多少棵?

5、小结:其实今天的学习我们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板书:以小见大或化繁为简)也就是像这样遇到数据比较大或比较繁琐的问题时我们可以用一些小数据、一个简单的草图找到规律来解决。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出示:为美化校园环境,建安小学准备在一条长10米的小路两旁,每隔2米放一盆花,(两端都放)一共可放多少盆花?

学生审题后独立完成。

交流提问:这个问题也是植树问题吗?为什么?生活中还有类似的问题吗?

师:这些树、花盆、小旗等都可以用点来表示,植树问题就是研究这些点和间隔关系的问题。

2、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摆了6盆花,如果每两盆花之间在插一面小旗,一边能插几面小旗?两边呢?

3、同学们排成一队去参观,从头到尾一共12人,每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是2米,那么这列队伍长是多少米?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

出示30米,每隔5米两端都种,学生读题。出示房子,师:现在还是两端都种吗?

预设:只种了一端

师:现在间隔数和棵数有什么关系呢?

再出示一个房子,师:现在还是只种一端吗?

预设:两端都不种

师:那间隔数和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下课以后可以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研究一下。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 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1=棵树

棵数-1=间隔树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篇三

教材分析:

“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常是指沿着必须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平均分成若干个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以及植树要求不同,路线被分成的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本节课就是要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透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发现现实生活中它们的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规律解决植树中的相关问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中三种状况:两端都要种,两端都不种,只种一端的解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植树问题”中三种状况:两端都要种,两端都不种,只种一端的解题方法。

教具学具:

绳子、挂图、泡沫、小树、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游戏:

点名学生动手操作,给绳子打3个结并观察:给绳子打3个结,会把绳子分成几个间隔?(有三种状况:4个、3个、2个)(解释“间隔”的意思)

透过刚才的游戏,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强调结数和间隔数的三种关系)点评:透过游戏激趣,引出“间隔”、“间隔数”的概念教学,由于有绳子打结作铺垫,抽象概念得到了具体化,同时间接渗透了间隔与间隔数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探究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2.导入新课:这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新课探究:

1出示例题:(同学们,今年我们海南迎来了一件大喜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获批了,为了响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号召)寰岛小学决定美化校园,要在长50米的塑胶跑道的一侧每隔5米植一棵树,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点评:所选例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同时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引入例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简单愉快的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数学。

2.分组动手操作(分八小组,每组6人),在泡沫上“植树”,

要求:(1)计算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2)思考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点评: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透过仔细观察、交流讨论,有效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体验以及情感的体验过程,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汇报结果:

(1)两端都种:50÷5+1=11(棵)结论:棵数=间隔数+1

(2)只种一端:50÷5=10(棵)结论:棵数=间隔数

(3)两端都不种:50÷5-1=9(棵)结论:棵数=间隔数-1

4、总结(学生汇报教师书写):

(1)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

(2)只种一端:棵数=间隔数

(3)两端都不种:棵数=间隔数-1

点评:孔子说:“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捂!”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在操作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充分交流,加深对植树问题三种状况的理解。结论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课堂练习

1、做一做:

(1)园林工人要在全长800米的公路一侧植树,每隔4米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李家庄小学从校门口的门柱到教学楼的墙根,有一条长120米的笔直的校道,在校道的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椰子树,一共种了多少棵椰子树?

2、数学竞技场:分组竞赛,每组派代表选题,解答对得相应的分值,解答错则机会让给其他表现好的小组,总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1)挂灯笼(20分):要在长90米的教学楼上每隔5米挂一个灯笼,需要准备多少个灯笼?(两端都不挂)

(2)插彩旗(20分):校园要在长12米的国旗台前每隔2米插一面彩旗,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两端都插)

(3)上楼梯(20分):小明从一楼到三楼走了30级台阶,如果从一楼走到六楼,需要走几级台阶?

(4)公交站(30分):5路公交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2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5)锯木头(30分):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一次需要8分钟,锯完需要几分钟?

(6)街道上(50分):在一条全长2000米的街道两旁每隔50米安装一盏路灯,一共需要几盏灯?(两端都安装)

(7)滑冰场(50分):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装几盏灯?

(8)钟表上(50分):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

(9)电线杆(100分):在公路一边每隔50米埋设一根电线杆,共埋设了10根(两端都埋),这段公路有多长?

(10)广告牌(100分):在马路的一侧立有广告牌,若每隔5米立一块广告牌,一共立21块,从第一块到最后一块的距离有多远?

点评:设计形式新颖、有梯度、富有情境化和生活趣味的练习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用心性,同时充分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数学回归生活,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资料?你还有什么疑问?(植树问题的三种状况)

五、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

只种一端:棵数=间隔数

两端都不种:棵数=间隔数-1

例题:寰岛小学决定美化校园,要在长50米的塑胶跑道的

一侧每隔5米植一棵树,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两端都种:50÷5+1=11(棵)

只种一端:50÷5=10(棵)

两端都不种:50÷5-1=9(棵)

(1)挂灯笼:要在长90米的教学楼上每隔5米挂一个灯笼,需要准备多少个灯笼?(两端都不挂)

(2)插彩旗:校园要在长12米的国旗台前每隔2米插一面彩旗,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两端都插)

(3)上楼梯:小明从一楼到三楼走了30级台阶,如果从一楼走到六楼,需要走几级台阶?

(4)公交站:5路公交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2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5)锯木头: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一次需要8分钟,锯完需要几分钟?

(6)街道上:在一条全长2000米的街道两旁每隔50米安装一盏路灯,一共需要几盏灯?(两端都安装)

(7)滑冰场: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装几盏灯?

(8)钟表上: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

(9)电线杆:在公路一边每隔50米埋设一根电线杆,共埋设了10根(两端都埋),这段公路有多长?

(10)广告牌:在马路的一侧立有广告牌,若每隔5米立一块广告牌,一共立21块,从第一块到最后一块的距离有多远?

教学后记:

本节课旨在透过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理解“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最终掌握植树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总的来说,本节课学生参与面广,用心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效率也高,较好地展示了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优势,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规律:

本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设计不同的植树方案,有利于学生发挥小组交流合作的优势,学生在相互的表达和倾听中促使思路的清晰化,促进知识结构的构成,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练习的设计独特、新颖、有梯度:

本节课的教学我既注重教学过程,也注重教学效果。在练习环节中,我设计了有梯度的练习,体现了分参次教学。同时我还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植树相关问题,有效实现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的目的。由于练习的解答采取竞赛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数学竞技场的练习题学生大约能够做5道题,其余的题可留到第二课时再完成。)

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节课,我透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模拟植树)------交流讨论(植树方案)------得出结论(三种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结论(解决生活中植树的相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做了适时的点拨。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质版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3、通过合作交流,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的应用,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运用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建构植树问题模型,并灵活地解决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

“一一对应思想”的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10根小棒、尺子、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1、师:今天张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怎么欢迎?(学生鼓掌)

师:手不但能表示情感,还藏着数学奥秘呢!伸开你的右手,你找到了数字几?

生:5

师:5是什么?

生:5个手指

师:就是手指数,那还能发现哪个数?

生:4个空隙

师: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

师:像这样每两个手指之间的空隙,在数学上叫做间隔。(板书:间隔)

师: 4根手指几个间隔?三根呢?

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间隔现象?(课件出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间隔有关的一类有趣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发现规律

1、课件出示:同学们要在全长500米长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数?

(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一边”“每隔5米”、“两端都栽”什么意思?(解释“一边”、“500米”是全长和“每隔5米”是间距)

(2)那么我们需要种多少棵树呢?

(3)请同学猜一猜、算一算

预设:100÷5=20? 100÷5+1=21? 100÷5-1=19

(4)引导验证:现在有不同的猜想,到底谁的对呢?怎么办?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验证呢?如果我们画图来验证,你觉得好不好?(太麻烦)

三、建立数学模型

1、化繁为简

师:我们可以先从简单数据开始研究。我们可以把这里的总长500米改成5米、10米、15米20米、30米,请你选一个来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找一找规律验证下吧。

出示活动要求:

(1) 结合生活情境,独立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画一画、找一找、算一算的办法研究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有困难的同学也可以同桌合作。

(2) 完成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

2、全班交流,完成表格。

3、引导总结规律,完成板书:

4、回归应用

(1)师:那回到原来的题目全长改成500米,会算吗?那么我把数字再放大变成1000米,怎么做?

(2)全长10000米,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都种),要种多少棵?

5、小结:其实今天的学习我们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板书:以小见大或化繁为简)也就是像这样遇到数据比较大或比较繁琐的问题时我们可以用一些小数据、一个简单的草图找到规律来解决。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出示:为美化校园环境,建安小学准备在一条长10米的小路两旁,每隔2米放一盆花,(两端都放)一共可放多少盆花?

2、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摆了6盆花,如果每两盆花之间在插一面小旗,一边能插几面小旗?两边呢?

3、同学们排成一队去参观,从头到尾一共12人,每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是2米,那么这列队伍长是多少米?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

出示30米,每隔5米两端都种,学生读题。出示房子,师:现在还是两端都种吗?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例一及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

本册《数学广角》主要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它们中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在植树问题中“植树”的路线可以是一条线段,也可以是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比如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等等。本节课着重研究直线上植树的一种情况(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

设计理念:

自主探索,凸显学生个性;合作探究,构建和谐课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性: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3、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植树问题(两端都种)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植树问题(两端都种)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纸条、表格、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激趣导入

1、活动交流

师: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聪明、好学、上进。今天我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探索数的奥妙,你们欢迎吗?

谢谢你们的掌声。下面请大家伸出你们懂事的双手,让老师看一看,可以吗?

大家认真地看一看,将来我们就是要凭借这一双手,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

同样也是这一双手,还藏着很多数学奥秘,你们想知道吗?

2、教学“间隔”含义

师:看着老师举起的这只右手,你们看见了几个手指?

学生齐说:“5个手指头”。

师:很好。你们再看看,这5个手指间有几个空格?

生:4个

师:很好!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格”叫做间隔(板书)。

大家再仔细观察自己的手,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么,4个手指间有几个间隔呢?3个手指,2个手指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规律了吗?谁能勇敢地站起来告诉老师吗?

答案:手指的个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少1。

3、导入课题

实际生活中的“间隔”随处可见,比如,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间隔。

今天,我们就以植树为例,一起来探索数学里间隔的奥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课前导入这一部分,学生配合的比较好。而且学生之间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联系”,这是非常好的,但是,我在这觉得这样是不是有点多余。可是我又觉得这里,让学生初步的感知这一数量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一个铺垫作用。想想也有此理。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创设情景(课件出示)

师:我们学校为了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准备在学校门口这条路的一

边种上白桦树。

师:你们想不想看看学校打算怎么种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要求吧!

2、理解题意

[出示要求]:我们学校准备在学校门口长100米的这条路一边种上白桦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请问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我想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从这份要求,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同学们可以小声交流一下,然后把你们交流的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树)。

师:两端都栽你们怎么认为的呢?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

师: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来告诉你的同学吗?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归纳小结。(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五米,每两棵树的距离都相等,两棵树之间的间距是5米)

师:好,你们能帮帮老师算一算,学校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

3、自主探究

生:自由做题

师:指点几个学生上台板演。同学们做完了吗?我们看同样的要求却出现了不同的答案。你们同意哪个呢?那学校究竟该买多少棵树苗呢?是20还是21……

这个环节,不知是不是学生基础比较差,还是……我从学生的小组中发现只有一种答案没有别的,别的就是很离谱的过程。这里学生只知道100/5=20(棵)这一答案。这样使我在讲时就有点难。

师:这样吧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听清楚要求:利用你们准备的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一条线段来代表100米的小路,用你们喜欢的图案表示树。把你们小组的想法在纸上画一画。(小组活动)

4、汇报交流,展示思路

师:同学们,你们探究出结果了吗?

生:画线段的方法

生:摆火柴的方法……

师:初步推出棵数=间隔数+1(板书棵数)

这里学生们有一部分的学生知道通过摆一摆的方法去探究出实际需要21棵。但是没有学生知道用线段来画,许多的学生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做。我在想是不是我讲解不清楚,可是有一部分的学生可以通过摆一摆得出这个规律呀。这可能对学生了解不够深吧。也许该用更简单的方法去授课。用20米长的小路,也许会有更好点的效果。

三、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探索规律

学生汇报,师也同时在黑板具体教学摆一摆及画线段图的方法。进一步理解间距、间隔数

师:学生都表现的不错,我们再来看一下这种规律发现过程。这是一条100米的小路,学校要求两端都栽,我先在一头栽上一棵树,隔5米栽一棵,隔5米栽一棵。现在是几棵树,几个间隔,现在呢?这又是几棵树,几个间隔……。好了,我不栽了。请同学们想一想6棵树几个间隔,8棵树几个间隔,10棵树几个间隔,100棵树几个间隔,那15个间隔几棵树,18个间隔几棵树,那20个间隔几棵树。

师:从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指名回答,要强调是在什么情况下。)棵数比间隔数多1,间隔数比棵数少1。

师小结:两端都栽的情况下:“间隔数+1=棵数”

“间隔数=棵数-1”(板书)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

师:同学们,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错的上台订正。

师:同学们,我们在刚才探讨了在100米的小路上,两端都栽,每隔5米栽一棵,需要21棵树苗。我代表学校谢谢你们。

2、运用规律

师:如果让你来设计我们学校这条小路的植树方案,还是这100米长的小路的一边(两端都栽)还可以每隔几米栽一棵?(整米数)

出示:表格。

师:根据学生汇报,完成表格。这一部分可能是多余的。我在授课时,发现这样填表格起不了什么大的作用。

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得用用这个规律来解决数学问题

师:还是这条小路,假如每隔两米栽一棵,在两端都要栽的情况下,需要几棵树苗呢?请你们口答这题。

师:假如现在这条小路延长到200米,还是每隔5米一棵(两端都栽),需要几棵树苗呢?

师:如果我种了5棵树,每隔5米栽一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全长多少米呢。

师:真棒,我发现学生学的非常的认真!我们刚据探讨出来的规律就运用的这么好。老师真佩服大家。运用植树的规律不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还能解决我们生活的实际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类似于植树问题的事件,同学们你能列举一些这样的事例吗?(学生汇报后,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事例图片。)

师再出示:安装路灯、电线杆、设立车站、摆花盆、走楼梯、建楼房、排队做早操等等。

五、提升思维,巩固练习

师:看来,数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很密切的联系,我们平时一定认真观察,多留心身边的事物。

师: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我们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1、做一做

在全长1000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装),每隔50米安装一座。一共安装了多少座路灯?

2、想一想

在沿河路的一边,设有16个节能路灯(两端都设),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60米,这条路有多远?

3、猜一猜。

甲、乙、丙谁说的对?

有100人参加春游活动,这列队伍中如果每两人平均距离是1米,请问这列队伍全长多少米?

甲说:100米

乙说:99米

丙说:101米

六、质疑:学习到这里,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有的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七、归纳:(同学们学得真不错,让我们一起完成一首儿歌吧!)教学儿歌

小树苗,栽一栽,

两端都栽问题来,

间数多1是棵数,

棵数少1是间数,

怎样求出间隔数?

全长除以间长度。

八、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坐好了,这节课上同学们个个都表现得特别棒,积极思考,涌跃回答问题,这一却都给了我快乐,给了我鼓励,和同学们在一起我很幸福,你们快乐吗?那你又有什么收获呢?谁能说说。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发现了植树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实植树问题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探索和发现。

板书:植树问题

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

20米5米45棵

20÷5=44+1=5(棵)

两端都要栽:间隔数+1=植树棵数

间隔数=植树棵数-1

间隔数=总长度÷间隔

教学反思:

不足之处

一、设计基本可以,但任务没有完成。

基本上没有讲练习,课前准备的练习都没有去练。因为没有时间。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的探讨之中,所以时间不够。

二、前松,好!后紧,乱!

由于,前面时间把握不够好,时间大多数都花掉了,到了后面就很紧,由此而乱。在教学儿歌时就草草的收场了。

我觉得这节课,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我对自己说,又有一次大的进步。从无形中就提高了自己。我感谢这次的活动机会。在这节课的突破了重难点,学生能自己得出这个规律,我已很满足。在上课之前,我都担心突破不了。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案背景

1、面对学生:小学四年级

2、学科:数学

3、课时:1课时

二、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在编写教案前,先阅读网上大量有关《植树问题》的优秀案例,理解不同版本的教学设计,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教材重组。

【学生课前准备】预习

三、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页。

四、教材分析

教材简析:

本册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植树问题”。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数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理解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会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学情简析:

“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新课程教材把它放到了4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中让所有的学生学习,说明这一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含量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本身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3、4年级的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时可以从实际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掌握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一关系解决简单的新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推理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一一对应”等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探究发现植树问题(两端都栽)的规律,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难点: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

学具:直尺、小棒

五、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法 学生在植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在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激励评价法 评价时遵循“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教学理念。采用多维和多级的评价方式,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差异,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六、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1. 活动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了解了一下,发现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很喜欢唱歌,现在离上课还有一点时间,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幸福拍手歌》好吗?(齐唱:幸福拍手歌)

师: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在我们的手上也隐藏了数学奥秘,同学们想知道吗?

师:看着老师的手,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数字?(5,5个手指)

师:老师从中也得到了一个数字—4,你们知道它指的是什么吗?

师:对了,指的是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格叫做间隔。我们手上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大家仔细观察老师的手,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4个手指的时候有几个间隔呢?3个手指,2个手指呢?

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

2.引入

师: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手为素材,初步感受手指数与间隔数有关系,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出示几幅有关北方沙尘暴的图片,引出植树的话题。

师:在我国的北方,冬天经常会出现沙尘天气,你们听说过吗?

生:听说过。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生观看

师:沙尘暴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沙尘天气实际上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惩罚。由于我们人类过去滥砍滥伐,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才造成今天的恶果。

师:要治理沙尘天气,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生:植树造林

师:对,植树造林。你们看,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学生,都积极投身到植树造林的活动。看到这一排排整齐的小树,如果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这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沙尘暴的图片、视频引入新课,过渡自然、真实,并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二、提出问题 初步解决

1、出示问题

例1:同学们准备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理解题意

(出示课件)

师:学校都有哪些要求呀?

理解“每隔五米种一棵”“两端都栽”“一边”

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能帮同学们解决一下吗?做在我们的一号题卡上吧。

3、动笔计算

4、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 200 +2=202(棵)

方法三:1000÷5=200(棵) 200 +1=201(棵)

??

同样的要求,却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答案,那学校到底要买多少棵树苗呢?20棵?21棵?还是22棵。想知道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可以通过实验验证一下,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能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验证吗?

【设计意图】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做一做,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出现几种不同的答案,留下悬念,引发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自主探究 发现规律 1、自主探究

画图实际种一种。

课件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小路。我们从小路的这头开始,因为“两端要种”,先在一端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5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呀?!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

师: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确实太麻烦了。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预设:(当学生想到方案)

生:可以先在短一点的路上栽树

师:你的想法很独特,很有自己的见解,其实,你的这种方法就是我们数学研究上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问题入手来研究。板书:复杂问题 简单问题。

(当学生没有想到方案)

师引导: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这种方法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问题入手来研究。板书:复杂问题 简单问题。

师:按照这样的思路,1000米太长了,我们先在10米、15米、20米?的距离上能种树 ,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都栽,看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找到了规律,我们再来解决1000米距离上种树的问题。

(出示课件)

师:请大家任选其中一种情况,利用老师所准备的学具--画纸或小棒,画一画、摆一摆或模拟实际种一种探究间隔数与棵树各是多少。

【设计意图】创造矛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并恰当的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简单化”这一数学思想。

2、发现规律

大家仔细观察表格,想一想,看一看,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师:“棵树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是同学们用较小的数据研究出来的,如果数据增大,这个规律还成立吗?

(课件演示)

一个间隔对应一棵,这样一直对应下去,100个间隔有100棵树,但种完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不管数字多大,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最后还要不是一棵,才达到两端都栽的结果。

3、总结规律

师:谁来总结一下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

总结:瞧,老师介绍的方法,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在简单的事物中发现了规律,解决了问题。这种方法好不好?记住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可以从简单入手,将困难的变为容易的,将复杂的变为简单的,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提高思维的素质。

3、运用规律

刚才我们通过探讨知道了在1000米的小路的一边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需要201棵树苗。如果还是那条小路,每隔4米栽一棵,两端都栽,需要多少棵树苗?老师在小路上栽了5棵树苗,每隔5米栽一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全长多少米?

【设计意图】就植树问题举一反三,巩固“植树问题”数学模型。

四、解决问题 巩固提高

瞧,咱们刚刚探讨出来的规律就运用的这么好,真厉害。利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能解决植树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说安路灯、上楼梯、听钟声、挂灯笼、过车站等等。

【设计意图】再现生活中的类似“植树问题’,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回顾总结 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你是用什么方法学到的?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 “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环节是学生对后续的学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热情。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6页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植树问题,理解并掌握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栽”的情况下,间隔数和棵树之间的关系。

(2)、在理解间隔数和棵树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两端都栽”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探究新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经历和体验“数形结合”、“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决心。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出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时,间隔数和棵树之间的关系,抽象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同化为“植树问题”,运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同学们一定喜欢玩猜谜语吧?(课件出示):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谜底:手)

谁能很快说出谜底?(生口答)。

师:你思维真敏捷。

(2)、师:同学们,伸出你的左手,仔细观察,你能看到数字几?

(3)、认识间隔、间隔数。

(预设1:数字5,5个手指;数字4,4个手指缝。)

师:你观察得真认真!

师:(课件出示)手指间的空隙,在数学上我们叫做间隔。(板书:间隔。)一只手上有四个间隔,我们就说它的间隔数是4。(板书:“间隔”后加“数”)

(预设2:生:有5数字5,5个手指头;有数字4,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

师:你懂得真多,能告诉大家什么叫做间隔吗?

生口答,师出示手的图片,板书“间隔”和“间隔数”。)

(4)、认识生活中的“间隔”。

师:生活中间隔无处不在。(课件出示:人民大会堂柱子、路灯杆、摆花盆、钟声等),师边放课件边叙述说明。

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间隔?

生充分交流

(5)、揭示并板书课题。

师:像这样有间隔现象存在的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有关植树问题的知识。

二、合作探索,了解三种植树方法

1、直接出示题目:

在一条长2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可以怎样栽?

师:我们可以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小路的长(来时在黑板上画出线段),用这个(三角形加一竖,写在副板书上)来表示树,请大家来设计设计,看看哪个小组最能干?

2、小组交流。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合作要求,完成方案。(出示合作要求) 合作要求

(1)小组内猜一猜:可以栽几棵树? (2)自己独立动手画一画;

(3)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3、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你栽了几棵树?谁还有不同的答案?

(2)师:哦,看来同学们有的栽了4棵,有的栽了5棵,还有的同学栽了3棵,咱就先请栽了5棵的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栽的?(追问:跟同学们详细的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有哪些同学是4棵的?说说你是怎样栽的?

刚才听到有同学说栽了3棵,来说说你是怎样栽的? (学生评价)师:你觉得他们说的怎样?

4、三种植树方法的命名。 师:(指着第一种)像这种,在路的起点和终点都栽了树那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两端都栽”(板书),那像这种了,头栽尾不栽,或者尾栽头不栽,可以叫做——( 只栽一端 ),这种呢?(两端都不栽)

1、出示题目信息:一条新修的公路,全长100米,在它的一侧种树(两端都栽),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

2、理解题意。

(1)、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理解题意。

师: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住关键词或句子,分析题意。你认为哪些词是比较重要的?

题目中,“两端都栽”是什么意思?

师:既然有“两端都栽”的情况,就有“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也有“只在一端栽”的情况。(课件演示: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三种情况。)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两端都栽的情况。

(3)、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一共要栽多少棵?

(指名生答)

(4)、提出验证。

a:师:到底哪个结论是正确的呢?我们怎么来验证一下?

b:生尝试寻求方法。

生:可以画一画图。

师:你的想法非常好,可以用一条线段代表100米长的公路,画一画图,数一数实际种了多少棵。)

(5)、尝试验证,边叙述边课件演示:因为两端都栽,所以要先在起点栽一棵,然后每隔5米栽一棵,再隔5米再栽一棵,再隔5米再栽一棵……看看一共要栽多少棵。

师:现在栽了多少米了?就这样一直栽到100米处吗?

(预设生:太麻烦了,浪费时间)

(6)寻求“化繁为简”的数学方法。

师:老师和你们有同感。100米的路太长了,你觉得路的总长要是多少米好了?

生尝试发表自己的想法。

(预设生:50米、20米、10米

师:我明白同学们的意思了,就是把路的总长换成比较小的数就行了。你们的想法太棒了!)

师:在数学研究中,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就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即把“大数变成小数”进行研究,这样就可以“化繁为简”,找出规律。(板书:大数——小数,化繁为简)。比如,100米太长了,我们可以转化成15米栽几棵、25米栽几颗?从而找出规律。

师:老师在电脑上可以画成小树,你们在练习本上,也画成一棵棵小树吗?怎样表示小树比较简单?

(预设生:画成小树太麻烦,可以用一个点表示一棵小树比较简单。)

师:你的方法真好!用线段图来表示,简单明了。(课件演示:小树变点,成为线段图)

(二)、自主探究。

(1)、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就来当一次“小小数学家”,研究一下当总长分别是10米,15米、20米、30米时,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有什么规律。请你们拿出题卡,认真画出线段图,并结合线段图把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2)、生独立填表。

(3)、汇报交流:谁把你的结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师:谁和他的结果一样请举手?

师:看来大家都做得非常认真!)

师:为了便于大家观察,我把表格展示在大屏幕上。

(4)、师:(边课件演示边引导)仔细回忆刚才画线段图填表的过程,认真分析这几组数据,能否说出总长、间隔、间隔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课件表格下出示:总长o间隔=间隔数)

间隔数与棵数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课件表格下出示:间隔数o( )=棵数)。

那么,当两端都栽时,如果知道全长和间隔,怎样求出棵数?

(5)、学生独立思考,充分交流。

结合生答,师完成板书:总长÷间隔=间隔数,间隔数+1=棵树。

(6)、师:如果不画线段图,你能说出总长是50米时,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吗?

学生口述答案。

师:你真了不起!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出示前面的例题。

师:利用刚才我们发现的两端都栽时,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你能找到这道题的正确结果吗?

(2)、生找出正确解法。

(3)师:20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加1?(20表示间隔数,因为间隔数加一等于棵树,所以要加一。)

(师:你讲得太棒了!老师真心佩服你!) (4)、师:以后再遇到生活中类似于“两端都栽”的实际问题时,就可以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进行解决。那么现在就请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到知识城堡一展身手吧。看哪位同学是数学闯关达人!

三、学以致用。

1、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课件配图片出示)

生独立审题,尝试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师提醒学生注意这里的`棵树是多少?6米是什么意思?让我们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2、在一条全长180米的街道一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要安装),每隔6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生独立审题,尝试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这道题180米表示的什么意思?6米又代表什么呢?让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如何列式计算?

3、钟声与钟声之间也有间隔,你能同化成植树问题进行解答吗?

(课件出示)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敲完需要多长时间?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认真倾听钟声敲响几下?仔细观察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课件出示:结合5次钟声,线段图出示四个间隔)

(学生结合课件演示,说出:钟声敲响5次,共有4个间隔。)

大钟5时敲5下,有4个间隔,共用了几秒钟?由此能求出什么?那么12时敲12下,有几个间隔?敲完用多长时间吗?请同学们尝试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汇报交流,说出思路。

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充分交流。

师:在今天的探究活动中,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规律,能运用这个规律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而且知道了数学研究中“化繁为简”方法,会通过画线段图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其实,在植树问题中还有许多知识,比如两端都不栽时、只有一端栽时,或在封闭图形上栽时,棵数分别有什么规律呢?那么这道提留给大家!我们将在下次课的学习中继续探究。

拓展延伸:

现在要在这条1000米长的公路的一侧安放垃圾桶(只在其中一端放或者两端都不放),每100米安放一个。一共需要多少个垃圾桶?

最新范文

小学开学第一课教案优秀4篇03-10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优秀9篇)03-09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优秀503-08

小学《国防》教案【优秀6篇】03-08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5篇)03-08

小学生安全教育教案(优秀6篇)03-07

小学数学课程教案精选5篇03-07

小学家长学校教案【优秀4篇】03-06

《摇篮曲》教学设计(优秀4篇)03-06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精选5篇03-06

62 9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