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精选9篇

2023-03-24 08:18:32

《晏子使楚》是战国末期佚名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带来的《晏子使楚》教学实录精选9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一些启发。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 篇一

教学实录:

一、揭题,探讨学法。

师:同学们,你听说过晏子这人吗?你了解他吗?

生:晏子是春秋末期齐国的大夫。能言善辩,很有才干。

生:我听说晏子很廉洁,有一次齐王要送他千两黄金、千石粮食和一辆新车,他都拒绝了。

生:晏子被派往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他,都没有成功,反倒自讨没趣。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晏子派往楚国时发生的事,同学们预习了,我们用什么方式来熟悉课文?

生:讲故事

生:角色表演

生:朗读

讨论后决定用讲故事法熟悉课文。

评析:预习时对所学内容作一些了解,这既是预习的重要环节,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也是探索学习方法的重要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主动求知中扫除理解课文的障碍,培养良好的读书兴趣和习惯,培养主动学习的品质。经过较长时间学与教的配合,让学生自己选择学法,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乐于接受。

二、自由读文,读通全文,读懂意思后小组里讲故事。推选同学在班里讲故事。(讲故事略)

评析:讲故事的语文实践活动,一是因为这篇课文故事性强,二来有助于激活课堂气氛,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在反复听故事的基础上达到熟悉课文的目的,避免了单调的课文朗读。尤其是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的把握,加深了对人物身份、人物处境的理解。同时一些难理解的字词在反复感受的基础上也有了明确的认识。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同学参与面广,个个跃跃欲试。

三、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起交流解决。

(根据课文提示及自读收获,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一起解决。学生问,学生答,老师适当点拨。)

生问: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生答:讲了三件事。

生答: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三次想侮辱他。晏子反驳了楚王,维护了自己的人格也保全了齐国的尊严。

生问:楚王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晏子用什么方法反驳楚王?

生答:第一次是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让晏子从五尺来高的洞进去,楚王抓住晏子矮小的缺点加以取笑,这是对晏子人格的侮辱。晏子毫不客气地指出: “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他的意思是说你楚王让我钻狗洞,就必须先承认楚国是狗国,楚王是狗王,用这样的逻辑驳倒楚王。

师问:你们能感受到这是一种侮辱吗?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境况吗?

生答:我遇到过,我长得较胖,有时有人叫我肥崽,每次听了总不是滋味。

生答:老师我也有过这样的情景,我也有过……

师说:是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过这样的窘境,我们难受,我们气愤,我们有时因为这些,与人吵架甚至和他们大打出手,更多的时候我们可能说不出一句话来,是这样吗?

(学生点头认可)

评析:适时的把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尊重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引起情感的共鸣,使学生能入情入境的学习,充分感受语文学习就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语文是“生活的影像”。

师问:课文中的“五尺来高的洞”有多高?

生答:1米=3尺,那么5尺≈1.67米

生说:晏子不可能有1.67米,今天我们如果有1.67米,也不算矮,而文中提到晏子很矮小,那肯定比常人要矮,那5尺到底有多高呢?

师问:古代称呼男子身高是几尺?你知道吗?

生说:我记得有“七尺男儿”之称,那比较正常的身高是七尺吧!

生说:如果我们认为比较标准的身高是1.70米,那么,古代的一尺是:1.70÷7≈0.24米,5×0.24=1.20米,5尺来高的洞就是1.20米左右。

老师比划5尺多高后问:看到这个数字,你想说什么?

生说:晏子太了不起了!我很佩服他。

生说:楚王太阴险,这样侮辱人的方法都能想到。

生说:我很佩服晏子的机智。

生说:我很佩服晏子的胸怀,面对这样的话还能机智应变。想想自己真是惭愧!

评析:这一问题的探讨,使同学们对晏子的机智有了足够而且非常形象直观的认识,探索的过程了解了解题思路、方法以及手段,学习从多个角度寻找问题答案的学习策略,从而感受课文的精髓,这也是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一类问题地提出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为能疑并逐步学会善疑奠定基础。

师提示:请大家继续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生说:第二次楚王想讽刺晏子无能,达到侮辱齐国没有人才的目的。而晏子采用先贬低自己,再贬低对方的办法反驳楚王。

生说:第三次楚王污蔑齐国人没出息,干偷盗的事,使晏子难堪。而晏子将计就计,用水土不同,结的果实也不同为例来说明原因,这样不但驳倒对方而且使对方反受其辱。

评析: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阅读正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一位学生从教材中获得的信息与体验都不一样,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找出问题来交流,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展示的空间,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思维不断得到补充、完善,从而对课文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学生每一点知识的获得都是自己的发现,都成为了自己的知识,这比老师的讲解更有效;问题解决的过程,探索了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为以后自主学习提供可操作的方法;问题解决本身又让学生体味了成功,学习的兴趣更为浓厚;由同学提出问题,改变了原来的接受模式,使每位同学在学习中都成了主角,在共同求解中成了“同事”,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一起努力,培养了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回顾学习过程,提出要继续探讨问题。展示探讨结果。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 篇二

【教学目标】

1、自学字词,理解“安居乐业、自讨没趣”等词语的意思,并根据意思写出成语,学习用 “不敢不”造句。

2、继续提高默读能力,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晏子,明确“子”是尊称。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1)通过理解关键词“使”从而理解课题。

(2)介绍“晏子使楚”背景,了解楚王傲慢无礼的原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课文开头和结尾语句,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不敢不”双重否定用法。

(1)自读课文1、2、6节,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2)交流。板书:晏子、楚王、侮辱、反驳

(3)“不敢不”双重否定,体会楚王自讨没趣的结果,并用“不敢不”造句。

2、自读课文,学习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语句,根据楚王前后表现质疑。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用直线划出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语句。

(2)读生字新词;交流找到语句。

(3)自读,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并板书:瞅、冷笑、笑嘻嘻,体会楚王的傲慢无礼。

(4)齐读,读出语气。

(5)质疑。

三、研读晏子,感受晏子冷静智慧。

(一)学习3——5节,用波浪线划出晏子说的话

1、自读3——5节,用波浪线划出晏子所说的话。

2、交流出示第一次智斗中晏子的话,齐读。

3、扮演楚国接待的人,将晏子的话转述给楚王听。

4、体会楚王心理活动,推理“楚国是狗国”的结论。板书:只好开城门

5、引读,抓住重点词语“看了看”朗读并板书,体会晏子的机智。

(二)学习第4节描写晏子言行的语句,体会晏子的机智及爱国情感。

1、交流第1句(回答齐国没人的语句),小组赛读。

2、将语句中反映人多的成语概括出来,了解夸张手法。

3、引读,联系上文体会“严肃地”回答与“冷笑一声”对比,捍卫国家尊严。板书:严肃地

4、交流第3句,个别读,齐读。

5、用上“因为……所以……”或“之所以……是因为……”来说说,自由说,个别说。

6、引读,抓住“拱了拱手”体会晏子有理有节,板书:拱了拱手、只好陪着笑

7、联系上文第2句理解楚王无法发作的原因。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读出感情,把楚王傲慢和晏子的不卑不亢的语气读出来。

(三)学习第5节有关语句,体会晏子机智。

1、交流找到语句,齐读。

2、理解“自讨没趣”的意思来体会楚王心情,板书:只好赔不是。

3、理解“水土不同”“安居乐业”含义,揣摩晏子说的话的含义。

4、引读晏子的话,通过理解并板书“面不改色”来体会晏子的沉着机智。

5、师生配合朗读,读出感情。

四、布置作业

1、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2、读《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

13、晏子使楚

楚王 侮辱 晏子 反驳 楚王

看了看 只好开门

瞅、冷笑 严肃地、拱了拱手 只好陪着笑

笑嘻嘻 面不改色 只好赔不是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篇三

【教育理念】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学生学习乐起来。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凭着自己国势强盛,三次侮辱他,晏子一一地反驳了楚王,以自己的机智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了解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想侮辱他,晏子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尊严的事。学习晏子的爱国主义精神。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这个故事。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论辩思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这期间,各国经常进行争战。其中齐楚两国国力强大,争夺霸业很激烈。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齐楚两国外交中的一个故事。晏子是齐国的大夫,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能言善辩,很有才干,齐王派他出访楚国。课文讲的就是他出访楚国时的事。

师:那么,谁能先解释一下课题呢?

生:“晏子使楚”的意思是晏子出使楚国。使:出使。

生:晏子被派到楚国去执行任务。

师:好,同学们回答的都对。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历史人物。请跟着老师坐着历史快车穿越时间隧道,一起去看看吧。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生自学字词情况

师:昨天,我给你们布置了预习内容,下面谁能帮大家攻克词语关?

生:第二自然段第一行的“大夫”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官职。第二行“国势”指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侮辱”指的是使对方的名誉或人格受到损害。

生:第四自然段“敝国”指自己的国家,是一种谦虚的说法。第五自然段倒数第六行“枳”又叫枸桔,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茎上有刺,叶为复叶,有小叶三片,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花白色,桨果球形,黄绿色,味酸苦。

生:第五自然段倒数第五行“安居乐业”指安定的生活,愉快的劳动。倒数第一行“取笑”是嘲笑、取乐。

生:(争着发言)

师:同学们查找的词语可真不少,那么分组交流一下你们所查的其它词语的意思及对课文内容的见解。

生:(四人为一小组,主动交流,畅所欲言)

师:(拍手,表示停止)

生:(扭脸坐好)

师:接下来请看字。(出示写好的小黑板)关键我们要学习晏字,这个字是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笔画的搭配。上部分“日”写的小一些,下部分“安”要疏朗一些,横要长一些。(边写边示范)(其它字学生会掌握,给学生时间读字)

三、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师: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就站起来读哪一自然段。并认真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学生读课文)

生:我读懂了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生:我读懂了齐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

师:答案在哪里呀?

生:答案在二三自然段。是因为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

生:我读懂了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可晏子都进行了反驳。

生:我读懂了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那是因为楚王三次侮辱晏子,而晏子非常聪明,一一进行了反驳。

师:那么,课文的重点,我们应放在哪里呀?

生:应放在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都给反驳的那一部分。也就是三至五自然段。

四、抓重点分析,理清思路

师:三至五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在哪发生的事?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生: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先写在入城门的时候发生的事,再写见了面后,最后写在酒席上发生的事。

师:(板书:入城门、见面后、酒席上。)

师:好,我们先来看第三自然段。读之前,请看你们需要闯哪几关?(出示幻灯)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2、晏子是如何反驳的?3、晏子的哪些话说得很精彩?4、精彩在什么地方?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谁愿意攻克第一关?

生:我愿意。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师:他回答的怎样?同意吗?同意的坐好。

生:(都坐好)

师:第二关……

生: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师:谁同意,同意的……你们觉得晏子的哪些话很精彩?

生:我认为晏子说的这句话很精彩: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师:我很同意你的看法。那么,它到底精彩在什么地方呢?(指第四题)

生:我认为,晏子毫不留情地说:“这是个城门。”接着又说:“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那意思也就是说,你楚王让我钻狗洞,就必须首先承认楚国是个狗国,楚王也就是狗王了。

师:(板书:狗洞——狗国)结果怎样呢?

生: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师:同学们,看来你们的阅读水平在逐渐地提高。下边,考验你们合作学习的机会到了。(指幻灯)题不变,分小组学习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们是如何解决的?帮老师完成任务和板书的?

生:(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师:停,谁愿意代表小组上台发言?

生:第二次在见面的时候,楚王讽刺晏子“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他是在讽刺晏子没能耐。我想,其实他是在讽刺齐国没有人才了,怎么会派你来呀?这时晏子严肃的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这一下子说了齐国人很多。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明说自己是下等人,其实是说楚国是个下等国。(板书:下等人——下等国)我觉得在这一段里,晏子说得话都很精彩。晏子很聪明,让楚王苦笑不得,只好陪着笑。

师:同学们,薛明的讲解好吗?

生:好。(主动鼓掌)

师:同学们,看来你们很爱学习别人的优点,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下边,我把这次学习的机会,让给你们每一位。按照幻灯要求,自学第五自然段。我绝对相信大家的自学能力。好,开始。

生:(自学第五自然段)

师:谁能上台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学习成果呀?

生:(上台讲)第三次楚王企图污蔑齐国人没出息,干偷盗之事,使晏子难堪。晏子以水土不同结的果实也不相同为例,说明齐国人到楚国偷盗的原因。进而又贬低了楚国。(板书:柑橘——人)

师:楚王三次侮辱了晏子,晏子三次都给予有力地反击,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晏子通过三次智斗,表现了晏子的聪明才智,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和国家的尊严。如果现在晏子就在你的面前,你该给他说些什么呢?

生:晏子你真聪明。

生:晏子你是个聪明机智、巧妙应答的人。

生:晏子,你是一个能言善辩,有一颗爱国之心的人。

生:晏子,你遇到困难、讽刺,决不害怕。我佩服你。

生:你很热爱自己的祖国,这一点我很佩服你。

生:你是一个能言善辩、机智聪明、爱国的人,你可真伟大。

生:……

五、知识扩展,才能施展

师:好的文章,真是百读不厌,受益匪浅呀。这篇文章既适合分角色朗读,又适合编成课本剧演一下。你们喜欢哪一种呢?好,四人为一小组,商量决定一下。

生:(讨论决定)

师:这篇文章我也很想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

生:好!

师:我读第三自然段。

生:(听后鼓掌)

师:老师读的好的地方,你可以试着学学。如果你觉得不够好的地方,请你改一改,再试着美美的读一读,好吗?现在开始读和演。

生:(四人为一小组,开始读或演)

【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能力与习惯,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自主阅读意识,提高自主阅读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1、教师在课堂中只是充当了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即可。而应该把主要的角色让给学生们。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中学会自主学习,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2、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习。并不是每一个问题,学生都能够独自解决。有时候需要合作学习来共同把问题解决掉。力争体现“自主”与“互动”的统一。3、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完《晏子使楚》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和演课本剧,来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点评】

解放区新庄小学校长 任俊平

1、张海霞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他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本节课该老师科学地处理了教材,一方面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该教师已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学生敢于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到在学习中的乐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达到了平等、和谐、融洽。

【把自主权还给学生】

培养学生的能力与习惯,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自主阅读意识,提高自主阅读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是指导学生学习的范本,如何运用好一篇篇例子,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认为主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课前安排好预习,自读自悟。

一篇新课文,90%的字词句学生都学过。课文所反映的生活场景,很多也是学生熟悉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迁移旧知识、旧经验去理解课文。所以,在阅读课中,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去理解。读课文,要正确、流利,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读中将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段划出来,通过查有关资料,把划出的疑点,结合全篇课文尝试解决。在讲《晏子使楚》第二部分中,我就是检查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来了解其自学程度的。

二、课上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该实现陶行知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只有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论文的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应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比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晏子使楚》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这篇文章,我也很想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

生:好。

师:我想读第三自然段。

生:(听后鼓掌)

师:老师读的好的地方,你可以试着学学。如果你觉得不够好的地方,请你改一改。再试着美美的读一读,好吗?

只有在这种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会不主动参与呢?而在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中,学生的素质又怎么会得不到发展呢?

另外,学生自主学习是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并非全部工作都可“独立”完成,有时需要与其他人交流、切磋,也需要他人的帮助。学生自读后,让他们在小组或全班内交流自学所得。让学生敢问、会问,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冀中的地道战》中,让学生上台边画示意图,边讲解。有的学生会发生争议:民兵应该在洞里还是洞外呢?指挥部派的一些人,“无电线”的人是在哪吆喝的?……教师及时抓住教学,把这些问题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学生会抓住书本中的句子做解释,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三、采取多种方式教学,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孩子们的好奇心强,喜欢新鲜的东西。而陈旧的教法,只能使他们昏昏欲睡。如果我们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巧妙的教法,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则不仅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还能使他们在实践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在教学《晏子使楚》时,就可以分角色朗读和演课本剧。学了《乌塔》之后,就可以开一个记者招待会,针对她独自一人外出旅游一事,谈出自己的看法。学了《金色的脚印》之后,可以续编小故事。学了《冀中的地道战》之后,可以让学生画示意图来帮助理解……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假如教师自己占用了全部时间分析讲解,一点也不给学生留下活动的时空,学生怎么能在阅读教学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怎么会获得成功呢?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教学要变“灌”为“导”,也就是“导趣、导疑、导思、导创”。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的还给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使其能在积极的参与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会说出楚王侮辱晏子时的话中之“话”和晏子反驳楚王时的话外之“话”。

2、理解第二、第三次晏子反驳楚王话中的逻辑推理。

3、进一步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重难点】

1、楚王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如何反驳,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2、理解晏子反驳的话。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用朗读引入,春秋末年,齐国派谁出使楚国?楚王仗着楚国国势强盛,想做什么?楚王几次侮辱晏子?那晏子出使的结果怎样呢?你从哪句话知道的?

板书:

不敢不尊重。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己读第三自然段,看看楚王如何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找到相关的句子,把关键的词句勾下来。楚王的用波浪线,晏子的用直线。

板书:

楚王~~~晏子

2、抽生回答,楚王是如何侮辱的,你找到了什么句子,你勾了什么关键词句?楚王这样做是什么意思?

3、晏子是如何反驳的?先读句再勾词。晏子的这番话是话里有话,你读一读,体会晏子的话中之意。(板书话中之意)说一说,建议用上“如果……就……”。

楚王听了之后,一想:如果让晏子钻洞,我楚国不就成了狗国了吗?所以怎样?(学生用朗读回答。)

4、楚王的第一次侮辱被晏子击退了,真是大快人心,我把晏子说的话换了一句,让楚王不敢小瞧晏子。出示问句,读一读,都是问句有什么不同?反问是表肯定的意思,改为肯定句是什么意思?晏子这样问行不行?晏子心里明白表面糊涂,你觉得晏子会怎样说那番话,谁来试一试。你体会到晏子的聪明了吗?

板书:

体会晏子的聪明

5、分角色朗读,有关楚王的句子请1、2大组读,晏子的句子3、4大组读。

(分角色读。)

6、第一次交锋可真是精彩,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就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小组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晏子说临淄人多的话可是非常精彩,后来演变成了三个成语,你知道吗?当形容某处人多时就可以用上这些词。

注意引导学生从动作神态上体会晏子的聪明。晏子的笑是假装表示歉意的笑,而楚王的笑是掩饰尴尬无可奈何的笑,因为他说了不生气。表演时要注意加上表情与动作。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侮辱  楚王 晏子

不敢不尊重  晏子  话中之意

钻狗洞    狗国  分角色朗读,评价

没有人    下等国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篇五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临淄,敝国,规矩,囚犯,淮南,柑橘,盗贼,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理解敝国,安居乐业,得意扬扬等词的意思;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晏子与楚王的三次交锋;

初步感知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口才;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从晏子与楚王的三次交锋中体会晏子的语言机智。

教学过程:

一,情景剧导入:由四个学生自编自导《晏子使楚》第一幕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请几位同学来表演一段情景剧,其他同学请注意看。四个同学出场,分别扮演晏子,守门卫士,迎接晏子的侍从,一女生作为解说。ppt展示图片: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城门外的场景,学生表演第一幕。时间控制在3-4分钟左右。

表演结束之后,表演得非常好,大家给他们一点掌声好不好 那么看了表演之后,大家知道这一幕是选自那篇课文的吗

晏子使楚

齐读题目:

很好,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正是这篇文章《晏子使楚》,让我们一起来把书翻到50页,我们一起把题目读一下:晏子使楚!

(4分钟)

预习检查:

昨天老师请大家预习过这篇课文了,那么今天呢,老师要考考大家对于生字和词语的掌握情况了。

生字:晏子 侮辱 临淄 敝国 囚犯 规矩 淮南 柑橘 枳 盗贼 赔不是

生字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进行,读完之后请一,两个同学说说哪几个生字容易读错,如何识记,然后全班朗读。(3分钟)

词语:敝国 得意扬扬 安居乐业 赔不是

给同学半分钟思考,然后点名回答,根据意思说出词语,说完之后,全班齐读!(2分钟)

引导解释题目:

题目叫做晏子使楚,晏子很显然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春秋末年齐国有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曾经当过齐国宰相,晏子的原名叫做晏婴,谁来说一说 为什么叫他晏子呢 这个子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你能说一说古代还有哪些人姓后面也有个子吗

孔子,孟子,庄子,子是古代对于男子的尊称,显示这个男子很有地位,被世人所尊崇。

子既然是对于有地位的男子的尊称,那么我们一起去课文中找一找,晏子在齐国任什么官职呀 大夫,这个大夫可不是我们今天看病的大夫,而是古代一个官职名,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外交官。我们再来看看题目,这个使是什么意思呀

出使。

那么我想请一位同学帮我把题目翻译一下。晏子出使楚国。

晏子是作为哪国的使者出使楚国的呀 齐国。

那么我们连起来把题目给翻译一遍: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访问楚国。(全班齐读)5分钟

二,粗读课文,感知内容:

刚才我们了解了晏子的身份,也知道了他此行的目的是作为齐国的使者去出使楚国的,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晏子一起出使楚国,看看在楚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一找,晏子在楚国一共经历了哪几件事情 都是什么事情 大家可以围绕着三个问题来说一说: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的 晏子怎么反驳结果怎么样 (7分钟)

三件事情:

楚王 晏子 结果

进城门:开狗洞; 访问狗国才钻狗洞。 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见楚王:齐国没有人 上等人—上等国家 只好赔笑

下等人—下等国家

酒席上:借囚犯说齐国人没出息 水土不同 只好赔不是

细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

(一)从三次交锋体会晏子语言魅力以及人物性格

为了显示自己国家了不起,楚王连续三次刁难晏子,而晏子却用他善辩的口才每次都把楚王反驳得哑口无言,只得赔笑。别人说说话的最高境界啊就是骂人不吐脏字,课文中晏子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语言是十分机智的,每一次都是话里有话的。

第一次交锋:

我们先来看晏子与楚王的第一次交锋,找一找,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是怎样反驳的句子。大家可以在课本上用线画一画,你觉得哪句话最有杀伤力,谁来说一说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门进去。

很好,言下之意就是:出示ppt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如果要我进狗洞,那么( )

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如果当时晏子不采用这样的方法,而是直接的方式表明自己不愿意进狗门,应该怎么说 哪一种方式更好呢 (请2-3个同学回答)

比较的方式体会晏子语言的机智

第二次交锋

还没有见到晏子,楚王就开始刁难他了,那么第一次失败之后,他肯定不会死心,那么面对楚王又一次的侮辱,晏子是怎么应答的呢 请两位同学来把楚王和晏子的对话读一读 我们其他同学来读旁白部分。

这里我们来看一看,晏子回答楚王问题的表情应该是怎么样的 请大家仔细找一找,这一部分描写晏子的表情的词语读一读。

严肃—装作很为难—故意笑了笑

首先是非常严肃的,楚王问什么问题的时候晏子严肃地回答 我们一起来晏子的问答读一读。ppt出示这一段话,这段话里至少有三个成语,谁来说一说

摩肩接踵,挥汗成雨,联袂成群

非常好,接下来是装作难为情,还故意笑了笑,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点出晏子的机智,将计就计

在第二次交锋的时候,你觉得晏子的哪几句话最有说服力,说得楚王无话可说的呀

逻辑引导:

访问上等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所以楚国是( )

3.第三次交锋

恩,我最不中用,所以就被派到最下等的楚国来了,楚王再一次被打败了,可是他还是不死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次他又是怎么侮辱晏子的呢 谁来说一说

那么晏子又是怎样反驳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把晏子反驳楚王的话来读一读。

橘子在淮南可以长得很好,在淮北却只能结出又小又酸的果实,而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所以说楚国( )ppt

(19分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从晏子与楚王的交锋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知晓文章的写作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

体会人物的情感,尤其是晏子的维护自己和国家自尊,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根据三次交锋,与楚王的三笑来体会晏子与楚王的不同性格。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跟随着晏子一起访问了楚国,也同他一起经历了楚王的三次刁难,接下来,就让我们继续我们的楚国之旅,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50页。(1分钟)

精度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1.晏子

请同桌之间互相把这三次交锋时楚王与晏子的对话再读一读,读完之后思考一个问题,经过楚王与晏子的三次交锋,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谁来说一说

机智,聪明,善辩,具有爱国主义情感的人。(板书)

举韩信忍辱负重甘受胯下之辱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爱国主义情感这一点。

大家知道韩信受胯下之辱的事情吗 谁来说一说 我们这里想一想,为什么韩信面对侮辱,而是选择了从别人的胯下钻过去,而晏子则不能呢

重点体会,因为他是齐国的使者,代表了齐国去出使楚国,如果说他受辱也就是齐国受辱。

(8分钟)

楚王

整篇课文啊,晏子是一个正面,光辉的形象,那么楚王呢 他又是怎么样一个人呢 有人说啊,看你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那我们一起回答文章中去找一找,楚王有哪些表情

三笑:冷笑 轻蔑

陪着笑 装作听不出晏子话里的话,以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笑嘻嘻 表面上态度不尖锐,实际上笑里藏刀,不甘心就此认输,又想了新花样。

体会每次笑的不同含义,从而说一说楚王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狡猾,*诈,看不起人,不尊重他人。(5分钟)

除了表情,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来体会楚王是个怎样的人呢

2分钟

总体把握,体会结构(5分钟)

这两节课,我们跟着晏子,这位春秋时期著名的外交家一起去访问了楚国,也和他一起应对了楚王的挑衅,我们见识到了楚王的狡猾,*诈,也看到了晏子的机智,善辩,那么让我们回到课文当中,一起来看看,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起因,经过,结果的关系。

既然是起因,经过,结果的关系,那么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事情的发展顺序。

让我们根据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逻辑,一起来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说一说。

回归课本,情景再现

第一节课的时候,我请几位同学帮我演了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是晏子与楚王的第一次交锋,他们演得都很好,那么我相信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具有表演的天赋,下面四人小组之间排演一下,晏子与楚王的其他两次交锋,过会上来表演,要注意演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来,我来看一看,哪个小组表演得最好!(1分钟)

学生准备5分钟,教师进行指导,交流

学生上台表演。10分钟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 篇六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晏子如何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王的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学习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的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重点: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刚才我们彼此的问候。从你们的表情和状态,送给大家三个字:精、气、神。给老师了一个很大的鼓励,让我们在这堂课里互相地鼓励。同学们古人有句话叫做“外圆内方”,就是指规矩对自己多一点,强调自己真才实学,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外要尊重礼节。今天我们就要认识一位这样的人。看谁,同学们你们了解晏子吗?(学生回答)我们一起看一看。晏子的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学生猜测)

想:古时候,哪些人的称呼中有“子”?(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孔子、老子、孟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假如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要注意我的性别,我可能也回对国家作出了贡献,他们怎么不叫我“钟子”啊?你发现什么?(生答)出示课件

小结: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为什么也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板书:使楚)

导言:《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课件)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国,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怎样才算一个优秀的小记者呢?(耳聪、目明、嘴勤、手快)说的多好啊!快跟着晏子走吧!

二 、初读课文:

同学们,我们刚刚跟随晏子出使了楚国。现在谁愿意站起来重现当时情景。你来读。他读的很好,有个地方大夫,现在我们都读大夫,还有个地方侮辱。你接着读,自己评价一下,还行,给自己留余地,读的快证明他读的流利,在慢一点就更好了。继续,老师听出这段有几个成语:得意泱泱、面不改色、安居乐业,把他们画下来读读。

刚才同学们一读就把课文读的这么好,而且在读的过程中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不信我们聊聊:晏子出使楚国那就叫使节,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这楚王第一次见到晏子就让晏子难堪。楚王不给晏子开城门,让晏子钻——(生答狗洞。)第二次用晏子矮说齐国——(生答没人了。)第三次(说齐国人人品不好。)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的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结果是;从此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读一读这句话。把他画下来在读一遍。孩子们,“尊重“换个词可以说是?(生答)”不敢不“换个词,(生答)换个说法读一下。(生说)你读的字正腔圆。楚王只能尊重晏子了。尊重晏子的什么?(生答口才智慧)

三、理解课文: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晏子左右,看他是怎样与楚王较量的?(小组合作学习,课件提示:(1)楚王每次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样反驳的?)

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你来说,(生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课件)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晏子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只有访问狗国才钻狗洞,现在楚国要晏子钻狗洞,那么(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  )那么(   )

如果晏子不采用这种说话的方法,而采用最直接的回答方式,该怎么说?(生回答)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       怒发冲冲地         心平气和地         冷静地   想想这几种反驳的方式哪一种好?为什么?(讨论、悟理)(晏子的回答更好一些)。我们就来看晏子究竟是怎样说的?(课件演示)我把看了看去掉,晏子怎么想的才会说这样的话。(生答)在这篇课文了晏子为什么是“看了看说”而不是“想了想说“呢?(生答:证明晏子思维敏捷,说明晏子非常有智慧,)这晏子想也不用想,一看,就计上心头,所出下面的话——读。生读“这是个—----”

小结: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冷静的反驳,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才能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让我们一起冷静地来读读晏子的反驳。

接待的人把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听了只好——(指导引读)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一个词语集中体现了楚王毫无办法。生答(只好)让我们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再次认识一下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晏子!

我们跟随晏子走进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男同学起来读一下,在原文里,也有这样一句话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晏子用简短的语言,直接就把齐国的人多势众表现出来了。后人在晏子说的这个简短的一句话里面找出了三个成语——生:挥汗成雨,比肩继踵,张袂成阴。

师:能与课文内容对号入座,“张袂成阴”的意思是?把这几成语写在书相应的位子上。

他讲的太好了,我们仔细看,在这段话中,用了一个词语——所以。既然有“所以”,就必然会有“因为”。请你把“因为”送进去,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因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你这样一说我们听出这晏子可真会说话,还可以把这个“因为”放在哪啊?

生:因为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因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行不行?这样一说我们就明白了,这晏子可真会说话,用了两个前提,最后结尾,所以就派我到这来了。你瞧瞧这个晏子,如果用了两个“因为”,就重复了,于是就干脆不用了。

晏子面对楚王的再次侮辱,晏子针锋相对,巧妙反驳,这样的场面真是既紧张又精彩。各位出使楚国的小记者,你们愿不愿意用表演来再现当时的情景?(四人小组,要把你们当时观察到的晏子和楚王等人的动作、神态、语气通过表演体现出来。)学生表演,师生相机点评。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晏子走进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女同学读一读,你来谈谈你的理解。这个同学说的太好了,条条都在了,用古文说了一句话——(课件)这是就典故,快把他背一背。现在请同学们回过头来看一看,晏子怎么说的用一个成语说是。

生:面不改色。师:那晏子不改的是什么?(生回答冷静,口才,智慧)

师:太好了,把你们的话综合起来,不改的是他的勇气,是他的冷静,是他的正气,是他的骨气。所以说,晏子,至始至终都没有改,晏子还是原来的晏子,晏子还是原来的那副尊——严!晏子还是那小个子的他,但后面透着那强大的力量。晏子什么都没改,谁改了?生:楚王。

师:第一次楚王让人钻狗洞,最后只好——生: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师:第二次楚王说怎么齐国拿不出人才,只让你这个小个子来,最后只好——生:陪着笑。

师:第三次说那国家人有问题,犯罪偷盗,最后只好—— 生:赔不是。

师:你瞧瞧这楚王,唉~送几句歇后语吧——(出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哑巴吃黄连——。偷鸡不成——蚀把米。

这楚王最后的结局是,读吧。出示课文(楚王听了,只好陪不是说:“我原本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四、课堂拓展:

1、小记者们,(出示课件)楚王本想侮辱晏子,以显楚国的威风,却没想到被晏子反驳的哑口无言,他眼看着斗不过晏子,心里却十分不甘。突然,他哈哈大笑起来,见你们这班跟随在晏子身后的小记者,便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轻蔑地说道:“哼,齐国太无能了,是不是没有大记者了,怎么来的尽是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娃娃?”小记者们,面对楚王的侮辱,你们准备怎样反驳呢?(讨论,指名、同桌交流)

2、楚王听了你们的反驳,只好说:“ ……!”生回答(从这以后,我不敢不尊重你们了)

我们这班小记者在这次随访中表现出色,就连智慧超人,能言善辩的晏子也不住地点头称赞。

(课件演示)晏子捋着胡子,高兴地说道:“你们这班小鬼呀,真不愧耳聪、目明、嘴勤、手快。我想,只要你们现在刻苦努力,多加锻炼,将来必成大器。

五、课堂小结:

亲爱的同学们!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让我们先从自身做起,努力做到——外圆内方。在这里我们应该谢谢的是这些千古人物,让我们齐读课文,读你喜欢读的。

同学们课就要结束了,就让我们静静的聆听——这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故事,所带来给予我们的——尊重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篇七

【教学重、难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关键】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理解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过程】

一、导人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三段,知道了齐、楚两国都是大国,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仗着自己国势强盛,趁机侮辱晏子,结果楚王不敢不尊晏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自学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研读课文第二段,你认为重点的句子划一划,想一想晏子与楚王的几次交锋?)

师:晏子与楚王的几次交锋?

生: 晏子与楚王的三次交锋?

师:你懂了哪一句,请说一说:

一次交锋: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5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

(理解:“古代5尺来高”相当现在的的4尺不到(准备一根4尺长的绳子,让学生加深了解长度。)

师: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生:身材矮小。

师:晏子怎么回答的?

生:“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出示课件)

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

推理:所以楚国是(狗国)。

师:楚王是不是不侮辱晏子了呢?

生:不!又继续侮辱晏子。

师:请找一找有关句子。

二次交锋:

生: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理解:“瞅了一眼”、“冷笑一声”。

生:从神态看,楚王对冷笑一声十分轻蔑。

生:“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师:谁能在第二句中概括三个成语:

生1:举(袖)成(云)

生2:挥(汗)如(雨)

生3:摩(肩)接(踵)

生4:这些句子都说明人多。

“既然有那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访问上等的国家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推理:所以楚国是(下等国家)。

师:到这里,楚王认输了没有?

生:没有。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三次交锋: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师:“笑嘻嘻”是真的发誓内心的笑吗?

生:不是的。

生:“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板书:类比推理:

生于淮南──橘 生长于齐──安居乐业

橘水土不同人(不盗)

生于淮北──枳 一到楚国──强盗

(生活环境不同,导致本质的改变)

图(讲的内容同上)

齐: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推理:所以楚国是(环境不好,社会风气差。)

二、分角色读第二段

男:扮演楚王;女:扮演晏子;师:扮演武士。

连环画复述这三次交锋。

转换角度: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讲三个事故事说明智慧。

故事一:

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却说:“而我恰恰相反。”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

故事二:

德国大诗人海涅是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端攻击。有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故事三:

俄国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长得很胖,又爱穿黑衣服。一次,一位贵族看到他在散步,便冲着他大叫:“你看,来了一朵乌云!”

“怪不得蛤蟆开始叫了!”克雷洛夫看着雍肿的贵族答道。

三、深入探讨

1、晏子对楚王回击的目的是什么?

2、晏子是怎样一个人?

3、你觉得晏子的辩论有无漏洞?如果是你,会怎样应对楚王?

四、小结

这则历史故事深刻的讽刺了楚王的自作聪明,说明了侮辱别人的人到头来必然受辱与人,自讨没趣。

五、展示

师:齐王。

生:无晏婴政不清。

师:孔子。

生:古今少有贤人。

史学家司马迁:“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外交活动)

假如晏婴还在世的话,我即使替他手拿鞭子做个仆人,也是我高兴和向往啊!

六、结束语

师: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充满智慧的名字──(生:)晏子!

师:让我们一起永远记住心中有国的名字──(生:)晏子!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 篇八

【浙江省兰溪市鹏利希望小学 徐国良】

〖加强训练的科学性,提高课堂效率·要有扎实的训练过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虽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但仍存在课堂教学费时多,收效微,学生课业负担重的情况,如何改变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局面,如何通过课堂四十分钟教学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笔者通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只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具体做法如下。

训练过程是学生经历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体现训练过程的重要标志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有些比较简单,可以一步到位,但不少的训练设计有一些难度,训练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个过程,从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前后联系,步步深入,逐步到位。例如《晏子使楚》一文课后安排了依照例句进行逻辑推理练习。

例句: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要我钻狗洞,就是访问狗国。所以楚国是狗国。

1、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所以___________。

2、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一种淮北,就又小又苦。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了强盗。

所以___________。

句1与例句都属于典型的“三段论”,所以学生依照例句,从小前提到大前提关系中推论出新的判断:楚国是下等国家。句2表面与例句差不多,但有实质的差异。学生往往机械地推论出:水土不同。为了在练习中出现类似的情况,我先让学生思考:柑桔树生长在不同地方,而结出不同味道的果实,这是因为水土不同;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到楚国就做强盗,这也是水土不同吗?这是由什么造成的?通过这样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楚国的社会环境是滋生盗贼的“温床”,然后推论出是楚国社会风气不好的缘故。使训练过程扎实有效。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时代呼唤效率,出路在于改革,加强训练的科学性,提高课堂效率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 梁丽霞】

〖基于心意文化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学习方法开放性〗

心意文化属于“人文世界”范畴,当今社会正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是知识量的多少,而是更加关注获取知识的能力,关注主动探索、善于思考的精神和独特的个性。改革传统教育,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是因为语文是多义的,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文化语境”和“阅读期待”不同,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同一作品的阅读,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感受。为此,阅读教学就要创造一个“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让教师、学生、作者,以文本为载体进行平等的语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并且这种交互应是多元的。因此,追求个性化的阅读是我们语文教育的必然。

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是边想边读,可以是边表演边读,可以集体读,个人读,也可以是批注阅读,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当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他们会学得主动、自觉、轻松、愉快,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被迫的痛苦和无奈。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这课时,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可以美美的朗读,可以与好友合作表演,可以用批注……这样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读书效率也高了。

【宁夏自治区固原地区西吉县第三小学 潘志刚】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确立“每一个学生都是好的,学校里没有差生”的学生观〗

基础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大力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传统的“讲堂”为新理念下的“学堂”,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有机结合。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传统的将智能看作是以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为核心的能力的认识,从新的心理学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能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能。多元智能理论是当今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我们认为学校里没有"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力发展区。我在教语文课《晏子使楚》一课前,让学生提前预习,并说:“如果对课文感兴趣,可以自由组合演课本剧,人数不限,组数不限”,学生都为老师没有“择优录用”,创设平等的机会而高兴。王艳学同学是一个性格孤僻的孩子,平时学习成绩不理想,上课回答问题不够主动,而在这次表演中,她扮演楚王臣子的角色,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功。任进同学,从乡下转来,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知识缺陷,而在这次表演中,她扮演齐国使臣晏子的角色。上台前,老师和同学们都为她捏着一把汗。她的演出却令人大为惊叹:她惟妙惟肖的动作,宏亮的声音,抑扬顿挫的语调,把一个能言善辩,聪明机智,大义凛然的晏子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从以上事例充分说明发挥多元智能,为学生学习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就能激活学生的多种潜能,由肢体/运动智能而激活口头/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等多种智能。从而将学生从“幕后”推到“台前”,实现学生中心的理念。

【山东省淄博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张丽丽】

〖现代教育下的创新阅读教学·〗

创设活动情境──突破重点。在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以后,从突破教学重点考虑,可以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以跃跃欲试的亢奋心态参与研读活动,从而完成重点教学目标。例如教学《晏子使楚》一文,重点教学目标是通过揣摩楚王和晏子等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特别是晏子的过人机智,从而领会文章的中心,活动情境的创设。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宜阅读的活动方式。也可以让学生以演小品的形式去感受当时的情景,从而更深的把握文章意旨。

【上海市实验学校 毛福敏】

〖“短文阅读”怎么考·考题要有利于创造力的释放〗

小学生正处于由无意想像向有意想像过渡,由再造想像往创造想像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是培养创造力的大好时机。如果我们一味地用统一的,标准化的试题去考学生,用机械的,死板的所谓知识尺度去评价学生的学习,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了自己学习的欲望,只等着教师课堂上的灌输,或埋头于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操练,谈何创造力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要从6个方面解放儿童,其中第一条就是“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我们可以利用阅读文选给读者留下的不确定性的“空白”,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用想像去填充。学生必须依靠自己去发现文本潜在的密码──这个密码就是打开想像空间的钥匙,在发觉和填充“空白”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再一次创造。

《晏子使楚》中有一段讲述晏子对接待的人一番“访问狗国,得钻狗洞”的智辩后,楚王只好大开城门,迎接晏子的。要求学生完成这样的考题:接待的人是如何把晏子的话告诉楚王的?楚王听了怎么想,怎么说?请恰当地加上人物的动作、神态写一段话。

这虽然是一道“写话”形式的考题,但注重的是创新的想像。因为提示部分都是短文留下的“空白”。要完成这道试题,必须充分地阅读短文,边读边用心地揣摩几个人物此刻的心理,据此展开合理的想象。而想像是通过言语形式表现出来的,情境中隐含着将直接叙述改为间接转述的写作技巧,这与单纯、孤立的技能训练相比较,无疑更具形象的刺激性和语言的实践性。

《晏子使楚》教学谈

《晏子使楚》是一篇讲读课文,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到阅读实践中,通过阅读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本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通过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的形式,了解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楚王,为自己和齐国赢得尊重的故事。

本课成功之处在于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整个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能力和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在文中去找台词,更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表演后让演员和观看的学生分别说说自己体会和感受,再评一评哪一组表演好。

《晏子使楚》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上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后,对课文再加工编导,演一演课文剧,用身体语言演绎文字语言,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认识,而且有助于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晏子使楚》一文中,让一名学生扮演晏子,一人扮演楚王,两人扮演接待的人,然后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故事之中进行理解和体验,学生把故事演得栩栩如生,因此晏子的智慧和才智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表演,使学生真正地“活”起来,处于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思维不受压抑,而是处于“激活”状态;使获取的知识不只是学生头脑中的一种抽象的文字记忆,而是形成学生自身的一种能力、一种潜质。

教师应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活动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拓展学生的思维,把活动的舞台交给学生,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晏子使楚》教学谈

一、对教材的理解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的事。本文承担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对于这样一篇故事性强的课文来说,该怎样处理教材呢?我认为通过反复的研读,读懂楚王对晏子的三次侮辱,晏子的三次反驳,在此基础上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人物的个性品质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我摒弃了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淡化了情节教学,采用板块式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设计及主要特点

1、突出训练重点,摒弃繁琐的分析:

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谈化故事情节,将课堂中有限的时间用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上:即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在教学设计中,我先让学生读读课文,想想: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他的反驳巧妙在哪里?在读和思考的基础上然后四人小组说一说,再集体交流。这样想给学生有读、想、说的实践机会,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体会句子的含义。

2、强调务本求实,深刻理解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工具性决定了要以学习语言、正确运用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为目的。我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搞创新教育就是在深刻认识小学语文学科的目的、性质、任务的基础上,在务本求实的训练过程中,做到“肢解”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纲,目中有人,重学情,重学法,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想主要通过以下2个小点:

⑴ 采用了“板块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力。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从三次反驳中任选一次最感兴趣的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从课堂上来看,学生先是选了楚王第二次侮辱晏子,晏子第二次反驳楚王。这次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句子深刻含义的基础了,进行分角色地朗读、体验。然后学生选了第三次,第三次的重点是在理解句子深刻含义基础上理解“水土不同”的不同意思。最后学生选了第一次。就这样,根据学情灵活地处理。

⑵ 注重语言的积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语言,能够运用语言,必须积累丰富的语言。在设计教学中,我是这样想的:一是积累课文中的语言,如“不中用、水土不同、安居乐业”等等。二是以课文为载体,积累语言,如课文中晏子说的话“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可以用成语“挥汗如雨” 来说,“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可以用成语“摩肩接踵”来说。

3、进行课外延伸:

在设计教学时,我还要求学生去看课外书《春秋故事》和《二十六史故事,东周篇》。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篇九

【教材分析】

晏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课文中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用心体会人物语言,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确定为:借助文本、理清思路;活用文本、合作探究;超越文本、体悟真情。

教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记者随访”的形式,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学法:综合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通过读、思、辩、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感情朗读进一步体悟晏子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维护国格和个人尊严。

【教学设想】

一、以新的学习方式,还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教学,意在通过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还学生以真正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时,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随同晏子一道出使楚国,让学生置身于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直接阅读的基础上,经历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生成。

学生初读课文时觉得一目了然,大致意思已懂,可实际此时学生只是站在文字外围,读懂的也仅是文字的表面意思。教学时重点抓住“晏子说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话外音?怎么听出来的?”这一问题。让学生经历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解疑的多次阅读过程,学生的感受就越来越深刻,思考也越来越见深度。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争论能力

争论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反映了一种整体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堂上的争论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过程,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行语文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

课文中写了晏子出使楚国,受到楚王三次无理质问,但他运用自己的创造智慧,进行了超凡脱俗的创造性争辩,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效果。在教学中晏子的争辩不应用嘴巴或书本传授给学生,而应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把学生置于晏子的地位,激发思考,引导争论。让学生尝试着像晏子那样思考,像晏子那样回答难题,然后再读课文,这样就大大刺激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进行逻辑思考。再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含义表达出来。这样设法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 ,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把语言训练同思维拓展密切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在语言教学过程 中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目的。

三、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的质疑问难,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采用“学当晏子”“报道晏子”“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甚至会拍手称快,拍案叫绝的。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和朗读,巧妙指导,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故事情境中去。学生的智慧需要教师的智慧去点燃,智慧的教师,智慧的学生才能走近智慧的晏子。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了解晏子

(一)揭题(板书:晏子)

同学们,你们了解晏子吗?(学生回答)

晏子的真名叫晏婴,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学生猜测)

想:古时候,哪些人的称呼中有“子”?(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孔子、老子、孟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

小结: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为什么也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板书:使楚)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同时也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交流。)

(二)导言:《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课件:春秋形势图)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国,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怎样才算一个优秀的小记者呢?(耳聪、目明、嘴勤、手快)

二、初读感知,走近晏子

现在我们就出发,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提供初读要求:

(1)动口、动手,用心朗读。

(2)初步知道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2、适当检查、交流。

三、潜心体悟,研读晏子

1、大家跟随晏子左右,他哪方面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你听出哪些话中有话的?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

小组交流:你听出了什么话外音?怎么听出来的?(小组合作学习,课件提示:(l)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学习的功效,注重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是生命的自我完善和检验。)

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课件)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明确推理过程。(课件出示)

A.推理性填空:

只有访问狗国才钻狗洞,现在楚国要晏子钻狗洞,那么( )。

B.完成作业 :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 )那么( )

C.如果晏子不采用这种说话的方法,而采用最直接的回答方式,该怎么说? 想想这两种反驳的方式哪一种好?为什么?(讨论、悟理)

4)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心平气和地冷静地

5)反馈诱导。我们来看晏子究竟是怎样说的?(课件演示)

小结:是啊,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静的反驳,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才能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让我们一起冷静地来读读晏子的反驳。

6)接待的人把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听了只好——(指导引读)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一个词语集中体现了楚王毫无办法。

7)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再次认识一下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晏子!

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如雨、举袖成云、接踵磨肩、欺君之罪等。

2、面对楚王的再次侮辱,晏子针锋相对,巧妙反驳,这样的场面真是既紧张又精彩。各位出使楚国的小记者,你们愿不愿意用表演来再现当时的情景?(四人小组,要把你们当时观察到的晏子和楚王等人的动作、神态、语气通过表演体现出来。)

3、学生表演,师生相机点评。

(表演是体验课文内容的方式之一,表演是为理解内容服务,是活用文本的体现,能使更多的同学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

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学生自读、自悟,自由交流学习体会。

(学生在自己研读、归纳、思辨和梳理、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原来晏子的反驳是那样的富有逻辑,富有哲理。同时,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的评价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超越文本,学当晏子

1、楚王本想侮辱晏子,以显楚国的威风,却没想到被晏子反驳的哑口无言,他眼看着斗不过晏子,心里却十分不甘。突然,他哈哈大笑起来,见你们这班跟随在晏子身后的小记者,便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轻蔑地说道:“哼,齐国太无能了,是不是没有大记者了,怎么来的尽是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娃娃?”小记者们,面对楚王的侮辱,你们准备怎样反驳呢?

(讨论,指名、同桌交流)

2、楚王听了你们的反驳,只好说:“……!”

(通过练说,让学生明白: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自尊、自信、处变不惊是取得成功的保证;出色的语言表达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具备的重要才能)

五、开招待会,齐夸晏子

1、在出使任务即将结束的时候,晏子和楚王准备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爱提问的小记者们,你们可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有什么问题就当面问问晏子和楚王。(角色扮演,回读文本)

(再次回读文本,使学生的理解得以深入,情感得到升华。)

2、各位小记者,我们的报道任务已经圆满完成。齐王和人民正焦急地等待着大家的消息,你能用简短的几句话来夸夸我们晏子大夫吗?(以新闻报道的格式练写,部分投影交流)

六、小结延伸,积累运用

我们这班小记者在这次随访中表现出色,就连智慧超人,能言善辩的晏子也不住地点头称赞。

(课件演示)晏子捋着胡子,高兴地说道:“你们这班小鬼呀,真不愧耳聪、目明、嘴勤、手快。我想,只要你们现在刻苦努力,多加锻炼,将来必成大器。再过几天,齐王又要派我出使秦国,诸位还愿意随我一道出访吗?回去后,好好地去找一找秦国的相关资料,做好出访前的准备。

(用好语文重在积累。让学生到课外查找有关楚国、齐国、秦国的资料,扩大阅读量,符合新课程理念。)

最新范文

五年级上册《走遍天下书为侣》课课练优03-24

《半截蜡烛》案例评析【优秀4篇】03-24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03-24

认识负数【优秀5篇】03-23

《秋思》教学设计【优秀5篇】03-23

语文教案《丰碑》优秀5篇03-23

火把节精选3篇03-23

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预习指南【优秀03-22

《一件运动衫》教案(10篇)03-22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最新6篇】03-22

67 39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