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及点评4篇

2023-03-04 04:49:25

这里是书包范文精心整编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及点评4篇,让您更全面的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的相关知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一

学习目标:

1.学会 7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把握、谨慎、极端”等词语。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学习重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应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相关链接:

词语解释:

腼腆(miǎn tiǎn):本课指因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得意洋洋(dé yì yáng  yáng):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的样子。

一如既往(yì rú jì wǎng):跟过去一样。

灵感(líng gǎn):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想法。

源泉(yuán quán):比喻力量、知识、感情等的来源或产生的原因。

歧途(qí tú):错误的道路。

谨慎(jǐn shèn):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自主学习

一、读拼音,写词语。

zāo  gāo         cí xiáng         jǐn  shèn         chū  bǎn

(        )       (        )        (        )       (        )

qí tú           háo jié          fàng zhì          gǔ  lì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搂(      )     毫(      )     慎(      )     誉(      )

楼(      )     豪(      )     缜(      )     誊(      )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    )我的诗写得很糟糕,(    )母亲仍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    )母亲一直在鼓励着我,(    )我一直在写作。

3.我们(    )要有来自母亲的爱的力量,(    )要有来自父亲的严格要求。

4.(    )父母对我的评价是那么的不同,(    )他们的出发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我的爱。

合作探究

一、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三、问题一:“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

问题二:“‘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你们还能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问题三:根据问题一和问题二的语境,体会作者不同的内心感受,并试着读给大家听。

四、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谨慎:

极端:

2、文中的两种声音是指:

3、在文中的比喻句下面画“        ”,并写出把什么比做什么?

4、母亲说:“精彩极了”是                         ,父亲说:“糟糕透了”是                           ,在             和

这两种爱的作用下,孩子在不断进步。

5、文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写一个同文中作用一样的句子。

课堂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鼓励      鼓舞      鼓动

2、爸爸妈妈总是一如既往地(      )我,关心我,在爱(      )下,我才能不断前进。

3、在老师和同学们的(      )下,我昂首挺胸地走上舞台。

拓展延伸

在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请写一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二

这是一篇外国作品,写的是作者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以后,对来自妈妈赞扬和爸爸批评的即时感受,以及十二岁时和成年以后对这样事的认识。深刻表达自己内心的体验和升华的认识,是本课的主要特点。教学时,要依据课标精神和课文特点,让学生和作者一起经历心灵的感动,在体验中拨动爱的心弦。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带疑读书

1、就题质疑:

上课伊始,可从课题入手,揭题后问学生:这一课的课题和其他课文一样吗?从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本课题充满悬念,“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谁说的?以人物的对话作课题,要表达怎样的重要信息?……利用悬念是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带疑读书,然后交流初读感受。交流初读感受时,教师不必指导,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能说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

老师要珍视学生初读时的独特感受,不要急着往文本意义上引。

二、分层探究,升华体验

1、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七八岁时写的一首诗,得到妈妈的赞扬,同时受到爸爸的批评。对这件事,作者的认识不断发展。请根据作者认识的发展,把课文分为几部分。

学生可能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也可能分为三部分,老师均应予肯定。然后小结,第一部分是写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是感性的描写;第二部分写成长过程中的认识,也是感性的叙述;第三部分写成年后的认识,是理性的升华。

第一、二部分,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感受;第三部分,则多用讨论的方法,结合老师的指点,让学生深刻认识事情的意义。

2、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

⑴ 学生默读、画注:

作者细致描写了妈妈赞扬的语言,赞扬时的神态、动作和自己的感受;细致描写了爸爸批评的语言和自己的感受。请用“__”画出重点词句,体会妈妈赞扬的热情和爸爸批评的严厉,体会作者对赞扬与批评的不同感受。

⑵ 学生交流重点词句,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⑶ 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朗读。

⑷ 大组交流朗读:

对来自妈妈的赞扬,爸爸的批评,作者的感受非常强烈,又截然不同,谁能把他内心的感受读出来。

老师要相机指点:

对妈妈赞扬的感受:自豪、兴奋;对爸爸批评的感受:伤心透了。前者是热烈的语气,后者是低沉的语气。

七八岁时的感受,不是教学重点,也不是教学难点,但却花不少时间让学生读书思考,练习感情朗读。原因是感悟事实是明白道理的基础,能和作者一起经历七八岁时心灵的感动,才能认同作者长大后对这件事的认识。

3、十二岁的感受:

七八岁时,作者不理解父亲的批评,十二岁时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对妈妈却一直心存感激。请认真读读课文,体会作者认识的变化。

此部分以读代讲,符合阅读教学省时高效原则。

4、成年后的认识:

⑴ 明确读书要求:

成年以后,作者也成了一名著名作家,对这件事又有什么新的认识?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新认识的语句,多读几遍,再想一想,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也可以用提问题的形式,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让学生选择读书方式是新课标的精神之一。

⑵ 学生读书、思考。

⑶ 小组合作交流。

⑷ 大组反馈,教师适时指导:

大组反馈时,教师要适时对下面的重点语句给予点拨:

句1:我越来越认识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成年后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要让学生明白“母亲的力量”是指赞赏的激励作用;“警告的力量”,是指批评的伤害或警示作用。作者小时的幸运是既有赞扬的激励,又有批评的警醒。在理解句子意思以后,要让学生多读几遍,在朗读中加深感受。

句2:这些年来,……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指导:“两股风”,指赞扬的力量和批评的力量;“生活的小船”,指“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句义的理解可联系句1理解,要让学生理解到,来自母亲的赞赏,激励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来自父亲的批评,提醒自己不要在人生的道路上走错路。

句3: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联系句1和句2指导,即联系赞扬的作用和批评的作用指导。

在理解句2和句3的意思后,要把最后两个自然段的话连起来读。应腾出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熟读成诵。

三、指导表达

1、以“父母关心我成长”,说说对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感受,既要把事情说明白,又要说出自己内心感受。先在小组说,再推荐说得最好的在班上说。

2、联系生活实践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的感受,是深化阅读,提高阅读效果的有效方法。

本设计主要引导学生在读书中体验,和作者一起经历心灵的感动和认识的升华,主要采用朗读涵咏法,疑问思辨法和表达阅读法,教师主要起促进思考的作用,同时,作者也是文本的对话者之一。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三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它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我选择了从学生都熟悉的亲情导入,使他们一上来便融入浓郁的亲情氛围中,另外我设计了“深入字句,体会真情”,“作出假设,加深理解”,“联系自身,理解父母”三个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身经历,畅所欲言,谈想法,谈感悟。另外为了加深对本课的认识,我让学生们根据本课的故事情节,自己排练了话剧。

设计理念

1、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学会自读的方法。

2、注重知识的延伸,结合自身,联系实际。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锻炼孩子的表演能力。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巴迪的父母亲的不同评价对孩子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通过反复朗读,感悟父母对孩子的爱。

3、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表演话剧,锻炼能力。

重难点、关键:

1、了解巴迪的父母亲的不同评价对孩子带来的影响。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鼓励的爱和批评的爱。

教学过程:

一、课件展示一组亲情图片,让学生自己总结到“爱”上来。

在人的一生中,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他们可能是你的父母也可能是你的老师和朋友。帮助我们就是爱我们,因为有了他们的爱,我们才能更加勇敢与自信,才能健康的成长。哪位同学愿意上黑板把这个“爱”字写下来?

“爱”字并不难写,可有的人却不能真正的理解它。这节课,我们便来学习15课,陪伴小巴迪一起感悟爱的真谛。相信学完以后你一定会有所领悟。(出示课题)

二、作者简介及生字词的检查。

1、了解巴德。舒尔伯格。

2、巴迪  誊写  整篇  出版  皱眉  误入歧途  谨慎

三、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主要内容。

童年时写过一首诗  母亲说精彩极了  得意洋洋

父亲说糟糕透了   痛哭起来

四、深入字句,体会真情。

指导朗读。(兴奋 赞扬  得意  )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这真是你写的吗?    多美的诗啊!    精彩极了!”      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地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点头告诉她 这首诗 确实是我自己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朗读课文,做到传情达意:

1、根据课文内容,要表达的感情,确定朗读重音。

2、根据内容感情,处理好停顿节奏快慢太长的句子内应有短暂的停顿。

3、根据句子形式和语气的不同,确定采用不同的语调。五、自由组合,表演话剧。

刘家琦等四人  王雯笑等四人

注:刘家琦 王雪  梁孝奇表演得很投入。

六、作出假设,加深理解。(学生得见解很多,不逐一列出)

1、假如你是巴迪,听了爸妈对你的不同评价,你会有啥感受?

2、假如爸爸的评价也是精彩极了,设想会有什么结果?

七、如何正确看待评价

1、生活中我们经常评价别人,也经常被别人评价。当你评价别人时,你喜欢说“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

2、你是如何对待别人送给你的“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的呢?(绝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对待这两种评价。刘金磊、张兴伟、刘家琦、周子煜表现突出)

八、联系自身,理解父母。

文中巴迪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他既得到了鼓励,又获得了警告。你觉得自己幸运吗?如果你觉得自己幸运,你想对鼓励或警告你的人说些什么?如果你觉得不幸运,你渴望谁来鼓励或警告你呢?(独刘明东说他不幸运,在家中一直处于被批评的位置。所以我让他这一标新立异的想法得以充分的展示,其他同学帮着他解开心结,如何获得更多的表扬。)

九、结合实际,谈点体会。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沐浴着他人的关爱,有鼓励的,赞扬的,有批评的,甚至有打骂的事发生,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这种严格的要求呢?你想对教育你的长辈说点什么?

十、情感升华,与君共勉。

阳光是幸福的起点,风雨是成长的伙伴,快乐地享受阳光,勇敢地接受风雨。学会理解,懂得感恩,让我们在温柔的呼唤中成长,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祝同学们在爱中成长。

十一、齐声朗读。

如果说母爱像水,

那么父爱像山;

如果说母爱像奶,浓而直白,

那父爱像茶,严而深切;,

如果说母爱像蜜般的甜润

那父爱就是苦涩的良药;

今天的我们,在爱的鼓舞下,

幸福快乐地成长 !

板书:精彩极了  和   糟糕透了

↓                ↓

鼓励赞扬严厉批评

↘   ↙

成才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 “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和“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明白,父母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爱。文章语言平实,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爱,理解爱,明白鼓励与批评在成长中的作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只有这样,才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这篇课文中的事情在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时常发生,极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作出假设,加深理解”、“联系自身,理解父母”三个环节,学生在思索回忆的同时,借助着课件,自然而然就联系起自己平常生活中的类似经历,回忆起身边的相似事例。完全融入了自己平时对爱的感悟和理解,说得有情有理,而且个性飞扬。

本课教学的优点我自己认为在于能根据教材的特点,不过多使用电教及其他辅助手段,教学程序也比较简洁,重在让学生自读,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尤其是我让学生自己把课文情节改变成话剧,看到他们不很专业但绝对“敬业”的演出,我的确很感动。与课题一样,本节课有精彩的,也有糟糕的。糟糕的点滴也因为这节课而牢记我心。

一、忽略感情朗读。这节课,学生自由读,结合体会读比较多,但感情朗读指导被忽略了。尽管我在备课时也考虑到应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朗读指导,但我感觉在这堂课上指导很不到位。在学生踊跃、激烈地汇报自己独特的见解中,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我,居然被学生牵住了,而忘记了在适当处以读促讲,重要的句子,以指导感情朗读来深化学生的理解。如讲读到作者成年的体会时,一个学生汇报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几句的理解后,就可以引导感情朗读来加深体(www.shubaoc.com)会,这样学生在感情朗读,评议再读,加深理解之后,就不会一直围绕着这几句谈体会了,自然也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并且加强感情朗读,读议结合更紧密,更有效,学生与课本的对话也更有深度。

二、评价激励不够。本堂课的气氛还算活跃。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比较随意,缺乏激情,自然学生的情绪也不会高涨。可见,教师的评价激励调控着学生的情绪。

三、缺乏课堂机智。为什么明明有充足的时间,结果却不够用呢,原因在于学生在汇报见解时,以为大同小异,还是有必要再说一次,因而有一个句子,有五六个学生一直汇报。当时自己心里虽急,却寄希望下一个汇报时能自觉地讲到另一个问题,如果教师自己当时能主动地说一句“看法基本相同的就不讲了好吗?”这句话,那么时间的安排就更为科学,环节就更为合理。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得再好,若缺乏机智,想上好一堂课,难!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积极地学习并锻炼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以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反思到这里,最大的感触就是:精彩与糟糕是每一堂课必经的两道风景,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冷静审视每一堂课,化糟糕为精彩,变精彩为精妙,我们的课堂将芝麻开花----节节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 篇四

师:同学们,请抬头看黑板,这里有两个短语。(出示“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师:我们知道词语本身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谁能带着你的理解你的感情试着读一读这两个短语呢?

生读1——3名

师:当这样的评价同时用在一个人,一件事上,那会表达着怎样的一种情感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九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加“和”字)。【齐读课题】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课文,要求大家独立解决文中的生字新词,同时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开始)【可用投影出示】

(生自由读文)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我”八岁时写了一首诗,妈妈鼓励我,爸爸却说“糟糕透了”。在这两个不同的评价下,“我”成了有名的作家。

师:要想深入的理解一篇文章,往往要先理清文章的脉络,为了帮助同学们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愿意让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吗?(愿意)如果将课文分成童年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个部分,又该怎样分呢?请快速浏览一下课文。

生:我认为1-14自然段写童年故事,15-17自然段写后来的认识。

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好,我们先来看一看1-14自然段,由于这部分比较长,为了便于大家把握,老师想再给你们一点提示好吗?

生:好!(出示投影片)【指名读要求】

圈画: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父母的评价和我的表现各是怎样的。

讨论: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对他的不同评价的。

师:谁愿意来给大家读一读?(生读)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先读再自己圈画,独立思考,然后与同桌前后桌交流。

师:把你们的想法说一说吧,汇报的时候注意语言要简洁,要有理有据。

生:母亲看了说这首诗写得精彩极了,我十分的高兴;爸爸却说糟糕透了,我失声痛哭。

生:读”巴迪,这真的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生:读“母亲一念完……赞扬声雨点般落在我身上。”

师:这段话是妈妈对我的诗“精彩极了”的评价以及我的表现,不仅有语言上的,还有动作和神态的。如果让你读这段话,你觉得怎样才能把它读好呢?自己试着读一读。

(生练读)

(生读2、评读、师生合作、评读)

师:妈妈的赞扬让小巴迪即腼腆又得意洋洋,仿佛觉得自己已成为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作家,可见,鼓励的作用是多大呀!请大家接着说

生:读“整个下午……放在父亲坐的餐桌位置上。”我认为这段话写的也是我被表扬后的表现,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很高兴很激动。

师:是呀,小巴迪热切的满怀信心地盼望着能从父亲那里得到与母亲同样的赞扬。谁愿意接着说?

生:读“我看这诗断……扔回原处”。这是爸爸的评价和表现。

生:读“我的眼睛……抬不起来。”我认为这是父亲批评后小巴迪的表现。

生:读“我再也忍不住了……痛苦起来”这也应该是巴迪的表现。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用心地读了课文。十几个自然段中的关于巴迪情感变化的语句都准确地找到了。人们都说读书就是要把书由厚读薄,再由薄读厚,下面我们就从十几个自然段中摘下这四句,先来把书由厚读薄。(出示:小巴迪情感变化的句子)

1、我简直有点迫不及待了,想赶紧让父亲看到我的诗作。

2、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

3、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4、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餐厅,跑到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望地痛哭起来。

师:请同学们再次用心读一读这四句话,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这四句话都是写小巴迪的情感变化的。

生:他的心情随着母亲和父亲评价的不同而产生了变化,开始得意洋洋,后来失望到了极点。

师:情绪一下子从最高峰跌到了最低谷,这是多么大的反差呀!能读出这种变化吗?

(练读、指名读、评读、齐读3、4句)

师:当妈妈赞扬小巴迪的时候,他得意洋洋,仿佛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作家;当爸爸批评小巴迪的时候,他痛苦失望到了极点,甚至是难以接受的。可见,在不同的评价下一个人的情绪变化多大呀!现在请你站在巴迪的角度再来读一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更深入骄傲、欣喜;痛苦、难以接受】

师:你又是怎样看待父母的不同评价呢?

生:我觉得妈妈和爸爸的评价虽然不同,但都有他们各自的道理。

师:说得有道理。

生:母亲是用爱来鼓励巴迪的,父亲是用严厉的爱来激励巴迪向上的。

生:母亲夸奖巴迪是因为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应该鼓励;而父亲觉得小孩子不能娇惯,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师:有自己的看法,读书就应该这样。

生:母亲说“精彩极了”是出于巴迪还小,而且写的是第一首诗,哪怕再差,也要鼓励;而父亲说:“糟糕透了”是出于诗本身的好坏。

生:父亲的批评是实事求是的;母亲的夸奖是因为她爱巴迪。

师:对小巴迪父母的不同评价,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看法,这很好,有句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多年以后巴迪在父母的这两种不同评价下成长为怎样的人呢?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读15—17自然段,看看有没有让你产生一些想法想要说给别人听。

【生读15-17自然段】

师:谁想说一说,要注意先读句子,再说自己的想法。

生:我从15自然段中知道了作者由于母亲的鼓励,所以一直在坚持写作。

生:读“有一次我鼓起勇气……还未满12岁。”读了这句话我知道,以前父亲评价他“糟糕透了”他还哭,现在父亲评价他写得并不怎么样,他没有哭还根据父亲的批语学着修改了,这是他的变化。

生:从这一自然段也可以看出以前巴迪写的诗确实是糟糕的。

生:父亲的评价的确是正确的、公正的、实事求是的。

师:你看问题看得很深,看来你是真的动脑了。

生:老师,我想说16自然段,我知道了一个人如果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又有一个严厉的父亲是十分幸运的。

师:这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愿望。

生:读“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总结、提高。”从这段话中我知道了母亲的鼓励让我更加自信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生:父亲严厉的批评是平衡的力量,时刻提醒着我。正因为这种力量所以我才不断的总结着自己,提高着自己。

小结

【师板书】

生:读“我谨慎地……刮偏”从这段话中我知道了作者把生活比喻成船;把两种极端的评价比喻成两股风。

生:我知道了无论是母亲表扬我,还是父亲怎样批语我都是父母对我的爱。

生:读了这段我认为一个人要想走向成功就需要这两种爱。

生:我觉得父母对儿女的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师:长大了的小巴迪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童年所走过的路程使他更清醒,更正确的认识到了那份爱的珍贵,现在让我们充满感情的读一读这段蕴涵深刻哲理的话吧!

(出示----先指名读------评读-------指名读【配乐】或齐读【配乐】)

师:我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再听到爸爸妈妈的鼓励和批评,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巴迪无疑是幸福的,但是同学们更幸福,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巴迪一样,把握住生活的小船,走好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

作业:今天放学后写一篇日记《难忘的声音》类似的经历。(下课)

最新范文

一个数除以小数(优秀3篇)03-04

《穷人》【最新4篇】03-04

《卢沟桥烽火》综合资料最新10篇03-04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及阅读教学03-04

失去的一天优秀4篇03-04

半截蜡烛 教学设计【优秀7篇】03-04

《莫高窟》教案设计精选6篇03-04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优秀8篇03-04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优秀3篇)03-04

五年级语文《景阳冈》教学设计(优秀8篇)03-04

67 35995